水生生物学_隐藻门+甲藻门

合集下载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洋浮游植物: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海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海洋浮游植物(Marine phytoplankton):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的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者)。

海洋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浮游植物固定有机物的能力(300-400mg C/m2·d)。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海洋中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基础。

海洋浮游藻类概述1、细胞壁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有周质体。

有些具有囊壳。

硅藻门:由两个U形节片套合而成,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甲藻门: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

2、细胞核3、色素: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4、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

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5、贮存物质绿藻:甲藻:淀粉硅藻:脂肪金藻:白糖素蓝藻:蓝藻淀粉裸藻:副淀粉6、与运动有关: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

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

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7、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8、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9、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接合生殖。

10、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小型浮游生物:20um~200um大型浮游生物:200um以上11、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饵料,药用与食用,水污染的指示生物一、硅藻门特征:主要特征(1-3)1、细胞壁: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无色透明。

第六七章 隐藻门与甲藻门

第六七章 隐藻门与甲藻门

飞燕
三角藻
角藻
长角角藻
夜光藻
3、细胞壁结构:
纵裂甲藻:细胞壁由左右二片组成,无纵沟和横沟。 横裂甲藻: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
成。板片有时具角、刺或乳头状突起 。
裸甲藻
三角藻
多角藻
上甲板片:
1. 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有一明显 的孔,以P表示。 2. 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以´或AP 表示。 3. 沟前板:位上锥部与横沟相邻板片, 以"或P表示。 4. 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 片,以a表示。 下甲板片: 1. 沟后板:位下锥部与横沟相邻板片。 以 ″′表示。 2. 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以 〞〞 表示。 3. 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 片,以p表示。
2、横裂甲藻亚纲----翅甲藻亚目
翅甲藻属(Dinophysis):
细胞横沟的边翅斜伸向前,成 漏斗型。壳面有孔纹,色素体黄绿 色。
3、横裂甲藻亚纲----裸甲藻亚目
隐藻属(Cryptomonas)
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为椭圆形、豆形、卵形、 圆锥形、S形等。 ➢背腹扁平,背侧明显隆起, 腹侧平直或略凹入,前端钝圆 或斜截,后端宽或狭的钝圆形。 ➢纵沟和口沟明显,鞭毛2条, 略不等长,自口沟伸出,常小 于细胞长度。 ➢细胞核1个,位细胞后端。
隐藻属(Cryptomonas)
同配生殖:夜光藻等 异配生殖:三角角藻等
二、甲藻的分类与常见种类
分类:甲藻门(Pyrrophyta)/甲藻纲
纵裂甲藻亚纲(Desmokontae) 细胞壁由左右两瓣组成,鞭毛2条,顶生
横裂甲藻亚纲(Dinokontae): 细胞裸露或由一定数目板片组成细胞壁,鞭毛2条, 腰生,具横沟和纵沟,横沟把细胞分成上锥部和下锥 部两个部分,分裂时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根鞭毛分别 位于纵沟和横沟内。

水生生物名录

水生生物名录

(十三)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55.微囊藻属 Microcystis KÜtz
(19)不定微囊藻Microcytis incerta Lemm。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
()具缘微囊藻M. marginata (Menegh. KÜtz
55.腔球藻属 Coelosphaerium Näg.
(20)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
()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ira ulna (itzsch.)Ehr 11.小环藻属Cylotella KÜtz. 32)具星小环藻 C.stelligera Cl. et Grun (七)棱形藻科 Nitzschiaceae 11.棱形藻属 Nitzschia Hass. ()细齿菱形藻Nirzschia denticula Grun. 12.菱板藻属Hantzschia Grun. ()长菱板藻Hantzschia elongaia (Hantzsch)Grun. (三)异极藻科Gomphonemaceae 3. 异极藻属Gomphonemaceae (9)橄榄形异极藻Gomphonema olivaceum ( Lyngby. ) KÜ tz. (17)中间异极藻Gomphonema intricatum KÜtz. ()纤细异极藻G.gracile Ehr. ()窄异极藻G. angustaum (KÜtz.) Rabenh.
(十三)角甲藻科Ceratiaceae
57.角甲藻属 Ceratium Schr.
(19)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 (Mϋll)Schr.
(十三)薄甲藻科Glenodiniaeeae

水生生物学_赵文_隐藻门

水生生物学_赵文_隐藻门

第六章隐藻门Cryptophyta隐藻为单细胞,大部分种类细胞一、形态特征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

多数种类具有鞭毛,能运动。

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前端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

有背腹之分,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平直或凹入。

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自前端向后延伸,纵沟或口沟两侧常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

鞭毛2条,略等长,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

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

还有藻胆素。

色素体1-2个、大形叶状。

隐藻的颜色变化较大。

多为黄绿色,黄褐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

有的种类无色素体,藻体无色。

隐藻的贮存物质为淀粉,无色种类具有1个大的白色素,含有淀粉粒。

二、生殖隐藻的生殖多为细胞纵分裂。

不具鞭毛的种类产生游动孢子,有些种类产生厚壁的体眠孢子。

三、分类⏹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隐藻属Cryptomona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红胞藻属Rhodomonas⏹缘胞藻属Chilomonas蓝隐藻属:Chroomonas:细胞长卵形,椭圆形、近球形、圆柱形或纺缍形。

前端斜截或平直,先端钝圆或渐尖,背腹扁平,2条鞭毛不等长。

纵沟或口沟常不明显。

色素体多为1个,也有2个的,盘状,边缘常具浅缺刻,周生,呈蓝色到蓝绿色。

细胞核1个,位细胞下半部。

常见是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细胞长7-10µm宽4.5-5.5µm。

隐藻属Cryptomonas: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圆锥形、S形等。

背腹扁平,背侧明显隆起,腹侧平直或略凹入,前端钝圆或斜截,后端宽或狭的钝圆形。

纵沟和口沟明显,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口沟伸出,常小于细胞长度。

色素体多为2个,有时1个,黄绿色或黄褐色,或有时为红色。

细胞核1个,位细胞后端。

分布广,湖泊、鱼池极常见,常见有卵形隐藻C. ovata和啮蚀隐藻C erosa,两者区别是前者细胞后端规则,呈宽圆形,纵沟明显;后者细胞后端大多渐细,纵沟常不明显。

研究生入学考试水生生物学

研究生入学考试水生生物学

研究⽣⼊学考试⽔⽣⽣物学研究⽣⼊学考试《⽔⽣⽣物学》考试⼤纲⼀、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物学是⽔产学院的⼀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传授有关⽣活在⽔中⽣物的⽣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科学观念认识⽔⽣⽣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常见种类的个体、种群、群落和⽣态系统等不同层次⽣命体系中⽣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

掌握⽔⽣⽣物的研究⽅法;应⽤所学知识加强内陆⽔体管理,合理开发和利⽤⽔产品质量,为提⾼⽔体⽣产⼒和保护⽔⽣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考试基本要求了解⽔⽣⽣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态学过程,掌握⽣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应⽤⽔⽣⽣物学的观点,指导⼈类的⽣产实践活动,协调⼈与⾃然的关系。

具体要求:1.掌握⽔⽣⽣物学的产⽣及发展,⽔⽣⽣物学的分⽀、应⽤领域和⽔⽣⽣物学学科体系;2.掌握⽔⽣⽣物环境因⼦的时空变化及对⽔⽣⽣物的作⽤规律,⽔⽣⽣物对环境因⼦的适应及⽔⽣⽣物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3.掌握⽔⽣⽣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及动态调节规律,⽔⽣⽣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发展演替规律,种群、群落原理在⽔产和农业⽣产实际中的应⽤。

4.掌握淡⽔系统、淡⽔⽣态系统及淡⽔系统⽣态学的原理、⽅法和应⽤,认识⽣物圈及不同类型淡⽔⽣态系统的组成、特点、⽣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5.掌握淡⽔⽣态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等基本功能和淡⽔⽣态系统的结构特点,注意淡⽔⽣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际应⽤。

6.掌握淡⽔⽣态学各领域的研究内容、⽅法及前沿,淡⽔⽣态学在各领域的应⽤成果及⽅法。

三、复习考试内容上篇(形态和分类)绪论(⼀) ⽔⽣⽣物学的定义、发展简史 (⼆) ⽔⽣⽣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和任务第⼀章藻类(⼀)概述1. 什么是藻类,浮游植物和着⽣藻类?2. 熟记藻类细胞构造的特点。

实验三隐藻门

实验三隐藻门

裸藻门
裸藻
无细胞壁,细胞裸露, 形状常可改变,主要以 纺锤形为主,少数圆柱 形或圆形。鞭毛1条。红 色的眼点明显。裸藻
扁裸藻 Phacus
细胞表质硬,形状固定呈扁平状,多为圆形,卵形 或椭形。鞭毛1条。顶端具纵沟,后端多呈尾状。色 素体多呈圆盘形,数目多而小形。副淀粉较大,有 环形、圆盘形、球形等。注意观察细胞形态,并与 裸藻比较。
实验三 隐藻门、甲藻门、裸藻 门、黄藻门、褐藻门、红藻门
实验内容:
一、观察固定标本:
1、隐藻门:隐藻
2、裸藻门:裸藻、扁裸藻、囊裸藻
3、甲藻门:角甲藻、多甲藻、裸甲藻 4、黄丝门:黄丝藻。 二观察腊叶标本:红藻门、褐藻门 三、观察活标本:
隐藻
细胞椭圆形、豆形、圆锥形等。背腹扁平,背侧 明显隆起,腹侧平或略为凹入。细胞前端多为斜截形。 后端为钝圆形。口沟明显,位腹侧,2条鞭毛自口沟 伸出。隐藻
马尾藻属
植物体分固着器、主干 和叶三部分。固着器假 根状、假盘状或瘤状等。 主轴放射状分枝或两侧 分枝互生,扁平至圆柱 形,其上有气囊或生殖 托。叶缘全缘或有锯齿。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作业: 绘隐藻、扁裸藻、角甲rachelomonas
细胞具囊壳,囊壳呈球形、卵形、椭圆形。圆 柱形等,囊壳常带颜色。鞭毛1条。囊壳内细胞特 征与裸藻相似。观察囊壳形状,颜色。囊裸藻
陀螺藻属Strombomonas:
细胞具囊壳,囊壳较 薄,呈陀螺形,前端 逐渐收缩呈长领,领 与囊体间无明显界限。 囊壳后端常渐尖,具 一长尾刺
红藻门
紫菜属Porphyra 植物体为单层或双层细胞组成的膜状体。植物体深紫红色 或浅黄绿色,薄膜叶片状,称为叶状体。
石花菜属Gelidium:植物体紫红色或淡红黄色枝亚圆柱

海洋生物学第三章 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

海洋生物学第三章 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

繁殖:
• 游动种类一般以细胞纵裂形式进行繁殖,群体或不具 鞭毛的种类则产生游孢子,未发现有性生殖。
分类
• 本门藻类在有些书中曾归入甲藻门或原生动 物门中。 • 仅有隐藻纲Cryptophyceae 1纲,下分2个目 • 隐胞藻目Cryptomonadales • 隐球藻目Cryptococcales
分类
• • • • • • • • • 通常分为8个目 裸甲藻目Gymnodiniales 多甲藻目Peridiniales 两栖壳藻目Amphiothales 根管甲藻目Rhizodiniales 单壳藻目Kolkmitzielles 球甲藻目Dinococcales 鳍藻目Dinophysiales 丝甲藻目Dinotrichales
分类
• 本目种类最多,分布广,是甲藻门中最重 要的一个目,是海洋中主要的浮游藻类之 一。 • 常见的有2科。 ①、角藻科Ceratiaceae ②、多甲藻科Peridiniaceae
①、角藻科Ceratiaceae
在有些分类书中称铠角虫科Ceratiidae, 单细胞或有时连接成群体。 细胞具一个顶角和2~3个底角。有些种类只 有一个较发达的底角,另一个短小或完全退 化。底角大多向上弯曲,末端开口或封闭。 只有角藻属Ceratium一个属。
光合作用色素:
• 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还有藻胆素。色素体 1~2个、大形,叶状。
藻体颜色:
• 颜色变化较大。多为黄绿色,黄褐色,罕为蓝绿、绿 或红色,也有无色的。
光合作用产物:
• 为淀粉和类似淀粉的物质,核单一,一般位于细胞的 近后端。具蛋白核或无。
渗透压调节胞器:
• 伸缩泡,一至数个,位于细胞前端。
• 细胞圆形,呈囊状,没有外壳,具有一条 能动的触手。 • 幼体似裸甲藻,成长后横沟及鞭毛均不明 显。 • 只夜光藻属Noctiluca。

水产养殖中的几种藻类

水产养殖中的几种藻类

水产养殖中的几种藻类淡水常见藻类大致分为: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黄藻门等。

蓝藻、微囊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类生长);螺旋藻(不易消化)、颤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易产生水华)。

其中有的是有益藻,有的是有害藻。

一、蓝藻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

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

当水温上升到28℃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

(1)蓝藻的习性1、PH值:藻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高PH(PH8.0—PH9.5)会促进蓝藻的发生,故应避免单一使用泼洒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质。

2、氮磷比:蓝藻既可利用水体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的大量发生。

适当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蓝藻的生长。

3、生态关系:蓝藻与其它藻类一起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

因此这些生产者除了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外,还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4、蓝藻水华的成因: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不同,一般可以将蓝藻水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

上浮后形成蓝藻水华,然后开始出现转水。

5、蓝藻的危害:蓝藻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情况下,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

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2)蓝藻大量发生的危害蓝藻颗粒很难被鱼类消化,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成为优势种群。

这种通过种空间竞争形成的过度繁殖,必然也会带来种内斗争,这种内斗的结果又将导致大量的蓝藻死亡。

蓝藻的大量死亡使得水体的生产者锐减,造成水体中的溶氧供应严重不足。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6.结合生殖:两条丝体相对,各相对细胞壁突起,连接成接合管,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缩成配子,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7.藻殖段hormogonia:又称段殖体--丝状体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于间生的异形胞或机械力量断开后形成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新个体。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一、名词解释1.水华: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赤潮: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故又称造粉核。

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3.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由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比营养细胞大,光亮透明,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称极节球(polar-nodule)。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5.复大孢子(auxospore):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在某种环境下,可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到原来大小,增强生命力,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6.结合生殖:两条丝体相对,各相对细胞壁突起,连接成接合管,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缩成配子,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7.藻殖段hormogonia:又称段殖体--丝状体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于间生的异形胞或机械力量断开后形成若干短的藻丝分段,每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新个体。

第四章 隐藻门

第四章 隐藻门

5 森氏藻科 藻体肾形,有色素体和2根分离的腹鞭毛。本 科有2属。 森氏藻属:藻体肾形, 2根分离的腹鞭毛,咽 喉短,向下直伸,周质膜坚固。 (1)森氏藻:为淡水物种 (2)生森氏藻:为海生物种 B.Fott认为:这一科的分类地 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后才能 确定。
第三节生态意义
1、分布 隐藻门植物种类不多,但分布很广,淡水、 海水均有分布,隐藻对温度、光照适应性 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均可形成 优势种群。隐藻属、红胞藻属、半胞藻属 等在沿岸水域常见,尖隐藻等隐藻属的一 些种类,在沿岸水域的微型浮游生物中更 常见。沼盐隐藻是广盐性种类,既能生活 海湾,河口低盐水域,也能忍受盐沼池的 高盐水。
由pascher于1914年所设立的甲藻门pyrrophyta中依类囊体结构的不同和藻胆素的有无等而趋向于分为二个独立100种左右少数是单细胞带有二条鞭毛茸鞭型片羽型各一条具有由四重套膜所包裹的二层类囊体
第十一章 隐藻门
第一节 一般特征

Cryptophyta 植物分类系中的一门。由 A. Pascher于1914年所设立的甲藻门 (Pyrrophyta)中,依类囊体结构的不同 和藻胆素的有无等而趋向于分为二个独立 的门,即甲藻门和隐藻门。隐藻门有24属 100种左右,少数是单细胞,带有二条鞭毛 (茸鞭型、片羽型各一条),具有由四重 套膜所包裹的二层类囊体。
2、意义: 隐藻在海洋浮游生物群落中占有一定地位。 隐藻喜生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是我 国传统高产肥水鱼池中极为常见的鞭毛藻 类,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 产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海生物种: (1)拖鞋隐藻,藻体细胞倒卵形至梭形,背 腹扁平。腹面观藻体向后端渐尖,前端多少 呈喙状。藻体长13~15μm,宽6~9μm,厚度 4~7μm。周质膜上有扁斜的条纹。“沟”短 而不明显,口沟向后顺延,为细胞长度的 1/3~1/2。刺胞3~4列。两根几乎等长的鞭毛, 其长度略短于细胞长度。细胞内单个色素体 贴近细胞壁,暗红色到亮褐色。1个淀粉核 位于细胞中央,伴有淀粉鞘。无眼点,老细 胞内充满淀粉颗粒。收缩泡位于细胞前端。 细胞核位于淀粉核以下细胞后部中央。

水生生物学 藻类概述

水生生物学 藻类概述

颤藻属(Oscillatoria)属于蓝藻门、颤藻目。 植物体是一列 细胞组成的丝状体(filament)。丝状体常丛生,并形成团块。 细胞短圆柱状,长比宽短,无胶质鞘,或有一层不明显的胶 质鞘。丝状体能前后运动,或左右摆动,故称颤藻。
真枝藻属(Stigonema)属于颤藻目。 植物体是单列细胞或多列细胞 构成的不规则分枝的丝状体。许多丝状体集生在一起,呈黑褐色绒毛状。 丝状体有厚而坚硬的胶质鞘,胶质鞘透明,多为黄褐色。细胞球形或椭 圆形。真分枝是细胞在纵轴方向分裂形成的。
安徽巢湖蓝藻爆发
湖面上聚积了大量蓝藻
蓝藻水样与饮用水对比
• 太湖无锡蓝藻事件
无锡蓝藻事件,引发自来水严重污染,市区纯净 水被哄抢,政府虽及时采取措施,但对生活、生产和 旅游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章
藻类 (Algae)
藻类概述
*一、藻类的定义及其特征
1、定义:
• 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 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 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H.贮存物质Storage products(同化产物):
• • • • •
各门藻类的贮存物质各不相同 淀粉:遇碘起紫黑色反应; 蓝藻淀粉:遇碘呈淡红色; 裸藻淀粉(副淀粉):遇碘不起反应; 白糖素:光亮而不透明,呈圆形、棒状或颗 粒状,位于色素体外,折光强,为一种葡糖 的聚合物。 • 脂肪(油滴):呈球形,光亮而透明。
1971年的某一天早晨, 日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 出海打鱼,忽然发现了一 种奇妙的景象:海水在一 夜之间由蔚蓝色变成了赤 红色,好像是在海湾上铺 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红地毯, 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 附近的人们都来观看这闻 所未闻的奇景,有的人还 赞不绝口,为自己大开眼 界而高兴。

水生生物学隐藻门甲藻门

水生生物学隐藻门甲藻门



(P)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个明显的小孔。 1p (′)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即上甲顶部板片)。 4′ (″)沟前板——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7″ (a)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 2—3a (″″)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 2″″ (′″)沟后板——下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5′″ (p)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 (G)横沟有3块板片。 G (V)纵沟有6块板片。 V
(4)蛋白核:数个。 (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圆形或椭 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 纺锤体,并且具碱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 核,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
3.纵沟与横沟
(1)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上方或下方, 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各称上甲和下甲。 (2)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也可 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
2 . 形态:具2条鞭毛,可运 动,细胞呈球形、卵形、 针形至多角形等。有背 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 右侧扁。
二、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 (1)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
(2)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 (表质)。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特殊的 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 多甲藻素。 (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
鱼类消化的饵料,形成水华,可使水质变坏。
七、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区别
隐藻 1. 核 2. 色素 3. 沟 4. 鞭毛 5. 繁殖 真核,位于细胞后部 异黄素 口沟或纵沟 2条,侧生,从口沟 发出 纵分裂 甲藻 间核,位于细胞中部 甲藻素,多甲藻素 纵沟和横沟 2条,从纵横沟交界处 发出 横分裂,斜向分裂

水生生物学重点

水生生物学重点

水生生物学重点1、基本的生物分类阶元有哪些?界、门、纲、目、科、属、种2、藻类共有哪些门类?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轮藻门3、水生维管束植物有哪几类?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4、原生动物有哪些运动细胞?伪足、纤毛、鞭毛5、腔肠动物有哪些纲?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栉水母纲前3种属于有刺胞亚门,后1种属于无细胞亚门6、虾类分成哪些派?对虾派、真虾派、猥虾派、鳌虾派、龙虾派、异尾派7、轮虫的主要特征:(1)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型多细胞动物(2)体型小,构造复杂,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3)在头的前方具一团圆形的头冠,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和摄食(4)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海、沟渠塘堰等各类水体,是鱼苗最适口的饵料(5)具有纤毛状的头冠(6)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7)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8、虾的鳃有哪些类型?(1)侧鳃:着生于附肢基部上方的侧壁上(2)关节鳃:着生于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3)足鳃:着生于底节的外侧(4)肢鳃:片状,又称上肢,着生于底节的外侧9、甲壳纲的附肢:(1)头部附肢头部附肢共5对。

a. 小触角一对,为第2节的附肢,在额剑的下方,原肢3节,其内、外肢为两根短须状的触鞭。

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

b. 大触角一对,为第3节的附肢,在眼柄的下方,内肢为一细长的触鞭,外肢呈片状。

c. 大颚一对,为第4节的附肢,其肢特别坚硬,边缘有齿,内肢呈短须状,外肢退化。

d. 小颚两对,分别为第5、6节的附肢,呈薄片状,第一对小颚外肢退化,第二对外肢宽大呈叶片状,称颚舟叶。

(2)胸部附肢共8节,原肢均2节。

a.颚足三对,是第7、8、9节的附肢,第一颚足的外肢基部有一片状肢鳃,第二、三对颚足的基部都长有羽状的鳃(一对大颚、二对小颚及三对颚足都参与取食功能)。

b.步足五对,第11-14节的附肢,外肢退化,内肢有7节组成,即底节、基节、坐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前三对步足前端呈钳状,第一对步足和钳特别强大,称鳌足。

水生生物学:06隐藻

水生生物学:06隐藻
第六章 隐藻门
Cryptophyta
一、主要特征
1、多为单细胞运动个体,有2条鞭毛,பைடு நூலகம்生或侧生。 少数形成不定形群体。
2、细胞有背(隆)腹(平)之分,前端钝圆或斜截形。 3、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一
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 4、除chla、c外,β -胡萝卜素,还具藻胆素;色素
体1-2个,叶状;贮藏物质为淀粉和油滴。 5、繁殖:游动的种类主要为纵分裂,群体或不具鞭
毛种类产生游动孢子。
二、分 类
此门仅1纲,隐藻纲Cryptophyceae,分5科。 我国记载仅1科。
常见的2个属:蓝隐藻属 Chroomonas和隐藻属 Cryptomonas
蓝隐藻属 Chroomonas
细胞长卵形,椭圆形、近球形、 圆柱形或纺缍形。前端斜截或 平直,先端钝圆或渐尖,背腹 扁平,2条鞭毛不等长。纵沟 或口沟常不明显。色素体多为 1个,也有2个的,盘状,边缘 常具浅缺刻,周生,呈蓝色到 蓝绿色。细胞核1个 ,位细胞 下半部。常见是尖尾蓝隐藻。
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圆锥形、S形等。背腹 扁平,背侧明显隆起,腹侧平直或略凹入,前端钝 圆或斜截,后端宽或狭的钝圆形。纵沟和口沟明显, 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口沟伸出,常小于细胞长度。 色素体多为2个,有时1个,黄绿色或黄褐色,或有 时为红色。细胞核1个,位细胞后端。
分布广,湖泊、鱼池极常见,常见有卵形隐藻C. ovata和啮蚀隐藻C . erosa。
隐藻属Cryptomonas
三、生态分布和意义
分布很广,淡水、海水均有分布,隐藻对温度、光照适 应性极强,无论夏季和冬季冰下水体均可形成优势种群。 隐藻喜生于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高产肥水养鱼池中 也极为常见,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 量高,隐藻是水肥、水活、好水的标志。

甲藻门Pyrrophyta

甲藻门Pyrrophyta

第4章甲藻门Pyrrophyta甲藻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

大多数甲藻个体微小,为单细胞体制,有的单细胞通过细胞外的各种突起,联结成不同形状的群体。

甲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大量有机物,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指标,与海产经济动物有密切的关系,有人将其称为“海洋牧草”。

甲藻中的许多种类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赤潮”,对海洋生态及渔业危害很大。

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夜光藻等赤潮种类,可使海水缺氧,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而导致生物窒息。

有些甲藻还可分泌毒素,有些毒素可直接毒害其它水生生物,如短裸甲藻Gymnodinium breve所分泌的神经性毒素,释放进入到海水以后,能使鱼、虾、贝类等大量死亡。

多边膝沟藻Gonyaulax 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海洋生物。

而有些种类产生的毒素对鱼类、贝类等虽不造成直接致命影响,但可在它们体内积累,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贝类就会发生中毒、死亡,如织纹螺、波纹唇鱼、河鲀鱼等。

不少甲藻也具有发光能力,如夜光藻,细胞个体大,是研究发光生理的良好材料。

甲藻也是间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它们的形成、分类研究,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全世界约有甲藻2000余种,海水、淡水、半咸水均有分布,多数种类分布于海洋,几乎世界各大海区都有它的踪迹,少数产于淡水或半咸淡水。

4.1、甲藻的主要形态特征1)、外形特征及体制大多数甲藻为单细胞,且具2条鞭毛,可以运动。

外形多种,细胞常呈球形或针形、梭形、卵圆形等,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常有背腹之分。

细胞裸露或具纤维质细胞壁(壳)。

纵裂甲藻类,细胞由左右二片组成,无纵沟(longitudinal furrow) 和横沟(tranverse furrow)。

横裂甲藻类的细胞壁则由许多小板组成,板片有时有角、刺或乳头状突起,板片表面常具孔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顶孔板——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个明显的小孔。 1p (′)顶板——围绕顶孔板的板片(即上甲顶部板片)。 4′ (″)沟前板——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7″ (a)前间插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 2—3a (″″)底板——下锥部末端的板片。 2″″ (′″)沟后板——下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 5′″ (p)后间插板——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 (G)横沟有3块板片。 G (V)纵沟有6块板片。 V
(4)蛋白核:数个。 (5)细胞核:间核,一个大而明显,圆形或椭 圆形,但在纵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 纺锤体,并且具碱性蛋白,所以甲藻核也称间 核,介于原核与真核之间,故甲藻为间核生物。
3.纵沟与横沟
(1)横沟: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上方或下方, 可绕藻体一周或半周;把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各称上甲和下甲。 (2)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与横沟相交,也可 延伸至上甲(无纵沟的一面为背面)。
九、复习题
1.区分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 2.间核
上甲板片: 顶孔板apical pore plate:位于顶端, 中间有一明显的孔,以P表示。 顶板apical plate:围绕顶孔板的板 片,以´或AP表示。 沟前板Precingular plate:位上锥部 横沟上面的板片,以"或P表示。 前间插板anterior intercalary:顶板 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以a表示。 下甲板片: 沟后板 Postcingular plate :位下锥 部,横沟下面的板片。以’’ ' 表 示。 底板antapical plate:下锥部末端的 板片,以 〞〞 表示。 后间插板Posterior intercalary plate: 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以p表 示。
第二节 隐藻门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 常见种属特征 生长的环境条件 与养殖关系
一、 生态分布

隐藻类是一个种类较少的类群,淡海水都有, 在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丰富的水体中大量繁殖 可形成“水华”。温暖季节(5、6月份)出现, 成为高产肥水鱼池的优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形成红褐色或墨褐色的云彩,做肥水指标;鱼 池中出现隐藻,白鲢生长快。
六、主要特征
1、多为单细胞运动个体,有2条鞭毛,顶生或侧 生。少数形成不定形群体。 2、细胞有背(隆)腹(平)之分,前端钝圆或斜截形。 3、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细胞壁,细胞外有 一层周质体,柔软或坚固。 4、除chla、c外,β-胡萝卜素,还具藻胆素;色素 体1-2个,叶状;贮藏物质为淀粉和油滴。 5、繁殖:游动的种类主要为纵分裂,群体或不具 鞭毛种类产生游动孢子。
2 . 形态:具2条鞭毛,可运 动,细胞呈球形、卵形、 针形至多角形等。有背 腹之分,背腹扁平或左 右侧扁。
二、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细胞壁 (1)具壁种类:以纤维质为主,形成甲片。
(2)裸露种类:具有坚硬不变形的周质 (表质)。
2.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和β-胡萝卜素,特殊的 甲藻素(环甲藻素、新甲藻素、硅甲藻素)和 多甲藻素。 (2)颜色:呈黄褐色或黄绿色。 (3)色素体:多个,盘状或棒状等。
在腹侧有一条向后延伸的 纵沟,沟两侧有许多无色 棒状的刺丝胞。 (4) 鞭毛:二条不等长的鞭毛 从纵沟或口沟发出,侧生。

(5) 原生质体:
1)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还有藻胆 素。 2)色素体;1-2个,大型,叶状,位于背腹两侧。 3)颜色;金褐色,黄绿色 4)贮存物质:淀粉、脂肪 5)细胞核;一个,真核
(1)裸甲藻亚目:细胞裸露或具有薄的许多相同多角 形小片组成壁。 裸甲藻属(裸环藻属)(Gymnodinium): 卵形、圆形或椭圆形。大多两侧对称。细胞裸出或仅具 周质膜,表面光滑。横沟位于细胞中部,绕细胞一周; 纵沟仅在下甲或略上升于上甲部分。细胞上、下两端 钝圆,上、下甲基本等大或不等大。多背腹扁平。呈 黄褐色。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可做饵料。
左旋
右旋
4.鞭毛: 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 (不等鞭毛类),从纵 横沟的相交处发出,一 条环绕横沟中。 5.贮存物质: 淀粉、脂肪(油滴)。
三、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1.纵裂甲藻亚纲: 海水产,壁左右两 片合成,无纵横 沟,二条鞭毛着 生于细胞顶端。
2.横裂甲藻纲:
共分5个目,以多甲藻目为主(裸甲藻亚目和多甲藻亚目)。
鱼类消化的饵料,形成水华,可使水质变坏。
七、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区别
隐藻 1. 核 2. 色素 3. 沟 4. 鞭毛 5. 繁殖 真核,位于细胞后部 异黄素 口沟或纵沟 2条,侧生,从口沟 发出 纵分裂 甲藻 间核,位于细胞中部 甲藻素,多甲藻素 纵沟和横沟 2条,从纵横沟交界处 发出 横分裂,斜向分裂
多甲藻属(Peridinium): 细胞呈球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背部明显突出, 腹部直或凹入,纵横沟明显,核位于细胞中部, 体外甲片明显。色素体多个,颗粒状、周生, 黄褐色或红褐色。大量繁殖使水呈棕红色,对 鱼有害。绝大多数为海产种类。
角甲藻属(Ceratium): 单细胞或连成群体,有明显被甲,细胞具1个顶 角,2~3个底角。体背腹扁平,横沟几位于细 胞中央,纵沟位于下甲的腹面。纵沟和横沟相 交处生出2条不等长鞭毛,一条沿着纵沟,另 一条环绕着横沟。细胞壁由许多一定形状的纤 维质小板片组成。
四、繁殖:
游动的种类--纵分裂 群体、不具鞭毛的种类--游动孢子
五、分类及常见种类的特点
此门仅1纲,隐藻纲Cryptophyceae,分5科。 我国记载仅1科。

常见的2个属:蓝隐藻属 Chroomonas和隐藻 属Cryptomonas
1、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椭圆形,豆形、卵形,有背腹之分,背部隆起, 腹部平直或凹入,前端截头形或钝圆,后端宽或窄 的钝圆。纵沟或口沟明显,鞭毛2条,略不等长,自 口沟伸出,常小于细胞长度。色素体多为2个,有时 1个,黄绿色或黄褐色,或有时为红色。细胞核1个, 位细胞后端。
二、 体制及体形
1.单细胞:大多数为运动的单细胞个体, 椭圆形、卵圆形。 2.不定型群体:少数种类。
三、 主要特征及形态构造
(1) 细胞形状:单细胞,背面隆 起,腹面平直或凹入,整个 细胞左右不对称,3-6μ。 (2) 细胞壁:无真正细胞壁, 细胞裸露或仅具表质,柔软 或坚固。
(3) 纵沟或口沟
2、蓝隐藻属 Chroomonas 细胞长卵形,椭圆形、近球
形、圆柱形或纺缍形。前端斜截
或平直,先端钝圆或渐尖,背腹 扁平,2条鞭毛不等长。纵沟或 口沟常不明显。色素体多为1个, 也有2个的,盘状,边缘常具浅 缺刻,周生,呈蓝色到蓝绿色。 细胞核1个 ,位细胞下半部。常 见是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
七、复习题
1.熟记隐藻门主要特征,隐藻属的主要特征。 2.隐藻的生态分布条件及隐藻在养殖上的意义。
第三节 甲藻门(Pyrrophyta)
学习重点
门的特征、常见种属特征、甲片式、 甲藻门和隐藻门的异同点、在渔业养 殖生态藻为单 细胞能运动的种类,少 数为丝状体或单细胞连 成的各种群体。
薄甲藻(光甲藻)属 (Glenodinium): 单细胞,球形或长卵形,近 两侧对称,横断面圆形、 肾形;具明显壁,大多为 整块,板片平滑,有时具 乳头状突起,板片结构不 明显;横沟位于细胞中部, 偏下甲,纵横沟明显。
四、甲片式:甲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是分类 上的依据。

甲片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板式、甲片式。一般自左向 背向右排列:如多甲藻Peridinium的板式(P36): 顶板—前间插板—沟前板 4′—2—3a—7″ 沟前板——底板 5′″—2″″

1P 、4’ 、2-3a 、7’’ 、3G 、5’’’ 、2’’ ‘’ 、6V
五、繁殖:横分裂,斜向纵分裂 六、经济意义:
横沟:通常由3块板片组成,以G表示。 纵沟(即腹区):一般由6块板片组成,以V表示,6 块板片分别为左前板la和右前板ra,左鞭毛孔板lf和右 鞭毛孔板rf,连结板co和后围板p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