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科学技术

合集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2014年高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人民版必修3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难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5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

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纲要求: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课标解读一、科学技术(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发明: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改进:东汉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造纸,人称“蔡侯纸”。

意义:经人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时期已经出现。

活字印刷术:北宋发明。

后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战国:制成了。

_____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意义: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火药:_____朝初,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_______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意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二)天文学①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②唐朝: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元朝:创制了简仪;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但问世早300年。

(三)数学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②南朝数学家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四)医学①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医圣”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2014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五四运动1.爆发的条件及导火线2.经过及初步胜利3.历史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历史条件2.中共“一大”成立及意义3.中共“二大”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中共“三大”2.国民党“一大”3.国民政府成立4.北伐战争5.国民革命的失败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中共的诞生、国共合作和战争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录象资料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距今85年前的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发生在85年前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事?(学生答:五四运动)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五四运动1.爆发的条件及导火线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呢?下面让我们先看一段录像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放准备好的录像,录像放映过程中指导学生从国际、国内具体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4个思考)⒈国际条件: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背景是什么呢?(学生答:国际:受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斗争的方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战期间,日本的侵略,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⒉国内条件:录像完毕请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文化4个方面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国内: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接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起了推动作用.)正是五四运动后的这些方面的发展,才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这是五四运动产生的国内背景.⒊导火线:一战后的1919年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一次什么会议?(学生答:巴黎和会)而恰恰是这次和会成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为什么巴黎和会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的要求,中国外交遭到失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爱国学生奔走相告. 5月3日,他们聚集在北大法科礼堂;进步记者邵飘萍做了有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演讲,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则"掩面而泣".学生听了后悲愤交加、失声痛哭.一个学生当场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起来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由此爆发了.2.经过及初步胜利⒈爆发: 1919年5月4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919年5月4日,北京高校的学生汇集天安门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学生集体回答)的口号,冲向赵家楼,火烧了卖国贼曹汝霖的住宅.消息传出,各地学生纷纷响应,而北洋军阀政府则出动军警进行镇,并逮捕了大批学生.这一倒行逆施的行经,使全人民愤怒了.火山爆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革命风暴掀起了.五四运动由此进入到一个新阶段.⒉新阶段:从6月初开始,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使五四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是什么?(上海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这个"新"指的是什么?首先是指中心新,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二是指的主力新,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参加进来.在这种形势下,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成果.⒊初步成果: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表现是什么?(学生答: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捕去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初期的哪些斗争目标实现了?(内惩了3个卖国贼;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直接斗争目标的实现,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其意义、影响深远. 3.历史意义提问: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提问: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具体表现在哪里?站在运动前列的是青年学生,他们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中,认识到与工人阶级加强联系的重要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这主要由于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更加认清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革命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何时?作为、何事作为开端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是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才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才开始在中国传播的.五四运动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标志着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鲁迅后来称赞这些文章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毛泽东在讲到李大钊时曾说: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他的转变不仅使《新青年》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而且对于推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到重要作用.1919年底,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不仅同李大钊等人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同时,更广泛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后来在埃德加·斯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回忆这段历史是曾说:"到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也在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此以后,从没有动摇."像毛泽东一样,邓中夏、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先进青年,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⒉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提问: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何时何地由谁建立?(1920年秋、上海、陈独秀).上海小组的成立促进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同年,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为书记.北京小组对北方党团组织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不久,汉口、长沙等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提问: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目的是什么?(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⒊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使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了阶级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的必然.2.中共“一大”成立及意义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有争论>.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如参加中共"一大"的12名代表,后来也发生了分化.其中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革命事业,有的为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像陈公博、周佛海在党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党,后来,又追随汪精卫,成为大汉奸.张国焘后来也背叛革命.中国革命像一座大熔炉,炼出真金,淘汰渣滓.提问学生,归纳为4个方面:①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制定了党的纲领.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纲领在当时是否合适?为什么?(否;因为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③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④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关于陈独秀没参加"一大",为什么选举他当书记?一说是:他创办了《新青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声誉高;并指导、推动了五四运动;是共产主义小组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发起者.另一说:列宁的意见,他认为中共书记应找一位有名望有号召力的人.(激发学生探疑的兴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研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指的是什么?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全面概括为5新:思想、阶级、目标、工作方法、纲领新)严酷的现实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人民所受的最大痛苦,还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中共"一大"以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进一步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为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努力探索.3.中共“二大”提问:中共"二大"召开于何时何地?中心任务是什么?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任务,就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问: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依据是什么?大会指出,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的革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步结合.党的"二大"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结合虽然是初步的,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为后来党继续深入地探索中国革命的独特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为什么说"二大"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因为它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决定有巨大历史功绩.具体表现是什么?(制定了正确政策和策略,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实现). 2.国民党“一大”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可用提问的形式讲述以下问题)①中心议题: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②成果: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什么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③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3.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本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名称课时授课人职称所属教材目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课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

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但是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上承先秦数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

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九章算术》是数学知识的光辉的集成。

它支配着中国计算人员一千多年的实践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生思考回拓展了解古代科技数学相关知识。

结合以上材料总结及提炼: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有哪些?拓展了解古学生阅读思考。

代科技农学方面相关知识。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探究。

总结归纳古代科技的特点。

材料: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科技前期处于领先地位及后期落后的原因?(注意答题的角度)学生阅读思考。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思维的深度。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总结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重要发明和发现,以及它们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强调古代科技发明和发现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古代科技发明和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起源、发展、传播和影响。
2.讲述其他重要科技成果,如天文、数学、医药等方面的成就。
3.分析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探讨其特点和不足。
4.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以及古代科技发明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辨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能力。
5.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古代科技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起源、发展、传播和影响,以及其他重要科技成果,如天文、数学、医药等方面的成就。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价值判断能力,认识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人生价值。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深度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化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掌握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认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进行解释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
2.了解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2.重难点二: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重难点三: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学生需要理解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重难点四:学生对于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价值判断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分析与评价,认识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价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和文学艺术作品,掌握其特点和成就,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历史 科学技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历史 科学技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2014年高中历史科学技术教案人民版必修3类别成就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物理学伽利略(16-17世纪,意大利)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17世纪,英国)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现代物理学相对论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生物学的进展17世纪以后细胞学的确立19世纪初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

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生产力飞速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信息技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1
6.强化情感态度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通过讲述古代科技成就背后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7.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如组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8.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史料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笔记,以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亲身感受古代科技的魅力。请同学们以照片、文字或手绘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感,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关于古代科技成就的知识问答卷,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描绘了哪个时期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特点?
2.学生观察后,教师总结:《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繁荣。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宋代会有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6.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古代中国科技成就是如何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以现代科技视角来看,古代科技成就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农业技术、医药学等方面的内容。

高二历史教案-第一节科学技术 最新

高二历史教案-第一节科学技术 最新

第一节科学技术一、学习目标1、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条件和内容;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自学引导科学技术㈠兴起原因1.由于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

2.由于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㈡兴起从20世纪年代开始,以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包括、分子生物学和等高新技术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㈢特点1.科学技术在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的速度加快。

2.和密切结合,科学试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

3.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研朝着方向发展。

四、影响1.推动了的发展。

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的不断进步、的不断提高、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的变化。

它造成了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3.推动了的调整,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重点、难点解析1.科学、技术、生产之间关系教材引用《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的科学技术革命条目及相关材料。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呢?可作如下理解。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践过程。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于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至密不可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各要素的影响①对生产工具的影响:使机器体系由三个组成部分(发动机、工具机、传动机)发展为包括自动控制在内的四个组成部分。

随之而出现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盘自动化机器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②对劳动对象的影响:人们不仅能人工地再生产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也能制造自然界中没有的和有一定的预先规定性能的物质。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一分校2014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人民版必修3重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渐进过程和不同层面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革命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发展民族工业,商战;兴办学校;君主立宪。

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实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后期:(五四运动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标要求l_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目标引导目标一:复习“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建筑、航海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认识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目标二:复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特色,认识古代文学是封建经济发展繁荣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完善及国家大一统的反映。

目标三:复习“繁花似锦的戏曲”,掌握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的特点和成就,认识不断创新的古代戏曲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目标四:复习“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掌握汉字的起源和形体演变过程、书体演变过程、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繁荣的基本历史脉络,掌握古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代表及其代表作,认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同步练习单项选择越1.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2.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中国数学成就是A.算筹记数B.十进位值制 C.割圆术 D.二进制3.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A.战国时期的石申 B.东汉时期的X衡c.唐代的僧一行 D.元代的郭守敬4.对穴位、针灸有详细记载的是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5.中国是最早掌握混合选择法和无性嫁接杂交技术的国家,这两项技术的最早记录可见.于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c.《物种起源》 D.《汜胜之书》6.辽代应县木塔最主要的特色是A.以木料为主要的建筑材料B.以石料为主要的建筑材料c.存在的时间是古代建筑中最长的D.能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7.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牵星术,主要应用了A.物理学知识 B.生物学知识c.天文、地理知识 D.数学知识8.孔子编订《诗经》时,不选赵国诗歌的原因是A.赵国没有好的诗歌B.赵国偏远,孔子没有去过C.赵国和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9.西汉时期兴起的一种新文学体裁是A.楚辞 B.诗歌C.散文D.赋10.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下列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A.李白 B.自居易C.杜甫D.杜牧12.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史实的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汉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B.初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D.《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14.中国最初的戏曲产生于A.春秋战国 B.唐代 c.宋代 D.元朝15.元杂剧的奠基人是A.关汉卿 B.马致远 C.邓光祖 D.白朴16.下列关于《牡丹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汤显祖B.主题是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个性自由C.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D.曲文华丽优美,富于诗情画意17.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18.京剧走向成熟是在A.乾隆年间 B.嘉庆年间 c.道光年间D.同治、光绪年间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戏曲是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以乐舞为业的艺人c.宋朝时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D.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20.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21.汉字演变的序列是①甲骨文②篆书③金文④秦隶⑤楷书⑥隶书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①③④⑥⑤D.③④(D②(9⑥22.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使用的字体是A.草书 B.楷书C.行书 D.隶书23.隋唐绘画风格多姿多彩,主要表现不包括A.某某画生活气息浓厚 B.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神志c.山水花鸟湖成为绘画主题 D.风俗画盛行24.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突出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某某画D.文人画25.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 A.隶书 B.草书 C.楷书D.甲骨文。

高二历史必修3全册导学案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3全册导学案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情景问题切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入太空。

这是我国在科2011年9月29日21时许,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视科学事业发展的措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本课第一目“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本课第二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则讲述了“文革”结束后,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出的政策调整,着重讲述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新中本课第三目“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则重点讲述了新时期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自力更生②中国科学院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④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⑤实验性原子反应堆⑥原子能⑦1964 ⑧1967 ⑨长征一号⑩东方红一号○11结晶牛胰岛素○12袁隆平○13籼型杂交水稻○14文革○15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6经济建设○17科学技术○181980 ○19当代生产力○20社会经济发展○21科教兴国○22农业○23医疗卫生○241984 ○25神舟五号○26航天技术○27运载火箭○281983 ○29基因测序○30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程序图○3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难疑点探究1.20世纪50~70(1)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智慧得以最大发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精品教学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精品教学教案

(必修三)(人民版)(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设计思想】1、利用奥运开幕式的形式,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

设计一个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开幕式,既能够把相对独立的四大发明有机联系起来,又能够让学生再次感受奥运,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历史学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趣味考古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史实论证、比较等学科能力以及探索精神。

3、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一系列学生登台、学生讨论、感受印刷术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引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

【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科技的进步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文明进程,是从迷信到理性的精神升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和思想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2、本课与初中内容的关系:本课在初高中的衔接上,知识方面要变初中阶段的识记为理解;能力方面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提升;情感方面,由感受到内化、力行。

【学情分析】新课程下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天马行空,富有想象力,而且喜欢新鲜,有探究未知的热情。

但是新课程下的高二学生活跃有余,但是理性不足。

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对历史的看法,使之由原来的重史实记忆转向重历史事实的原因、结果分析,培养他们理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第一层:知道“四大发明”及发展演变过程。

第二层:能正确认识“四大发明”的贡献,并有相应的史实做基础。

能获取与解读信息、史实论证。

第三层:能多角度概括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产生的社会条件。

2、过程与方法:第一层:通过深入体验、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现象。

第二层: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篇1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有理学教师讲述:概括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主要不同点。

提问:儒学从春秋一直发展到西汉,有哪些基本“缺陷”?教师讲述:1、非哲学思辨。

2、非万能学说。

3、没有真正成为独尊、主流,获得不可动摇的地位。

过渡:之所以儒学会发展为理学,肯定是彼时彼刻的儒学出现了问题,没问题的话就不需要改变了。

我们抓住了这3个问题,实际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学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连带理解理学到底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理学到底是什么1、理学的内容和之前的儒学有什么不同。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教师讲述: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先天缺陷在于没有哲学思辨,先秦诸子中道家的哲学思辨做的。

展示材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教师讲述:通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在哲学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

并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家伦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学》节选教师讲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究其本质依然是儒学,他们对于寻找天理的方法虽有很大差异,但本质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学》这段话,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1、都更加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诚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点。

2、程朱理学的寻理过程与实践,是有先后顺序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是致良知以后,必然会知行合一。

3、双方用的都是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只不过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已。

4、讲明白为什么找天理一定要灭人欲的问题。

双方对待人欲的界限划分问题。

展示材料:联系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试题。

第三部分理学的影响展示材料:一组文字和图片材料。

教师讲述:1、理学使儒学哲学化、思辨化了。

2、理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力量,凸显人性庄严。

3、压抑人欲,强化等级,空谈心性,中国文化失去了张扬与活力,走向全面内敛。

展示材料:一组高考试题教师讲述:对于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内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对高考题的新材料、新问题,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生物学
的进展
17世纪以后
细胞学的确立
19世纪初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生产力飞速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
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



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信息技术
附件2: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进展





伽利略
(16-17世纪,意大利)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
(17世纪,英国)
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