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苏轼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有哪些呢?从关于苏轼的小故事中,反映诗人怎样的品质呢?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关于苏轼的小故事,获得人生的一些新的启发。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轼的小故事1联气小妹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皛饭与毳饭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
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
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
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
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
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
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
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
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死了好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
”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
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比方说他为了帮助他的小妹和秦观的婚事他的妹妹为难秦观说只有他对的上她的诗句才可以进洞房,诗句是“双手推开窗前月”当时苏见秦观对不上来,然后就给了他一个提示,、把一块石头投进了水中,结果秦观茅塞顿开,对了句“投石击破水中天”这样才成就了他们的好事...等等苏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苏黄米蔡,苏轼的书画在当时是很多人都想求得的珍品。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着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着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苏轼小故事
苏轼⼩故事苏轼⼩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常态性现象。
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苏轼⼩故事,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轼⼩故事篇1 敷衍豪门 据说,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选婿。
当时消息⼀传出,呈⽂求婚者不计其数。
其中有⼀豪门公⼦叫⽅若虚,他对⼩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
他呈上得意诗⽂若⼲篇,谁知⼩妹⼀看,淡如⽩⽔,便提笔在上⾯批了⼀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
苏东坡看到⼩妹的对联,可急坏了。
⽅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便悄悄在⼩妹的联语后⾯各添⼀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穷。
⽅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妹以表衷肠。
苏东坡知道⼩妹根本看不上他,⽣怕玩笑开⼤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说:“我妹妹⽂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诗便知:去年⼀滴相思泪,⾄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还真以为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了。
苏门书⾹ ⼀⽇,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间流过⼀泓淙淙碧⽔,微风中送来阵阵花⾹。
红⽇西下,绿树掩映,⼀弯新⽉挂在半天之上。
这位⽼先⽣顿时诗兴⼤发,忙唤来苏轼和⼩妹,三⼈拂⽯⽽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诗。
如今⽼夫拈出‘冷’、‘⾹’⼆字,我们各⾃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以为如何?”兄妹⼀起应道:“⽗亲说得好。
” 苏洵见⼉⼥⼀起应允,⼗分⾼兴,⾸先吟出两句诗来: ⽔向⽯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
苏轼⼀向以诗词著称,听了⽗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的⼩妹却开⼝道:“兄长平⽇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妹额⾓长得⾼,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听,知道⼩妹⼜在调⽪了,只是微微⼀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坐来⾐带冷,踏花归去马蹄⾹。
苏轼的传说故事
苏轼的传说故事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那你知道苏轼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苏轼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传说故事篇【1】有一次,苏东坡和朋友一同进京赶考。
因为路上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当他们赶到考场时,考试已经开始好一会儿了。
守卫的士兵拒绝让苏东坡进入考场,他们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
这时,主考官走了过来,叫住了他们,说:“我出个对联,你们如果答上了,就可以进考场,否则就请回吧。
”主考官出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想了一下,立刻对出了下联: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主考官一听,连称对得好,就放苏东坡他们进去考试了苏轼的传说故事篇【2】苏东坡在凤翔做官时,有一年冬天到山上去赏雪。
在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银色世界里,苏东坡清心涤虑,吟诗作赋,好不快活。
突然,他看到一棵高大的桧树下,有一块约两尺见方的地上,竟然没有一点雪迹,他觉得非常奇怪。
不久以后,他又经过这里,看见那块没有雪的地方竟隆起两寸多高。
苏东坡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就去问普门寺的长老和尚。
和尚告诉他,这种现象表明那块地是仙人藏宝的地方,只能显示给有缘的人。
别人没发现,你发现了,说明上天有意把宝赐给你,快去挖吧。
苏东坡听了非常兴奋,马上跑回家去拿家什,准备去挖宝。
王弗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问明了原因,正色对他说:“你还记得先夫人不许发藏的教诲吗?”东坡一听,羞得满脸通红。
原来,苏东坡小时候,住在眉山城西一个叫纱縠行的地方。
有一年,仆人在花园里发现一块用石板盖着的地洞。
大家都认为下面藏着金银财宝,纷纷提议把宝挖出来。
东坡的母亲程夫人知道了,赶来拦住众人,说:“非份之财,谁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品德!”让仆人取土来,把洞填了,用夯夯实,还在上面垒了一座假山,下令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去挖。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界,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而他的生平也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一、苏轼的“怪石”传说有一天,苏轼在游玩时,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
他觉得这块石头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将它带回家中。
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头包裹好,然后让仆人将其运回家。
回到家中,苏轼将石头摆放在书房里,每天都会仔细观察它。
他常常与这块“怪石”对话,仿佛它是一个陪伴自己的朋友。
有一天,苏轼突发奇想,将自己的诗句刻在了石头上。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成了苏轼的“灵感石”,他在写作时常常盯着它,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二、苏轼的名字苏轼是苏洵的次子,出生于北宋时期。
他在北宋的科举考试中屡屡失利,但最终成功考取进士,并且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然而,关于苏轼名字的故事却是颇为有趣的。
苏轼原名为苏东坡,坡字与他的性格和作品风格非常契合。
但是,当时朝廷却认为坡字有些不吉利,希望苏轼能够改名。
苏轼很为难,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已经和自己紧密相连了。
最终,他决定留下“苏”字,但将“东坡”去掉,改名为“轼”。
轼字意为车辕上的横木,意味着承担重任、引领大家。
这个名字不仅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也成为了苏轼后来的代表标志。
三、苏轼的“败鳞图”苏轼对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据传,苏轼一次在画一尾鱼时,因为画得不满意,便将其撕毁。
但苏轼的朋友们却认为他的画很有特色,都很喜欢他的作品。
于是,其中一个朋友建议苏轼将撕毁的画收集起来,并把它命名为“败鳞图”。
苏轼觉得这个命名非常合适,于是收集了他撕毁的多幅作品,改名为“败鳞图”,并将其珍藏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失败的作品,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苏轼的“败鳞图”也成为了他创作中的特色之一。
四、苏轼与黄州“蜜梨”苏轼曾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期间,他发现黄州盛产美味的梨子。
苏轼的小故事
苏轼的奇闻异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梅圣俞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梅圣俞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
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梅圣俞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
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梅圣俞更加赞赏苏轼。
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故事一:苏轼与茶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爱茶者。
据说,苏轼在写作时总是喜欢有一杯香茗陪伴。
有一次,他在创作中遇到了困难,思路不清晰,于是他决定去泡一杯好茶来提神。
当他回到书房时,却发现茶已经凉了。
苏轼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微笑着说:“喝茶就像写作,时间久了会变凉,但这并不影响茶的品质。
同样地,我的思考也会逐渐冷却,但我可以再次点燃它。
”于是,苏轼重新泡了一杯热茶,坐下来继续写作。
他深深地享受着茶香和创作的乐趣,最终完成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可以学习苏轼的态度,保持乐观和沉着,并且用心去重新点燃我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故事二:苏轼与菊花苏轼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对菊花情有独钟。
有一年秋天,苏轼参观了一座著名的菊花园。
在那里,他被菊花的美丽和坚韧所深深吸引。
当时正值菊花开放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
苏轼仔细观察每一朵花,他发现其中一朵花瓣上有一个小小的裂缝。
他觉得这朵花与其他花相比并不完美,于是走过去问花:“为什么你会有这个裂缝呢?”花儿微笑着回答说:“这个裂缝是我经历风雨后留下的印记,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正是因为这个裂缝,我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
”苏轼听后深思熟虑,他从菊花身上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并非所有事物都完美无缺,但正是这些瑕疵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他决定以菊花为题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生中,完美并不等于美丽。
正是那些带着瑕疵的事物和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有趣。
故事三:苏轼与水墨画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
他尤其喜欢水墨画,因为它给人以想象和自由的空间。
有一次,苏轼正在画一幅山水画,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他思索片刻后,决定加入一只小鹿来丰富画面。
可是,每当他画完小鹿后,总觉得不太满意。
他觉得小鹿不够灵动,于是又画了一只兔子放在小鹿旁边。
关于苏轼的小故事
精心整理关于苏轼的小故事关于苏轼的小故事,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
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
苏轼笑答:“想当然耳。
”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
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着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4、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秦叔骨,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苏轼小故事
苏轼的小故事1、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4、苏轼与佛印江南才子苏东坡,已好久没有与自幼出家的佛印,在一起作诗对句了。
这一天,苏东坡亲自步行到佛印的寺院,见到佛印就谈笑风生,一再要求与其作诗对句。
佛印扭不过只好答应。
他俩来到上房,佛印叫徒儿泡上茶,两人对面而坐。
苏东坡抢先说:念善填平沧海。
佛印对到:生恶地动山摇。
苏又说:心地拳大小,唯撑大千界。
印对:大千微尘子,风吹飘虚空。
随之苏说:道道不离方寸间,人歇名号不得闲。
印对是:所动皆是妄心造,无生涅槃何有心。
苏接着说:唯佛亦有三不度,(无缘、无善、无信)。
印对说:名号无别度尽人。
两人都相视之一笑,喝了口茶继续对句。
苏说:六度万行增智慧,印对说:凡夫唯住名号中。
苏问印:你天天行持念佛吗?印答说:吃喝睡觉样样作,时时唯佛在念我。
苏又问:何知是佛在念你?印答说:是佛住在心想中。
苏东坡的经典小故事
苏东坡的经典小故事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苏东坡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故事1、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
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
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
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3、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最新关于苏东坡的故事精选8篇
最新关于苏东坡的故事精选8篇一个东坡死了。
"我会像满月一样鞠躬,朝西北方向看,射小天狼星."这东坡,我多么希望“捧云”!我多么希望朝廷送冯唐啊!这时,东坡曾料想到仕途的无常和“诗人要谨防荣华富贵”的无奈。
但是,这没有错。
才华横溢的文才,满腹经纶,太后的宠幸,皇上的提拔,士人的敬仰,百姓的爱戴...那么,谁能不陶醉其中呢?东坡也是人,和人有一样的弱点。
也有可能感觉高。
可惜,“幸福在于不幸”,上天注定让东坡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五台诗案”,由此诞生。
不是东坡的错。
文人写诗有什么不好?偏偏有一群小人捧着芝麻说是西瓜——一个字一个字放大放大再放大东坡的诗,一定要放大到“东坡叛乱”的程度!大怒,东坡下狱,小人得志——加油,够了。
大树迎风!东坡,东坡,你太单纯了!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吃醋的人都敢爬到自己身上,被这些虫子啃的心,你怎么不做好预防措施?为什么不能看着反派得意洋洋地说你坏话,看着他们的黑饭碗莫名其妙地飞走,最后不经恳求就成了“囚徒”?东坡终究没有反驳。
幸好上帝不想杀他——皇上的旨意:降级!一跌,再跌...到了黄州的东坡,早已身心俱疲,成了一个时时被监视的挂名官员;我心爱的妻子去世已经快十年了,她孤独而沮丧。
东坡郁闷:那他以前的才华呢?还在。
你的梦想呢?没了。
海浪席卷历史,冲走东坡的记忆。
站在赤壁集很久,但看到万仞巍峨的山川,千山万水,东坡怎能不澎湃?“不归之河,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所以,在基地的西边,人性就是三国中周郎的赤壁。
陡峭的岩壁,如海浪拍打着河岸的雷鸣,浪花像要卷起几千万朵雪。
山河如画,一次英雄多!回想起当年周瑜笔下的春风,年轻貌美的小乔刚刚嫁给他,他的英气满怀。
羽扇黑丝丝带围巾,说笑着就消失了。
我今天在战场上神游,我感受着一颗感受着的心,白发过早地诞生了。
世界就像一场梦,一尊雕像仍然是河的月亮。
"东坡开明。
那东坡笑着死了。
于是,东坡就从浮世的小米沉淀到了人间的石头。
苏轼的故事(通用19篇)
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通用19篇)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苏轼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的故事篇1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
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
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
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
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
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
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
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
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
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苏轼的故事篇2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黄庭坚和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在一起评文论诗。
苏小妹说:“有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当中各嵌一字,该填什么字才恰当呢?苏轼经过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摇”、“映”两字,于是这两句便成了“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改用“舞”和“隐”两字,改成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东坡的小故事(含五篇)
东坡的小故事(含五篇)第一篇:东坡的小故事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
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
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
”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坐”与“茶”趣味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去游览浙江莫干山,途径一座古庙,就进去小憩。
庙里的老和尚见来人穿着一般,相貌平常,便冷淡地指指椅子,说:“坐。
”回头对小和尚喊道:“茶。
”苏东坡一落坐,便主动与老和尚交谈起来。
老和尚发现来客谈吐文雅,才学不俗,便把苏东坡引入厢房,客气地说:“请坐。
”又转身对小和尚喊道:“敬茶。
”后来,当老和尚知道眼前的这位客人就是名闻四海的大诗人时,顿时肃然起敬,毕恭毕敬地把苏轼请进内厅,合掌作揖道:“阿弥陀佛!请上坐!”又对小和尚说:“敬香茶。
”苏东坡在庙里坐了很久,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老和尚执意挽留,见苏东坡去意已定,便恳求他写字留念。
东坡想起刚进庙时的被冷遇,继而又被尊为贵客,后被求题字的过程,看清了老和尚的势利嘴脸,便想乘机嘲弄他一番,于是沉吟片刻,就提笔写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老和尚如获至宝地接过对联,抬眼一看,脸“刷”地一下就红了。
第二篇:东坡读书故事(改过)东坡读书故事趣谈古人发奋求学读书的故事很多很多,流传下来的成语、对联也不少。
比如,“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为了反复研读《易经》,他把用熟牛皮串成的竹简都翻断了;“凿壁借光”说的是一位穷苦的读书人,夜里想读书又没有灯光照明,只好把自家的墙壁凿一个窟窿,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灯光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是好书要反复去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是勉励人们趁年轻好好读书。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苏轼的有趣小故事苏轼,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其文笔雄逸豪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豪放派"代表人物。
除了他的诗词作品,苏轼还是一个充满幽默与智慧的个体,经常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苏轼的有趣小故事。
故事一:苏轼与朋友比肩才艺苏轼与好友黄庭坚是文坛重要的合作伙伴,黄庭坚以其绝佳的书法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苏轼和黄庭坚一起参加了一个文化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邀请了一位书法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苏轼和黄庭坚看了之后,觉得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并不十分出色。
于是,苏轼提议说:“书法大家们都来比一下吧。
”主持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主意,便询问:“那以谁的作品为标准呢?”苏轼笑着说:“那就以黄大家的作品为标准吧。
”黄庭坚十分谦逊,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苏轼见状,幽默地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网球来代替你的作品,你不是很擅长网球吗?”黄庭坚恍然大悟,也笑着说:“好吧,就这样比。
”于是,大家拿出纸笔开始书写,主持人很快宣布比赛结束,所有人都在打网球。
这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苏轼的幽默风采和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故事二:苏轼与里巷儿童们的互动苏轼喜欢与人们交往,尤其是与年轻人的互动。
据说,他曾经在自己的府邸门口按计划放了一些小鸟,而在远处隐藏着一条看不见的线。
当有人路过时,苏轼就会提起线,小鸟便会跃上天空。
年幼无知的里巷儿童们总是对这一神奇事件感到好奇,并将之形容为"神奇的鸟"。
他们纷纷想要看看这种出奇的景象,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里巷的门口总是聚集着一群兴致盎然的儿童。
苏轼渐渐发现了这个情况,便对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小鸟,它已经飞走了,似乎不再回来了。
”众多儿童听后失望地离开了。
然而,不久之后,苏轼专程派人将几只小鸟放在了门前,当儿童们再次聚集时,苏轼又突然将线提起,小鸟们再次飞上了天空。
儿童们又一次陶醉于这神奇的景象,为苏轼的巧妙玩弄办法和纯洁的童真笑声所感动。
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
苏轼的故事苏轼的故事(通用20篇)苏轼的仕途虽有不顺,但是他的典故还是很有趣的,以至于流程至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轼的故事篇1苏轼的《定风波》,大家都很熟悉了。
还有一篇《游兰溪》,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大概就是说他前两天因为去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买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个聋哑人看病如何如何,这件事发生于元丰五年三月。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想起来了,《定风波》前面有一句说明: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当时上课看到这里,是真的笑,笑出声。
两件事连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三月七号去沙湖看地的时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没伞,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的故事篇2有一个苏轼的故事,体现了他的学问渊博而且运用灵活。
宋朝与辽国结盟,两国使者往来,时常以诗文相互谈谑。
元佑(宋哲宗赵煦年号,1086-1093)间东坡就担任接待辽国使者的工作。
辽国使者素闻东坡的大名,想出一个奇题来使他答不出来。
他们国家素来有一个对子,是“三光:日、月、星”。
大凡用数字来对,必然产生难以克服的困难。
你如果答四什么,那么下接四样东西,就多了一个字。
所以他们整个国内,没有能对出来的。
使者首先就以这个对子请教东坡。
东坡答:好的,好的。
就对使者的助手说:“我能对,而您不能对,也不是可以全大国之体的事。
我对‘四诗:风、雅、颂。
’这是一个天生的对子,何不以这去回复您的主人?”(我们知道,诗经分风雅颂三种类型。
宋代诗人苏轼的小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的小故事苏轼,又称苏东坡,宋代著名诗人,那么关于苏轼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轼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的故事苏轼,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反衬出他的为人,可以展现出他的高风亮节,可以表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品质,苏轼取得了成功。
借此良机,接下来便摘取苏轼众多故事其中一个故事细细讲解。
这个故事的名字可定位《东坡拜师》。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苏轼尚未成名前,与父亲、弟弟一同赴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著名的文人欧阳修,苏轼答题完毕后交卷,当时的考试同现在的高考几乎是异曲同工,试卷上虽然写上了考生的名字,但却被遮盖起来,主管官是看不到应试者名字,这样以便主考官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以便为朝廷选拔出最为优秀、最为合适的人才,以免贿赂、徇私的现象发生。
当时的欧阳修在审阅苏轼的试卷时,十分惊叹此篇文章的文采,但细看又像是出自自己学生曾巩的手笔,欧阳修为了避嫌,便有违内心本意,将苏轼的这篇文章评为此次考试的第二名,而将第一名评给了稍微逊色的文章。
直到放榜后,欧阳修才知道那篇文章并不是自己弟子的作品,而是考生苏轼的,欧阳修懊恼之余又觉得十分对不起苏轼,便登门向苏轼道歉,苏轼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反而借此机会拜如欧阳修门下,而后便成为了欧阳修一生中最为得意的弟子。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展现出苏轼那伟大的胸襟和出众的文采。
苏轼三次被贬的故事提起苏轼,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诗人,但其实除了这个身份之外,他还有另一种身份,一个身有官职的朝廷官员,二十岁那年他就考中了进士,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却并不平坦,做官期间他有过三次被贬的经历。
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苏轼小故事七则
苏轼小故事七则诗治野马在儋州(在广东海南岛)北部的石马岭上,有一块以苏东坡名字命名的石头,叫做“东坡坐石”。
坐石中央,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袍痕鞋迹;坐石附近,依稀可见马蹄的足印。
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八九百年前,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经常被糟蹋,人们都以为这是山上野兽作的孽,所以猎人们决定狩猎捕捉。
这天深夜,猎人们等候在荆丛隐处,正感到有点困倦的时候,只听见—阵马群的嘶鸣声。
猎人们立刻循声追去。
可是真怪,追到山顶,马叫声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见半只马蹄印,这马群到哪儿去了呢?天亮以后,只见马蹄过处,一片片庄稼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第二天夜里,猎人们分头把守,一听见声音马上出击。
同样地,只听见马群飞奔上山,还是不知道马群到哪儿去了。
猎人们开始心灰意冷起来。
这件事传到了苏东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没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
于是决定跟猎人上山实地查看一下。
到了现场,苏东坡顾不得乱石绊脚,荆棘扎人。
他沿着一个个若明若暗的马蹄印循踪辨影,一直上到山顶。
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山顶上果然不见马蹄痕迹,只有一块块石头,千姿万态,矗立四周,仔细瞧瞧,却好象一匹匹石马。
“好家伙!”苏东坡高兴极了。
猎人个个围拢过来争相问道。
“怎么啦?”苏东坡指点着石像对大家说:“这就是你们要追捕的害民之马了。
”说完,挥笔题诗道。
石马无蹄出府州,神仙遗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不动,细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满堆难下口,钢鞭硬打不回头。
牧童牵也牵不动,天地为栏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闻讯,纷纷前来石马岭赏诗观景。
此后,石马岭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一尊尊石马守在山头,就象一个个哨兵。
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从此再也不见禽兽来糟蹋了。
苏东坡诗治野马的事,传遍了儋州。
男女老幼对苏东坡的诗文才学夸赞不已。
所谓“东坡坐石”,相传就是苏东坡题诗时坐过的。
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
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最新苏轼的故事12篇苏轼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中国人,哪有不知道苏东坡的?不仅知道,就连两三岁小孩也能摇头晃脑地道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须眉花白的老人,听到他的名字,大抵都会会心一笑,眼里满是明亮和安祥。
那么,苏东坡有哪些故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苏东坡的故事有哪些(5篇)一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
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
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认真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和蔼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
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点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苏轼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
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牢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第二点苏轼在人生遭遇重大转折时,依然乐观面对。
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
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
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乐观如故。
因为乐观,他纵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
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抱怨、逃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
如果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容易悲欢失望,丧失坚定的信念。
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三点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
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发现,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知,祸从天降。当权者对苏轼的迫害并没有终止。正当苏轼一家人在惠州初步安顿下来之时,绍圣四年(1097)四月,哲宗又下圣旨,再贬苏轼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琼州远在海南,"冬无炭,夏无寒泉",是一块荒僻的不毛之地。衙役们不容苏轼做什么准备,紧急地催他上路,苏轼只得把家属留在惠州,只身带着幼子苏过动身赴琼州。全家人送到江边,洒泪诀别。苏轼想到自己这一去生还的机会极小,也不禁悲从中来。他走得如此急促,他的心情又是如此的恶劣,哪里还顾得上王郎与温超超的婚事呢?
苏轼突然被贬海南,对温超超无疑也是晴天霹雳。她觉得自己不仅坐失一门好姻缘,还永远失去了与她崇敬的苏学士往来的机会。从此她变得痴痴呆呆,郁郁寡欢。常常一人跑到苏学士在白鹤峰的旧屋前一站就是半天。渐渐她连寝食都废了,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她还让家人去白鹤峰看看苏学士回来没有。她带着满腔的痴情,带着满腹的才学和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家人遵照她的遗嘱,把她安葬在白鹤峰前一个沙丘旁,坟头向着海南,她希望即使自己死了,魂灵也能看到苏学士从海南归来。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诗句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
东坡吃草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对联退敌
北宋时期,宋人屡遭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苏轼了解真情之后十分感动,他暗想,我苏轼何德何能,让才女青睐一至如此。他打定主意,要成全这位才貌双全的都监之女。苏轼认识一位姓王的读书人,生得风流倜傥,饱读诗书,抱负不凡。苏轼便找机会对温都监说:"我想在王郎与令女之间牵根红线,让令爱早遂心愿。"温都监父女都非常高兴。从此,温超超便闭门读书,或者做做女红针黹,静候佳音。
白鹤峰一带人烟稀少,没有几户人家,没有多久苏轼便搞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在离苏轼家不远地方,住着一位温都监。他有一个女儿,名叫超超,年诗歌词赋,常常手不释卷地读着,苏公的作品她都背得很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她打定主意,非苏学士这样的才子不嫁。因此,虽然过了及笄(十五)之年,尚未嫁人。自从苏轼被贬到惠州之后,她一直想寻找机会与苏学士见面,怎奈自己与苏公从未谋面。苏轼虽然遭贬,毕竟还是朝廷臣子,而自己是一个小小都监的女儿,怎能随便与人家见面呢?况且男女有别。因此只好借着夜幕的掩护,不顾风冷霜欺,站在泥地上听苏学士吟诗,在她,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一个人有情有趣,已是难得,但若无味,日日相守,终嫌其浅薄。我们且看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么豪迈;苏轼不仅词文书法尽佳,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更不知让多少人垂涎欲滴。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这样三味俱高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
巫山河水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佛印脱口而出:你端端正正的,一脸慈悲的坐在那里,就像一尊佛!
苏轼高兴极了,回到家里,兴奋的告诉了苏小妹。
小妹看着得意洋洋的哥哥,认真的说:人家看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看谁都像佛;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
近代女子为文而名声最盛者,非冰心莫属,她曾评述最佳男人应"情""趣""味"兼备,寻常男子,能具其中之一已是难得,三者兼备者,真是少之又少。
苏轼小故事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相由心生
宋朝苏轼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天,他们两人面对面的在打坐修行。苏轼出定后,望着身穿袈裟端坐面前的佛印,不禁扑哧的笑出声来。
佛印问何故,苏轼说:看看你,坐在那里真像一滩牛粪!说完自己窃笑。
佛印也呵呵的乐了。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
再说苏轼之趣。据传,丞相王安石曾大发宏论:"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造字,定非无义。"苏轼问:"鸠字九鸟,可知有故?"王安石欣然请教,苏轼答:"《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爷带娘,共是九个。"这样妙答,真让人不由大笑。苏轼之机敏与幽默,由此却可窥一斑。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一本正经的道学先生,与无情有义的英雄一样,是供外人钦敬的,不是值得自家人喜欢的。
说来也怪,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便有一位妙龄女子暗暗来到苏轼窗前,偷听他吟诗作赋,常常站到更深夜静。露水打湿了她的鞋袜,而她漠然不觉,还在全神贯注地听着,听到会心处她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吟读,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俨然一位老学究。这位夜半的不速之客很快就被主人发现。一天晚上,当这位少女偷偷掩至之时,苏轼轻轻推开窗户,想和她谈谈,问个究竟。谁知,窗子一开,那位少女像一只受惊的小鸟,撒腿便跑,她灵活地跳过矮矮的院墙,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尸骨"未寒
先说"情"。人若无情,不如草木,一个人之可爱与可敬,全在于其之真情,才高如顾城,却以利斧劈死相濡以沫的妻子,这样的男人,为他心寒都来不及,想说爱他,确实不容易。中国古代的男人,把忠孝节义看得重于一切,与妻子的情谊,看得最淡,如《三国》《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以同性的眼光看去,确实值得钦敬,以异性的眼光看去,未免心中酸涩。所幸,苏轼是有血有肉的人,并非这样有义无情的英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后十年写下的悼亡诗。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料一朝弃我而去,从此幽冥隔世,轩窗凄然一面,醒来却是幽梦一场,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不假年,苏轼先后三位王姓妻子,却都弃他而去,没有一人伴他走完生命的旅程。"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据说这是苏轼怀念最后一位妻子兼红颜知已王朝云而作,晚年丧妻,形只影单,潇潇暮雨,多少落寞与孤独,只向琴中倾诉。自古男儿多薄情,多少男子老婆还活着,就巴不得她赶快死去,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