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弗吉尼亚人》中的美国精神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 伍尔芙
作文素材:弗吉尼亚·伍尔芙: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
她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1.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2.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3.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
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4. 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
记住爱,记住时光。
5. 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6. 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7.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8. 她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那灰白色的灯塔,矗立在远处朦胧的烟光雾色之中;在右边,视力所及之处,是那披覆着野草的绿色沙丘,它在海水的激荡下渐渐崩塌,形成一道道柔和、低回的皱折;那夹带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杳无人烟的仙乡梦国奔流。
9. 这时她用不着顾忌任何人,她可以独处,可以处于自然状态。
这正是现在她常常感到需要的——思考;哦,甚至连思考也不要。
只要静默;独自一人,一切外扩的、绚丽的、语言的存在和行为都消失了;人怀着庄严感缩回自我,一个楔形的隐秘的内核,是别人所看不见的。
尽管她直挺挺地坐着,仍继续在织袜子,但正是这样她感受到了自我;而这个摆脱了一切身外附属之物的自我可以自由地从事最奇特的冒险。
10. 当生活的活跃程度暂时减低时,体验的领域显得无边无涯。
11.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浅谈美国精神
浅谈美国精神看完《泰坦尼克号》后,有一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当萝丝来到美国,看着自由女神像的场景。
在经历了种种苦难后,她,将在那里获得重生。
美国,一个象征着自由民主的国度,将带给她不一样的人生。
小时候,对美国的印象就是一个很厉害很发达的国家。
但真正初识美国是在历史课本上,让我对美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对美国这个年轻却极富盛名的国家产生了好感,于是,我开始看一些美国的名著,通过看书来了解美国,来了解美国精神。
首先,我认为美国精神首要的是追求自由与平等。
自由精神一直是美国的旗帜,是美国梦的核心。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之一就是自由女神,自由女神像于1886年屹立于纽约湾起,它一直是对新到达的移民美国梦的许诺。
美国强调自由,强调人权,甚至他们会认为就算是一只小狗也应该有自己的权利。
所以美国人对中国吃狗肉甚是反感。
更不用说美国一直在抨击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了。
我们最常听说的是美国言论和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在美国人看来都是基本的人权。
“不自由,毋宁死”,这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杰出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的名言。
当自由的火种在新大陆点燃,便以一种燎原之势蔓延开去。
今天,已经没有任何其他观念、没有任何其他词汇可以超过“自由”在美国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一位名叫梅斯菲尔德的老太太生活在西雅图,守着她的一栋连上地价也不过10万美金的房子过日子。
后来,随着城市改造,周围邻居陆续搬走,有开发商想在这块区域建一个五层的商用大厦,而梅斯菲尔德拒绝搬走,开发商几次提高报价,最后提到100万美元。
但老太太就是不搬,开发商毫无办法,西雅图市政府似乎也不想为了照顾经济发展与公共利益逼她搬迁。
不但如此,开发商一方的项目主管还成为了老太太的好朋友,并且照顾她直至她安静的离开人间。
那栋房子老太太遗赠给了这位项目主管,旁边那栋大厦早已盖好。
2009年5月的时候,迪斯尼公司在房子上面拴上一串气球,使之变成了《飞屋环游记》的现实版。
美国的“钉子户”为什么可以当得如此坦然?因为美国老太太知道,她享有任何人都无法撼动的、身为美国人最基本的自由和权利。
浅析美国西进运动的文化遗产
浅析美国西进运动的文化遗产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14级王明微2014141051089摘要: 西进运动在美国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美国的真正独立和腾飞奠定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础。
西进运动对美国独特文化的形成起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美国文化核心的民主政治、个人主义精神、实用主义精神以及美国的文化艺术均在这个时期得以孕育发展,这些文化遗产为美国日后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思想保障。
关键词:西进运动、文化遗产、民主政治、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文化艺术。
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主要指的是自1783年美国独立到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前这段时间,美国从东部沿大西洋海岸逐渐向西殖民扩张的运动。
西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扩大了美国的版图,促进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还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形成,推动了民主进程,促进了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精神形成,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一、西进运动推动了美国的民主进程西进运动加快了西方世界整体的民主趋势。
在北美刚被拓殖时,欧洲的部分地区早已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
西进运动中的移民大多来自东部的 13个州,这些州沿用的是欧洲的民主政治模式。
所以这些西进移民大多数早已养成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习惯。
在西进运动的热潮中,不同职业和背景的人们常常挤在一辆车里或一艘船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一位西进的贵族曾这样描述:“在那里,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要像一位绅士,而在那一伙一起旅行的人中间,我也感觉不到谁有一点绅士的味道。
”西部移民蔑哪些所谓的常规与传统,他们更多的关心当前的时局与正在形成的政治制度。
梭罗曾写道:“朝东我不自由,西行则感到自由。
”在西进运动中,民主平等还体现在对土地的所有权上。
1862 年颁布的宅地法规定:移民们只需要交纳 10美元就可获得160英亩的公地。
耕种五年后,移民便可以享有这些土地的所有权。
在这片广阔的新土地上,移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家园创造未来,同时他们也摆脱了旧有的社会秩序,以平等的姿态建设新的理想体制。
美国蓄奴制度——在道德和利益间纠缠的白人
在道德和利益间纠缠的白人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到西装革履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贝拉克•奥巴马,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耐人寻味的,但这种变化并非由我们多数人想象的血雨腥风的暴力反抗带来的,相反,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自身,或者说白人主流社会自身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机制。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成为全体美国人的英雄:“我们反抗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反抗这一制度,不如说是为了更加完善这一制度。
”马丁•路德•金的这句话不仅仅诠释着民权运动,也诠释了整部美国黑人史。
在道德和利益间纠缠的白人-----黑人一开始并不是奴隶核心提示:尽管有过不光彩的蓄奴史,然而美国历史上同样有一股强大的反奴隶制力量,北美大陆的白人移民最初并没有蓄奴,在奴隶制形成直到被默认的历史进程中,很多白人始终纠缠在道德自疚与利益冲突之中不能自拔。
而这样的历史,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读过一些历史的朋友或许都知道这段话来自《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段话受到如此多人的推崇与热爱。
它鼓舞着巴黎人民在13年后发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呐喊,还鼓舞着今天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去追求平等、自由与富足。
不过,你也可以认为那是虚伪的,因为《独立宣言》的制造者们,自己就干着剥夺他人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勾当。
备受美国人尊敬的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以“不自由,毋宁死”一语流芳世界的帕特里克·亨利,《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弗逊,他们都曾蓄奴。
我们进而可以认为,《独立宣言》是骗孩子的小把戏,美国白人奴役黑人长达两百多年,还有资格讲平等自由?原来美国人在世界上搞双重标准,从200多年前就开始了。
然而,历史远远不是道德是非判断那么简单。
美国西部牛仔文化
美国西部牛仔文化西部牛仔的简要介绍西部牛仔(West cowboy),是指18至19世纪的美国,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一群热情无畏的开拓者。
在美国历史上,他们是开发西部的先锋,他们富有冒险和吃苦耐劳精神,因此被美国人称为“马背上的英雄”。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乃至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美国西部牛仔是具有英雄主义和神秘色彩的人物。
在文学、电影与电视作品中,牛仔通常都是头戴墨西哥式宽沿高顶毡帽、腰挎柯尔特左轮连发手枪或肩扛温彻斯特来复枪、身缠子弹带、穿着牛仔裤皮上衣、以及束袖紧身多袋牛仔服、足蹬一双饰有刺马钉的高筒皮套靴、颈围一块色彩鲜艳夺目的印花大方巾、骑着快马风驰电掣,形象威猛而洒脱,是一种代表了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的外在装束。
由于迭出不穷的西方电影以及各种平装小说和电视节目的渲染,使得善良、干练、勇敢的西部牛仔备受欢迎。
但是,真正的牛仔是比其经常受浪漫主义手法渲染的后代要复杂得多的人物。
事实上,西部牛仔是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是美国西部从一八六六年到一八八六年这段时期盛极一时的一种服务行业的工人。
这种职业的产生,有赖于冷藏设备的火车车厢的发明。
但另一项发明——有刺的铁丝网又使这种职业很快消声匿迹。
西部牛仔的产生背景要说美国西部牛仔,得先说说美国的牛。
美国人是欧洲移民的后裔,美国的牛则是欧洲的后代。
美国的牛最早是由哥伦布带去的。
当时,他把西班牙牛带到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沿海一带。
1525年,西班牙种的牛开始从西印度群岛引入北美大陆。
1611年,英国人又把数量众多的牛运到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城,从此英国种的牛便在北美大陆广泛繁衍,那里出现了很多养殖点。
1540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纳多横渡大西洋去北美寻找传说中的“瑟博拉七宝城”,他还带了500头牛,这些牛被运到今天墨西哥北部和今天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一带。
此后,牛群不断繁殖,逐渐遍布今墨西哥北部和哈利斯科州,到17世纪初,哈利斯科的牛已达到10万多头。
总之,美国的牛从东面和南面两个方向进入,逐渐流布全国。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摘要:部分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定居以来,清教思想就一直是美洲殖民地以及美国的主流思想。
对照《圣经》,我们就会发现清教主义严重偏离了耶稣的思想。
他们残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发明核武器威胁人类、以及在国外发动战争等,这都来源于清教主义的理论支持。
因此,清教徒应认真反思历史错误和邪恶,要真正以耶稣基督为师、根据耶稣的本质思想去修学。
这样才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 !关键词:耶稣;清教徒;以耶稣为师;拯救自己清教思想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它来源于许多国际宗教形势和世俗形势的强大影响。
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本来都是一回事,信仰的都是《旧约》和《新约》,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但是主教们、信徒们对于经书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于是就产生了不可弥合的分裂,后来更是产生了许多的改良宗教。
清教原来是英国一个饱受迫害的小教派,最后由于美国的因素就演变成为世界上势力最大的一个新教派。
一清教主义的出现耶稣在公元元年出生于耶路撒冷城东南方向的伯利恒。
由于传播了不同于传统犹太教的思想,他就被自己的学生犹太人出卖给了仇恨耶稣的犹太长老。
长老们向罗马总督彼拉多告发了耶稣,并迫使彼拉多钉死了自己的思想对手。
其信徒被迫离开家乡,西去罗马秘密传教。
可是罗马人极端仇视,给予信徒的迫害颇为残忍严酷、惨不忍睹。
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被砖块砸死、或者被抓去放在竞技场中在几万人的目睹欣赏中被饥饿的雄狮吃掉。
但是地下教会依然继续发展壮大,最后迫使罗马帝国在公元 313年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于是迅速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到了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强悍的日耳曼人灭亡之后,教会便成了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牧师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也都是教会人士。
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
于是,西欧便开始渐渐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和迫害异己的时代,史称“黑暗的中世纪”。
美国宪法之父
詹姆斯·麦迪逊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
他是弗吉尼亚人,生于1751年,比同州人乔治·华盛顿小19岁,比帕特里克·亨利小15岁,比托马斯·杰斐逊小8岁。
他在学校中是一名爱国主义分子,接受了当时流行的革命思想。
特别是他在1776年左右认识了杰斐逊,逐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了历史上罕见的一对政治合作者,达半个世纪之久。
因此,麦迪逊的思想离不开当时的革命思想和杰斐逊思想。
他本人很难说有什么思想方面的建树,他的了不起在于他是一名伟大的务实主义者,他集各派美国思想,调和各种利益,对美国宪法的制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国宪法是美国革命胜利的产物。
革命靠的是人,所以要了解美国宪法首先要了解英国的美洲殖民地(为了方便,以下简称十三州或美国)居民的素质,也就是觉悟程度。
现在我们引用一位1759年定居美国的法国绅士克里维可夫的话:“欧洲人来后,开始有一种形同复活的感觉:以前好像并没有活过,度的是麻木无生气的日子;现在他感到自己是个人,因为大家把他当人;他本国的法律把他看成虫蚁;这儿的法律把他当作主人……他不由自主地心花怒放,意气高扬,从而孕育出美洲人才有的那些新思想。
”也就是说,十三州的人本来已享有自由,因此,美国革命的口号是反对英国的奴役,保卫自由。
革命是一场权力对自由(Power v. Liberty)的斗争。
革命的胜利当然摆脱了英国的权力,但在建立新国家时,人们发现权力对自由的矛盾仍未解决,因为政府本身就是权力,仍然存在着权力对自由的摆法问题。
建国也必须解决权力对自由的问题。
被称为“美国独立之父”的托马斯·佩因说,“社会,不论是啥样的,都是一种善;但政府,即使是最好样的,也仅仅是一种必要的恶。
”被称为“美国政治科学之父”的约翰·亚当斯则说,“我们在决定什么形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之前,必须先考虑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所有的理论政治家都会同意,政府的目的是社会的幸福,正如同所有的神学学者和伦理哲学家都会同意个人的目的就是个人的幸福。
美国西部小说中的牛仔形象
威斯 特在 谈 到所 以要 写牛 仔 的时候 曾说 : “ 他们 身上 便立 刻引起无数 作家 的崇拜 和仿效 。构成 “ 牛仔神话 ”的长 有某 种东西震动 着我作为一个 美国人 的心 a a甚至~想 到他 篇 和短篇层 出不穷 :占恩 ・ 格雷 的 《 丛林骑 士 》和杰克 ・ 敦 们就 会震动 a 我从 来没有 忘记这一点 ,只要 我活着 ,就永 伦 的 《 全金谷 》 ,杰克・ 谢弗的 《 沙恩 》等等。鲜活 的牛仔人 物 远忘 不了。在这些人 的 肉体 中涌动着我们名族 的激情 ;而在
烟尘 中策 马扬 鞭 ,纵横驰骋 、跨越大平原 ; 遇到恶劣天气 ,牛 仔们必须 以超人 的毅力和勇气 与大 自然搏斗 : 晚在篝火旁 唱 夜 着抑郁忧伤的曲子 。 从 这一 个 个典 型 的牛 仔形 象上 ,我们 至少 可 以 总结 出
正 因为这样 ,在 牛仔 身上才能 最准确 ,最集 中的体现美 国精 神 。就是 牛仔 “ 创造 了独特 的美 国精神” ,即 “ 那种与敏锐 和好奇结合 在一起 的粗犷和力量; 种务实 、富于创造和敏于 那 发现权宜之计 的性格; 那种擅 长实际事务而短于理论 、但有能
美 国西部 小说作 为最具美 国特色的通 俗小说 ,不 单风行 牛仔们面对暴力 冲突时 ,加 入并强调 了 “ 英雄加美人 ”的浪 美 国 ,更风靡 世界 。这 一类文学 源于美 国社 会和 民族 形成 的 漫爱情 。在决 斗获胜后 ,牛仔在爱慕他 的姑娘注视下 策马向 特 殊情况 ,如今它不仅 成为美 国文学的一 个特殊传统 ,而且 着 夕阳沉下 的荒原奔去 ,浪漫无 比。还 是 以 《 吉尼 亚人 》 弗 也 成为 了理解 美 国社会 观念 的一 个途径 。虽然很难 界定 “ 美 为例 ,这部小 说 中的 主人 翁身上 ,体现 了高 尚的情怀 于对于 国精神 ”的全 部含义 ,但这种精 神无疑是美 国人在 西部拓荒 爱 情的追求 和向往 。而 在此 之前的西部 小说严重忽视 了爱情 特殊 环境作用 下的产物 。开拓进取 、注重 实效 、积极 行动 、 的成分 ,只被 当作男主人翁 冒险的~种 不成功作料 。他 们所 乐 观向上 、个 人至上 、崇尚 民主 、百折不挠 、敢于创 新 ,在 谓 的爱情不过是 一种变调 的爱情 ,牛仔 或者只充 当一个 陪衬 美 国西部小说 的渲染下 得到 了升华 并脱颖 而出 ,成 为创业时 的角色 ,是漂亮 ,高傲 的女 主人翁 随意差 遣的一介武夫 。弗 期美 国的民族精神 。 吉 尼亚人不失 机敏的头脑 ,他的风度和修 养 ,使他赢 得了来 如果说西 部英雄所 体现 出来 的西部精 神构成 了美 国精神 自东部的女教 师莫莉 的芳 心。这 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 在荒漠边缘 即将 沉没 的一轮 红 日衬 他们 的精 神 中则 隐藏 着一种真 正崇高的气质 ,这种崇高 的气 托下 ,头戴毡帽 , 系 围巾 ,脚穿长靴 ,身挎 手枪的牛仔 , 脖 质 出人 意料的进发 出光芒时 ,他们 的形象往往 会充满着英雄 挥舞绳套 把成百上 千的长角 牛聚拢 ,随后在牛 群 a 的滚 滚 的气 度 !” 这应该 代表 了大 部分西部小说作 者的看法 ,也 起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更是一位重要的女性主义小说家。
作为20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几乎每一部主要作品之中。
美国的玛丽·伊格尔顿认为:“从很大程度上讲,女性主义批评很难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1]本文力图从其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和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女性主义思想来源首先,弗吉尼亚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父亲的渊博知识对年幼的弗吉尼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弗吉尼亚也是自幼在父亲的书房里博览群书,为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思想根深蒂固,重男轻女。
虽然弗吉尼亚天生聪慧,但父亲仍然只是将她的哥哥送到学校,而把她留在家中。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对父权社会的不满和怨恨。
其次,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幼年时期,弗吉尼亚和姐姐都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的性侵犯。
关于这一点,伍尔芙在信函、日志和论文集中都有写到,她说:“一想起我的同母异父哥哥,我就羞耻得禁不住颤抖起来。
在我六岁的时候,他站在我身边,用手摸我的身体的下部。
”[2] 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地位,他们是家庭的支柱,可以任意支配家里的一切,包括家中的女性。
这段经历对于伍尔芙来说是屈辱,在后来她的作品《存在的瞬间》中。
她痛苦地回忆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不幸的小鱼与一只巨大而骚动的鲨鱼关在同一个水槽里。
”这样的经历更加使她产生对父权社会的厌恶,并使她成年后无法接受任何男性的性爱。
而和姐姐凡妮莎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她感觉到舒适,激发了她同性恋的倾向。
(解读美国霸权的真正根源美国的梦想)
(解读美国霸权的真正根源美国的梦想)早期的北美大陆拓荒者,相信他们背负着某种神圣的使命,今天的美国人依旧如此,他们自信是上帝的选民,受上帝之意到世间彰显神的荣耀。
在美国人看来,富裕和强大仅仅是"神的荣耀"的一种表达,今天的美国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最强大的国家,它不仅不该满足于过自己的好日子,还应为那个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没有人相信美国的强大是运气使然。
美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美国会如何进展,美国要如何完成它的使命,都和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
人们喜爱为类似"美国将何去何从"的问题展开争论,于争论中探究美国强大的隐秘。
或许有人会对美国人"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的信念嗤之以鼻,但绝少有人否定美国正在那个世界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或许有人会怀疑,美国是否真的始终不移地向着善的方向发挥着作用,但至今美国都没有流露出丝毫要放弃弘扬美国信念的迹象。
或许有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为中东地区的动荡、南非黑人的悲惨生活等一堆不光彩的事负责,但他们依旧坚信,美国确实是天生要做全人类的庇护者的。
历任美国总统在发表完演说后都会加上一句——"上帝保佑美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突出特征,确实是浸染着宗教意味的命定感。
怀抱命定感的个人,认为自己生来就会经历某种特定的事,背负某种特定的使命。
而美国,作为怀抱命定感的民族、国家,那么像一个狂热的传教士那样,坚信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形象来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在西方文化中,这种命定感大概发端于新教改革,在欧洲那血腥的宗教战争中表露无疑,它在君主专制政体中成长,又从启蒙哲学那儿得到新生。
它伴随着整个欧洲文明的进展,又被早期的拓荒者完好地带上北美大陆,于美国革命中接着绽放。
美国民族主义中最惹人注目的地方便是美国人坚信美利坚民族拥有独特的起源。
美国人崇尚自由主义,早期的北美拓荒者被当做追求自由的人,北美大陆确实是这些自由追求者的新世界。
“梦的解析”:论《弗吉尼亚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作者 简介 : 叶玲( 1 9 9 2 - ) , 女, 硕士 , 研 究方向 : 英美文学 ; 陈许 ( 1 9 5 7 一) , 博 士, 教授 , 研 究方向: 美国文学。
妻 警 I 2 。 - 6 年 - t 期 总 第 4 o 。 期
3 8
安徽文学
ANHUI W ENXUE 文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 ANH UI
学
研
究
“ 梦的解析 钾 : 论 弗言尼亚人 的思 想性 与艺术性
叶玲 陈许
杭 州 电子科 技大 弗吉尼 亚人》 展现了1 9世纪 8 0年代 美国西部的 生活 图景 , 刻画 了一个浪漫 的英雄牛
仔形 象, 并借助牛仔 与 乡村教师的 爱情 故事 , 寓意整个 东西部之 间的 矛盾 冲突走 向。 既反 映 了真 实的美 国西
部。 也 对国家的发展作 出政治寓言。 呼吁在 追求“ 美国梦” 的同时, 要正确处理好 东西部 的关 系, 追求经济发展 也要 保留住 西部 可贵的精神品质 , 对 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关键词 : 《 弗吉尼亚人》 牛仔 英雄 美国梦 牛仔小说 默、 刚毅果敢 。 “ 你这么 叫我 的时候 , 一定要笑 ! ” “ 用不 了多久 , 你就会爱上我 。 ” , 风趣 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 。 纵观古今 。 许多文学大师都会在其作品 中加入一 无论是对待仇敌特拉朴 斯还是 自己的心上人莫莉 , 弗 定的史实 , 并通过虚构 的文化语境 , 抒发其对于社会 、 文化 以及政治权力 的态度和理想 。 他们并不是玩单纯 吉尼亚人都表现 出极强 的自信心和敏锐的洞察 力 , 所 的文字游戏 , 他们对 于社会和文化 的发展有着 自己的 以他 总能获得成 功。 他在做 代理工头 的时候 , 早就看 洞察和期望 。 《 弗吉尼亚人》被认 为是 欧文 ・ 威斯特对 穿 了特拉朴斯 的真面 目,并将其 与其他 牛仔 区分开 从而使 自己在或明或暗的较量 中处 于有利 的地位 于西部文学创作不断尝试的最终成果 , 他把对 于社会 来 , 他向莫莉保证 自己是那种 生活 的期望融人到文学创作 中去 , 把个人 的道德精神纳入 并取得压倒性 的胜利 。 并一步步成为工头乃 至拥有 自己的产 全新 的牛仔英雄形象 、 把东西部 的文化矛盾与 冲突走 越过越好 的人 ,
读《美国的精神文化》有感1200字
读《美国的精神文化》有感1200字古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中修身要从以修心为先。
人是如此,国亦然,只是人叫思想,国叫文化。
卢梭说过,人只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人没有了思想就会变成一株枯草;而国没有了就会成一片死气沉沉的绝地。
我们不能脱离思想的远地点,就像国不能没有文化国则的积淀。
这本书如果只看标题的话,很多人一定会以为这只是一本无趣的像很多冗长又单调的学术报告文学一样的作品;但很遗憾,它不是。
它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切入角度去一个单调乏味的主题——从三个最能表现美国表现出色文化的事物开始:爵士乐、橄榄球、电影,然后以事物三个这展开去深入挖掘深埋在美国精神深处的文化,求证美国精神深处的宗教性与文化再觉醒。
作者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人,用一种朴实平淡却又好似有着跨越的的深沉千年语气去引导你,激发你的思考,让你在思考中拥有在作者眼中,这三种事物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而是一种象征符号,象征着美国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些部分组成了完整的美国人文精神。
首先,作为一个什么历史的国度和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最深处的是一种迅速追求自我的精神——当年的五月花号就是美国文化的基石,一艘背井离乡自己与母系文化断绝的离船,载着一群充满着梦想爱尔兰人的新教徒,驶向有利条件一片充满着机遇与财富的新大陆。
爵士乐没有固定的曲式,随性反倒充满艺术感,狂放又有着来自黑人的一份狂放与乡村音乐;橄榄球,一种以暴力为主却又不乏谋略的游戏,就像山姆大叔手中常常挥舞的吓阻;电影,一种文化与艺术的载体,本身同时实际上又传达出一种不同的文化:自由、创新与英雄主义。
乍一看这些确实事物都很博蒙县平常,可传达出的信息值得我们深思品味良久;甚至如果没有一个大师来引导那么自己很难从中解读出来。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何在感触在于,一个在我们随性自认是十分普通平常的事物,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解释去感悟,也会得出得出一个不够一样的结论,甚至是为你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像一次完美的当头棒喝,让你在沉醉当中恍然大悟。
美国人的性格费孝通读后感
美国人的性格费孝通读后感读这本书的时候啊,感觉就像在和一群个性鲜明的美国人聊天。
费老笔下的美国人,那是充满了矛盾又特别有趣的一群人。
先说说他们的平等观念吧。
美国人好像特别执着于平等,在他们的社会里,人人都觉得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的等级观念。
就像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平等,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和老师争论。
这和咱们传统的一些尊师观念可不大一样呢。
这种平等有时候让他们看起来有点“没大没小”,但也正是这种平等,让他们的社会充满了活力。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你出身如何。
然后就是他们的个人主义啦。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可真是强烈得很。
他们把个人的利益和自由看得超级重。
一个人想要做什么,只要不违反法律,那就可以去做,别人也不会过多地干涉。
就好比一个年轻人想要独自去闯荡天涯,家里人虽然会担心,但也不会强行阻拦。
不过这也有不好的一面,有时候就显得有点自私了。
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可能就会出现大家都只考虑自己的情况,合作起来就有点费劲。
再讲讲他们的竞争意识。
美国人那是相当好胜啊。
在生意场上、运动场上,到处都充满了竞争的火药味。
他们好像永远都在和别人比,想要比别人更成功、更有钱、更有名。
这竞争意识推动着他们不断地创新、进步。
但是呢,这种竞争有时候也让他们压力特别大。
我仿佛看到一个个美国人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每天忙得像个陀螺,都快转晕了。
费老还提到了美国人的乐观。
他们就像一群永远充满希望的小太阳。
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想着办法去解决,相信明天会更好。
就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那些开拓者们,面对荒无人烟的西部,却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一头扎进去。
这种乐观精神确实很感染人,但有时候也有点盲目乐观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潜在的风险。
读完这本书,我就感觉美国人的性格就像一个大杂烩。
各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点混在一起,却又奇妙地融合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费孝通先生用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把美国人的性格剖析得清清楚楚。
论美国精神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呈现
论美国精神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呈现[摘要]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展的国家,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发展上,都有着它本民族的特色。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哈克游历于大河之上,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慢慢地成长了起来,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并且在帮助吉姆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哈克“流浪”的过程中,他经历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美国精神”的呈现。
本文将详细阐释美国精神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呈现。
[关键词]《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国精神;成长小说[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28-1.5一个民族,无论历史长短都有着属于本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正如中国人推崇“德”,而希腊人崇尚“力”一样。
这一点,对美国这个历史不算久远的民族来说也是一样的,也一样有着支撑整个民族发展的精神核心。
有关美国精神的阐述,最早应该是起源于惠特曼的《自我之歌》。
惠特曼在这首长诗中,第一次展现了美利坚民族的核心精神和特质――自我肯定、歌颂与认同的自我意识,以及永无止境的垦拓新大陆的精神。
除此之外,我们在梭罗的《瓦尔登湖》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都能看到美国精神在文学中有所呈现。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将美国精神落实到文本上来谈论的时候,将赋予美国精神以更多的内容。
这些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将有更精准的凸显。
美国人身上有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国式幽默,这一点在哈克的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从他的身上能够很好地体现出美国精神自惠特曼《自由之歌》后有什么样的发展。
哈克在大河之上进行着历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遇到各种困难,但哈克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面对,并且是乐观积极地面对,每一次遇到困难,哈克都是笑对人生,满怀生机地去解决,即便是面对“国王”和“公爵”这一对骗子。
在吉姆被骗子卖到岸上以后,哈克想尽一切办法去营救吉姆。
论《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形象的开题报告
论《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形象的开题报告《弗吉尼亚人》(The Virginian) 是一部经典的西部小说,创作于1902年。
小说讲述了一个牧场主、一名牧牛人和一位城市教师之间的复杂爱情故事,主要以主角弗吉尼亚人为中心,他是一个充满勇气和机智的牛仔。
弗吉尼亚人的形象是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牛仔形象之一。
在西部小说、影视作品和文化中,牛仔形象一直是最受欢迎和广泛认可的形象之一。
也就是说,牛仔形象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和传统中。
而在《弗吉尼亚人》中,牛仔形象的描绘十分细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形象,分析它们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具体而言,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弗吉尼亚人的人格特征。
他是一个勇敢、忠诚、机智的人,同时也有着深深的爱和怜悯之心。
这些人格特征不仅是牛仔形象的典型之一,也是美国文化中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之一。
2. 牛仔生活的描绘。
小说中详尽地描述了牛仔的日常生活,包括追捕野牛、驾驭马匹、保护牧场等等。
这些生活细节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也展现了牛仔这一职业的荣耀和挑战性。
3. 牛仔文化的影响。
在弗吉尼亚人的心中,牛仔的精神和价值观类似于美国精神和价值观。
这种文化认同和传统意识不仅充满了美国文化的浪漫和奋斗精神,也对西部小说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弗吉尼亚人的人格特征、牛仔生活的描绘和牛仔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形象。
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充满力量和感动的形象,以及它对西部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影响。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读后感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读后感当我翻开这本厚重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传》,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创造力的灵魂世界。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生活、思想和作品都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伍尔夫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她的一生都在与精神疾病作斗争,但她从未放弃过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和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这种勇气和决心让我深感敬佩。
伍尔夫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而鲜明。
她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她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在《到灯塔去》中,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家人在灯塔旅行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灵成长,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力量。
除了文学创作外,伍尔夫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思想家。
她对文学和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入而敏锐,她的评论文章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
她对于女性地位和文学价值的思考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认为女性应该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文学应该反映女性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格外前卫和深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伍尔夫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从她的生活中感受到了坚韧不拔、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
她的一生都在为文学事业而奋斗,她的作品和思想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文学史册上。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伍尔夫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追求真理、自由和美好。
总之,《弗吉尼亚·伍尔夫传》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伍尔夫的生平和成就,还让我感受到了她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像伍尔夫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自由和美好。
美国现代主义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塞西莉亚·丰特的作品解读
美国现代主义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塞西莉亚·丰特的作品解读引言•简要介绍美国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强调女性作家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和贡献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生平背景•伍尔夫的早年生活和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对其写作的影响主要作品概述•《到灯塔》:探索人类意识流的复杂性和主观体验的重要性•《豪斯桥》:以时间和记忆为中心,揭示人类存在中的断裂与变化•《女人唤醒女人》:强调女性团结与互助文学风格和主题•内省和主观感受的描写方式•关注主体性、意识流和心理内在状态•探索社会角色与性别等议题影响与继承•她对后世女性作家以及整个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文学创作技巧和主题选择的影响塞西莉亚·丰特(Cecilia Fuentès)生平背景•丰特的个人生活和成长经历•她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关注主要作品概述•《国境之地》:揭示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和文化认同危机•《黑暗房间》:探讨家庭、性别和权力的复杂关系•《Behold the Stars》:对人类存在中的孤独与寻找希望进行深入思考文学风格与主题•多样的叙事手法,包括非线性结构、散文和诗歌元素•探索个体心理状态、政治抗争与身份认同等议题影响与继承•在拉美文学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并被普遍视为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对于后续女性作家在政治抗争和身份认同话题上的启发结论•总结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塞西莉亚·丰特在现代主义女性写作中所做出的贡献•强调她们对于文学创作技巧、主题选择和性别/身份议题的影响•引用评论家观点或者读者反馈,突出她们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
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城,从而揭开了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序幕。
至1733年为止,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英属北美殖民地上的居民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移民。
居民中也有不少爱尔兰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瑞典人,瑞士人及少数犹太人等。
他们除少数是地主贵族和特权商人外,大部分是下层劳动人民。
这些欧洲人来北美的目的各异。
他们中间有的是为了逃避本国政府的迫害和天灾人祸,有的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的生活。
还有少数人是怀着发财致富的“淘金梦”来到北美的。
居民中的黑人则是以奴隶身分被从非洲贩运到这里的。
北美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在欧洲移民到来初期对他们十分友好,以礼相待,向他们传授生产技术,提供各种帮助。
但是移民却恩将仇报,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驱逐或屠杀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
白人移民的暴行激起印第安人的英勇反抗。
1675—1677年的“腓力普王之战”震撼了北美。
印第安人领袖美塔科姆率领1万多人摧毁了许多白人居民点,给白人以沉重打击。
斗争坚持了两年才告失败。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印第安人无力对抗白人。
英属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绝大部分被赶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地区。
在殖民地上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
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又有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的租佃制和奴隶制度。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了步伐,尤其在造船、冶金、纺织、面粉加工、锯木和玻璃制造等行业发展最快。
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北部各殖民地,尽管它们尚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但它们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中部殖民地盛行半封建的租佃制,这是从英国搬来的,并且与大土地所有制联系在一起,比如,在纽约殖民地,大地主往往田连阡陌,250万英亩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地主手中。
其中仅约翰逊一家就独占5万英亩土地。
(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 由小说《暮光之城》看吸血鬼文化的演变2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3 《红字》中善与恶的不同结局4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5 论汉语四字格的英译6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7 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8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9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10 论《推销员之死》基于传统希腊悲剧的发展11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12 中美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13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14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15 中式菜名的英译16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17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18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9 杰克·伦敦作品《海狼》中海狼命运的解读20 Resurre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Rebecca2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22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23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24 霍尔顿形象解读25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26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27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2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9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0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31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32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33 中西文化面子观对比分析34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35 浅谈中国菜肴的英译36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37 对英语政治新闻的批评性话语分析38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39 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40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41 On Dual Personality in Dr. Jekyll and Mr. Hy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42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43 外教口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4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45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46 从僵尸和吸血鬼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47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48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49 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5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51 中西方文化面子观差异分析52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53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54 文化与幽默欣赏55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56 陶渊明和威廉华兹华斯两者不同的比较研究57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58 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初探--以某县为例59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60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中印象主义创作手法探讨61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62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63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64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65 Character is Fate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Henchard66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67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68 对中英语“丑”词的文化和认知解读69 《飘》中的女性意识70 浅谈公示语英译71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72 纳撒尼尔•霍桑《红字》中海斯特•白兰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73 浅谈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7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75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76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77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78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79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80 浅谈英语中歧义81 Pronunciation Problem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82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83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s84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85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86 索尔贝娄的《银碟》中父子关系的分析87 对《人性的枷锁》中枷锁的研究88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89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0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91 中美商务英语信函的对比研究92 The Revival of Benevolence Through Pip's Eyes in Great Expectations9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4 西餐命名在认知语言学中的调查与研究95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96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97 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98 初中英语听力水平调查研究---以钢城十二中为例的个案调查99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100 《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被殖民化分析101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102 浅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103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104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05 On“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in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106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107 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108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109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分析110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111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112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113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14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115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116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117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118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119 中文古诗词叠词的研究与翻译120 象征手法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运用研究121 论译语本土化的可行性与局限性122 《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123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124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125 浅析《弗吉尼亚人》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126 自救或被救: 小说《红字》分析127 困境重生—《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性格浅析128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2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es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30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131 美学原则指导下的英文商标汉译132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133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 134 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135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136 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137 从文化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边缘人138 浅谈汉数字习语英译中的虚化现象139 《红字》中珠儿形象的象征主义分析140 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的归化策略--以《生活大爆炸》为例141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142 中英谚语体现的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43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144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145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146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人物分析147 萨拉的性格魅力148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149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150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151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152 《金色笔记》中女性主义的误读开题报告+论文( )153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154 “小红帽”符号的跨文化解读—《小红帽》的文本旅行与接收155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156 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57 《秀拉》中女主人公秀拉的女权主义解读158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59 英语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60 体态语在中美交际中的差异及原因161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62 试分析两种婚姻的差异——以薛宝钗和夏洛特为例163 间接言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64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165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16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67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168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169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70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破产姐妹》的美国梦17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172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17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174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175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176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77 美国女性地位变化浅析178 非语言行为在英语交流中的应用179 论杰伊·盖茨比的悲剧180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181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182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83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184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185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186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187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188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189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90 嘉莉妹妹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挣扎191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192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193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94 堂娜哈拉维的赛博女性主义分析195 论《海的女儿》的女性自我价值主题196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197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198 Psycho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199 浅谈美国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及其原因200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弗吉尼亚人》中的美国精神
作者:李莉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出版于1902年的《弗吉尼亚人》被公认为第一部牛仔小说,作者欧文·威斯特被誉为“美国西部牛仔小说之父”,其著作对美国文学影响深远。
此小说满足了当代美国人对西部生活的向往且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乐园。
本文主要探析《弗吉尼亚人》小说中体现出的个人主义、开拓精神和乐观精神等主要美国精神。
关键词:美国精神个人主义开阔精神
一、引言
《弗吉尼亚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牛仔小说的起点,其不仅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美国西部的生活,而且成功的刻画了一个形象的牛仔英雄形象。
文中主人公来自于弗吉尼亚州,是一个无名牛仔形象,所以欧文。
威斯特直接称他为弗吉尼亚人。
主人公正直、自立、敢于冒险、勇于追求爱情,也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
《弗吉尼亚人》不仅对美国西部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有助于理解在西进运动的背景下所产生的美国精神。
二、《弗吉尼亚人》中的美国精神
1.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最重要的美国精神之一,也是弗吉尼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弗吉尼亚人是一个标准的牛仔形象。
帅气,身材魁梧,强壮有力,高智商高情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是个被赋予象征意义的名族英雄,是个“从木屋到白宫”具有神话意义的牛仔。
威斯特本人特别崇尚个人主义,他反对专制,强调民主和个人平等。
19世纪初和中期,大批美国人开始西迁,为了生活不得不依靠自己。
正如在小说中,主人公没有真正具体名字,但是并不影响读者理解主人公的个性。
弗吉尼亚人起初只是一个普通帮工,后升为工头。
弗吉尼亚人是个有自己想法和计划的人,这点完美阐释了自立和个人主义精神。
生活不幸成就个人能力,自信使他成为一个完全自立的人,才得以在残酷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2.开拓精神
广阔的西部荒原给美国人提供了塑造和使用开拓精神的机会。
为了追求个人自由,摆脱物质贫困,家庭束缚,人们去西部追求梦想。
牛仔是西部边疆的探索者和战斗者,被赋予了所有的边疆开拓精神。
喜欢挑战,勇于开阔等精神深深的存在于他们的血液中。
弗吉尼亚人14岁离开家,当时他的父亲和两个兄弟死于美国内战中。
为了想要成为有钱人,抱着想到外面的世
界去看看的想法,路途中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心中向往自由,不想被一成不变的生活束缚。
当他的母亲病重,他迅速返回家中。
但当他的母亲去世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回到荒蛮的西部。
3.乐观主义
美国是一个乐观的国家。
无论是对个人或一个国家来说,乐观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美国成立之初,开阔者们离乡背井,舍弃自己的国家和家园,最终在西部开始新的生活。
他们坚信会在西部寻找到物质财富,当面对所有挫折和困难时,他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始终坚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弗吉尼亚人身上真正体现了高尚的情怀和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弗吉尼亚人具有西部牛仔的实干精神,拥有不失机敏的头脑和丰富的个人感情世界。
他不仅制服了偷牛贼,还用自己的个人修养和风度赢得了来自东部的女教师莫莉的爱情。
他和莫莉之间爱情的结合,象征着东西部文化的融合。
4.维护正义
当时的美国西部,不同于已经建立了众多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款的东部,拥有的只有独特的生存法则而没有任何的正式法律规定。
所以,对于义没有特定的衡量标准。
有的只是西部人根据道德规范自觉形成的生存法则。
而在这块特有的土地上,牛仔代表着正义,他们根据这些生存规则来维护正义。
为了维护正义,弗吉尼亚人不惜用生命对抗偷牛贼,不惜与自己曾经的好朋友反目。
史蒂夫曾经是弗吉尼亚人最好的朋友,后来却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成了一名偷牛贼,后来和主人公成为了死对头。
当抓住史蒂夫时,弗吉尼亚人矛盾至极,可最终还是按照西部生存法则处死了斯蒂夫。
在面对友情和正义时,弗吉尼亚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维护正义。
当时的东部人到达西部后,不断建立新的组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组织新的社会。
在这个开荒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三、小结
在西进运动中,西部象征着自由、机遇和勇敢。
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荒芜的西部得到平等自由和财富。
欧文。
威斯特不仅成功描写了一个完美的牛仔英雄,而且也完整的呈现了特有的美国精神。
虽然西进运动已经结束,牛仔时代已经结束,可是牛仔所代表的品格和精神却成了美国所特有的精神财富。
生动的故事描写和新颖的主题,详细的描述美国精神,《弗吉尼亚人》是美国第一部真正的西部文学作品,其地位是其他小说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