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半期考复习文言句子翻译、古诗阅读、散文阅读专练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

②眠觉:睡醒。

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

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宋]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南宋)王十朋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

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如下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如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清楚。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1.如下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B.不以疾.也疾:快C.迳.黄牛山迳:经过D.犹.望见此物犹:好似2.如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3.将如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三峡》《游某某日记》,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0题。

(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⑤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⑥。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③焉:哪里④之:到,往⑤岂:怎么⑥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

罢:停止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3)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了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半期考试文言文复习卷

半期考试文言文复习卷

半期考试文言文复习卷诗词曲默写、填空: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诗中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的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诗中以小见大,从反面落笔谈论历史,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诗人以死明志,表现了自己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巧借地名写出自己境况危苦的诗句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主旨句)。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7、苏轼,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

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中含有哲理的诗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一、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B.烨然(huá) 泠泠(léng) 轩邈(miǎo)C.皲裂(jūn) 箪瓢(dān) 辄尽(zhé)D.婵娟(chán) 黔娄(qián) 汲汲(jí)二、选出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衔觥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C.既加冠,益暮圣贤之道。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屦行深山巨谷中。

八年级半期考试古文阅读题

八年级半期考试古文阅读题

(一)《桃花源记》(12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A、芳草鲜美..B、处处志.之C、阡陌..交通D、便要.还家2、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来此绝境..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与世隔绝的地方B、无论C、遂.迷,不复得路:终于D、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4、《桃花源记》中作者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没有剥削压迫、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种理想?(4分)。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D.归舍已三鼓矣(动词,击鼓)14.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16.【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晚,遂集南楼。

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

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

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

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

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然余以病丐骸骨②,傥③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注】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高低不一。

②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

③傥:同“倘”,如果。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蝉则千转不穷(2)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负势竞上(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4.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外拓展阅读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飞奔的马2.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请列举孔子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个观点,并谈谈你的体会。

4.请写出两个出自甲文的成语。

5.颜回在陋巷,别人忍受不了的“忧苦”是什么?颜回“不改其乐”的“乐”又是什么?这种情操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

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

彬得金,送还西库。

道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

檀越⑤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

”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陈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

使者日:“陈不可伐也。

”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疲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庄王听之/择其善者而从之B.兴兵伐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C.民怨上矣/子在川上曰D.遂取陈焉/杀鸡取卵(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1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3.课内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一、文言文1.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③意与日去 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认为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文章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乙)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韩氏城①新城,期十五日而成。

段乔②为司空③,有一县后④二日,段乔执其变而囚之。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⑤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子高曰:“诺。

”乃见段乔。

自扶而上城。

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予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

”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

(注释)①城:修筑城墙。

②段乔:战国时韩国大臣,③司空;官名,主管建筑工程。

④后:拖延。

⑤封人:管理疆界的官。

话剧社要排演这个《吕氏春秋》中的故事,请完成相关任务。

(1)疏通词义。

①积累迁移法:由《陈太丘友期行》中“期”的积累,迁移可知选文中“期十五日而成”的“期”是之意。

②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可推测选文中“段乔执其吏而囚之”的“囚”是之意。

③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相关义项,“未尝有也”中“尝”的意思是,“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而出之”中的“使”的意思是。

(填序号)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使:①假若;②旅造;③出使(2)疏通句意(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3)表情要恰当。

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表情甲):“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句子翻译、古诗阅读、散文阅读专练一、翻译下列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4、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5、(荆轲)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9、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0、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1、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1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1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5、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古诗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夜思中原刘过①中原邈邈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④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注释:①刘过:南宋词人。

②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统称。

③衣冠:指士绅、世家大族。

④天阊:天门。

⑤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在江西挖到被埋的宝剑。

(1)请对这首诗的颈联进行赏析。

(4分)(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虞美人梳楼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栏杆。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中“丝丝”一词的妙处。

(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

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

(2)最后两联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三、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25分,共4小题)时光里的母亲树沐恩用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去形容我的母亲,是最适合不过的。

母亲是一棵站在时光里的树,这样想着,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

幼时,与小小的我相比,母亲自然是我眼中一棵高大的树,我需要仰着头看,也需要躲在她的枝叶下避风避雨,躲避炙热的日光与被风扬起的灰尘。

母亲并非饱读诗书之人,也并非大富大贵之家的小姐,但是聪慧、美丽、坚强,这些美德与品质,格外恩赐地聚拢在母亲的身上。

她是一位好母亲,在每一个刮风下雨的日子,她都会带着雨伞接我放学回家,一手打伞,一手搂着我的肩膀;她会在乡村夕阳的暮色中,满村子地唤我回家吃饭;会在我买不起漂亮裙子的时候,用压箱底的花布给我做漂亮的裙子;会在日子艰难的时候,变戏法似的,做出可口的饭菜。

我还记得,那时的母亲,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圆润而丰满,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春天的时候,买不起风筝,母亲就找来彩纸和竹丝给我做,母亲做的风筝,特别顺合风的意,在故乡的田野上高高飘飞;没有娱乐设施,母亲就找远方的亲戚给我借来各种的图画书,夜晚的灯光下,一页一页讲给我听,声音动听清澈。

那时,有这样一位母亲,枝叶繁茂,花朵满树,我是幸福的。

我就像一只鸟儿,幸福无忧地在母亲这棵大树的空间里盘绕飞翔,一日日羽翼渐丰。

就像所有的树苗都要长大一样,我在时光的行走中,逐渐长大,大到可以用我的枝叶去呵护另一棵幼小的树苗。

当我结婚,生下儿子,我的角色转变了。

幼小的儿子把我当成一棵树。

走在街上,他的小手紧紧拉着我,说,妈妈,我怕丢;当天黑的时候,他钻进我的怀里,说,妈妈,我怕黑夜。

当要出门的时候,他抱着我的腿说,妈妈,别丢下我。

他稚嫩的声音,如一根琴弦,在我心的琴架上轻轻拨动。

这种依赖性的拨动,早已引起了我的那颗作为母亲的心的颤动。

此时,我忘记了我娇小的身躯,还很年轻的年纪,也早已忘记了我是父母枝叶下的鸟儿,而瞬间就变成了儿子的一棵大树,大到我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来为儿子遮风挡雨,驱赶黑暗与胆怯。

而这时,我也猛然发现,母亲这棵树老了。

不再有饱满新鲜的汁液,不再有繁茂的叶与花,甚至她的高度,也因为水分的丧失,有些许的降低。

那是春日的时候,母亲生日,我牵着儿子回家为母亲祝寿。

当稚嫩的儿子和母亲站在一起,一个是面色红润,一个是华发苍苍,甚至儿子拔高的身子也与母亲的高度相差不多。

儿子和母亲嬉闹着玩,他疯也似的跑,母亲蹒跚着四处追赶他的脚步,虽是很慢的速度,也累得气喘吁吁。

我看着看着,突然一阵酸楚从心底涌上来,眼泪盈眶。

此时的情景,如同我幼时与母亲的一幕幕的重演,只是那时,我总能被母亲捉到,还能被母亲抱起,举得高高的。

而现在,这样的快乐依旧在,只是,角色换成了我和儿子,母亲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母亲、我、儿子,我们都是一棵树。

当我的这棵树从幼苗慢慢成长时,母亲的那棵树就慢慢枯萎老去;当儿子的这棵幼苗慢慢成长时,我也一点点地在岁月里老去。

这种逆向的相对生长结出的是浓浓亲情,暖暖地,缓缓地,将生命一代一代传递。

在摩洛哥西部平原上,有一种树叫“蓬迪卡萨里尼特”,树名的意思是“善良的母亲”。

这种树每到春天便从根上萌生许多幼苗,这些幼苗在大树的周围丛生,就像小孩依偎在母亲的身旁。

这种树的花球凋落时,在花球的蒂托处会结出一个椭圆形的奶苞,奶苞里会淌出黄褐色的汁液,在苞头的顶端生长了一个奶管。

黄色的汁液由奶管向下滴落,在下面等待的幼苗纷纷用自己狭长的叶片吸吮奶汁,促使自己生长发育。

等到小树长大后,大树会从根部与幼苗断裂,开始凋零自己的树叶,以便让小树充分接受阳光雨露。

我为这样的“母亲树”感动得流泪,更为母亲流泪。

原来,每一棵叫做母亲的树,都有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为了抚育自己的孩子,她们不惜牺牲自己,忍受岁月带来的伤痛,用心去爱,直到这棵树不再抽芽,不再开花,化为春泥。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我的情感、我的眼睛就如沐了早春气息的泥土,润泽起来”,此句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我的感动。

B、“那时的母亲,是一棵开满了花的树”,作者以此来描写自己的母亲,说明此时的母亲呢长得非常漂亮。

C、当“我”长大时,母亲渐渐老去;当“我”的儿子长大时,“我”也在老去。

生命就是一个渐老的过程,所以人应豁达一些。

D、在本文中,除了表达对母亲及母爱的赞美和讴歌之外,还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母爱和亲情也是可以传递的。

E、本文通过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向我们展示出伟大母亲的形象,以此表达对母爱的赞颂。

(2)、如何理解“时光里的母亲树”这一标题的含义?(6分)(3)、文章最后引用摩洛哥西部平原上关于“母亲树”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4)、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上最神圣的爱。

读完此文,你对母爱有什么样的认识?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进行探究。

(8分)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鲁迅先生故居□郑文燮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

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

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

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

“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

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作“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

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

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

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

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

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

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

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

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

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作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

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

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

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

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

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

“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