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郑利锋颜丽葛怀东曹千里
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1期
摘要: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是当下及未来古籍修复事业的主力军,我国古籍破损情况严重,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才稀少。
现代对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在国家统筹指导下,各省市大力支持和配合,有着起点高、专业性强的特点。
由于现代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异于传统古籍修复匠师的培训,因此在现代社会情势下,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综合能力须提上日程。
其人才的具体特征是,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古籍修复技艺中的合理成分,一方面掌握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这种新时期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和实现,要求我们有明确的办学思路、清晰的教育理念,大力进行专业建设,设置新型课程,展开综合性教学,使学生建立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实现理文史哲、文理科、理论与实践等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思路多方面融合
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前进,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个人要生存,学校要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得不思考前途在何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部、专业,更不得不考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方向。
2003年12月,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修复队伍。
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可采取‘分层培养,长短结合’的原则,以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为主(主要是高职层次),培养高级修复人才(主要为本科层次)。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就是根据这一通知要求,响应国家政策,受江苏省文化厅与教育厅的委托,与南京图书馆合作办学、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一个专业。
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本科专业,多年以来一直秉持立足南京,服务社会,坚持政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性”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应用型、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古籍修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
面对新的历史形势,新的时代发展,新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都在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无论软件实力,还是硬件建设,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向纵深发展。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的对象是针对性情不同的复杂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情操和提升人格,是在本科教育阶段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思路
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形势,针对复杂多样的教育对象,必须在充分尊重个体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造就复合型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对于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专业人才,更是如此。
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综合能力已提上了日程。
结合社会发展情势和专业建设的思考和经验,我认为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思路有以下几方面。
1.转变发展理念,更新教育模式。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个专业要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局势和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的发展迅速,其所需要的建设者,即我们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发展意识,具备综合能力,一方面知识广博,另一方面专业过硬,能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良好地运用到古籍修复的实践中。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只有如此,学校、专业培育的人才才有市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推动古籍修复的事业的发展。
要做到这些,就要转变发展理念,更新教学思路。
2.开设新型课程,建设特色专业。
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培养综合型人才,这是社会赋予学校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机遇。
因为综合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育和产生,最终归结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归结于专业课程的建置和设计。
所以专业建设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更新课程的设置,增强专业建设的综合型,增强学科建设的综合性,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从而为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分条件,为造就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更新教学思路,鼓励教师开展综合性教学。
新的时代环境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这既是对社会时代的适应,又是对教育对象的负责。
新的社会环境需要综合型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教学思路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展开,并不断深入。
专业教学当适应社会要求,调整师资队伍,培育和推进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学,调动一切积极性,全面展开综合性教学的思考和实践,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直接、最关键的一步。
只有展开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才能使学生接受综合性的知识教育,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4.变更学习套路,帮助学生建构综合型知识框架。
学生是教育对象,是学校课程教育的受众。
在当今社会需要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时代潮流中,学生自身应充分认识到成为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性,自觉地综合学习各种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综合性地知识结构,自主培养、开发综合能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运动的,事物的运动发展集合了内因和外因等多种条件和因素。
其中事物的内因是决定事物前进发展的根本原因。
具体到学校的专业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内因是学生个体本身,所以必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综合知识的愿望,树立自觉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意识,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套路,真正接受、容纳各种学科知识,建构综合型的知识框架,从而为培养综合能力和提供必要的知识做准备。
二、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与实现的方面融合
由于现代社会所培养的古籍修复人才与传统意义上古籍修复的匠师培训迥然不同,因此对于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以下几个融合。
1.“文、史、哲”相融合。
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一般是由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承担的。
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本隶属于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其学习研究的学科内容除了文学外,还涉及史学和哲学,三者密不可分,所以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和生成,必须做到传统学术意义上“文、史、哲”知识的相互融合。
如在古典文献学文献载体的学习中,文献载体由最初的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演变为今天的电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属史学;对其中“甲骨”作为文献载体的学习,就不得不涉及甲骨文,包括甲骨文产生存在的历史环境,甲骨文中所体现的先人的哲学思想和理念,以及相关的文学因素,又属于哲学和文学。
当然,其中还会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档案学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要具有综合能力,包括文、史、哲等多学科的知识。
不仅如此,还要把这些知识综合运用,体现在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和古籍修复的实践中。
2.文理科知识相融合。
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如上所述,虽然是由古典文献(古籍修复)专业承担的,但该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古典文献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古籍修复行业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
这样的古籍修复人才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史知识,而且要有充足的理工科知识和技能。
因为古籍修复需要诸如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如对古籍典藏环境温度、湿度的分析与掌握,对纸张检测、加工整理过程的了解和分析等,无不需要物理学、化学和材料学等相关知识。
“古籍修复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学科,一门艺术,需要技能、技术,更需要中国书籍史、目录学、版本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需要有与古籍修复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基础,从而对纸张等建立分析,使古籍修复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1]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红彦如是说。
所以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系统掌握古籍修复与保护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文科与理科的相关知识相互融通,真正实现古籍修复的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相融合。
古籍修复的对象是古代典籍。
古籍的一切价值属性都是由其实体延伸出来的,文物价值更直接附载于古籍实体之上。
古籍实体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损毁就无可挽回。
保护了古籍实体,也就保存了古籍的文物价值,保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因此,当前古籍保护的根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古籍载体原生态的修复。
古籍修复既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传统的工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前人留下了丰富的古籍修复的实践经验。
如针对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包背装和线装等不同的纸书形式,采用不同的修复技术;如通过简单工具如针、笔、刀、剪,用水、浆、纸、线等简单的材料,“对破损的图书通过配纸、染纸、揭页、去污、补洞、接补、溜口、托裱等修补工序,又经折页、齐栏、配册、镶补、衬纸、包角、加封、订捻、穿线、贴签、配套等装帧工序,使破损图书面貌焕然一新”[2]。
前人在齐栏、补洞、溜口、锤平、订线等古籍修复的具体工序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传统古籍修复工艺中合理的科学的部分,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
当
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处于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必然要结合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用新设备、新仪器,修复古籍。
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成为新时期的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
这类人才的核心能力不仅能够传承传统修复工艺的精髓,而且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及新兴工艺修复古籍,根据在古籍保护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设定特殊的古籍修复和保护方案。
4.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新时期培养出来的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是为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古籍保护单位服务的。
针对古籍保护事业的特殊性,专业办学培养出来的古籍修复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修复技能的掌握,这种技术技能的掌握一方面来源于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来源于对古籍修复的真正实践。
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是在这种理论学习与修复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结合体。
一方面把古籍修复的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古籍修复的知识理论,另一方面在古籍修复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古籍修复的经验和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理论。
”[3]充分指出了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然,具体到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只有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古籍修复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不断加深对古籍修复实践的认识,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统一,才能增强本身古籍修复的综合能力。
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综合能力,是在时代大潮下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所必须面对和履行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做出的必然选择和调整。
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开设新型学科,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开展综合性教学,构建学生综合型知识框架,实现文史哲、文理科、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理论与实践等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融合。
这样才能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合格的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红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75-80.
[2]王芹.肖晓梅.魏笑英.古籍修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参加“全国古籍修复班”学习体会[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128-14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基金项目:本文属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究“‘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应用型古籍修复人才的研究和实践”课题(项目号:2011JSJG16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