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悲剧人物蒙恬和李斯
大秦名将蒙恬
大秦名将蒙恬: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2011-05-25 15:08:51)转载▼标签:蒙恬中国宋体匈奴扶苏文化分类:《百川看人物》之十大名将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男,汉族,约公元前248年农历3月16日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白羊座,山东临淄人,历任大秦王朝正师级的将军,正省部级的内史,上将军衔的元帅。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抗击匈奴,战功卓著,他修筑万里长城,保疆安民,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但是,蒙恬的人生结局很悲惨。
在秦始皇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争夺皇位继承权时,他不幸地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秦二世胡亥和奸臣赵高迫害致死,留下了一代名将的千古悲歌。
有关蒙恬的容貌,笔者能够找到的最早记载,就是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院的元代青花人物瓷瓶上的蒙恬画像。
画面中的蒙恬,全副武装,顶盔贯甲,阔面钢髯,豹眼蚕眉,端坐在椅上,威风凛凛,他的后面站着一个武士披甲悬剑,双手握一杆大旗,旗上行书“蒙恬将军”四个大字。
蒙恬的前方一名手持弯弓的武士前来禀告,武士的身后一个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士兵右手按着一名抓来的官吏,此人戴高冠,着花袍,是汉人的装束,跪伏于地,卑微乞求。
整个画面描绘的是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
蒙恬旗开得胜,踌躇满志,巍峨伟岸,展示了他的英雄斗志和壮士豪情。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
祖父蒙骜是秦国秦昭王时期的名将,官至副国家级的上卿。
公元前248年,他曾率兵讨伐河南的韩国、河北的赵国、山西的魏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大将军,曾与秦朝另一位名将王翦一起消灭了湖北的楚国,屡立战功。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蒙恬从小就学习刑狱法,年轻时还担任审理狱讼的秘书。
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也是同样出色。
他担任的官职是秦始皇的秦朝王室办公厅主任,常年陪伴在秦始皇的身边。
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为内谋,两人互相补助,被当时的人称为“忠信”,在整个大秦王朝上下文官武将中,没有敢和他们抗争的。
史记中的法治人物--李斯
史记中的法治人物--李斯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他极度推崇法家思想,为巩固秦国专制统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李斯性格矛盾多变,既是秦国一统天下平定六国的功臣,也是“沙丘之变”助纣为虐者;既是足智多谋、对时局变化有清晰判断的有谋之士,又是贪慕虚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者。
本文以其人生经历出发,对李斯的法律思想和影响进行评价。
一、求学成长李斯二十岁时是上蔡一个郡的小吏,生活稳定安乐,过着牵黄犬逐野兔的生活;一日看到了厕鼠和仓鼠生存状态的巨大区别,深感贫穷之苦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决定建功立业,首先拜战国著名大家荀子为师,书中记载为“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他十分赞同荀子的“裸虫三百人最为劣”的人性恶论,认为人需要被严厉惩罚才能被管教,但后期逐渐偏离了荀子主张的礼法结合,一味尊崇法家严刑峻法的主张。
荀子说政治清明、德治才能获民心,有民心才能国家昌盛,严刑峻法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本末倒置。
但李斯对老师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以鼠喻人,已经凸显他注重利益而忽略精神和人格的一面,而后来对老师说的一番话则表明在他的心里,实现功名利禄是人生最大的目标和价值。
二、效力秦国学成的李斯对当时的时局进行了准确的判断,战国七雄只有西方秦国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效力秦国是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他先找到秦相吕不韦,吕不韦让他参与编撰《吕氏春秋》,在编书第六年时因才华过人被推荐给嬴政做郎官,李斯见时机已到就向嬴政说了统一六国的计划,正好与嬴政不谋而合。
于是积极出谋划策,先后采用间谍离间各国,从韩国开始逐一击破六国,最后帮助秦王一统天下,做了秦国的丞相,实现了从厕鼠到仓鼠的华丽脱变。
这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将李斯矛盾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件事是针对秦王逐客令李斯写了《谏逐客书》,文笔流畅逻辑清晰,鲁迅评价极高:“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包含三个层次:1、驱逐的客人中很多是对秦国忠心耿耿并有才华的贤士2、秦王喜欢外国的器物,那也应该喜欢外国的人3、排斥客,将使人才流失到别国壮大了他国力量。
论史记中的悲剧英雄
论史记中的悲剧英雄《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人物是全书的灵魂。
引人注目的是,《史记》中出现了大量的失败英雄人物形象。
这类人物以其卓越的才智或以文或以武建功立业,突显英雄气概。
然而。
他们最后要么遭酷刑被害,要么无奈自杀,即使苟活的几个人亦是抑郁终生,晚景凄凉。
司马迁对这一系列的人物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感情,对他们曾经取得的英雄业绩羡慕不已,又对他们的失败饱含悲痛。
本文把《史记》中悲剧英雄这一特殊形象分成了三大类,并将列出每一类的的代表人物以及选出一个典型人物进行分析。
一、武官猛将:此类人物主要是战功显赫的英雄,他们或为帝王争天下,或平叛,或出击外族的侵挠,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但最终他们所拥有的则是悲惨的结局。
如伍子胥,李牧,穰侯(魏骨),白起,蒙恬,陈涉,项羽,周亚夫,李广等。
西楚霸王项羽是司马迁着重刻画的人物,在巨鹿之战中,他果断地斩杀了楚王派来的上将军宋义,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以必死之念激励士卒,最终大破秦军。
当时是,其他救巨鹿的军队不敢与秦军交战,“皆从壁上观,”独有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
破秦后,项羽召见诸将,大家“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汉将楼烦擅骑射,曾经躲在营中三次射杀挑战的楚将,但项王只要“嗔目叱之”,立刻就能吓得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就算是在垓下之围,穷途末路之际,当“项王嗔目而叱之”,更是吓得汉军大将赤泉侯“人马具惊,辟易数里”。
在文中,司马迁多次描写了项羽在作战时的勇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
他把垓下之战写的慷慨悲凉,偶其实霸王别姬的那一段,更是牵动人心:此时的项羽,经历了刘邦与韩信、彭越等诸侯的合击,连番大战之下,士卒死伤无数,粮食也已经吃光了,被汉军重重围困,已是日暮途穷。
更有张良献策,令汉军四面唱楚歌,惊得项羽夜不能寐,“夜起,饮帐中”。
此时的项羽,自知在这场天下之争中败得一塌糊涂,痛心之下对着爱人虞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评论之《李斯列传》
《史记》评传之秦相李斯第一次提笔写史评,没什么新异的看法,但求所引无舛误,所述无偏颇。
《李斯列传》一文,以少年李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议论开篇,记叙了李斯谋权求利、建功立业最终又进退两难、不得善终的一生。
此文录入了三篇优秀的先秦散文(准确地说不是先秦),皆是李斯上书秦君的表文——《谏逐客书》、《上二世书》和《狱中上二世书》。
李斯告别了恩师荀卿后当即前往秦国谋取功名,他先是投靠在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凭借吕不韦对自己的青睐得以在秦王(也就是后来的始皇帝)面前献言。
李斯鼓励秦王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实现自穆公以来各世国君的夙愿。
在他的提议下,秦国的说客积极活跃在山东六国,贪财好色的公子王孙皆被收买,刚正不阿的仁人义士悉遭刺杀,为秦兵的所向披靡铺平了道路。
正当李斯步步高升之时,一个叫郑国的间谍被秦国人揪了出来。
秦王担心更多来自关东六国的间谍正在威胁着自己的统一霸业,干脆就一刀切,下令将秦国国中所有的外来人员全部驱逐出境,李斯自然也不例外。
为了实现闻达天下的终极目标,为了完成一匡诸侯的千秋伟业,李斯写下了这篇《谏逐客书》,以求留在秦国任职。
文章先叙述自秦缪公以来秦国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韩非子》中有这么一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李斯师从荀子,荀子和孟子都是典型的宏辩之儒,因此在《谏逐客书》中就不难看到荀孟旁征博引、排比连篇的影子。
在那个“刑不上大夫”早已变成僵尸条款的时代,想要开罪,只有两条路,要么动用背景打通关系,要么就动用辩才把法律给解释一番。
同为荀子门生,韩非的一番话是相当精到的。
同为李斯之作,《上二世书》的中心论点却显得与所有诸子百家的道德观都格格不入。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作者:鲁桐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8期摘要:《史记》全书洋溢着悲剧气氛,《史记》的悲剧人物体系也潜藏着作者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规范。
现代学者韩兆琦首先提出了“《史记》,一道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的看法。
他指出“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与他同时代以及后代其他人笔下的人物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英雄色彩,而尤其突出的是他们还绝大多数都具有一种悲剧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说《史记》是一个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下面列举了《史记》中几位有代表性的悲剧人物来分析。
关键词:《史记》;悲剧人物一、项羽面对项羽的一生,司马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项羽的性格既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司马迁用一个字来形容了项羽的性格:“暴”,当然,这里的暴有暴躁的意思,另一种含义是说项羽有一种爆发力、威猛、顽强,项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苗人传说是蚩尤的一支,蚩尤虽然在逐鹿中原之战中败给黄帝,但是在作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尽管项羽有理想抱负,威猛无比,最终却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成了司马迁笔下最为典型的悲剧英雄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形象呢?与《史记》中其他悲剧人物相比,项羽的悲剧命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笔者认为,相对于外界因素来讲,项羽的悲剧命运主要在于内在因素,也就是项羽自身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项羽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项羽的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我们会发现他有一些明显的性格特点,他既有远大的立志图秦的抱负,但又有“不肯竟学”的浮躁与自负;既有巨鹿之战的果断坚毅,骁勇无比,又有鸿门宴的优柔寡断,幼稚轻率;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英雄主义意识。
中国古代自杀而死的名将
中国古代自杀而死的名将自杀而死的名将1、岳飞南宋名将,1103生汤阴,1142年被秦桧陷害被逼服毒。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
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死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
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生于贫困农家,十分勤奋好学。
19岁时,他投军抗辽,其后因父丧而退军还乡守孝。
钦宗靖康二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岳飞便再次投军,开展了他抗击金军的戎马生涯。
岳飞成为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之后,他的非正常死亡,就成为纠结大家1000年的心结。
按照民间平话和小说的说法,那个该死的秦桧和他老婆王氏出于一己私利和汉奸本性,把本来能够一捣黄龙、彻底打趴金国的岳飞,活活地残害而死。
给的说法还是一个莫须有,也就是说也许有、也许没有的意思,潜台词是,杀人还需要理由么基于此,秦桧夫妇俩和他的死党万俟卨只能跪倒西湖边,再也站不起来了。
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
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
金兀术又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占领了中原地区。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
文言文《史记蒙恬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甘肃张掖2022高三下二模)
甘肃省张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市联考(3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蒙恬弟毅。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三十七年冬,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已也,因有贼心。
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日:“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日‘不可’。
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
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日:“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
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木教療,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B.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C.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D.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决狱,判决诉讼的案件。
历史趣谈:一代名将蒙恬 为何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名将蒙恬为何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导语: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
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
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
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喝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
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山东省蒙阴县人,故里在蒙阴县城。
他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
蒙恬出身于武将之家,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幼有宏志,希望长大后能够征战沙场,像自己的祖辈那样为国拼杀。
他天资聪颖,武艺高强,酷爱研习兵法与刑狱法,长大后还曾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公元前221年,蒙恬因家庭关系获封秦国将领,遂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齐,秦军一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很快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淄。
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着,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被秦始皇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得力战将。
公元前前248年,蒙恬率领秦军勇猛作战,分别攻取韩、赵、魏三国,为秦国一统江山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地区面临少数民族匈奴的威胁,这就为蒙恬永留青史提供了机会。
不过说来也有意思,秦始皇派遣蒙恬出击匈奴,直接原因不是因为匈奴侵扰秦朝,而是在公元前215年,燕人卢生在向秦始皇献的一本图书中说到“亡秦者胡也”。
可能是秦始皇太相信生活常识分享。
史记·蒙恬列传(3)全文
史记·蒙恬列传(3)全文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
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蒙恬者,其先齐人也①。
恬大父蒙骜②,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③。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④。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⑤,与王剪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①先:祖先。
②大父:祖父。
③作置:设置。
④书狱:指在审理案件时做记录工作,犹现在审理案件时的书记员工作。
书,写,记载。
这里是做记录的意思。
狱,官司,诉讼。
典文学:指负责管理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等项工作。
这种工作实际是文书工作。
典,主管,执掌。
文学,文献典籍。
联系书狱,这里的文学显然不是泛指,应该是指与法律、刑狱有关的文件和材料。
⑤裨将军:副将,偏将。
裨,辅助。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②,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③,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④。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⑤。
暴师于外十余年⑥,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⑦。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⑧。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⑨,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①拜:授予官职。
②戎狄:泛指我国西部、北部少数民族。
③用:以。
制:设立。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燕居》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燕居》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燕居》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翻译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翻译史记蒙恬列传原文翻译史记蒙恬列传主要记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迹。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他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史记蒙恬列传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秦王闻高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道未就。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
那你知道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的三个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的三个故事:后悔莫及李斯被关押在监狱里,受尽了赵高的严刑拷打。
他仰天长叹,自言自语道:“唉!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我怎么能够为这种人出谋划策呢,这不是与虎谋皮吗!从前,夏桀杀死了关龙逢,商纣杀死了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了伍子胥。
这三个臣子,难道不忠吗?可是他们都不免一死。
为忠心而送命,这可以说是侍奉错了君主。
如今,我的智慧不比这三人,而二世的昏庸又超过了那三个昏君。
我因为尽忠而被杀死,真是活该了。
二世啊,你现在治理天下的方法,简直就是胡闹,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
你杀害兄长而自立为皇帝,然后又杀害忠臣、尊崇下贱的宦官,大兴土木,横征暴敛。
我并不是没有劝谏,只是你不肯听从。
古代的明君,凡事都有节制,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就不做。
而如今,你有诸多暴行,无尽无穷,天下人是不会服从你的。
现在,造反的人已经占据了半壁河山,可是你还是执迷不悟,继续任用赵高。
看来,我朝的命数就要尽了,先王啊,我有负您的嘱托啊!”当时,二世命令赵高负责李斯案件的审理工作,为他定好罪名,名正言顺地处理他。
赵高责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有关联络暴民谋反的情况,李斯大呼冤枉,结果赵高采用老办法,将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逮捕审问,牵连援引。
赵高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忍受不了痛苦,只好委屈地承认罪行。
他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尽,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为国家立有大功,而确实没有谋反的动机,因此,希望得到机会上书辩解,最终被赦免。
于是,李斯在监狱中上书二世,他在书中历数了自己对秦国做出的贡献,希望通过这种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办法挽救自己和家人、朋友。
但是,有一点是李斯所意料不到的,那就是,赵高在暗中操纵着一切,他一定会置自己于死地。
果然,赵高命令监狱官把李斯的上书找个旮旯扔了,说道:“一个囚犯有什么上书天子的权利!”史记中的三个故事:高歌猛进武臣等人率军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来到黄河以北的各县以后,他们会见当地的豪杰,痛斥秦朝的暴政给天下人带来的苦难,为豪杰们分析了现今的天下大势,并且用丰厚的利益来怂恿他们。
古今策之李斯的功与过
古今策之李斯的功与过李斯,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践行法家思想,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文字、度量衡、立郡县、废分封,开不世功业。
但同时他陷害韩非、焚书坑儒、害扶苏蒙恬,最终自己也被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但当我们回望历史,去探访先贤智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那些思想上的光辉,尽管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冲刷,却依然难掩其光芒。
今天小编结合《史记》的记载,分享一些李斯的长策,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启迪。
六国归一【原文】李斯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
秦王拜斯为客卿。
【解读】自商鞅变法到张仪连横,再到范雎的“远交近攻”,秦国从强国到扩张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到了秦始皇时代,虽有一统之心,但却始终没有付诸实施,李斯的长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这一点很重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这一点和上一篇中计然七策中“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的果断如出一辙),坚定了嬴政的信心,让分裂数百年的中华大地,开启了大一统的征程。
废分封,立郡县【原文】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史记--蒙恬列传》专练
《史记一蒙恬列传》专练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鹫,自齐事秦昭王。
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七年,卒。
鹫子曰武,武子曰恬。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洸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其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
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土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
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二世乂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量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于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洸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乔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洸/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B.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洸/至辽东/延袤万除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透蛇而北/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洸/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透蛇而北/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沈/至辽东/延袤万除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始皇是秦王赢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 传统。
史记中法治人物李斯
史记中法治人物李斯史记中的法治人物--李斯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家、思想家他极度推崇法家思想,为巩固秦国专制统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李斯性格矛盾多变,既是秦国一统天下平定六国的功臣,也是“沙丘之变”助纣为虐者;既是足智多谋、对时局变化有清晰判断的有谋之士,又是贪慕虚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者本文以其人生经历出发,对李斯的法律思想和影响进行评价一、求学成长李斯二十岁时是上蔡一个郡的小吏,生活稳定安乐,过着牵黄犬逐野兔的生活;一日看到了厕鼠和仓鼠生存状态的巨大区别,深感贫穷之苦感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决定建功立业,首先拜战国著名大家荀子为师,书中记载为“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他十分赞同荀子的“裸虫三百人最为劣”的人性恶论,认为人需要被严厉惩罚才能被管教,但后期逐渐偏离了荀子主张的礼法结合,一味尊崇法家严刑峻法的主张荀子说*清明、德治才能获民心,有民心才能国家昌盛,严刑峻法不是长久之计,不能本末倒置但李斯对老师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以鼠喻人,已经凸显他注重利益而忽略精神和人格的一面,而后来对老师说的一番话则表明在他的心里,实现功名利禄是人生最大的目标和价值二、效力秦国学成的李斯对当时的时局进行了准确的判断,战国七雄只有西方秦国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效力秦国是最明智的选择于是他先找到秦相吕不韦,吕不韦让他参与编撰《吕氏春秋》,在编书第六年时因才华过人被推荐给嬴政做郎官,李斯见时机已到就向嬴政说了统一六国的计划,正好与嬴政不谋而合于是积极出谋划策,先后采用间谍离间各国,从韩国开始逐一击破六国,最后帮助秦王一统天下,做了秦国的丞相,实现了从厕鼠到仓鼠的华丽脱变这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将李斯矛盾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第一件事是针对秦王逐客令李斯写了《谏逐客书》,文笔流畅逻辑清晰,鲁迅评价极高:“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谏逐客书》包含三个层次:1、驱逐的客人中很多是对秦国忠心耿耿并有才华的贤士2、秦王喜欢外国的器物,那也应该喜欢外国的人3、排斥客,将使人才流失到别国壮大了他国力量这篇文章打动了嬴政使其放弃了逐客的念头,也是秦国变强大的一个关键转正点第二件事是谋害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著名的法学家,同李斯是师从于荀子的同窗同学,也是李斯很敬佩的朋友,因为文章《孤愤》收到嬴政的极度赏识,但因为阵营不同,同时也忌惮日后韩非子地位超过自己,李斯出计离间韩非同嬴政的关系,最终派人送毒酒毒死了在狱中的韩非子,可见其为私利不顾情谊不择手段三、其法律思想对秦国的影响李斯的帝王之术是拥护迎合君主的权术,主要表现在不多说不外显;在国家制度设计、法律制定方面,李斯为秦国巩固统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基础他的主要思想是遵从法家,严刑峻法新的法律继承了先秦的律令,保持着重刑法的特点,他认为法律是至高的,人性本恶需要重刑来控制;目标是将秦国筹建成一组高速运转的机器,整个机器的主导权握在君主一人手中;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法令来控制民众,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不能被挑战,必须被百姓严格的遵守和信奉;通过严厉的法令让百姓敬畏法的权威最终达到的对君主的绝对地位的服从,这样的法律根本上是统治阶级奴役人民的工具李斯还主张禁书令、禁止同法家不同的学说,并推动了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对后世传承文化造成严重影响其次,基于周分封制度产生诸侯讨伐、战国纷争的局面,李斯建议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录用人才委以重任而非根据血亲关系继承职位,给予皇亲贵族相应的俸禄因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周沿袭的血亲制,有利于秦国的巩固和发展李斯还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为后世发展留下宝贵的经验总而言之,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制度,都是其法家思想的充分体现,虽然长远来看不利于调动民众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秦国进一步壮大但是在当时战乱纷纷,时局变化多云的情况下,这样的制度却顺应潮流对维护国家稳定,防止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四、结局担任丞相后的李斯走上人生巅峰,在宴席上感慨“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此后的李斯开始收敛锋芒,行为处事更加小心翼翼但是这也不能阻止其悲剧命运的发生秦王嬴政在去往大儿子扶苏营帐的途中驾崩,立下诏书传位于扶苏,在场的赵高李斯胡亥篡改遗诏,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史记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赵高和李斯之间的对话,从最初坚决不同意谋反的忠诚,到最后答应帮助篡改遗诏,全因为赵高抓住了李斯的贪慕虚荣的弱点,对安全感的以及对私利的考虑,李斯最终被说服当挥霍无度的秦二世上台后,大肆修建阿房宫而加大对税负和劳力的征收,当其问李斯如何做时,李斯却因为儿子李由职务的疏忽忌惮二世的惩罚,于是向秦二世谄媚献书说明了督促的好处“严厉的刑法将使得群臣人人自危,自然就不会有反对的声音”本来就严苛的刑法更加变本加厉,一时间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国变成一个恐怖的国家而后因为始终得不到二世的信任加上赵高离间,李斯被诬陷狱中,此时李斯才后悔没有早点劝谏二世,太史公对其评价是早干嘛去了由于不耐酷刑承认了谋反,被具五刑腰斩灭三族他临死前感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可谓是史记中的一大悲剧人物五、评价史上文人墨客对李斯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以司马迁评价最为客观,总结起来四个字:死得其所李斯足智多谋审时度势,助他平步青云,但是贪慕虚荣、助纣为虐和不择手段也使得他落得悲惨的下场;他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帝国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饮鸩止渴的方式也为秦帝国覆灭埋下隐藏火种,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历史上一位颇具个人色彩的人物这表明功利主义虽然短期可以使得目标清晰容易实现,但是缺少精神和道德支撑并不能长远的发展,我们需要要学习他审时度势勇于抓住机会的能力,但更要以他的例子作为警钟时刻告诫自己六、参考文献:[1] 史记李斯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 [2] 史记韩非子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
李斯(1)(选自《史记》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宝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同文书。
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
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摧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答案】A【解析】“病甚”的主语是“始皇帝”,不是“沙丘”,故“病甚”前应断开,由此排除CD两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 和胡 亥 ,蒙恬 辅佐 了贤 明 的扶苏 。再 者 ,对 于 赵 高这 种奸 佞 的小人 。蒙恬 自然不 希望 宦 官乱政 之事 再次 发生 。于是 当 内侍 赵高 也 因犯有 大罪 ,被 蒙毅
除 去宦 职 ,处 以死 罪 时 ,蒙 恬 自然就 不会 偏袒 。赵
高是 秦始 皇 身边 的红人 ,深 得秦 始皇 喜爱 ,赵 高 的 所 作所 为许 多大 臣都 看 在 眼里 。但 是 无人 弹 劾 他 , 蒙 氏兄弟 却硬 是做 了 出头鸟 ,这 就是 因为其 二 人 刚 正不 阿 的性格 。 可 是赵 高是个 十足 的小 人 , 他被 赦免 后不会 想 着将 功补 过 , 他 只会谋 划更 大 的 阴谋 , 蒙恬 的性 格在 这场 悲剧 中起 到 了决定 性 的作用 。
第3 2卷
第 3期
太 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 RN AL OF E DUC AT I ON I NS T I T UT E OF TA I TU AN UNI V ER S I T Y
2 0 1 4年 9月
V0 精忠 报 国 、惩 恶扬善 又 刚正不 阿 的性 格 从 小形 成 。这种 性格 的形 成决 定 了他待 人处 事接 物
的态度 。 “ 良禽 择 良木 而栖 ” ,面对 同是 皇子 的 扶
名 将 的宿命 吗 ?想 来也 是 蒙恬 戎 马一生 ,立 下赫 赫 战 功 ,但 是 面对 诬 陷 ,却 甘 愿一 死 ,怎 能不冤 ,蒙
3 . 特殊 时代 背景
、
蒙恬— — 将 门之 后 。拙 守忠 义
蒙恬 的悲剧是 命 运悲 剧 ,命运 决 定 了他 的家世
背景 ,特 殊 的时代 背 景 ,甚 至是性 格也 在他 独 特 的 家庭 教育 中形 成 。而 这些 都是 他 悲剧 的根 源 。
1 . 家世 背景
蒙恬 家世 显赫 ,有 了世 袭 而来 的 官位后 ,他更 是 通过 战 功扶摇 直 上 。公元 前 2 2 1年 ,蒙恬 被封 为
恬 当之 无愧 是一 个 悲剧 人物 。 李斯作 为 秦朝 政治 舞
台上仅 次 于 秦始 皇 的 第 二 号人 物 ,可 谓 功勋 卓 越 , 权倾 一 时 。然而 ,在 秦始 皇 死去 的第 二年 ,再 除 去 蒙 恬这个 心 腹大 患后 ,却也 因为 这次 政治 斗 争而毙 命 。李斯 是 导致 蒙恬 悲剧 的帮 凶 ,从 此他 们之 间便 有 了千 丝万 缕剪 不 断也撇 不 清 的关 系 。
恬 ,但 是蒙 恬却 还是 选择 了命 运 。
二 、李 斯—— 出生寒 门 。心慕 荣华
第3 期
这样 一来 ,上 天就 给赵 高创 造 了除去 蒙恬 的天 时地
处世 、脾 气 秉性 却 皆有 不 同 。但 恰 恰 是 他 们 不 同的 性 格 和命 运 使 他 们 先 后 走 上 了死 亡 的 悲剧 之 路 。 [ 关 键 词 ] 蒙恬 ;李 斯 ;性 格 ;命 运 [ 中 图 分 类 号 ]I 2 1 0 . 9 1 [ 文 献 标 识 码 )B [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7 0 1 6 ( 2 0 1 4 ) 0 3 - 0 0 5 1 - 0 3
蒙 氏兄 弟 深得秦 始 皇 的尊宠 。人 在 高位 ,又 因 为特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1 2
作者简介 : 张璇( 1 9 8 5 一 ) , 女, 山 西原 平 人 , 太 原 大 学教 育 学 院助 教 。
一
51—
2 0 1 4 年
张 璇: ( 史. ; 己 》 中的悲剧人物蒙恬和李斯
中的悲剧人物蒙恬和李斯
张 璇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0 1 )
[ 摘 要) 鲁迅说 : ‘ ‘ 悲剧是把人 生有价值 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人 物在 司马迁的 《 史记》 中占有
很 大 分 量 。 蒙恬 和 李 斯 是 秦 王 朝 的 大人 物 ,二人 虽 同朝 为 官 ,相 较 之 下 ,二 人 的 家世 背 景 、 功 劳 过 错 、 为人
钱钟 书认 为 : “ 悲剧 有两 种 主要类 型 :一种 是 以人 物性 格 为 中心 的悲剧 。一 种是 以命 运 本身 为 主 的悲 剧 。 ” 《 史 记 》 为 人 物 记传 ,就 注 重 了性 格 悲 剧 和命 运 悲剧 的融 合 .有 的虽 身居 高位 却 以悲剧 结
殊 的家庭 背景 ,使 人忌惮 。而且 蒙恬在 朝 中雷厉 风 行 ,从不偏 袒 权贵 ,几 乎无 人敢 与之抗 衡 。这对 于 同朝 为官 的李斯 而 言就是 个威 胁 。对 于发迹 前 的经 历 李 斯 是介 怀 的 ,他 总 是 把 自己的 位 置摆 得很 低 , 面对 家 世 比 自己好 。官位 权 利 又 与 自己相 当 的蒙 恬 ,他就没 了底 气 。蒙恬 的家 世地 位成 了李 斯 除去 他 的理 由 .也是 他悲 剧下 场 的首要 根源 。
蒙恬所 处 的是秦 朝最 强盛 的时 期 ,自然 避 免不 了 明争 暗斗 ,秦 始 皇又宠 信宦 官赵 高 ,赵高 在朝 中 自然也有 一 股势 力 。秦始 皇崩 于沙 丘 ,公 子扶 苏 远 在 战 场之 际 ,赵高 和 胡亥 将 国玺 遗诏 掌 握在 手 中 ,
将 军 ,因破 齐 有功 被 拜 为 内史 ,其 弟 也 位 至 上 卿 ,
2 . 性 格
局 。与其 说是 命运 的作 弄 ,还 不如 说性 格所 致 ,同
朝 为 官 的蒙恬 和李 斯 就是 这种 情况 。 蒙 恬 和李斯 己经成 为历 史人 物 ,但 是世 人 时常 会 对他 们 多舛 的命 运 发 出感 慨 :所 谓美 人 ,却 红颜
薄命 ;所谓 名将 ,当马 革裹 尸 。死亡 难道 就 是忠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