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政策监控 (2)

合集下载

政策分析概论8-4-1

政策分析概论8-4-1
• 其次,政策监控在政策过程的不同环节之中由 不同的机关及其组成人员负责实施,因而政策 监控的主体就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 及其运行。
• 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的制定、执 行、评估、终结以及承担这些功能活动的 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属于监控的对象。政 策监控的主体与客体的划分具有相对性, 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监控与被监控的一 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互相交叉、重合,呈 现为复杂的网络状的结构。
策的制定还是实施,均不得违背法律, 也不能超越于法律之上,否则,均被视 为非法。也就是说,立法机关所制定及 其所废止的法律为公共政策提供了框架, 从而成为对公共政策的强有力的制约。
(2)以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 政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立 法 机关有权审查政府的有关报告和计划, 所要听取和审议的报告与计划主要是 由国家行政机关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国家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同时须审议的还有计划的主要指标 (草案)、国家预算收支表(草案) 和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草案)。立 法机关通过对上述报告的审查并做出 相应的决议,对公共政策产生强烈影 响,并实现监控的目的。
立法机关不仅是最重要的政策制定主体,同时 也是最重要的政策监控主体之一。在西方各国, 根据议会对政府政策进行监控的权威大小和地 位高低,可将议会的政策监控分为一级(如英 国的议会至上型)、二级(如美国的三权制衡 型)和三级(如法国准议会制有条件的议会监 控型)。立法机关政策监控的活动内容及其方 式主要表现: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无论是公共政
三、政策监控机制
所谓的政策监控机制,简单地说来就是政 策监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 是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与 方式。根据政策监控主体的作用内容和方 式的不同,可分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政党系统、利益集团、大众传 播媒介以及社会舆论的监控等。

我国政策监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我国政策监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我国政策监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摘要: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政策监控的不完善,政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直接影响到了政策本身的质量及执行结果。

本文从监控机构的独立性、素质水平的合理性、立法体系、人大的权利等方面阐述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策监控;政策过程;对策措施一、政策监控的作用政策监控是指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采取的监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是政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政策监控在政策过程中起着信息反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监督控制政策执行情况,以保证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实施.政策制定出来之后,关键在于贯彻执行,否则它不过是一纸空文。

但政策的贯彻执行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存在着“走样变形”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1)政策流于形式。

(2)政策被扭曲执行。

(3)肢解政策,各取所需。

(4)政策执行不力。

因此,政策监控的第一个基本作用,就在于防止上述种种抵制、违反、滥用政策的现象发生,并在这些现象发生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纠正。

第二、及时调整、完警、发展或更新政策.由于客观外部世界总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政策必须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深化而作出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目标、实施步骤、执行手段等与现实相符合,以便产生良好的效果。

据此,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作出调整。

第三、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即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通过政策监控实现政策合法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实现政策的形式合法化与内容合法化。

,前者是指政策的制定活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与规则,后者是指政策的目标、方案等不违背宪法和有关法规以及执政党的纲领和章程。

政策评估和政策监控

政策评估和政策监控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执行评估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 就是具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政策是否得到严格地贯彻执行。
1
2
3
4
5
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一项构思精良的政策投入运行后究竟有什么效果,政策的实际效益和效率如何,往往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有必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科学的阐释,以确认一项政策的特点、优点、缺陷,检测一项政策的实际效益和效率。
决定政策修正、调整、继续或中止的重要依据。公共政策其实是一种假设,由于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完全理性的政策几乎是不存在的,再加上前面提及的政策执行的种种问题,情况就更为复杂、严重。为让公共政策收到预期的效果,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政策决策者必须根据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一项政策的延续,改进或中止,而政策评估正是做出这种决定的主要依据。
实施阶段
这是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阶段。个人的价值判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有疏漏。因此,当我们收集评估信息,得出评估结论后,还必须善加处理。要自我检验统计分析评估信息所得出的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让评估结论与政策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见面,以便发挥评估的诊断、监督、反馈、完善和开发功能;必须撰写评估报告,报告的内容除了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外,还必须对评估过程,方法及评估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加以说明,对评估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1
2
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获取数据困难。评估有赖于充分的信息和各种数据。换言之,若无政策信息或缺乏政策信息,政策评估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评估活动的科学性、可靠性无从谈起。有些政策机关不重视信息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手段和措施,信息收集系统未能形成,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残缺不全,杂乱无章,这使得评估失去基础和依托,难以进行。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督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督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督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作用和主体一、什么是公共政策评估1.公共政策评估是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满足目标群体需要、价值和机会的程度的活动。

2.公共政策评估以“政策结果”为核心概念,政策结果包括两类:一是政策产出,二是政策影响。

政策产出是政府从事某项活动的计划结果,是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财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和作用,不需要进行公共政策评估的四种情况:一是公共政策没有真正实施的时候;二是政策经常变动没有固定目标的时候;三是没有足够的人员和经费的时候;四是没有意识到应该进行政策的时候。

需要进行公共政策评估的四个条件:一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的需要;二是政策纠偏的需要;三是衡量成本和效果的需要;四是政策参与的一种表现。

(一)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1)发现政策制定过程的偏差,为备选方案确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2)通过政策评估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得出继续执行政策或停止执行政策的判断;(3)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和技术;(4)通过政策评估,分清多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对政策进行重新配置。

2.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1)歌功颂德,过分追求升迁;(2)夸大工作难度,要求追加预算;(3)规避责任,指出不实行政策的理由;(4)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5)拖延时间。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政策评估是提供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4.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5.政策评估是构筑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三、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在政策评估主体中,除立法机关、政党组织、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外,比较重要的还有:1.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2.专业机构和人员3.大众传播媒介四、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一)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二)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三)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四)单一政策评估和复合政策评估五、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一)政策成本评估(二)政策需求评估(三)政策效益评估(四)政策过程评估(五)政策影响评估(六)政策价值评估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一、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标准(一)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与步骤政策评估包括:1.评估筹划2.评估实施3.评估总结(二)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有关政策的利弊优劣的指标和准则。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与定量定性结 合评估方法
1、定量评估方法 (1) 指标法
政策指标法是一种将公共统计数值用于评估 公共政策的衡量工具。 (2) 一元回归分析 (3) 多元回归分析 (4) 实验法 (5) 成本收益分析 (6)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7) 对比序列分析
的基本前提;
三、公共政策评估主体
在政策评估活动中,作用最突出的主体是政 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专业机构和人员、大众传 播媒体。 (一)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一般来说,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作的政策评 估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 政策调查报告。 (2) 政府工作报告。 (3) 公民意见和投诉。 (4) 政策听证会。 (5) 政府效能考评或绩效考评。
对象:广义上是各级政府组织和公务员,狭 义上是从事某一政策过程的某一环节的活动的个 人和组织。
(二) 政策内容评估
政策内容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本身 的正确性,即对“政策是否能做正确的 事”做出评判。
(三) 政策过程评估 对政策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就
是过程评估,它涉及政策制定过程、 执行过程、调整过程的操作状况。
(四) 政策产出评估
政策结果评估是对政策实施以后所产生 的全部效果做出考察和评判,回答的问题是 从客观效果来看“政策是否做了正确的事,它 实际上做了哪些事”。
(二) 专业机构和人员 专业机构和人员是指具备政策评估的专门理
论、知识与技术,专职从事政策评估的机构和 人员。
(三) 大众传播媒体
四、政策评估的类型
(一)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1、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
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 定的评估程序而对相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 估。
第三,构建定性评估的网络与方法。 第四,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公共政策分析】_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n 控制是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控制的实质是对实际活动的反馈所做出 的反应。如果没有控制,人们就不了解真实情况,工作无法改进,就 难以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无法实现政策目标。
2.政策控制的分类
n (1)按性质的不同,政策控制可以分为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 反馈控制是政策监控者通过掌握政策的实际绩效的反馈信息,发 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偏差的活动。这是一 种最主要的控制形式,但这种控制形式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局限性, 即时滞问题—从发现偏差到纠正偏差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因此, 往往使纠正偏差错过时机,或者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影响纠偏的 效果。
n 政策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也许是政策的 环境发生了改变;也许是目标不恰当;也许是执行组织或人 员执行不力或协调不够;也许是财力、人力不足;等等。在 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之后,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加以 纠正,对政策加以调整。
11-2-2-4 政策控制的循环
n 政策控制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政策控制的主体对政策计划、
n 衡量政策绩效的准确与否,既取决于标准是否合理,也取决于是否找 到合适的衡量、评价方法。必须注意,不应把实际的政策效果理解为 最后的政策结果,有时它可能仅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或由中间状况 推测出的结果。政策控制不仅仅是对最终的政策结果的纠正,也包括 对中间过程中出现的问偏差的类型、程序,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并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
(2)衡量绩效
n 理想的政策控制是采用前馈控制即在实际偏差出现前预见到它们,并 预先采取纠偏的应对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政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
n 因此,必须在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随时监控政策运行的情况,衡 量政策的实际绩效,将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或期望的结果加以比较, 及时发现偏差。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公共政策学(第三版)课件
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核心概念的子 概念或从属性概念。
公共政策学的边际概念——从其他学科引 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人 们有关公共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 也在产生与发展。
当这些知识、思想和观点积累到 相当宏富的程度时,一旦有人能够对 它们进行整合并发现和掌握系统地观 察与研究政策过程的方法,公共政策 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就产生了。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以下几种: 1、经验主义 2、理性主义 3、逻辑经验主义 4、后现代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
(三) 公共政策研究程序的设计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
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① 研究程 序的设计。② 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 象的观察。③ 选择一定的视角和路径对占有 的资料系统地进行分析。④ 将研究结果加以 转换,用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四、经济学视角
经济学者要考察特定决策或选择行 为(不论是私人决策还是公共决策或公 共选择行为)的利益和成本。从这个意 义上可以说,“经济学是公共政策的基 础”。
公共政策学的经济学视角就是采 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 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
五、社会学视角
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大量具体政策都 属于社会政策,这种研究须以社会学知 识和研究成果为基础。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 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 样性。公共政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集中表现 在三个层面: 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 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 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 性。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课后题解-公共政策学(第二版)-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如何给政策评估下定义?政策评估的作用、类型与内容有哪些?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作用: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类型: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从评估的阶段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从评估的对象数量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单一政策评估、复合政策评估。

内容:政策成本评估,政策需求评估,政策效益评估,政策过程评估,政策影响评估,政策价值评估。

2、政策评估有哪些类型?试述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区别与联系。

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从评估的阶段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从评估的对象数量看,公共政策评估分为单一政策评估、复合政策评估。

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相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

正式评估所体现出的特点有三方面:一是有评估组织机构和人员专门从事政策评估活动;二是评估方法比较规范,整个评估活动既有一定的评估标准,也有特定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三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由于有科学严密的评估方案的指引,正式评估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政策过程的实际状况,从而全面地反映出政策结果。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圣才出品】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如何给政策评估下定义?政策评估的作用、类型与内容有哪些?答:(1)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公共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2)①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政策评估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以下作用:a.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政策评估,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来收集相关信息,并把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力求通过政策评估掌握第一手的政策运行数据,从而为政策改进提供指导性信息。

b.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重要依据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到某一阶段时,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价值方面的变化,需要对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

c.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通过评估活动计算出政策产出,明确政策的优势与缺陷,检测政策对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衡量政策结果使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发生变化的程度。

d.政策评估是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通过政策评估,既可以使政府决策者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根据管理理念,使有限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又可以避免片面性和私利导致e.政策评估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有些政策评估的重心在于处理评估主体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使政策评估成为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以便提高政策的认同度,加快政策的执行速度。

f.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政策评估是公共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保证。

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为下一阶段政策活动提高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政策评估的类型有以下几种:a.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第一,正式评估正式评估是指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一定的评估理论,为了实现评估目标,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而对相关的评估对象所进行的评估。

第十章 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

第十章  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

第十章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有关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大致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共政策评估主要是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估,既包括对政策方案的评估,也包括对政策执行以及政策效果的评估。

第三种观点认为,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

第四种观点认为,政策评估就是发现误差,修正误差。

所谓政策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效果,一般地可以看成是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第一种片面理解是将政策效果同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等同起来,认为公共政策评估就是对某项公共政策在完成其预定目标方面所产生效果的一种客观的、系统的检测。

第二种片面理解是将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混为一谈,将公共政策评价仅仅视为对政府行为的一种检测,忽略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展开来讲,公共政策评估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1 .直接效果2 .附带效果3 .潜在效果4 .象征性效果二、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目的1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1 )提供政策效绩的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 )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3 )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4 )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2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有:(1 )比较各备选方案,为确定备选方案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2 )依据评估结果,提供改善政策执行程序和技术的参考。

(3 )通过政策评估,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提供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政策的参考。

(4 )作为重新分配政策资源的根据。

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有:(1)拖延决策时间。

(2)规避责任。

(3)炫耀工作绩效,为本级政府或相关政府机构歌功颂德。

(4)夸大工作难度,要求增加政策活动经费,增加工作机构和人员。

政策监控jiaoan8

政策监控jiaoan8

第八章政策监控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它贯穿于政策过程的始终,制约或影响着其他各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以及意外事件,使得政策方案不完善、误解、曲解、滥用政策或执行不力,直接影响到了政策本身的质量及执行结果。

因此,必须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制定出尽可能完善的政策,保证正确的政策能得到贯彻实施,并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偏差。

这样才能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

本章讨论政策监控的一些主要问题。

第一节政策监控概述政策监控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的始末,是政策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政策过程的各个活动环节进行监控,既有助于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也有助于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有力保障。

本节主要介绍了政策监控的含义、分类和作用以及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以便对政策监控这一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政策监控的内涵有如下几点:第一,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政策监控的主体即从事监控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它是一般政策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系统、利益集团、大众传媒以及人民群众等所组成。

然而,政策监控主体有其特殊性。

首先,不同层次的政策由不同层次的机关及其组成人员负责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政策监控的主体也因而随之有所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其次,政策监控在政策过程的不同环节之中由不同的机关及其组成人员负责实施,因而政策监控的主体就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

第二,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政策监控名词解释

政策监控名词解释

政策监控名词解释
政策监控是指监测和评估政策实施过程和效果的一项工作。

它通常包括对政策的设计、颁布、执行和评估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以及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反馈和决策支持。

政策监控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并提供数据和信息供政府机构和利益相关方作出决策和调整政策的依据。

它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落地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政策监控中,常用的一些名词包括:
1. 政策指标:用于衡量政策目标和效果的各种量化和非量化指标,如就业率、GDP增长率等。

2. 监测指标:用于跟踪和评估政策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通常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3. 监测体系: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政策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一套方法和工具,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4. 政策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的过程,旨在判断政策的成功程度、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5. 政策调整:基于监测和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修改和优化的过程,以提高政策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这些名词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政策监控工作的进行,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4篇)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4篇)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机构内部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部所有人员,包括全体员工、临时工、实习生和外包人员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的目标与原则、责任分工与权限、信息资产的分类与评估、信息安全的管理措施、安全事件的监测与响应、信息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信息安全评审与监督、违反规定的处理等。

第四条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第五条机构应当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风险问题,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信息安全的目标与原则第六条机构的信息安全目标是保护机构的信息资源安全,减少信息泄露和信息恶意篡改风险,提升机构的竞争能力和信誉度。

第七条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责任原则。

第八条保密性原则是指机构要采取措施以确保信息不被未获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所知悉和使用。

第九条完整性原则是指机构要采取措施以确保信息不被不正确或非授权的修改或篡改。

第十条可用性原则是指机构要采取措施以确保信息在需要时能够得到及时可靠地访问和使用。

第十一条责任原则是指机构要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分工,将信息安全工作纳入业务和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章责任分工与权限第十二条本机构设立信息安全保密委员会,由机构领导或其指派的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第十三条信息安全保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二)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三)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培训计划;(四)组织安全事件的监测与响应工作;(五)组织信息安全评审与监督;(六)协调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安全工作。

第十四条本机构设立安全管理员,由机构内部专职人员担任,负责日常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一)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活动;(二)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三)监控和分析信息安全事件;(四)定期报告信息安全工作进展情况。

第八讲 政策监控

第八讲  政策监控
• 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封建思想-言官、忠君与政体 ○儒家文化-君臣、礼教与中庸 ○经济侧重点-农工、抑商与官本 ○风俗习惯-人情、关系与走后门 ○社会表达-面子、不言与中国式的羞涩 ○潜在服从-温顺、无争与叛逆的不可行 ○奴化教育-愚民、青天与奴性
政策监控的历史文化背景浅析B
• 西方政策监控(以美国为代表) ○叛逆的集合-强盗、英雄与博弈的结果 ——深刻体验了专制的苦难 ○经济人基础-利益的追求与桥牌精神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西方人的人生主要目标和价值 表现;渴望政策的公正与秩序 ○经济侧重点-产业革命与资本利益集团 ○风俗习惯-直接表达与赤裸裸的人际关系 ——重利不重义,重理不重情 “西方人说话处世直截了当,不兴人情,没有面子之虞。每 一个人捍卫自身利益,不讲情面,就能形成民主意识、民 主行动和民主体制”——政策监控成为必然。
权力是 双刃剑 用得好 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 造福人民。 合理限制权力 被滥用 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 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如何限制与约束权力
• (1)以权利制约权力:人民主权理论 (代表人物 卢梭、潘恩、杰斐逊等) 卢梭认为,民主国家是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缔约 者毫无例外地向它交出自己的全部权利,因此每个公民都 是国家权利的主人。 潘恩认为,世界上流行着两种类型的政府,第一种是选举的 代议制政府;第二种是世袭的继承政府, 前者称为共和 政体,后者称为君主政体。其根本区别是共和制是为公共 谋福利,君主制是为个人谋私利。 杰斐逊认为,民主共和政体是一种最合理的政治制度。理想 的民主共和政府的首要条件是人民能够控制政府。“人民 对于他们的政府机关的控制,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为共和 的标准”

第十章 行政监控

第十章 行政监控
(二)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行政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包括立法监督、司 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我国行政监督的内部机制包括行政监察、审计监 督、政法机关监督、党内监督。
第二节 行政监控的功能
二、行政控制 行政控制就是行政领导者按照计划标准衡量完成 情况,纠正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和目标实现的 活动。和行政监督比较起来,行政控制主要是在行政 组织内部,由相关行政人员自主地、有计划地进行。 (一)行政控制的原则 1、反映计划要求。2、适应行政组织的要求。 3、控制关键点。 4、例外原则。 5、着眼于事前控制。 6、经济原则。
第一节 行政监控概述
二、行政监控的要素 (一)监控者 监控点。 2、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
案例:城管执法违纪当场“扣分”
第一节 行政监控概述
三、行政监控的作用
(—)行政监控是行政执行的保障机制 (二)行政监控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三)行政监控有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目标 和依法治国的方略
第二节 行政监控的功能
(二)行政控制的类型 1、根据实施的时间,行政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2、根据控制的形态,行政控制可分为正式控制和 非正式控制。 3、从控制的组织系统来看,行政控制可分为集中
控制、分散控制和等级结构控制。
第二节 行政监控的功能
(三)行政控制的过程分析 行政控制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确定标淮、根据 标准衡量执行情况、纠正实际执行情况中的偏差。 (四)行政控制的机制创新 1、行政领导者要为下属参与制定目标、确定控制 标准创造机会。 2、重视行政控制中参谋人员的作用。 3、行政控制的弹性。
第三节 行政监控的方式
一、工作指导与考核 二、汇报与审批 三、预算、决算与审计 四、视察、调查与执行 五、申诉和控告

试论乡政府政策的执行与监控

试论乡政府政策的执行与监控

试论乡政府政策的执行与监控摘要: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政策监控是为了改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促进预定政策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政策绩效,而由组织、团体和个人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调整与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关键词:乡政府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等环节。

由于执行主体的素质缺陷和利益倾向、政策本身的质量、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以及责任与监督机制缺乏,现实中的政策执行往往会出现种种政策规避问题,包括政策敷衍、政策附加、政策替换、政策缺损、政策照搬等等,而且政策执行和实施过程中的失控问题严重。

政策制定者往往依据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来制定政策,而追求预算最大化的政策执行者则往往根据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来对待政策,他们不可能时时真正代表社会利益,而一旦从自己的原则行事,就会使公共政策偏离预期目标。

这样,在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利益过虑环节,那么政策执行者往往参照政策对自身或局部利益的损益来决定对于政策的态度。

有利快执行争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或损利则不执行或者抵制歪曲。

政策宣传不到位,公众不了解、不认同甚至不信任政策及其执行者,更难配合政策的执行。

而执行者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便利,则可以对上下隐瞒信息,使得信息容易失真。

政策执行需要跟踪评估与监督,以诊断和把握政策偏差的信息进行纠正或补救。

而首先是具体的政策执行责任人员往往不明确,也缺乏明确的监督政策执行的责任机关,媒体和社会公众因为缺乏法律保障以及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所以对执行者的监督无力,执行者存在有采取机会主义的激励。

而且,政策执行过程没有程序上的严格监督,政策执行效果没有明确的考核以及由此产生的奖罚机制。

概述政策监控的作用

概述政策监控的作用

概述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这里指的是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规。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政策监控的作用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政策的执行活动进行检查、监督,以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发现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反差,并找出其原因。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政策监控的作用就在于敏锐地捕捉外部世界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以便帮助及时作出调整,使之臻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

政策监控通过本身的工作发现那些错误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或提交合理建议,促使政策终结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依靠法律监控公共政策
(2)听取和审议预算、决策、立项等,对公共政
策的内容、规模、方向等加以监控

(3)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 制公共政策 (4)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 (5)通过视察、检查和组成针对特定问题的调查 委员会而对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进行 监督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1)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
合法


(2)依法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
(3)依法监督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一是行政管理机关的监控,或称一般行政
监控

二是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控,即行政监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4.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1)执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2)在野党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游说活动是各种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影响公 共政策的主要方式 (1)接近
(2)信息

(3)基层动员
(4)提供竞选支持
二、政策监控的分类
4.根据政策监控的内容分类
(1)目标监控
(2)关键点监控
5.根据政策监控的主体分类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指的是对政策制定活动进行监控以使政策 的制定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原则,并且 审查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 规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二、政策监控的分类
2.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分类 (1)事前监控 (2)事中监控
(3)事后监控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二、政策监控的分类 3.根据政策监控的层次分类 (1)自我监控 (2)逐级监控 (3)越级监控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4.政策控制的循环
(1)制定规划
(2)观察绩效
(3)分析绩效 (4)采取调整行动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三、政策调整
1.政策调整的内容
第一,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界定
第二,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
第三,对政策方案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甚至重新制定 第四,对政策效力的调整
第十章 政策监控
第十章 政策监控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
二、政策监控的分类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 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 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 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 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 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 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 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一、政策监督
1.政策监督的含义 政策监督,指的是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 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 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终结活 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2.政策监督的条件


第一,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
第二,监督者与监督对象之间保持时时沟 通 第三,在机构设置上保持监督机构的独立 性 第四,对监督对象有影响权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3.政策监督的内容
(1)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
(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
(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二、政策控制 1.政策控制的概念 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 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 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为达成特定的 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 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2.政策控制的分类
(1)按性质的不同,政策控制可以分为反
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2)按照控制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政
策控制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3.政策控制的程序
(1)确立标准
(2)衡量绩效
(3)纠正偏差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3.政策调整的功能活动 第一,获取反馈信息 第二,调整政策方案 第三,实施调整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一、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所谓的政策监控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政
策监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
是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与方式ຫໍສະໝຸດ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6.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1)受到民主化发展程度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独立性 (3)行政、法律手段对于社会舆论的重视 和配合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1)实现政策的形式合法化
就是使政策的制定活动严格遵守法定的程 序与规则 (2)实现政策的内容合法化

就是使政策的目标、方案等不违背宪法和 有关法规以及——对有些国家来说——不 违背执政党的纲领和章程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一、政策监控的含义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其 运行 (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 孤立的活动环节 (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即保证政策系统的 顺利运行


第一节 政策监控概述

二、政策监控的分类 1.根据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 (1)政策制定监控 (2)政策执行监控 (3)政策评估监控 (4)政策终结监控

第五,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2.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影响 (1)政策调整的原因 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2)政策调整的影响

首先,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科 学合理 其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权 威性和严肃性 最后,政策调整有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 定性和连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