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工学博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工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代码:0808)(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大型工程项目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程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并掌握市场、管理、社会、环境等知识的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
二、培养方式: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以校企联合、国际合作并依托高水平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培养。
导师组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博士生导师和电气工程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组成,并根据课题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情况,在相关学科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三、学制:普博:3.5-4年直博:5-6年四、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控制、评估;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接入与智能电网;电力信息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电力市场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以及电能储存技术的研究;电机、大功率变频调速与高效节能技术;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测试系统与电气控制等;系统芯片与嵌入式系统平台;智能控制系统;复杂交直流传动控制系统、高速轨道交通技术。
五、课程学习要求1、普博≥12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8学分2、直博>34学分11)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2)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26学分六、培养环节要求1、开题报告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依托高水平或重大工程项目,确定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论文工作的课题在电气工程学科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领域中选择,要充分考虑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内作出创新性成果、在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的可能性。
开题报告应包含论文选题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难点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浙大机械博士毕业要求
浙大机械博士毕业要求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是中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颁发的最高学位之一,对于博士生的培养要求非常严格。
以下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学位课程要求:1.在学期间,博士生需要修读公共课程、学术课程和专业课程,共计不少于30学分。
其中,公共课程至少应修读3学分,学术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程不少于21学分。
2.博士生需修读研究学习、科研读本书、引论和博士论文读书报告等课程,其中科研读本书至少应修读10学分。
3.博士生需要按照研究生教育计划要求,修读一定的学术论文写作、科研方法与技能、学术道德等课程,学分不少于4二、学位论文要求:1.对于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完成一定的研究目标。
2.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学位论文应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数据分析等,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并有充分的理论分析和推理。
三、学术报告和答辩要求:1.学位论文提交后,博士生需要参加学术报告和答辩环节,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评审。
2.学术报告要求博士生能够准确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3.学术答辩要求博士生能够回答评委会成员提出的问题,证明自己对研究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四、学术发表要求:1.学术发表是评价博士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
2.学术发表要求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并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和学术水平。
五、其他要求:1.博士生需要按时提交学术报告、进度报告和学位论文写作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2.博士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并提交导师和学校要求的各类材料和表格。
3.博士生需要遵守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专业的相关规定,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纪律。
以上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要求的概述,博士生需要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完成相关学业和研究任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学术报告的准备。
浙江大学关于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浙江大学关于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浙大研院(2004)6号一、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1、学科专业已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原则上应按一级学科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对于部分研究领域较宽的一级学科,需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的也应本着“前沿、特色、研究”的原则,体现本一级学科的总体要求。
2、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能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
研究方向的设置不宜过窄、过细,数量不宜过多。
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1)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实际成果;(3)能开出本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讲座课程;(4)有培养博士研究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
三、培养方式为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四、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五年。
学校实行每学年四学期制教学和研究生课程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
输送浙江大学电气【机械工程】工学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大型工程项目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程管理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并掌握市场、管理、社会、环境等知识的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
二、培养方式: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以校企联合、国际合作并依托高水平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培养。
导师组由浙江大学电气学院博士生导师和电气工程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工组成,并根据课题跨学科或交叉学科情况,在相关学科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三、学制:普博:3.5-4 年直博: 5-6 年四、主要研究方向: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分析、控制、评估;直流输电与柔性交流输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接入与智能电网;电力信息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电力市场化理论与应用;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以及电能储存技术的研究;电机、大功率变频调速与高效节能技术;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智能测试系统与电气控制等;系统芯片与嵌入式系统平台;智能控制系统;复杂交直流传动控制系统、高速轨道交通技术。
五、课程学习要求1 、普博≥12 学分 1)公共必修课程 4 学分 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8 学分2、直博>34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 7 学分2) 公共素质类课程≥1学分2)学科专业课程要求≥26 学分六、培养环节要求1、开题报告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博士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依托高水平或重大工程项目,确定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论文工作的课题在电气工程学科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领域中选择,要充分考虑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内作出创新性成果、在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的可能性。
开题报告应包含论文选题及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难点及其解决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计划进度等。
开题报告在高水平或重大工程项目承担的主体企业公开进行2在学期间至少出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一次,并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
浙江大学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0720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掌握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并具有创新意识和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在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内能够做出创造性成果。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氢能制备与利用2、清洁燃烧与洁净能源3、环境科学与工程4、能源环境一体化5、燃料液化、气化6、先进动力系统7、洁净煤技术8. 多联产技术9、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四、课程学习要求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选修课15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10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4次。
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2、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的时间,可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年末进行。
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由导师(组)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共同审定。
3、专业外语要求:用外文撰写文献综述报告1篇,可计入读书报告数目4、发表论文要求:按学校论文发表要求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课程设置。
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
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提到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博士研究计划书以及为什么准备一份模版是重要的。
博士研究计划书是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份重要文件,它是展示申请者研究兴趣、能力和目标的关键材料。
通过博士研究计划书,申请者必须清楚地描述他们打算进行的研究项目,并阐明该研究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规范的结构和内容框架,以帮助申请者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研究计划。
在这个模版中,你可以找到各个部分的标题和主题,这样你可以确保提供完整且清晰的信息。
模版还可以帮助你控制字数和结构,以确保你的计划书既具备深度又不会过于冗长。
在准备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时,你需要先确保你对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这样你就能更好地描述你计划中的研究项目,并向评审委员会展示你的研究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在模版的各个部分,你可以提供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背景介绍、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技术、预期成果和对社会的影响等。
这里我将按照常见的结构提供一个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的示例,希望能对你准备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有所帮助:1. 导言和背景1.1 研究领域的重要性1.2 问题陈述和研究目的1.3 对相关研究的回顾和批判性分析2. 研究问题和目标2.1 研究问题的明确陈述2.2 研究目标和具体任务3. 研究方法和技术3.1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合理性3.2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3.3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4. 预期成果和创新性4.1 预期的研究成果4.2 对学术界和实践的贡献4.3 研究的创新性和突破点5. 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5.1 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和应用5.2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考虑5.3 可能的推广和应用途径6. 项目计划和时程安排6.1 整体项目计划和时间安排6.2 里程碑和关键节点6.3 资源需求和预算考虑7. 结论和总结7.1 对研究计划的回顾和总结7.2 研究的局限性和可持续性7.3 最终目标和对未来的展望以上是一个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的基本结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课题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添加。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代码:120402 )
(一级学科:公共管理)
一、培养目标:适应人群健康与疾病的社会病因的研究需要和国家卫生改革与发展要求,培养高层次研究型、职业型、复合型等专业性社会医学研究人员和卫生管理人才。
二、学制:3.5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卫生管理(卫生政策、卫生经济与卫生服务研究);(2)社会医学(自然、社会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3)现代社会病(肥胖和代谢综合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诊断的研究;伤害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流行病学的研究);(4)医学教育管理。
四、课程学习要求
最低应修总学分14分,其中学校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其中学位平台课4学分),专业选修课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1、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在一年内完成。
2、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或seminar 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做读书报告2次。
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不迟于第2学年冬学期,应在本学科公开、集中进行。
4、中期考核:第2学年春学期。
5、预答辩、论文答辩:第4学年冬学期。
6、专业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并能用外文书写论文或摘要,指定选修1学分。
7、发表论文:博士生在读期间,应发表符合学校要求的学术论文,若导师另有要求的,可高于学校要求但不得比学校要求低;同时,博士生应至少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重要基金及课题)的Proposal。
六、其他
专业选修课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可在培养方案外选择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程1-2门。
课程设置。
浙大法学培养方案
浙大法学培养方案一、引言浙江大学法学专业是一所具有深厚学术底蕴和丰富教学资源的法学专业。
本文将介绍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二、专业设置浙江大学法学专业设有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培养。
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法律实务能力。
硕士研究生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阶段培养学生具备深入研究法律理论和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法律基础•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2. 专业课程•政治学•法理学•税法学•环境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3. 实践课程•实习•案例分析•辩论赛•司法考试辅导四、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浙江大学法学专业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以下实践活动:1. 实习学生将在校外法律机构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亲身接触法律实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2. 案例分析学生将参与案例分析活动,在模拟的法律案例中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辩论赛学生将组队参加辩论赛,提高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4. 司法考试辅导学生将接受针对司法考试的辅导,帮助他们全面复习法学知识,提高通过率和竞争力。
五、培养目标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具备法律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法学研究人员。
3.培养学生敏锐的法律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法律实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培养学生的法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道德。
六、总结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法学基础、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法学人才,并通过实践环节和培养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为法律实务工作做出贡献。
如果您对浙江大学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可以参考学校官网或咨询学校相关部门。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代码:0906)(一级学科:兽医)学科负责人签名:分管院长签名:一、培养目标:培养在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或临床兽医学领域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动物病原生物学、病原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性食品安全监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生理机能调控和病理机制、药物(包括天然药物成分化学)及其作用机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动物疾病防治的兽医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二、学制:3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感染与免疫,2、动物分子病毒学,3、动物机能调控,4、中草药作用机理四、课程学习要求:应重视课程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讲授、师生讨论、文献阅读、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学、思辨、写作、报告等方面的素养;具备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和学科交叉的优势,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跨学科选修课程,课程学习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完成读书报告6次,其中公开读书报告2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2、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要求:第一学年末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必修一门。
4、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参照“农生环学部关于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基本要求的意见(试行)(农生环学部发【2010】3号)”六、其他: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14学分;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者,应修英语二外;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代码:0906)(一级学科:兽医)学科负责人签名:分管院长签名:一、培养目标:培养在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或临床兽医学领域具有扎实、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动物病原生物学、病原感染与免疫、微生物性食品安全监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生理机能调控和病理机制、药物(包括天然药物成分化学)及其作用机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动物疾病防治的兽医专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型卓越工程师(工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Department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2011年3月目录一、培养目标 (1)二、培养标准 (1)(一)专业知识 (1)(二)工程实践能力 (2)(三)工程管理能力 (3)(四)交流与合作能力。
(3)(五)职业道德素养 (4)三、培养模式 (4)四、培养方案 (4)(一)主要研究方向 (4)(二)课程学习要求 (4)(三)培养环节要求 (5)(四)课程设置 (6)五、课程体系 (7)六、实现矩阵 (8)七、企业培养 (9)(一)企业培养的基本目标 (9)(二)企业培养计划(含校企联合开设课程) (9)(三)合作企业与基地建设 (9)一、培养目标在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有关学术与技术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紧密联系工程应用实际,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标准研究型工程师主要从事复杂产品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控制工程相关专业的工程博士达到了高级控制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经过两年的工程实践,可申请获得高级控制工程师技术资格。
(一)专业知识1.具有从事大型或复杂工程项目问题研究、系统产品设计开发、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复杂项目实施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1.具有宽厚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1.2.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并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责任等有较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
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摘要:一、引言1.对浙江大学及申请专业的了解2.个人背景及研究兴趣3.申请博士研究计划的目的二、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2.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创新点3.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实际意义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明确的研究目标2.具体的研究内容3.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应用价值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采用的研究方法2.技术路线的设计和实施3.可能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研究计划的主要阶段2.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3.时间安排及可行性分析六、预期成果与展望1.预期的学术成果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3.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知名高校浙江大学,我一直对计算机科学专业怀有浓厚的兴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为此,我撰写了这份博士研究计划书,详细阐述了我的研究设想和目标。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在面对复杂场景和多样对象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本研究计划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性能和普适性。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计划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视觉算法,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和图像分割技术,实现对复杂场景和多样对象的准确识别和分割。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现有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在复杂场景和多样对象识别中的局限性;2)设计并实现一种新型的深度学习模型,提高识别准确性和分割效果;3)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性能和普适性。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计划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和图像分割算法,设计并实现所提出的新算法。
技术路线主要包括:1)对现有算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在复杂场景和多样对象识别中的局限性;2)构建新型的深度学习模型,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和参数,提高识别准确性和分割效果;3)通过大量实验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性能和普适性。
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
申请浙大博士研究计划书模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塔尖,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本文旨在通过申请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博士研究计划,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一些学者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对某一现象进行了剖析;另一些学者则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了某一问题的内在联系。
然而,目前研究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仍存在局限性,未能全面揭示问题的本质。
2.研究问题提出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某一新颖的角度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拓展。
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的改进和优化,试图解答以下研究问题:(1)某一现象的成因是什么?(2)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3)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充分发挥某一理论的优势?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系统梳理某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提出针对某一实际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3)构建某一理论框架,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
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围绕某一研究领域,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展开。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1)对某一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提炼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2)基于某一理论框架,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3)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某一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与应用前景1.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形成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博士论文;(2)发表一篇以上国际国内核心刊物论文;(3)提交一份政策建议报告,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应用前景本研究的成果将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长远来看,研究成果有望推动某一领域的理论发展,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的拔尖创新型工程博士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与项目管理工作。
在计算机与软件工程领域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应用工程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应的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具有对快速变化的工业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及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
二、培养原则遵循个性化、模块化与国际化的培养原则:●个性化,即培养方案个性化,根据生源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因材施教。
●模块化,即课程设置模块化,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并开设前沿性讲座,进行研讨式教学。
●国际化,即培养环节国际化,通过共享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等途径,促使每人在学期间至少一次海外实践经历。
三、学制:基于质量控制的弹性学制,一般在3-5年,基本年限为3.5年四、课程学习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选修课2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1、公共素质类课程要求2、专业学位课3、专业特色课以前沿性讲座为主,采用研讨式教学,按研究方向分别开设,2学分,32学时。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要求每位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2次。
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2、工程实践要求:博士生应结合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和合作企业需要,参与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可以结合导师团队的工程项目或到合作企业进行工程实习。
3、开题报告要求:论文开题报告之前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选题来自工程实践,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要求对所选课题的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可行性和进度安排等进行全面介绍和论证。
浙大首设创业学博士培养计划
浙大首设创业学博士培养方案浙大校长杨卫昨天下午在浙图公众演讲,对杭州的年轻人说了大学教育的创新与,也许这对许多即将跨进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有思考。
创新与创业有很严密的关系。
xx年浙大在管理学院内设立了全国首个创业学博士点。
这几年“创业”一直是挂在大学生口中的一个热词。
对此杨卫说了他和一些国外校长的理解。
“创业为什么那么火?因为大企业能提供的就业时机非常少,就业现在根本上就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上了;另外,年轻人不愿意别人管他,希望掌控个人主动权。
”据悉,创业学博士培养方案进展宽根底、强专业、重穿插的教学,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机制。
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老师教我们学,老师传输给我们知识。
但杨卫说,在一个创新型大学,学生的定位不仅是一个承受者,同时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各种研究的工程中去,甚至还可以参与到各种知识的发现中去。
也就是说,知识的发现、传播和应用,在一个创新型大学,应该是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交替。
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去承受知识,同时你们也要去应用这些知识,发现新的知识。
这其中需要区别一个概念,你有时候可能发现一些新事物,“但是新事物、新思想就一定是创新吗?新概念的创造功能和分析批判功能在人的脑子里是共存的,新的事物并不仅是有创新的可能,还必须得有可行性。
”浙大老校长竺可在诠释“求是”这个概念时,引用了《中庸》里面的一句话:“求是”要“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杨卫说:“要创新,就要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所以要先进入到学术的前沿,到达博学。
不然创新完之后,就会发现很多都是以前人做过的。
华罗庚先生说,如果不是几年来在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系统学习,仅靠自学,他的很多大的创造是不可能的。
知道前人在什么地方,什么已经做过了,什么还没有做过,知道了这些以后再研究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
”到了前沿了,还得掌握研究的方法。
这两点都做到了,就要形成创新的意识,不断地询问别人,我做的东西是不是最好,是不是就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了。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三年二、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密码技术,软件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合成,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数篇,并取得研究成果等要求。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学制:二年半二、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网络协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信息安全三、课程设置与要求: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浙江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直博生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秋
冬
春
夏
公共学位课
0510001
博士生英语
32
2
√
√
√
√
公共学位课
0420001
自然辩证法
32
2
√
√
√
公共学位课
022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4
1
√
√
√
公共学位课
0410001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2
2
√
√
√
√
专业学位课
0000997
根据研究需要确定学位课程
0
0
√
√
√
√
专业学位课
1009001
计算机实时控制技术
32
2
√
√
专业学位课
1021051
鲁棒与最优化控制
4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
专业学位课
1021052
系统辨识
32
2
√
√
专业学位课
1011071
非线性控制系统
32
2
√
专业学位课
1011072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32
2
√
专业学位课
1021004
信息融合理论及应用
32
2
√
专业外语:
同学校要求
发表论文:
至少发表(含录用)论文三篇,其中:一篇在SCI、E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含录用)、二篇在一级刊物上发表(含录用)。
其他: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研究生,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直博生在读期间,应修最低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选修15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
浙江大学各学院学制汇总表【硕博】
浙江大学各学院学制汇总表【硕博】
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根据《关于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大发研[2006]198号)精神,经讨论认证,学校确定了各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学制,现予以公布。
自2007年秋季开始,各学科招收的全日制研究生,按照公布的学制时间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培养方案。
附件:
1.《浙江大学各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制汇总表》
2.《浙江大学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制汇总表》
浙江
大学
二○○六年十
二月十四日
附件1:
附件2:
浙江大学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学制汇总表
注:直接攻博生、提前攻博生的学制为:硕士阶段与博士阶段共5年。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院儿科学专业(代码:100202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一、培养目标:通过科学训练(包括科研意识训练、科研方法训练、文献综合训练、选题训练、开题训练、实地考察训练、研究报告撰写训练等)的模式,重视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丰富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儿科学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或负责团队的科研工作,在儿科学学科及相关领域上做出创造性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基础,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制:3.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儿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新生儿低氧性呼吸衰竭与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脑损伤等;(2)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健康;(3)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4)新生儿、婴幼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5)儿童血液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四、课程学习要求最低总学分14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7学分,专业选修课1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课程学习:一般要求在一年内完成。
2、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或seminar 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做读书报告2次。
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3、开题报告:不迟于第2学年冬学期(12月底前),应在本学科公开、集中进行。
4、中期综合考核:第1学年夏学期(6月底前)。
5、预答辩、论文答辩:第4学年冬学期前。
6、专业外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并能用外文书写论文或摘要,指定选修1学分。
7、发表论文:详见《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
六、其他专业选修课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可在培养方案外选择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程1-2门。
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直博生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代码:0710 )(一级学科:生物学)一、培养目标:掌握本学科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能作出创造性成果。
二、学制:5三、主要研究方向:(适用于生物学各二级学科所有研究方向)1、植物学2、动物学3、生理学4、微生物学5、神经生物学6、遗传学7、发育生物学8、细胞生物学9、生化与分子生物学10、生物物理学11、生态学12、生物信息学四、课程学习要求要求在读期间学满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4学分(要求选修跨学科课程2学分和公共素质课1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生态学》、《基因组学专题》、《生物信息学专题》、《专业外语》为学院公共学位课。
五、培养环节要求大阅读量文献,完成10次以上读书报告(至少在学科或学院进行四次);要求在第三学年中期进行中期考核并完成开题报告;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并能完成外文文章的写作;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有2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含网络版、扩展版);如果IF≧3.0的SCI 学术论文,每篇按2篇SCI学术论文计;如以共同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发表的SCI学术论文,其IF必须≧5.0;排名第三作者的SCI学术论文,要求IF≧10.0;被ISTP、ISSHP 收录的学术论文按一级或A类学术论文计;以上研究成果必须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占用生命科学学院招生指标);学术论文的通讯作者或并列通讯作者必须是申请者导师,通讯作者单位应该有浙江大学。
当成果的第一作完成人为导师时,研究生可以是第二完成人。
.六、其他跨学科考生需补修2门本学科硕士课程,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制:三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虚拟现实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密码技术,软件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合成,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等研究方向。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15学分(详见课程设置表)
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并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数篇,并取得研究成果等要求。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制:二年半
二、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网络协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信息安全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最低学分数为32学分。
即①公共学位课3门,9学分;②专业学位课5门,14学分;③选修课的学分不低于10学分;④培养环节包括文献阅读、科学报告会、学术研讨班和开题报告等形式,但不计入最低学分。
此外,在第一年培养计划内,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系选修其它课程,多选修本系的其它相关课程。
四、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
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并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计划。
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同时进行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和文献阅读等环节,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
第四学期开始在做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术研讨班的基础上,结合导师指定课题的研究开发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具备相应的论文发表数或研究成果等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12 )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制:五年
二、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结构网格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嵌入式系统与SOC 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存储网络协议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操作系统编译技术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软件自动化软件智能化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计算机图形学(CG)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智能CAD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智能多媒体技术工程数据库智能控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信息安全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硕博研究生必须修满的最低学分数为4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33个)。
含①公共学位课4门,12学分。
若未通过英语6级,则必须通过6级考试;②专业学位课7门(包括本专业硕士学位课、本专业博士学位课、博士专业课),22学分;③选修课若干门;④培养环节包括文献阅读、科学报告会、学术研讨班和开题报告等形式,但不计入最低学分。
四、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专业要求、文献阅读、成果发表、学位论文要求等):
本专业以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开创型、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并能独立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等。
硕博连读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个人培养计划。
前期以课程学习为主,并逐步参与导师指定的课题工作,要求有足够的文献阅读量,并做二次文献阅读报告,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具备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数篇,并取得研究成果等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非真实感图形学
36 2
√
教师智能所
定
实时绘制36 2 √
教师CAD实
验室定计算机图形艺术风格绘制36 2 √
教师CAD实
验室定应用几何造型概述36 2 √
教师CAD实
验室定
培
养
环
节
文献阅读、科学报告会、学术研讨班和开题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