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名师精编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名师精编作业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上海经济的发展
9.设想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业中,你最有可能投资于
A.采矿业 B.冶金业
C.机器制造业 D.棉纺织业
【答案】D
料中“19世纪70年代前后的中国”欲投资新式企业,从投资小,见效快信息说明对民族工业的投资,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重工业。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60年,全国约有45%的农户织布,其中约80%植棉。全国占首位的手工业纺织中心松江府,实际上家家织布,平均每户年产布66.3匹,其中自己消费的仅8.4匹。宁波自五口通商后,其地的棉纺织手工业“已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六年以前,每锭售价六元的白布(叫南京土布),现在只要三元五角就能买到。这样和本地货相同的货物的进口,已经使许多织布机停了下来”。
A.买办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
B.买办的出现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买办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D.买办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
【答案】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买办的出现
8.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答案】C
【解析】
6.1867年,容闳建议总理衙门筹组新式本国轮船企业时,总理衙门批示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反映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

人教版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作业

人教版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作业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焦作高一期中)生丝茶叶1844年1856年1843年1856年4 200 000元16 500 000元177 727 750磅 1 306 770 000磅A.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B.列强与中国贸易以丝茶为主C.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D.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竞争解析:选C。

根据表格中生丝、茶叶的大量出口可知,中国生丝、茶叶的生产日趋商品化,故选C项。

自然经济强调的是自给自足,与题目中大量生丝、茶叶出口不相符,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其他商品的出口,无法得出“以丝茶为主”,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其他国家的商品,国际竞争无从谈起,D项错误。

2.(2019·攀枝花高一期末)下图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

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B.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中国成为外商的原料产地D.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解析:选D。

图表反映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洋纱的输入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故选D项。

3.(2019·龙岩高一期末)19世纪末期,苏州地区商店里经常能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玻璃等洋货,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但是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4%,穷苦的城乡居民都穿土布。

这反映了该地区( )A.自然经济的固守与抵抗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D.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提高解析:选A。

从材料“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4%,穷苦的城乡居民都穿土布”可知,该地区仍以传统的自然经济为主,故选A项。

4.(2019·宿迁高一期末)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

”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继昌隆缫丝厂解析:选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含解析

第 9 课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致使其开始解体的最直接要素是()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B.洋务运动的盛行C.太平天国的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公司的发展分析鸦片战争后 ,洋纱第一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因其质优价廉,代替土纱 ,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别。

随后 ,洋布输入 ,代替土布 ,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别。

这样 ,愈来愈多的农民购置洋纱洋布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A2.察看 1843 年与 1858 年入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1843 年税1858 年税位率率棉花担 6.54% 5.72%印花匹14.25% 4.98%布棉纱担 6.94% 4.86%这一现象造成 ()A. 耕织联合的小农经济完整解体B.中国传统的经济构造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命脉D.中公民族棉纺织公司大批破产分析解题第一剖析表格,依照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在1843 年和 1858 年入口税率的变化,从而联系所学知识剖析棉花、印花布和棉纱入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假如致使中国社会传统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构造发生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A 项错在“完整”,C 项错在“控制”,D 项不切合史实。

答案 B3.导学号 34224022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船不可以逐部署,必民自置 ,无事能够运官粮客,有事能够援兵火,解商民之困 ,而作自之气。

”出于上述考,洋派决定 ()A. 事工B.民用企C.差遣留学生出国D.近代海分析干资猜中“ 民自置”“解商民之困”等信息 ,表示与之有关的是交通运的民用企。

答案 B4.洋运推了中国近代工化的展,有人它是“居心种花花不开,没心插柳柳成”。

里的“花”和“柳”分指 ()A. 近代事工和近代民用工B.重工和工C.外企和民企D.国家富和新的要素的出分析洋派以“自”和“求富” 旗帜 ,了一系列近代工,但甲午中日争的失志着洋运的破 ,其未能“国家富”的目的 ,所以是“居心种花花不开”。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课标导学历ꢀ史必修②·人教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开篇导读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能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有人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荣毅仁支持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那么,被称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的荣氏家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遇到过哪些机遇和困难呢?本单元我们就一起去探讨近代中国的经济,看看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的新变化。

单元概本单元主要叙述了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览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2.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有了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 2 3 4 5学习目标诠解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随堂达标训练课时作业学习目标诠解时空坐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在了解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注意时间线索,把握空间脉络,强化时空观念。

2.唯物史观:辩证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要充分肯定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应看到其存在的弊端。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材习题点拨: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答案

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材习题点拨: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答案

教材习题点拨
学思之窗
答案:(1)有道理。

(2)原因:①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②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③基于上述认识,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也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答案:(1)经济结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学习延伸
答案:一方面,洋务运动中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以及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对私人资本的吸收,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过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归根到底以镇压人民革命和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为目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它主观上必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抑制和阻碍。

但两者相比较而言,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的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

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时跟踪检测(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这种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解析: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涌入中国,逐渐取代土布,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这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A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后,大量洋纱、洋布涌入中国,导致家庭手工业破产,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以致妇女在封建社会的生产角色改变,故选B项。

答案:B3.1864年包世臣记载:“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甚至破产。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府的经济剥削和压迫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解析:由时间“1864年”可判断C、D两项不符合题意。

再结合材料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故选B。

答案:B4.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开平煤矿③上海发昌机器厂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由“自强、求富”可知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③④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A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A项不对。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及答案

第三单元第九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哈尔滨高一模拟)清末《新辑志土文录初编》记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这一现象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 A.在洋货冲击下传统手工业技术日益失传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破坏传统工业D.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列强侵略前后佛山针行的不同表现,从侵略前与侵略后的对比可以看出,实质上反映了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于机器生产。

答案:D2.(2018·烟台高一检测)“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工业的产生解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产品的销售陷入困境。

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类文明”,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侵略和奴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近代的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答案:C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注意材料中的限制词“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单选题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

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

这种状况表明()A. 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当时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故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体现出南北经济的对比,排除C项;随着商业的发展,长途贩运业的兴盛,使大量手工业制品纷纷销往国外,因而D项符合题干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 (2018山东禹城高一检测)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

洋棉纱所织之布,较土布无甚低昂”。

这种情况表明四川北部地区()A •洋纱代替土纱耕与织分离B •手工棉织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布代替土布纺与织分离D •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1870年代四川北部地区手工棉织业流行用洋纱代替土纱织布,所织的布与市场上销售的土布相比价格低很多,这势必导致传统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破产,故D项正确。

洋纱代替土纱的结果是“纺”与“织”分离,洋布代替土布的结果是“耕”与“织”分离,故A、C两项说法错误。

材料“比户人家妇女,莫不置有布机。

洋棉纱所织之布”说明手工棉织业仍在发展,故B项错误。

2. 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

这表明()A .中国工业化水平低B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清政府与列强交恶D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的受洋茶的影响,中国茶商减价销售,与工业化无关,故A 项排除;中国、印度都成了西方国家的茶叶产地、商品市场,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B项排除;“清政府与列强交恶”与史实不合,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故C项排除;中国、印度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反映的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解析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家庭手工业和小农生产相结合,即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投向市场,所以“解体”的含义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故选D项。

4. 1878年,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在直隶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81年正式投产。

雇工三千人,当年产煤三千六百余吨,次年增至三万八千吨,……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更增至七十三万吨。

与这一企业创办有同一目的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天津机器制造局C.湖北汉阳铁厂D .上海发昌机器厂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企业分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汉阳铁厂也属于民用工业,故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都是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故A、B两项错误;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

5. 某编剧撰写历史剧本《洋务风云》时,下列洋务派活动的素材符合史实的有()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企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京师同文馆⑤派遣留学生出国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打出“自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同时为了巩固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

因此①②③④⑤都可以作为该历史剧的素材。

故选D项。

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

”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A •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 •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自从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之后,外国企业受到一定冲击,故C 项正确。

材料与A、B、D三项无关。

7. 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A •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B •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 .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答案A解析中国的民族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发展轻工业,而“机器制造”是典型的重工业。

A项错误且符合题意。

8.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②④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逐步衰败,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①②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 19世纪中期”不符,“小农经济完全破产”的表述与史实不符,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等级提升]9.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答案D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商人皆若狂” “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商业发展对传统农业的冲击,江浙地区人民热衷于投资丝织业,故选D项。

A、B、C 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10. (2018长春高一检测)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输华宙物统计A •中国农民穷困,购买力低B•鸦片走私泛滥,白银外流C •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低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答案D解析首先要弄清这一趋势是什么:输华货物不多,有波动,个别时期还在减少。

其次要注意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

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输华货物没有市场,所以出现统计表中的情况。

故D项正确。

11. (2016全国卷I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 1866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

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

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A •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B •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提升D .便利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答案C解析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A项错误;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福州船政局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生产,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提升,故C项正确;洋务派创办福州船政局,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御外来侵略,故D项错误。

13.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管理体系,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14. (2018福建上杭高一检测)1865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

”这说明李鸿章()A •认为近代民族企业终将出现B •赞同洋务运动无实行的必要C.反对西方学习的科学技术D .主张立法阻止创办近代企业答案A解析“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说明从事机器制造的企业必将出现,A项正确;该思想有利于洋务运动开展,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技术,C项错误;材料中是创办企业思想,不是立法,D项错误。

15.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 .缺少必要的资金B .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C.劳动力素质较低D .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不是主要原因,资金可以积累、投资方式可以模仿、劳动力可以培训,但由于外国的严格限制,中国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出现题中“不正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鸭片战争以厉■隸驚来上海的外国商給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额由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每年一千万至三四千万海关两,迅速上升到1864年的1. 05亿海关两,中国也很快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的航线大为缩短,更多的西洋商品涌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后,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工业(1) 材料一中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指什么。

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案(1)影响: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⑵变化: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原因: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3) 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内在联系: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主要趋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这就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2)问,结合洋务运动的历程理解其中的“变化”是指兴办民用工业,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