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文言知识总结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官职与称谓
典属国
负责属国的外交事务。
都尉
武官,负责地方治安。
官职与称谓
骑都尉
统领骑兵,隶属于光禄勋。
使者
奉命出使,传递皇帝的命令。
官职与称谓
01
02
03
君
古代对地位相当的人的尊 称,你可以称这位君的属 国臣子为大夫。
大夫
古代对其他男子的尊称, 你可以称这位大夫为将军。
将军
古代对武将的尊称,你可 以称这位将军为郎中。
古代天文地理知识 天文 01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重要参照物。
03
02
古代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推算节气和吉 凶祸福。
04 地理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有山川、河流、 湖泊等多种地貌。
05
06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传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报
v. 报答。
特殊实词
少
adj. 稍微。
益
n. 增加。
去
v. 离开。
v. 回来。 v. 嫁。
adj. 年长。
还 适
长
02 重要虚词
之、其、而、以、于、乃等常用虚词
之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有时也作结构助词“的”。
其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也用于表示反问、加强语气 等。
被动句
总结词
被动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主语的被动状态和遭受的 命运。
详细描述
被动句的特点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而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在《苏武传 》中,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物的被动状态和不幸。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苏武传一、知识要点1、选自《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
《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之谈。
二、通假字1、不顾恩义,主背亲2、与毛并咽之3、掘野鼠草实而食之4、前降及物故5,空自苦人之地6,信义安所7,请毕今日之8,因泣下,与武决去9. 前降及物故10. 不顾恩义,主背亲与毛并咽之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我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
今义:诚实、老实。
5、皆为陛下所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业绩。
6、既至匈奴,置遗单于币:古义:财物,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7.子为父死,无所古义:遗憾今译:怨恨9、会虞常。
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10、以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1、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2.,陵降,不敢求武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13.欲相待古义:使心虚,不计前嫌。
今义:谦虚。
14.且陛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四、一词多义1、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2、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3、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4、食(1)绝不饮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廪食不至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4)须发尽白(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6、乃(1)见犯乃死,重负国(2)恐汉袭之,乃曰(3)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4)、羝乳乃得归(5)今其智乃不能及7、见(1)见犯乃死,重负国(2)何以女为见8、及(1)及卫律所将降者(2)此必及我(3)及还,须发尽白9、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会论虞常(3)会武等至匈奴(4)单于召会武官10、得(1)虞常生得(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1、如(1)事如此,此必及我(2)如惠语以让单于12、为(1)兄弟并为郎(2)汝为人臣子(3)匈奴以为神(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3、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新)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文言知识总结
13 项羽本纪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丢失)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端起)(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陡峭的山崖)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2.独(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
高三一轮复习《苏武传》知识点梳理
高三一轮复习《苏武传》知识点梳理教学目标: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解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梳理课文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人。
根据前人撰述的关于后汉的几十种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1.字注音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 )监;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 )归汉;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 )弥山;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2.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苏武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其内容讲述了汉朝时期苏武被放逐至北方边境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精炼,是学习文言文的优秀范本。
以下是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基本句式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相对固定,能够熟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常见的文言文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倒装结构等。
在苏武传中,这些句式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文言文词汇文言文的词汇较为古老独特,学习苏武传可以积累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比如,“苟”、“乃”、“斩木为兵”等词汇经常出现在苏武传的文本中,通过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
三、文言文修辞手法苏武传中运用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欣赏。
四、文言文语法特点文言文语法较为独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例如,在苏武传中,常见的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结构有“一……就……”、“既……又……”等。
学习这些语法特点可以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五、阅读理解与注释苏武传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有许多注释和解读可供参考。
在阅读苏武传时,建议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用意以及故事的内涵。
总结:通过学习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同时,苏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也值得我们加以阅读与欣赏。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汉书》中的一篇经典传记,生动地刻画了苏武这位忠贞爱国的英雄人物形象。
以下是对《苏武传》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与作品《苏武传》出自班固的《汉书》。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间的历史。
2、体裁《苏武传》是人物传记,以苏武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展现了他在困境中坚守气节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今义:差不多(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4、词类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用作动词,下(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4)羝乳乃得归乳:名词用作动词,生子(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三、重点句子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手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侮辱后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1.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项羽本纪赞知识点
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项羽本纪赞》知识点粤教版高二语文下册《项羽本纪赞》知识点【原文欣赏】《项羽本纪赞》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翻译: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勐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简介:《项羽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本为《史记・项羽本纪》的赞语部分,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马钧传》课文全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15、马钧传一、作者简介。
傅玄(217—278),字休奕,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三国魏末到晋初时的思想家。
少年时家境贫困,后来做官至散骑常侍,受封为子爵。
他学问渊博,精通音乐,文章也写得很好。
他曾撰写一部《傅子》,是讨论当时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着作。
《傅子》现已失传。
其内容在古书中常被引用,因而保留了一些片断。
二、课文介绍。
《马钧传》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九《杜夔传》末裴松之注,这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原文开头还有这样几句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
傅玄序之曰”,然后才是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作了批判。
关于马钧的生平,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专传,只是裴松之在《三国志杜夔传》的注文中引用了这篇文章,成为马钧生平的珍贵资料。
三、课文分析。
课文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段。
第一段:从“马先生钧”到“焉可以言知乎”。
这一段的意思是:简介马钧的出身,指出他是“天下之名巧”。
第二段:从“为博士”到“飞之数百步矣”。
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马钧在科学技术革新上的贡献。
这一段内容较多,可按自然段再分为几层。
第l层:马钧改革织绫机,提高生产效率。
第2层:马钧制成指南车,“天下服其巧矣”。
第3层:,马钧创造翻车(龙骨水车),“其功百倍于常”。
第4层:马钧改造“水转百戏”,丰富文化生活。
第5层:马钧改进连弩、发石车等兵器,在军事技术上作出贡献。
【补充注释】①[轮扁之对]《庄子天道篇》记述:一个制造轮子的工人轮扁对齐桓公说,古人的书只是一些糟粕,真正巧妙的地方,是语言所难于表达的。
②[不可以言言]不能用语言表达。
前一个“言”字,是名词,指“语言”;后一个“言”字,是动词,指“表达”。
③[钧者器之模]“钧”是陶器的模型。
④[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衡”是用来确定物体轻重的。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 A、升级:迁生、迁授、迁叙
• (调、徙、转、改、放、出)
• B、降级: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黜。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 7、去。解除职务
•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 • 12、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七、文学常识
• 官职的任免升降
•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
• 译为“授……官职”。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 2、除。拜官授职。
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 (举、辟、授)
• 3、擢。提升官职。
•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 10、得 • (1)虞常生得 • (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 11、如 • (1)事如此,此必及我 • (2)如惠语以让单于
• 12、为 • (1)兄弟并为郎 • (2)汝为人臣子 • (3)匈奴以为神 • (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13、因 • (1)君因我降 • (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二、通假字
•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 2、与旃毛并咽之 •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4、前以降及物故 • 5、空自苦亡人之地 • 6、信义安所见乎 • 7、请毕今日之驩 • 8、因泣下霑衿 • 9、与武决去
三、古今异义
• 1、汉亦留之以相当 • 2、我丈人行也 • 3、欲因此时降武 • 4、武等实在 • 5、且陛下春秋高 •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 7、以货物与常 • 8、卧起操持 • 9、太夫人已不幸 • 10、皆为陛下所成就 • 11、兄弟亲近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课本图片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苏武传课本图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苏武传课本图片《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基础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数(shuò )通使相窥(ku)观;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nzh )归汉;置煴(y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ún 错误)拥众数万,马畜( chù )弥山;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 );2.指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古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我丈人行也。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项羽本纪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期: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2、度已失期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3、期年一周(年、月)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属:1、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2、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4、若属皆且为所虏类5、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6、诸侯皆属焉从属,隶属,归属引:1、乃引"天亡我" 借口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3、夜引弓拉开(弓)4、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5、相如引车避匿退回,调转矜:1、矜愍愚诚怜惜2、自矜功伐夸耀伐:1、自矜功伐功劳2、伐无道,诛暴秦讨伐害:⒈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⒉邪曲之害公损害⒊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祸害乃:⒈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就)⒉平明,汉军乃觉之 (才)⒊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表转折,但、却竟然)以:⒈以故,事得已 (因为)⒉以是知其能 (凭借)⒊以示士卒必死 (来)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 (率领)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凭借)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二: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 "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三: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 (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7、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8、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 )10、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2、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四: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使动用法)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⒐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⒑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⒒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⒓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⒔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⒕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项羽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项籍者,下相人也。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3.名词作动词
①杖汉节牧羊 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②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 名词做动词,结网、 用檠矫正弓弩。
③天雨雪 雨: 名词做动词,下。
④羝乳乃得归 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遣人候问武 朝夕: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②剑斩虞常已 剑: 名词作状语,用剑 ③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④得夜见汉使 夜: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逃跑 责备 通“无”, 没有
14.及 (1)及卫律所将降者 (2)此必及我 15.即 (1)即谋单于 (2)昭帝即位 16.乃 (1)见犯乃死 (2)乃幽武置大窖中
以及 牵涉到
假使 登上
才
于是
17.以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何以汝见为 (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以状语武
18.为 (1)何以汝见为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汝为汉臣子 (3)子为父死
相互 你
被 通“现”, 表
就像, 如同 依照, 遵从
成语积累
1、肝脑涂地: 原指战乱中惨死,后用来表示牺牲生命。 2.鸿雁传书: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 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 只好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 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苏武传》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4、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5. 请毕今日之驩 驩 :通“欢”。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8、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同“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高三语文选修九第三单元(上)知识精讲 粤教版
高三语文选修九第三单元(上)知识精讲粤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选修九第三单元(上)内容:学习选修九第三单元里的《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这三篇课文。
要点:一、学习《项羽本纪》(一)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二)作者和《史记》《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瞋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苏武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苏武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作者: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文化知识:①字: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而且“名”和“字”分开使用。
“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取的。
“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关联的名字,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以便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
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是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②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
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如文中“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
③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④黄门驸马:古代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二、重要词语释义武,字子卿。
少以(因为)父任(被任用),兄弟并为郎。
稍(渐渐)迁至移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匈奴),数通使(互派使者)相窥观。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知识点总结一:[苏武传知识点]必修4《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积累《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
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
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
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三、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通“沾”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四、特殊句式1、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知识总结》PPT 粤教版
被动句
• 汉军方围钟离昧与荥阳动东 • 谕以所为起大事
状语后置句
• 我何渡为
宾语前置
•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
苏武传
文言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
畔主背亲
“你畔”通“叛”,
头县北阙
背“叛县”通“悬”,悬
与旃毛并咽之 挂“旃”通“毡”,毛织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品 、 “去”通“弆”,收
名做动,东进,西进
• 身七十余战
名做动,亲身参加,身经
• 期山东为三处
名做动,约定
•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名做状,向东
• 亦足王也
名做动,称王
•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使动用法,使我做王
• 马童面之
名做动,背向
• 吾为若德
形做名,好处
• 下梁地 • 外黄不下 名做动,攻下,攻占
• 莫肯下矣 • 闻之皆争下项王
• 我何渡为
语气词,呢
• 若非吾故人乎?
你
词类活用
项梁怒之
形做动,为-----发怒
毋妄言,族矣
名做动,灭族
梁以此奇籍 使公及桓楚将
形做动,以-----为奇,认为奇异 名做动,做统帅
丁壮苦军旅 老弱罢转漕 汉王使人间问之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 汉王数之
形做动,为-----所苦
通“疲”,形做动,为----所疲困 名做状,偷偷地,暗中 接近,靠近 名做动,数落,数说
传》)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
说》)
7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 灰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项羽本纪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丢失)3.制(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
(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端起)(7)举身赴清池。
(投)(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5.壁(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壁垒)(2)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陡峭的山崖)6.发(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
(不要)2.独(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
1.项王怒.之。
怒:意动2.毋妄言,族.矣。
族,名-动,灭族3.梁以此奇.籍。
奇,意动,认为……奇4.使公及桓楚将.。
将,名-动,率领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苦,使动,使……受苦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坑,名-动,活埋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名-动,归顺8.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动,修筑营垒9.项王泣.数行下。
泣,动-名,眼泪10.田父绐曰:“左.。
”左,名-动,往左边走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动,往东走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身,名-动,亲身参加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状,向东114.亦足以王.也王,名-动,称王1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使……称王四、古今异义词:请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才能勇气)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
”(长江西岸)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山的东面)五、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本字和意义。
1.老弱罢转漕罢-疲,疲困2.天下匈匈数岁者匈匈-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服,佩服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判断句)4.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5.谕以所为起大事。
(介宾后置句)6.慎勿与战。
(省略句)7.淮阴侯与战(省略句)8.(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
(省略句)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介宾后置句)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判断句)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
(判断句)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判断句)七:翻译: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是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
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
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
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
7、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14 苏武传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3.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8)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9)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10)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11)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3)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4.一词多义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名词作动词)(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3(4)给其衣食(食:食物。
)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7)非汉所望也。
(判断句)(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句)(9)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11)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12)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被动句)6.翻译下列句子(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2)何以女为见?我为什么要见你?(3)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为谁守节呢?(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
(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7)见犯乃死,重负国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8)皆为陛下所成就都是被皇帝陛下提拔的。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
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15马钧传1.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1)天下之名巧也(巧:形容词做名词,技术高超的人)(2)此轮扁之对(对:形容词做名词,对话)(3)此二异也(异:形容词做名词,奇妙的事)(4)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模:名词作动词,造模具)(5)不如试之易效也(效:名词作动词,证明)(6)其后有人上百戏者(上:名词做动词,进贡)(7)其巧可益否(益:形容词做动词,改进)(8)以机鼓轮(鼓:名词作动词,转动)(9)使首尾电至(电:形容词作状语,像闪电一样)(10)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鉴:意动用法,以……为鉴)(11)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哭:为动用法,为……哭)(12)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动:使动用法,使……转动)2.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少而游豫..(过着玩乐的生活)(2)天下之名巧..也(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3)为博士..,居贫(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4)圣人具体..备物(一身之内)(5)夫同情..者相妒(爱情同属一个人)(6)同事..者相害(工作同属一件事)(7)中人..所不能免(一般人)(8)必以考试..为衡石(考察试验)(9)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事物的道理;可以用)(10)缘縆、倒立,出入自在....(转动;灵活)(11)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等而下之的人)(12)良可恨..也(可惜)3.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不自知其为巧也(谓语前置)(2)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宾语前置句)(3)乃皆易以十二蹑(介宾后置句)(4)闻贤不试以事(介宾后置句)(5)取人不以一揆(介宾后置句)(6)心乖于内,口屈于外(介宾后置句)(7)其功百倍于常(介宾后置句)(8)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被动句)(9)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被动句)(10)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判断句)(11)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判断句)(12)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判断句)(13)裴子者,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