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官职与称谓
典属国
负责属国的外交事务。
都尉
武官,负责地方治安。
官职与称谓
骑都尉
统领骑兵,隶属于光禄勋。
使者
奉命出使,传递皇帝的命令。
官职与称谓
01
02
03

古代对地位相当的人的尊 称,你可以称这位君的属 国臣子为大夫。
大夫
古代对其他男子的尊称, 你可以称这位大夫为将军。
将军
古代对武将的尊称,你可 以称这位将军为郎中。
古代天文地理知识 天文 01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重要参照物。
03
02
古代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推算节气和吉 凶祸福。
04 地理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有山川、河流、 湖泊等多种地貌。
05
06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传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v. 报答。
特殊实词

adj. 稍微。

n. 增加。

v. 离开。
v. 回来。 v. 嫁。
adj. 年长。
还 适

02 重要虚词
之、其、而、以、于、乃等常用虚词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有时也作结构助词“的”。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也用于表示反问、加强语气 等。
被动句
总结词
被动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主语的被动状态和遭受的 命运。
详细描述
被动句的特点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而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在《苏武传 》中,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物的被动状态和不幸。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见犯乃死,重负国
加以老母系保宫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劾大不敬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
何以汝为见 ?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复加 ?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句: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特殊句式
01
稍迁至栘中厩监
05
我丈人行也。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你做人家的臣子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见你干什么!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公平处理,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旁观两国的灾患损失。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一词多义

因厚赂单于/欲因此时降武 (趁机)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通过,经由)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趁机)
因泣下沾衿。(于是)

会武等至匈奴(适逢)
会论虞常(会同)
单于召会武官属(召集)
一词多义

方欲发使送武等/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派遣)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起事)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揭露,暴露)
及还,须发尽白 (头发)

及卫律所将降者(以及)
此必及我(牵连到)
及还,须发尽白 (等到)
一词多义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开始)陵始降Βιβλιοθήκη (刚刚)始以强壮出(当初)

单于益骄/单于愈益欲降之 (越发,更加)
武益愈 (渐渐)

文言文《苏武传》课内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苏武传》课内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苏武传》课内知识点梳理《苏武传》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诗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一、《苏武传》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苏武传》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三、《苏武传》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篇寓言式故事,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文学和传统文化领域。

下面将对苏武传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个故事。

一、故事梗概苏武传是关于汉朝末年,一个名叫苏武的大将被匈奴俘虏,并在匈奴王国度过了十多年的苦难生活后,最终成功逃脱,返回中原的故事。

他在匈奴期间始终坚守忠诚,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选择了坚守原则,并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行动最终成功逃脱了匈奴的控制。

苏武传中蕴含了忠诚、智慧和勇敢等重要品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二、知识点解析1.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苏武传中提到了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

匈奴是当时边境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与汉朝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交战。

匈奴通过掠夺汉朝边境的城镇村庄来获取财富和资源,同时也进行人口控制,努力削弱汉朝的实力。

2. 忠诚与荣辱观念:苏武传中苏武始终坚守忠诚,拒绝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朝廷。

在面临匈奴刑罚和利诱时,苏武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骄傲,执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的品质和信念使得他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3. 智慧与计谋:苏武传中展示了苏武的聪明才智和策略思考能力。

他通过巧妙的安排和计谋,成功地逃脱了匈奴的追捕。

他并没有轻易相信匈奴的承诺和诱惑,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4. 勇敢与决心:苏武传中描绘了苏武的勇敢和坚定决心。

无论是在被囚禁的艰难岁月中,还是在逃脱的关键时刻,苏武都展示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他用自己的勇敢面对困境,坚定地追求自由与尊严。

5. 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苏武传中揭示了苏武在匈奴期间的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的精神。

尽管遭受鞭打和被剥夺自由,苏武仍然坚持忍辱负重,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他也通过耐心等待和自我修炼,成功地度过了长达十多年的困苦生活。

三、故事启示与意义苏武传作为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它告诉人们忠诚、智慧和勇敢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德,教育人们要尊重荣辱观念,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第一篇:《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

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苏武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其内容讲述了汉朝时期苏武被放逐至北方边境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精炼,是学习文言文的优秀范本。

以下是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文基本句式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相对固定,能够熟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常见的文言文基本句式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倒装结构等。

在苏武传中,这些句式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文言文词汇文言文的词汇较为古老独特,学习苏武传可以积累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比如,“苟”、“乃”、“斩木为兵”等词汇经常出现在苏武传的文本中,通过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

三、文言文修辞手法苏武传中运用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文本更富有表现力,展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欣赏。

四、文言文语法特点文言文语法较为独特,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例如,在苏武传中,常见的文言文特有的语法结构有“一……就……”、“既……又……”等。

学习这些语法特点可以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五、阅读理解与注释苏武传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有许多注释和解读可供参考。

在阅读苏武传时,建议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背景、作者的用意以及故事的内涵。

总结:通过学习苏武传的文言文知识点,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同时,苏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文言文作品,也值得我们加以阅读与欣赏。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中国古代名篇,讲述了汉朝时期辽东郡人苏武被匈奴俘虏,并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坚守信念,最终成功逃离匈奴的故事。

这个故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苏武的背景和家庭:苏武出身贫寒,但家境清白,父亲常教诲他要坚守信义,以身作则。

2.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匈奴是古代游牧民族,对汉朝构成了威胁。

为了稳定边疆,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外交往来,通过赐给贡品和双方公主的婚姻联姻来维持相对和平。

3.苏武的生活在匈奴:苏武被俘虏后,被迁往匈奴,过上了与汉朝完全不同的游牧生活。

他面临艰苦的环境,但依然坚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4.苏武与匈奴的关系:苏武在匈奴中受到排挤和迫害,有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睿智赢得了匈奴的尊重和信任。

5.苏武的忠诚和信念:苏武始终保持对汉朝的忠诚,并且坚守信念,不轻易妥协。

他被迫签署的投降书,却始终没有放弃回信的机会。

6.苏武的坚持:尽管苏武遭受了酷刑,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他用鲜血签下的汉朝三个字“报国书”成为他坚持的象征。

7.苏武的智慧:苏武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获得匈奴人的尊敬和信任。

他通过驯服野马来打败了匈奴人对他的质疑,使他们对他产生了敬意。

8.苏武的大公无私:苏武不仅将自己的节食贡献给了同被俘虏的人,而且帮助那些饥饿和虚弱的人,显示了他的慷慨和同情心。

9.苏武的逃亡:苏武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计划,成功逃离了匈奴的魔掌。

他踏上了回到汉朝的旅程,并最终成功归国。

10.苏武的影响:苏武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并激励他们坚守信念和勇敢面对困难。

这个故事通过对苏武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苏武传》,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的重要知识。

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在道德教育和中国历史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读者可以通过苏武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古代人物的智慧和勇气,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亡 通“无”,没有。
霑 通“沾” ,沾湿。 衿 通“襟”,衣襟。
11.与武决去
决 通“诀”,诀别。
二、古今异义词
1.汉亦留之以相当 (dàng )
古:互相抵押。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古:老人,长辈。 3.置币遗单于。 古:财物。
今:副词,表程度。
今:岳父。
今:钱币。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临时充任 今:虚假。
二、定语后置
1.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三、判断句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送留在汉匈奴使 亡罪夷灭大臣数十家
2.非汉所望也。(不是……,否定判断句)
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
四、宾语前置
1.何以汝为见 ? 2.子卿尚复谁为乎? 以何见汝为 为谁
3.何以复加 ?
4.信义安所见乎?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2.与旃毛并咽之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4.请毕今日之驩 畔 通“叛”,背叛。 旃 通“毡”,毛织的毡毯。 去 通“弆”,收藏。 驩 通“欢”,欢聚。
5.信义安所见乎
见 通“现”,表现。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法令亡常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9.武父子亡功德 10.因泣下霑衿
1.会武等至匈奴
适逢,恰巧 会同
聚集\集合

2.会论虞常
3.单于召会武官属
1.方欲发使送武等/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派遣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3.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4.须发尽白
发动,起事 揭露,暴露 头发
1.单于益骄
更பைடு நூலகம் 渐渐

2.武益愈
1.虞常果引张胜
牵连,招供 举起

2.引佩刀自刺
5.以货物与常。 古:财物。 6.欲因此时降武。 古:趁这时。 7.明年,陵降。 古:第二年 8.且陛下春秋高 古:年纪。 今: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今:今年的下一年 今:相当于所以。 今:出售的物品。
9.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栽培、提拔。 10.武等实在 今:业绩。
古:确实存在。
今:诚实、老实。
三、词类活用
一、意动 1.单于壮其节 壮:adj的意动,以……为壮,
对……感到钦佩。
2.诚甘乐之
乐:adj的意动,以……为乐。
二、名词作动词
1.天雨雪 2.羝乳乃得归 雨, n-v,下 乳, n-v,生子
3.杖汉节牧羊
4.惠等哭,舆归营
杖, n-v,拄着
舆, n-v,抬,用车子抬
5..武能网纺繳,檠弓弩 网, n-v,结网; 檠, n-v,用檠矫正弓弩
2.剑斩虞常已
3.其一人夜亡/得夜见汉使 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剑,n-状,用剑
夜,n-状,在夜间。 上,n-状,向上。
四、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表被动)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夷灭”有被动意味) 3.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
二、状语后置
为降虏于蛮夷 于蛮夷为降虏
三、使动 1. 欲因此时降武 2. 王必欲降武 3. 单于愈益欲降之 4.空以身膏草野 5.反欲斗两主 6.何久自苦如此 7.屈节辱命,虽生
降,使动,使……投降。
膏,使动,使……肥沃。 斗,使动,使……争斗。 苦,使动,使……受苦。 屈, 使动,使……屈服 辱,使动,使……辱没。
四、名词作状语 1.朝夕遣人候问武 朝夕,n-状,在早晨在晚上
以何
信义见安所乎?
五、一词多义
1.因厚赂单于/ 欲因此时降武
趁机

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通过,经由
3.因泣下霑衿
于是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凭借 凭借(以)……身份
把 用 来,表目的 在……时候
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5.蹈其背以出血
6.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