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入宋以后城市发展空前兴盛,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关系的快速变化,也带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居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时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结合城市社会的特点,探索有别于传统荒政的救助体制。

宋代城市官方救助体制是在北宋中后期逐渐建立起来的。

嘉祐二年,宋仁宗下诏,今天下设置广惠仓,用以救助各地“在城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

这是宋廷首次颁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救助政策,由此形成以广惠仓救助城市、常平仓救助乡村的格局。

此后,宋廷又陆续颁布一系列救助政策和措施。

及宋徽宗即位,进一步推进救助活动的制度化,形成了济、养、赈结合的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城市救助体系。

宋室南渡后,城市官方救助的主体由中央朝廷逐渐转向地方政府,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救助活动。

与传统侧重对灾荒民众的临时性救助不同,围绕城市建立的官方救助以日常性的贫困救济和生活保障为重点,其救助对象涉及各种城市“贫民”和“穷民”。

所谓“贫民”,包括资产微薄的坊郭下等主户和没有资产的客户等;所谓“穷民”,包括老幼孤寡、疾病残废、流浪乞丐等,需要依靠救助才能生存。

前者重在对各类贫穷群体的日常救济,以帮助他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后者是对诸如贫困士人、宗室、老人、寡妇等特定群体的优待抚恤,以帮助他们稳定生活。

方式有无偿(免费发放钱米等)、有偿(平价或减价出售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收养(集中安置)、放免(减免税收和相关费用)、资助(针对特定情況的额外救助)等。

民间救助是宋代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市民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兴起的。

参与城市民间救助的涉及工商业者、官僚士人、佛道人员等众多社会群体。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8年11月8日上年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学”一词自打问世以来,就自带神私性。

美学并非高不可掌,但足以阐释生命的境界。

看《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中那甜美、悠然的微笑,达芬奇和拉雯尔要贊美的不光是面上的庄慈,更是发自人物内心的真善美。

中国美学讲究以慧心去挖掘寻常,称为“采集不可见的东西之蜜”,又多与“真”血脉相连。

孔子则进一步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社会性,世间和谐贵在推行非强制性的道德,唯有普及“仁”这个既内在又超越的终级价值,含蓄体现了美学的使命。

美学是一门庞杂的体系,博大精深,又见仁见智,没有真正的定论。

“美学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无穷的智慧。

”相信这是最本质的回答了。

中国艺术的本体自觉始于魏晋。

以陶渊明及其文学作品、美学观为例,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决然归隐田园,爱艺术却不唯艺术,只是以之为体道途径,为人生而艺术。

“以审美心胸从事现实事业”,正是中国美学价值取向中最为深层的内容,也是美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映村了陶渊明的美学思考,“对生命有限的彻悟,对生命无限的归复”。

潘知常将中国美学的观点划分为言(形式层)—象(再现层)一意(表现层)一道(意蕴层)四种层次,分别闻释了艺术存在的特殊形式,如诗歌的声辞,绘画的笔墨为形式层;艺术之中的外在世界,由“形似”转向“神似",庄子为个中翘楚,美在道而不在物;艺术之中的内在世界,由“言志”转向“缘情”,寓情于景,崇尚意境,实现了“意”与“象”的互联;最为深层的美感效应,所谓“味外之味有神韵”,即指此。

清人方熏也在《山静居画论》中说:“气的生动为第一要义。

”明中叶后的启蒙美学,新兴的“趣味美学"取代了“意境美学”,孕育”性灵”与“自我”,着力突出人的感性情欲,开辟更适合容纳自身的理论格局。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pdf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8-2019学年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pdf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最新-(人教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精品

最新-(人教版)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精品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武汉一中石剑群2018年11月17日上午9:00一1l:30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地方,同时请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所有题目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第Ⅱ卷时,直接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浣.衣豢.养环.视幻.化无方B.甚.至渗.水剩.货大成至圣.C.研.究房檐.蜿蜒.妍.媸毕露D.慈悲.杯.盘婢.女众口皆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视察时辰松弛算总帐运筹帷幄B.何尝寒喧联袂干燥剂良莠不齐C.风采迁徙拖沓口头禅世外桃园D.宣泄絮语提纲闹别扭逼上梁山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小区的事,他们常常在一块儿,一个心愿就是让业主们满意。

②杨万里的绝句,虽然意象疏简,但那无穷的莲叶和那映日的荷花却能,构成优美丰满的意境。

③进入高三,各科通过专题复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答题能力,但是也会碰到一些让我们棘手的题目。

A.商讨相映成趣进而/偶然B.商量相映成趣从而/偶尔C.商讨相得益彰进而/偶然D.商量相得益彰从而/偶尔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公司订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上岗人员,一个月的试运行服务质量差强人意....。

B.几年来厂长和书记相敬如宾....,配合默契,在全厂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

C.社区建立十年来,他走家串户,问寒问暖,帮助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的事真是擢.发难数...。

D.由于走得太慌,她没有带上门,让小偷轻易登堂入室....,盗走了她心爱的笔记本电脑。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

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

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

二是恬淡观。

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

三是清新观。

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以清廉为贵。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既是对工业社会那种严重破坏生态的奢华美的批判,又是对农业文明时代具有生态意味的朴素美的回归,但回归不是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的升华,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与农业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有着实质不同。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沒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湖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一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則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 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它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逑,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晴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

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诬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休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休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休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2019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9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显得____________。

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定之规,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决定常常会在压力下____________。

他们通常活力不足而显得疲惫困倦,叫苦连天更是家常便饭。

自卑的人,难以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说“不”。

说“不”这个能力,说难很难,有的人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一生,就是不独立自主的一生,选择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____________,行为被____________的人所控制,时间被莫名其妙的事所分割,连感情也是禁锢混乱的。

( );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机。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别人,就是表现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状态,远在生理的生命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经被扼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苍白化 更改 束缚 七嘴八舌 B .懦弱化 改变 左右 乱七八糟 C .苍白化 更改 左右 七嘴八舌 D .懦弱化 改变 束缚 乱七八糟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样的人,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试卷第2页,总12页B .到了临死的那一天,这样的人,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C .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D .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批判我们的生命。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18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图片)——语文(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18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图片)——语文(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答案:B。

A,文章并没有提到关于台风的最早详细记载,于文无据;C,文章说得是“由于很多台风都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中国古代的台风相关记载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沿海······”;D,原文是说“如果自东北方起风,那么一定先向北后向西移动”2、答案:C。

文章提到“祈祷虽然是一种消极迷信的做法,但对于当时的广大百姓而言,妈祖神实在是他们面对灾难的重要精神寄托,是他们有勇气抗争的力量之源。

”3、答案:C。

文中提到的“岸长责任制”是“早在南宋年间,为了保护和及时修理受损的堤坝,就实行了岸长责任制”。

有其时间朝代的限制。

4、答案:D。

苏东坡“但当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不是语言风格而在说文章结构。

5、答案:①,汪曾祺所谓的“随便”并不是不在乎文章的结构,而是不希望写作时结构痕迹太露,例如他就不喜欢以结构精巧著称的莫泊桑和欧亨利;②,“苦心经营”其实表明了汪曾祺在创作中对于结构问题还是十分讲究的,不过讲究在于要营造一种自然而然,顺势而为的行文结构,而不希望给读者一种刻意营造的感觉(谈到汪曾祺崇尚的是苏东坡所说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那种非刻意营造的结构风格亦可);③,从汪曾祺对于小说发展趋势的态度来看,他认为“散文化”是世界短篇小说发展的趋势之一,而散文因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对结构精巧的要求不是太高。

④、作者对于语言十分重视,认为创作必须从语言入手,通过句与句的联系体现语言的没并让语言成为文章有机整体。

(每点2分,答中期中三点可以给满分,答题涵盖大意,言之成理即可)6、答案:①、从汪曾祺的成长环境来看,家乡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题(扫描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起点考试试题(扫描版)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A项,“公认为”不正确,原文为“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C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不正确。

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D项,“中国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不正确,原文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

)2.C(“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正确,段末点明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论点。

)3.D(“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不正确。

根据原文,“诚然”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

)4.C(曲解文意。

看到游客的到来,看到村子的变化,使他们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所以他们才会心地微笑。

作者认为“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也正是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肯定。

)5.“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2分)。

具体指:①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当地人迷恋此地(2分)。

②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2分)。

(6分,答题的重点是词语在文中的两层含义,若未结合文意加以解释,须酌情扣分。

)6.举例分析:①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

②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

③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过九旬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事迹。

(4分,举一例不足以分析全篇特色,能举两例即可)。

作用:作者抓住景与人、事的内在关联,或以精当议论,或以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将它们勾连起来,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两者有水乳交融的效果(2分,能适当总结,突出其艺术效果即可)。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高三(上)起点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高三(上)起点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起点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1)“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3年时光,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2)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称:从数据看来,外贸企业整体积重难...返.,出口跌幅太大,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好转。

(3)一直以来,市立中学高度注重学生品德养成与成才教育的紧密结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典型事例罄竹难书....。

(4)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踊跃举报,无疑是“斩草除根”,让网上赌博韬光养晦....。

(5)这里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流行时装、药妆、首饰、箱包、食品等应有尽有,很适合旅游购物。

(6)作者笔下的文字靓丽挺拔,在不同题材的文字中,我们总能读到他对美轮美...奂.事物的捍卫、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A. (1)(4)(6)B. (1)(3)(4)C. (3)(4)(6)D. (3)(5)(6)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区的土壤中由下而上地建设.B. 传承千年的日历在当今互联网消费的新浪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又意外获得了新生,掀起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C. 鉴于这所学校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新思路的做法初见成效,有人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广该校的“学生家庭书房”.D. 时至今日,耕读传家仍让人回味和向往,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在工业文明到来后,生命的异化太严重.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B.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C.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D. “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8.9.6★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务必使用考试规定用笔、不按要求用笔答题、则考试成绩无效。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自行更改题号,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

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

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

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

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

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礼”贯穿始终。

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

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

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袪魅,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A项,“公认为”不正确,原文为“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C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不正确。

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D项,“中国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不正确,原文说“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


2.C(“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正确,段末点明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论点。

)3.D(“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不正确。

根据原文,“诚然”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


4.C(曲解文意。

看到游客的到来,看到村子的变化,使他们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所以他们才会心地微笑。

作者认为“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也正是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肯定。


5.“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2分)。

具体指:①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当地人迷恋此地(2分)。

②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2分)。

(6分,答题的重点是词语在文中的两层含义,若未结合文意加以解释,须酌情扣分。


6.举例分析:①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

②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

③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过九旬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事迹。

(4分,举一例不足以分析全篇特色,能举两例即可)。

作用:作者抓住景与人、事的内在关联,或以精当议论,或以象征、双关等修辞手法将它们勾连起来,既表现了大悟金岭的“炫目秋景”,也讴歌了为金岭脱贫致富而努力的人和事,两者有水乳交融的效果(2分,能适当总结,突出其艺术效果即可)。

7.B(增长率不是逐年递减,而是有波动,图表显示2013年增长率提高。


8.A(B项“中国医疗信息化已进入低速发展阶段”于文无据,资金增长率的降低不等于低速发展,充其量说明产业扩张速度减缓。

C项中“这一目标在各类手术中能得到完全实现”的分析以偏概全,夸大事实。

D项“起决定作用的是临床数据,其次是超级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强分主次,违背原意。


9.(1)利用互联网远程服务,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问题,降低就医成本。

(据材料一)(2)利用三维可视等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病人痛苦。

(据材料三)(3)利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有助于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

(据材料四)(6分,每点2分,其他概括如便捷、精准等答案可酌情判分)
10.A
11.C(“悌”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12.D(根据原文第四段,武帝生前无意传位于子良,只是外界有传言。


13.(1)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清高)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清向”“礼”“倾意”“焉”各1分,大意1分)(2)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为帝。

(“居”“暴渐”“皇惧”“物议”各1分,大意1分)
14.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


15.(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

(2分)
(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

(2分)
(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

(2分)
16.(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7.B(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


18.A(“通过”与“作为”句式杂糅,故首先排除BD选项。

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此处用“辨别”更合语境,故答案为A。


19.B
20.
(1)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
(2)将“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
(3)将“网开一而”改为“面议”
(4)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
(5)将“致电”改为“来电”(来电是打入,致电是给别人打电话)
(每点1分)
21.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3分)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3分)。

22.(60分)
(参考2018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评分标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侧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联系三个背景: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侧重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学生作文最好大题小做,以小见大,从身边入手,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文体不限,可叙事,可说理,也可文学创作,立意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语言注重具体形象和文采。

附:【参考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

自幼聪敏。

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与裴后关系不和睦,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已经上路了,萧子良当时年纪幼小,在厅堂前很不高兴。

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先死了,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免去一个人的赋税,供给她柴草。

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萧子良罢任回家,便把床带回来了。

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任都督。

永明二年(484年),担任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晋升为车骑将军。

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礼遇贤才,喜爱文士,全心全意对待宾客,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

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夏天客人到了,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病了,诏令萧子良带着侍卫到延寿殿侍奉服药。

萧子良日夜守在殿内,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

过了几个月,武帝病情突然加重,内外都很恐慌,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

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问太孙在哪里,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遗诏让萧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萧子良一向仁厚,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便推荐萧鸾,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小,都要跟萧鸾商量。

”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

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袁氏对他很慈爱,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非常友爱。

他劝人做善事,从不厌倦,由此最终赢得了很大的名声。

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增加仪仗为三十人,本官依旧,解除侍中职务。

隆昌元年(494年),加给他特殊的礼制,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不用趋步,赞拜不用报名,升任都督南徐州。

这年他病情很重,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

”派人去看,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都浮出水面涌向城门。

萧子良不久后去世,终年三十五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