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先生的文章特点

合集下载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艺术特点赏析题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以下是关于郁达夫艺术特点的赏析:
郁达夫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自我、感伤和自然。

他的小说中,主人公常常是孤独的、苦闷的,他们面对社会的压力和人生的困境,寻找着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自我。

这种对自我的关注和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色彩。

感伤是郁达夫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他的作品常常以悲伤、忧郁的笔调来描绘人生的苦痛和无奈。

这种感伤情绪的抒发,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通过感伤的描写,他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慨,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自然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热爱大自然,认为自然是美好的、和谐的,与丑恶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自然景色,通过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来反衬社会的丑恶和人生的苦痛。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

此外,郁达夫的作品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用词简练明快,文笔流畅自然。

他的作品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他的写作风格鲜明,充满了个性化的色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风景线。

总之,郁达夫的艺术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感伤情感、自然描绘和个性化写作等方面。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生和社会现实,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自我的写真,强烈的“自叙传”的色彩。

1、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

2、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二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

3、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

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如《沉沦》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

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

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
景。

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高度一致的。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1、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消弥了作者、叙事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叙事距离”,变成了高度统一的东西。

在郁达夫40多篇小说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大量的激愤、诅咒、痛恨、自怜自叹等情绪,常常借助日记或是人物大段的独白来表现。

在《沉沦》中,主人公发出心灵的呐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郁达夫以沉重的心情,通过“我”的自白,剖析了悲剧的原因,他酷爱自由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

《沉沦》就是以切肤之痛喊出了青年的苦闷,并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把这沉重的苦闷与民族的灾难联系起来。

无可否认,这是使这篇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

另外,《迟桂花》中以迟开的桂花香气烘托人物迟暮的心情。

郁达夫不少作品都创造出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有的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甚至像是一首抒情诗,而这种描写又绝妙地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2、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有人对郁作中体现的感伤,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颓废”联系在一起,而实际却不尽然。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是什么郁达夫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在文坛上各占一席重要之地。

那么郁达夫散文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郁达夫散文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郁达夫散文特点有人曾对郁达夫散文作出如此评价:“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

”曾经学过郁达夫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整篇文章流露出的伤感悲秋之情,让人不禁感叹韶华易逝,万事骤变的沧桑感。

从《故都的秋》便可分析出郁达夫散文特点,以加深读者对郁达夫散文的认知。

首先,郁达夫的散文非常讲究词语的选用和修饰,从言词表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比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全文大约1500度字,但郁达夫用了42个“秋”字展现了故都秋天萧瑟、悲凉之景,全文透过“秋”字,让读者感受到了郁达夫消极的人生状态。

在《《闽游滴沥之二》中,郁达夫用“绿”、“曲”和“静”三字,描写了闽江秀丽、壮阔的景象,进而将闽江无与伦比的美丽展示给了读者。

除此之外,郁达夫散文特点还有善用落错等手段,使文章产生一种和谐流畅的节奏感。

在《浙东景物记略仙霞记险》一文中,郁达夫用长短句相错的形式,使文章产生舒缓而又跌宕的节奏。

当读到这篇文章时,不自然地会被文章的美感所吸引,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郁达夫散文特点还具有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其中主要体现在颓废和憎恨上。

在郁达夫看来,生活充满了无味和死板,自己生活在乱世之中,根本既然无法实现伟大地抱负,那么就干脆自我放纵。

郁达夫与鲁迅关系郁达夫和鲁迅都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俩人在文坛上各占一席重要之地。

除此之外,郁达夫和鲁迅还是一对好朋友,从很多事情中都可看出俩人的友情岁月。

郁达夫和鲁迅从1923年开始相知相交,直到鲁迅去世时,俩人友情相交长达十三年之久。

1927年,郁达夫和鲁迅共同在上海生活,俩人也从朋友升级到了挚友。

对鲁迅来说,郁达夫是他所有朋友中,最为知心的一位,也是最为了解自己的一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与世长辞,10月24日时,郁达夫在上海写了一篇文章,即《怀鲁迅》。

郁达夫小说特点

郁达夫小说特点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
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
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

简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特色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

自叙传小说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写,而侧重于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TX心理。

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它的主要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抒胸臆,表现个人情绪和心理变化郁达夫《沉沦》里通过人物的日记披露内心的痛苦和企求。

自叙传小说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而是努力写出自己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的变化,用直抒胸臆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于事件的叙述中做坦率的自我解剖,甚至是用长篇独白的形式去直接拨动读者的心弦。

(2)塑造“零余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郁达夫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里,现代工厂的女工以及已沦为都市流浪汉的“我”都是此类形象的代表。

在自叙传小说中,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零余者”的形象,他们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往往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3)感伤美、病T美的艺术表现小说《沉沦》的主人公本来是个“心思太活”的人,因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专制弊风,被学校开除,又为社会所不容,结果酿成“忧郁症”。

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T的心理言行,从中揭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G潮过去之后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

(4)注重人的情Y表达在《沉沦》中,主人公因自身情欲不满足表现出了生理和心理的畸形。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受西方人道主义特别是卢梭的“返归自然”,及日本“私小说”的思想影响,注意人的情Y在表达人的内在世界的重要性,试图用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Y问题。

(5)富于情绪的感染力《迟桂花》全篇抒写女主人公天真健全的美的人格,纯洁无邪的美的感情,与清新自由的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和谐的诗的意境,不仅完满地传达了“人性返归自然”、心灵净化的主旨,而且完成了从感伤美向宁静美的转化。

郁达夫先生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以写“穷”与“色”而著称,《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

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

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

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

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

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

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

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

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

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

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

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

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

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

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

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

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

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

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

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

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创作风格

郁达夫创作风格

郁达夫创作风格郁达夫,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文学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首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体验。

他的作品往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通过自叙体的方式,将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自我表现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和抒情性,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澜和情感的激荡。

比如他的代表作《沉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详细描绘了一个留日学生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孤独、苦闷和对爱情的渴望。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郁达夫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其次,郁达夫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

他的文笔流畅而富有节奏感,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方言和口语,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气息。

以他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这部作品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描绘工人区的景象时,用到了“乌黑的烟煤”、“昏黄的电灯光”等意象,使得整个场景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郁达夫的创作风格中充满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他的作品往往以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以悲悯的情怀关注着底层人民的命运。

这种深刻的社会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薄奠》这部小说中,他通过对一个车夫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冷漠。

车夫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最终却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郁达夫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郁达夫小说有何思想特征?

郁达夫小说有何思想特征?

郁达夫小说有何思想特征?
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沉沦》和《南迁》中的“他”等,心中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更感自身的凄凉,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甚至表现出某种变态的心理。

他们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却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赋予形象相当深厚的感伤色彩。

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爱国主义如《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提出了控诉。

人道主义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中通过“我”与烟厂女工、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和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挚爱,剖析了落拓下层知识者的心理及其在自惭中因受劳动者的感化趋于升华的过程。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

《沉沦》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心理、言行举止表现出颓废气息。

在消沉的外表下,跳动着作者热爱美好人生,反抗黑暗现实的欲求上进的心。

郁达夫作品特点

郁达夫作品特点

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1.主观抒情郁达夫说他写小说时的状态是:“正如人感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

他的小说无论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是“内聚焦”,由独白式的抒情语言构成,不太注意情节的完整与否。

因而读者直接感受到的是主人公强烈的情绪波动,主人公的宣泄式的内心描写推动叙述向前进行。

如〈沉沦〉开篇便是“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

”他来到草地上看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感叹道:“Oh,you serene gossamer! You beautiful gossamer!”,然后无缘无故地流下了眼泪。

“他”再次环顾四周之后,感触有所不同了,自言自语道:“这里就是你的避难所。

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日,这晚夏的微风,这初秋的清气,还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慈母,还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了罢。

”他的自卑和忧郁使他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

”“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背脊上面。

”当其他同学都自顾自寻乐子,没人搭理他时,他在心里说:“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要复他们的仇。

”病态的心理使他怀疑别人总在嘲笑他,在路上碰见两个女子就呼吸急促起来,怨恨自己没有勇气和她们搭讪,骂自己懦弱:“Oh,coward, coward!”想起女子的可爱,责备她们不理睬自己,在爱和恨中居然滚下了冷泪,接下来全是抒情式的内心独白,自怜自悼。

把一个男子对情欲和肉欲的强烈渴望赤裸裸暴露于世。

他偷窥店主人女儿洗澡后受到良心的谴责,搬进梅园之后,忧郁症加重。

不想在清晨的户外活动中发现两个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他偷听他们的谈话后,立即在心里骂自己“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小说的结尾,主人公从日本酒馆出来后又悔又惭,无法容忍自己的堕落行为,他在蹈海前的宣泄更为夸张:“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2.自我暴露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郁达夫是第一个大胆而坦率暴露自己精神、性格、气质和心理的作家。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某学者说:“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

他和古代写景抒情之作不相蹈袭,而又得其神髓,写到山水,尤其他故乡富阳一带风光,不愧是一位大画师。

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巉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再把风俗人情穿插其间,浓淡疏密,无往不美,灵动浑成,功力惊人”。

的确,读郁达夫的散文,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令人陶醉,获得一种如诗如乐的美感。

首先,郁达夫的散文,在行文中很讲究词语的修饰和选用,从而获得语言活泼形象和富有生气的艺术效果。

如在《闽游滴沥之二》中,描写闽江的秀丽时说道:“……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

这段文字中所选用的三个形容词“绿”、“曲”、“静”,表现了事物在色彩、形状、情态上所具有的美感和优势,说明它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选用的同义词“没有”、“不及”、“比不上”,又表示了程度上不如,如果只用一个“没有”或“不及”来表示,那么语言的活泼多变和富有生气的效果也就不存在了。

其次,郁达夫的散文还常通过运用句式的长短变化、整齐和对应、均衡与错落等手段,产生一种疏密有致、和谐流畅、如诗如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如在《浙东景物记略·仙霞记险》中,“五步一转弯,三步一上岭,一面是流泉涡旋的深坑万丈,一面又是鸟飞不到的绝壁千寻。

转一个弯,变一番景色,上一条岭,辟一个天地,上上下下,去去回回,我们在仙霞山中,龙溪岸上,自北去南,因为要绕过仙霞关去,汽车足足走了有一个多钟头的山路”。

这段文字中,有长句,也有短句,长句语意舒缓、绵细,短句语意急促、明快,长、短穿插相间,产生了舒缓平静而又跌宕起伏的节奏,读之,柔婉自在、韵味缠绵、富有情致,给人一种无可名状的美感。

再次,郁达夫散文语言上的美感,还体现在诗与文的结合上。

在游记散文中,我们可以看见,在那清新的文句中,常会穿插进一两首文句优美的、抒情咏怀的旧体诗,这些旧体诗的出现,往往是作者对景、对物的有感而发,从而使景物美中更美,使文章通篇生辉。

郁达夫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作品分析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笔者试就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性特征展开讨论,并努力寻找郁达夫小说中抒情性特征的艺术思想渊源。

一、在主观描述中与作者的情绪互为表里,感情“被激动的灵魂的呼吁”着郁达夫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而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抒情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首先可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来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特征。

在郁达夫小说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描写自然景物非常精细,而描写人物的行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纠葛,反倒相当粗疏。

这就是他不太注重在人物的行动中刻画典型性格的缘故。

他描写人物的行动十分粗疏,而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感情与心理,再配之以富有诗情画意的精细的景物描写,这就有助于形成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单纯的抒情风格。

在《马缨花开的时候》的开头部分这样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窗外面是二十边的还不十分大缺的下弦月夜,园里的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都洒满了银粉似的月光,在和半透明的黑影互相掩映。

周围只是沉寂、清幽,正象是梦里的世界。

首夏的节季,按理是应该有点热了,但从毛绒睡衣的织缝眼里侵袭进来的室中空气,尖淋淋还有些儿凉冷的春意。

这一段景物描写,精细之极,有目共睹。

以“二十边”、“还不十分大缺”来形容“下弦月夜”,数量与形状的概念都十分明确。

接着描写园里的月光,在有些作家,恐怕只一句“园里洒满银粉似的月光”,也就够了,然而,郁达夫却非要一一写出“树梢上”、“隙地上”、“白色线样的柏油步道上”不可,这样的细致描写,更给人以遍地月光的形象化感觉,加重了月夜的氛围。

下面的描写就更精细。

郁达夫作品特点

郁达夫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

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郁达夫自然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郁达夫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倾向这个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能说很深刻,但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却也给这种倾向涂上了积极战斗的色彩。

文学创作中感伤情调的时代意义郁达夫虽然在文学作品中伤感得无以复加,但他也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无论是伤感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还是几乎坠入颓唐境地的时光,他的心中总有一个诱惑着他的理想。

这个理想谈不上崇高,也不具备多么深刻的内涵,但对郁达夫来说,却具有巨大的人生魅力,是推动他奋斗,创造的动力,这就是女人的爱。

1927年,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即王映霞—引者注)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

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

”郁达夫对女性的这神圣、痴想的情感,一方面当然是“自我”理想的表现,另一方面有分明映射着五四人的发现的光芒。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曾说过,女人和儿童的发现,是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物。

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来说,对女性的赞美和痴爱,那就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表现,也是对封建礼教最直接的批判。

所以,郁达夫将女性作为自己的理想来追求,这种行为和艺术倾向,虽然在力度,深度上都不具备“崇高”的属性,但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却是鲜明可见的。

文学主张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郁达夫的叙事风格

郁达夫的叙事风格

郁达夫的叙事风格郁达夫,1917-1988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郁达夫的叙事风格,构建在哲学、慈悲、思辨精神的基础上,把他的文学作品贴近现实生活,把他的文学风格融入丰富的艺术表现,成为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文学精品。

郁达夫的作品,是由浅入深的叙事方法,从拟人情节出发,用视角内涵分析小说内容,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描写,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鲜活的形象,渲染出细致的情绪,对人物思想的深刻探索,表达了强烈的道德和人文精神。

在郁达夫的作品中,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他所面对的真实生活,他特别注重将历史、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关系,精确地描绘在文学作品中。

比如,他的《唐伯虎点秋香》由古代上海作为背景,把历史对未来的影响,以及由古而今人们对生存困境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蛙》以人类及蛙类的生存状况,把社会问题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描绘得写得情节活灵活现。

许多作家郁达夫的作品中,郁达夫最大的特点是他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他在叙事中大量使用暗示、升华、深思熟虑的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把他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

此外,他也会使用大量的比喻、对比、叠词和知觉技巧,以深刻的文字表达情感,这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中所拥有的卓越艺术表现。

郁达夫的叙事风格,不仅将丰富的艺术表现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而且给读者以新的体验和思考,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独特。

借助他精湛的叙事技艺与深刻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无论是从历史角度、社会角度还是从自然角度,都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知识与思想。

郁达夫的叙事风格,也通过其精湛的写作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民间故事融入文学作品,使得他的文学作品更加具有生活情趣与文学精神,让更多的读者看到郁达夫作品中真实、暖暖的东西。

郁达夫语言风格

郁达夫语言风格

郁达夫语言风格
郁达夫的语言风格独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清新自然:郁达夫的文字简洁明了,不做作,自然流畅,读起来很舒服。

2. 感情真挚: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热爱和关怀,情感表达深刻而真挚。

3. 富有诗意:郁达夫的语言富有诗意,他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4. 幽默风趣: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幽默风趣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

5. 具有感染力:郁达夫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总之,郁达夫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富有诗意、幽默风趣、具有感染力,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朱自清评价郁达夫散文

朱自清评价郁达夫散文

朱自清评价郁达夫散文郁达夫,字茂滋,号独破居士,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笔触和独特的表达风格而闻名于世。

朱自清作为著名的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对郁达夫的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首先,朱自清称赞郁达夫的散文生动纯正。

郁达夫的散文充满着鲜活的感情和自然的语言,他的笔触真实而纯粹。

郁达夫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独到的感悟,将读者带入作品中,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在《踪迹》中,郁达夫用短短几千字,描绘了一次无言告别的情景,却通过对小巷、小屋、石板路等琐碎细节的描写,将人物的心情与岁月的沉淀融入其中,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其次,朱自清认为郁达夫的散文意境深邃抒怀。

郁达夫常常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善于从琐碎的事物中触发内心的共鸣。

对于家乡的思念、生活的琐碎、岁月的流转等主题,郁达夫总能以自己敏锐而独特的感悟,将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具有深远的思考力和抒怀之情。

例如,在《老家》中,郁达夫真挚地写道:“一个人的生身地,其实并非一般的人都有。

那是一笔神秘的荷栈,一幅奇特的云景。

”他通过对家乡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引发读者对家乡情感的共鸣。

此外,朱自清也强调了郁达夫散文的思辨性和指导意义。

郁达夫的散文常常涉及生活、人性、道德等重大问题,他通过对生活的揭示和思考,引导读者深入反思。

郁达夫的作品常常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抒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使作品具有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例如,在《雷雨》中,郁达夫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悲剧,暴露了封建礼教的黑暗与荒谬,发出了一声警示。

他的散文作品教人正视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问题,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启迪和引导。

总之,朱自清高度评价郁达夫的散文,称其生动纯正、意境深邃、具有思辨性和指导意义。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以其深情笔触和独特的表达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他的作品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思考人生,引导我们面对现实,追求真理。

郁达夫先生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作品特点

郁达夫写文章不像其他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作纯客观的透视,而重在表现自我,长于主观抒情。

因此深留在他内心的伤楚必然反映在文章上。

待到白色恐怖日益猖狂时,因为对现实感到不满,于是又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中,浪漫的色彩就更浓起来。

多情善感的郁达夫用感伤作为情感宣泄的出口,代替理性的批判工具。

因此有人说郁达夫是“颓废派”、“厌世家”、“时代落伍者”、“堕落的享乐主义者”未免有失根据。

其人其文风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自然与社会所造成的,虽然使人感伤却得到了一代青年的共鸣,不愧为一代文豪。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的特点
1、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穷困潦倒,因此充满了失意和颓伤的情感。

这些患有严重忧郁症的落魄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的“零余人”形象,这些主人公的灰色人生也使小说的格调偏于低沉。

2、在小说中大胆直率地进行心理描写。

尤其被评论家所诟病的,是小说中毫不掩饰的对病态、畸形的性心理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一点是不能被中国的道学家所接纳的。

第一个站出来为郁达夫的小说进行正面评论的是周作人,他认为“《沉沦》中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无不道德的性质”,因此,他认为《沉沦》是一件艺术品。

3、以散文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

郁达夫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物,这也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写小说时,他是凭着主观思路去写的,很少顾及到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写作要素,而把大量的主观抒情的东西写进作品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非常的细腻,这种小说散文化的倾向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

一、郁达夫的作品特点郁达夫倡导自述式的创作,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都在作品中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同时作为一个爱国青年,郁达夫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

二、郁达夫作品的写作风格1、“自叙传”色彩郁达夫主张的是“自叙传”创作,因此,自述式的创作是一个特色。

在郁达夫的40余篇小说中,除了少数几篇小说外,其他的都是自述式的创作。

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人物塑造和身世经历上边都是比对着自己来写的,婚姻的不幸、怀才不遇、孤独又清高、敏感且自卑,不甘沉沦却无路可走,进而厌世颓废,玩世不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影子。

2、坦率大胆的自我剖析我们说郁达夫写的是自己,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暴露,他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也都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无论是前期的《沉沦》还是后期现实性较强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中,都有着大胆的自我剖析。

3、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郁达夫的小说感情色彩鲜明,他往往借助日记或者大段的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激愤、痛恨和自怜自叹等情绪。

在《沉沦》中,主人公热爱自由却被压抑着,看到祖国满目苍夷却无能为力,通过“我”的自白,以切肤之痛喊出心中的苦闷,有时候为了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他会在作品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引人入胜!4、病态的人物描写郁达夫小说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人物的病态描写,比如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他从希望到失望,到最后的绝望,以及《沉沦》里边主人公的“抑郁”和变态的性爱追求最后跳海而亡都让主人公在现实的压迫下,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病态的心理导致病态的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病态社会的一个展现。

三、郁达夫作品艺术风格形成原因郁达夫讲究的是自述,因此他的作品可以看做是他对自己的刻画,而影响他的写作风格的因素主要用生活经历、传统文学的熏陶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1、生活经历造就的个性气质郁达夫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因此7岁就入私塾,9岁就能赋诗,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古典文学,对旧体诗和韵文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但是童年的郁达夫是孤独的,三岁丧父使他过早的就丧失了父母之爱。

郁达夫散文写作手法

郁达夫散文写作手法

郁达夫散文写作手法
1.情感真挚:郁达夫的散文充满了对自然、人物、社会等事物的真挚情感。

他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情感融入到文字中,使读者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2.描绘生动:郁达夫的散文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描绘手法,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等。

这些描绘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夹叙夹议:郁达夫的散文常常在叙述中穿插议论,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手法既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又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4.语言优美:郁达夫的散文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他的文字简洁明了,不拖沓冗长,读起来非常舒适。

5.思想深刻:郁达夫的散文常常涉及到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深入挖掘这些问题的本质,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

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

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

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

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

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出其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

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这是郁达夫文学作品中不健康的内容,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

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
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

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郁达夫自然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郁达夫将他的所有不幸,所有烦恼,所有悲苦,一齐倾向这个黑暗的军阀混战时代,向一个不人道的制度发出了一个哀鸣着的青年的控诉,表现了显而易见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种倾向虽不能说很深刻,但鲜明的态度、强烈的情绪却也给这种倾向涂上了积极战斗的色彩。

文学创作中感伤情调的时代意义
郁达夫虽然在文学作品中伤感得无以复加,但他也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无论是伤感压迫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还是几乎坠入颓唐境地的时光,他的心中总有一个诱惑着他的理想。

这个理想谈不上崇高,也不具备多么深刻的内涵,但对郁达夫来说,却具有巨大的人生魅力,是推动他奋斗,创造的动力,这就是女人的爱。

1927年,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若能得到王女士(即王映霞—引者注)的爱,那么此后的创作力更要强些。

啊!人生还是值得的,还是可以得到一点意义的。

”郁达夫对女性的这神圣、痴想的情感,一方面当然是“自我”理
想的表现,另一方面有分明映射着五四人的发现的光芒。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曾说过,女人和儿童的发现,是欧洲近代文明的产物。

而对五四时期的中国来说,对女性的赞美和痴爱,那就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表现,也是对封建礼教最直接的批判。

所以,郁达夫将女性作为自己的理想来追求,这种行为和艺术倾向,虽然在力度,深度上都不具备“崇高”的属性,但反封建的民主意识却是鲜明可见的。

文学主张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沉沦》,郁达夫在《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因为对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且首创了自传体小说这种抒情浪漫的形式,对当时一批青年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一股浪漫派的壮观潮流。

郁达夫还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在世时就已出版日记的作家。

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撞的东西,那些不敢与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也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郁达夫.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