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
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
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
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
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作品《沉沦》主要内容:
主人公出生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由于不满当时的中学教育一连退学几次最终同他兄长一起来到了日本,在日本留学,而他的兄长随后就回去了。
在日本,他的忧郁症也从此厉害起来了,到最后甚至连中国留学生也没有人搭理他,孤冷得几乎到将死的地步,幸而他住的旅馆里,还有一个主人的女儿可以牵引他的心。
而他无意见看到她洗澡更令他心神不灵,只能搬到一个更偏远的园子里。
然而在园子里又无意听见一对男女偷情。
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
他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在歧视,欺辱他。
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
精彩段落:1.前面一片汪洋的大海,横在午后的太阳光里,在那里微笑。
超海而南有一条青山,隐隐的浮在透明的空气里,西边是一脉长堤,直驰到海湾的心里去。
堤外有一处灯台,同巨人似的,立在那里。
几艘空船和几只舢板,轻轻的在系着的地方浮荡。
海中近岸的地方,有许多浮标,饱受了斜阳,红红的浮在那里。
远处风来,带着几句单调的话声,既听不清楚是什么话,也不知道是从那里来的。
2.“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我的身子,虽然被人家欺辱,我可不该累你也瘦弱到这步田地的。
影子呀影子,你饶了我罢!”“那一颗摇摇不定的明星的底下,就是我的故国。
也就是我的生地。
我在那一颗星的底下,也曾送过十八个秋冬,我的乡土啊,我如今再也不能见你的面了。
”
对《沉沦》的评论:
《沉沦》写病态,其意却不在展览病态,而在于作为正视人的天性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欲问题。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思潮促使人们开始尝试探讨这个敏感问题。
郁达夫用小说形式那么大胆地真率地写青春期的忧郁和因情欲问题引起的心里紧张,这在中国历来的文学中都是罕见的,郁达夫因此被视为敢于彻底暴露自我的作家。
《沉沦》正视作为人性的情欲矛盾,题材和写法都有大的突破。
他在用作诗写散文的笔法写小说,不讲求结构,语言也少锤炼,如果从小说的一般要求来衡量,似乎写的“不到位”。
但读起来又很觉得随意和畅快。
这种不拘形式的写法,也是郁达夫这篇小说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因为“不拘”才彻底打破陈规旧习,就如同听惯了严整细密的“美声唱法”,偶尔听听“不经意”的流行歌曲,也会觉得很随意畅快。
郁达夫带给五四一代青年和后人的不是什么“深刻”和“完整”,而是一种才情,一份率真。
(录自温儒敏:《一份率真,一种才情》
作品《出奔》主要内容:
董玉林夫妇是董村里的非常吝啬的土财主,经常克扣佣人,并借父辈留下的钱放高利贷。
他们最有名的一次善举是村里有了瘟疫之后董玉林从城里领了一笔善款之后做了几十具棺木。
领棺木的人须交一点手续费,而棺木的受用者须有一点是身材矮小的人,因为这一批棺木做得特别短小。
后来他们有了女儿婉珍和儿子大发。
而婉珍也上了城里的师范学校。
由于军阀混战,董家全歼搬到城里避乱。
后来革命军进于县城,并成立了党部。
而董玉林由于害怕被没收财产,就让自己的女儿进入党部活动。
而婉珍也顺利的进入了党部的宣传股。
然而婉珍却错把股长钱时英要给自己谈话当成了要与自己约会,结局却弄假成真,董婉珍与钱时英结合。
结婚之后的董婉珍处处流露出父祖遗传下来的小节的伶俐与吝啬,她支配了她们两的收入,虐待自己的佣人。
而在外面的应酬也比钱时英要活泼的多,结交奉承上级,骂下级。
而这时侯钱时英则很少抛头露面。
后来党的中枢的裂痕暴露了,钱时英就向党部辞去了一切职务。
而当他回家告诉他妻子时,她又对他表现出轻蔑,憎恶与侮辱。
并借骂佣人狠狠的骂了他一顿。
钱时英在大家都睡熟之后放火烧了整栋房子和董氏一家后悄悄离去。
精彩段落:
她惊异极了,先张大了两眼,朝他一看,发了一声回声机似的反问:
“你已经辞去了职?”
看到了他失神似的表情,只是沉默着在走向前去,她才由惊异变了愤怒,由愤怒而转了冷淡,更由冷淡而化作了轻视,自己也沉默着走了一段,她才轻轻的独语说:“哼,也好吧,你只教能够有钱维持你自己的生活就对!”
在这一句独语里,他听出了她对他所有的一切轻蔑、憎恶、歹意与侮辱。
说了这一句独语之后,却是她只板着冷淡的面孔,同失神似的尽在往前走着,而不得已仰起了头仿佛看天思索似的。
他那双近视眼,反一眼一眼的带着疑惧的色彩向她偷视起来。
他人平论: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