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简介及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郁达夫作品鉴赏

郁达夫作品鉴赏

这 世 界真 大呀 I那 宽 广 的水 面 !那澄 碧 的天 有 生存者 了;他们 的那 一座 牛栏似 的房屋 ,已经换 空 !那 些上 下的船 只 ,究 竟是从 哪里 来,上哪 里去 过 了两 三 个 主 人 。 时 间 是 不 饶 人 的 ,盛 衰 起 灭 也 绝
像是在谈天的 ,大半是麻雀之类;远处 的竹林丛里 ,
都 张大 了眼睛 ,惊 异 了起来 。阿干走 后,她们 就开
既有 抑扬 ,又带余 韵,在那 里歌 唱 的,才 是深 山 的 始 问我这 一次 冒险 的经过 ,我 也感 到了一种 得意 ,
画眉 。
将 如 何 出 城 , 如 何 和 阿 千 上 山 采 集 野 果 的情 形 , 说
渐 走渐 高了, 山上的青红杂色 , 迷乱 了我的眼 目。 得 格外 的详细 。后 来坐 上桌去 吃饭 的时候 ,有 一位 日光 直射在 山坡 上,从草 木泥土 里蒸 发出来 的 种 老 婆婆 问我 : “ 大 了,打算 去做些 什么 ?”我就 你
气息 ,使我 呼吸感到 了困难 ;阿千也走得热起来 了, 把他 的一件 破夹 袄一 脱,丢 向了地下 。教我 在~块 大石 上坐下 息着 ,他 一个 人穿 了一件 小衫 唱着戏 去 砍柴 采野 果去 了;我 回身立在 石上 , 向大江 一看 , 又深深地深深地得到 了一种新的惊异 。
年 日本 宣告投 降后 ,9月 1 7日被 日本宪 兵部秘 密杀 害于武 吉丁宜 近 郊荒野 中。
郁达 夫一 生为 中国新文 学的发 展和 民族 解放 事业作 出 了不可 磨 灭的贡献 。 早期作品反 映了中国 留日学生 身在 异乡 的屈 辱生活 , 以及 回国后又 遭到 社会歧 视 ,为个人 生计饱 受颠 沛流离 之苦 的境 遇 ,深 刻描写 了 当时青年 处于军 阀统 治下在 黑暗现 实 中找不 到 出 路 的苦 闷心理 。 《 沉沦 》、 《 茫茫夜 》、 《 茑萝行 》是其代表 作 。 后 期作 品主要 以游记、随笔等散文小 品为主,如 《 钓台 的春昼 》、 《 移家琐记 》、 《 寂寞 的春潮 》等 ,以闲适 的笔调 寄托 自己感 时忧国的心情 。晚年写 了许 多旧体诗 , 借 以抒发爱 国的情感 ,其 中 《 毁家诗纪 》、 《 离乱杂诗 》曾被广 为传 诵。

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及其创作

郁达夫旧居
日本留学期间旳郁达夫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三弟兄
风雨茅庐
郁达夫手迹
《沉沦》第一版封面
二、有关名词概念
1、发明社:直抒情感,“主情主义”
1923年由一批在日本留学旳青年作家组织成 立旳文学社团。发明社主要组员有郁达夫、 郭沫若和成仿吾等。发明社旳作家从理论到 实践都强调小说旳主观性和抒情性。他们旳 作品大都有一种抒情主人公旳自我形象,作 者不着意于经过人物性格刻画,以某种思想 意识教化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旳强烈 感情,去打动读者。这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 是一全新旳样式,也是对老式小说观念旳一 种新发展。
所以买通了郑秀岳,买到了满口金牙旳青年 男子等。
大胆前卫旳恋爱理念,着重于肉体感官享有
“恋爱就是性交,性交就是恋爱,所以恋爱 应该不择对象,不分畛域旳。不论对方旳是 猫是狗,是父是子,一道玩玩,又有什么不 能够呢?”
美与丑,善与恶 对比强烈
强调主观抒情旳其他作家
叶灵凤(1905-1975) 《菊子夫人》、《姊嫁 之夜》
——成仿吾《沉沦旳评论》
2、《迷羊》:爱情旳迷失
王介生 体弱多病旳文学青年 谢月英 一种演老生旳女戏子 最终因为经济原因,谢月英离开了王介生,
跟随了一种有钱旳老头。 情欲?爱情?
《她是一种弱女子》构思1927年,1932年出 版,起初被政府指为“普罗文艺”被查禁, 后更名《饶了她》,并删节处理。
以新军阀混战为背景,塑造三位女性。女性 之间旳情爱关系,他们旳不同人生路向。
官宦之后:郑秀岳
清贫之家:冯世芬
土豪之女:李文卿
郑秀岳: 软弱贪婪
情感上依赖冯世芬,生活上羡慕有钱人。
逐渐在金钱和肉体旳引诱下被李文卿控制。

郁达夫 作品赏析

郁达夫 作品赏析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但是,这种穷,显然是夸张的。只郁达夫愤世嫉俗 的感情的表达。其实郁达夫并不穷,和现在的知识 分子比,要算最富裕的了。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作品产生的背景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 表作。作品直接表现人的变态性心理,在中国 自郁达夫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 个新的题材领域,为郁达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应该说,郁达夫写作此作品的背景有如下几点: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问题1:
主人公心理产生变态的原因是什 么?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的 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 •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他无 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 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 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在新文学当中,郁达夫是较多地被谈论然而却是较少 地被理解的一位作家。他曾经是五四时期最卓有名望 的小说家,也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名仕, 却至今尸骨难觅。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郁达夫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 篇小说集《沉沦》,以其 “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 写”而震动了文坛。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郁达夫的个人生活也非常浪漫。郁达夫与王映霞的
爱情纠葛,在90年代被炒得火热。
中 国 文 学 欣 赏
• “映霞,两月以来我把什么都忘 记了。为了你,我情愿把家庭、 名誉、地位甚至于生命也可以 丢弃。映霞,我从没有这样地 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郁达夫的小说

郁达夫的小说

第四,封建专制的迫害和种族歧视的侮辱。
一方面,他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这便为封建专制 的社会所不容。那时,“学校里浸润着一种专制的弊风, 学生的自由,几乎被压缩得如同针眼一般的小”,而他 又是一个“爱自由的人,对那些迷信的管束,怎么也不 甘服从的。”于是处处受排挤。这便使他性情忧郁苦闷, 患上了忧郁病。另一方面,作为弱国子民,他身在异国, 遭到了不堪忍受的歧视和凌辱。他看到,日本人轻视中 国人像“轻视猪狗一样”,他感到,作为“支那人”的 滋味像“站在断头台上”一样。他委屈自尊,不但没有 同情,反而遭到轻笑愚弄。于是,他渐渐地患上了忧郁 病。
3 、最后是“失身”于日本妓女的怀抱中,此时, “他”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 当所有的自悔自责都压在他心头,使他再也无法面 对和逃避时,他便只好以自杀来解脱了:“我怎么会走 上那样的地方去的,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悔 也无及,悔也无及。我就在这里死了吧。” 于是最后选择海洋作为自己的归宿,以图洗涤自己 道德沉沦的污秽。当他向这多难的世界告别时,他以深 情的目光凝望着遥远的祖国,喊出了令人心碎的声音: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 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既是他追求 爱情的悲剧,又是他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剧。“他” 的忧郁症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的时代忧郁——可以说是 那个时代忧郁症的真实写照。
“他”的“沉沦”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初是手淫。 但由于性常识匮乏,他认定那是一种“犯罪”: “他每次犯罪之后,每到图书馆里去翻出医书来看,医 书上都千篇一律的说,于身体最有害的就是这一种犯罪。 从此之后,他的恐惧心也一天一天的增加起来”。 2、接着是窥浴、听淫。 “他犯了罪之后,每深自痛悔,切齿的说,下次总 不再犯了,然而到了第二天的那个时候,种种幻想,又 活泼泼到他的眼前,他平时所见的‘伊扶’的遗类,都 赤裸裸的来引诱他。”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的 心理过程,越是想用道德感来约束、控制自己,原始本 能的反抗力量也就愈是强大,“他”过于自责自悔的后 果只是“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并进而发展到窥浴、 听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

事物
颜色
声音
文章的结构
(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 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之情。 (3--1 1 ):分写部分,从记叙和 议论两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 象,赞美北国之秋。 (1 2 --1 3 ):总括全文,强 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 北国之秋的眷恋。

写作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 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 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 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 段时间他思想苦闷,创作 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 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 从杭州经青岛至北平再次 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了此篇优美的散文。
郁达夫(右)、郭沫若 (中)、斯诺在一起



悲一 凉九 三 。四 年 八
月 北 平

秋 闲 话
小 槐 树
秋 景

奇 景











情 景 一 体
以 景 显 情
以 情 驭 景
选词填空:




邻,

雨 灯
A.绿

中 下BΒιβλιοθήκη 破旧业贫。
树, 人。
D.残
(黄 )叶 白
C.黄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 A.诗中一个“风”字,一个 “掷”字,写出了秋风尽吹、 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枝叶繁密之状。 B.这首诗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诗 风,把红叶 人独具慧眼,发现“绿色”非 掷到脚跟前。 同寻常的意义。 噢, C. “经霜”一语双关,既是对 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也是指 秋天! 诗人经受的外部环境的考验。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D.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用了 经霜后我才发 “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读者 现…… 在简约精练的诗句中自然领会 所蕴含的一番情思。

郁达夫生平和小说概述

郁达夫生平和小说概述
在文坛产生巨大影响。《沉沦》是 中国现代第一部小说集。 郁达夫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创 作。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其
有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 《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 等。
从小说创作上说,在五四文坛上,
郁达夫的小说仅次于鲁迅的小说。郁
达夫的独特性在于开创了现代抒情小 说。作为创造社作家,他是自我抒情 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小说 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 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很 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
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 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 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 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 害。
主要作品: 《沉沦》集(《银灰色的死》《南迁》《沉
回家的时候,不敢白天走进 家门,怕遇到人,晚上天黑以后 偷偷回去。得到一点钱,把钱放 在鞋里,认为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对金钱的憎 恨的感情;一是安全,不被小偷偷去。 这种很独特的感觉,正是郁达夫的文学才华所在。
但是,这种穷,显然是 夸张的。只郁达夫愤世嫉俗 的感情的表达。其实郁达夫 并不穷,和现在的知识分子 比,要算最富裕的了。
的一些作品,要是现在发表,也一定会成为禁书和畅销书的。《迷羊》在欲望方面
最突出,甚至写到了同性恋。
他的这种作品往往是知识分子与低层女性的爱情 故事。(也说是古代的“倡优士子”的模式。)男主人公往往是 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是第一人称为主流社会 所压迫。被称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死也 于人无损”, 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以一 种自虐而绝望的姿态对抗主流社会。 女性,或者是风尘女子, 或者是旅馆的服务员、招待 员等。两方面往往是一见钟 情,遭遇激情。然后,缠绵 悱恻,如胶似漆。有点类似 《琵琶行》的那种情感。

(郁达夫)

(郁达夫)

沉沦郁达夫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郁达夫,原名郁文,笔名文、达、旭、春江钓徒、赵廉等,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 1.童年与少年(1896——1913)•幼时曾在嘉兴、杭州读中学。

1910年进美日长志会办的杭州育英学院。

因参加反对校长的风潮而被开除。

后在家自修。

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

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Array• 2.留学日本(1913——1922)•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1922年回国。

):永远的孩一、郁达夫(1896——1945):永远的孩一、郁达夫(1896——1945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 3.奔波与隐居(1922——1938)•左联成立时列为发起人之一,后退出。

1933年移居杭州,写了大量山水游记。

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是20、30年代主情小说的代表人物。

其间创作小说《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等及其大量旧体诗。

子•(一)个人生平与文学创作• 4.流浪南洋(1938——1945)•1938年到新加坡,主编《星周日报》。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杀害。

子•(二)郁达夫小说的思想特征• 1.郁达夫的小说突出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沉沦》《南迁》等小说都交织着个人的积郁与民族的积郁,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异性的爱情,为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零余者”落泪叹息,但心中却始终没有减退追求理想生活的热情。

子•(二)郁达夫小说的思想特征• 2.郁达夫的小说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银灰色的死》《沉沦》等作品中,主人公作为弱国子民所受到的屈辱,使他们迸发出真挚的热爱祖国;《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小说通过“我”与烟厂女工、人力车夫的生活境遇的联系对比,流露出对普通平民真诚的同情。

郁达夫个人经历年表

郁达夫个人经历年表

主要作品
小说 《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散文 《北平的四季》《 江南的冬景》
写作背景
1933—1936年郁达夫居住在杭州,生活闲 散安逸,但思想苦闷,创作枯竭。于是他到处游 山玩水,以排遣现实带来的苦恼、孤独和寂寞。 在个人性格上 , 他抑郁善感。在文学创作上,他 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 文学。”1934年,他回到十多年不见的北平,饱 尝故都的秋味,写下本文——《故都的秋》。
分析 这些虽然都是声音,
却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 在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更突出故都的秋“静”的特
如 :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
写作特色 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视觉 色彩 “清”
听觉 声音 “静 故都的秋
”感觉 感受 “悲凉 ”
五、小结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一:完成本文的 内容结构示意图(写在课本上)
于是他到处游山玩水,以排遣现实带来的苦恼、孤独和寂寞。 一层雨过,云渐渐的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故 (1—2段) 这些景物色彩
文中写了哪些声音?通过写这些声音,体现了故都的秋的哪一个特点? 1945年9月,被 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 的 1945年9月,被 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 如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都 1、课后练习一: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示意图(写在课本上)
都市闲人著青布单衣,闲话秋凉,用的是缓慢悠闲的声调,平平仄仄的京腔。
第二部分:分写 绘秋之美 1921年,组织了“创造社”;
它们让人感到 一、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的 文中写了哪些声音?通过写这些声音,体现了故都的秋的哪一个特点?
(3—12段) ”1934年,他回到十多年不见的北平,饱尝故都的秋味,写下本文——《故都的秋》。

郁达夫_精品文档

郁达夫_精品文档

郁达夫郁达夫(1888-1927)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他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郁达夫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散文和文论,用文字深情地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郁达夫的创作涉及广泛,包括小说《伤逝》、《牡丹之歌》、《我所知道的林徽因》等,散文集《孤独者》、《湘行散记》、《散文新编》等,以及文论集《文学意见》、《文艺复盛的明天》等。

他以其清新的笔风、独特的观点和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文学界的先驱。

在郁达夫的小说作品中,他经常描写人们内心的挣扎和情感的纠葛。

《伤逝》是郁达夫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通过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与束缚、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故事主线是一个女主人公碧玉与他人婚姻的纠缠,以及她与另外两位男性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

郁达夫在小说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情感的复杂性,使读者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产生共鸣。

郁达夫的散文作品同样引人注目。

在他的散文中,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孤独者》一书,郁达夫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表达了对孤独和自由的思考。

“孤独”成为他的主题之一,他认为只有在孤独中,人们才能真正寻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真正的自由。

这些散文作品充满着思考和感悟,使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除了创作文学作品外,郁达夫的文论对中国文学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在《文学意见》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中国文艺发展的思考和观点,提出了许多对中国文学界而言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郁达夫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和自由性,倡导追求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的表达。

他的观点挑战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学的束缚,对当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达夫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他也对社会和政治时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中国的民主运动中,他是积极的参与者,致力于倡导民主和现代化。

郁达夫作品及赏析

郁达夫作品及赏析
他常说着要“复仇”,
可那毕竟只是一时的气愤,
事后
想想只能责怪自己,
有时也想去同胞那里寻点安慰,
可是同胞不理解他那苦闷的
心,
却骂他是“神经病”,
没找到安慰却受到屈辱,
使他再也不敢去找那看似一
个国家来的所谓“同胞”了。
日本人对他的冷漠也常常让他不安,
“在稠人广众
之中,
感到的这种孤独,
歧视,
因此而产生的孤独、
忧郁、
苦闷和变态的心理状态,
抒写了主人公的自卑、
屈辱及希望祖国早日富强的迫切愿望。
例如在《沉沦》中经典的独白,感叹。非常有震撼力和伤感之情的名句:
“世上的人又都在那里仇视我,欺侮我,连我自家的亲兄弟、自家的手足都
在那里挤我到世界外去。
我将何以为生,
学都成了他的仇人,他真的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留下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影子,
他寂冷得很,
因而时常有两滴清冷的泪滑过他清瘦的脸颊。
依存着寂寞,
常常一
个人漫无目的地走,
“既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乘电车,
也不知道这电车是往什么
地方去的”,
没有了归属感,
世界忽然变得太大,
而竟然没有一处是他的容身之
所展现
出来的,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
《沉沦》也
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代表作,
因此只好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
将小
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对其中显而易见的“性的躁动”避而不谈了。
以我之见,
这部小说是一部“私人化”极强的作品,
如果说它反映了什么时代进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及作品简要介绍“自叙传”抒情小说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一、沉沦(1921年)1、弱国子民心态认为日本学生孤立他,嘲笑他。

2、渴慕爱情“我所要求的就是异性的爱情”3、自慰熏风日夜的吹来,草色渐渐儿的绿起来,旅馆近旁麦田里的麦穗,也一寸一寸的长起来了。

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传来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

4、偷窥房东女儿洗澡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这全身的曲线!5、偷窥别人野合地上的落叶索息索息的响了一下。

解衣带的声音。

男人嘶嘶的吐了几口气。

舌尖吮吸的声音。

女人半轻半重,断断续续的说:“你!……你!……你快……快XX罢。

……别……别……别被人……被人看见了。

”他的面色,一霎时的变了灰色了。

他的眼睛同火也似的红了起来。

他的上腭骨同下腭骨呷呷的发起颤来。

他再也站不住了。

他想跑开去,但是他的两只脚,总不听他的话。

二、名家评论1、郭沫若《论郁达夫》他那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2、徐志摩的评价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

三、郁达夫小说公的特点1、欲望与道德的冲突郁达夫笔下的主人公,尽管常常为欲所困,游走于妓院等风月场所,表现上看是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他们在道德上却仍然是保守的,有着一种类似于强迫症的道德洁癖,会把自己内心的欲念看作是不干净的、邪恶的,但是他们又是意志薄弱之辈,无法控制自己,所以每次放纵之后又禁不住要感到后悔、内疚,不断地谴责自己。

这种欲念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也是当时那个过渡时代的一个反映。

一方面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旋律肯定了情和欲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把性视为不洁之物的传统道德仍然对人们有着较强大的约束力。

分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分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8
《沉沦》虽然是一部描写上个世纪初的作品, 但其仍然对当代读者产生着启示
它提示我们关注社会边缘人的命运,并思考如 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同时,《沉沦》也启示我们要关注个体的心理 健康和精神状态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仍然面临着压力、焦虑和 不公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个体的沉沦
05
02
04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他的作品启发了众多后 来者,使他们更深入地 探讨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他的写作风格也影响了 许多作家,使他们的作 品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
个体经历
此外,《沉沦》还对当 时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激励他们追求个
人自由和民族独立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 具有重要地位,还对中 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积
沉沦的情感与主题
(2)精神的沉沦
除了性的沉沦,郁达 夫还探讨了精神的沉 沦。主人公往往在面 对挫折和压力时,失 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 希望。他们在寻求自 我价值的过程中,逐 渐陷入精神的崩溃
3
1
郁达夫的写作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他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深刻
2
地描绘出来
xxxxx
目录
1
2
小说中的主人公 沉沦的情感与主题
5
6
结论
Hale Waihona Puke 对后世的影响3写作风格
7
文学价值
4
社会背景
8
对当代的启示
分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沉沦》是郁达夫的一部短篇小 说集,收录了多篇具有深刻情感
和独特风格的小说
这些小说以沉沦为主题,通过讲 述人物的沉沦经历,揭示了社会 的不公与人生的无常

郁达夫原名郁文终稿课件

郁达夫原名郁文终稿课件

后世评价与争议
高度评价
郁文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
争议与批评
对于郁文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如对 其作品中的悲观情绪和消极思想 等。
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与借鉴
重视现实主义
郁文的文学作品注重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映,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交融与碰撞, 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流派和思潮。
郁文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
郁文的创作深受时代背景的影 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人民对于
自由、平等、民主的渴望。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 色彩和人道主义情怀,关注个
体的命运和社会的正义。
他的作品也体现了对于传统文 化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现代 文明的追求和探索。
郁文的作品还启示了现代文学创作者要关注社会现实,深 入挖掘人性的本质,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这些也是现代 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展望
郁文的作品对于未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未来的文学创作者可以 从郁文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营养,继续探索人性的奥秘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同时,未来的文学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局限,更加 深入地挖掘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郁文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将继 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郁文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紧密 相连,他的作品不仅是对时代 的反映,也是对时代的思考和 探索。
03
CHAPTER
郁文作品分析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郁文的作品主题多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挣扎,以及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 命运。他的作品充满人道主义情怀,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
• • • • • •
作者简介 主要作品 写作特色 郁达夫与自叙体小说 贡献 人格魅力
简介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 - ), 浙江富阳人,名文, 浙江富阳人,名文,是创 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和最重 要的小说家,在散文、 要的小说家,在散文、旧 诗词、文学理论、 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 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 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 小说创作成就最高、 小说创作成就最高、影响 最大。 最大。
•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第一人称,“我”,即 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他”、“于质夫”等都是这样的。如果, 读一下郁达夫传记,郁达夫的经历,和他 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 中,主人公“他”,出生于富春江上的一 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日本留学。和郁达 夫本身的经历基本是一致的。
主人公的分析
• 主人公的变态心理
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遇到女学生慌乱 自悔 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 羞愧、 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 羞愧 恐惧、 人面 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非常, 怕得非常, 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 怕得非常 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 一边打嘴巴,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 一边打嘴巴 一面偷听, 你去死罢,你去死罢, 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 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 ⑤踏进妓院大门 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 的人了” 的人了”
兴起
• 在日本的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 学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 于文艺活动”,同时吸收1921年-1926年 间正风靡于日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 和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加以创造性的发 展,主张再现作家心境的大胆暴露,包括 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冲突以及变态 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 艺术手段。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简介一、背景介绍郁达夫 (1895年3月七日 - 1945年12月十日) 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散文和小说作品闻名于世,并且对于推动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郁达夫在文学领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使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二、生平经历郁达夫于1895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

他的父亲是一名富有的地主,而母亲则来自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

在父母的教育下,郁达夫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在北京读初中期间,郁达夫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撰写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很快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使他开始步入文学界。

在青年时期,郁达夫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迅速成为一个知名的革命家。

他致力于为社会主义和进步事业奋斗,并通过笔触表达他对于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郁达夫的生活并不平静。

在1927年,他因为参与左翼运动而被逮捕,并被迫离开中国。

在流亡期间,他继续写作,并发表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直到1945年,郁达夫在台湾去世。

三、文学成就郁达夫以他的散文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他的散文经常以纯粹而优美的风格展示,探索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复杂性。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郁达夫通常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他以真实和直观的方式描绘了人们的内心挣扎,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除了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外,郁达夫还致力于翻译工作。

他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引入中国,使中国读者能够接触到世界文学的精华。

他的翻译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四、影响与遗产郁达夫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作品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深深地触动了许多读者的内心。

他的写作风格和翻译技巧也对后来的一代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郁达夫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他的散文和小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并成为中国文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逝世后的几十年里,郁达夫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郁达夫现代诗歌

郁达夫现代诗歌

郁达夫现代诗歌
郁达夫(1896-1945)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郁达夫的现代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郁达夫的现代诗歌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故都的秋》:这首诗描绘了故都北京的秋天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秋风萧瑟”、“黄叶满地”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秋天世界。

2.《沉沦》:这首诗反映了郁达夫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诗中的主人公身处黑暗之中,无法自拔,最终选择沉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3.《离骚》:这首诗以屈原的《离骚》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长夜漫漫”、“风雨如晦”等,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4.《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春风吹过”、“桃花盛开”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世界。

5.《葬花吟》:这首诗描绘了葬花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落花流水”、“春去秋来”等,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

总之,郁达夫的现代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郁达夫专升本考点

郁达夫专升本考点

郁达夫专升本考点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文化思想家,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思想深刻而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沉沦》、《边城》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专升本考试中,郁达夫的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我将从郁达夫的生平、作品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郁达夫,原名郁金章,生于1884年,逝世于192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期间,郁达夫曾经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的散文作品《沉沦》在当时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之作。

郁达夫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思想深刻而著称。

他在作品中常常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苦难的关切。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展现出了对现实的深刻触动和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郁达夫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了散文的新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郁达夫是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文化思想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思想深刻而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专升本考试中,了解郁达夫的生平、作品特点以及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信通过对郁达夫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

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

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

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沦》、《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

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在苏门答腊失踪,关于其死亡的推测最早出于胡愈之的文章,胡文中推测郁达夫是为日本宪兵所杀害。

建国后此一推论基本被延续下来,在1985年郁达夫的纪念会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

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

故现在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害。

作品《沉沦》主要内容:
主人公出生在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市,由于不满当时的中学教育一连退学几次最终同他兄长一起来到了日本,在日本留学,而他的兄长随后就回去了。

在日本,他的忧郁症也从此厉害起来了,到最后甚至连中国留学生也没有人搭理他,孤冷得几乎到将死的地步,幸而他住的旅馆里,还有一个主人的女儿可以牵引他的心。

而他无意见看到她洗澡更令他心神不灵,只能搬到一个更偏远的园子里。

然而在园子里又无意听见一对男女偷情。

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

他一直认为所有的人都在歧视,欺辱他。

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
精彩段落:1.前面一片汪洋的大海,横在午后的太阳光里,在那里微笑。

超海而南有一条青山,隐隐的浮在透明的空气里,西边是一脉长堤,直驰到海湾的心里去。

堤外有一处灯台,同巨人似的,立在那里。

几艘空船和几只舢板,轻轻的在系着的地方浮荡。

海中近岸的地方,有许多浮标,饱受了斜阳,红红的浮在那里。

远处风来,带着几句单调的话声,既听不清楚是什么话,也不知道是从那里来的。

2.“可怜你这清影,跟了我二十一年,如今这大海就是你的葬身地了,我的身子,虽然被人家欺辱,我可不该累你也瘦弱到这步田地的。

影子呀影子,你饶了我罢!”“那一颗摇摇不定的明星的底下,就是我的故国。

也就是我的生地。

我在那一颗星的底下,也曾送过十八个秋冬,我的乡土啊,我如今再也不能见你的面了。


对《沉沦》的评论:
《沉沦》写病态,其意却不在展览病态,而在于作为正视人的天性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欲问题。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思潮促使人们开始尝试探讨这个敏感问题。

郁达夫用小说形式那么大胆地真率地写青春期的忧郁和因情欲问题引起的心里紧张,这在中国历来的文学中都是罕见的,郁达夫因此被视为敢于彻底暴露自我的作家。

《沉沦》正视作为人性的情欲矛盾,题材和写法都有大的突破。

他在用作诗写散文的笔法写小说,不讲求结构,语言也少锤炼,如果从小说的一般要求来衡量,似乎写的“不到位”。

但读起来又很觉得随意和畅快。

这种不拘形式的写法,也是郁达夫这篇小说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因为“不拘”才彻底打破陈规旧习,就如同听惯了严整细密的“美声唱法”,偶尔听听“不经意”的流行歌曲,也会觉得很随意畅快。

郁达夫带给五四一代青年和后人的不是什么“深刻”和“完整”,而是一种才情,一份率真。

(录自温儒敏:《一份率真,一种才情》
作品《出奔》主要内容:
董玉林夫妇是董村里的非常吝啬的土财主,经常克扣佣人,并借父辈留下的钱放高利贷。

他们最有名的一次善举是村里有了瘟疫之后董玉林从城里领了一笔善款之后做了几十具棺木。

领棺木的人须交一点手续费,而棺木的受用者须有一点是身材矮小的人,因为这一批棺木做得特别短小。

后来他们有了女儿婉珍和儿子大发。

而婉珍也上了城里的师范学校。

由于军阀混战,董家全歼搬到城里避乱。

后来革命军进于县城,并成立了党部。

而董玉林由于害怕被没收财产,就让自己的女儿进入党部活动。

而婉珍也顺利的进入了党部的宣传股。

然而婉珍却错把股长钱时英要给自己谈话当成了要与自己约会,结局却弄假成真,董婉珍与钱时英结合。

结婚之后的董婉珍处处流露出父祖遗传下来的小节的伶俐与吝啬,她支配了她们两的收入,虐待自己的佣人。

而在外面的应酬也比钱时英要活泼的多,结交奉承上级,骂下级。

而这时侯钱时英则很少抛头露面。

后来党的中枢的裂痕暴露了,钱时英就向党部辞去了一切职务。

而当他回家告诉他妻子时,她又对他表现出轻蔑,憎恶与侮辱。

并借骂佣人狠狠的骂了他一顿。

钱时英在大家都睡熟之后放火烧了整栋房子和董氏一家后悄悄离去。

精彩段落:
她惊异极了,先张大了两眼,朝他一看,发了一声回声机似的反问:
“你已经辞去了职?”
看到了他失神似的表情,只是沉默着在走向前去,她才由惊异变了愤怒,由愤怒而转了冷淡,更由冷淡而化作了轻视,自己也沉默着走了一段,她才轻轻的独语说:“哼,也好吧,你只教能够有钱维持你自己的生活就对!”
在这一句独语里,他听出了她对他所有的一切轻蔑、憎恶、歹意与侮辱。

说了这一句独语之后,却是她只板着冷淡的面孔,同失神似的尽在往前走着,而不得已仰起了头仿佛看天思索似的。

他那双近视眼,反一眼一眼的带着疑惧的色彩向她偷视起来。

他人平论: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