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五第3单元: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共18张PPT)
美丽、忧愁、冷清、思念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明 月 几 时 有
近 水 楼 台 先 得 月
床 前 明 月 光
举 杯 邀 明 月
月 是 故 乡 明
无 言 独 上 西 楼 , 月 如 钩
山 高 月 小
别 时 茫 茫 江 浸 月
杨 柳 岸 晓 风 残 月
月 上 柳 梢 头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①爱情的美好, 传达思念情人之 切。 ②抒发昔盛今衰、 人事代谢、亡国破家 的感慨和悲愤。 ③代人传书,幽诉离 情之苦。 ④表现羁旅情愁,状 写漂泊流浪之苦
课后作业:
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 的含义及情感特征。
爱诗,其实是在爱 着我们的生活。
说 “木 叶”
林庚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既是诗人,又是学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 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 的“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1.理解古典诗歌中“木”的艺术特征。
2 .体味“木叶”与“树叶” 、“落木”与“落 叶”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
3. 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
‘‘木叶’’是历代诗人笔 下钟爱的对象。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示 性的问题。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干燥
落叶 微黄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饱满)
(空阔)
山木 。叶 下 , 江 王波 褒连 《, 渡秋 河月 北照 》浦 云 歇
陆 厥 《 临 江 王 节 士 歌 》
洞 庭 始 波 , 木 叶 微 脱 。
高二语文人教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精品课件(共34张PPT)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 洞庭波”。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2—6自然段 的内容。
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 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 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 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 爱的形象。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 术特征。
第三部分(7):说明“木叶”与“树叶” 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
引题
主体
“木叶”成为 诗人笔下钟爱 的形象。
“木”含 有落叶的 因素
“木”有落叶 的微黄与干 燥之感,带 来疏朗的秋 天气息。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优秀课件
面对飘零的落叶,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将之 定格成永恒的风景,凝聚成挥之不去的情结。
•
林庚 gēng
林庚
清华大学中 文系教授,既是 诗人,又是学者。 在唐诗和楚辞的 研究中卓有建树, 提出了著名的 “盛唐气象”。
识词
袅袅 (niǎo) 灼灼 (zhuó) 涔阳 (cén)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 上的第二个特征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 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 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 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 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压力逼迫得痛哭一百次,但哭完记得笑一千次给它看,你可以习惯为别人付出,但至少别忘了为自己而活,你可以学会假装,但最后不要变成 你当初讨厌的那种人。
5 、诚实就如埋藏在泥土里面的果实,谎言犹如枝头上妖艳的花朵。虽然谎言能给人暂时的美感,但它的枯萎是不可避免的,而诚实会在那里 生根发芽。
3 、拼搏是成功的通行证,美貌是失败的墓志铭。不要再斤斤计较于你的容貌,关键是打造自己强大的内心。朋友,凤姐就是榜样啊,你长得 比她还励志,你行的! 6 、会说话的多说,不会说话的少开口,要小心言多必失。成功人士大多沉默寡言,不多开口,这不是说沉默寡言能够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 而是减少错误的发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枫叶: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 /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 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 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 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 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 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 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 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种纤腰学不成。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
关 键 点
在“木”字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雪: 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 夜雪瓜洲渡 花: 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 少 日: 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 日出西边雨 杜鹃: 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 /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 静听松风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_第9课_说“木叶”ppt课件
zhuó ) (2)灼 灼 ( .
(5)招徕 ( lái ) .
(3)寒砧 (zhēn ) .
quán ) (6)言筌 ( . tiáo ) (9)迢 远 ( . ɡǔ ) (12)蛊 惑人心 ( .
lǎnɡ ) (7)疏朗 ( .
(10)皎 皎( jiǎo ) .
piān ) (8)翩 翩 ( .
托„„人与自然有着天生的联系,谁都无法抗拒那或宏伟壮丽或清灵俊秀的
美景。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让我们的心情放飞在另一片天空。
2.和谐是山间叮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和谐是清晨第一缕阳
光,冲破了黑暗和阴霾;和谐是一阵轻柔的海风,拂去萦绕在心头的烦忧和 纷扰。有人渴望橄榄枝永久地摇曳在枝头,有人相信爱是人类力量的来源, 有人崇尚科技引领着人类的进步„„然而和谐才是基础,它是摩天大厦最坚 固的基石。
下
辨 一
流传:指顺着时间往下传或扩大范围往外传。
辨
留传:指留存下来传给后世。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2)一言难尽:一句话很难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很难用一句话说清 楚。尽,完。 (3)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这 句话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迢 迢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典型 典范
填
一 填
(1)“感动社区·感动和平”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隆重
典型 举行,又有10个市民和集体成为了道德传承的先进
。
(2)当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从产业规模、工业体系、
未来科技上已成为全球 典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ppt课件
• 最后两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
回圆。”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
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
在得知友人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
月以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
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 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作者为未能为
• 5.走近作者 • 林庚,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 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 系。1933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 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 诗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的近侍。后入太学,立志读书。代宗朝入仕
途,历任洛阳丞、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
史、苏州刺史,卒于任所。在他早期所写的
一部分作品里,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
罢官后,作品中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
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其诗多写山
• 【主旨感悟】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 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 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 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 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 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
•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 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 是:①整体阅读,感知原文。②找到该题信 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③对该段落或区域内 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④将选项中的相关 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 答案。
学 习 目 标
•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 的方法;积累古诗名句,提高学生学习鉴赏 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 力。 • 2.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 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 3.把握“木”字的艺术特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课件 (共34张PPT)
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5
梧• 梧桐桐树树,,三三更更雨雨,,不不到到离离情情正正苦苦,,一一
叶叶叶,叶一,声一声声,声空,阶空滴阶到滴天到明天。明。
梧• 梧桐桐更更兼兼细细雨雨,,到到黄黄昏昏点点点点滴滴滴滴。。
7
高树
高木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8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注解】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 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
9
10
树 木
11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
征是什么
着透黄“着木色”黄,暗色在示触了觉它上的它颜可色能,干是可燥干能燥透的 而不是湿润的,窸“窣木飘叶零”有落叶的
30
曾诗:乱条咏狂柳舞,贺柳知絮章纷飞。 碧讽玉刺妆攀成附一权树贵高、,得万势条猖垂狂下的绿奸丝绦。 不佞知之细臣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贺条诗犹:未亭变亭初玉黄立,,倚碧绿得丰东茂风,势枝便条狂。 解纷春把披色飞,的花细美蒙叶丽日精 和月致大,。自不诗然人的知借活天咏力地柳。有赞清美霜。
23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4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25
LOREM IPSUM DOLOR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5
梧• 梧桐桐树树,,三三更更雨雨,,不不到到离离情情正正苦苦,,一一
叶叶叶,叶一,声一声声,声空,阶空滴阶到滴天到明天。明。
梧• 梧桐桐更更兼兼细细雨雨,,到到黄黄昏昏点点点点滴滴滴滴。。
7
高树
高木
“木”比“树”更显得 单纯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8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注解】筌:捕鱼用的竹制的篓子,有口,内有 逆刺,鱼进入就出不来。
9
10
树 木
11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
征是什么
着透黄“着木色”黄,暗色在示触了觉它上的它颜可色能,干是可燥干能燥透的 而不是湿润的,窸“窣木飘叶零”有落叶的
30
曾诗:乱条咏狂柳舞,贺柳知絮章纷飞。 碧讽玉刺妆攀成附一权树贵高、,得万势条猖垂狂下的绿奸丝绦。 不佞知之细臣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贺条诗犹:未亭变亭初玉黄立,,倚碧绿得丰东茂风,势枝便条狂。 解纷春把披色飞,的花细美蒙叶丽日精 和月致大,。自不诗然人的知借活天咏力地柳。有赞清美霜。
23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4
李 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25
LOREM IPSUM DOLOR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五 第三单元9:说“木叶”(共44张PPT)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 ) 木 (叶 )
秋 风 叶 落
脱 尽
树 春 夏 (叶 ) 之
交
叶 子 枝 绿 (叶 ) 叶 褐绿 繁 (干 ) 茂
枯 黄
干 燥 饱 含 水 分
空 阔 疏 朗 饱 满 绵 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气息
屈 原 《 九 歌 》
袅 袅 兮 秋 风 , 洞 庭 波 兮 木 叶 下 。
——
曹 植 《 美 女 篇 》
柔 条 纷 冉 冉 , 落 叶 何 翩 翩 。
——
二、研读课文:小组导论
辨析“树叶”、“木叶”,
“落木”、“木叶”的意味的 不同,概括“木”在形象上的
艺术特征。
比较:“木”和“树”的区别:
—曹植《野田黄雀行》
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它“木”比“树”更
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 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精读课文第6段:
概括“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第二特征 : 由诗歌暗示性特点决定的。(5段) 第三特征 : 暗示黄色、干燥(6段) 总结(7段)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关键在一个“木”字)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A.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 B.有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无 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24张PPT)
释字义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花开鲜艳的样子。 亭皋—— 水边的平地。 萧萧—— 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疏朗——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窸窣—— 文中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一、整体感知,概括段意
第一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 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二段:解释“木叶”就是“树叶”,但 古诗中用“树叶” 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 展到了“落木”。
第三段:引出“木叶”与“落木”的不同, 关键在于“木”字。引出诗歌的形象思维。
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含有落叶的因素。
一、整体感知,概括段意
第五段:解释“木” 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三、重点研读
• 4.结合课文第6段,分析“木叶” 形象比“落木”形象多了些什么?
• “木叶”是“木”与“叶”的统 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 远而情深的形象。
• “木叶”稍显空阔,是清秋的性 格。
四、分析诗歌
• 请问能否将“落木”换为“落叶”? • 登高
•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 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 象”。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4:44:20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52021/8/252021/8/25Aug-2125-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52021/8/252021/8/25Wednesday, August 25, 202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ppt课件
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 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特 { 树: 繁茂的绿色的枝叶,褐绿色的树干
征 木:黄色、干燥的质感,木质的树干,落叶 =-======的因素
意 树: 饱满
{
味 木: 疏朗
场 { 树: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合 木: 秋风叶落
说 “木 叶”
诗人钟爱“木叶 “形象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句中的“落木”是什么意思?
•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 (今福州市),1910年2月 22日生于北京,193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 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 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 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 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 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 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 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
• “落木 ”比“木叶”还要更显得空阔,它 连“叶”这一字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 洗净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庚肠 老侵潘鬓,漫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 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 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 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 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 都付东流。
“木”的两个艺术 特征
诗人钟爱“木叶” 古诗很少用 “树叶” “木叶”“树叶”形 象有别
第一个特征:含有落叶的因 素
第二个特征:暗示颜色
以小见大 (情韵义) 深入浅出
概念上:相去无几 对比“木叶”和“树叶”
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
辨析“落木”与“落叶”意味的不 同
• “落叶”除一般落叶还包括了春夏之交饱含 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第9课说“木叶” (共62张PPT)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 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意志力是人的一条救生索,它可以帮助我们脱离困境,引导我们走向胜利。 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人的成长需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本、社会,有趣的是,社会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教给你的背道而驰。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结构图示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三、文本探究 1.我国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用“树叶”而多用 “木叶”?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一问题的? 答:本文开篇用屈原《九歌》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 栏 庭波兮木叶下”引出话题,说明屈原的诗句启发了诗人们,目 “木叶”成了“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接着,作者从 链 接 两个方面分析了诗人们喜用“木叶”的原因。一方面是用 “木叶”比用“树叶”来得洗练,另一方面是诗歌是形象 思维的东西,用“木叶”或“树叶”或“落叶”虽是一字 之差,但“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作者用“木叶”“落 木”的诗句,说明了用“木叶”和用“落木”的不同,指 出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 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这一带有规律性的 现象。
作者从“木”的形象艺术特征方面,深入地探究了古代诗 人们喜欢使用“木”字的根本原因。一是“木”比“树” 显得“单纯”,它能准确地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二是“木”更能体 现诗歌的“暗示性”,“木”不会使人联想到“叶”,而 “树”易使人联想到“叶”,“木”字更具有“普遍的性 格”,更体现普遍的“潜在的暗示”。
栏 目 链 接
三、背景概览 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发展到当代, 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专门发表诗歌的报刊 寥寥无几。针对这种现状,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 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 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 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 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说明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栏 目 链 接
五、重点突破 1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 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在本文中大量援引了古诗人关于 “木叶”的诗句。请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到了怎样 的作用? 答: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 议论话题;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第三单元
第9课 说“木叶”
栏 目 链 接
(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积 累古诗词名句。
(2)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 的能力;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 论,理解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3)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对古代文化的 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感。
栏 目 链 接
2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何却拟 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 题”,你以为如何? 答:作者把标题定为“说‘木叶’”,以诗中的意象 “木叶”作为论题展开,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 “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 形象。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 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有落叶的因素,从中得出诗 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 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理论,体现了 作者的科学态度,又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易于广大 读者接受。 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 不可,但那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 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不大容易写得深入浅出。
栏 目 链 接
二、作家作品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 ( 文艺短评 ) ; “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 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 “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 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 “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 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 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 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 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才可以把握文意。
栏 目 链 接
四、技巧总结 1.深入意境,比较分析。 本文一个主要的特征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领读者 栏 一起进入“树叶”与“木叶”的不同意境,品味“木叶” 目 的形象魅力。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链 接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模式。先由诗句总结“木叶” 出现的场合,再由此深入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由于 作者紧扣诗句,并对诗句意境进行想象挖掘,读者也一同 进入诗歌鉴赏的境界,学会品味诗歌的内容和外部语言。
2.切中关键,引发联想,深入分析。 读者已经明白了“木叶”是艺术创造,但是“木叶”与 “树叶”的真正艺术距离还不清楚。前文只是感性认识, 作者接着明确提出“木叶”与“树叶”的差异在一“木” 字,要在“木”字上下功夫。由适合用“木”字的情境, 引出“木”的艺术特征,再由第一个艺术特征引出诗歌语 言的“暗示性”问题,这也是文章讨论的重点所在。作者 引用大量诗句,对诗歌运用“木叶”产生的艺术境界加以 描述,调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读者在比较分析中 领悟到“木叶”的艺术特征:秋天、落叶、树干、微黄与 干燥的颜色、单纯、空阔、清爽。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作家简介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祖籍福州,生于 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并开始新格律体诗 写作。1937年后,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 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和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 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祖缃, 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楚辞唐诗研究专家。主要 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 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 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 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空间的驰想》等。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主题概括 课文旁征博引,把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句挑选出来 进行比较、辨析、归纳、玩味,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 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 栏 的原因,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 目 链 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 接 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从而阐发了古典诗 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
பைடு நூலகம்
栏 目 链 接
3.文章是怎样做到结构清晰的? 答:文章题目为“说‘木叶’”,说得有序,说得透彻。 采用首句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 读者把握“说”的要领。如第一自然段“袅袅兮秋风,洞 庭波兮木叶下”引用屈原《九歌》诗句交代“木叶”的来 源。第二自然段“‘木叶’是什么呢?”,设问开头,引 出对“木叶”与“树叶”的诗歌运用分析,指出“木叶” 即“树叶”,这是诗人大胆的艺术创造。之后几段也是这 样,环环紧扣,结构严谨,有条不紊。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2.作者是如何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用“木”的意味的?
答:这篇文章是从小处着眼的,作者抓住中国古代诗歌中使用 “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富有 的暗示性。
作者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木”和“树”在诗歌中表 现出来的异同:“‘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 ‘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由于“木”和“树” 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因此,古代诗歌中由此 而生出的“木叶”“树叶”“落叶”的意味就不相同了。这不 相同首先表现在由于场合不同,表达的情感就不相同,表达的 意境就不同。其次是表现的形象不同:“尽管在这里‘木’是 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的概念而出现的 ……想起了游子的漂 泊。”“‘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 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