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程理念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践行新课程理念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堂,转变教学观念的主渠道。如何将课改理念落实在化学课堂?怎样进行教学才算是走进新课程了呢?我认为首先要摒弃传统的“讲授式”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对新课改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化学课堂上要落实课改理念,就应该每堂课都要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其他要素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进取,自觉地动手动脑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化学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统筹安排,从教学过程等各方面贯彻落实课改理念;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个性特点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要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化学新课改的根本前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倡导
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调整。
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长期目标,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课题教学中的整合。调整师生关系,就是要教师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看成和自己平等的独立个体来对待,尊重、信任和关心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调整教与学的方式,就是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改变以往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单一性学习方式为多样性的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既要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更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所以,在化学课堂上落实新课程理念,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注重实验,充分展示科学的认识过程,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改进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一)情境创设贴近生活,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化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又服务于生产。在教学中若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情境设置生活化、问题化,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创造条件。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堂情境设置越是生活化,越是贴近生活实践,学生学习动机就越强烈,学习效果也越好。
比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以水为引子,向学生提出“你们对水的了解有多少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对水的认识莫衷一是,随后继续提问“谁能告诉我这一瓶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学生计算后为强化其对抽象数字的感性认识,再问:“假设现在有这么多的鸡蛋,同学们请计算全世界65亿人,每人每天吃三个,可以吃多少年?”同学们在计算得出结果后一片哗然,从而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讲到硫酸盐,问同学“钡盐有毒,为什么硫酸钡在医疗上用作钡餐?”讲硬水的软化,让学生解决:水壶为什么易结水垢?水垢的成分是什么?讲盐类的水解,让学生联系:泡沫灭火器为什么能够灭火?蒸馒头为什么用发酵粉?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和草木灰混合使用?讲到金属的腐蚀,问学生:“锅炉的炉壁上为什么装几块锌?讲磷的性质时,可解释荒郊野外墓地上的磷火,也
可联系火柴为什么一擦就着火?火柴皮上涂了什么?火柴头是什么药品?讲稀有气体时,联系街道上色彩绚丽多彩的霓虹灯。讲到硝酸钾、硫磺、木炭,则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节日的气氛里,想想那五彩缤纷的焰火,其成分是什么?它的成分与四大发明联系在一起,曾经书写过我们民族骄傲的历史。
课堂中利用这些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实际,把学生领进化学的世界中,掀起无穷的遐想和追求,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课堂实验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实验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变知识传授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
对于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实验,采取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代表演示的方式比较有效。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在师生共同认识了解容量瓶的使用之后,让学生思考具体操作过程并阅读教材内容之后,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人找错、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效果比教师边演示边引导要好得多。对于制备实验,可将传统的“原理讲解—装置分析—注意点分析—演示实验”改进成师生先一同进行原理学习,再由学生自己寻找装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并找出注意点,然后由学生代表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共同进行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的方式。对于某些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实验,要改变尽善尽美的观念,实验客观化,在细微处,甚至是在“失败”中找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精细性及合作探究意识。比如《原电池》一节的教学,可将其设计为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到验证假设,最后得出结论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铁铜与非氧化性酸接触,铜片上是否会有气泡放出?”,假设三种情况:(1)铁片上有气泡放出而铜片上没有;(2)铁片上没有而铜片上有气泡放出;(3)铁铜上都有气泡放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铁片上有气泡放出,若铁铜接触,铜片上也会有气泡放出”。此时老师顺势引导,“铜与非氧化性酸不能发生反应,为什么铜片上也出现气泡?”继而进入原因的探究。
(三)课堂评价语言中肯,注重语言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富有个性的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肯定和恰当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信心,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引领学生渐入佳境。一句“很不错”“值得表扬”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不可忽略语言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教学中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性教学是目前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运用正是通过教学语言体现出来的。所以,教学语言的生动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循循善诱,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