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稻的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合集下载

《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0041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Ⅱ)英文名称: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分: 2.0适用对象: 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作物育种学等二、课程简介作物栽培学Ⅱ主要围绕南方(特别是广东省)栽培作物,如水稻、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薯类(甘薯、马铃薯)、花生、甘蔗、烟草等大田农作物,从生产实际、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和措施与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系统的论述。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of individual introduction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ystematically the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technology, cultural measures and its mechanism for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crops those were cultivated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ch as rice, maize, potato, peanut, sugarcane, tobacco.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其课程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

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DOC)

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概术第二节栽培稻的起源及品种类型第三节水稻作物的生物学特点第一节概述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二、我国水稻生产概况三、我国的水稻分区四、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一、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水稻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 %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 %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

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是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的重要保障。

2、水稻是高产稳产的细粮作物水稻可在田面保持水层的条件下生长,人们可以通过灌溉、排水及水层深浅来调节土壤温热状况、养分释放速度、田间小气候等,以水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的淀粉粒最小,直径仅为3〜10呵,粗纤维含量仅含2.2 %,虽然蛋白质含量7 %〜10 %,但稻米中蛋白质的生物价高,因此,米饭不仅细致可口,而且稻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较高。

此外,稻米的价格较高,稻米外面有谷壳紧包,比较不易吸湿返潮和虫蛀,便于运输和贮藏,稻草、稻壳等可以综合利用,因此,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

3、水稻生产副产品用途极广米糠含有14 %左右的蛋白质、15%左右的脂肪和20 %的磷化合物等,是家畜的精饲料,也可提取糠油、脑磷素等。

谷壳可用来制装饰板。

稻草除可作家畜的粗饲料外,还可用于编成草苫(sh o n)。

4、稻谷深加工有广阔前景①大米食品:除直接做米饭当主食外,还可制作方便米饭,快餐米饭,方便粥,米粉制品,饼干糕点,婴儿食品,酿造业(酒类、醋)。

②米糠的利用:米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分,和维生素等,是食品、医药、化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碎米的利用:可制作米粉、米粉线、点心、饴糖、淀粉、发酵原料、纺织物加工用糊。

④胚芽利用:营养食品、VB1、VB6、VE制剂以及饲料。

(完整word版)水稻育种

(完整word版)水稻育种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一章水稻育种第一节国内外水稻育种概况一、水稻生产的重要地位1、稻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以上.•我国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水稻产量高而稳,适应性强.•稻米食味和营养价值好,品质优于其它粮食。

2、我国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29.1%,稻谷产量则占粮食总产的47.3%,不足1/3的面积生产2/5以上的粮食,可见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3、我国水稻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1)我国是稻谷生产大国我国年均生产稻谷1。

66亿吨,占世界稻谷总产的36。

9%,为世界第一;水稻播种面积年均4。

9亿亩,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22.8%,仅次于印度;稻谷平均亩产338。

5公斤,比世界平均高38。

3%,在主要产稻国中名列前茅。

(2)我国是稻作历史古国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稻谷、米粒、稻秆等遗物出土者达73处,最早的是浙江桐乡罗家角(7040±150BC)和余姚河姆渡(6950±130BC)。

古籍上有关水稻的记载非常丰富。

(3)我国是稻种资源富国●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漠河,53°27′N).生态环境极为多样,稻种资源异常丰富。

●到1990年底为止,我国已编入国家稻种资源目录的国内品种达54972份,其中古老的地方品种达46887份。

(4)我国是水稻科技强国•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水稻栽培学(第二节)

水稻栽培学(第二节)
(3)籼稻和粳稻的演变
籼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与野生稻较为接近。籼稻是 基本型,即最先由野生稻经人工驯化而演变成栽培稻。而粳 稻是从籼稻植株中在不同的气候生态条件下(主要是气温), 通过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变异型。
2. 晚稻和早稻 (1)晚稻和早稻的分别
晚稻和早稻的亲缘关系较密切, 两者杂交的结实率 比较高。主要区别在于栽培季节的气候环境不同,形成 了对栽培季节的适应性不同。晚稻保存着与野生稻相同 的发育特性,属于典型的短日性植物,早稻对日长反应 钝感和无感。晚稻和早稻是属于适应不同日长条件而形 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
①早稻的感光性一般属弱。其中 籼稻为1-3级,粳稻为1~5级。 ②中稻感光性一般属弱到中等。 其中籼稻为1~5级,粳稻为2~7 级。③晚稻的感光性强。其中粳 稻为7-8级,籼稻为7-9级。
3. 短日高温生育期
短日高温生育期是品种在短日 高温条件下最短的营养生长期,实 验确定最短营养生长期的长度比较 困难。通常用一定的高温和短日照 条件下的营养生长期来表示,进行 品种间相互比较。
高温出穗促进率(%) = (低温下播种到出穗的 天数 - 高温下播种到出穗的天数)/低温下播种到出 穗的天数×100
早、中、晚稻的感温性都较强,但在短日条件 下,以晚稻为最强,早稻次之,中稻又次之。
2. 感光性
水稻品种在适宜生长发 育的日照长度范围内,短日 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 可使生育期延长。一般原产 低纬度地区的品种感光性强, 而原产高纬度地区品种对日 长的反应钝感或无感。
不同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其长 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 性,称之为品种的基本营养性。
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 期,是决定水稻品种生育期的3个主要内在特 性,常简称为水稻品种的“三性”。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第二章水稻生产基础知识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

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内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

幼苗期是指秧田期内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

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

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

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在一定面积内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

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

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

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结实期是结实率的高低和粒重的决定时期,此期营养条件妤,则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相反,养分不足,影响千粒重,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继续吸收养分,氮素需吸收l0%左右,如此期养分不足,应施粒肥,增加粒重.结实率是指除去未受精的空壳和很早停止发育的秕粒以外的谷粒占全穗所有粒数(含秕粒)的百分率,成熟率还应除去结实率中不够充实的谷粒,因此,成熟率的标准要求比结实率高。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分论 水稻育种 第2节 育种目标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分论 水稻育种 第2节 育种目标
• 测定糊化温度的方法是把精米置于1.7%氢氧化钾 溶液在30℃处理23小时,然后测定其扩散度与透 明度,即碱扩散值。
糊化温度分级:
碱扩散值级别 糊化温度类型
糊化温度
1~3

75~79℃
4~5
பைடு நூலகம்

70~74℃(籼)
6~7

55~69℃(粳)
C. 胶稠度:即米胶稠度 一般测定4.4%的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贵州、云南、四川、 西藏、广西、青海等省、区的部分发或大部分。水田面积3801万 亩,占全国水田的10%。云南南部有双季稻,一年可三熟,其余 以一季稻为主,籼粳稻并存,粳多在高海拨地区,籼多在低海拨 地区,品种类型复杂。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泰国大米(籼)的品质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 国际上日本、韩国、美国都很重视优质粳米的生产
与研究。 • 特别是日本喜食中短粒粳米的习惯与我国长江以北
地区基本一致。由于长期重视品质改良的基础及应 用研究,日本粳稻素以品质优异著称于世。
不同地域居民、不同民族对稻米品质要求各异 南方:籼米 北方:粳米 少数民族:糯米、红米等 民族食品:年糕、米酒、米粉条(丝)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二、水稻育种的基本目标 三、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

水稻培育知识点总结1. 水稻形态特征水稻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水稻的茎直立,高度在30-200厘米之间,叶子狭长而尖,叶鞘紧贴于茎上。

水稻的根系发达,具有多根性。

水稻的花结为穗状花序,穗状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小花呈两性花。

水稻的果实为谷粒,谷粒表面光滑,色泽丰富。

2. 水稻的种质资源水稻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共有60000多种水稻的品种,可以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三大类。

籼稻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地区,适应长日照和高温多湿的生长条件;粳稻主要产于亚洲国家和地区,适应于丰水充沛的气候和环境;糯稻主要产自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

3. 水稻的主要培育原则水稻培育的原则主要包括选择优良种质,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等。

这些原则都是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水稻的育种方法水稻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自交育种、杂交育种、同源系选择和分子育种等。

自交育种是指在自花授粉的情况下进行选种和繁殖,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两个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同源系选择是指通过多代自交育种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同源系,分子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育种选择和识别。

这些育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5. 水稻的优质育种水稻的优质是指水稻的风味好、口感佳、糙米产率高、淀粉含量低等特性。

水稻的优质主要与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关。

水稻的优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的淀粉品质、米质品质、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种质资源,利用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进行选育,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6. 水稻的抗逆育种水稻的抗逆育种是指培育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和抗逆性的水稻品种。

抗旱水稻是指可以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涝水稻是指可以在涝灾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病虫害水稻是指可以在病虫害侵害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具有高产性;抗逆性水稻是指具有抗灾性和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

生态农业知识: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

生态农业知识: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

生态农业知识: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水稻生态栽培技术介绍水稻是人类主食中的重要作物之一,然而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却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高耗能、高污染、低稳定等问题。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已成为水稻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

水稻生态栽培技术是在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观念、现代农学技术、伦理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植物资源、生物资源等多种资源的科学种植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水稻生态栽培技术。

一、生态水稻种植技术1.稻田选址首先要选择较高的地势以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保证稻田的通水和排水性能,有利于减少积水影响。

2.稻田整地和返青对于在秋季将稻草要归入田中就地恢复的田地,要先进行翻耕处理。

翻耕后,要待微微返青时,再进行踏实紧实,达到平整,有利于水分均匀分布,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3.稻种选用在生态水稻生产中,需按照年度种实不少于60斤,年产粮达6000斤的标准选用优质、抗逆、高产、多抗的水稻品种。

4.稻种处理将选好的种子透水后浸泡3-4小时,取出晾干,再用水沤稻10小时。

处理过的水稻籽以68°C干燥,凹细胞感染和黑斑病感染率明显降低,能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节水栽培技术1.精确定植水稻生态栽培要求亩种植数控制在10万株以内,栽植距离需根据品种特性、生长期、水分状况和盈亏平衡等因素来确定。

2.远离反季风春季旱季,可通过灌浆冲洗除草来达到节水效果。

3.湿地灌溉抗旱节水灌溉是水稻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采用肥水配合、稻田溢流、湿度调控来实现水肥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

三、病虫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增加生态效益,同时还能培育绿色农业生产环境。

1.病虫防治可采用生防药剂来控制病虫害,此类药剂对环境没有影响方法是用微生物菌剂或植物提取剂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2.种植绿肥适当种植绿肥,可防止田间别的蓝蝴蝶、毛虫损害了水稻,还可以有效地吸收过量的氮肥,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机肥料。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

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的差异
浙江省晚稻多为粳稻,早稻多为籼稻
籼为基本型
短的不
1. 感温性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鉴定,一般在不同温度下种植, 以高温出穗促进率表示。高温出穗促进率大者 为感温性强,反之则感温性弱。
高温出穗促进率(%)=(低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高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低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100
四、我国水稻科学的发展
(一)背景与发展趋势
20世纪初,稻作面积仅1400万公顷,至40年代末,增加至 2500万公顷,以单季稻为主,产量仅1—1.5吨/公顷; 1949年至2001年,面积从2571万公顷增加至2882万公顷,增 长11.2%;单产从1.89吨/公顷增加至6.16吨/公顷,增长226%; 总产从4864万吨增加至17758万吨,增长265%。
(二)目标、任务与内容
目标与任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质;每公顷6吨提高至8 吨,品质符合市场要求。 内容:分三步走。至2015-2017年,集成与推广实用技术,达 到单产7吨,初步改善稻米品质现状;至2025年前后,加强技 术创新,产量达到8吨,基本实现稻米优质化;第三步,单产 稳定在8吨以上,全面实现稻米优质化。
2. 感光性
水稻品种感光性的鉴定,一般在温度相同(似)的条件下 进行不同日照长度处理,以短日照出穗促进率表示品种的感 光性,促进率大者感光性强,反之则弱。
短日照出生穗促进率(%)=(长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短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长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100 早稻感光性较弱,晚稻较强,中稻介于两者之间。
水稻栽培学

第一节 概述
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水稻生产概况 我国水稻分区 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作物栽培学-水稻

作物栽培学-水稻
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 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冬季休闲。部 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 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 壤结构,提高肥力。
-
-
233.6
8.0
1870.1
29.5
53.8
237.8
8.3
1963.4
39.7
53.3
237.0
8.8
2089.2
39.9
61.2
239.8
8.1
1937.3
41.2
54.4
220.3
8.2
1801.3
41.5
58.0
201.0
8.4
1693.2
41.1
57.6
198.2
8.6
1709.9
40.6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田的耕作制度 五、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我 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 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3. 江苏水稻生产情况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课堂采用启发式,重点讲授教材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措施的原理、效应等理论。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各类主要作物的基本栽培实践技能,了解各类主要作物的研究动态,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农作物新品种栽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进行实际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观认识。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了解作物的起源和分类;3.掌握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了解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

【讲授内容】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作物的起源和分类3.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第二章小麦目的要求】1.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起源和分类;2.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掌握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掌握小麦的栽培技术。

讲授内容】1.小麦的生产概况、起源和分类;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小麦的栽培技术;5.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

第三章其它麦类作物目的要求】1.掌握大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2.掌握燕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3.掌握黑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4.掌握小黑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

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

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

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

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水稻的生物学基础如下:(一)水稻的生长发育1、水稻的一生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

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1)秧苗期。

播种——移栽(2)返青分蘖期。

移栽——幼穗分化前(3)拔节孕穗期。

幼穗分化——抽穗前(4)抽穗结实期。

抽穗——成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1)营养生长期。

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2)生殖生长期。

穗、花、籽粒(生殖器官)2、种子发芽(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

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

二是种子休眠期。

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

三是种子寿命。

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

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

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

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作物栽培学PPT课件

• . 从种植方式分有直播稻和移栽稻
• 直播稻中有水直播和旱直播
• 播种形式有条播(机播或耧播)和撒播(手撒或 飞机播种)。
• 栽为主。
04.08.2020
20
四、我国栽培稻的类型
分类级别 亚种


变种 栽培品种
影响因素 温度 光照
04.08.2020
15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年以后,我国农民和科技工作者,一方 面继承和发展传统稻作技术,一方面开 展科学研究,以现代科技成就指导稻作 实践,促进了水稻产量持续增长和稻作 技术的进步,在有些方面,如杂交水稻 技术、水稻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
04.08.2020
• 三是北方台风、暴雨、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较南方 轻。
• 但是,对北方种稻可能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水源 不足(如原来北京市郊区种稻较多,但为节水起 见0,4.08.从2020年停止种稻)、后期冷害等问题,也1应9 充
三、水稻的种植方式
• . 从对水分的要求和水分管理特点分,有旱稻、 浅水稻、半深水稻(水层 以下)、深水稻、浮 稻等;
作物栽培学
章水稻栽培
04.08.2020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四章 水稻栽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水稻育秧
第四节 水稻插秧
16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
• 年我国水稻总面积为 ,约占世界面积 的;总产量为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左右。

作物学通论大纲

作物学通论大纲

《作物学通论》教学大纲学时数:54学分数:3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执笔者:章新编写日期:2006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基础课。

与本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和了解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作物学的发展特点、作物进化与分布、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生态环境关系、生产管理技术、耕作制度与农业生态等主要内容。

目的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科学种田,降低农业成本,合理利用农业技术,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了解各作物生长发育的共性,并对一些常见农作物的个性有充分的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

学习该课程对了解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开拓学习思路,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大有益处。

二、教学纲要第一章作物学概述第一节作物学的概念1 作物学的概念与范畴2 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分类与分布1 作物分类2 作物的起源和传播3 作物的分布 4中国作物的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节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种植区划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区划2我国几种主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第二章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第一节作物的发育特性与生育期1 作物的发育特性2 作物的发育阶段3 作物的生育期第二节作物器官的形成1 种子形态与萌发2 营养器官的建成3 生殖器官的建成4 器官生长的相关性第三节作物的群体特征1 作物的群体的基本概念2 作物的群体结构与指标体系3 作物群体的源流库第四节作物产量的形成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2 产量构成因素3 产量形成过程及影响条件4 产量潜力及增产途径第五节作物品质的形成1 作物产品品质2 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因素3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第三章作物与生态环境第一节作物的生态因子与生长调节1 作物的生态因子2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3 作物生长的环境调节第二节作物与关照1 光照度对作物的影响2 日照程度对作物的影响3 太阳光谱成分对作物的影响第三节作物与温度1 温度的变化节律及其对作物的影响2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及作物生育的温度范围3 积温及无霜期4 温度逆境对作物的危害及防御措施第四节作物与水分1 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特点2 水分逆境对作物的影响第五节作物与空气1 作物与CO2的关系2 作物与O2的关系3 风速对作物的影响4 空气中其他气体与作物的关系第六节作物与肥料1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2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3 作物的需肥规律第七节作物与土壤1 土壤和土壤肥力2 土壤的主要性质及其对作物的影响3 我国主要低产田土壤的改良第四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第一节品种及种质资源1 品种的概念2 品种的改良任务3 品种改良的目标4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5 种质资源。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一、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面向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非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先进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理论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物生产现状2、作物的概念,指栽培植物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在大田里栽培的、种植规模较大的几十种植物。

全世界作物大约有90种,我国大约有50种。

3、作物的分类栽培学对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是按作物的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将作物分为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及饲料作物。

4、作物的产量①作物的产量概念:栽培农作物的目的是获取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

所谓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所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叫做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是指做为栽培目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作物的经济产量是作物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②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作物的产量(经济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的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相同。

例如,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平均粒重三个因素。

作物产量因素之间除了互相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补偿的有力。

5、作物群体(1)作物群体的概念: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一种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单作群体,两各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复合群体。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Crop Cultivation二、课程编号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理论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以促进作物生产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及技术体系。

重点:是作物的分类方法及起源。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观察、调查及有关品质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五、作物栽培学与其它相关课程联系与分工作物栽培学与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作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这些课程的综合运用或“组装”,它是按照自己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体系,论述作物产量形成的理论和栽培技术,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序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共计时数概论第一章11第二章222第三章24第四章44第五章22第六章11各论第一章10212第二章8210第三章66第四章66第五章88第六章8210第七章44第八章628第九章66第十章66总学时数801090七、教学内容要点作物栽培学教学内容包括概论、各论和实验3部分。

§1 概论主要内容:1.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2.作物的起源、分布与分类3. 作物的生长发4.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5.作物与环境6.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重点: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与群体结构,作物与环境,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与技术体系。

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学一、作物与作物生产的概念二、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三、作物生产概况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三、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作物栽培学发展一、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的主要成就二、新中国成立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前景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布和分类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传播第二节作物的分布与种植业区划一、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二、作物分布的原理三、我国及内蒙古的种植业分区第三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的分类方法二、各类作物简述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重点:作物的生长与作物的发育。

水稻教学讲解课件.

水稻教学讲解课件.

水稻教学讲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农业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水稻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周期,认识到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2. 掌握水稻栽培的基本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习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损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稻生长周期及各阶段管理要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水稻栽培的基本技术,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稻生长周期挂图,水稻病虫害实物标本,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水稻种子,实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水稻生长周期挂图,引导学生关注水稻的生长过程,提出问题:“水稻的生长周期有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要点是什么?”2. 知识讲解:(1)水稻的生长习性:讲解水稻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育秧、移栽、分蘖、拔节、抽穗、灌浆、成熟等阶段。

(2)水稻栽培技术:介绍水稻栽培的基本技术,包括选种、育秧、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水稻病虫害防治:讲解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水稻种子处理、育秧、移栽等操作,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4. 例题讲解:讲解水稻栽培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并给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针对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稻生长周期2. 水稻栽培技术选种育秧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3. 水稻病虫害防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稻的生长周期及各阶段管理要点。

(2)列举三种水稻常见病虫害,并说明防治方法。

2. 答案:(1)见课堂讲解内容。

(2)见课堂讲解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水稻营养元素吸收与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营养元素吸收与调控的生物学基础

水稻营养元素吸收与调控的生物学基础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

而水稻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调控是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过程。

一、水稻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镁、锰、铁、锌、铜等。

其中,氮元素是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元素,磷、钾、镁等也是水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而锰、铁、锌、铜等微量元素虽然仅需要极少量,但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这些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和类型取决于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长阶段的需要。

而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也会随着生长发育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水稻对氮元素的吸收能力特别强,大约有50%的氮元素来自于土壤中的氮化合物(例如氨、硝酸盐等),而另外50%则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机氮。

而水稻对磷、钾、镁等元素的吸收则主要依靠植株根系吸收。

三、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转运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转运涉及到根系、叶片、茎及籽粒等部位之间的运输。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元素需要从吸收部位到达各分布部位,以满足其能量需求和生长发育需要。

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转运主要依赖于根系与茎的连通性。

在水稻根系内部,营养元素会通过“根突”这样的细胞结构运输到茎部。

然后,营养元素会通过茎部的特殊组织——韧皮部,进入到叶片及籽粒等目的地。

在叶片中,营养元素可以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并在经过代谢后被重新分配至其他部位。

四、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调控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调控是由一系列生物学机制控制的。

这些机制包括激素、基因表达、信号转导、代谢调控等。

这些生物学机制可以协调地调控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和合理分配,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水稻内部营养元素调控因子。

例如,植物生长素可以促进植株的早期生长阶段,而赤霉素则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对水稻内部营养元素的调控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B.一次枝梗原基 B:第一苞原基
3)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 二次枝梗原基分化
从左幼穗中剥下的一个一次枝梗
分化初期幼穗外形 第一次枝梗原基 苞毛 苞 第 二 次 枝 梗 原 基
颖花原基分化
S.小穗原基,顶端的小穗已 开始分化出颖片原基(G)
G.颖片原基 L.外稃原基 SL.不孕外稃原基
4)雌雄蕊形成期 穗上部发育最快的颖花原基,在其内颖和 外颖内又出现一些小突起,即雌雄蕊原基,它 们挤在一起,为内颖和外颖所包围,显微镜观
6.穗的发育
(1)形态结构
小穗 稻 穗
二次枝梗 一次枝梗 小穗梗 穗轴
(2)稻穗的分化发育 稻穗分化时期的检查: ①第一苞原基分化到花药形成以前,以全穗发育为对象划分发育时期;
②自花粉母细胞发育以后,则以小穗为检查对象。
1)第一苞分化期 幼穗开始分化时,首先在生长锥基部,剑叶顶叶原基的对面 分化出环状突起,即为第一苞原基。第一苞即分化穗颈节,其上 部就是穗轴,所以第一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是生殖生长 的起点。
2)出叶 现青后,依次长出第一、第二、第三„„完全叶,当第 四完全叶抽出时,第一完全叶腋芽就可能长出分蘖。现青时, 种子根已下扎入土。
4.分蘖的生长 (1)概念 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 (分蘖芽),在适宜条件 下生长形成的。
第1次分蘖:从主茎上长出的分蘖。 第2次分蘖:从第1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分蘖位:分蘖在母茎上所处的叶位。
察似一窝鸡蛋。
这种分化由穗上部的颖花向穗下部的颖花
推进。当穗最下部的二次枝梗上的颖花陆续分
化完毕时,全穗最高颖花数已定。
雌雄蕊形成期
随后,穗轴、枝梗开始迅速伸长,内外颖也伸 长而相互合拢,雄蕊分化出花药和花丝,雌蕊分化 出柱头、花柱和子房。至此,穗部各器官全部分 化完毕。 幼穗雏形 已经形成,全穗 长5-l0mm。 此后转入 生殖细胞形成 期,即孕穗期。
孕穗末期
7.抽穗、开花、授粉与结实 (1)抽穗穗上部颖花的花粉和胚囊成熟后的 1-2d,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从穗顶露出到全穗抽出约需5d左右,温度高抽出快,温度低抽出慢。 (2)开花与授粉 开花:1)抽穗后天数与开花过程:在一般情况下,穗顶端的颖花露出剑叶鞘的当天 或露出后1-2d即开始开花,全穗开花过程需5-7d,而第3d前后开花最盛。 授粉:开花时颖壳张开,花丝迅速伸长,花药开裂,花粉散向同粒颖花的柱头。
1)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藏物质。
2)促进出穗后的光合作用。
2.库限制型品种
(1)源库特征: 1)库容量小:穗 小粒少。 2)结实率高且稳定。 3)茎、鞘贮藏物质输出率低。 4)源相对不足:单位叶面积负担的颖花数量少。 5)同步灌浆型:强弱势粒同步灌浆。 (2)栽培策略:增加群体的总颖花量。
3.源库协调型
(3)叶、蘖同伸现象
母茎第n叶出现时,正是(n-3)叶位的分蘖出现期。
水稻叶、蘖 同伸关系表
主茎叶序 一次分蘖叶序 8/0 1/5 9/0 2/5 1/6 10/0 3/5 2/6 1/7 1/5P 二次分蘖叶序 11/0 4/5 3/6 2/7 2/5P 12/0 5/5 4/6 3/7 3/5P 13/0 6/5 5/6 4/7 4/5P
1.生长锥 2.叶原基 3.剑叶原基 4.第一苞原基
2)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当第一苞原基增大后,在生长锥基部继续分化新的横纹,即为第二苞、 第三苞原基。 接着在这些苞的腋部生出新的圆锥形突起,这些突起就是第一次枝梗 原基。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的顺序是由下而上,逐渐向生长锥顶端进行的, 当分化达到生长锥顶端时,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 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从穗中上部小穗 花粉中取出正 在发育的花粉粒
花粉粒外壁加厚
8)花粉完成期
抽穗前1-2d,花粉内容物充满,花粉内的生殖核又分裂成2个精核,加上 一个营养核,称为三核花粉粒,至此花粉的发育全部完成,即将抽穗开花。 此时,内外颖叶绿素大量增加,花丝迅速伸长,花粉内淀粉含量增多,花药 呈黄色。
发 芽 孔
温度对开花的影响 2)温度对开花受精的影响:温度影响最
大,温度低于23℃或高于35℃,花药开裂就
要受到影响。 3)一天中水稻开花的时间:主要受当日 温度的制约,气温高开花早盛花期在午前; 气温低开花迟,盛花期亦推迟,甚至推迟到
午后。
(3)灌浆结实
①乳熟期:在开花后3-7d(晚稻为5-9d),其米粒中充满白色淀粉浆乳。随着时间的 推移,浆乳由稀变稠,颖壳外表为绿色。 ②蜡熟期(黄熟期):胚乳由乳状变硬,但手压仍可变形,颖壳绿色消退,逐步转 为黄色,历时7-11天。
源库是相对的、动态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发生转化。
源库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面积的颖花数(或单位面积的颖花数 ×粒重)表示库。用叶面积系数(LAI)表示源。 1.源限制型
水稻品种的源库类型
2.库限制型
3.源限制型
1.源限制型品种
(1)源库特征: 1)库容量大:穗大粒多。
2)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
3)茎、鞘贮藏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高。 4)源相对不足。单位叶面积负担的颖花数量多。 5)异步灌浆型:强弱势粒异步灌浆。 (2)栽培策略:
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2)稻种的萌发能力
休眠状态:大部分籼稻无明显休眠期;部分粳稻如早粳有不太长的休眠期, 约为1-4周。结实期间温度低,种谷的休眠期长,反之则短。 成熟度:成熟度高,发芽率高。开花后的第7天,胚的分化基本完成,具 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开花后的14天,发芽率明显提高。至蜡熟期就具备完全的 发芽能力。 贮藏条件:含水率籼稻<13%、粳稻<14%,贮藏至次年发芽率和发芽势正常; 贮藏2-3年,发芽率>50-60%。 时间:安全含水率以下,存放在玻璃干燥器中,3年仍有很高的发芽率。 3-4℃ ,含水率8-9%,保存10-15年。
二、水稻产量形成模式与品种源库类型 (一)水稻产量形成模式
1.水稻有机物质积累和分配过程示意图
2.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形成过程示意图
水稻有机物质积累和分配过程示意图
1.有机物质积累和分配过程与产量形成
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
穗分化前
穗分化期 植株生长 和呼吸消 耗
抽穗期
成熟期 60%-80% 产 量 呼 吸
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1.产量形成期较高的光合生产量 2.适宜的LAI和较高的总颖花量 3.较高的粒叶比与良好叶系配置 4.较高的单茎茎鞘重 5.较高的根活量 6.茎蘖成穗率高且穗数适宜
第四节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评价标准: ①食用标准:多数人喜欢米饭较软、适口性好,但人们的取食嗜好也会因 时空的变化而异,这是最主要、难以统一的评价标准。 ②工业标准:作为制粉、味精、酿酒等工业原料,要求直链淀粉含量高。 ③饲用标准:一般更重视蛋白质、维生素含量的高低。 一、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 (一)稻米品质的评价 (二)我国稻米品质的现状与优质稻谷的标准
尤其是剑叶,维持一定的氮素水平和保持根系
旺盛活力而不早衰。 2.在一定范围内,稻体含氮量高对提高结
实率有利。
3.抽穗后叶片中糖分浓度越高,向子粒的
转运越多。
(四)千粒重及其提高 1.影响千粒重的时期和因素
千粒重 谷壳体积 胚乳的充实度
环境和营养
遗传
光照和营养
以减数分裂期影响最大
以灌浆盛期影响最大
决定千粒重的时期也是决定结实率的时期
1/6P
1/5.1
2/6P
3/6P
2/5.1 3/5.1 、输导和贮藏的功能。 基部节间伸长1-2cm时 称为拔节期 (2)茎的结构: 稻茎一般中空呈圆筒形,着生叶的部位是节,上下两 节之间为节间。稻茎由节和节间两部分组成。 分蘖节或根节:稻茎基部的节间不伸长,各节密集,节 上发生根和分蘖,习惯上称它为分蘖节或根节。 茎秆:茎上部有若干伸长的节间形成茎秆。
(2)分蘖特性
1)分蘖叶位数:凡分蘖叶位数多的品种,分蘖期长,生 育期一般也较长。 2)对环境条件敏感:在分蘖叶位数相同的品种间,但对 温、光、水、肥等条件敏感的品种,当条件不适宜时,分 蘖芽处于休眠状态,分蘖发生率低。 3)通常分蘖发生率籼稻>粳稻:籼或粳稻不同品种,也 有强弱之分。 4)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一般以每穗实粒数 在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
③完熟期:穗轴与谷壳全部变为黄色,米质紧硬,这是收获的适宜时期。
④枯熟期:颖壳及枝梗大部分枯死,谷粒易脱落,易断穗、折秆,色泽灰暗。
第三节
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
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 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经济产量:指经济产品器官 ( 稻谷或糙米 ) 的 收获量。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
(1)源库特征
1)库源特性介于上述两类品种之间或库容量虽
大,但结实率也高,源库共同制约其产量形成,增源 或扩库均可增产。 2)这类品种源、库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栽培 措施的回旋余地也较大。
(2)栽培策略
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品种的源库类型与环境条件
(1)氮素:源对氮素的反应敏感程度大于库。 (2)水分:不同时期水分亏缺对源库构成不同影响 ①颖花形成期:缺水对库限制型品种的产量形成影响大。 ②结实期:缺水对源限制型品种的产量影响较大。 因此,当源库类型一旦发生变化时,其水肥管理策略也 需相应改变。 水稻群体质量:是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 值的综合状况。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就是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
通常所说的产量指经济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一)单位面积穗数的形成与调控
单位面积穗数
基本苗
单株有效分蘖数
一般能成穗
分蘖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