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兴趣消退、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
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常见,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在选择学业时可能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和学习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面对课程学习时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导致学习倦怠。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使用了一些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很枯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课程任务、考试压力、社会实践等多重任务,在学业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4.学习环境不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周围环境嘈杂、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二、对策分析1.明确学习目标:大学生应该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将目标细分为每天、每周、每月的小目标,并将其写下来,以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前进。
2.优化学习方法: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制定学习计划、分部分学习、结合实践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调整学习节奏:适当调整学习节奏也是缓解学习倦怠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适量休息,进行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等,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4.改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减轻学习倦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可以选择安静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和噪音;可以和同学一起组织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和鼓励。
5.寻求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及时向老师、同学和家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倦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可能涉及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业压力过大和学习环境不佳等多个方面。
分析学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分析学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学习内容、学业任务和学校生活的消极情绪和态度,并表现出缺乏兴趣、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下降等现象。
学业倦怠的发生原因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学习压力、学习动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环境不良。
本文将就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学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学习压力是学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学业任务繁重,考试竞争激烈,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长时间面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理性看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会科学分配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压力的困扰。
其次,学习动力欠缺也是学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学习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缺乏学习动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从而产生学业倦怠。
为了提高学习动力,学生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加学习的乐趣,与同学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学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容易采取被动的接受态度,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长时间学习下来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注重积累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注意调整学习方法,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学习,如借助互联网资源、参加各类培训和辅导班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最后,学习环境不良也是学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环境涉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如果学校教育氛围不浓、家庭关心不够、社会支持缺乏,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其产生学业倦怠。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校和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学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学习动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环境不良。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倦、不想学习或者失去学习动力的心理状态。
学习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任务重复单调,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不佳,学习动机不足等。
针对这些成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
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大学阶段,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科和课程,而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进而影响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规划学习路径和内容,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价值,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任务重复单调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
大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有些学科的学习任务可能会过于重复和单调,缺乏足够的挑战和刺激,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活动,提供学生更多触动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习惯于应付考试,重视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但在大学阶段这样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大学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笔记、思维导图和团队合作等,提高学习效果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环境不佳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之一。
学习环境包括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和学习氛围等方面,如果学生处于嘈杂的环境、没有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或者周围的同学都不重视学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对于学习环境不佳的问题,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资源,如图书馆、自习室和实验室等,同时鼓励建立学习群体,组织学习小组和讨论会,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缺乏动力、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下降的现象。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以下分析了几个主要成因及对策。
一、学习任务单一、缺乏挑战性大学课程中存在一些单调、重复、缺乏挑战的学习任务,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也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互动,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新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二、缺乏实际运用与反馈大学课程中很多内容偏重于理论,缺乏实际运用和反馈,学生容易产生“学了又忘”的感觉。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和项目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给予及时、明确的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压力过大、心理负担重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容易导致学习倦怠。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外活动、运动锻炼、与朋友聚会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四、学习方式不当、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学习倦怠。
学生应该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管理,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五、缺乏目标和动力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也是导致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给自己一定的奖励,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复杂多样,解决学习倦怠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学校应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则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适应学习的各种挑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厌倦和缺乏动力的心理状态。
学习倦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成因及对应的对策分析。
一、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大学生在课业、考试、实习等方面的任务往往十分繁重,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学习倦怠。
对策方案如下:1.合理规划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每日的学习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劳累。
2.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兴趣:通过培养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可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对学业压力时容易感到焦虑和无助,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容易产生倦怠感。
对策方案如下:1.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学业压力过大,不妨寻求帮助,和老师、同学或辅导员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分解任务,逐步完成:将庞大的任务分解为小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完成,避免感到难以担负。
3.寻求休息和放松的方式:合理休息和娱乐能够缓解压力,让大脑得到放松和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三、缺乏学习动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容易产生学习倦怠。
对策方案如下:1.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给自己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小的目标,逐步达成,增加动力和成就感。
2.与同学一起学习:和同学一起学习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互相监督和激励。
3.寻求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学习对个人发展和未来的重要性,增加动力和积极性。
四、生活压力和疲劳大学生除了学业外,还面临着社交、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会导致学习倦怠。
对策方案如下:1.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寻求情感支持:与亲友、同学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缓解压力和疲劳。
3.培养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式:学会自我调节,比如通过锻炼身体、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疲劳。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导言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群体,他们每天忙碌于学习、社交、实践和娱乐之中。
在学习这个重要的方面,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情况。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倦怠问题,提高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1.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通常相当繁重,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学生需要复习大量的知识,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课程设计。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焦虑感,甚至感到不知所措。
2.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大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大多是专业课程,某些课程内容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专业方向不符。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学习就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
3.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大学生在学习时采取了不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动力不足。
4.精神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业、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使他们产生疲倦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5.缺乏目标和规划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要学到什么程度,导致学习的动力减弱。
二、应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研究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大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适当的放松也是十分重要的,保持好的睡眠质量,调节节奏,避免疲劳积累。
2.提高学习兴趣大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内容,学会用自己的兴趣去发现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希望学生通过建立兴趣点,去发现知识的美丽和魅力,让学习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3.学会高效学习学习方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要教育学生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考试、阅读、讲解和实验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带动学习动力。
4.保持心理健康大学生要学会适当的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习倦怠现象逐渐普遍化,成为一种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倦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因此理解学习倦怠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1.学习压力过大现如今,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巨大学习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学业负担。
这种学习压力可能来自家庭对学生成绩的期望、社会竞争的残酷以及学校教学体系的不合理。
学习压力过大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导致学习倦怠成为常态。
2.学习兴趣缺失有些大学生在高考时被迫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导致学习中缺乏动力和兴趣。
当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时,大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3.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大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长期以来的学习困难会让大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倦怠的情绪。
4.自律能力不足在大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自律地安排时间和计划,但是由于自律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难以有效地进行学习。
这种缺乏自律带来的学习效率低下也是造成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压力。
与家长朋友多沟通交流,寻求实质性的帮助;并适当地向老师求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缓解学习压力。
对于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尝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社交等方式,让自己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
3.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大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向老师请教、同学交流、自主探索等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自律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可以自主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逐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倦怠情绪,学习效果也逐渐下降。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克服学习倦怠问题。
一、成因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如期末考试、论文写作等。
学习任务的堆积和考试的紧张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
2. 学习目标不明确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因此容易出现学习倦怠情绪。
3. 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如死记硬背、缺乏思考等。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导致学习倦怠情绪的产生。
4. 精神状态不佳大学生可能面临着一些精神困扰,如压抑、孤独、情感问题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学习产生干扰,导致学习倦怠的产生。
5.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产生学习倦怠情绪。
二、对策分析1. 学习压力过大的对策大学生应合理规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压力。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使学习变得有序和可控。
要学会适当地放松,通过健身、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2. 学习目标明确的对策大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进行认真思考和规划。
可以寻找导师、辅导员等人的帮助,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定期检查和调整目标,确保自己的学习方向正确。
3. 学习方法合理的对策大学生需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参加学习技巧培训等方式,提高学习方法和策略。
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反思,不断优化学习方法。
4. 精神状态良好的对策大学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处理精神上的问题。
可以通过与亲友沟通、倾诉,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情感调适和疏导。
也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参加爱好小组等方式,增加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作者:梁颖仪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5期摘要: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频发,最为明显的表现为学生旷课现象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各大高校各出奇招以处理这一问题,当仍是治标不治本的。
本文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现象,从学生自身以及外部两大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进行其应对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高校教学管理一、学习倦怠概念分析(一)学习倦怠的含义学习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来自于职业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其中“倦怠”一词为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以这一词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
这一说法现引用于学生学习上,然而目前仍未有统一的概念。
国外学者多引用Freuberger 和Maslach的成果,借鉴其在“职业倦怠”中下的定义: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
其产生原因是因为较长时间来自学校课程等方面压力。
同时国内还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主要区分在于其形成因素的不同。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具体表现和影响1.具体表现(1)学习心态的变化.与初中高中应试学习要求不同,大学更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学习需要主动性。
产生学习倦怠,必然使得其自主学习的意愿降低,个人心态由“我要学习”转变为“要我学习”。
换言之,出现这一现象,个人学习心态将大不如从前,伴随而来的是学习热情及目标的缺失。
(2)学习行为的变化。
学习专注度降低。
专注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在课堂上,睡觉、低头玩手机、甚至直接戴上耳机等无心向学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图书馆中,不难发现有部分的同学在进行“仪式性”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寻求学术指导
与导师定期交流,寻求学术上的 指导和建议,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和难题。
心理支持
与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师沟通,寻 求心理支持和建议,缓解学习压 力和焦虑情绪。
职业规划指导
与导师或职业发展中心咨询师交 流,了解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 信息和建议。
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网络
培养兴趣爱好
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放 松身心。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及应对策略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引言 • 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 应对学习倦怠的策略 • 具体应对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 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倦怠现象愈发 普遍。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学习倦怠的定义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 压力、无聊、缺乏兴趣等原因而产生 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失去热情,感到疲 倦、无助、焦虑和沮丧等情绪,以及 逃课、拖延作业等行为。
02
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学业压力过大
课程难度高
大学课程相较于中学更加深入和广泛 ,部分学生可能感到难以适应。
主动与教师沟通,寻求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解决学习 中的困惑和难题。
利用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 习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
保持积极心态
遇到学习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定期复习、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扩大社交网络
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交场合,结交志同道合 的朋友,扩大社交圈。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厌倦、缺乏动力和兴趣等现象。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业压力过大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程多、任务重、考试频繁,很容易让大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学习倦怠。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目标,很容易迷失方向,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和学习倦怠。
四、环境因素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宿舍噪音、社交圈过大、互联网诱惑等,都会干扰学习并产生倦怠。
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一、调整学习状态大学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大学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将任务分解为小目标,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激励。
三、培养兴趣大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术讨论、实践实习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增强学习的乐趣。
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大学生不能一味地压榨自己的时间,忽略了休息和娱乐的重要性。
适当的休息可以让大脑得到放松,以更好地投入学习。
五、改善学习方法大学生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制定学习提纲、使用记忆技巧、参与讨论、做题目总结等,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场所,避免干扰和诱惑,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调整学习状态,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兴趣,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改善学习方法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对策来解决。
只要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相信学习倦怠问题会迎刃而解。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学习动力降低,对学习失去兴趣和投入的一种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来解决。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原因可以从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个体层面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焦虑、学习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感低等。
生理因素主要包括睡眠不足、饮食不良等。
环境因素包括学习环境不佳,学习任务过多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来解决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
一、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心理辅导活动,学会应对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
二、提高学习动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动力培训和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
学生可以自我调节,树立学习目标,提高对学习的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三、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优化教学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设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生可以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减少学习负担:学校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和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可以合理规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压力的产生。
五、改善生活习惯:学校可以开展生活习惯教育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饮食等。
学生可以自我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负担,改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
学习倦怠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动力不足等。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理性分析学习倦怠的成因,更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1. 学习压力过大在大学生活中,学业压力是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课程作业、期末考试还是毕业论文,都给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这种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的情况,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学习动力不足在高中阶段,学生们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往往会非常有动力地学习。
但是一旦进入大学,许多学生会失去这种学习动力,导致学习倦怠的出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对所学专业的失望、未能获得学习成就感等。
3. 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慢慢下降,从而产生学习倦怠的情况。
4. 学习兴趣丧失有些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习倦怠。
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完全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1. 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是人一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学习的积极心态,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追求,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因为学习时间过长而导致疲劳和厌倦。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减少学习倦怠的出现。
学生要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采用提问法、总结法、讨论法等,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习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 注重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是提高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活的多元化,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逐渐受到关注。
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还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成因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和学生个人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表现特征。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学习倦怠的策略,包括个人层面的自我管理、家庭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社会层面的政策支持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施这些应对策略,有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高校教育管理的改进和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力量。
二、文献综述学习倦怠是近年来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倦怠现象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学习倦怠通常表现为对学习的消极态度、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
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个人内在因素,如学习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感低下等,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如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压力过大等。
在应对策略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多种措施。
个人层面包括增强学习动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校层面则涉及改革教育制度、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社会层面则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等。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对于学习倦怠的成因和机制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导致应对策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限。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学习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学习倦怠的现象。
学习倦怠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其影响,探讨缓解学习倦怠的策略,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研究者们对学习倦怠的概念和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同学者对学习倦怠的定义和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从多角度全面剖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影响及其缓解策略。
本研究旨在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解决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有效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学习倦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倦怠的危害,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为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倦怠问题,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本研究也有助于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促进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解决,为提升教育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倦怠的现象,这种倦怠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深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和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烦、无法集中精力等现象。
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存在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本文将从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和特点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学习倦怠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环境不佳,包括学习场所过于拥挤、嘈杂,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是学业压力过大,课程繁重,学生难以承受,产生了学习的厌烦情绪。
三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导致学习没有动力和动力。
四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产生消极情绪。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改善学习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场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图书馆、自习室等适合学习的地方来学习,避免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科学规划时间,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
通过制定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可以分解任务,减轻学业压力。
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增加学习的动力。
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高效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通过参加学习方法的辅导班或自己学习和研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和激励,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可以通过开设具有吸引力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兴趣广泛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术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组织学习、合作学习和集体研究的能力。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提供优质的教学材料和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对学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学生学习惰性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学习惰性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接受学术知识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却面临着学习惰性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拖延学习、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
对大学生学习惰性成因进行探析,并提出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学习惰性成因探析1.学业压力过大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法承受,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惰性。
面对繁重的课业和考试,他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压力重重,导致学习不积极、拖延等问题的出现。
2.学习目标不清晰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往往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学什么,学完了会有怎样的收获和用途。
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受到影响,产生学习惰性。
3.缺乏学习习惯在中学时期,学生们通常会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而进入大学后,许多人失去了这种指导和监督,导致学习习惯的缺失,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和方法。
4.课程内容不感兴趣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感觉乏味、枯燥,因此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产生学习惰性。
二、大学生学习惰性的对策研究1. 调整学习目标大学生需要清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完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何帮助。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做到定时、定量的学习,避免拖延学习。
还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我激励。
3. 提高学习动力大学生需要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参与学术竞赛、参加实习、与学长学姐交流,增加学习动力。
家长和老师也应该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4. 提升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多媒体展示、实例分析等方式来提升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与策略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厌倦、消极、懈怠等心理状态。
这种倦怠性可能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因此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学习内容的单调和无趣性。
大学课程的设置可能存在某些单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是学业负担的沉重。
大学生课程紧张,作业繁琐,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产生倦怠感。
再次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容易产生倦怠感。
最后是缺乏学习动力的支持。
缺乏外部的奖励和积极反馈,学生可能缺乏对学习的动力。
针对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可以提出以下策略来解决。
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例,使学习内容更富有吸引力。
可以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课业负担,减少无效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学生需要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这样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进度,增强自信心,减少倦怠感。
可以提供学习动力的支持。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奖励,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大学生学习的倦怠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上述策略来解决。
通过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减轻学业负担、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提供学习动力的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的倦怠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周琴 111.文献综述1.1概念的界定“倦怠”这个词,最早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的小说中出现,它的词源为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
随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denbeger)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用来描述个体由于长期工作使得自身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惫不堪,从而使得他们工作能力下降,工作满意度过低,无工作成就感等现象。
而Maslach则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为不能很好的缓解自己在工作上遭受到的各种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
并且,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它经常出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人员身上。
这种定义标准被使用的最多,以后很多学者对倦怠的界定都是基于这个定义演化而来。
虽然Pines早期在关注教师倦怠问题的同时,就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但国外还是很少有关于学习倦怠的实证研究的。
直到80年代,国外有学者对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进行研究,如,Fines&Kafry(1980)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2]。
但是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这类研究并不多,而且,他们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引用“倦怠”的概念而来,Pines(1980)和Meier(1985)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学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精力耗损,对自己所学课程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的热忱逐渐消失、对同学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漠和疏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而对自己的课程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我国对学习倦怠的研究相对多一点,主要有:##学者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1],这个定义与职业倦怠的定义很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enomenon will
influances
students’body
have the
major
impact
on
the national talented pers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study of home and abroad“learning burnout'’theory,the
harmony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burnout
countermeasures
—II—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 _T-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J4f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and condition which made them
question about the 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Learning burnout is a phenomenon that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exhaustion of the student is emerged,and also the relevant escape behavior be,cause of the long time continuolls and coercive study process.It reflect the nega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seriously
Burnout
Inventory,MBI),包括三个分量表,分别用来测量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MBI
是最具影响力、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职业倦怠测量量表。在已发表的有关职业倦怠的实 证研究中,90%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作为测量工具。 (3)倦怠的主要理论 职业倦怠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f4】: ①生态理论(Etogy Theory)。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人身心健康状况、目标、需求、 价值观等变量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作环境等变量交互影响的结果,研 究和应对倦怠现象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②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表倦怠的压力维度;去个性化是指对人持有一种消极的、否定的、讥讽的态度,代表了 人际情境维度;个人成就感低落,是指个体对工作的价值和自己的胜任力持否定态度, 代表了自我评价维度p】。 可见,“倦怠”经常用于工作压力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助人职业中, 如教师、警察、护士、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等。他们需要将情感投入到对方身上,但当 投入与回报不一致时,即投入与产出出现失调时,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态度消极、成就 感降低等身心疲惫的现象。 (2)倦怠的测量 Maslach与Jackson在职业倦怠定义的基础上开发了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1.2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学习倦怠的研究是在职业倦怠研究的启发下开始的。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 开始研究倦怠,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职业倦怠上,对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却很少。 1.2.1倦怠的相关研究 (1)倦怠的定义及维度 1961年,Greene在小说《A
Burn-Out
Case)中,描述了一个建筑师因不堪忍受精
ofResource
Theory)。该理论从需求和资源的角度
来解释职业倦怠,是理解倦怠过程的主要理论。认为倦怠的两个潜在的心理过程——工
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分别与倦怠的不同维度存在高度相关,由于工作要求过高及工作资源 的缺乏,而最终产生了倦怠; ③匹配理论(Job--Person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burnout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et
In the last few
years,OUI"eoantry’higher
education scale expanded year by year.It has
have the learning burnout phenomenon;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to college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leaming burnout discovers that the overall appraisal
据一项调查显剥11,高校中大学生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
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在50%以上,在一些高校,因不 喜欢所学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竟高达40%,还有一些学生则退出了大学。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其成才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 时期,大学学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前途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学习倦怠现 象的出现,不但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更会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造成教育 资源的浪费。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realized the leap frog development that changed from‘‘educated by the omstanding person’’ approaches to‘'the popular education'’.Quantity expands
worry about the
作者签名:孟篷透亟
新躲豳型殴
堪年』月立日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多,我国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伴随着数量增长,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发生了 变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态度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新特点,大学生的学习情 况并不乐观。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逃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
as
well觞the change of quality.
College students’study pmblem has already aroused society’S widespread interest.The public
currant
college students'study manner
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 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
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在内的综合症状i2】。其中情绪衰竭是职 业倦怠最明显的表现症状和核心内容,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耗尽,代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to reduce learning burnout phenomenon
aspects:individual、college and society in order
and improve study quality,realizing Oar country’s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姓名:孔媛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高等教育学 指导教师:杨连生 20080601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 的跨越式发展。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质量的变化,其中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已经引 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众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表示担忧和失望,进而 对高等教育的价值产生了质疑。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持续的强制性的学习中所表现 出来的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以及由此引发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它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 极的学习心理。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质量,损 害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对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本研究是在国内外学习倦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连市五所高校 500名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其 可能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经初 步筛查,学习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55.39%;在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可能影响因素的调查 中发现,大学生对高校教学过程总体评价较低、师生关系淡漠、职业规划能力欠佳以及 高校心理咨询尚未发挥实际作用等。结合调查结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影响 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大学生的 学习倦怠,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应对策略
is
low,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sociate less,the occupation plan abilities unsatisfactory,the
college psychology consultation not yet displays actual function and SO on.This paper 觚alyses the condi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earning burnout b邪ing on the study.It
作者签名:
盈、蛙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