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理解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能够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欣赏诗歌的艺术性。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1.复制课文,准备多媒体设备。

2.准备习题,复习测试。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课题:“梦回繁华”,你心中有没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它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村庄?还是一个乡间小镇?2.展示图片:“梦回繁华”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小说家唐家三少描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并通过一段留言深深打动了电影导演于淼。

3.提问:“梦回繁华”这个题目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它可能涵盖的内容有哪些?【导学】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读课文,分段或篇章回答以下问题:a. 第一段的繁华梦是什么?b. 电视台来采访他们,并与于淼谈了什么?c. 海豚俱乐部的经历是怎样的?d. 维久厨艺学校的经历是怎样的?e. 小团子的故事是怎样的?3.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辅导。

4.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拓展】1.讨论与思考:为什么电影导演于淼放弃了高薪的编剧工作改行开餐馆?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2.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诗句“梦醒寻无梦,花落忆花菲”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并让学生谈谈在阅读这句诗时有什么感觉。

3.以诗歌朗诵和欣赏为主线,学生分组朗诵自己挑选的诗句,并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巩固】1.布置阅读任务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诗句,并解释放在一张海报上。

2.选择几组同学将自己的海报展示给全班,让全班进行点评和交流。

3.针对难点和疑惑进行解答,巩固知识点。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为什么最先从这个国家开始?3.简述珍妮机的发明。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1.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也是社会关系的变革。

2.最早从英国开始。

英国在17世纪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巩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英国的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条件。

3.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

经过几年研究,到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把这台机器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第一台机器,工业革命从此开始。

过渡:珍妮机发明之后,还出现了以水力驱动机器的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等,但是需要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使得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机械师瓦特改造蒸汽机成功。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请同学展示课前准备:简要说明蒸汽机的原理。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20课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20课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20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本课的新词汇和句型,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美的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新词汇和句型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在朗读中表达感情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前一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新课讲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表达。

详细解释新词汇和句型,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如使用课件展示图片、播放相关音频视频等。

巩固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或抢答游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提出拓展性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语文20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20个语文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课文:根据教材所提供的20个课文,包括诗歌、故事、读物等。

2.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步骤:课时一:课文导入和预习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导入当天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课时二:课文阅读和理解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2.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主题。

3. 进行课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课时三:语法和写作训练1. 教授本课时的语法知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短文、写一个故事开头等。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四:课文欣赏和创作1.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同主题的诗歌、故事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写一首诗、编写一个故事情节等。

3.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

课时五:课文复习和评价1. 对前面所学的课文进行复习,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

2. 进行课文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提供的课文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课文导入和讲解。

3. 作文纸和笔: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和创作使用。

4. 课外读物: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及影响。

2.主要发明及其对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工业革命的历史图片、资料和发明成果。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革命。

3.课前作业: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主要发明及影响,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操练(10分钟)以具体发明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对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多有益的发明。

本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进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探索数码科技等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学会利用科技创造有益的发明;4.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问题1)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问题2)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阅读(时间:15分钟)学生阅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讲解与讨论(时间:30分钟)(步骤1)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指导学生整理讨论内容。

4.写作(时间:25分钟)(步骤1)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进行个人写作,重点撰写有关工业革命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步骤2)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拓展思路(时间:15分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让学生对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路的讨论,让学生探索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内容,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与后续工业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工业革命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其与后续工业革命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课青山不老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课青山不老教案含反思

第二十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掌握《青山不老》这篇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主旨和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讲解和拓展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主旨和蕴含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青山绿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2. 讲解生字生词:出示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讲解其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主阅读文章,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文章中“青山不老”的含义是什么?* 文章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青山不老”的道理?* 你认为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和环保意识有什么启示?4. 讲解文章主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蕴含的道理,阐述文章对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启示。

5. 拓展阅读:出示与环保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和案例,加深他们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

7. 作业与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写读后感、制作环保宣传海报等,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和思考。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蕴含的道理。

3. 拓展阅读法: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和案例。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发明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的方法分析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史实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大国崛起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片段,与同一时期的中国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含义展示工业革命前后工场手工业生产的一个变化图片,同时阅读课本,根据提示,同学们总结出工业革命的初步含义。

2、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创设情景在1765年英国开办工厂手工业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接着提问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是否具备了以上的条件?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政治上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政局稳定(2)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海外市场扩大,生产供不应求。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过1、创设情景:一天,汤姆又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订单,要在一个月内生产3万匹棉布,但是汤姆的工场每月只能产700匹棉布,如何才能按时完成数十倍的订单呢?学生回答:进行技术革新,总结出最新的技术革新有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2、创设情景:眼看订单就要完成了,可是连日干旱,使得作为动力的水源明显不足,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都无法正常的运转,这可怎么办?学生回答:进行动力改革,瓦特改进蒸汽机等3、创设情景:由于采用了蒸汽动力,汤姆的工厂一年四季都能进行有序生产,很快库房里积压的产品越来越多,如何才能将产品更快的运销到世界各地呢?学生回答:进行交通工具的革新,斯蒂芬森发明火车,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创设情景:如果你是19世纪中期英国开办工厂的企业家、工厂的工人、中国清朝的官员你是否支持工业革命为什么(提示: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课本95页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以及所学闭关锁国、清朝君主专制、鸦片战争的内容进行思考)根据展示和老师的提示,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学生的回答。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了解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的基本史实; 知道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 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 . 能力目标(1)讲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故事,并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通过自己动手,亲自体验,加深对蒸汽机时代价值的理解,培养学生学科间知识渗透的能力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绘制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发明者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等都是普通的劳动者的史实,认识到发明创造不是科学家的专利。

普通人通过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同样可以成功,以此培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难点感知。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理解及其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出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革命发生了。

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们一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什么是工业革命?1,为什么在英国首先发生?生:18世纪的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基础(前提条件); 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雄厚的资本); 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基础。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有所了解。

但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的课件。

2.教材:准备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的资料,以备学生课后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2.呈现(15分钟)采用PPT课件,详细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过程、主要发明及影响。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b.主要发明及发明人,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的火车等;c.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初三体育第20次课

初三体育第20次课
1.肩部运动
2.颈部运动
3.扩胸运动
4.体转运动
5.腹背运动
6.弓步压腿
7.仆步运动
8.腕踝运动
9.原地高抬腿
7分钟
组织:成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
学法:
1.学生练习;
2.体育委员领做
要求:动作幅度节奏明显到位。
6




循环练习:
深蹲跳+加速跑+俯卧撑+仰卧起坐
深蹲:男生40个,女生30个
日期
好多同学动作都忘了。




录音机一台
俯卧撑:抬高下肢男生20个,女生15个
仰卧起坐:男35个,女25个
加速跑:200米
组织:每8—10人一组
教法:
1.教师讲解练习方法示范动作要领
学法:
1.学生练习分组练习3—4次
要求:
1负重深蹲,注意两个协作的同学的配合
深蹲时不得含胸弯腰,挺胸直腰
2仰卧起坐直腿抱头
自主练习:
篮球
羽毛球
乒乓球
组织教法略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四.处理见习生
3
分钟
组织:成四列横队
×××××××
×××××××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要求:整队集合快,静,齐
2
一、慢跑4圈
4
组织:每5—8人一
教法:教师讲解练习要求,注意事项
学法:学生练习
要求:跑步时有序,注意呼吸和速度的合理分配
4
徒手操:
第20次课
教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政治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①最早的国家——英国;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十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十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十课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案第二十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写出自己的作文。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和运用成语。

3.写出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黑板、粉笔。

3.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与学生简单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

2.教师解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短语和重要句子。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提问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使用成语卡片,让学生辨认义项。

2.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课文运用讨论。

五、提升拓展(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可以根据课文进行写作,也可以进行自由写作。

2.鼓励学生多使用成语、词语,提升写作水平。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要点。

2.鼓励学生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理解和运用。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第二十课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第二十课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第二十课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案【教案】小学六年级体育教案第二十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投掷球的技巧,例如正确的站姿、握球方法和投球动作。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志品质。

3.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模仿、练习及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以及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快跑、拍手、拉伸等。

2. 技术导入:向学生介绍投掷球的目的和重要性。

3. 技术训练:a) 站姿和握球方法的示范与练习。

b) 投掷动作的示范与练习。

c) 分组合作,进行投掷球的小游戏。

4. 技能拓展与提高: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与训练。

5. 结束活动:集体合照,表扬优秀学生。

三、教学重点1. 技术训练:站姿和握球方法的正确掌握,投掷动作的规范练习。

2. 小游戏:通过小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投掷球: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球可供练习。

2. 操场或体育馆:提供较宽敞的运动空间。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约10分钟)学生全体进行热身活动,例如快跑、拍手、拉伸等,为接下来的技术训练做好准备。

2. 技术导入(约5分钟)老师介绍投掷球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投掷动作的要点。

3. 技术训练(约25分钟)a) 站姿和握球方法的示范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的站姿和握球方法,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 给予学生指导和纠正,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握球方法。

b) 投掷动作的示范与练习:- 老师向学生演示投掷动作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路径,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观察、指导和练习。

c) 小组合作,进行投掷球的小游戏:- 学生分组,每组站在一定距离的位置,轮流投掷球到目标区域。

-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帮助对方改进技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技能拓展与提高(约10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训练,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高。

体育一年级上册第20课 教案

体育一年级上册第20课 教案
3、教师喊口令指挥学生练习,进行巡回观察
4、分组表演选出做得最好的同学为领队
5、由小领队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巡回观察,并及时纠正动作
6、教师分组进行评优活动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游戏,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并巡回观察
1、学生认真跟随教师动作练习(队形如图1)
2、学生跟随教师动作认真练习,并认真听讲改正动作
3、学生认真与教师一起喊口令练习,努力回忆动作
4、学生认真练习做好每一个动作,争做领队
5、学生认真练习,认真纠正动作,争创第一
6、学生各个小组争创第一
1、学生认真听讲
2、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游戏并且注意安全
4
*
8
1
2
1
1
2
1
2






5


一、放松练习(柔韧放松)
二、布置作业
三、课堂小结
四、师生再见
二、宣布本课教学内容
三、准备活动
1、常规练习
2、听数抱团
1、师生问好
2、安排见习生
1、宣布本课教学内容
2、安全教育
1、按照上节体育课队形整队
2、教师带领学生边慢跑边发口令
1、体委整队:
要求:静、快、齐,
(图1)
1、学生认真听讲课堂内容及要求
1、学生认真听讲(队形如图1)
2、学生紧跟教师慢跑,当听到数字时,规定人数的同学立即抱成团。
1、鸣哨,集合
2、教师示范放松的完整练习
3、认真总结,请学生个人总结
1、队形如图1
2、跟着教师进行放松练习
3、学生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

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版一年级上册第20次教案

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版一年级上册第20次教案
第二十次课教案
课题
1、韵律:行进间活动(2-2);2、游戏:迎面接力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简单的韵律活动,发展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2、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培养学生协调一致,团结协作的精神。
3、对练习有浓厚兴趣,能积极配合教师做好各项练习。




师:口哨、录音机一台
(2)、发出信号后才能起跑,其余人击掌后才能起跑。
2、学生练习比赛。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放松。
组织:自由散开。
2、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3、下课。
1、组织学生放松。
2、教师以表扬、激励的方式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3、下课。
板书
练习
设计
生:运动服、运动鞋
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后反思及调整




1、班长整队按四路纵队排队。
组织队型:
××××
××××
××××
××××
××××

要求:快、静、齐。
2、师生问好、报告人数,身体不适的学生见习。
3、队列:
立正、稍息、原地的三种转法。
4、专项准备活动,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1、师生问好,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2、教师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教师喊口令,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4、教师领做。
要求:教师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一、韵律活动:
形式:

公开课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公开课教案课题: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森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3)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超级智囊团”的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工业革命的发明。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瓦特改进蒸汽机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解读课标复习导入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荣光面前溯荣光——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原因回顾旧知,归纳总结。

培养学一归纳的能力,知道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二)名词解释:工业革命无限荣光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发明1、自主学习,完成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2、以“超级智囊”的身份解决英国工场主约翰的烦恼,巩固对工业革命发明的学习,加强对瓦特改进蒸汽机的认识,体会瓦特等发明家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步骤1:课前准备(10分钟)1、课前考勤2、复习提问①电池按活性物质的存在方式分类?②电池按电池电解液分类?③按电池的工作性质及存贮方式不同分类?步骤2:课程导入(5分钟)一辆性能优良的电动汽车,除了要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电驱动性能、选择适当的能量源(即电池)以外,还应该有一套协调各功能部分工作的能量管理系统,使有限的能量源最大限度得到利用。

一个完整的能量管理系统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充电管理系统;②放电管理系统。

电动汽车的能量传递路线电动汽车将电池的电能通过柔性导线传输给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电磁力矩,再通过刚性机构驱动车轮。

步骤3:讲授课程内容(10分钟)一、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一)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组成及功用1、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源转换装置的工作能量进行协调、分配和控制的软、硬件系统。

2、能源管理系统的硬件组成:由一系列传感器、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元件等组成,软件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对能源转换装置的工作能量进行优化分析,并向执行元件发出指令。

3、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用:是在满足汽车基本技术性能和成本等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各部件的特性及汽车的运行工况,实现能量在能源转换装置之间按最佳路线流动、使得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包含两个方面:充电管理系统和放电管理系统。

电池充电状态指示器电池管理系统(二)电池充电状态指示器电动汽车电池当前存在有多少电能,还能行驶多少公里,是EV行驶中必须知道的重要参数,也是能量管理系统应该完成的重要功能。

电池充电状态指示器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仪表,每辆EV都应在设计时加以考虑。

一般来说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蓄电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性能取决于极板材料、电解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充电状态、放置时间等诸多因素。

充、放电时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和非常小的动态内阻,其参考模型中的多个参数,都是充电状态的函数,而且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各参数均有变化。

由于上述原因,能量管理系统在该功能的研制上难度很大,人们还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早期研制的EV的充电状态指示器是电压监测型的,由于电池种类的不同和运行状况的不同,它们在精度上存在问题,或者说误差太大。

即使考虑按①当前状态;②市区;③郊区;④高速公路等四种模式预测尚可行驶的公里数,也不能满足EV使用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国外积极研制智能型(带CPU)的充电状态指示器,这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剩余电量的静态计算要考虑电池放电电流、温度对容量的影响,并对电池老化和自放电进行修正。

步骤4:学生就情境展开讨论(5分钟)电池充电状态指示器的工作原理?步骤5:讲授课程内容(5分钟)(三)电池管理系统EV电池能量是有限的,也是非常宝贵的。

为了使EV的续驶里程增加,十分需要对电池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其目标应该实现: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实现能量管理,特别是当以铅酸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动力源时,是十分必要的。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大致有如下几条:1.对电动汽车电池组中的每块电池的端电压和温度进行采集,对每组电池充、放电电流进行实时采集,建立每块电池的使用历史档案。

由于电池组中的每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和状态不一致,因而对每一块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都要进行检测。

2.随时预报电动汽车还能运行多少路程,即预报电动汽车储能电池还剩余多少能量,使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3.电池需要充电时,及时报警,以防止电池过放电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特别是铅酸电池,过放电会严重损坏电池,显著地缩短电池的寿命。

4.电动汽车运行时,如果电池组中有哪块电池损坏了或因使用时间过长需要更换,自动用好的电池替换,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显示有关信息,以便操作者在方便时取下坏的电池。

5.合理地分配电池能量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以便达到节能的目的。

例如,当铅酸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动力源时,在电动汽车启动、爬坡过程中暂时关闭空调等耗电大的电器,使电池放电电流不会过大,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实际使用容量。

6.当给电池组充电时,能量管理系统根据所检测的电池组中每块电池的有关数据,通过一定的运算处理,确定每块电池的充电状态,根据电池的充电与维护要求,控制充电机的充电过程,综合考虑各电池的充电状态,确定何时该停止充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由于各电池的不均衡性而造成某些电池过充电或欠充电问题,这样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另外,能量管理系统还能确定哪块电池因长期处在欠充电状态,而需要单独给予完全充电或适当的过充电,以免该电池过早损坏。

在电动汽车上实现能量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所采集的每块电池的电压、温度和充放电电流的历史数据,来建立一个确定每块电池还剩余多少能量的较精确的数学模型。

据称,美国通用休斯电子公司已研制并在电动汽车上应用了铅酸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在福特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实验室中,也正在试验性能完善的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

在电动汽车上,除了有必要使用电池能量管理系统外,在选用电池组中的电池时,应尽量选用各种特性参数接近的电池,这对提高电池组中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是十分重要的。

步骤6:学生就情境展开讨论(5分钟)电池能量管理系统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步骤7:讲授课程内容(5分钟)(四)EV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能量管理系统,应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从功能上考虑应具备电池充电指示和电池放电(用电)的管理两大功能。

图6-24是基于这一思想设计的EV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图6-24 EV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框图步骤8:学生就情境展开讨论(5分钟)EV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步骤9:讲授课程内容(5分钟)EV汽车不管采用什么电动机都有如下相同的特点:电动机由于本身及其所带负载的惯性作用,从切断电源到完全停止旋转,不能立即完成。

这一部分剩余能源如何利用也是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就一般电动机制动而言,采用的方法一般为两大类: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两种方式。

而在电气制动中又有: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和再生发电制动三种型式。

电动汽车的制动方式应考虑两种类型的结合,一般的刹车系统为机械式制动,若能在电动汽车刹车和下坡滑行时考虑设计一种再生发电系统,这样更可提高整车能量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机械式刹车制动时,大量的能源被消耗,若能在此时将电机的状态由控制系统改变为发电状态,在机械刹车制动的同时,将能量的一部分转换为电池能量,这样亦可减小机械刹车系统的损耗,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一般而言,再生发电制动,它只能起到限制电动机转子的速度过高的作用,即不让转子的速度比同步速度高出很多,但无法使其转速降低到小于同步转速。

也就是说,再生发电制动仅仅能起到稳定运行的作用,因此,在考虑设计再生制动发电的几种使用场合时,应全面综合通盘考虑,它应该包括:①刹车制动时;图6-25 电动汽车能量再生控制系统框图②下坡滑行时;③高速运行时;④减速运行时等多种场合。

图6-25为基于此思想设计的一个电动汽车再生发电系统原理框图。

电动汽车(EV)的能量再生系统能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优点,将汽车刹车制动,下坡滑行,高速运行,减速运行等状态下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反充给蓄电池,从而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步骤10:学生就情境展开讨论(5分钟)EV汽车的能量再生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步骤11:讲授课程内容(10分钟)一、电动汽车各参数最佳匹配的探讨(一)蓄电池容量与放电率的匹配关系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一般规定为蓄电池的l0h放电率容量,其单位为A·h。

当放电率低于10 h放电率,即放电电流大于10 h放电率的放电电流时,所得到的放电容量将低于额定容量。

电动汽车在行驶工况中,由于蓄电池的端电压的限制,其放电电流一般都是额定容量放电电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因此,电动汽车从电参数匹配角度来看,希望电动机稳定运行时,电流较小,通常工作在满负荷的情况下,且要求启动力矩较大;就蓄电池的容量而言,最好选择比功率、比转率和效率都尽可能高的电动机,使整车性能达到最佳匹配,还应考虑电动机功率,满足整车的动力性要求,包括最高车速、爬坡能力、满载加速等性能的要求:1.最高车速电动机的功率必须满足电动汽车最高车速的要求,以保证在良好的工况下或空载时,能以较高的车速行驶。

考虑到电动汽车主要是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中、低速行驶,因此,电动机的功率不能选择得过大,否则会使其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工作,使得电机效率大大下降,大大浪费蓄电池有限的电能。

电动机功率的选择既要满足整车具有一定的车速,又要根据整车的车型和使用条件:使得电动机经常在较满负载状态下运行。

2.加速性能一般来说,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功率越大则其储备的功率越高,从而加速性越好,但又会使电动机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工作,这又需根据车型和使用条件来选择。

若是城市交通工具,为了不浪费能源,尽量提高电动机的使用效率,其加速性只要能满足城市车流的需要,折中选择电动机的功率为佳。

但是,也需考虑到行驶工况的复杂性,如城市内也有坑洼路面,或有一定坡度,或满载启动加速等等,这就要求在折中考虑电动机功率的同时,还要求电动机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即能承受较大的过载电流,能产生高于额定转矩l.55倍的转矩。

(二)电动机额定电压的选择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之后就要确定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和蓄电池组的端电压。

在电动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线路等功率损失也小,电池以小时电流放电时,可发挥出较大的容量。

但若电压选择得过高,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则安全性能和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要求提高,这样是很不经济的;二则电压过高,电流过小,蓄电池的输出功率显著下降;同时,电压过高,就需要更多的电池串联使用,这样不仅会增加蓄电池组的重量和布置的难度,也增大连接线路的损耗。

一般来说,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一般选择在120~400 V 之间为宜,四轮中型车辆通常240 V左右,电动二轮、三轮车辆可在120 V左右,大型客车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取360 V左右为佳。

二、提高电动汽车性能的研究目前研制的电动汽车样车,大多数是利用内燃机汽车改装而成,这样会受到诸多因素阳制,如空间的布置、整车的质量均无法考虑。

在当前缺乏理想蓄电池的条件下,为了提高电或汽车的性能,必须从电动汽车自身的特性出发,进行真正符合电动汽车自身规律的总体设计,才能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节约能量、延长其续驶里程。

(一)从动力学角度出发提高电动汽车性能的途径考虑到蓄电池的储能能力极其有限,为了充分利用蓄电池中有限的能量,应尽量减小行驶阻力,包括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减少这两种阻力是提高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