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
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一、风险分析风险是指一个事件或行动可能导致的不确定性结果,可能对组织或个人造成损失或危害。
风险分析就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地检测、评估和量化,为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确定。
这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风险,如市场风险、竞争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
2.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组织造成的损失程度和可能性,并进行量化分析。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概率分析、影响分析等方法。
3.风险优先排序:将已经评估出来的风险按照其损失程度和可能性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应对的风险。
4.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跟踪。
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新风险的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二、风险预防措施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规范工作流程,减少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
2.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让员工能够识别和处理各类风险。
3.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严格审核供应商的资质,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性。
4.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经营,避免过度依赖于其中一项业务或市场,降低风险集中带来的损失。
5.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组织的信息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6.建立预警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7.加强合规管理:与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8.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措施,以及灾难恢复的计划。
9.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风险检查和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10.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等环节,并持续改进和完善。
,谈谈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识
,谈谈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识风险是指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或情况,可能对目标和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旨在减轻和管理风险,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和成功的可能性。
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风险的本质:风险是不确定性的体现,它存在于各种决策和行动中。
风险既包括各种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机遇。
风险的本质在于它无法完全预测和控制,因此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应对。
2. 风险的分类:风险可以分为不确定性风险和灾害性风险。
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在决策和行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未知因素带来的风险,灾害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巨大损失或灾难性事件的风险。
3.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降低风险对目标和利益的影响。
这包括识别、评估、规划、控制和监测风险,以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应对。
4. 风险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包括全面性原则,即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考虑和管理;风险评估原则,即对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风险预防原则,即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风险传递原则,即通过保险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他人;风险控制原则,即通过控制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5. 风险管理的方法:风险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
其中包括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计划,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建立监测和应急预案,以及不断评估和调整风险管理的措施。
总之,风险和风险管理是现实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可以帮助个人和组织有效应对潜在的风险,提高决策和行动的成功率,并保护目标和利益的安全。
风险预防原则和预防原则
风险预防原则和预防原则
风险预防原则和预防原则在环境和健康领域的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两者在表面上可能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上有所不同。
风险预防原则强调的是在存在科学不确定性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或最小化潜在的环境或健康风险。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某个行为或活动会对环境或健康造成危害,也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这种风险。
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在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以避免可能的环境或健康损害。
预防原则则更侧重于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可能的问题或风险。
它不仅仅关注潜在的环境或健康风险,还关注其他类型的风险,如经济、社会或政治风险。
预防原则强调的是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行动,以减少或消除可能的问题或风险。
总的来说,风险预防原则和预防原则都强调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然而,风险预防原则更侧重于在存在科学不确定性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或最小化潜在的环境或健康风险;而预防原则则更广泛地关注各种类型的风险,并强调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行动。
在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领域,这两个原则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政府可能会采用风险预防原则,以避免可能的环境损害;而在制定公共健康政策时,政府可能会采用预防原则,通过预防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疾病的传播。
请注意,这两个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科学证据的可靠
性、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偏好、社会经济条件等。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
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
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并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接下来,本文将从风险的概念、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风险。
1. 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在未来发生可能对个体或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情况。
风险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性,即并不确定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影响程度,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危害。
风险可以来源于内部因素,如组织的管理体系、人员行为等,也可以来自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
了解风险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评估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2. 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潜在的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头脑风暴法:通过集体讨论、思维碰撞等方式,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思维活跃度,从而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2)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等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3)历史数据法:通过分析和总结历史数据,找出过去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原因,以便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风险进行预判和识别。
(4)场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可能的风险情景,了解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后果,有助于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风险。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深入地识别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下一步的风险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3.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风险防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的影响。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个体和组织利益: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保护个体和组织的利益,降低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的基本概念概述:风险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对目标的潜在影响。
在各个领域中,风险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对组织、项目或个人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风险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其结果可能对目标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通常包括两个关键要素:概率和影响。
概率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表示事件发生后对目标的损失程度。
风险可用以下公式表示:风险 = 概率 ×影响。
二、风险的特征:1. 不确定性:风险是未来事件的可能性,其具体结果无法确定。
2. 双面性:风险既包括机会也包括威胁。
某些风险可能导致负面影响,而其他风险可能带来积极的机会。
3. 动态性:风险的性质和影响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 多样性:不同领域和行业中存在各种类型的风险,如金融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三、风险的分类:风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法:1. 按来源分类: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来自组织内部的因素,如管理不善、人为错误等;外部风险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如经济变化、政策法规变化等。
2. 按性质分类:可预见风险和不可预见风险。
可预见风险是指在合理的预测范围内可以预测和评估的风险;不可预见风险是指无法预测和评估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等。
3. 按影响分类:重大风险和次要风险。
重大风险是指对组织或项目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次要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较小影响的风险。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任务,对组织、项目或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预防损失: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潜在的损失。
2. 提高决策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全面了解,帮助决策者制定更明智的决策。
3. 保护利益: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保护组织、项目或个人的利益,确保其目标的实现。
环境法中风险预防原则
环境法中风险预防原则1《草案》规定预防风险确有必要《草案》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是关于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防治的,对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防治的确需要风险预防的介入。
风险(risk)不同于危害(hazard),危害是有科学证据证明损害后果(harm)会发生,风险是有科学证据证明损害后果可能会发生,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害。
以法律规定预防危害在我国环境法中早已存在,对危害后果严重或不可逆的风险进行法律规制虽不是我国环境法的内容,在国际法以及许多国家的国内法中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
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属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控制化学物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美国在1986年就颁布了《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指南》,欧盟关于化学物风险控制的白皮书要求在2012年前完成约98000种化合物的风险评估[1]。
我国环境保护部在2013年1月发布《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较为薄弱,法规制度、监督监管、基础能力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亟待提升。
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防控环境风险已经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期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
”[2]2我国环境法未确立风险预防原则致使风险预防无法实施2.1风险预防原则的发展与含义风险预防原则最初产生于联邦德国环境法中的Vorsorgeprinzip(德语,意为“预防法则”)[3],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预防原则已成为德国环境政策的基石,“使具有弹性的、灵活的预防风险的干涉行为具体化”[4]。
从20世纪80年代起,风险预防原则逐步为各国环境立法广泛借鉴和使用,被政府用作支持其在处理酸雨、全球变暖和海洋污染等问题上所采取强硬政策的合法性的有力依据。
在国际法中,最先正式引用风险预防原则的是北大西洋的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之后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内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风险
风险的预期损失
2、风险自留可以控制理赔进程
3、风险自留可以获得备用金的投资收益
4、风险自留可以避免保险中的社会负担
14
十三、风险自留的特点
(二)风险自留的不利之处
1、巨损可能 2、风险成本变化无常 3、可能引起员工关系和公共关系的紧张 4、无法获得专业性服务
15
十四、风险避免的特点
1、风险避免可以避免损失的发生(应在计划阶段确定) 2、风险避免是一种主动放弃风险的决策(无奈的选择)
3、风险避免适用于采用其它风险管理措施的成本超过进行该项活动
预期收益的情形。
17
十六、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的类型
是指风险管理单位将会引起损失的风险通过一系列合同条款转移给非保险业的经济单 位的方式。也称合同转移、控制性非保险风险转移、非财务风险转移方式。
(一)出售转移
也可以是权力、服务。
这里的“出售”是指承担风险的实体的出售。承担风险的“实体”可以是财产、货物,
约或犯罪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1
一、按照风险的性质划分
2、投机风险: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例如风险投资、
股票投资、博彩等等。
投机风险有时可能转化为纯粹风险。
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主要是针对纯粹风险,保险公司也只针对个人和
企业面临的纯粹风险进行承保。
2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1、风险因素:指引起或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引起风险事故发
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条件。(隐瞒严重疾病而去投保人身保险,然后去 从事不利于健康的工作)
(3)心理风险因素:指由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原因而引起或增加损失机
会的条件。(如由于过失、疏忽或知识水平有限所引起的风险)
如何管理工作中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中,不确定性和风险是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不确定性指的是对未来的预测不确定,风险指的是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业务产生的潜在影响。
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不确定性和风险,以便确保组织的长期成功和持续发展。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 建立透明的沟通渠道一个透明的沟通渠道对于有效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该与员工和利益相关者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沟通,分享公司的目标、策略和预期风险。
透明的沟通有助于增加员工对未知情况的了解和准备,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对员工的影响。
2. 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为了有效地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者必须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减少风险。
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管理者识别和评估组织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决定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一旦风险被识别和评估出来,管理者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减少或者消除风险的影响。
3. 建立灵活的战略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确定一个坚定不移的战略通常是不切实际的。
管理者应该意识到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他们的战略也需要随之调整。
建立一个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战略,可以帮助管理者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况下更好地应对。
4. 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应该使用有效的指标和监测机制来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这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通过调整战略和行动来应对这些风险。
实时监控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以便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
5. 建立紧急应对计划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及时建立紧急应对计划。
这些计划应该包括清晰的流程和责任人,以及针对不同风险情况的具体行动措施。
建立紧急应对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快速做出反应,减少风险的影响。
6. 培养团队的应变能力团队的应变能力是有效管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重要因素。
管理者应该培养团队的灵活性、创新性和适应能力,以便团队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快速反应。
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的基本概念概述: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产生的影响。
在各个领域中,风险管理是一项关键任务,它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实现目标。
本文将介绍风险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产生的影响。
风险通常包括两个要素:不确定性和影响。
不确定性表示对未来事件或结果的不确定程度,而影响则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程度产生的影响。
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可能会发生不希望的事件或结果,并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
二、风险的特征:1. 不确定性:风险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因为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无法准确预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和评估不确定性,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2. 目标相关性:风险是与目标相关的,它可能威胁到组织的目标实现。
不同的目标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需要根据目标的特点来确定风险管理策略。
3. 可变性:风险是可变的,它可能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风险管理需要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以确保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4. 影响程度:风险的影响程度可能是轻微的、中等的或严重的,取决于风险的性质和目标的重要性。
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对于确定风险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三、风险的分类:风险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1. 按照来源分类:风险可以来自内部或外部因素。
内部风险包括组织内部的错误、失误或不当行为,而外部风险则来自于组织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如自然灾害、经济变化等。
2. 按照性质分类:风险可以是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
不同类型的风险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3. 按照发生概率分类:风险可以分为高概率风险、中概率风险和低概率风险。
高概率风险是指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中概率风险是指发生概率适中的风险,低概率风险是指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
4. 按照影响程度分类:风险可以分为低影响风险、中等影响风险和高影响风险。
风险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风险管理的作用1.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2.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3.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4.保证风险管理单位的财务稳定。
5.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风险的特征★(一)风险具有客观性★(二)风险具有突发性★(三)风险具有损害性★(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1.空间上的不确定性2.时间上的不确定性3.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五)风险具有发展性风险的类型1. 按照产生的原因不同①自然风险②社会风险③政治风险④经济风险2. 按照产生的环境不同①静态风险②动态风险区别:①损失不同②影响范围不同③特点不同3.按照损失的范围不同①基本风险:失业、战争、通货膨胀、地震、火山爆发、洪水②特定风险:火灾、车祸、盗窃4. 按照风险的性质不同①纯粹风险②投机风险5.按照分担的方式不同①可分散风险②不可分散风险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间接原因),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一)实质风险因素(二)道德风险因素(三)心理风险因素损失(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一)实质损失(二)费用损失(三)收入损失(四)责任损失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是指损失程度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成本是指政府、企业或个人为了规避各类风险进行投资、融资的货币成本总和。
包括:1、预防风险成本2、保险金成本3、保险以外防止损失扩大的成本4、财务危机成本5、担心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的心理成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原则(一)现实性(二)明确性(三)层次性(四)定量性风险管理目标的内容(一)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1、经济合理目标2、安全系数目标3、社会责任目标(二)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1、维持生存目标2、保持经营连续性目标3、稳定收益目标4、履行社会责任目标影响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的因素(一)风险管理单位的规模与风险管理机构(二)风险与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三)风险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机构风险识别的过程就是收集有关风险事故、风险因素、损失暴露、危害和损失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一)发现或者调查风险源1.物质风险源 4.法律风险源2.社会风险源 5.操作风险源3.政治风险源 6.经济风险源(二)认知风险源(三)预见危害(四)重视风险暴露1.实物资产风险暴露2.无形资产风险暴露3.金融资产风险暴露4.责任风险暴露5.人力资本风险暴露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损失清单分析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等。
风险 原理
风险原理
风险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或决策时,可能发生的不利结果或负面影响。
风险原理是在风险管理中一种基本的理论观念,它强调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并提出了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在风险原理中,我们认识到所有的决策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决策,还是企业组织中的决策,都需要考虑风险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风险原理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风险是不确定的,无法准确预测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常常存在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管理风险。
2. 风险与回报成正比:通常情况下,风险越大,获得的回报也会越高。
在进行决策时,需要权衡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化的回报。
3. 风险具有时效性:风险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发生的概率和程度,还与发生的时间有关。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考虑风险的时效性,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损失。
4. 风险具有相互关联性:不同的风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关联和传导效应。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的管理策略。
基于风险原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
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程度,保护利益和资产的安全。
只有深入理解风险原理,合理应用风险管理方法,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明智的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
环境法上的预防原则
环境法上的预防原则,是指对开发和利用环境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环境破坏等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消除由此可能的带来的环境损害。
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一、风险预防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风险预防原则的产生。
一般认为,风险预防原则最早源于联邦德国V orsorge法则①,该法则的核心是社会应当通过认真的提前规划和阻止潜在的有害行为来避免环境破坏。
联邦德国在处理酸雨、全球变暖和北海污染的问题上就经常引用该原则以证明其所采取的强硬政策的合法性,并在当时大大地促进了德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风险预防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确立和发展。
风险预防原则被提出后,首先在国际环境法逐渐得到了肯定和采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风险预防原则开始频繁出现在一些保护环境的国际条约、协议和宣言中。
20世纪90年代是风险预防原则全面发展和落实的一个重要阶段,它被更多的国家理解并接受,其适用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并成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就指出:1990年以后的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几乎都采纳了风险预防原则。
[2]其中值得一提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该会议通过的《里约宣言》对风险预防原则的确认具有里程碑意义。
《里约宣言》第15条专门规定:“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适用预防措施。
遇有严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
”综上所述,预先防范原则自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扩展到包括了保护臭氧层、气候变化、有毒有害废物处理、防止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生物安全等环境保护的所有领域,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三)风险预防原则在各国国内法中的确立和发展。
国际环境法所确立的风险预防原则反映了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共识,对于指导各国环境法的制定和修订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比较先进的国家已在其国内法中将风险预防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加以采纳,用以防范环境风险在我国,环境政策和法律一般将其表述为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原则,是指将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之上,同时也要积极治理和恢复现有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
国际法上的风险预防原则
文章编号:1001-2397(2007)05-0113-09部门法研究收稿日期:2007-04-13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0062203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维春(1964-),男,安徽省舒城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国际法上的风险预防原则陈维春(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2206)摘 要:风险预防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该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任何的经济活动之前就对该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风险预测,并相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但如何将该原则运用到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领域,仍然有待我们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应加强对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中运用该原则等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预防;风险预防原则;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中图分类号:DF969 文献标识码:A一、风险预防原则的含义及其确立标准所谓风险,一般而言就是指由某种化学的、物理的或者生物的作用引起人员或环境的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它也可以用以下概念间的关系表示:R isk=[f (I) f(P)]-f(D)。
在这个公式里f(I)代表 内在的风险 因素,它体现该自然力本质特点或物质的危险特性的功能;f(P)代表 存在 因素,它体现的是泄漏进入环境的物质量和产品的物理和化学参数有关的累积方法和转移方法的功能,以及具体地点的典型环境参数的功能;f(D)代表 防护 因素,它体现的是社会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将问题物质的有害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功能。
在这个等式中f(D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既包括了一般的减少危害的防护措施,也包括了解释诸如有助于将与运输有关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运输条件等因素的立法措施[1]。
风险预防是预测和控制人类活动的未来结果,是一种拓殖未来(制度化)的企图,一种认识的图谱[2]。
风险需要以决策为先决条件,而这些决策又需要依靠将手段和目标,或者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的可以计算的标准。
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的基本概念概述:风险是指在进行某项活动或决策时,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或结果。
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风险的基本概念,包括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事件或结果对目标的不确定性影响。
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事件的可能性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
风险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和背景有所差异,但核心概念是指不确定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二、风险的特征:1. 不确定性:风险是指在未来发生的事件或结果,其发生概率不能确定,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2. 潜在的负面影响:风险可能对组织的目标、利益或价值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
3. 可测量性:风险可以通过概率和影响程度来进行度量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
三、风险的分类:风险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按来源分类: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如管理不善、员工失职等;外部风险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如经济衰退、政策变化等。
2. 按性质分类:业务风险、金融风险、战略风险等。
业务风险是指与组织的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如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等;金融风险是指与金融市场相关的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战略风险是指与组织战略目标相关的风险,如市场变化、技术创新等。
3. 按影响程度分类: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高风险指对组织目标影响较大、可能性较高的风险;中风险指对组织目标影响一般、可能性一般的风险;低风险指对组织目标影响较小、可能性较低的风险。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 预防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提前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优化决策:风险管理可以提供有关风险和潜在影响的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决策的潜在风险,从而优化决策结果。
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
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管控是指在各种决策和行动中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过程。
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金融风险、自然灾害、运营风险等。
通过合理的风险管控,可以有效地减少潜在的损失和不确定性。
以下是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1. 全员参与:风险管控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任务,需要全员参与。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决策承担责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2. 充分了解风险: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之前,必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
这包括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对已知和未知风险的识别和测量。
3. 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
在实施各种措施之前,应该尽可能地避免风险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员工素质、优化流程和制定规范等方式来实现。
4. 多元化管理:单一的风险管理方法可能不足以应对所有的风险。
因此,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措施,包括分散投资风险、建立备份系统、培养多样化的人才队伍等。
5. 及时回应:风险管控需要敏捷的反应能力。
一旦风险发生,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做出适当的回应。
这意味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紧急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6. 源头控制:风险管控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这意味着在设计产品、制定政策、招聘员工等方面应该考虑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风险。
7. 持续监测与改进:风险管控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应该建立起持续的监测机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追踪。
同时,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措施。
8. 合规合法:风险管控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
组织和个人在管理风险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风险管控是企业和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影响,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和有效管理风险,对于实现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海洋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海洋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海洋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应当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在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具备可持续性,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和稳定。
二、生态系统方法生态系统方法是海洋资源管理的重要原则,它强调将海洋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注重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要求在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之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在海洋资源管理中,应当优先考虑预防措施,而不是等到损害发生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预防性原则的核心是避免风险,它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评估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
四、共同参与和利益共享海洋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复杂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利益共享。
这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的参与,他们应当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执行海洋资源管理政策。
通过加强合作和协调,可以更好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原则要求在海洋资源管理中,应当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使公众了解管理决策的过程和依据。
同时,应当建立有效的追溯体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程监管和记录,确保责任的可追溯性。
这样可以提高管理过程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利益相关方对管理决策的信任和支持。
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在海洋资源管理中,应当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求。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但过度开发和污染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在制定管理策略时,应当充分评估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风险预防原则是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指导着管理者在制定政策和对策时,要尽量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我国的发展中,风险预防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对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进行分析。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多样的国家。
这些特点使得我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需要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还需要从我国的发展阶段出发进行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快、社会变革深刻。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着诸多风险,尤其是一些新兴领域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风险,比如资产泡沫、金融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又如,在科技创新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发展阶段的特点。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还需要从我国的治理体系出发进行分析。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着庞大官僚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的国家。
在这样的国情下,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稳定和秩序,可能会使得一些潜在风险被忽视或淡化;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下,可能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监管失职,导致风险得不到有效预防。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治理体系的特点。
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也需要从国际视野出发进行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面临来自国际市场、国际政治等方面的风险挑战。
风险的基本原理
风险的基本原理
风险的基本原理是指在任何决策或行动中都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危险。
以下是关于风险基本原理的要点:
1. 不确定性:风险存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中。
无论是个人行动、企业经营还是政府决策,都无法确定未来的结果。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不确定性对决策或行动的影响。
2. 可能性与影响:风险的大小通常由两个要素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可能性和影响可以量化或非量化,但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3. 波及范围:风险可能会对许多方面产生影响,包括财务、声誉、生产能力、健康安全等。
在风险管理中,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对各方面的影响,以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
4. 面对风险:风险无法完全避免,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
这包括预测和评估风险、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建立风险应急计划等。
5. 风险共担: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将风险全部承担给单个个体或组织。
这时,需要通过保险、合作、共享风险等方式来共同分担风险。
总之,风险的基本原理强调了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在决策和行动中的存在,并且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方法和原则。
风险管理的
目标是通过评估、控制和应对风险,最大程度地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
风险管控措施的原则
风险管控措施的原则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给个人和组织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为了降低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对个人和组织造成的损失,风险管控措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风险管控措施的原则,旨在帮助个人和组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保护自身利益。
1. 风险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的原则风险管控的第一步是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数据,通过客观、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以准确地识别和量化潜在风险。
•综合性原则: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可能的风险来源、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等因素,形成全面的评估结论。
•实用性原则:风险评估应针对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具体目标和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以便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可行的依据。
•动态性原则: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以保证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2. 风险预防和避免的原则除了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还需要采取必要的风险预防和避免措施。
在制定风险预防和避免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优先性原则:优先考虑那些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避免。
•全面性原则:考虑风险的多个方面,多个环节和多个层面,确保防范措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科学性原则:预防和避免措施应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合规性原则:预防和避免措施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合规性和合法性。
3. 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的原则在风险管控过程中,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制定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措施时应遵循的原则:•预见性原则:尽可能提前识别和控制风险,减少潜在损失的发生。
•快速性原则:发生风险事件时,应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以降低风险的影响。
•灵活性原则:控制和应急处理措施应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灵活应对。
•跨界性原则:风险控制和应急管理应跨越不同部门和层级,形成整体协同的体系,提高风险管控的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一个行政法视角的考察发布时间:2010-09-26 15:18:02 【】【字号??】【】【关闭】赵鹏【学科分类】行政法【出处】《行政法论丛》第12卷【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甲型H1N1流感疫情将如何发展甲型H5N1流感(禽流感)是否最终会演化为人与人之间大范围的传播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否会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灾难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虽然我们感受到了威胁,却发现已有的知识是如此匮乏,以至于无法确定问题的范围,更没有足够的确信去实施某种干预措施。
“每当威胁变得更加紧迫和明显时,我们却发现自己不能借助科学的、法律的和政治的手段来确定证据、找到原因和进行补救”。
[2]这种困境与德国学者贝克描述的现代风险社会的特质有关:现代社会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对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难题:谁定义并确定风险的大小对引发事件的原因、维度和行为我们知道什么,又不知道什么对于这些原因、维度和行为,我们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因果关系吗在一个关于风险的知识必定是有争议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什么算是充分的证据[3]这种困境对法律制度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面对风险,法律不应当无所作为。
然而,面对如此广泛的不确定性,我们用什么来构成控制未来灾害的适当规则又用什么来证成我们的选择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将试图论证控制风险的现实需要已经使行政干预的界限和法律规则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讨论这种变化所造成的法治难题,并为寻找应对之道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从危险到风险:政府干预界限的变化风险(risk),即特定时间内某种特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某种行为引发特定危害的可能性。
[4]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与风险相近的概念,如“危险”、“灾难”、“威胁”等,它们多指已经发生或者已经高度现实化的危害。
相比而言,风险与最终损害之间则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在早期的法律制度中,风险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与法律维护安全任务联系密切的是危险这一概念。
即使到现在,危险也是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5]例如刑法上的“危险犯”,民法上的“共同危险行为”均涉及对危险的法律规制,行政法上同样如此。
从危险到风险的变化正是现代社会中政府权力扩张所导致的干预界限变化的结果。
(一)秩序行政中的危险保障安全始终是政府对其公民最重要的承诺,对威胁生命、健康、财产的因素予以排除也是政府的基本任务。
[6]但是,早期的政府不过多参与社会生活的塑造过程,行政权力的发动也遵守相当严格的限制。
政府权力大多局限于事件发生后进行反应,只在较少的情况下根据预测,事先采取行动防止危害的发生,这样的预防职能被称为危险防卫。
危险防卫是指,政府尽可能对危险状态做肯定掌握及分析诊断,基于认定的事实、相关的经验,对将来发展的可能状态作预测,然后尽可能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或减轻危险状态。
[7]这类行为涉及不可衡量和不安定的预测,法律的约束比较宽松。
[8]但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法律仍然要求有充分的根据方能采取行动,这种根据就是“危险”的出现。
危险是对尚未发生情况的一种担心,这种担心并非凭空的想象,而必须以相关事实的认定、客观经验以及事理法则为基础,通过对预测性因果关系的考察,认定损害的发生有相当的可能性。
因此,行政机关在采取危险防卫的措施之前,必须尽可能基于确认的事实和可比照的类似案件的经验,对未来事态的发展做出相当确信的预测。
[9](二)从危险到风险1、危险概念之不足危险的概念要求政府对损害可能性的判断达到相当确信的程度方可行动。
但是,如果政府对损害的预测没有达到确信的程度,应当如何处理,危险概念并不能给予充分的回答。
这样的尴尬在现代社会尤其明显: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由于认知上的局限,这种改变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很多时候难以得到非常确信的回答。
在并不存在明显而现实的危险,但无法排除危害可能性的情况下,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如何干预,对决策者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例如,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研究己经进行多年,多数学者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甚至有专家归纳了6个方面:造成儿童白血病、诱发癌症、影响生殖系统、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影响心血管、对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10]但是,对于危害产生的机理、多大强度的辐射会造成危害,科学上难以给予明确的回答。
这给制定干预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导致手机辐射标准等一系列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确定。
[11]因此,以“危险”的确信作为干预的起点,可能会过于束缚政府的行动,无法有效维护社会安全。
例如,对于2008年初发生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相当多的科学家认为与全球变暖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一旦这种主张成立,那么意味着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这种极端性的天气可能不会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但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种关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不确定性。
[12]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果法律就限制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不允许政府要求电网企业提高电缆对抗极端性天气的标准,可能违背了法律对建构良好秩序的承诺。
2、从危险到风险:政府安全保障职能的反省现实要求政府提前干预的界限,以位于危险前端的风险作为政府权力发动的原因逐渐进入法律的视野。
依据德国学者Breuer的三分理论,风险是指损害发生的盖然性未知的情况下,损害发生的可能性;而危险是指损害发生的盖然性依照可执行、可经证实的方法而认为有足够的盖然性。
对于危险,法律秩序不容许其存在,政府有干预的义务,这种义务是绝对的;对于风险,政府可以干预,但是这种干预是相对的,必须考虑干预技术是否有可能性,干预手段与所欲达到的目的之间的衡量是否合乎比例原则的要求。
[13]是否需要将风险与危险截然区分,并赋予其不同的意义尚存疑惑。
但是,引入风险概念,并将之作为政府权力发动的原因,从而提前干预的界限,却是现实的要求:一方面,新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核技术、基因技术、化学科技等等造成的威胁远远超出了人们能够感知的范围,出于谨慎的需要,政府必须承担起规制的责任,并在一定程度上从保护现状转向计划未来。
[14]另一方面,智识的增长、科技的进步也使社会心理越来越不能容任不确定性的存在。
特别是在获得了繁荣之后,社会可能更加不愿失去已经取得的物质、精神的成果。
人们更加希望可以安定地、自我控制地生活,而不愿意在突发事件的爆发中,应接不暇,苦苦求活。
[15]政府从关心现状、保护或建立一个不受干扰的状态,发展到以未来为目标,对可能给社会造成的危险进行预防。
[16]由此,国家的安全任务由消极的危险防卫,转变为更为积极的风险预防。
[17]这甚至导致了国家主要面貌的改变。
根据哈贝马斯的大致分类,在古典时代,政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法律议论的焦点是通过法律的确定性制约绝对主义的国家权力,这一国家形态称为法治国;此后,政府的任务是公正分配社会财富,通过社会福利来克服资本主义产生的贫困,这时期法律的议题是社会福利,这一国家形态称为福利国家;而在现代社会,政府的任务是通过风险预防来克服科学技术引发的风险,应付集体性的危险情况。
因为既然一个社会产生了那么多的安全风险,便只能通过大大扩展的监视机构才能保护受到威胁的基本权利的价值。
[18]国家任务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行政,德国行政法学者施托贝尔也认为,公共行政的重心已经经历了从秩序行政到给付行政、从直接给付行政到间接给付行政的转变;而在当代社会,如何防范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潜在危险,有效应对危机,为公民提供安全的生活条件,成为国家的核心任务,行政的任务也从福利行政向风险行政转变。
[19]二、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一)不确定性引发的法治难题所有基于预测而进行的行政活动,不论是古典的危险防卫还是现代对风险的干预规制,都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0]只是相对已经高度现实化的危险而言,风险的不确定性程度更深,政府对风险的干预是典型的“面对未知而决策”(decisionmakinginthefaceofuncertainty)。
这将导致干预活动与传统法治原理之间的紧张:如何判断政府在证据、事实尚不确定的情况下所采取行动的合法性[21]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又如何证成这样的行动是否符合比例原则这一系列的难题要求法律为政府干预风险的活动寻找一项新的行动原则,为此,域外实践发展出了风险预防原则。
(二)风险预防原则——一个比较法的考察1、风险预防的起源与发展风险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是要求决策者对不确定的风险保持关注的一项原则,它首先是作为环境法上的原则出现的。
在我国环境法的研究中,该原则有多种译法,例如预防原则[22]、警惕原则[23]、预防和预警原则[24]、谨慎原则[25]、防备原则[26]、风险防范原则[27],而多数学者都将其译为风险预防原则[28]。
从各法律文件采用“Precaution”一词的本义来看,也都是指在没有科学证据证明人类的行为确实会发生环境损害的情况下,要求国家和社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可能损害的发生。
[29]这样的概念和上文所阐述的国家对风险的干预本质是相符的,因此,本文采用通行的译法。
有学者考证,首先在一个较宽泛意义上使用风险预防原则的是瑞士1969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
[30]此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提出了风险预防的概念(Versougeprinzip),形成了风险预防原则的前身。
这一概念要求关注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长期规划,通过广泛研究,及早发现对健康和环境的危险,并在得到结论性的科学证据之前采取行动。
其预防的特征被描绘为一项“行动原则”,该原则使公共机构负责保护生命的自然基础,为现在和未来的人们保护物理世界,从而对以民主和消费为导向的社会中形成的短期行为形成制约。
[31]目前,风险预防原则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其运用也不再局限于环境法领域:欧洲人权法院运用风险预防原则来解决基于性取向的歧视等问题[32];有学者建议使用风险预防原则来建立针对小行星和彗星撞击的星球防御计划[33];美国前总统布什甚至用风险预防原则来为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辩护[34]。
在大量的国际条约中,风险预防原则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2年,联合国《世界自然宪章》首次在国际条约层面明确认可了风险预防原则,它规定,“应控制那些可能影响大自然的活动,并应采用能尽量减轻对大自然构成重大危险或其他不利影响的现有最优良技术,特别是:a.应避免那些可能对大自然造成不可挽回损害的活动;b.在进行可能对大自然构成重大危险的活动之前应先彻底调查;这种活动的倡议者必须证明预期的益处超过大自然可能受到的损害;如果不能完全了解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活动即不得进行……”[35]此后,风险预防原则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国际条约中,其中,最着名的规定有《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的原则性规定,“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按照本国的能力,广泛使用预防原则;遇有严重的或者不可逆转的损害威胁时,不得以缺乏科学充分确实证据为理由,延迟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措施防止环境恶化”[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