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
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科学严谨•B、彻底完备•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反杜林论》•B、《法兰西内战》•C、《共产党宣言》•D、《共产主义原理》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它们的()•A、执政理念是一样的•B、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内容是一样的•D、形式是一样的•E、领导力量是一样的6、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体现在()•A、人类前进一片坦途•B、世界历史一帆风顺•C、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D、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E、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7、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两次飞跃时()•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E、从私有制发展到公有制8、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主要是()•A、同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相适应的•B、同当时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C、同理论家个人的文化水平相适应的•D、同理论家个人的政治立场相适应的•E、同理论家个人的家庭出身相适应的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E、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消除10、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A、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未来的社会制度•D、没有矛盾的社会•E、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1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A、B、C、E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实践•B、尊重客观规律•C、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E、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的统一•E、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理想与现实的关系•E、普遍与特殊的关系1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D、有其历史局限性•E、人类最美好的分配原则•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从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感觉经验出发17、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A、自由发展•B、全面发展•C、能力的发展•D、智力的发展•E、社会的发展18、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水平不同•B、历史文化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国家性质不同•E、地域环境不同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E、坚持发展计划经济20、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反作用21、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度和谐,是因为()A、阶级消灭B、三大差别消灭C、国家消亡D、人与自然矛盾消除E、战争消除22、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包括()A、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E、群众是高于一切的观点2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A、经济领导•B、集体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E、政治领导24、人的自由是指()•A、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D、想干什就干什么;想有什么就有什么•E、对自由的认识核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5、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A、正确•B、错误26、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A、正确•B、错误27、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A、正确•B、错误28、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A、正确•B、错误2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人口因素•A、正确•B、错误30、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军队•A、正确•B、错误3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公有制水平的高低•A、正确•B、错误3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的领导•A、正确•B、错误33、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思想意识•A、正确•B、错误34、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A、正确•B、错误35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A、正确•B、错误36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任务是安抚人心,整顿社会秩序•A、正确•B、错误37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8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A、正确•B、错误。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管理员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专题9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专题九科学社会主义专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新文化运动2、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为(C)。
A.《太阳城》B.《自然法典》C.《乌托邦》D.《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A.巴黎公社革命B.第一国际C.十月革命D.第二国际4、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是(C)。
A.1914年7月28日B.1939年9月1日C.1917年11月7日D.1911年10月10日5、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的是(A )。
A.十月革命B.辛亥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抗日战争6、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为(B )。
A.人民群众B.无产阶级C.农民阶级D.共产党7、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C )。
A.社会主义改革B.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8、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的斗争形式为(A )。
A.经济斗争B.思想斗争C.政治斗争D.革命斗争9、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制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第一科学纲领是(C )。
A.《论欧洲联邦口号》B.《四月提纲》C.《共产党宣言》D.《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10、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C )。
A.社会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建设C.社会主义改革D.经济政治改革11、无产阶级思想斗争是(B )。
A.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斗争B.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里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C.无产阶级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斗争D.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1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
A.国家政权B.经济解放C.自由平等D.民主专政1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
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
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
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
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
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
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
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 请简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 马克思主义
2. 无产阶级专政
3. 社会主义制度
三、论述题(共40分)
请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路径。
四、分析题(共20分)
以中国为例,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
五、综合题(共30分)
结合现实情况,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为《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请同学们认真答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最终版总结)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局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而把改造现实社会的历史责任赋予了某个天才人物(3)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4)其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社会矛盾,提供了启发无产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精神材料。
(2)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先驱。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人运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3)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利益的表现和先声,其发展过程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张消灭剥削、消灭压迫、人人自由而平等的生活道出了无产阶级阶层的心里话。
空想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变得现实起来,空想的色彩逐渐减少。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其中已经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二在全球化背景条件下,我国面临的机遇挑战对策是什么?机遇:1 、全球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 、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3 、全球化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4 、全球化促进人们观念更新,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思想观念的变革。
挑战:1 、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挑战2 、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挑战:第一,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第二,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
3 、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挑战4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也使其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挑战策略:1 、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自己迎接挑战, 最根本的就是发展自己要深化改革, 即必须改革原有的不适应市场经济、有悖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经济、政治体制,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题及答案
1.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里面有科学,科学社会主义里面有空想”这一说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a.规律性的思想。
b.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
(2)对资本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批判。
a.政治上,揭露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
b.经济上,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
c.思想文化上,对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a马克思、恩格斯说,绝对不要把他们的理论视为“极终真理”、“最终规律”,当作某种“圣经”。
恩格斯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b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判断,带有某种“空想”成分。
马、恩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而言,显然是极其“不成熟的”。
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天才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设想中又包含着空想成分。
c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 为什么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唯物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汇总
一、空想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从空想发展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成科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马恩通过深入批判青年黑格学派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历史唯心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了交往实践观的主导地位,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正确说明了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并由此出发,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马恩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因素,完成了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的伟大历史任务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的第二块理论基石2.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①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
③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①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③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参考题目及答案打印版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出现具有丰富的时代背景:(一)人类政治文化的沉淀。
主要包括:社会平等、财产公有和政治民主,这些理念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二)宗教改革。
15—16世纪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批判精神,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宗教改革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三)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对中世纪黑暗的神学带来更大的冲击,其弘扬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是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基本物质前提,尤其是其中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五)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岛19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现代两大阶级也应运而生。
这构成了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兴起,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出现的思想运动,是早期无产者意志、理想的思想反映。
2、人类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经历了哪几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最初形成的是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
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第三次飞跃:在斯大林逝世后,通过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越来越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偏颇和弊端,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
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
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
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
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
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
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
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
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期末考试题4
论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①.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令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形成的。
②.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a经济上: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经济特征,苏联在30年代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从1982年起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部门。
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上的重要特征,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从198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苏联一直坚持指令性计划制度,国家机关包办一切。
b政治上: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国家政权采取了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苏维埃形式。
2)苏联政治体制的另一个特点是苏联共产党独掌政权,而且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唯一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在存在与之合作的政治党派,这样缩小窒息了党内民主,集权给个人崇拜创造了条件,影响社会主义建设。
c文化上:苏联实行的也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均由国家包下来。
文化上,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内组织或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③.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成就a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它在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它推动了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产生。
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a政治上民主少,容易产生个人专权;b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差;c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d对外关系上,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过度集权。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整理)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自由人社会、社会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因素等等)?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历史背景19世纪40年代,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更加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社会主义运动也出现新的形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在全面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第一,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第二,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第四,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1、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
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接近和逐步实现的。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不仅在于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而且在于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生产成为人的目的,人的发展服从于经济的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人本身的平等、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
从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又在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务,并进行了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实践,贡献了新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曲折探索”,达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人类历史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多么艰难曲折的历程,而后才达到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进展,其可贵的成就和丰富深刻的历史经验,很值得人们珍重和记取。
2简述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因而常常突破资本家和工人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积极贡献【历史功绩】: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研究生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期末考试 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简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时期。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列宁提议的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到1924年货币制度改革完成,表明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基本完成。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1、允许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出售自己的粮食,每年粮食税额在春耕前公布。
这样就恢复了商品和市场的关系,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部分工业实行租赁制、租让制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允许私人中小型企业存在,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苏维埃制度下,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
实行租让制,苏维埃吸收了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培养了工程技术人员,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
列宁指出,为了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开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纪律,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使劳动者从个人利益上去关心劳动成果,反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实行奖金制度,鼓励多劳多得。
3、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商合法经营。
这是实行粮食税之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在这个时期,苏俄恢复了货币流通,用商品交易替代了产品分配。
4、对分散的小农经济,用渐进的为广大农民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合作形式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列宁晚年设想在农村先建立流通领域的合作社,如销售、采购和信贷合作社。
让农民得到益处尝到甜头,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建立生产合作社,一步步把分散的小农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去。
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共产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思想斗争。
来自左的方面的反对派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生长,使十月革命的成果丧失殆尽。
面对苏俄党内外国内外的错误认识,列宁晚年反复写文章作报告让人们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必要性,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维护新经济政策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得新经济政策在苏俄得以实行和推广。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
【5.A】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1、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公众的权利将失去政治性质,社会和生产将采取自由人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
(对)2、欧文认为“环境决定人的性格”,要通过对环境的改造,使无产者成为具有尊严的人。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阶级斗争)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改变不同性质所有制的比重,允许国家资本主义的存在。
(对)4、社会主义之所以要改革,其必然性根源在于社会主要矛盾。
5、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这个本质特征就是:最终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所有制管理体制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社会分配体制。
这个本质特征包含着几个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是要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
二是,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到生产力状况的制约,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就可以完成。
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有一个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存的阶段。
生产资料公有制比重的增加,以及增加的速度,都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速度。
四是,社会的分配制度,只能适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状况。
所以它也要经过一个,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阶段。
五是,社会主义制度一但建立,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
其它所有制和分配方式,都是为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而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补充。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摸索的结果。
特别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的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
但是社会主义具体如何从初级到高级的过渡,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有确切的认识,因为它需要大量社会实践的积累。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材料题一《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试题与答案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C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2、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主要是(B )①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③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 c )A、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B、它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它第一次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D、它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4、在马克思的论断中,“卡夫丁峡谷”是指(c )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B、社会主义的经历C、资本主义的经历D、罗马军队被打败的经历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b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6、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存在了(A)。
A、69年B、70年C、75年D、74年7、南斯拉夫解体的主要原因是:(c)A、被开除出九国情报局B、黑山共和国的独立C、复杂的民族矛盾D、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的错误决策8、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实质在于( a )A、社会主义的民主与人道B、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理想C、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D、打破闭关锁国局面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C )①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形成②美苏两极格局崩溃③世界呈多极化趋势④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的中间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描述社会主义三次飞跃的基本内容答案:见课本P152、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题库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答: 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即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即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它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命运, 总结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吸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理论品质及其深刻的内涵.2.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要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做出符合实际的阐述,就必须吧他们放到时代发展的总背景下进行考察。
社会主义思潮是伴随着16、17世纪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而诞生的,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为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奠定了社会基础,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而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促使了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集理论、运动、制度和理想为一身的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理论;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第三次则是社会主义从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特色”。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 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 已经是一个集理论、运动、制度和理想为一身的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 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经历了三次重大飞跃, 第一次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理论;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 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 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 第三次则是社会主义从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模式”.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形态为:a.科学社会主义模型b.一国模型c.本国模型4.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学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不是停止不前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中不断的生活、实践,从而又从实践中抽象、分析整合出新的适合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这些新的理论就不断充实这这些所谓的科学的社会主义,而这不断的充实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 1. 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
2.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3.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学科。
二.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1.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题转换和认识飞跃时间:19世纪初40年代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的阶段。
主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主题转换和认识飞跃时间:19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预言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阶段。
主题: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
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大的飞跃,即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的社会3.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主题转换和认识飞跃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第一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由革命实践为主转变为建设,改革实践迅速发展主题: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共存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次飞跃,即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是和会主义。
三.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其不同的显著特点。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社会实践的阶段。
从建国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又在建设的探索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
在那个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任务,并进行了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毛泽东的未竟事业,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一步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实践,贡献了新的理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经过“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曲折探索”,达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人类历史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多么艰难曲折的历程,而后才达到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进展,其可贵的成就和丰富深刻的历史经验,很值得人们珍重和记取。
2简述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存在着矛盾,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而不是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因而常常突破资本家和工人自身消费的限制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
3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根本缺陷?积极贡献【历史功绩】: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根本缺陷】: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提出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也找到了其灭亡的经济根源及其埋葬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把争取无产阶级自身和整个人类的解放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世纪、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是从启蒙哲学中得出他们的社会主义结论的,社会主义是他们从启蒙哲学推导出来的政治理想。
马克思积几十年之心血,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撰写《资本论》,就是要在该时代的经济中寻找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5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如何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深刻革命,也引起社会主义学说根本变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的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指出社会历史发展应从社会生产方式中寻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终极原因。
得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结论。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创造唯物史观而且用这个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现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块理论基石,得出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等结论。
6简述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的理论依据实现条件。
列宁在1915年所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他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跃进式的迅速发展,赶上或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引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使帝国主义阵线分裂,力量削弱,从而造成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在这薄弱环节上,如果有的国家无产阶级力量较强,觉悟程度较高,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内阶级矛盾又极为尖锐,那么无产阶级就可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
列宁的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理论准备。
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后中国等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一国胜利论的正确性。
7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
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这一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
封建割据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3)这一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结束奴隶般的悲惨生活而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
(4)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8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及其启示。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理论主要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的实践中提出来的,是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
它不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宝库,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唯物辩证法和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哲学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探索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一个典范。
较为深入一点的研究告诉我们,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想,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宝库,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
9如何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成就和弊端?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处在尖锐复杂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之中。
在国际上,资本主义世界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危机大大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利于克服困难,有利于实现目标。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1—1945年间,苏联用4年的时间和盟军一起共同打败了纳粹德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力量。
不仅战前3个五年计划的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家大大增强了实力,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而且千百万苏联人民大众高昂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成了战胜法西斯势力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弊端:1.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权,使党和国家领导权尤其是干部人事权过分集中于中央的个别机构或个人。
这就大大削弱了党和苏维埃的选举制度和监察制度,造成政治生活民主太少,而且容易滋生个人迷信和专权。
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上效益较差。
在过度集权下,中央主管部门要直接领导成千上万的企业,因此实际上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只能采用指令性计划的办法。
企业没有一定的自主权,缺乏经营积极性。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
在斯大林时期,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条神圣原则。
它是衡量公民是否有觉悟、是否认识真理的最高思想准则,是判断公民是否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主要政治标准,甚至成了界定公民是否犯法的一条见诸明文法的法律原则。
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
斯大林体制的弊病,反映在对外关系中就是搞世界革命、大党主义、大国主义,这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10如何正确评价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从中我们可以引出怎样的思考?苏联解体本质上没有证明马克思主义错误,但却实实在在证明了列宁主义的错误,列宁的主张核心就是所谓的“不仅在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在落后的国家也能建立。
”这种说法是绝对错误的,他后来迫不得已而实行的新经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政策也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后来斯大林的改革,想把苏联引向了一个目前无法达到理想世界,把苏联引向了死胡同。
所以,苏联和其他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苏联70年的历史,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经济陷入危机,政治体制和思想僵化,民族矛盾尖锐,苏共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组织涣散,思想纷乱,媒体对意识形态等思想的控制力不够,一味的“民主化”与“公开性”,绝对的自由实际上是丧失自我的前提。
最终导致苏共威信扫地,形象败坏,丧失了领导权,乃至垮台,紧接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发生这样的悲剧根本上是苏共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政治与组织政策的问题,没有能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