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https://img.taocdn.com/s3/m/06c71b09453610661fd9f409.png)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二)——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一、有氧耐力(一)基本概念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负荷强度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
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作为能量物质的糖原含量。
(二)提高有氧耐力的方法1、最大摄氧量及其体育锻炼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最大摄氧量是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为2-3升/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达4-5升/分,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时,可以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指标确定运动强度。
2、无氧阈及其体育锻炼。
无氧阈是人体在进行递增性体育锻炼过程中,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转折点,这一转的点相当于一般人心率在140-150次/分时的运动强度。
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时心率在140/分以下,主要是发展有氧耐力,心率150次/分以上,就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耐力。
因此,不管采用何种体育锻炼方式,只要是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50次/分。
3、常用的有氧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持续负荷法、间断负荷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负荷法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
其特点是负荷量大,没有间歇。
持续负荷法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训练和变速训练两种。
采用持续负荷法训练时,每次负荷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以达60~120分钟。
练习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心率等方法计算,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
采用变速训练时,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速度,即从较低地强度提高到中等强度。
例如第一个1/3的距离可用较低的速度完成,然后将速度提高到稍低于中等强度的水平,最后1/3距离则用中等强度的速度完成。
此外,还可以从中等到次最大不断变换强度。
例如,在每1~10分钟的最高强度负荷后,可穿插安排中等强度负荷,以保证机体在下一次提高负荷前稍有调整。
浅析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浅析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371f031a98271fe910ef9d0.png)
浅析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作者:黄祥富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耐力的生理学基础进行分析,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事半功倍地完成训练任务。
关键词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供能中图分类号:Q4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世界田径、游泳等项目的运动成绩突飞猛进,世界纪录不断攀新,其主要原因归功于科学的训练方法。
在中长距离跑和游泳项目上,我国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不能仅仅盲从国外“经验”,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有目的地吸收并找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训练途径。
下面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国际体坛流行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的有关问题。
1 耐力的分类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工作的能力。
按运动时的外在表现可划分为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静力耐力、一般耐力;按参与工作的器官系统可分为呼吸—循环系统耐力、肌肉耐力、全身耐力;按供能特点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我们一般所探讨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范畴内的耐力均指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2 运动供能的生理学机制人体运动靠运动器官实现的,关节是枢扭,骨骼是杠杆,肌肉是动力来源,因此,没有肌肉的收缩也就不会产生运动,然而肌肉归缩必须依靠体内贮存的能源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推动,这里包括一个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2.1直接供能物质:atp和cp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腺苷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并逐级释放能量,这部分能量直接供给肌肉收缩。
由于三磷酸腺苷在肌肉中贮存极少,如大腿每公斤肌肉中只有4—5毫克,仅供大腿肌肉0.06秒的归缩能量,其再合成则需要另一种能源物质磷酸肌酸(cp),它可以分解为磷酸(p)和肌酸(c),同时释放出能量。
所放出的能量可供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
Atp—adp+p+能(其它能源物质释放的能)2.2间接供能:糖元、脂肪磷酸肌酸在肌肉中贮存数量也不多,可供给5—7千卡的能,极限运动只能维持4—5秒,肌肉收缩最先参与的供能物质就是磷酸肌酸,后续运动所需能源来自间接能源,糖元、脂肪等。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00f8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a.png)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它们分别针对身体的不同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通过增加心肺功能,提高氧气供应能力,以延长持久的低强度运动时间。
无氧耐力训练则主要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以提高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本文将分别介绍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及其对身体的益处。
有氧耐力是指身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能够持续提供足够的氧气,以维持运动的耐力和持久力。
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肺系统的供氧能力。
常见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心率,加快呼吸,提高氧气摄入量,从而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
有氧耐力训练的关键是持续时间和强度的控制。
初学者可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每周进行3-4次,每次20-30分钟。
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脂肪。
此外,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心情,缓解焦虑和压力。
与有氧耐力不同,无氧耐力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高。
无氧耐力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常见的无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重量训练。
这些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负荷和重复次数,刺激肌肉生长和力量的提高。
无氧耐力训练的关键是重量和次数的控制。
初学者可以选择适当的重量,每组进行8-12次重复,每周进行2-3次。
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
适当的无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体型,提高身体的爆发力。
此外,无氧训练还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分别针对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提高。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通过增加心肺功能,提高氧气供应能力,以延长持久的低强度运动时间。
无氧耐力训练则主要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以提高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论述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论述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a78e33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d.png)
论述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耐力素质训练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人体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的耐力能力。
耐力是人体在运动中持续进行高强度活动的能力,它是进行长时间体力活动的基础。
耐力素质的训练对于运动员的竞技成绩和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训练的基本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述耐力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训练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耐力素质训练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体质、训练水平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避免过度训练或不足训练。
2.系统性:耐力素质训练应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训练过程。
训练中应有明确的目标,合理安排不同的训练阶段,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3.综合性:耐力素质训练应综合考虑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整体耐力水平,增强其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的表现能力。
4.个体化:耐力素质训练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安排。
不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水平和目标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和方法。
5.持续性:耐力素质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进行。
耐力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训练来提高。
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二、训练的内容耐力素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两个方面。
1.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是指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中,通过氧化脂肪和糖分解产生能量,维持身体的耐力活动能力。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通过有氧耐力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氧气的摄取和利用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无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是指在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中,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维持身体的耐力活动能力。
无氧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和爆发力训练,如短跑、重量训练等。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供能基础及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供能基础及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bf3c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3.png)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供能基础及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人体运动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的供能基础以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有所不同。
有氧耐力的供能基础是氧气和脂肪。
在有氧运动过程中,我们的肌肉会通过呼吸系统获取足够的氧气,并将脂肪分解为能量以供运动使用。
这种供能方式更适合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有氧耐力训练的目标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以及提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
常见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等)、间歇训练(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以及有氧循环训练(结合有氧和无氧的训练方式)等。
无氧耐力的供能基础是肌肉内的磷酸能系统和乳酸系统。
在无氧运动中,由于运动强度较高,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肌肉会转而依赖肌肉内的储存能源来提供能量。
磷酸能系统能够快速分解肌肉中的肌酸磷酸储备,提供高强度短时间的爆发力,而乳酸系统则能够在氧气供应不足时快速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
无氧耐力训练的目标是提高肌肉的耐力和力量,例如举重、冲刺等。
常见的无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例如高强度的一分钟冲刺后休息一分钟,重复进行)、重量训练(使用负重进行力量训练)以及爆发性训练(如跳跃、爬山等)等。
综上所述,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供能基础和训练方法有所差异。
了解和合理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运动训练,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耐力的分类
![耐力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5459f3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b.png)
耐力的分类
1、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供氧充足情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
有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增强有机体氧气运输系统的机能,增强肌肉新陈代谢的能力。
2、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运动员在供氧不足(产生氧债)的状况下克服疲劳的能力。
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由于机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是在极度缺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的,所以无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提高机体对氧债的承担能力。
机体在负氧债强况下剧烈活动开始时,其能源来源是由高能磷化物分解供能没有乳酸能参加工作,称之非乳酸性无氧耐力。
但这种性质活动只能维持几秒钟的时间(6~8秒),若活动继续进行,当机体内高能磷化物基本耗竭时,则由糖元代替供能,糖元在缺氧的情况下,进行糖酵解,使部分乳酸继续氧化供能,称之为乳酸性无氧耐力。
3、专项耐力:凡是运动员长时间坚持运动都称“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的强度通常是不大的,是已有氧代谢为主的。
“专项耐力”是指某一专项运动特殊需要的耐力,由于各个运动员项目特点不同,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也就不同,如对短距离跑的运动员要求速度耐力。
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的关系是: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专项耐力是在一般耐力的基础之上,适应专项运动的要求而发展的耐力。
耐力的分类
![耐力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0aa8d2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3.png)
耐力的分类耐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能素质,它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耐力的分类也是不同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耐力的分类。
一、按运动类型分类1.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是通过氧气供应来维持的,因此被称为有氧耐力。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是通过肌肉的糖原供应来维持的,因此被称为无氧耐力。
无氧耐力训练主要包括举重、短跑、跳高、跳远等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
二、按运动强度分类1.低强度耐力低强度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强度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中等强度耐力中等强度耐力是指人体在中等强度的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
3.高强度耐力高强度耐力是指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短跑、跳高、跳远、举重等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
三、按运动时间分类1.短时间耐力短时间耐力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短跑、跳高、跳远、举重等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
2.中长时间耐力中长时间耐力是指人体在中长时间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快走、慢跑、爬山、游泳等。
3.长时间耐力长时间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时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四、按运动部位分类1.全身耐力全身耐力是指人体全身肌肉在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这种耐力训练主要包括长跑、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2.局部耐力局部耐力是指人体特定部位肌肉在运动中所需要的耐力。
处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关系时的注意事项
![处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关系时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1e118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a.png)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耐力训练,它们在体能训练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是指以氧气为能量来源的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而无氧耐力训练则是指以无氧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举重、短跑、跳高等。
在进行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一、了解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原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原理有所不同,有氧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的耐力来增强身体的氧气代谢能力,使身体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运动状态;而无氧耐力训练则是通过快速的肌肉收缩和延续的高强度运动来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从而增强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
在进行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时,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和训练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二、合理安排有氧和无氧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在进行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时,需要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和频率。
通常情况下,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可以交叉进行,比如在一周内安排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各两次,或者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分别安排在不同的训练周期内。
合理安排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可以避免出现过度训练和训练疲劳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动身体的适应和进步。
三、注意饮食和补充营养在进行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饮食和营养的补充。
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都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和肌肉修复,因此需要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帮助身体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康复。
四、注意有氧和无氧训练的配合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需要进行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通常情况下,可以先进行无氧训练,如力量训练或速度训练,然后再进行有氧训练,如慢跑或游泳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活肌肉、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并且有效地促进身体的氧气代谢能力。
在进行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配合时,需要根据自身的训练目标和体能状况来合理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时长,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耐力素质测试方法
![耐力素质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5d00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c.png)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持续运动中保持高强度活动的能力。
测试耐力素质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耐力素质测试方法:
1.有氧耐力测试(Aerobic Endurance Test):这是测试人体在长时间有氧运动(如跑
步、游泳、骑行等)中持久性能力的方法。
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包括跑步机测试、踏车测试和游泳测试等。
2.无氧耐力测试(Anaerobic Endurance Test):这是测试人体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
举重、短跑、爬坡等)中持久性能力的方法。
常见的无氧耐力测试包括倒立挺身测试、俯卧撑测试和仰卧起坐测试等。
3.体适能测试(Physical Fitness Test):通过一系列的体能测试项目来综合评估人体的
耐力素质,包括柔韧性、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方面。
4.定点跑测试(Shuttle Run Test):通过在一个固定距离内来回跑动,记录运动者的
总距离和时间,评估人体的耐力素质。
5.泊松分布测试(Poisson Distribution Test):通过测量运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
定运动次数的能力,来评估耐力素质。
6.心率变化测试(Heart Rate Variability Test):通过监测运动者的心率变化来评估其
在长时间运动中的耐力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耐力素质测试方法,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目标群体。
在进行耐力素质测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有氧与无氧耐力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当前我国耐力训练的启示
![有氧与无氧耐力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当前我国耐力训练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24fbf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1.png)
有氧与无氧耐力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当前我国耐力训练的启示
无氧与有氧耐力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当前我国耐力训练的启示
耐力是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之一,有无氧性能力的耐力在训练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运动学的角度讲,无氧与有氧耐力是存在动态关系的,它们的培养是互为辅助的。
首先,有氧耐力是维持持久性活动必不可少的能量供应方式。
无氧耐力可以使肌肉适应较重的运动负荷,改善运动最大持久力,从而可以提高无氧耐力水平,而强化有氧耐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将负荷集中在原有的水平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有氧耐力水平,并获得良好的耐力发挥。
从这一点看,在当前我国的耐力训练中,应以发挥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的协同作用为目标,用无氧和有氧训练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的训练效果,调节训练强度,均衡有氧和无氧训练组合,进行耐力训练。
同时,应注重耐力基本功能训练,重视短距离跑步、折返跑、交替跑和渐进训练等技术训练,以充分发挥其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总之,有氧能力和无氧耐力是相互关联的,应搭配调整,双管齐下,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才能发挥最大的耐力优势,提高当前我国运动员的耐力训练水平。
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c4f6e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9.png)
运动生理学身体素质的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涉及的生理反应和适应的科学领域。
在运动生理学中,身体素质是指个体在进行运动时所展现的各种身体特征和能力。
一、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个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持续运动中,通过氧气供给,能够持续进行运动的能力。
有氧耐力主要依赖于心肺系统的功能,包括心脏的泵血能力、肺部的氧气吸收和输送能力以及周围血管的扩张能力。
通过有氧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增强氧气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个体的有氧耐力。
二、无氧耐力无氧耐力是指个体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主要通过无氧代谢产生的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
无氧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组织中储存的肌酸磷酸盐和糖原的水平。
通过适当的无氧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肌肉组织的能量储备和能量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个体的无氧耐力。
三、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指的是个体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水平。
肌肉力量主要依赖于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质量。
肌肉纤维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其中快肌纤维主要负责快速、短时间的运动,慢肌纤维主要负责持久、低强度的运动。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个体的肌肉力量。
四、灵活性灵活性是指个体关节和肌肉组织的活动幅度和伸展能力。
良好的灵活性可以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运动效率,减少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通过适当的伸展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松弛肌肉组织,提高个体的灵活性。
五、速度速度是指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运动的距离。
速度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肌肉组织的收缩能力。
通过速度训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肌肉组织的快速收缩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速度水平。
六、反应能力反应能力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反应能力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感受器官、传导通路和反应机制。
通过反应训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个体的反应能力。
七、协调性协调性是指个体各部分之间运动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良好的协调性可以提高个体的运动技巧和动作的流畅性。
肌肉耐力知识点总结
![肌肉耐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37de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9.png)
肌肉耐力知识点总结一、肌肉耐力的分类肌肉耐力可以分为两种:氧气耐力和无氧耐力。
氧气耐力是指在有充足的氧气供应的情况下,肌肉能够持续地进行重复性收缩。
无氧耐力是指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肌肉能够持续地进行重复性收缩。
氧气耐力主要是指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无氧耐力主要是指无氧运动,如举重、短跑。
二、训练肌肉耐力的方法训练肌肉耐力既可以通过有氧运动,也可以通过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健身操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氧气耐力。
无氧运动主要是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如举重、短跑、篮球等。
这些运动能够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无氧耐力。
三、长时间运动肌肉耐力的训练如果想要提高长时间运动的肌肉耐力,首先需要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
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来训练心肺功能,如长跑、游泳、骑行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氧气耐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来提高肌肉的耐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无氧运动来训练肌肉的无氧耐力,如举重、爬坡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四、局部肌肉耐力的训练局部肌肉耐力是指某个局部肌肉或者某几个肌肉的耐力。
想要增强局部肌肉的耐力,可以通过增加局部肌肉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来提高。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训练次数和减少间隔时间来提高肌肉的耐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负重训练和增加抗阻力训练来提高肌肉的耐力。
五、食物对肌肉耐力的影响食物对肌肉耐力有很大的影响。
高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同时,碳水化合物是肌肉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提供肌肉运动所需的能量,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此外,还需要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以提高身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氧气耐力。
另外,还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肌肉的机能,从而提高肌肉的耐力。
总之,肌肉耐力是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运动比赛中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运动能力。
有氧能力标准
![有氧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b6e8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2.png)
有氧能力标准有氧能力是指人体在进行某项持续性活动时,维持心血管系统供应氧气的能力。
有氧能力标准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准。
有氧能力是评价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表现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健康水平、减少患病风险、提高运动表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氧运动是指一种运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运动强度,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让心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有氧能力标准是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监控个人的运动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氧能力标准测试项目:1. 有氧耐力测试: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游泳、划船等,通过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来评估一个人的有氧耐力水平。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机测试、三千米跑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水平。
2. 无氧阈值测试:无氧阈值是指进行有氧运动时,人体开始产生无氧代谢产物的临界点,无氧阈值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无氧阈值水平,从而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训练和运动计划。
3. 最大摄氧量测试:最大摄氧量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极限有氧运动时,身体最大摄取氧气的能力,可以通过最大摄氧量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水平,从而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有氧能力水平。
4. 心率恢复测试:心率恢复是评估一个人在进行有氧运动后,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的速度,心率恢复测试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有氧能力水平。
有氧能力标准是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确定的,不同年龄段、性别的人群有不同的有氧能力水平标准。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有氧能力水平标准是根据最大摄氧量、有氧耐力、无氧阈值等指标来评估的,一个人的有氧能力水平越高,意味着他的心肺功能越好,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有氧能力标准测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根据测试结果来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提高健康水平、减少患病风险、提高运动表现。
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
![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4e14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b.png)
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体能测试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了解个体体能水平,还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健身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
一、有氧耐力测试有氧耐力是指人体在有氧代谢条件下,持续进行中低强度的长时间运动能力。
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项目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氧耐力测试方法是跑步测试,如5公里跑、12分钟跑等。
评估者需记录个体完成测试所用的时间和心率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个体的有氧耐力水平。
二、无氧耐力测试无氧耐力是指人体在无氧代谢条件下,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能力。
常见的无氧耐力测试项目包括倒立、引体向上等。
以引体向上为例,测试者需连续不断地进行引体向上动作,直至无法继续为止。
通过记录个体完成的引体向上次数,来评估无氧耐力水平。
三、肌肉力量测试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发生最大收缩时能够产生的力量。
常见的肌肉力量测试项目包括卧推、深蹲、硬拉等。
以卧推为例,测试者需完成一定重量下的卧推次数,通过记录个体完成的卧推次数,来评估肌肉力量水平。
四、灵敏度测试灵敏度是指人体快速反应和动作的能力。
常见的灵敏度测试项目包括左右手协调、灵活性测试等。
以左右手协调为例,测试者需完成一系列左右手交替动作,通过记录个体完成的时间和动作的准确性,来评估个体的灵敏度水平。
五、柔韧性测试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和软组织的可伸展性。
常见的柔韧性测试项目包括坐位体前屈、立定体前屈等。
以坐位体前屈为例,测试者坐在地面上,尽量将上半身前屈至膝盖,通过记录指尖与脚尖之间的距离,来评估个体的柔韧性水平。
综上所述,体能测试项目及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
通过定期进行体能测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调整,以提高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尽管每个测试项目都有相应的评估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科学地进行测试与评估,才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
提高耐力的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比较
![提高耐力的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51bbbd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c.png)
提高耐力的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比较运动对于提高耐力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而在运动的选择上,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两种常见的锻炼方式。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运动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依赖氧气供应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这些运动以平稳持久的节奏进行,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加强肌肉耐力和燃烧脂肪。
有氧运动能够增加心脏和肺部的工作效率,并改善血液循环。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身体需要持续供氧给工作的肌肉,因此,这些运动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才能达到效果。
与有氧运动相对的是无氧运动,也称为力量训练。
无氧运动主要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注重高强度的短时间爆发力。
这类运动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和肌肉质量。
无氧运动通过刺激身体产生更多的肌肉纤维,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增强。
由于无氧运动通常是集中、高强度的运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在提高耐力方面,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有何不同呢?首先,有氧运动更适合长时间的持续运动。
由于需要持续供氧给肌肉,这些运动需要较长时间的进行,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例如,慢跑和游泳是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
这些运动需要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有效提高耐力水平。
相比之下,无氧运动更注重爆发力和肌肉力量的增强。
这类运动一般是高强度、短时间的,例如举重和深蹲。
虽然无氧运动在增强肌肉力量方面非常有效,但对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作用有所限制。
其次,有氧运动更适合追求整体健康的人群。
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燃烧脂肪,帮助控制体重,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同时,由于有氧运动的持续性和综合性,其对身体的综合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而无氧运动则对肌肉力量和形态塑造有较好的效果。
通过无氧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质量,使身体更加强壮,并改善身体的外观。
最后,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更注重提高耐力和心肺功能,那么有氧运动是首选。
而如果您想增强肌肉力量或改善外貌,无氧运动是更好的选择。
体育名词解释耐力
![体育名词解释耐力](https://img.taocdn.com/s3/m/a73a41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a.png)
体育名词解释耐力
耐力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在一段相对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耐力训练旨在提高身体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使运动员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的运动表现。
耐力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1.有氧耐力(有氧运动耐力):这种耐力指的是身体在进行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自行车骑行等)时的持久力。
有氧运动主要依赖氧气来提供能量,因此训练有氧耐力的目标是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效率、加强呼吸系统,以及提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2.无氧耐力(无氧运动耐力):这种耐力指的是身体在进行较短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如举重、短跑、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时的持久力。
无氧运动主要依赖非氧气途径提供能量,训练无氧耐力的目标是增强肌肉的抗疲劳能力、提高乳酸耐受性等。
提高耐力需要通过系统性的训练,包括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间歇性高强度训练、逐渐递增的负荷等方式。
耐力训练对于各类体育运动和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提高体力、延缓疲劳、增强心血管健康,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各种运动和生活活动。
无氧耐力心率区间
![无氧耐力心率区间](https://img.taocdn.com/s3/m/670ca3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b.png)
无氧耐力心率区间
无氧耐力是指在高强度、短时间内进行的活动,通常涉及高强度的有氧代谢和乳酸阈值的挑战。
与有氧耐力不同,无氧耐力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不需要氧气的能量产生途径。
心率是评估运动强度和训练效果的一种常用指标。
在无氧耐力训练中,心率通常会显著上升,但在高强度运动中,心率上升可能较为迅速。
尽管没有明确的固定无氧耐力心率区间,但一般来说,无氧耐力训练的心率会处于个体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MHR)的70%到90%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个体的生理状况和运动水平而有所不同的。
计算最大心率的一种常见方法是用220减去年龄。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最大心率估计为200 bpm,那么该人在无氧耐力训练中的目标心率范围可能是140 bpm(200的70%)到180 bpm(200的90%)。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估算,个体差异很大。
最好的方法是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通过逐渐增加训练强度来确定适合个体的无氧耐力心率区间。
跑步下肢耐力训练方法
![跑步下肢耐力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53ebd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1.png)
跑步下肢耐力训练方法
1、有氧耐力训练主要采用强度小,负荷时间长的各种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儿种:
(1)4000米~12000米匀速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保持匀速跑完全程。
(2) 越野跑:利用公园、山川或环境较好的地方进行30分钟以上的越野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利用环境调节心情,降低疲劳感。
(3) 10分钟跳绳:利用跳绳进行耐力练习,在10分钟内保持跳动频率不变,但可变换跳动方式,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
2、无氧耐力训练:即采用负荷时间短、练习密度大、间歇时间短的练习方法专门训练时常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30米、60米、100米冲刺跑。
(2)400米、800米变速跑。
(3)跳木马提膝—左、右侧滑步扶地。
3耐力素质训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根据练习任务的要求,科学地安排练习的运动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
(2)运动员的耐力几有力量性的特点,增加力量练习的.次数是发展肌肉耐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3)根据比赛时间长、强度大、对抗竞争激烈的特点和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科学地安排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并使无氧耐力训练尽可能地结合专项进行。
(4)耐力训练练不仅是身体力面的训练,也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
因此,在耐力训练中除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外,还要注意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篮球运动员速度与耐力素质训练分析
![篮球运动员速度与耐力素质训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086e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7.png)
篮球运动员速度与耐力素质训练分析作者:王凯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9期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提高,使得社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需要不断突出竞技能力、体能发展在竞技运动中所占据的地位。
研究与探索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基本原理,促进体能训练朝着最优化、系统化、科学化等方向不断发展下去,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发展重要目标。
本文主要是立足于篮球训练中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与速度训练,希望能够保证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耐力训练;身体素质;有效策略在开展耐力训练过程中,作为教练员,必须主动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体情况,为运动员制定满足他们身体素质的运动策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实际的训练量,在实际训练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等多项训练进行时,可以更加顺利。
一、篮球运动员耐力及训练的相关分析(一)耐力素质基本概念耐力素质主要指的是人体在长时间活动状态下,抵御肌肉疲劳或者神经感知所产生的一系列能力。
生物学对影响耐力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后,可将其分解为意志品质坚毅性、人体负氧债能力、最大摄氧量水平、肌糖原储备量、快慢肌纤维比例、神经过程稳定性等多项因素。
(二)耐力种类分类与内在联系耐力素质有着本质特点,按照负荷强度、负荷时间等可以进行划分,耐力素质可以分为长时间耐力、中时间耐力、短时间耐力等多个方面;按照能量供应情况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在这个过程中速度耐力关系力量耐力、短时耐力等多个方面。
速度耐力、中时耐力、力量耐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三)耐力素质与篮球运动联系在对篮球运动员的耐力进行训练过程中,希望他们能够具备爆发力、持久力。
篮球耐力素质内涵,其理论依据概括如下:提高运动员身体中所储备的高能磷酸原,并且提高有氧再合成与快速分解能力的速率。
(四)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耐力所具备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篮球事业不断发展,国内更加重视科学的篮球培训方式,同时增加比赛中互相对抗的激烈程度,因此为了保证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有良好的状态,就需要将无氧供能作为主要核心,所以耐力训练与速度训练已经成为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保健学知识介绍(二)——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一、有氧耐力
(一)基本概念
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
负荷强度为人体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170次/分。
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决定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运动中氧气的供应因素和作为能量物质的糖原含量。
(二)提高有氧耐力的方法
1、最大摄氧量及其体育锻炼
最大摄氧量是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最大摄氧量是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为2-3升/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达4-5升/分,在进行有氧耐力练习时,可以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指标确定运动强度。
2、无氧阈及其体育锻炼。
无氧阈是人体在进行递增性体育锻炼过程中,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转折点,这一转的点相当于一般人心率在140-150次/分时的运动强度。
也就是说,体育锻炼时心率在140/分以下,主要是发展有氧耐力,心率150次/分以上,就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耐力。
因此,不管采用何种体育锻炼方式,只要是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要目的的练习,心率最好不要超过150次/分。
3、常用的有氧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持续负荷法、间断负荷法和高原训练法。
(1)持续负荷法
持续负荷法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
其特点是负荷量大,没有间歇。
持续负荷法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训练和变速训练两种。
采用持续负荷法训练时,每次负荷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以达60~120分钟。
练习强度可以通过测定心率等方法计算,心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
采用变速训练时,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提高速度,即从较低地强度提高到中等强度。
例如第一个1/3的距离可用较低的速度完成,然后将速度提高到稍低于中等强度的水平,最后1/3距离则用中等强度的速度完成。
此外,还可以从中等到次最大不断变换强度。
例如,在每1~10分钟的最高强度负荷后,可穿插安排中等强度负荷,以保证机体在下一次提高负荷前稍有调整。
采用最大素的负荷时,心率可达到180次/分,恢复阶段讲到140次/分。
有节奏的、波浪形变化的强度安排,有助于进行大负荷训练,并能有效提高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2)间断负荷法
间歇训练法,时一种采用各种强度的重复刺激,并在练习之间按预定计划安排间歇时间,不完全休息的训练方法。
这种方法对发展耐力水平非常有效。
间歇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有强度、负荷数量、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休息方式、练习组合等。
(3)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同时,还能发展专项或比赛耐力。
练习距离可长于或短于比赛距离。
负荷强度比间歇训练法大。
每次训练应等完全恢复以后,再重复进行。
较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对有氧耐力要求很高,因为重复训练的速度非常接近比赛时的速度。
二、无氧耐力
(一)基本概念
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常采用短时间,最大用力和短暂休息的重复运动的方法进行。
大约1分钟时间,持续剧烈的运动,如快速的间歇跑、重复跑、400M跑、对抗性球类比赛等。
(二)提高无氧耐力的基本方法
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
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5秒、10秒、30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6~8组,间歇2~3分钟。
强度为90~95%。
要求越快越好。
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00~150次为一组,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
强度为80%,要求动作规范。
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
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
行进间高抬腿跑20米左右转加速跑80米。
重复5~8次,间歇2~4分钟。
强度为80~85%。
3、原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
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
强度为75~80%。
4、间歇后蹬跑
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30~40次或60~80米,重复6~8次,间歇2~3分钟。
强度为80%。
5、反复起跑
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30~60米,每组3~4次,重复3~4组,每次间歇1分钟,组间歇3分钟。
6、反复跑
跑距为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等。
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
一般每组3~5次,重复4~6组,组间歇3~5分钟。
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180次/分钟,间歇恢复至120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
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
强度小些。
7、间歇行进间跑
行进间跑距为30米、60米、80米、100米等。
计时进行。
每组2~3次,重复3~4组,每一次间歇2分钟,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80~90%。
8、计时跑
可做短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计时跑或长于专项距离的计时跑。
重复次数4~8次( 根据距离而定),间歇3~5分钟。
强度为70~90%,根据运动员水平及跑距而定,距离短,强度大些。
9、间歇接力跑
跑道上,四人成两组,相距200米站立,听口令起跑,每人跑200米交接棒,每人重复8~10次,要求每棒跑的时间。
10、迎面拉力反复跑
跑道上,两队相距100米,每队4~5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复5~7次,要求每棒时间。
强度为70~80%。
11、反复加速跑
跑道上加速跑100米或更长距离。
跑完后放松走回再继续跑,反复8~12次。
强度为70~80%。
12、反复超赶跑
在田径场跑道或公路上,10人左右成纵队慢跑或中等速度跑,听口令后,排尾加速跑至排头,每人重复循环6~8次。
强度65~75%。
13、变速跑
变速快跑与慢跑结合进行。
快跑段与慢跑段距离,应根据运动员专项而定。
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常采用50米快、5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或直道快、弯道慢或弯道快、直道慢等。
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常采用400米快200米慢,或300米快200米慢,或600米快200米慢等。
强度为60~80%。
14、反复变向跑
在场地上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向前、后、左右的变向跑。
每次进行2分钟,重复3~5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5~70%。
变向跑的每一段落均为往返跑,即跑出去后,返回起跑位置,每一段落至少50米。
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再开始继续练习。
15、变速越野跑
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地进行越野跑,在越野跑中做50~150米或更长些距离的加速跑或快跑段落。
加速或快跑的距离为1000~1500米,强度为60~70%。
16、反复连续跑台阶
在每组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40步台阶,每步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
强度为65~70%,要求动作不间断,也可定时完成。
三、发展耐力素质基本要素
(一)发展耐力素质要充分考虑年龄、性别及生理特点。
男子在17岁之后,女子在16岁以后发展素质耐力较好;运动负荷男子和女子,体质强和体质弱者都要有明显的差别。
(二)发展耐力素质应该在发展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发展无氧耐力。
(三)发展耐力素质要是加适量的运动负荷与间歇。
(四)动作速度为中等对耐力素质的提高最为有效。
(五)要重视耐力锻炼中的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耐力锻炼必须持之以恒,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七)耐力锻炼后,应加强营养补充和疲劳的消除。
四、发展耐力素质生理学基础
(一)发展有氧耐力(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基础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靠糖原和脂肪有氧分解供能)的工作能力。
这种有氧耐力可以通过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反映出来。
第一,呼吸器官的技机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第二,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提高,血红蛋白有结合氧、携带氧的能力,可以将结合的氧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肌肉和其他组织。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提高机体有氧耐力的能力。
第三,肌肉中的糖元、脂肪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旺盛的有氧代谢,同时必须影响最大吸氧量。
第四,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
第一,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能力提高。
第二,机体缓冲乳酸的能力提高。
第三,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