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要选取角度

合集下载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篇一: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篇二:园丁赞歌】园丁赞歌老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正是老师精神的写照吗?他们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他人的美好前途,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的传播,没有老师,就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老师,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深夜的窗口,数你的灯光最亮,清晨的路上,数你行的最早,三尺讲台上,数你最风流,这就是你-----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都教师,你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我可爱的学生,你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你心爱的事业中,从青春年华到两鬓白发,几十年如一月,你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三尺讲台,一块黑板,永远是老师最发光发热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很简朴,你们却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美丽的花朵,你们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总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身边的教育家——魏书生,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4年便指出: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的确,魏书生的奇迹和荣誉是干出来的,有谁能想象他自1986年起任38项社会兼职,还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上语文课,并当班主任,在他手下,再乱的班也会变好,再差的学生也能成才,他不愧为教书育人的模范,更是我们这些“准教师”学习的楷模。

在人生的道路上,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由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有志青年,哪一刻能离开过老师的诲诲教导?是你们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踏上了理想的征途,无论在哪一刻,学生的利益在老师的心头都是最重要的。

为了学生的利益,你们可以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汶川天崩地裂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爱的羽翼,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朵稚嫩的花得到了庇护,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险降临的那一记得,拼命地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了车下,还有段雪梅,一个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工作了三十年的普通教师,在生死关头,用她的奋力一推,写下了她人生中最辉煌,最壮丽的一笔,用使命诠释了一名教师的大爱??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无眠,多少回风风雨雨你闯过,把知识留下来,把精彩送别人,你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你也会为成绩差的学生耐心地讲解,因为这些全都是你的孩子,你舍不得把哪一个拉下,为了孩子你废寝忘食,为了孩子你鞠躬尽瘁,为了孩子你把心都给了他们。

找准切入点——公文写作的十大角度

找准切入点——公文写作的十大角度

找准切入点——公文写作的十大角度一篇公文的写作角度,可以因人、因时、因事、因旨等而有不同的角度,如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里面和外面、宏观和微观等角度。

我们写作时所秉持的角度不同,写出的公文自然也风貌迥异。

公文写作可选的角度有以下十种。

一、“意”的角度。

这是角度选取的优先项。

“意”在笔墨之先。

“意”即公文写作所要传递的思想、寄寓的意图、表达的意思、实现的目的等。

任何公文写作,不论是请示、报告、意见等法务性公文写作,还是总结、信息、领导讲话等事务性公文写作,都首先要思考本文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包含哪几个方面的意思,等等,由此来确定文章写作的角度。

二、“人”的角度。

这里的“人”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制发公文的发起者,如领导;公文使命的执行者,如公务人员、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等;公文意图的到达者,如下级部门、合作伙伴、服务对象、社会大众等;公文拟制的执笔人,就是文秘人员。

“人”的角度的思考主要包括上述四个层面“人”的精神、思想、思维、观念、作风、态度、看法、需求等;此外,还有专家、学者、记者等一切与公文制发和实施有关的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群体”;也可以综合几个层面“人”的有关因素来考虑。

总的来说,该角度的重心突出的是“人”。

三、“事”的角度。

公文写作所表现的做法、经验、下一步思路、举措等,归根结底,都是说“事”。

“事”包括“已做的事”和“将做的事”、“想做的事”或“布置的事”“自定的事”等。

如工作总结、计划、方案、政务信息、领导讲话等事务性公文,以及请示、报告、通报、意见、会议纪要等,都是常见的说“事”的文种,只是“说”的方法、程度和要求不同而已。

侧重于写“事”的角度,一般可以从“事”的名目、类项、性质、特点、问题、结果、影响等方面来组织文字。

四、“文”的角度。

从公文写作规范、套路、技巧本身的角度来构思,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公文的规范性,决定了法务性公文和事务性公文写作往往都有一定之规。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案2教案:《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具体为第六单元中的《园丁赞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概念,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选取记叙角度的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3.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记叙文的概念,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难点:如何选取记叙的角度,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让自己感动的人或事?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故事,并简要描述他们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

二、新课内容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园丁赞歌》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

2. 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选取记叙角度的,让学生从中学习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例题,例题内容为一则小故事,故事情节简单,但未指明记叙角度。

2.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故事内容选取记叙角度,并让他们动手改写作手中的例题。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写一篇短文。

2. 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选取记叙角度,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和生动性。

五、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10分钟)1. 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介绍他们选取记叙角度的思路。

2. 让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选取记叙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2.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第一,要交代明白。

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

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上)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一直到初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怎样写好一篇写人记叙文呢?我们平时的写人记叙文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之后,采取怎样的步骤可以写出一篇好的写人记叙文。

记叙要选好角度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于是,我便将你和那天的夕阳,那句话,那片野菊,深深地刻人脑海。从那以后,我时常把它忆起,连成一串串浪花……
在我人生的海洋里,本来毫无波澜,更别说什么理想的彼岸。是你,让我拥有了理想的海岸,是你,教我如何撑起远征的帆……
清晨,你轻轻地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深思了一会儿回答说:“我要做鲁迅一样的人。”你,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微笑着对我说:“中午,你到我办公室来。”
在写作中,往往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合用,如魏巍《我的老师》《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或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合用,如《祝福》,还存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合用的情况。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人称,我们要注意如下三点:
1、不能频繁更换人称;
2、更换时要交待清楚,不能随意打断叙述的线索。
3、人称视角是为叙述服务的,人称的使用,要便于处理材料,要利于表现主题。人称视角的使用,要事先通盘考虑,使用单一人称,要注意贯穿文章始终。若使用多种人称,要做到前后统一,不杂乱,不冲突,不能读者带来理解困难。
走进教室,一切如梦,闪亮的你竟和我梦里的一个样子——微笑着站在讲台上,用指尖轻轻地点着眼镜。从那架式里透出师者的仁慈,我只是默默地从眼角里偷着看你。
当夕阳落下的时候,你走到我身边,用大山里从来听不到的普通话和我攀谈:“马俊宏?你是叫马俊宏吧!”我羞涩地低着头,两只手不停地搓弄着衣角,从唇边勉强挤出来两个字:“是的。”你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是老虎吗?就那么可怕吗?抬起头来。”我怯怯地抬起头,心里不由地想:糟了,惹新老师发怒了。而当我抬起头才发现,有一双微笑着如野菊花般温柔的眼睛在盯着我打量。接着,你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对了,就应该这样,男子汉要有闯四方的大气,不要见个陌生人就害羞,那不就成了小姑娘了吗?”我望着窗外怒放的野菊花使劲地点了点头。

记叙文基本要求..

记叙文基本要求..
训练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 基本要求。
2、能够选择新颖的素材,真实的表达文章 的中心。 3、培养热爱生文基本要求
一、描写要细腻
1、要求: 写人、叙事、写景都要写得活,写得像。 写得活,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写得像,就要写得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总之,一句话---要细腻。
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分类 赋分 构思 选材 结构 语言

60~53 新巧、独到, 材料新鲜、 立意深刻、有 丰富,形象 启发性 丰满感人
52~46 构思较好,立 材料合适得 意准确 当 45~39 构思平平, 立意正确。 38~32 构思平平, 立意正确。 31~18 构思低幼, 立意偏颇 材料 基本得当 材料 基本得当 材料与观点 有明显悖离
六、让语言生动起来
• 一件事有人可以写得回味无穷,有人却写得 味同嚼蜡。究其原因,语言处理的不同。我 们要追求多姿多彩的语言,力戒呆板枯燥的 语言。 • 你能把下面两句平实的句子,生动起来吗? • 1、阴云密布。 • 2、下雨了。
示例:
• 天空被乌云涂抹的一塌糊涂。 • 乌云真不见外,它把天空当成了自己的家, 肆意地翻着筋斗。 • 闪电像是得了羊角疯,一会儿这儿抽筋, 一会儿那儿痉挛。 • 看天空哭得那么凶,我猜它定是遇上了糟 糕的事。
怎样才能语言生动呢?
难,贼难
• • • • 恰当地运用多种句式。 养成运用修辞的好习惯。 经典的语段引用借用。 匠心独运,灵光闪现,才能妙笔生花。 请学些小技巧
实战演练
青春就应洋溢着笑声,校园里到 处洒落着笑声……生活中处处有笑声, 笑声伴着我们成长。请以《笑声》为 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三要”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三要”
一、要讲“小事小情”,以小见大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每年初一新生一入校,学校都会例行新生军训。笔者曾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次写作课,布置学生围绕军训感悟和体会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例如一个学生选取了一个较小的写作切入点,他以李教官背后的汗渍这样的不易为人所关注的情景作为自己写作的“支点”,并通过教官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来表达小作者的军训体会和感悟,体现了他独特的捕捉写作灵感的能力,以及巧于借助小细节来体现写作主题的良好素质。
学生围绕“母亲节”活动主题,都会从“感恩”的视角来写,都能表现出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但要挖掘新颖的素材,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的却为数不多。谢楠同学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流行参与网购的实际出发,不像别人都是网购喜欢的衣服、食品、玩具等,而是将自己网购一副手套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为素材,选取了熟悉生活中的“新鲜”场景,树立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表达了另一番意味和意义。所以,要选取“新鲜”事,觅得“新颖”视角,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需要开展拓展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写人记叙文写作要点

写人记叙文写作要点

写人记叙文写作要点一、记人记叙文试笔指要1.从不同角度,从忆海中觅取若干具体事件,从中提炼出若干精彩的富于情绪化的细节,使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写出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某一侧面。

2.选取对某人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借以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3.专写人物的某种趣味,撷取其言行举止的典型材料,如潇洒、深沉、厚道、轻佻……以至写出其风度、气派或人情味来,文章的情感因素往往会活生生地流露于笔端。

4.从侧面写,描摹其待人接物的种种姿态、情性、习惯,如言语习惯、动作习惯等。

这种浓入淡出寓浓于淡的写法,并非易作;而一旦出手,往往自成高格。

5.抓住规定情境氛围里人物的特定情绪,写情绪化了的种种细节,即对作者所把握的印象强烈的记亿片断,便全文笼罩在浓郁的氛围情调中,充满强烈的情趣。

要懂得,有时写文章其实也是作者某种情绪的一种宣泄。

6.别忘了写出人物的机智与幽默,或者相反。

这对于任何对象任何样式的写人散文,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写人,写活脱脱的人,是对人物心灵探测的报告,是将生活中可遇的知音人物的剪影活生生地移栽到稿纸上来的功夫。

7.写人的脾气。

不同氛围的形态中各种情态的脾气,不同人物关系中所呈露的形态不一的脾气,形形色色人物所固有的或变态的种种样样的脾气,显示这脾气的事项、情景、场面,人物表演出来的种种细节及其某种嗜好,沉迷的程度,灵机的表现,情境中的角色意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趣味,价值取向,高尚的与庸俗的,不合群的与大众的等等。

8.人是大写的人,可是毕竟存在着天天想大写,其实又事事在小写自己的人物(这号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写出这滑稽的一面来,应是人物习作中考验作者洞察力的项目。

在这里,最忌讳的是,事无巨细囫囵平铺的写法。

9.写人且求精短者,绝不汲汲于人物的全貌,人事的全程。

而是运用简单的材料,用极其简省的笔墨,而能写出人物鲜活生猛的精神来。

10.写熟悉的知情知性的知音人物,往往容易得手;而写照某一契机里头瞬间熟识的陌生人,也极有可能写出上乘之作。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记叙文要达到深刻的要求,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即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袖里藏乾坤,沙中显世界”。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一、选材要小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写记叙文,从撼动过自己灵魂的小事入手,显示人间大爱,提纯理性精华;写议论文,从身边琐事着笔,折射时代面貌,揭示生活本质:此所谓“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二、感悟要深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

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①悟情。

平凡的生活表象,潜在着丰富的情感特质。

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

②悟“理”。

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

【例如】某学生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

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

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

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

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

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1、四大意识: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2、六大步骤: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3、答题原则: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1)学会摘关键词(2)学会摘关键句(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三、知识清单(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

(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传统的所谓“记叙文”,其实包括了小说,散文中的写人纪事散文;新闻中的报道、特写和报告文学,传记等。

在教学实践中,“记叙文”多指写人纪事的散文(可虚构)和新闻传记(非虚构类)。

为了表述上的便利,本人将这些体裁称之为“叙述类”的文章。

明确了这一点,然后再来说它们的立意和选材。

一、叙述类文章的立意(一)“立意”释义“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从看到作文题目开始,在审题和构思的过程中完成。

构思完毕,立意也应结束。

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决定了写什么,接着就要考虑:通过写这个内容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一篇文章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当略以及顺序如何安排,前后怎样照应等,都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

中学生作文,在中心思想方面应该做到明确、集中,如有可能,再争取有点深度,有点新意。

(二)“意”之种种一篇学生作文,以什么为意,“意”到底有多少?可供中学生选择的范围有多大?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十几年。

2003年,本人在执教《荷塘月色》的时候,似乎悟到了作文的主旨之种类。

我认为:在作文中,可以写自己的“五识”和“七情”。

五识是眼、耳、鼻、舌、身,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

综而言之,作文的“意”,可以是学生的感觉、感受、情绪、认识和感悟。

为什么这样说?受启发于朱自清先生。

《荷塘月色》是写什么的,我认为,就是写朱先生的情绪的;什么样的情绪?非常复杂,难以言说、难以排解的情绪。

“心里颇不宁静”者也。

不能对父母说,朱先生当时已经为人父;不能对同事讲,那是“白天里”面对的人;不能对妻子讲,“妻已熟睡好久了”。

积郁在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文人的习性,使他只能诉诸文字,通过文字来排解他内心深重的无奈和苦闷,“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小、巧、新三方面写活记叙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小、巧、新三方面写活记叙文
口写 作 技宋 代 画 院 招 募画 家 出的一道 经典考题 。多 数画家 都 是 在 卷 面 上 借 用 山坡 、 山峰 、树 林 、云雾等 来遮 挡古寺 ,仅露 出古寺 角来吻合 考题 。唯独一 位画 家没有 画庙 ,只 画一个老 和 尚在 深 山的泉边 提水 ,最 终这位 画家取得 了第 一名 , 他 的成功之 处就在 于他选 择 了一个巧 妙 的角度 ,把握 了题 目的意思 ,让人 拍案 叫绝 ! “ 横看 成岭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不 同” ,同样 ,记叙文 角度 的 选择 也十 分重要 ,切入 角度得 当 ,入 题就 快 ,将 自己独 特 的感悟转 化为具 体可 感 的生动 的文字 ,有利于 挖掘题 材 ,抒发 情感 ,突 出中心 ,以更好地 写人或记事 。 在 记叙文 角度的选 择上 ,可 以从 “ 小” “ 巧” “ 新 ”三个方面考虑 。 以小见大 以近显远 中 国有 个 成 语 ,叫 “ 一 叶 知 秋 ” ,意 思是说从 一片树 叶 的凋落 , 就可 知道 秋天 的到来 。比喻通 过某个 细微 的迹 象 ,可 以看 到整个形 势 的发 展趋 向与 结果 。作文也是 如此 ,从一 些细 小 的事情上 ,往往 能表现 重大 的 主题 。而 且 ,角度 小更 便于把 握 ,更 容 易写细 写具体 。以小 见大 ,以近显 远 ,是 中学生经 常选 用的 、有 效 的角 度。 在 一 次 作 文 训 练 中 ,我 要 求 学 生以 与 “ 家庭 ”有关 为题材 作文 ,有 位 同学 写 了一 篇题 为 《 家 的味道 》 的文章 。她写 自己从 小就最不 喜欢吃 葱 ,所 以 家里 的餐 桌 上从 不 会 出现 葱 ,作者 也一直 理所 当然 认为父母 也 是 不爱吃 葱 的。直到 有一天 外婆告 诉 她 :爸爸 妈妈 其实很 喜欢吃 葱 ,只 是 因为爱 着女儿 而不吃 ,作者 因此受 到 感 动 ,写道 : “ 其 实 妈 妈 喜 欢 吃 葱 的 ,对不 对?只 是那 么多年来 ,我 们 家的菜 中一直没 有葱 。仅仅是 因 为我 不 喜欢吃 葱啊 。原来 小小 的一点 习惯 在 爸 爸 妈 妈眼 里 却放 大 了 十 倍 甚 至 百倍 ,原来小 小 的一点 习惯在爸 爸 妈 妈 的 生 活 里 可 以 是 那 么 多 年 的 割 舍 ,原 来小小 的一 点 习惯在 爸爸 妈妈 眼里 可以是永 远 的付 出与爱 。……看 见妈妈在 厨房烧 菜 ,我走过 去 ,对 妈 妈说 : ‘ 妈 ,今 天我 们 莱 里 放 点 葱 吧 。’妈回过 头吃惊 地看 着我 ,我 笑 着说 : ‘ 好 久 没 有 闻 到 葱 的 味 道 了 呢 。怪 想它 的。 ’妈妈笑 了 ,虽 然一 如既往 的 ,我 对葱还 是很 反感 ,我 还 是一棵 都不会 吃 ,但是葱 的味道 在我 眼里 却不一样 了 ,我 的鼻 尖满是 葱的 香 味 萦 绕 ,不 会 远 去 。那 浓 浓 的 葱 香 ,已满是家的味道。” 从不 吃葱这样 一件 小小的事 情 , 写 出了父母对 女儿 浓浓 的爱和女 儿对 父母 的理解 ,亲情 就在这 件小事 中体 现得 淋漓尽 致 。这篇文 章选择 的角度 虽然 小 ,却 很好地 表现 了主题 ,写得 非常成功 。 再 如 ,引导 学生 写爱国文 章是渗 透爱 国情感 的一种 方式 ,但对许 多 同 学来 说 ,往 往不 知道从 何处下笔 。其 实这 类题材 如果从 大话题 、大视 角来 写 ,最容 易写空 ,泛泛 而谈 ,达 不 到 预 期的效 果 。我 们应该在 “ 爱 国 ”这 大方 向上 ,寻 找一个 小的切 入 口 ,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之叙述视角与选材作者:陈乃香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42期【技法梳理】一、记叙文的叙述视角记叙文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就是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是指写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立场进行叙述的。

记叙文的叙述视角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广义上讲,按叙述人称分,叙述视角有如下三种:1.第一人称视角。

包括“主要人物自述”视角(又叫“主人公视角”)、“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侧叙”视角和“局外人旁叙”视角。

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视角。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

采用这种称呼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读者置于叙述者的对面”的视角,可以消除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读来亲切、自然。

二是“让读者旁观,面对写作对象”的视角,如朱自清的《给亡妇》,把已经逝世的妻子称为“你”,采用虚拟对话的方法,把叙述对象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如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抒情,便于沟通,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使记叙更加精彩。

3.第三人称视角。

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优点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叙述者的视角比较宽,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也可以自如地反映人和事的多个侧面,还可以抓住某一个角度深入开掘立意。

总之,真实、亲切、动人——宜用第一人称;对话、交流、抒情——宜用第二人称;全面而深入地写人记事——宜用第三人称。

二、记叙文的选材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渗透在材料中。

中考 记叙人称及视角

中考 记叙人称及视角

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为主线,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描绘地点和环境等来展现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记叙文的人称和视角,是指在叙述事件时所采用的主体角度和叙述方式。

下面是关于记叙文的人称及视角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作者以自身的角度出现在故事中,通过“我”的身份来叙述事件的发生。

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例如: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小山村里。

每天早上,醒来后,我爬上山顶,俯瞰着整个村庄…2.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通过“他”、“她”、“他们”等称谓来叙述事件的发生。

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地描绘事件的发展,展现多个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她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夕阳,思绪万千。

窗外传来一阵风声,她轻轻地叹了口气…3.描述性的视角:描述性的视角是指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事件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在记叙文中,使用描述性的视角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感和细节。

例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微风吹过,带来一阵清新的气息。

小鸟欢快地歌唱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4.内心独白的视角:内心独白的视角是指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独白来叙述事件的发生和主人公的感受。

使用内心独白的视角可以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我站在舞台上,紧张的心情涌上心头。

我回忆起自己为这一刻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不禁流下了欣慰的泪水…综上所述,记叙文的人称和视角在叙述事件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不同的人称和视角,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无论是第一人称视角还是第三人称视角,无论是描述性的视角还是内心独白的视角,都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选取合适的人称和视角,以展现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力量。

记叙文基本要求..

记叙文基本要求..
那么什么地方详写,什么地方略写呢?
要这样处理详略: 主要人物详写,次要人物略写; 正面人物详写,侧面人物略写。 最能表现主题的情节详写,辅助的次要情节略写 记叙部分在详写,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点的部分要详写,面的部分要略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让语言生动起来
• 一件事有人可以写得回味无穷,有人却写得 味同嚼蜡。究其原因,语言处理的不同。我 们要追求多姿多彩的语言,力戒呆板枯燥的 语言。 • 你能把下面两句平实的句子,生动起来吗? • 1、阴云密布。 • 2、下雨了。
实战演练
青春就应洋溢着笑声,校园里到 处洒落着笑声……生活中处处有笑声, 笑声伴着我们成长。请以《笑声》为 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分类 赋分 构思 选材 结构 语言

60~53 新巧、独到, 材料新鲜、 立意深刻、有 丰富,形象 启发性 丰满感人
准确、恰当 通顺、平实
二 三

基本通顺

不通顺、 有明显语病

17~0
没有构思, 立意庸俗
选材陈旧、 无聊
无章无序
低幼、粗俗
三、选材要以小见大
材料要典型,有现象也有本质。要通过现象,反 映本质。 具体要求:一、事件要小,切入口要小。 二、意义要大,主题要广。 三、真实性和典型性兼具。 四、新颖性和生动性共生。 五、选择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强烈的。
四、详略要得当
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平均用 力是记叙文常见的毛病---平铺直叙。 我们要做到:积累的材料有取有舍, 选取的材料有详有略。
请学些小技巧800分类赋分构思选材结构语言6053新巧独到立意深刻有启发性材料新鲜丰富形象丰满感人结构精巧严紧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5246构思较好立意准确材料合适得结构完整准确恰当4539构思平平立意正确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

「初中记叙文写作」叙事的角度之叙事的切入点(一)要认识叙事的角度有人说:“选择什么角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的智慧。

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处世选取角度的重要性。

作文也是如此,我们要认识到叙事角度的重要性。

好的叙事角度,不仅使题材能更好地向纵深处开掘,还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个性、情感。

只有把握好新颖独特的“切入点”,叙事才会得心应手。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朱自清先生选择的叙事角度与众不同,他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特殊环境、特殊地点下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描摹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而独特,体现出的感情也就更为浓烈。

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了。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叙事的角度。

叙事的“切入点”,有这样五个字:小、巧、新、奇、深。

角度小——利于写细,写具体,也便于把握;角度巧——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体现结构美与艺术美;角度新——不拘一格,独出心裁;角度奇——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角度深——小中见大,滴水见太阳。

(二)要精选叙事的角度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像摄影,可正面拍,可侧面拍,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同样,写人记事时切入的角度得当,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丰富的材料,我们要精选叙事的角度。

如果构思过程中选准了角度,那么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新颖别致,集中紧凑;如果没有选准角度,写起来就别别扭扭,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松散,有时甚至写不下去。

写作文要尝试从不同的“切入点”(着眼点)来思考叙事。

叙事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通常情况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几个方面来记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不同的切入点可以选择,每一方面都可以写出人物的典型性。

怎么选择角度呢?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要选好角度【教材分析】“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是第一、二模块关于记叙类文章系列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比较侧重于“怎么写”的问题,但因为结合了“园丁赞歌”这一话题,在教学中处理得当的话,是能够引领学生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相关的写作能力的。

1.“视角”与“角度”的概念。

一般而言,视角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而“角度”指的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就记叙文而言其目的是更好的表人物的特点或突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采用第几人称属于写作“视角”的范畴(有无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学术界尚有争议)。

即便把“角度”宽而泛之,人称的选择也只是“角度”的子集而不是全部。

2.尽管教材也明确“在记叙人物、时间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所选取的角度也不同”,但所有示例及练习均是写人的,给学生的错觉是只有写人的文章才有“角度的选择”问题。

记叙类文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纪实类的、虚构类的,前者如记叙类散文,后者如小说。

不管哪一类,写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3.教师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两个问题: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二针对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学生分析】《教师用书》说:“提到写老师,有人会觉得不够新鲜,缺少难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记叙的人称”。

其实“这个题目可易可难、可浅可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对老师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不同时代的老师会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是常写常新。

”“这次作文让学生认识记叙可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如何实现此目的,针对学生心理,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和把握记叙文叙事角度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和掌握不同记叙角度的利弊,根据实际恰当选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记叙角度概念和相关知识。

2.运用例文,相互讨论合作,掌握不同记叙角度的利弊及恰当运用。

情感和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意识,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结合具体时代,分析不同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结合作品讲清不同记叙角度的利弊,能根据需要恰当使用。

2.赞颂老师,学会用不同的叙事角度写心中的老师。

【教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

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下面有一段写老师的文字,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画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明确:上文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人称的变化,这在写作学上称为“视角”,通过人称的变化,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

二是切入点的选择,从不同的角度写活了一个性鲜明的教师。

(其实,这里还有对老师感情,体现在“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二、写法借鉴1.明确记叙的角度(阅读教材)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明确: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明确: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读教材)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下面出示三篇例文片段:例文:A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例文:B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

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

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

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路遥《平凡的世界》例文:C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

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小组合作讨论:上面例文运用了那种叙述的角度?这样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交流A文上面例文运用了那种叙述的角度?明确:第一人称。

就是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这样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明确: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交流B文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运用怎样的记叙角度?明确:第三人称这样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明确:这样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交流C文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运用怎样的记叙角度?明确:“你”或“你们”这样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明确: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行文中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

值得注意: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

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

2.课堂练习(一)写一段描写老师的文章,赞颂老师的精神品质。

要求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

(分小组完成,第一、第三、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3.写作感悟A小组交流写作成果。

B写作收获交流(方法小结)通过这次写作实践,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写作经验: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写赞颂老师的文章,最主要的就是写出老师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品质,抒发对老师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做到以以情动人。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

一般来说,大多数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做好份内事们而且做好份外事,其事迹感人,因此我们必须精心选取典型事例,否则会偏离中心。

如果只对老师做简单介绍,老师的形象就显得单薄。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通过“面”的介绍,可以使读者了解老师的概貌和事情的基本情况,通过“点”的具体、细致的描述可以从各个侧面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样,可以使文章收到“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效果。

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穿插议论、抒情。

课堂练习(二)(运用上面讨论、写作获的的经验,迁移练习)以“肩膀”为题,运用第三人称写出你理想的老师。

(片段)三、小结视角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绝不能忽略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深度与敏锐度,其中也有技巧方面的影子。

写文章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才能写出美文,才能出精品,四、课后练习有一篇文题为《教我采花酿蜜的人》开头这样写道:夏夜,月光静静地泻在校园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上。

同学们欢聚在老师的身旁,争着给老师留下珍贵的礼物:有相片,有画册……可我该呈上什么呢?我手捧《采花酿蜜集》慢慢地走向李老师。

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我思绪的溪水向远方淙淙流去……请自选记叙的角度续写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

五、板书设计视角:人称角度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形式内容的统一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

(广义)切入点:着眼点记叙描写的过程中穿插议论、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