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2

合集下载

叙述角度和写作分析点

叙述角度和写作分析点

分析叙述技巧1. 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如莫泊桑的《项链》。

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无优劣之分,选择怎样的视角完全依照小说的具体需要。

一篇小说可以通篇都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也可能有视角的转换。

如鲁迅的《祝福》。

2. 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相比较而言,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我”不一定是作者自己)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便于叙事和议论。

3. 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
度》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1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不同叙述角度的 特点和作用。
了解叙述角度在文学 作品中的应用。
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 同叙述角度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 同叙述角度的选择对作品的影 响。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不 同叙述角度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提高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角度在文学作 品中的运用,增强文学意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 情,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人称叙述
以“我”的视角展开故事,使 读者更加亲近和信任故事,但
限制了叙述的范围。
第二人称叙述
以“你”的视角展开故事,给 人一种对话的感觉,但使用不 当容易让读者感到不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
以“他/她”的视角展开故事 ,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故事,但
容易与读者产生距离感。
恰当选用叙述角度的重要性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是本课的难点。
作业二
总结词
实践叙述角度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或事件,然后尝试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叙述,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以实践掌握叙述角度的运用。
作业三
总结词
交流讨论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练习成果,讨论不同叙述角度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以及 不同叙述角度所带来的阅读效果。

写作中的视角选择和叙述角度

写作中的视角选择和叙述角度

写作中的视角选择和叙述角度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视角选择和叙述角度则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决策。

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和叙述角度,作品的表达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并且能够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视角选择和叙述角度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作家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视角选择的重要性视角是指作品中的叙述者或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所处的立场和角度。

不同的视角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视角选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人物的特点和个性:通过选择适当的视角,作家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

例如,选择第一人称视角能够让读者更加直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选择第三人称视角则可能更加客观地呈现人物的形象。

2.塑造氛围和情感:视角的选择能够对作品的氛围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选择第一人称视角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体验,而选择第三人称视角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普遍的情感和氛围。

3.传递信息和观点:视角选择还有助于作家传递信息和观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作家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读者对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和理解。

二、叙述角度的选择除了视角选择,叙述角度也同样重要。

叙述角度是指故事的叙述方式和呈现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叙述角度:1.直接描写:这种方式是最传统和常见的叙述角度,通过直接描写来呈现事物的外貌、声音、味道等。

这种方式直接、简洁,适用于大部分情况。

2.间接描写:这种方式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和环境来间接地传达感觉和情感。

通过选择适当的细节和环境,作家能够更好地渲染氛围和表达情感。

3.对话叙述:这种方式通过对话来呈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心理状态。

通过选择适当的对白,作家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4.内心独白:这种方式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来呈现其思想和感受。

选择这种叙述角度可以让读者更加直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通过选择适当的叙述角度,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叙述角度【范本模板】

叙述角度【范本模板】

详解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

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

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这是一种全知视角。

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角度

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角度

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角度记叙文要注意选好角度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大家知道,摄影时,照相师总会把照相机放在一定的位置上,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拍摄的角度;画家写生,往往要选择最适当的立足点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最佳地呈现,其立足点就叫绘画观察角度;同样,记叙文在记叙人物、事件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观察点、立足点和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而这观察点、立足点、切入点,就是记叙的角度。

换一种说法,记叙的角度就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以什么为切入点来记叙。

记叙的角度,又叫记叙的视角。

面对丰富的记叙材料,若我们选准了角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会集中紧凑,新颖别致。

因此,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尤其对记叙文来说尤为重要。

(一)记叙文有哪些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广义上讲,按叙述人称,记叙的角度有如下三种:1、第一人称视角,也就是所说的有限叙述视角。

包括“主要人物自述”视角、“次要人物侧叙”视角和“局外人旁叙”视角。

先说“主要人物自述”视角,又叫“主人公视角”。

“主要人物自述”视角,是让主要人物自述其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狂人日记》《社戏》等。

其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与浓郁的抒情性。

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视角的主要局限是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

弄不好容易造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

由此生出的另一缺陷是,难以用来叙述背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而对于讲述个人历史却往往得心应手,像《鲁宾逊漂流记》和《阿甘正传》等。

第三,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第一篇: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训练目的]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复习指导]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之(4)“有创新”要求“构思新巧”。

构思时即应当考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

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

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

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

《边城(节选)》则得益于作者开阔的视界。

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

《祝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

苏教版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word教案1(1)

苏教版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word教案1(1)

苏教版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word教案1(1)恰当选用叙述角度教学目标:1、了解两种叙述角度-------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2、根据写作需要恰当地选用叙述角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叙述角度与人称的关系2、为了写作的需要适当转变叙述视角教学方法:讲练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叙事也同样如此,不同的叙述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阅读以下两段短文:(一)《水浒传》第10回: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茶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人走卒模样,跟着也坐下来。

(二)《水浒传》第10回: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茶蔬下饭,突然一个人闪将进来,在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

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人走卒模样,跟着也坐下来。

思考:1、两个小段在叙述角度上有何不同?哪段是原文?2、原文的叙述角度对体现中心有何作用?二、阅读P64—65“写作指导”部分。

(一)、明确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的概念1、全知视角:就是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他仿佛是无所不知的“神”,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十分了解,对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也都清清楚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对人物进行评价。

2、有限视角:就是叙述者是当事人,参与故事的发展,我们依赖于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的引领进入故事(二)、明确第一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1、第一段采用第三人称的有限视角,第二段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第一段是原文。

2、第一段写的是“李小二眼中事”(金圣叹语),由全知视角转变为有限视角,这种改变很好,李小二不是当事人,但他对事情并非漠不关心。

林冲是他的恩人,所以凡可能和林冲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他都关心、敏感。

别人不注意的,他都注意到了。

酒店进出几个人,本来是平常事,但李小二眼中看出了可疑。

思考:两段文字都采用第三人称来写,但叙述角度却不尽相同。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作文指导 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作文指导 新人教版必修2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作文指导【方法指津】叙述角度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进行叙述的。

写人叙事,总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叙述角度。

如《一个人的遭遇》,重点选用第一人称,在形象叙述索科洛夫的悲剧命运的同时,真实地展现了他内心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使读者深受震撼。

叙述角度通常可分为三种。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

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局外人的身份展开叙述的,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

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相对比较特殊,建议可先不考虑运用。

恰当选用叙述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理清作者、叙述人及叙述角度的关系。

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人往往就是作者,即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他人的事情。

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人不一定是作者,如果是叙述作者亲历的真人真事,叙述人既是作者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如果作品中的“我”只是作者虚构创作的人物,那故事的叙述人就不是作者。

如《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是故事的叙述人,但不是作者。

其次,叙述人也不等于叙述角度,以“我”为叙述人的作品,可以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此时叙述人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或作者;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如果叙述人仅仅是作品的次要人物。

2、以题材、体裁及叙述效果为依据恰当选用。

选用哪一种叙述角度,并非作者随意为之。

从题材上看,真实而范围较小的题材,尤其是作者所亲历的事件多用第一人称;虚构或范围较广的题材多用第三人称。

从体裁上看,日记、书信、自传、回忆录等叙述性散文常用第一人称,如《安妮日记》选用的是第一人称。

其余则以第三人称为主。

就叙述效果而言,第一人称能使文章自然真切,易打动读者;第三人称方便叙述,且几乎不受限制,但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3、应保证叙述角度的统一和清晰。

在文章中,要特别注意叙述角度的统一,因此最好选用一种叙述角度,否则出现叙述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等现象。

确实需要交替使用叙述角度,也不能过于频繁,而且在角度转换时,必须用过渡句等方式交待清楚,以提醒读者。

写作中的叙述角度选择与变换

写作中的叙述角度选择与变换

写作中的叙述角度选择与变换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在写作过程中,叙述角度的选择与变换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叙述角度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视角,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叙述角度选择与变换的技巧和方法。

一、叙述角度的选择在开始写作之前,选择一个合适的叙述角度对于整个文章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叙述角度可以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

1.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指以“我”为视角进行叙述的方式。

这种叙述方式能够直接让读者了解到叙述者的个人感受和情绪。

例如,“我走在街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心中充满了喜悦。

”2.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是指以“他”、“她”或“它”为视角进行叙述的方式。

这种叙述方式较为客观,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例如,“她微笑着走过了人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全知视角叙述全知视角叙述是指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叙述的方式。

这种叙述方式能够同时揭示多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整个作品更加立体丰满。

例如,“阳光照耀着小溪,鸟儿在枝头歌唱着,而在不远处,一个孩子正在玩耍。

”二、叙述角度的变换除了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叙述角度的变换也是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技巧。

通过变换叙述角度,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1.时间角度的变换时间角度的变换是指以不同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可以通过回溯、预示和比较等手法来实现时间角度的变换。

例如,“我回忆起童年的时光,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

”2.空间角度的变换空间角度的变换是指以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叙述。

可以通过转换场景、改变观察角度等方式来实现空间角度的变换。

例如,“从山顶俯瞰,整个城市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3.人物角度的变换人物角度的变换是指从不同的人物视角进行叙述。

可以通过切换叙述者,或者使用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实现人物角度的变换。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教案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教案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教学目标】1.学习选用恰当的叙述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2.明确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的好处。

3.学会在记叙文中写出“真我”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从高考作文反思记叙文教学。

①众多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感慨:今年的高考作文,让我高三一年准备的议论文白练了……②从一篇高考作文说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不是天使,没有背着一双张开的洁白的翅膀。

可我却像歌中唱的那样,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刚写下“隐形”,想起了我的隐形眼镜,此时此刻,它正帮助我清晰地阅览试卷,圆我的大学梦。

那么隐形的翅膀此时此刻带我飞,飞过紧张和不安,给我希望,让我确信:今天的我一定可以成功。

(写作极为随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茫然)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考生。

不同的是我不是第一次面对高考。

365天前的现在,我的心脏跳动得简直连我也跟着要跳起来了,慌慌张张的,作文就跑题了。

就在我为失败而伤心时,那双隐形的翅膀把我带到了一片新天地,我才有机会再次坐在考场中,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

这双隐形的翅膀我叫它“希望”。

(明确喻意,但是旁枝太多)(“隐形的翅膀”如何把我带到新天地,没有具体的记叙)六年前,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了奥地利。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最初那两个月的日子。

每天早晚都不用再去洗脸了,眼泪早就冲洗过了。

从家到地铁站要穿过一个花园,总是那么静悄悄的,爸爸把我送到地铁站,看着我上车,驶远,再一个人回到家。

一次谈话中,爸爸无意中说出当时送我上学的感觉,冷冷清清的一切,孤孤单单的感觉,有点凄凉吧……这我才知道,爸爸平时乐乐呵呵,原来也会这般难过。

从此,爸爸就像我隐形的翅膀,让我学会独立、坚强。

这双翅膀我叫它“力量”。

(这一段是全文的亮点,真实记叙和描写了异乡之苦和父女真情,遗憾的是“爸爸”给予“我”的力量没有具体生动地展开,且“力量”又与上文的“希望”没有衔接过渡,中心因此散乱)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把它们合二为一,背在身后,虽然看不见,可这重量足已压倒一切困难了。

叙事作文指导——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叙事作文指导——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叙事作文指导——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作文指导作文题目: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写作重点:选择叙述方式的重要性;常见的叙述方式有哪些;如何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用词分析:需要使用一些与叙述方式相关的词汇,比如“直接描写”、“插叙”、“倒叙”、“比喻”、“象征”等。

范文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用到叙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而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则是让我们的叙述更加生动、精准的关键。

在选择叙述方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何种方式。

常见的叙述方式包括直接描写、插叙、倒叙、比喻、象征等。

直接描写是最常用的方式,它可以通过用语、语调、语气等手段直接表达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插叙则是把与主题有关联的话题插到文章当中,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倒叙常用于小说、影视剧等艺术形式中,它可以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引发读者的兴趣。

比喻和象征则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直观。

在选择叙述方式时,需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来考虑。

如果是叙述一个故事,可以选择使用倒叙,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如果是文章中需要表达一种感情或状态,那么可以使用比喻,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如果是想要描写一个场景或人物,那么直接描写是一个好的选择。

总之,在使用各种叙述方式时,需要考虑到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读者感受。

正确选择叙述方式,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想法和意见。

用词分析:直接描写、插叙、倒叙、比喻、形象、有效、准确、生动有趣。

范文2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这是写作必须掌握的一项技巧。

不同叙述方式之间存在着差别,它们有的可以使文章更加精彩,有的则不然。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正确选择叙述方式。

叙述方式的种类很多,包括描写、对话、比喻、铺陈、借景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描写和对话。

描写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外在形象,对话则可以让读者了解文中人物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比喻则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比较,来表达出一种深层次的含义和警示,这种叙述方式比较抽象但又引人深思。

叙述的角度与视角

叙述的角度与视角

叙述的角度与视角引言在创作文学作品或者进行叙述性写作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和视角。

叙述的角度和视角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叙述的角度和视角两个方面展开,对其含义、选择和影响进行探讨。

叙述的角度叙述的角度指的是叙述者对于故事事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

不同的角度可以呈现不同的效果和阐述不同的主题。

以下是常见的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角度:故事通过叙述者自身的视角进行呈现。

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叙述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感受到真实而亲密的情感共鸣。

2.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故事通过一个特定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只呈现该人物的感受和观察。

这样的叙述角度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但限制了读者对其他角色的了解。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故事由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进行呈现,可以自由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展示更全面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描绘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取决于作品的主题和故事情节的需要。

如果作品着重于叙述个人成长和内心变化,第一人称角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如果作品关注于多个角色的关系和复杂情节,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能更为适合。

叙述的视角叙述的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

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观察和叙述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叙述视角:1.主观视角: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具有丰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通过主观视角,叙述者可以更生动地描写事件和展现角色的独特性格。

2.客观视角:叙述者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参与到故事事件之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叙述事物的发展。

客观视角可以提供客观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呈现出更客观、冷静的叙述效果。

3.内部视角:叙述者站在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角度,以其视角进行叙述。

通过内部视角,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并且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选择恰当的叙述视角可以有效地传达故事的内容和意图。

如果作品着重于思考和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主观视角和内部视角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的复杂性和情感变化;而如果作品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客观视角则能更好地达到表达的目的。

苏教版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word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word学案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学习目标:1.学习选用恰当的叙述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2.明确运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的好处。

3.学会在记叙文中写出“真我”的方法。

一、叙述的角度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

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

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

记叙文当中,经常会出现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叉出现的情况。

就叙述效果而言,第一人称能使文章自然真切,有极强的感染力,易打动读者;而第三人称虽方便叙述,且几乎不受限制,但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根据具体素材和要表达的情感作出准确选择。

二、问题呈现低分作文中的“我”:冷冰冰、假大空1.……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几百字的复述)……2.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听某人讲过某个故事(几百字的转述)……3.……我在幼儿园时、我在小学时、我在初中时、现在高中,我……(凑够字数为止)4.我来到古代、未来,看见XXX。

(穿越类、科幻类)纯粹无“我”:所谓的小说、故事新编等等。

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中如何写我1.以“我”观照人事,写出情感波澜——勾勒出“我”的情感线索记叙类文章中“我”的呈现方式(1)以“我”为辅“我”是事件发展的见证者、知情者,“我”的情感是相对理性的、客观的,贴切于大众的角度。

如:《孔乙己》,小说中“我”作为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见证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旁观者),我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记录下了有关孔乙己的见闻(知情者),“我”在小说中的情感与作者本人的情感并不是一回事,而仅仅是“小伙计”的情感。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的“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是文章线索的承担者。

2. 让学生掌握三种“我”的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多重视角。

3. 培养学生恰当选用叙述角度,使记叙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三种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三种叙述角度。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我”的叙述角度,使学生感知和理解各种叙述角度的特点。

2.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培养其写作能力。

3. 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文样本,以便分析讲解。

2. 准备写作素材,以便学生实践训练。

3. 准备课堂讨论话题,以便组织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三种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多重视角)的定义、特点及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我”的叙述角度,使学生感知和理解各种叙述角度的特点。

4. 实践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培养其写作能力。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三种叙述角度的运用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三种叙述角度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叙述角度的恰当性,关注其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通过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作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叙述角度的概念,认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来写“我”,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真实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运用2. 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运用3. 如何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来写“我”4. 叙述角度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5.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运用,以及如何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来写“我”。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叙述角度,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真实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叙述角度的运用。

3.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中叙述角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运用:举例说明第一人称叙述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3. 讲解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运用:举例说明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叙述角度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叙述角度对文章表现力和真实感的影响。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来写“我”,分享写作心得和经验。

6.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实践。

7. 作业讲评: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点评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写作技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写作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叙述角度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作业讲评环节,要注重鼓励学生的积极性,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叙述视角答题技巧

叙述视角答题技巧

叙述视角答题技巧
叙述视角是指作者在叙述事件或描述人物时所采用的视角,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

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可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同时也是考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叙述视角答题技巧:
1. 理解叙述视角的概念:在写作中,要理解叙述视角的概念,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视角,并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

2. 注意叙述视角的一致性:在写作中,应该保持叙述视角的一致性,不要随意转换叙述视角,否则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和不连贯。

3. 灵活运用叙述视角:在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叙述视角,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叙述一个人的经历时,可以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更加贴近主人公;而在描述一个事件的经过时,可以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使文本更加客观和全面。

4. 注意叙述视角的表达效果:不同的叙述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时,可以采用第二人称视角,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理解叙述视角的概念、注意叙述视角的一致性、灵活运用叙述视角和注意叙述视角的表达效果等是叙述视角答题技巧的关键。

理解叙述视角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叙事视角

理解叙述视角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叙事视角

理解叙述视角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叙事视角在写作中,选择适合的叙事视角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决定文章的整体风格和效果。

正确选择叙事视角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投入到故事中,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那么,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叙事视角呢?一、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指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经历来叙述故事。

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可以使读者更直接地参与到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

通过主人公的直接叙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感受和动机,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例如:我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涌起一阵温暖的感觉。

这是我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虽然身处异乡,但我并不觉得孤独。

这一切都得益于新结交的一群朋友,他们给予了我温暖和关爱。

第一人称视角的缺点是局限于主人公的视角,无法展示其他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另外,由于过度依赖主人公的叙述,有时会显得自我中心,缺乏客观性。

二、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是指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既可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可以描写其他人物的想法和感受。

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更客观地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一个全面的视角。

例如:小明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他心中涌起一阵温暖的感觉。

这是他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虽然身处异乡,但他并不觉得孤独。

这一切都得益于新结交的一群朋友,他们给予了他温暖和关爱。

第三人称视角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的优势,但有时可能缺少与读者的亲密感和共鸣。

另外,过度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容易使故事显得松散和混乱。

三、多视角叙事多视角叙事是指以多个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交替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多视角叙事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故事的多个侧面,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张力。

例如:小明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他心中涌起一阵温暖的感觉。

这是他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虽然身处异乡,但他并不觉得孤独。

突然,他听见了旁边一位陌生女孩的低声呢喃:“这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圣诞节。

”多视角叙事能够使读者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但过度切换视角也可能会造成读者的困惑和迷失。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恰当选用叙述角度,灵活运用“我”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不同叙述角度下的“我”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实例。

3. 选用恰当叙述角度,运用“我”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掌握不同叙述角度下的“我”的运用实例。

2. 难点:选用恰当叙述角度,灵活运用“我”进行记叙文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分析不同叙述角度下的“我”的运用实例。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记叙文作品中“我”的运用,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分析不同叙述角度下的“我”的运用实例。

3. 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选用恰当的叙述角度,运用“我”进行记叙文写作。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选用恰当叙述角度,灵活运用“我”进行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其他叙述角度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如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等。

2. 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强化对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的理解。

2. 强调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用恰当的叙述角度,使“我”在记叙文中发挥最大作用。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总结自己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我”的心得体会,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次作文训练学案挑心底柔软的丝线绘文字纯美的霞帔-----记叙文训练写作要点一二设计人:李桉樊爱美审核人:刘晓龙【高三第一次作文写作寄语】写作是心灵的歌吟,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变得丰富、柔软,然后他会生出触角,捕捉生活中的点点美好、丝丝苦痛,情激荡于胸,理升华于脑,文下笔于纸,变成一种白纸黑字的舞蹈。

同学们,让我们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想象与敏感正在萎缩之时;把我们由于“一心只读圣贤书、两眼仅盯考试分”造成的作文中追求琐细朦胧,不懂大气平实;爱惆怅矫情,更爱娱乐恶搞,于是“满纸荒唐言”的现状改变过来,用我们最真挚的情感、跳动的青春、思考的深度、生活的热情和美好的记忆把荡漾在心底最柔软的丝丝缕缕心甘情愿地编织成有个性的华章,然后在我们自己编织的中文氤氲的芬芳中醉倒!一:名家关于写作:我们要扎下深深的生活的根须,才能培植起自己文章的大树;要架起高高的知识的灯塔,才能使文章之舟冲出死寂的港湾,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梁衡《黑箱·灯笼·灯塔》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

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

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真,自然是不容易的。

……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上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鲁迅我写小说从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巴金我们写一个人物是通过他的事例,故事、语言和作者的感受,将他美丽的心灵袒露出来,让读者“见贤思齐”。

——梁衡二、学情分析:1.从高考作文反思记叙文教学①众多参加高考的学生的感慨:今年的高考作文,让我高三一年准备的议论文白练了……②从一篇高考作文说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不是天使,没有背着一双张开的洁白的翅膀。

可我却像歌中唱的那样,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刚写下“隐形”,想起了我的隐形眼镜,此时此刻,它正帮助我清晰地阅览试卷,圆我的大学梦。

那么隐形的翅膀此时此刻带我飞,飞过紧张和不安,给我希望,让我确信:今天的我一定可以成功。

(写作极为随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茫然)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考生。

不同的是我不是第一次面对高考。

365天前的现在,我的心脏跳动得简直连我也跟着要跳起来了,慌慌张张的,作文就跑题了。

就在我为失败而伤心时,那双隐形的翅膀把我带到了一片新天地,我才有机会在此坐在考场中,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

这双隐形的翅膀我叫它“希望”。

(明确喻意,但是旁枝太多)(“隐形的翅膀”如何把我带到新天地,没有具体的记叙)六年前,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了奥地利。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最初那两个月的日子。

每天早晚都不用再去洗脸了,眼泪早就冲洗过了。

从家到地铁站要穿过一个花园,总是那么静悄悄的,爸爸把我送到地铁站,看着我上车,驶远,再一个人回到家。

一次谈话中,爸爸无意中说出当时送我上学的感觉,冷冷清清的一切,孤孤单单的感觉,有点凄凉吧……这我才知道,爸爸平时乐乐呵呵,原来也会这般难过。

从此,爸爸就像我隐形的翅膀,让我学会独立、坚强。

这双翅膀我叫它“力量”。

(这一段是全文的亮点,真实记叙和描写了异乡之苦和父女真情,遗憾的是“爸爸”给予“我”的力量没有具体生动地展开,且“力量”又与上文的“希望”没有衔接过渡,中心因此散乱)有了力量,有了希望,把它们合二为一,背在身后,虽然看不见,可这重量足已压倒一切困难了。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感动了天,感动了地。

就在昨天下过雨后,我下楼散步,顺便放松心情。

清风吹过,我张开双臂,仰天轻呼,感觉身后像有了双翅膀,马上就要飞起来了。

我对妈妈说:“这一年我并没有损失什么,反是学到了很多,不止是知识,还有一种勇敢面对一切的精神。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过,或许真的要好好感谢我的“翅膀”。

(又开始随意行文,复读一年中的“希望”“力量”这双翅膀怎样让我轻松应战,没有具体的交代,仅是话语的笼统感悟,使全文的充实性打折)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今天打开试卷,作文题目竟然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现在我更爱我的翅膀了,它会带我一直向前飞去,我相信。

(这种结尾方式是考场作文大忌,在直白的抒情中暴露出思想的苍白。

)【教师点评】该生语言基本顺畅,亦有真实感受,扣住了本次作文要求的关键词语——“我”、“翅膀”,可是它又是一篇颇为典型的考场空泛之作,因为老师读完后,不禁为他(她)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分数担忧。

原因有:其一,下笔前心中没有规划,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凑够800字,大功告成,或许对分数也没有具体的期待;如此作文中心难以突出;其二,不懂剪辑素材,因为思想的散乱而使作文中旁逸斜出的文字太多,跳跃性的思维方式使语言碎片化、夸饰化、娱乐化,如此作文内容难说充实;其三,虽然该生选材(父亲的送学、我的复读)大有文章可做,但是脑中一团乱麻,条理不清也是“理固宜然”;如果他(她)扣住六年前父亲的送学、一年来复读的不易,将这其中感悟到的“希望”“力量”以具体的细节生动地展现,删掉旁枝杂叶,最后再交代这“希望”“力量”是父母送与子女的羽翼,让他们在生活的艰难中闯出一片天地,这种深沉的爱谱写了生生不息的赞歌,作文分数该是另一个档次了。

2.我们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①立意浅俗,情感单薄;②面面俱到,没有角度;③只见概述、不见细节;④选材俗套、没有“独我”⑤匠气十足、难求突破⑥文体不明、情感泛滥“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随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鲁迅如:写自己能从呱呱坠地粗线条一直拉到15岁;写爱好,能把从小到大的兴趣班(放弃的、坚持的、硬逼着的、感兴趣的等等)一一道来;叙事只停留于事件本身(如:夜遇劫匪,“我”吓得怕死;帮助小孩子被孩子的妈妈误会,感叹:今天真倒霉;或者就是痛说成长史,把自己骂个狗血喷头;撷取记忆中的画面,只剩下初三为搏功名而长跑、做题,功利心污染了立意);在“难忘的记忆”中“为赋新词强说愁”,常见得伤感的泪水让少年男女变得孱弱,情感在雷同虚构和无病呻吟中走向苍白;写作在应试训练中成为流水线上的同一规格,上面还都打着“货真价实”“训练有素”的标签;当学生的语言变得愈加华丽丽,我们却看不到有性格的主体、对自身生活的洞察、对精神层面的追思……究其原因,学生写作的困惑缘于对生活缺少一种敏感、一种热爱、一种思考。

一个人,只要真正地沉下去,仔细观察生活,细心收集各种素材,体验各种人生感悟,就会有闪光的语言和不断的灵感。

就像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在巴黎的一个街区,有一个年长的清洁工每天都认真地打扫街区内所有的手工作坊,不向任何人索取工钱。

在物欲横流的巴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未曾料到,这个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在倒掉每天清扫的尘土和碎屑时,便把首饰作坊的尘土留了下来。

他把这些尘土放在坩埚里加以熔炼。

由于这里面有很多在研磨和加工贵重首饰时掉下来的金粉,所以清洁工几乎每个月都能熔炼出一小锭金子。

后来,他用最初的一锭金子打出一朵金蔷薇作为纪念。

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中如何写“我”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

记叙文当中,经常会出现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叉出现的情况。

就叙述效果而言,第一人称能使文章自然真切,有极强的感染力,易打动读者;而第三人称虽方便叙述,且几乎不受限制,但易使读者产生距离感。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根据具体素材和要表达的情感作出准确选择。

(一)、问题呈现低分作文中的“我”:冷冰冰、假大空1.……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几百字的复述)……2.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听某人讲过某个故事(几百字的转述)……3.……我在幼儿园时、我在小学时、我在初中时、现在高中,我……(凑够字数为止)4.我来到古代、未来,看见XXX。

(穿越类、科幻类)纯粹无“我”:所谓的小说、故事新编等等。

(二) “我”应当这样出现1.以“我”观照人事,写出情感波澜——勾勒出“我”的情感线索(1)以“我”为辅“我”是事件发展的见证者、知情者,“我”的情感是相对理性的、客观的,贴切于大众的角度。

如:《孔乙己》,小说中“我”作为咸亨酒店的小伙计见证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旁观者),我站在一个观众的角度记录下了有关孔乙己的见闻(知情者),“我”在小说中的情感与作者本人的情感并不是一回事,而仅仅是“小伙计”的情感。

(2)以“我”为主“我”是事件发展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我”的情感是感性的、流动的,贴切于人物身份与生活真实。

如:《社戏》,文章中的“我”是看社戏的主要发起者(参与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者),“我”的情感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契合与作者的情感,贴切了“我”一个十三四岁孩子的身份和心理真实(3)有主有辅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担任不同角色,起到不同作用。

如:《祝福》,小说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亲历者),和祥林嫂临死前还有短暂但很重要的接触,和祥林嫂的死有着一定的关系(推动者),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旁观者),两种视角交错使用,见证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表达更真实、更深刻,内容更丰富。

2.常怀悲悯之心,传达人性光辉——绘出“真我”的风采五:记叙文范文赏析路是月的痕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末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檬拢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归来?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几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去吃草,他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儿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捞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

几年时间里,我末回过一次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