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90fe3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e.png)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实践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篇一:《试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内容、总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国家开始从全局和顶层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原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这一提法,建国以来,我们重视的不够,但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却由来已久。
我国历史上有着内容十分广泛的朴素的社会建设思想,为我们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借鉴。
例如,儒家的政治理想,是把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是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科学地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断。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0e10a2db7f1922791688e80b.png)
命力,是党和国家应长期坚持并付诸实践的政治制度。
参考文献:
(此处省去 200 字)
中国实际和中国人民愿望的政治制度。它实现了人民
当家作主,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能够调动起广大人
∮ 然
民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政治保证。
3
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中的议会议席往往是各个政党、
利益集团、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他们往往会在议会
上为了己方的利益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所谓的三权分
人口分布格局则是现实条件。
6.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
∮ 然
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
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
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民广泛和直接
参与的特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使农
民在所在的村庄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充分施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中国特色 民主政治 特色 优势 引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六个方面。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 人民的普遍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正 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_功能和发展趋势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_功能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8bbcd7df46527d3240ce065.png)
第29卷第5期Vol 29 No 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 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0年9月Sep 2010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功能和发展趋势陈少武1,胡 雪2(1 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沈阳 110032;2 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吸收了古今中外政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由中国共产党人集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政治文化理想创造而行成的。
它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文化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0)05-0015-04[收稿日期]2010-04-12[作者简介]陈少武(1983-),男,福建漳州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 A 阿尔蒙德提出的。
1956年,他在 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 比较政治体系!一文,把∀政治文化#界定为某一个民族和社会对于某一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信仰、感情、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并且提出了每一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的学术观点。
[1]换言之,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未来。
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以此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cf90b8fb9d528ea81c779bb.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核心是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就是要把党的政治理念、政治理想、政治目的、政治实践一如既往的传承下去,党的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永葆党的政治生命力;党的政治生命力取决于党员的政治生命力,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党员的政治生命力如何保持与传承。
本文将针对党员人格的社会监督及人性与人格诸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政治文化;人格建设;政治生命力;有效的政治监督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43-02一个政党能够长久保持政治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是党创立了与历史上一切政治系统不同的政治文化,那就是党的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背叛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政治生命的自杀行为。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它是党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生命力,承担着保持和传承党的政治生命力的重任。
一个优秀的政党,必然是由一批优秀的党员组成的,所以,党的政治生命力取决于党员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就是党员素质建设、党员人格建设。
正确认识党的政治生命力,首先要从党和党员的关系上理解。
党的政治生命力是通过党的崇高理想、指导思想、历史任务、代表利益和实现利益的宗旨体现出来的。
党章对此有明文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我们党的政治宗旨是体现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通过特有的政治文化,造就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聚集了众多的高素质的党员,通过这些党员团结和凝聚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变革旧社会的力量。
申论作文政治类范文
![申论作文政治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b660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f.png)
申论作文政治类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制度的伟大优势愈发凸显。
我国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个有力证明我国政治制度的有效性的事实是,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人民的“谁来当家做主”的问题。
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中国政府形成高度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顶层设计,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前进。
同时,我国政治制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充分发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优势,使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来行使权力,保证了人民对国家大事的决策参与。
我国政治制度还强调民主决策,确保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党内民主和决策制度的完善,使领导层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不仅增强了决策的可执行性,也提高了治理效能。
此外,我国政治制度注重以法治保障国家治理的正当性和公平性。
依法治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现代性和先进性。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国家治理始终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权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伟大优势是实践检验出来的。
它不仅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9247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8.png)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四个全面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中国风更加清新、正气更加昂扬、担当更加有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和决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
”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再出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员令。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推动实践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人类文明进步道路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除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必须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保证。
政论文经典范文
![政论文经典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9766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7.png)
政论文经典范文政论文是一种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见解的文体,它不仅仅是对政治问题的观点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深刻分析和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经典的政论文范文:题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在于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在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引领作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在经济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支柱。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是可持续的。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在社会进步上。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在国际影响上。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于全球的影响和引领作用。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在于其在国内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在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引领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723bf4941ea76e58fa0492.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就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精辟的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精神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意义人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集中表现和保证;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思想文化建设则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反映,并给予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巨大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我们党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方向第一,道德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一日既往地在全社会建立并弘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的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2014c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d.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的论文参考范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和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潜能并促其由弱而强、由低级到高级和不断完善的实践活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时代特色。
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吸收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的必然表现。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体现出特有的生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不仅解答了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还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这些鲜明的特色,饱含着和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它源于科学社会主义,但主要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由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理论上的突破,实现制度上的创新。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立足于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
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偏离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价值要求;离开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但不是简单地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改造的设想来进行实践的,而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改造社会、发展中国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政治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政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b3e8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f.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政治论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真是让人振奋!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我们国家的智慧和奋斗。
每个成就都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咱们先说说经济发展。
一、经济的腾飞1.1 经济增长速度过去的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真是如日中天。
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攀升,许多人都在享受这发展带来的好处。
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开始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你看,这不就是经济腾飞的直接体现吗?1.2 产业升级不仅如此,咱们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比如,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真是牛!这些改变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就业机会。
大家伙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样一来,生活更有保障,幸福感直线上升。
二、科技创新2.1 科技引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数不胜数。
从高铁到航天,咱们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尤其是5G技术的推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是厉害了。
2.2 人工智能说到科技,就不得不提人工智能了。
这个领域的进展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无论是医疗、交通,还是日常生活,AI的应用让一切变得更加高效。
生活中,大家也能感受到这种变化,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喜。
2.3 创新驱动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力,激发了无数创新项目的诞生。
年轻人的创业热情高涨,很多创意都变成了现实,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三、社会民生3.1 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
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和重视。
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在悄然上升。
3.2 环境保护当然,发展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环保力度,蓝天白云再现,真是让人欣慰。
大家伙都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四、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自信愈加坚定。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依然保持自己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e3131b866fb84ae45c8da6.png)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在新时期要坚持的发展方向,一个学期的学习,各位老师们用通欲易懂的话语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在这里我想用本文来展现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
关键词:特色文化经济政治一个学期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学习,对中国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方式颇有深思,社会主义建设需以中国的国情,中国所具有的经济实力与中国的国际大背景为基础而作出决策,而决不能照搬外国经验,不切实际,不顾本身的限制条件强上硬上套理论,如此将使方向背离初衷,事与愿违。
究中国特色在中国建立的根源,能更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路程,中国的近代史以1840年鸦片战开端,清政治的积贫积弱在与近代化的英军作战中一败涂地,割地赔款求和,至此以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悟,开始思考我国落后的根源,起初的知识分子与开明的地主并未意识到制度上的问题。
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军事武器上的巨大差距。
继而在1860年由一批远见卓识的官僚发起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师夷长技以制夷”[1],希望通过仿制西洋军事武器,达到与西洋各国相等的地位,直至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使洋务运动初见端倪的成果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根基,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单一模仿军事武器是不能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而想根本改变需全方位的从社会制度、经济,教育等方面着手,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到1898年探索至失败的维新变法,正是对旧制度的一次全新的变革,终究归于失败的原因复杂,至此不加赘析,维新运动虽失败,但变法的理念已广为传播,也使当时清政府意识到不变法,现状是维持不了多久。
1906年的废科举,预备立宪的举措,借此希望以挽救颓废的清政府,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党武昌起义成功,使积贫积弱的清王朝终于走到尽头。
1927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资产阶级为首的政党欲使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历史的实践证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党所运行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走不通的,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才在中国掀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6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600](https://img.taocdn.com/s3/m/cd83820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2.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60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本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的范文,供给大家参考一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经典专业范文10篇之第一篇: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
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我们国家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的关键历史时刻,党中央高瞻远瞩,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
因此,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一、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坚定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90多年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
因此,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显得尤为关键,各届国家领导人都对此做出了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a8bd5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f.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其理论风格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同时,理论体系也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特点,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
二、从制度安排上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既体现了整体推进的特点,也注重了重点突破。
在整体推进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同时,在重点突破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注重解决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如扶贫、环境保护、反腐败等。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还注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有机统一,既要发挥正式制度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
三、从实践上看,目标的坚定性与手段的灵活性、过程的
渐进性相适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注重目标的坚定性与手段的灵活性、过程的渐进性相适应。
目标的坚定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
手段的灵活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注重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不同的问题。
过程的渐进性表现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注重稳步前进,不搞急功近利,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ad24fe629b89680202d82547.png)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在理论体系上,主要体现为继承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及实践性相统一;在制度安排上,主要体现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有机统一;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坚定性与手段的灵活性、过程的渐进性相适应。
[关键词]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统一,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中国特色,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一、从理论体系上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科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渊源的承续特色从理论渊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出承续性特征。
这首先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看,是坚持和运用上述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必然结果。
其次,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无疑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中国科学运用的理论结晶。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8c8bb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9.png)
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必修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的伟大实践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同时,也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能力和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
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灵魂。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12489027d3240c8547ef58.png)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者:张立哲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2期张立哲(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835000)【内容提要】“政治文化”是伴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而来的一个概念。
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中国国情,我们认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基本是指对于政治主体在社会化运动的过程所展现的政治态度、心理习惯、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价值判断。
因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不统一的特性。
对于20多年的渐进式变革的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下,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及观念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因此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分析的视角,对全面认识社会变革中国政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政治文化【D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2.02.04【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2)02-0019-0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提出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思想文化的问题在理论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政治文化理论也纷繁复杂。
我们认为,创新发展主流政治文化,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完善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关键所在。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流就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这一主流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毛泽东思想作为改变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指导思想,我们不仅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局面,而且使中国从一个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一个初具工业体系、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bea58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a.png)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
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凝聚力强,具有集中力和感召力。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定社会条件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
它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情感,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具有强大的集中力和感召力。
二是指导性强,有利于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立足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实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先进理念,对于指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鼓舞斗志,有利于人民群众动员和激发奋斗精神。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强调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同心协力、追求共同利益的奋斗精神和实践。
它的存在可以鼓舞人民群众斗志,激发其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四是培养性强,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存在对于培养和塑造全体公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凸显于指导性强、集聚力强,可以鼓舞人民群众斗志,激发其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中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中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62567e0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8.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国家有一种非常特别、非常厉害的文化,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还有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
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大家通过这些活动,传承着勇敢、正义的精神。
再比如京剧,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脸谱,唱着好听的戏词。
这是咱们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让全世界的人都惊叹不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把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让我们快乐地成长。
《有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有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你们看过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吗?那里面的小哪吒勇敢又聪明,他的故事就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还有《西游记》,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他降妖除魔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听。
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彩表现。
咱们中国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像长城。
它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上,非常壮观。
以前的人们为了保卫国家,建造了长城,这体现了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
还有汉字,方方正正的,可有意思啦。
每个字都有它的故事,比如“日”字,看起来就像天上的太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像一个大宝藏,里面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
《我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小朋友们,我可喜欢咱们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啦!你们去公园的时候,有没有看到爷爷奶奶们在打太极拳?他们的动作慢悠悠的,但是又很有力气。
这就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身体更健康。
还有剪纸,一张纸在剪刀下能变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有小兔子、小花朵,可神奇啦!咱们中国的美食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哦。
比如饺子,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一起包饺子,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心里可开心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真的太爱它啦!《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奇妙世界吧!你们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可感人了,他们变成了蝴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9e6a3dd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9.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构建摘要:政治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治国理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心理特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能够完整地保留到今天是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所包含的积极地,优良的政治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和”思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中”和”思想被继承下来,并且得到创新和发展,推动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继续发展。
关键词:政治文化“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曾说“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
‘和’在中国古代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处,国家友好往来。
”1956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用以替代传统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政治意识”等概念来指称政治体系中支配人们政治行为的诸种主观因素。
此后这个概念被得到广泛使用。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本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
就像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等等这样悠久的民族传统一样,中国也有着悠久而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的“和合”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的涵义⒈“整体主义”的思想。
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至理名言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等,都体现着这种整体主义精神。
整体主义的具体内容因时代和社会的条件不同而各异,但就群体生活中个人需要顾及他人利益及大众利益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1]中国古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自己的安危不顾的仁人志士可谓不胜枚举,岳飞、林则徐、邓世昌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维系了中国数千年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持久不衰。
⒉“和为贵”的思想。
“礼之用,和为贵”(《礼记•仲尼燕居》)的”贵和”精神,强调”和”的大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摘要:政治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而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时间虽不长,但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并不是政治与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政治实践的产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国内学术界掀起了探讨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热潮,在研究中国传统与近代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紧密相连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很多方面还尚未完善,还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因此,现阶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代人不断地去完善。
关键词:特色;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最早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
1956年,阿尔蒙德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体系》一文,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政治行为模式,从个人的角度看就是个人对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价的主观倾向。
在随后的深入研究中,于1978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第二版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①下面来看看我国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所做的解释。
大致看来,可以分为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广义的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结构,不仅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而且还包括制度层面的文化,即政治制度。
第二种是中义的观点,这也是我国学者普遍赞同的观点,其观点是把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三方面。
第三种是狭义的观点,认为政治文化只研究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
结合上述三种观点和中外学者的观点,可以把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持久影响人们政治倾向与政治行为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思想的总和。
②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概念,其作用和影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就是引导普通民众充分而广泛地参与政治过程。
二、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政治文化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之后,至70年代达到兴盛,而我国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国内学术界掀起了探讨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热潮,很多学者开始借助西方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来认知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并在总结中国传统与近代政治文化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①阿尔蒙德等著,《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到29页。
②吴志华主编,《政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5页。
与西方政治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西方政治文化讲究的是“君权神授”,那种宗教神权观念成为至上的政治统治力量。
在古老中国,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那么在对待儒家思想上,就要既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
在中国封建时代,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总是把自己的思维视野囿于儒家经典之内,并且还把圣人之言、经传所云视为人的政治行为的规范和治理国家的准则。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说,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传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但同时由于同样的原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也相应地缺少变革的机制。
(二)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的一些开明人士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于是开始正视西方列强的文化,引入西学。
从19世纪60年代末到19世纪末期,中国维新自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但是当时学到的只是西方列强的表面炫目的东西,即技术、军事、工业等方面,而在社会制度、伦理方面则还认为中国居上,对自身内在腐朽的东西仍加以保持。
这就造成了初衷在于爱国,结果却是误国;夙愿在于发展,结构却是倒退;本意在于富强,结果却是贫弱。
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再一次的失败,才给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以更大的教训。
因为残酷的现实证明,如果只单纯地学习西方文化的表层部分,并不能使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强大起来,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那种腐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机制,才有可能摆脱落后的局面。
因此,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只有当人们内在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带来人们政治主体行为的根本性变化。
(三)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现阶段,我国的政治文化是与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因此占主导的政治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与人民当家作主相适应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其核心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在本质上,它具有其它类型的政治文化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是一种最新类型的政治文化。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经济、政治、文化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状况是:生产力比较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还有相当影响。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很多方面尚不完善,还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总之,政治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客观条件,其中包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政治体系的性质和公民的文化政治素质等各个方面。
同时,也要看到,如果没有人们的主观努力,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是无法实现的。
政治文化的发展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双向投入的结果。
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特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的,是以人为本的政治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政治文化,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每代人去不断地完善,并代代相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广大民众都能广泛地参与进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内容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着人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我国的革命和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正所谓,“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将继续发挥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立足于新的现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克服教条主义。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第一,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能够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的现代化工具。
例如交通、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使全体人民确立主人翁意识、广泛参与意识等,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现实的政治前提。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法治代替人治,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体制条件。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次,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将公民权利法律化、制度化,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这是培育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制度基础。
目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需要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并且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再次,还要建立健全廉洁、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防治腐败、提高效率,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众形象,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从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优化创造条件。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精神文明的提高,首先,要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那么就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全体人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素质,发展自我。
其次,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从根本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原则,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阶段,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此外,还要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