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管理程序(完整)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岗位负责人、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物料、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控制方法等发生变更时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药品生产制造全过程发生变更时使用。
2 引用标准SFDA《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8年)(2009年征求意见稿)SFDA《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4号)(2004年)SFD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2007年)参照澳大利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02年)参照SFDA《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6年版)参照SFDA《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讨论稿)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不涉及术语和定义4 变更管理的基本要求4.1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4.1.1 公司所设置的职能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在聘用配备和变更时,应选聘具有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具有药品生产管理和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有三年从事药品生产实践经验、一年以上药品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培训;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五年药品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从事过药品定性、定量分析检验、药品质量保证相关检查、一年质量管理实践培训。
根据企业需要,当公司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主管质量负责人、主管生产负责人以及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变更时,在符合选聘条件的要求,按GMP要求,按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规定的程序申请变更,上报备案。
在变更前,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填写变更人信息和相关资质复印件和培训记录,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符合条件后,上报公司批准,实施变更。
4.1.2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人员,在聘用配备和变更时,应选聘具有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经过一定时限检验操作相关实践培训和通过培训考核;选聘中药材鉴别人员应具有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八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担任;在变更时,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填写变更人信息和相关资质复印件和培训记录,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符合条件后,上报公司批准,实施变更。
GMP体系文件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LI的:保证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变更得到及时运行、批准、回顾和记录。
确保1、产品适用于预定的用途;2、质量可靠,并符合注册标准:3、满足所有法规要求。
变更的定义是指即将上市或已上市的饮片产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
适应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饮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责任人:公司所有人员内容:一、变更控制的基本要求1、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或产品验证状态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
2、建立书面规程规定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等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质量管理部由专人负责变更控制。
3、任何申请的变更都需评估其对产品质量或产品验证状态的潜在影响。
4、任何与饮片产品质量或饮片产品验证状态有关的变更申请部门提出后,山质量管理部以及受变更影响的部门进行评佔、审核,质量管理部制订变更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的职责分工,山质量负责人批准。
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实施情况,变更实施需有相应的完整记录。
5、对于需在饮片产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或批准的变更,在未得到批准前,该变GMP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更不能正式实施。
6、变更实施时,与变更相关的文件需修订完成,并记录第一次实施变更的时间或产品批次。
7、变更实施前需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8、所有变更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山质量管理部保存。
二、变更的分类I类变更:次要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影响或影响很小。
如:文件变更、中间品检验标准或方法变更、关键监控点变更、生产设备非关键部件改变等。
以上变更不需到饮片产品监管部门备案或批准。
II类变更:中度变更,需通过相应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不产生影响。
如关犍生产条件变更、包装材料样式变更等,以上变更需到饮片产品监管部门备案或批准。
III类变更:较大变更,需通过相应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不产生负面影响。
变更管理程序(完整)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岗位负责人、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物料、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控制方法等发生变更时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药品生产制造全过程发生变更时使用。
2 引用标准SFD《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1998年)(2009年征求意见稿)SFDA〈〈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4号)(2004年)SFD《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2007年)参照澳大利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02 年)参照SFDA《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6年版)参照SFDA《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讨论稿)3 术语和定义本程序不涉及术语和定义4 变更管理的基本要求4.1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4.1.1 公司所设置的职能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 在聘用配备和变更时,应选聘具有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具有药品生产管理和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有三年从事药品生产实践经验、一年以上药品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培训;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五年药品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从事过药品定性、定量分析检验、药品质量保证相关检查、一年质量管理实践培训。
根据企业需要,当公司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主管质量负责人、主管生产负责人以及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变更时,在符合选聘条件的要求,按GMp g求,按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变更规定的程序申请变更,上报备案。
在变更前,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填写变更人信息和相关资质复印件和培训记录,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符合条件后,上报公司批准,实施变更。
4.1.2 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人员,在聘用配备和变更时,应选聘具有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经过一定时限检验操作相关实践培训和通过培训考核;选聘中药材鉴别人员应具有药学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八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担任;在变更时,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填写变更人信息和相关资质复印件和培训记录,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符合条件后,上报公司批准,实施变更。
2 GMP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消、废止、印制、分发、使用、保管、收回和销毁管理规程(7.9已改)
1. 目的建立文件的管理程序,包括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消、印制、分发、使用、保管,以及文件的收回和销毁的管理。
2. 责任质量管理部负责本文件的编写并负责公司GMP 文件从起草到销毁(包括上述的涉及文件管理的所有内容)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全公司各个部门文件的制订人和部门主管配合本文件的实施。
3.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的所有GMP 文件的管理。
4. 内容定义:GMP 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中使用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结果的记录。
其中有关记录的设计、使用、保管等管理要求详见《记录控制管理规程》。
4.1 文件的起草:文件的起草人的最佳人选必须是职责要求最熟悉所编制文件涉及内容的人员,起草人必须了解公司文件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并了解文件的编写要求。
文件首次制定时应同时填写《GMP 文件起草/修订说明》。
4.2 文件的修订:当文件制订时所依据的条件发生变更:如设备、工艺方法、物料(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或质量控制方法,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发生变更,则文件应进行修订,使其符合实际情况变化的需要。
必须明确,文件的修订必须遵循公司关于变更的管理程序进行,具体要求详见《变更控制的管理规程》,并填写《GMP 文件起草/修订说明》。
4.3 文件的审核和批准:文件草案制订结束后,必须经过部门经理或部门经理受权人审核通过,连文件标题 GMP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复制、分发、使用、保管、替换或撤消、废止、收回和销毁管理规程制订部门 质量管理部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文件编码 SMP-6002ZL-04 页 数共4页起 草 日 期 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2份,含检验中心)、设备工程部(4份,含设备管理办及二个车间)、生产技术部(6份,含四个生产车间及原辅包材仓库)、人力资源部(1份)、总经理办公室(1份)、营销服务部(2份,包括成品仓库)、信息管理部(1份)、采购供应部(1份)、财务管理部(1份)、党群工作部(1份)、中药研究所(1份)、安全办(1份)、存档(1份)(共23份)。
中国GMP指南-变更管理
211.100
Annex 15: 44
第二百四十九条 ……质量 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变 更控制.
第二百五十一条 ……变 更经申请部门提出后, 应由 质量管理部门评估, 审核和 批准, 制定变更实施的计划, 明确实施的职责分工, 并监 督实施.
211.100…… 由 合适的部门起 草、审核和批准 并由质量控制 部门审核和批 准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申请的变更都应评价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变更的 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将变更分类(如主要,次要变更)。判断变更所需的 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有科学依据。
第二百五十一条 任何与本规范有关的变更经申请部门提出后,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评估, 审核和批准,制定变更实施的计划,明确实施的职责分工,并监督实施。变更实施应有相应 的完整记录。
ICHQ7
ICHQ10
变更适用的范围 变更分类
第二百四十九条 应建立 操作规程规定原辅料, 包装 材料,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操作规程, 厂房, 设施, 设 备, 仪器, 生产工艺和计算 机软件变更的申请, 评估, 审核, 批准和实施. 质量管 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变更 控制.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申请 的变更都应评价其对产品质 量的潜在影响. 企业可以根 据变更的性质, 范围, 对产 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将变 更分类(如主要, 次要变更). 判断变更所需的验证, 额外 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有
Annex 15: 43
C02.011 Interpretation 4
13.10 (针对 API)
13.11
变更管理应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在产 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更管理应用的 程度不同,商业生产阶段应建立正式的变 更管理系统
gmp文件管理规程
gmp文件管理规程一、引言GMP文件管理规程旨在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相关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规程适合于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
二、定义1. GMP文件:指与药品生产相关的所有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规范、标准操作程序(SOP)、记录表、检验报告等。
2. GMP文件管理:指对GMP文件的创建、审查、批准、发布、存档、修订和废弃等过程的管理。
三、文件创建1. 所有GMP文件应由专业人员根据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编写。
2. 文件应包含标题、编号、版本号、生效日期等基本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3. 文件内容应准确、清晰、简明,避免使用含糊或者歧义的术语和表述。
四、文件审查与批准1. 文件的审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合规性和可操作性。
2. 审查人员应子细阅读文件内容,核对与实际操作相符的部份,并提出必要的修改建议。
3. 文件的批准应由管理层或者指定的负责人进行,确保文件符合法规和公司要求。
五、文件发布与废弃1. 批准的文件应及时发布到适当的部门和人员,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文件版本。
2. 废弃的文件应及时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文件系统中删除,避免误用旧版文件导致操作错误。
六、文件存档与修订1. 文件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系统进行存档,并设立合适的保管措施,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文件的修订应在原文件上进行,需注明修订的日期、版本号和修订内容,并由专人进行修订记录。
3. 修订后的文件应重新进行审查和批准,并及时替换旧版文件。
七、培训与意识提升1. 所有相关人员应接受相关的GMP文件管理培训,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和操作要求。
2. 定期组织文件管理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相关人员的文件管理能力和意识。
八、监督与审核1. 管理层应定期对文件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文件管理规程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GMP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标准管理规程1. 目的:本规程描述了变更控制原则及实际处理程序,确保所有变更提议或实际变更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记录、审核(包括变更所有潜在的影响)、批准、授权实施和复核,确保整个变更流程符合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有涉及到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的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3.责任人:3.1 变更发起人:提出变更申请,填写《变更申请审批表》(SOR-QA-045-00),说明变更理由、变更内容和变更前后的区别,可能涉及的产品或系统,变更后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供技术支持性材料。
3.2 变更相关部门: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需要采取的措施;按照变更实施计划实施变更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确认。
3.3 变更管理员:对申请人提交的变更申请进行初审,组织各相关部门展开变更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起草变更实施计划,跟踪变更实施,变更相关文件的分发、归档。
3.4 质量部QA主管:对变更进行初审,指定需要参加变更评估的部门,参加变更评估。
3.5 质量部经理:微小变更及一般变更申请的批准,变更的关闭。
3.6 总经理:重大变更的审核和批准,变更中其他事宜的协调和决策。
4. 正文:4.1 定义与分类:4.1.1 微小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甚微,并且不影响注册的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4.1.1.1 增加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或严格控制限度;4.1.1.2 缩小参数限度;实验过程微小变更;4.1.1.3 备品备件的更换;4.1.1.4 高效过滤器更换量<50%;4.1.1.5 外包材尺寸或其供应商的变更;4.1.1.6 不涉及质量风险的生产过程中的参数的轻微调整;4.1.1.7 其他对产品的质量不产生影响的变更。
4.1.2 一般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需要向监管部门备案的变更,此类变更可能涉及验证或稳定性考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4.1.2.1 关键工序进行的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的变更(包括生产、检验等仪器设备);4.1.2.2 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溶媒的调整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4.1.2.3 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中间体检验方法;4.1.2.4 生产辅助设施、设备(动力中心、计量器械)的变更(如增加工艺用水使用点、高效过滤器更换量≥50%);4.1.2.5 包材文字内容的变更;4.1.2.6 包装规格的变更;4.1.2.7 二、三级原辅料供应商和内包材供应商的变更;4.1.2.8 原辅料、中间体、成品以及过程分析的分析设备的变更;4.1.2.9 批量是原来三倍以下的增加或减少(仅限于减小或扩大生产的变更,如使用不同大小的设备);4.1.2.10 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4.1.2.11 关键人员的变更: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转)受权人等的变更。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一、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程序管理文件;明确变更的申请、评估、批准、通知、实施及跟踪、验证的过程;使任何符合本规程的变更都在受控状态;便于产品质量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二、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与药品生产及质量有关的所有变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2.2本规程不适用于以下内容的变更质量保证体系等同或升级的变化;一些计划如验证主计划的变化;等同替换:如相同功能部件的更换;仪器、设备原厂原型号备件的更换;一些软件版本的更新;程序或文件模板的变更..2.3本规程同样适用于临时性变更..对于临时性变更;简述如下:为纠正偏差或其它特殊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只对一段时间或若干批次有效;各部门主管以上人员有权在其所负责的领域内有限度地实施临时性变更;并应有相应记录..临时变更如计划性变更一样需经评审及批准;如最终评估认为该临时性变更对产品质量无负面影响;方可放行所涉及批次的产品;必要时应在销售之前通知客户;符合与客户之间质量协议的要求..临时性变更时限不超过120天;其它规定需参见相应的规程;例如偏差处理程序..三、职责3.1变更申请人:起草与收集变更支持性材料;填写变更审批表的第一部分;向QA递交变更申请须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在项目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变更相关的质量、法规、商业、财务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实施相应的变更..3.2 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对相应变更负责;审阅与确认变更申请;对变更评审组陈述变更理由;参加讨论与确定变更相关内容及措施;负责变更项目的实施..3.3质量保证QAⅠ类变更;负责组织变更评审会议;负责汇总各部门审核意见;确定变更相关内容及措施;督促变更的实施;负责传达与沟通变更相关信息给相关部门;跟踪变更项目的实施及关闭;协调各相关项目按要求日期完成;管理变更相关文件并按要求归档..Ⅱ类变更..Ⅲ类、Ⅳ类变更..3.4变更控制小组:变更控制小组成员根据各自负责领域的职能对变更进行审核与评估;确认变更的影响因素;确保各项变更符合GMP规范要求;讨论与确定变更相关内容、措施及其责任人、预期完成的期限;得出评审结论;包括是否需要通知客户、是否涉及药政、是否涉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EHS管理等..3.5办公室:负责对安全/环境/健康相关的影响进行评估;确认变更与EHS方面的相关性;并提供EHS相关的变更编号若涉及..3.6 药事注册人员:负责评估该变更是否影响药政报批;负责更新药政报批文件;根据相关的药政法规要求和变更级别向相应官方申请备案或批准;及时将官方审批结果通知质量管理部..3.7变更涉及的相关部门:各部门有责任为变更申请部门提供支持文件;在变更讨论时充分考虑变更的影响因素;对变更方案提出建议或意见..积极配合、支持变更的实施..3.8厂长:负责对企业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变更进行最终审批;如:重大改造;扩建;设备投资;生产场地变更等..四、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2007年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6年版已上市中药生产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ICH Q10ICH Q7A五、规程5.1术语5.1.4变更控制:变更控制是指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对这些变化在产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法规的符合性..5.1.5变更申请人:变更申请的提出人;任何岗位人员均可对现有的产品或系统提出改进的变更申请..5.1.6项目负责人:通常为变更发生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必须熟悉变更的产品和制造工艺或需变更的系统..对于复杂的变更;最好指派一个不同于申请人的项目负责人..5.1.7变更控制小组变更控制小组是变更的专业评审组织;负责对各级变更的审批..该小组由以下人员或授权人组成:质量负责人、QA负责人、生产负责人、QC负责人、设备负责人、物料负责人、药政注册负责人、销售负责人、EHS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为变更控制小组组长..5.2变更分类根据变更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包括半成品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等;将变更分为Ⅰ类微小变更、Ⅱ类次要变更、Ⅲ类中度变更、Ⅳ类重大变更;其中Ⅰ类、Ⅱ类为次要变更;Ⅲ类、Ⅳ类为主要变更..依据变更时限要求;将变更分为临时性变更和永久性变更两种..5.2.1Ⅰ类微小变更指不涉及注册;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由企业自已控制;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而直接进行的变更;微小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整合、优化、重组和相关负责人的变更;2文件记录的变更按文件管理规程执行;3生产设备非关键零部件的变更;4不影响药品质量的包装材料如打包带的供应商的改变;5生产用容器规格的改变;6分析方法及实验过程的微小变动;7成品制造增加新的中控检测和限度;或提高中控检测限度非生产过程异常引起;8生产工艺微小变化;如缩小参数限度范围;9取消或减少物料复验期;10改变物料或产品贮存条件至更为严格;11产品外包装的更改;12其它评估认为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微小变更..5.2.2Ⅱ类次要变更指变更范围对产品质量影响甚微;可用验证结果支持或确认;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而直接进行的变更;次要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7设备清洗方法的更改;8关键原辅料供应商的改变工艺保持不变;9删除成品制造中不重要的中控检测和限度非生产过程异常引起;10删除成品/原辅料/中间产品一个不重要的质量标准参数;或删除中间产品/试剂检测程序;11因法规更新而照做的更改;如药典方法的更新;12增加原辅料/中间产品标准;13中间产品储存期或贮存条件的更改;14成品有效期或贮存条件变更已完成稳定性实验;变动不是生产异常或稳定性实验出现问题引起;15GMP相关的厂房设施、公用设施布局的改变;16GMP相关的计算机系统的改变;17其他评估认为对产品质量无重大影响的次要变更..5.2.3Ⅲ类中度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制不产生影响..这类变更需要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要求;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中度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5.2.3.1质量标准的变更;5.2.3.2印刷类包装材料样式或规格的变更;5.2.3.3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5.2.3.4设备布局和新增设备的变更;5.2.3.5标签及包装标识的变更;5.2.3.6产品外包材的变更;5.2.3.7产品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的变更;5.2.3.8局部厂房或生产地址的变更;5.2.3.9物料质量标准中新增检验参数、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的变更;5.2.3.10生产工艺没有根本性改变情况下生产设备的变更;5.2.3.11变更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5.2.3.12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的变更..5.2.4Ⅳ类重大变更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需要通过系列的研究工作证明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这类变更必须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重大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5.2.4.1生产工艺、原辅料成份、配比的变更;5.2.4.2关键生产设备或设施的改型;5.2.4.3 成品内包材的变更;5.2.4.4关键工艺条件或参数的变更;5.2.4.5产品质量标准的变更;5.2.4.6产品有效期的变更;5.2.4.7关键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分析方法做出重大的增补、删除或修改..5.3变更要求5.3.1生产变更要求5.3.1.1物料变更要求5.4变更程序变更申请人与产品或系统所在部门负责人详细讨论变更方案取得一致意见后;填写变更申请变更审批表第一部分;向QA递交变更申请及其支持性材料..填写的内容包括:变更项目和变更项目所在部门或事项、变更申请人和项目负责人姓名、申请日期和计划实施日期、变更类型、现状描述、变更方案以及变更支持文件必要时应附图纸或可行性报告、变更的原因;如企业要求、成本降低、法规要求、质量改进等、质量风险预测;申请人申请变更时应充分考虑变更的审批流程及相关客户通知的过程..对于重要的变更申请;应在计划实施日期的2个月前提出;若因特殊原因;申请人可建议适当的加快内部审批过程..5.4.2 变更申请的初步审核:级别判定按照变更分级规定及涉及的相关部门;由QA填写初审意见变更审批表第二部分;对于明显不够合理的或不符合变更定义的变更申请;则可拒绝或要求对变更文件进行补充;但须在QA初审意见栏中给出书面的原因;并通知项目负责人..QA授予变更控制号..当初审为Ⅰ类变更时;QA需确认Ⅰ类变更需要采取的措施;填写在变更控制审批、实施表第二部分;然后由QA变更体系负责人确认变更即可;不再进行后续评估..当初审为Ⅱ类、Ⅲ类、Ⅳ类变更时;QA变更体系负责人确认无误后递交变更小组进入下一步审批..变更控制号编制规则:质量管理部QA接到上述变更审批表后首先进行编号;以便追踪..偏差按以下方法进行编号:格式:流水号如:001年份如:2011偏差发生部门代号如:QC变更发生部门代号:检验:QC 质保:QA 前处理车间:CL 提取车间:TQ 制剂车间: ZJ 工程部: GC 物料供应部: WL 包装车间BZ 化验室:HY.1影响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包括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方法验证、稳定性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小规模和/或试验批生产、工艺验证、其他等..●对法规的影响:包括对注册的影响;对GMP认证的影响等..●对其它系统的影响:包括标签和包装;计算机系统;培训系统;文件系统;质量协议;通用工程系统;物料管理、其他等..●安全、健康和环境影响EHS...2风险和收益评估●评估执行或不执行变更的风险比较..●除了对其他系统或产品的影响之外;执行实施方案的风险..●与执行方案相关的资源问题..●执行方案的总成本;包括购买材料、资源、人工等..●必要时;估计财务收益..评审期间变更方案或实施计划发生调整;变更控制小组应及时通知变更评审人员更新手头的资料..如果项目负责人的“答辩”;完全解决了变更审核人员的问题即使是通过调整变更方案的方式取得;则不必另外再写变更审核的书面报告..如果有无法解决或不能完全妥善解决的问题;变更小组人员应在书面报告中对该变更的负面影响进行预期风险评估..QA变更体系负责人根据需要组织召开变更评审会议;组织讨论每位成员的审核意见;综合各部门意见;确定变更相关内容、措施及其责任人、预期完成的期限;完成变更审批表第三部分..5.4.4 变更申请审核和评估指导:变更审核需要考虑的内容;如果适用应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人员:需对人员进行培训文件:影响文件的范围;需对哪些文件进行更新实验室设备:需要新增设备新增设备是否需作验证/校验分析:影响方法的开发/验证/确认影响批次的整体考察体系/质量:需要进行验证/稳定性研究影响产品的有效期供应商:是否影响供应商需要书面通知供应商需要新的或升级质量协议市场:需要书面通知客户需要客户批准物流:需要告知购买/配送影响库存/订单法规:是否与法规文件有冲突需要在政府机关备案需等待批准后才能实施安全/环境/健康:参见相关变更管理规定..5.4.5 变更申请的批准: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Ⅰ类变更由QA变更体系负责人审批;Ⅱ类变更由质量受权人最终审批;Ⅲ类、Ⅳ类变更由质量负责人最终审批..企业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变更则继续交厂长进行最终审批;如:重大改造;扩建;设备投资等..15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并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5.5 变更的通知和变更计划的实施:及产品外观、包装规格、标签说明书变更、客户质量协议有要求通知的变更或其他变更小组评估需要通知的变更..厂的决定..5.6 变更的正式实施、跟踪及关闭、变更后产品管理件上报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文件批准后;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Ⅱ类、Ⅲ类、Ⅳ类变更后的产品;质量控制部QC对开始生产的3批成品进行重点稳定性质量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上报质量负责人;同时报生产负责人..5.7变更拒绝和变更取消的管理:质量负责人对变更申请不予批准或上报后官方不批准、通知后客户不接受的变更;该变更为被拒绝变更;拒绝的理由须在变更审批表中说明..5.8变更系统回顾Ⅲ类、Ⅳ类变更情况进行总结后;书面向企业变更领导小组报告;如发现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由领导小组决定是否重新启动评估程序;对变更部门呈报的Ⅰ类、Ⅱ类变更的回顾性总结报告时审查;如发现较大风险由质量管理部门决定是否重新启动评估程序..回顾变更效果的再评价的常见方法有:●回顾周期内有无因此变更所导致的偏差或OOS..如有;确认是偶然因素导致还是新流程存在某种缺陷;制定改进计划..●对比变更实际成本与变更后的收效;检查是否100%达到了设想的变更收益..5.9变更文件管理:变更档案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变更审批表●变更通知单●变更前收集的支持性的记录和数据或方案●变更实施前的准备、研究材料如有●药监部门备案或批准的批件备案件如有。
GMP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包过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批准、变更回顾等过程,防止出现随意变更,防止变更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保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维持验证状态。
2范围:适用于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计算机软件以及工作计划、方案等的变更。
3责任:公司各部门。
4内容变更控制的定义:变更控制是由适当学科的技术人员对可能影响厂房、系统、设备或工艺的验证状态等的变更申请或实际的变更进行审核的一个正式系统。
其目的是为了使系统维持在验证状态而确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并对其进行记录。
4.1原则变更应当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4.1.1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其控制过程应当有完整的记录。
4.1.2涉及注册和备案有关的变更,应当经药监机构批准后方可执行。
4.1.3质量保证部专人负责变更的控制。
4.2变更的分类:变更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并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程度将变更分为主要变更和次要变更。
4.2.1主要变更: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并需要执行一些开发性工作(如:稳定性试验、额外检验和再验证等)以确定变更的合理性。
判断所需验证、额外检验或稳定性考察等应有科学依据。
4.2.2次要变更:对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不大可能产生影响,亦不会使生产工艺发生漂移,因而无需增加开发性工作便可批准执行的变更。
4.3变更控制的流程441变更的申请:变更由变更发生部门人员填写,并由发生部门经理审核。
变更应在《变更申请、评估表》中对变更进行详细描述,至少包括:a变更理由;b受影响文件和产品;c实施计划及职责;d变更申请人和审核人签名。
申请由申请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将该表交至质量保证部。
4.3.1变更的评估4.3.1.1质量保证部收到《变更申请、评估表》后,对内容进行形式审核,并进行编号。
编号方式以变更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加年号加变更发生部门的代码加本年度所有产生变更的顺序号组成,如编号为BG-SC-2013001 的变更表示是生产部在2013年产生的本年度第1个变更。
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管理程序1 目的1.1制定公司变更评价和控制的程序,确保任何变更处于受控制状态;1.2严格管理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条件有关的任何变更,维护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可能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一致性、有效性的变更。
它包括1.工作岗位与人员的改变;2.厂房、设施和设备的改变;3.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供应商的改变;4.制剂配方和生产工艺规程的改变;5.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改变;6. GMP文件的改变;7.计算机软件的改变;8.说明书及标签的变更;9.其它涉及影响产品质量的改变。
3 职责任何与GMP有关的变更经申请部门提出后,由质保部评估、审核和批准4程序4.1变更的分类:根据变更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包括中间体)的影响程度,变更可分为主要变更和次要变更二类。
所有变更均需到质保部办理登记,以便统一管理。
4.1.1次要变更:不影响产品质量或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的变更。
不需要进行验证包括:不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供应商的变更;外包装尺寸及材质的变更;验收标准和内控标准更严格;用于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变更;由于药品国家标准升级改版而进行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化。
4.1.2主要变更: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变更以及涉及到需要药监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变更。
需要进行验证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变更:主要工艺条件和参数变更、处方变更、内包装材料改变、主要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更新和扩容、原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材供应商变更、药典已收载的分析方法的改变、修改产品注册标准;需要药监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变更:产品有效期的变更、说明书与标签的变更、生产企业名称或生产地址的变更、变更产品规格、变更产品包装规格。
4.1.3其他未包括在以上范围内的变更,由质量管理部确定变更的类型并实施相应的管理。
4.2变更控制总体要求:所有变更均应按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要求进行,防止对已验证的系统设备、工艺和主要原料进行未批准的自行变更。
4.3变更管理程序:变更管理的程序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变更申请计划的起草和提交、申请计划的审批、变更所需对比试验(试验、验证)的申请及实施、试验结果评价及审批、通知相关方、新编及修改文件、变更前培训、变更实施、变更实施后再评价等。
GMP之变更控制PPT
批准流程应明确,包括审批的流程、审批的时间等。
变更实施
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实施的时间、人员、设备、材料等。
实施过程控制
在实施过程中,应对关键步骤进行控制,确保实施过程符合要求。
变更验证和确认
验证和确认内容
对变更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和确认, 包括产品质量、工艺性能、设备性能等 。
变更申请的来源
变更申请可以由生产人员、质量保证 人员、维护人员、工艺开发人员等提 出。
变更评估
评估内容
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对产品质量的影 响、对操作人员安全的影响等。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风险评估、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等方法进 行评估。
变更批准
批准权限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不同级别的变更需要不同级别的人员进行批准。
04
2. 建立严格的物料管理系统,确保原材料、包装材料等 物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05
3. 建立完善的生产环境监控系统,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 、安全和适宜性。
06
4. 建立严格的检验和测试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 准要求。
03
变更控制流程
变更申请
变更申请
任何涉及到产品、工艺、设备、系统、 文件或环境的变更都需要进行申请, 并填写变更申请表。
案例二
总结词
强化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变更效率
详细描述
该医疗器械企业在实施GMP变更时,注重强化内部沟通 与协作。企业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沟通会议,确保各部 门对变更的理解和执行保持一致。同时,企业还建立了 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员工查询和跟踪变更状态, 从而提高变更效率。
案例三
总结词
制药GMP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管理程序1. 目的:规范本公司在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变更的发生、申请、审评、批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
2. 范围:公司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可能影响中间产品、原料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所有变更。
3. 职责:3.1 技术人员或岗位人员:负责变更的申请、方案的研究。
3.2 变更部门负责人:审核变更申请和变更方案,组织实施变更,组织评价变更实施效果。
3.3 QA:判断变更性质,参与重大变更申请的评审。
3.4 QA经理:组织人员评审变更申请,组织人员跟踪、监督变更实施;负责一般变更的批准。
3.5 质量保证部经理:批准重大变更。
4. 程序4.1变更的定义:本程序所说的变更是指在原料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生有计划的改变现行的标准或已验证的状态的过程,可能会影响中间产品、原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4.2变更的范畴:涉及到原料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发生的变化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人员或岗位、生产场地等等的变更。
本程序指的变更不包括文件的变更,文件的变更可参照《文件管理程序》执行。
4.3变更的分级:为了便于变更的管理,我们对变更实施分级管理,按照变更对中间产品、原料药生产和控制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将变更分为重大变更和一般变更。
4.3.1对原料产品质量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必须由质量保证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审核及评估,质量保证部经理批准的变更,我们称之为重大变更。
重大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变更:●原料药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包括溶剂、催化剂的变更;●投料量/生产批量的变更导致工艺的重现性较差;●工艺路线的变更(变更反应条件、某一步或几步反应、整个合成路线,包括将原合成路线中的某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的工艺变更),可能对原料药质量产生较显著的影响;●原料药生产场所包括场地、车间发生变更;●起始原料供应商变更,可能导致原料的杂质定性或定量上的变化;●原料(包含溶剂/试剂/原料/起始物料/催化剂等等)供应商的工艺路线发生变更,可能导致原料的杂质定性或定量上的变化;●放宽或删除原料生产工艺中的过程检测和限度,可能对原料全面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起始原料、中间产品、原料药的检测方法的完全变更,方法完全不同(比如原来用含量滴定,改为液相外标);●放宽原料药检测限度;●放宽起始物料、中间产品的检测限度,可能对原料药全面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删除原料、中间产品、原料药的检测项目,可能对原料药全面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其他可能对原料药质量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变更。
GMP变更管理程序
GMP变更管理程序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任何变更。
2.职责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变更审批表》,详细注明变更理由和变更方案,并参与具体的变更执行工作。
QA主管:对变更的理由、方案进行初审,委派QA相关人员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确认,考查随之产生的其它变更,同时组织相关部门主管讨论执行方案。
相关部门主管:对变更进行审核、评价。
分管副总:对变更申请进行终审。
变更执行部门负责人:按批准意见组织进行变更。
QA相关人员: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 内容3.1.变更的定义指以改进为目的而提出的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某项内容的修订或完善。
3.2.变更原则3.2.1.任何操作者和管理人员均有权提出合理的变更申请,但必须提供变更理由和变更方案。
3.2.2.未经批准严禁对现行的各种标准、规定、条件等进行任何变更。
3.2.3.任何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变更方案进行变更。
3.3.1.文件的变更执行《文件管理程序》。
3.3.2.生产条件等(公用系统、生产设备、材料、检验与控制方法、生产工艺等)的变更执行以下程序。
3.4.变更程序3.4.1.流程图变更申请人提供变更理由、变更方案—→QA主管审核—→相关部门主管审核—→分管副总批准—→实施变更方案—→QA相关人员监督检查—→QA主管确认变更结果—→QA主管、相关部门主管拟定相关变更方案3.4.2.变更前3.4.2.1. 由变更申请人填写《变更审批表》,包括变更理由、变更方案及预计变更产生的影响,交予QA主管。
3.4.2.2. QA主管对变更是否可行、合理、结果是否优良,是否需进行相关验证进行审查、评价,签署意见后交相关部门主管。
3.4.2.3. 相关部门主管对此变更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不需要填写意见的在相应栏内划“——”表示,签署意见后交终审人进行再评价。
3.4.2.4. 分管副总负责变更的批准,签署意见后及时交相关执行部门。
3.4.2.5. 变更经批准的法定质量标准、制备工艺、标签及说明书的内容等,必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文件的变更执行《文件管理程序》。
3.3.2.生产条件等(公用系统、生产设备、材料、检验与控制方法、生产工艺等)的变更执行以下程序。
3.4.变更程序
3.4.1.流程图
变更申请人提供变更理由、变更方案—→QA主管审核—→相关部门主管审核—→分管副总批准—→实施变更方案—→QA相关人员监督检查—→QA主管确认变更结果—→QA主管、相关部门主管拟定相关变更方案
4.相关文件
《变更审批表
3.4.4.变更后
3.4.4.1.由QA主管对变更执行结果进行确认,并确定将随之变更的项目,逐一填写于《变更审批表》上。
3.4.4.2.由QA对《变更审批表》进行编号、复印,分送相关部门,原件由QA按编号存档,备查。
3.4.4.3.由QA主管组织相关部门的主管,共同协商下步变更的方案,并填写相关的《变更审批表》,准备执行相关变更。相关变更仍执行《变更管理程序》。
变更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
MX 1202·012 - 00
Copy№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签字:
变更内容
修订号修订原因与内容生效日期
00新建
分发单位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任何变更。
2.职责
变更申请人:负责填写《变更审批表》,详细注明变更理由和变更方案,并参与具体的变更执行工作。
QA主管:对变更的理由、方案进行初审,委派QA相关人员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执行结果进行确认,考查随之产生的其它变更,同时组织相关部门主管讨论执行方案。
相关部门主管:对变更进行审核、评价。
分管副总:对变更申请进行终审。
变更执行部门负责人:按批准意见组织进行变更。
QA相关人员: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4.2.变更前
3.4.2.1.由变更申请人填写《变更审批表》,包括变更理由、变更方案及预计变更产生的影响,交予QA主管。
3.4.2.2.QA主管对变更是否可行、合理、结果是否优良,是否需进行相关验证进行审查、评价,签署意见后交相关部门主管。
3.4.2.3.相关部门主管对此变更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不需要填写意见的在相应栏内划“——”表示,签署意见后交终审人进行再评价。
3.4.2.4.分管副总负责变更的批准,签署意见后及时交相关执行部门。
3.4.2.5.变更经批准的法定质量标准、制备工艺、标签及说明书的内容等,必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4.3.变更中
3.4.3.1.变更执行部门按照审批意见执行变更,并如实记录变更执行情况。
3.4.3.2.由QA主管委派相关人员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内容
3.1.变更的定义
指以改进为目的而提出的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中某项内容的修订或完善。
.变更原则
3.2.1.任何操作者和管理人员均有权提出合理的变更申请,但必须提供变更理由和变更方案。
3.2.2.未经批准严禁对现行的各种标准、规定、条件等进行任何变更。
3.2.3.任何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变更方案进行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