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设计第二章

合集下载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_人机校核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_人机校核

整车集成篇第二章人机校核2.1人体乘坐舒适性2.1.1 人体姿态角度Ramsis 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 人体,图1 RAMSIS 默认舒适角度Ramsis 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 -40°,躯干角是60° -130°,膝盖角是80° -180°,踝角是87° -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

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 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当然,设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微型车以及后排乘客而言,某些角度是能够在上述舒适角 度范围之外的,特别是臀部角度以及后排乘客的踝角。

比如还有一种设计,根据车型种类来定义人体角度,见表2。

表2根据车型定义人体舒适角度范围臀部角度膝关节紧凑型轿车90° -95°115° -120°小型轿车95°125°舒适角度 最佳角度20°VA1V30° 25° 95°VA2V110° 95° 95°VA3V135° 125° 85°VA4V110° 87°25°VA5V60° 80°VA6V165°170°VA7V190°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表1舒适角度-------- 夷士三陛 ------ 吴邱咫图2人体姿态角度示意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座椅使用舒适性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一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

前围设计指南

前围设计指南

前围设计指南车身部设计指南编号:BD-ZN-002前围计指南(第一版)创建时间:2007.0305编写:杨金秀审核:陈晓锋批准:王灿军更新人/时间:车身部前结构室发布(机密文件请勿散布)目录第一章概论1-1 定义 (3)1-2轿车车身前围结构的功能要求 (3)第二章前围结构特点及设计2-1前围上部的设计 (4)2-1-1前围上部的基本构成 (4)2-1-2前围上部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4)2-1-2-1雨刮加强板 (4)2-1-2-2前围上盖板概念设计的大面的设计 (6)2-1-2-3前围前端板的设计 (6)2-1-2-4前围后端板的设计 (7)2-1-2-5流水槽的设计 (9)2-1-2-6前围和VIN码 (9)2-2前围下部(前挡板)的设计 (12)2-2-1前围下部的基本构成 (12)2-2-2前围下部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12)2-2-2-1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12)2-2-2-2前挡板的设计注意点 (12)2-2-2-3前挡板内外横梁的设计 (15)2-3 A柱内板的设计 (16)2-4前围总成中小支架的设计 (17)第三章前围的定位 (18)第四章前围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18)4-1前围与前仓 (19)4-2前围与发动机 (19)4-3前围与副车架 (20)4-4前围与轮胎 (21)4-5前围与转向机 (21)4-6前围与侧围 (21)4-7前围与前风挡玻璃 (27)4-8前围与前地板 (23)第五章前围重要结构件的材料和料厚 (25)第六章前围的密封第一章 概论1-1 定义轿车前围是分隔车身前部与座舱的结构总成。

一般由前围上盖板(安装雨刮系统用)、前围前端板、前围后端板、前围板(前挡板)、转向柱、空调、仪表板、脚踏板安装支架及制动管路支架和一些必要的碰撞加强梁等构件组成。

如下图所示例子。

当然,对于不同车有不同的结构,如有些车前围前端板为安装零件,有些车的前围上盖板仅仅为几个小的加强板,有的前前围后端板和前挡板合并成前挡板,有的前围前端板和前挡板合并成前挡板等等,这些分块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冲压和焊接工艺的可实施性来决定。

车身主断面及主断面范例简介

车身主断面及主断面范例简介

车身主断面介绍
第二章、车身主断面的设计要点(续)
2 车身主断面设计的主要要点
2.1 反映车身主要结构方案; 2.2反映密封件的安装方式。 2.3反映焊接件或安装件(包括白车身、开闭件、车身 附件、内饰件、外饰件、灯具等)之间的安装和配合关系, 如螺纹连接,铆接,粘接和卡扣等安装方式; 2.4开闭件的铰链结构、开闭角度、安装结构和配合间 隙; 2.5焊接边的接合宽度; 2.6包边的间隙和宽度; 2.7外观件造型分缝的缝隙和段差等。 2.8应尽可能多地反映该处的特征信息。
序号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主断面代号 SL30 SL31 SL32 SL33 SL34 BO1 BO2 BO3 BO4 BO5
主断面位置 加油口 B柱上部 地板横梁(A柱下部) A柱下部 地板横梁(C柱下部) 前风窗下横梁 顶盖前横梁 顶盖后横梁 发动机舱前横梁(锁扣) 背门、后围、后保险杠
中地板与后地板
48
F5
前地板横梁
49
F6
前地板中央加强板
50
F7
后车架前横梁
51
F8
后车架后横梁
车身主断面介绍
第一章、车身主断面的定义
23
SL23
左侧前内、外轮罩
24
SL24
左侧后内、外轮罩
25
SL25
左侧后组合尾灯
26
SL26
左侧后保险杠、后侧围
27
SL27
左侧外后视镜座
28
SL28
左前大灯、翼子板
车身主断面介绍
车身主断面介绍
课程情况总体简介
授课学时:2学时 课程任务:
1.了解车身主断面的定义; 2.认识车身主断面的表达方法; 3.掌握车身主断面的要点。

车身设计规范

车身设计规范

车身设计规范针对公司现有车型开发项目较多,为提高通用性,降低成本,特制定以下设计规范,以后各车型开发必须遵从此规范。

第一章:有关间隙的标准图一、门内间隙门内间隙应保证两个间隙,如图一所示:尺寸一尺寸二说明:尺寸一:门内板到侧围上门洞止口边外侧的间隙值为16mm。

沿门洞一圈,前后门一致。

尺寸二:门内板侧部与侧围门洞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10mm。

沿门洞一圈,前后门一致。

图二:门内板与门槛处:说明: 1. 门内板和门洞(门槛处)止口外侧鈑金之间间隙为16mm,沿门洞一周相同。

1.门洞止口高度为16mm,沿门洞一周相同。

2.门内板台面与门槛面间隙为10mm,同图一尺寸二。

3.外板与门槛之间外表面间隙为6±0.5mm。

图三:门上端与A柱处: 相关尺寸如图所示。

说明:1. 门内板上部和侧围配合处间隙为10mm。

2.门内板配密封条处止口长度为12mm图四:门上部与侧围上梁处:说明:1. 门内板上部内侧与侧围止口外侧之间的间隙为16mm,沿门洞一周。

2. 侧围门洞止口长度为16mm。

3. 多层鈑金搭接,一般情况下外侧鈑金比内侧长1~1.5mm,现规定此值为1.5mm。

4. 此为门洞密封条的结构尺寸,此密封条截面必须沿用。

图五:门上部和B柱处:说明:1. B柱前止口外侧和前门内板间隙为16mm。

2. B柱后止口外侧和后门内板间隙为16mm。

3. B柱前、后止口长度为16mm。

4. 门框上部内侧止口长度为12mm。

5. 门框上部和B柱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10mm,沿门洞一周。

第二章:外间隙为提高整车外观,根据奇瑞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以下外观间隙要求。

1)前翼子板和前门处间隙。

图一说明:前翼子板和前门处间隙,设计间隙为4±0.5mm;前翼子板和前门外板在Y方向,车门向内收缩0.5mm。

2)前门和后门处间隙图二说明:前门和后门处外间隙,设计间隙为4±0.5mm;前门和后门外板在Y方向,后门向内收缩0.5mm。

某重型卡车车身冲压车间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

某重型卡车车身冲压车间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

某重型卡车车身冲压车间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I. 引言1. 背景介绍2. 研究目的3. 研究方法II. 车身冲压工艺设计1. 车身冲压加工流程2. 冲压钣金设计3. 模具设计4. 工装设计III. 设备选型1. 冲床选型2. 整压机选型3. 剪板机选型4. 折弯机选型5. 焊接设备选型IV. 工艺参数控制1. 冲压力控制2. 冲模生产周期3. 机器人技术在车身冲压生产中的应用4. 料片定位准确性控制V. 安全控制1. 设备安全控制2. 作业人员安全控制3. 处理废弃物措施4. 与环保的协调VI. 结论1. 设计效果分析2. 工艺方案优化意见3. 工艺效率改进建议第一章引言随着重型卡车的不断发展,对于卡车车身冲压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车身冲压加工是一项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普遍应用的技术,并且在车身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卡车车身的冲压工艺涉及到车身设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参数选择、设备选型和安全控制等多个方面。

因此,为了满足重型卡车车身冲压加工的要求并达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的生产目标,本文旨在对某重型卡车车身冲压车间的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进行研究,并提供参考建议。

本文将分五个章节进行阐述。

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第二章将详细讨论车身冲压工艺的设计,涉及到冲压加工流程、冲压钣金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装设计等方面。

第三章将讲解相应的设备选型,包括冲床、整压机、剪板机、折弯机和焊接设备的选型。

本文将重点分析设备选择的关键性,为决策制定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方法。

第二章车身冲压工艺设计1. 车身冲压加工流程车身冲压加工流程是指将钣金按照设计尺寸放入模具中,通过冲压工序将其形成对应的零部件,最终将其拼接成整个卡车车身的加工过程。

车身冲压加工流程通常包括下列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上料工序上料工序是车身冲压加工流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其基本工作是把钣金切割成所需尺寸并在模具中定位和固定。

汽车车身结构

汽车车身结构
• 仪表板位于发动机挡板后,驾驶员面前,用来安 装全部仪表、开关锁钮及其它电器装备。仪表一 般集中固定于可独立拆卸的仪表盘上。现代汽车 的仪表板多采用钢骨架的软化塑料敷面整体式结 构,仪表板质量都比较轻。
副仪表板
• 副仪表板亦称“通道”。 • 为了避免仪表板上仪表过分拥挤,仪表板中部向
下延伸而成为仪表板的补充空间。在副仪表板上 可以安装部分开关、收录机、烟灰缸、杂物厢等。 • 通常副仪表板包容了变速杆与手制动柄的孔口。 副仪表板表面也需要软化,造型上与仪表板浑然 一体。仪表板与副仪表板都要求与特点是车身通过焊接、铆接或螺钉与车
架刚性连接,车架是承受各个总成载荷的主要构 件,车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 架所承受的一部分载荷。
• 承载式车身
• 其特点是汽车没有车架,车身就作为发 动机和底盘各总成的安装基体,车身兼有 车架的作用并承受全部载荷。
• 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 式和承载式(或称全承载式)三种。
车身壳体
• 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 式和承载式(或称全承载式)三种。
• 非承载式车身 • 其特点是车身通过橡胶软垫或弹簧与车架作柔
性连接。车架是支承全车的基础,承受着在其上 所安装的各个总成的各种载荷。车身只承受所装 载的人员和货物的重量及惯性力,在车架设计时 不考虑车身对车架承载所起的辅助作用。
车身附件
• 车身附件有:门锁、门铰链、玻璃升器、各种密 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后视 镜、拉手、点烟器、烟灰盒等。在现代汽车上常 常装有无线电收放音机和杆式天线,在有的汽车 车身上还装有无线电话桃、电视机或加热食品的 微小炉和小型电冰箱等附属设备。
轿车的遮阳顶窗
• 遮阳顶窗(也称天窗)及其他车窗开启时可使汽 车室内与外界连通,接近敞篷车的性能,以便乘 员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充分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新 鲜的空气。遮阳顶窗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的光照度, 而且也是一种较有效的自然通风装置。根据不同 的需要,可把遮阳顶窗部分或全部关闭,这样就 形成了功能优异的全天候式车身结构。

《汽车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汽车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汽车设计》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汽车设计》适用专业:车辆工程辅导教材:《汽车设计》张炳力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复习要点: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汽车形式的选择、主要参数的选择,发动机的选择、车身形式选择,汽车总体布置、运动校核。

本章重点是掌握汽车主要尺寸参数、质量参数的选择,发动机的选择,汽车总体布置设计方法。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汽车离合器的结构方案选择、离合器主要参数选择、离合器设计与计算、扭转减振器设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布置与计算、离合器主要结构元件的设计要求。

本章重点是掌握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参数选择及设计与计算方法。

第三章机械式变速器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变速器主要参数选择、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同步器设计、操纵机构的要求及形式、变速器主要结构元件的设计要求。

本章重点是掌握机械式变速器主要参数选择、变速器的设计与计算、同步器设计。

第四章万向传动轴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万向传动结构方案的分析、万向传动的运动和受力分析、万向节设计、传动轴结构分析与设计、中间支承结构分析与设计。

本章重点是掌握万向节和传动轴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计算。

第五章驱动桥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驱动桥结构方案的分析、主减速器设计、差速器设计、车轮传动装置设计、驱动桥壳设计、驱动桥壳的结构元件等。

本章重点是掌握主减速器结构方案的分析和设计、防滑差速器设计与计算。

第六章悬架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悬架结构形式分析、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弹性元件的计算、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减振器结构分析与设计、悬架主要结构元件性能及设计要求。

本章重点是掌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布置方案分析、钢板弹簧设计与计算、悬架主要结构元件性能第七章转向系设计本章主要内容是: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动力转向机构、转向梯形、转向减振器、转向系结构元件。

本章重点是掌握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机械式转向器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与设计计算、转向梯形的优化。

车身结构设计复习提纲-学生

车身结构设计复习提纲-学生

车身结构设计复习提纲第一章车身概论1、整车的组成;2、车身的组成;3、白车身的概念;4、车身结构的识别;5、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概念;第二章车身设计方法1、传统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仿形法);2、逆向工程的定义;第三章车身布置设计(重点)1、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原则;2、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内容;3、轮罩外形尺寸的确定;4、驾驶员座椅H点位置的确定;5、后排乘员座椅H点位置的确定;6、上下车方便性的布置;7、视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8、车身制图标准:坐标零平面的确定等规定。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重点)1、百分位尺寸的概念;2、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概念;3、操作扭件布置合理性的检验方法;4、驾驶员的眼椭圆及其含义;5、眼椭圆样板在车身中的定位;6、前方视野障碍角的要求;7、刮净率;8、风窗玻璃刮扫面积及部位的确定(方法不要求);第五章汽车空气动力学(重点)1、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手段2、流线和流谱的概念;3、流体流动的连续性;4、附面层:5、汽车前部流谱的主要影响因素;汽车底部气流主要影响因素;6、风压中心;7、汽车减小气动升力的一般措施;8、风压中心的位置对汽车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影响第六章车体结构设计1、车身本体结构的组成及特点;2、前围结构的功能要求及前围结构;3、车身侧围设计要点;4、旋转式车门的组成和分类:5、车门和门框间的间隙:6、车门铰链布置的要求:7、车身轻量化设计技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七章轿车车身碰撞安全性设计(重点)1、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的概念;2、安全车身的特点:3、安全气囊的作用、组成。

4、GB11551-2003,GB 20071-2006 碰撞标准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如:碰撞初速度及碰撞最大加速度指标);5、C-NCAP与我国强制标准对比:第八章车身的密封1、轿车车身的密封性设计分类:2、车身前后风窗玻璃的安装有两种方法:3、门玻璃的密封4、车门与门框的密封第九章轿车车身通风结构设计1、通风口位置的确定原则:。

汽车制造行业技术手册

汽车制造行业技术手册

汽车制造行业技术手册第一章:概述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快速的技术发展对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手册将介绍汽车制造行业的关键技术,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第二章:汽车设计与开发2.1 车辆概念设计在汽车制造过程中,车辆的概念设计是最初的关键环节。

本节将介绍车辆概念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并讨论如何进行创新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

2.2 车身设计与材料选择车身设计是汽车外观的核心,同时也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本节将介绍车身设计的要素和最新技术,以及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旨在帮助制造商优化车辆结构和提高车身强度。

2.3 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动力系统是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性能和效率的提升对汽车制造商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动力系统的设计原理、排放控制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方法,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制造工艺与自动化3.1 生产线规划与布局生产线的规划和布局对汽车制造过程的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将介绍生产线规划和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流程设计、设备布置和人员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3.2 汽车制造工艺汽车制造工艺是指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方法。

本节将介绍汽车组装、焊接、涂装和总装等关键工艺,并介绍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自动化与智能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节将介绍汽车制造中的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应用,以及智能制造的概念和技术,帮助制造商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过程。

第四章: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4.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是汽车制造的核心要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包括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认证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4.2 质量检测技术质量检测是保证汽车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质量检测技术,包括非破坏性检测、计量检测和可视化检测等方法,以及相应的设备和仪器的应用。

车身设计复习要点

车身设计复习要点

第一章车身产品开发流程和设计方法车身设计技术主要包括造型设计技术,工程设计技术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具体有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气动力学模拟,人机工程技术,数字样机技术,CAE分析和验证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性能设计技术和并行工程等。

名词解释:第一节概述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CAS):是随着扫描技术和矢量化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车身设计中得到应用的一门新兴的造型技术。

它区别于传统的仿形法设计,是将表达完整的造型胶带图由三维扫描仪直接输入工作站中,经过矢量处理后得到原始的数据点,再运用CAS系统进行实体造型,最后得到三维可加工的数字模型。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强调将用户和计算机视为一体,通过多媒体的方法将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现在用户面前。

空气动力学模拟:汽车空气动力学主要是运用流体力学的知识,研究汽车行驶时,即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时,汽车周围的空气流动情况和空气对汽车的作用力(称为空气动力),以及汽车的各种外部形状对空气流动和空气动力的影响。

人机工程技术: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互相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

数字样机技术(DMU):从宏观上说,DMU是一套基于协同作业机制与理念的并行工程开发技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产品的装配环节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满足产品性能与功能的条件下,通过改变零部件装配结构来降低装配时的复杂性;从微观上说,它是一套结合一系列专用模块,如浏览,运动干涉分析,空间漫游及拆装模拟,结构优化等分析工具的实用高新技术。

CAE分析和验证技术:CAE分析和验证大至白车身的结构分析,小至密封条结构与材料的优化,主要涉及白车身和部件的静态,动态,安全和疲劳分析,空间和管路的CFD分析,钣金件的冲压成形可行性分析,塑料件注塑过程的模拟分析等方面。

模块化设计技术:原则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模块组成尽可能多的产品,并在满足要求的基础上使产品精度高,性能稳定,结构简单及成本低廉,且模块结构应尽量简单,规范,模块间的联系也尽可能简单。

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第2章 专用汽车总体设计

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第2章 专用汽车总体设计

3
第一节
概述
二、专用汽车底盘的选型
所谓二类汽车底盘,即在基本型整车的基础上。去掉货箱。 所谓三类汽车底盘,一般是在基本型车的基础上,去掉货箱和驾驶 室。 常规的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等通常是采用二类汽车底盘改装设 计。 底盘选型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适用性 (2)可靠性 (3)先进性 (4)方便性
25
第二节 专用汽车的总体布置
③ 曲轴中心线与车架上平面必要时可有一定的倾角。一般取 1°~4°,以减少万向节传动的夹角。 ④发动机维修保养方便。 (二)传动轴的布置 对于需要变动轴距的车辆,要对传动轴作重新布置,在布置时要特别 注意以下两点; (1)满载静止时,两传动轴的夹角不大于3 °~4 ° 。 过大的传动轴 夹角,会使传动效率降低,磨损加快。 (2)若轴距加大后,传动轴要加长,此时要计算传动轴的临界转速。
9
第二节 专用汽车的总体布置
但这样布置会使整车质心提高,减少了侧倾稳定角,因此也可以水平 布置,如图所示。所在进行总布置时,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10
第二节 专用汽车的总体布置
(3)装载质量、轴载质量分配等参数的估算和校核 为适应汽车底盘或总成件的承载能力和整车性能要求,在总布置初 步完成后应对某些参数其中最主要涉及的是装载质量的确定和轴载质量 的分配进行估算和校核,这些参数对整车性能有很大影响。若不满足要 求。应修改总体布置方案。 (4)应避免工作装置的布置对车架造成集中载荷 例如下图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布置方案,图(a)的布置形成了明显的 集中载荷,而在图(b)的布置中、由于采用了具有足够刚性的副车架,因 而可将这种集中载荷转化成均布载荷,有利于改善主车架纵梁的强度和 寿命。
第二章
专用汽车总体设计
1

汽车车身常用材料

汽车车身常用材料

2.金属板材的焊接性能 焊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金属材料的焊
接性能好, 则说明该金属材料易于用一般焊接方法与工艺施焊, 而且焊接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其接头强度可 与母材相近。焊接性能差的材料必须用特定的方法与工艺进行 焊接。
3.切削加工性能
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金属材 料的切削加工性,不仅与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内部组织有关, 还与刀具的几何参数等因素有关。工件硬度过高,刀具易磨损, 切削加工困难;硬度过低,容易粘刀,且不易断屑,加工后表 面粗糙。所以硬度过高或过低、韧性过大的材料,其切削性能 较差。
●可锻铸铁:由白口铸铁经长时间的高温石墨化退火而得到的一种 具有团絮状石墨的高强度铸铁。
●蠕墨铸铁:在灰铸铁中加入蠕化剂(钛镁合金等)和孕育剂(硅 铁)进行蠕化-孕育处理后,得到具有蠕虫状石墨的铸铁。
●合金铸铁:在灰口铸铁或球墨铸铁中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而形 成的铸铁。
灰铸铁
球墨铸铁
2.钢
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是汽 车金属材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车身的许多 板件都用钢板制成。
3.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叫做冲击韧性。所谓冲击负 荷就是以很大的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负荷,如汽车的悬挂机构, 在汽车起步,制动或改变速度时,钢板弹簧、钢板吊耳均要受 到冲击。
4.硬度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也 可以说是材料抵抗局部的变形能力。
硬度值是通过硬度试验机测定的。根据测定方汉的不同,硬 度可分为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 和显微硬度(HL)四种。汽车板料的硬度多用布氏硬度和洛氏 硬度两种方法表示。

第二章-汽车外形与色彩

第二章-汽车外形与色彩
第二章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第一节 汽车外形 一、影响汽车外形的因素 机械工程学 行驶和耐用 2、人机工程学 安全性和舒适性 3、空气动力学 空气阻力
1、
二、汽车外形的演变 1.马车型汽车 戴姆勒公司和奔驰公司 2.箱型汽车 福特公司生产的T型车
3.甲壳虫型汽车 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 生产的流线型车身。德国波利舍的甲壳虫 车身。
4、汽车的使用安全 1)安全性最好----白色、银灰色 2)安全性居中----绿色、蓝色 3)安全性差----黑色 5、汽车的流行色彩 在一定的时期内被人们广泛使用的颜色
三、汽车色彩的发展趋势 1、与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相关的色彩 大自然色彩 2、彰显成熟魅力的优雅华丽色彩
3、未来派色彩 白色、银色、黑色 4、具有液态金属感或亚光漆质感的色彩
4.法国汽车造型 不断推概念车。领导世界造型潮流
4.法国汽车造型 不断推概念车。领导世界造型潮流
雪铁龙超酷 MPV概念车
5.英国汽车造型 汽车界赫赫有名的设计院----皇家艺术学院和 考文垂大学。走在汽车造型发展的前端。美 洲虎-充满尊贵气质。
6.日本与韩国的汽车造型 实用精致
第二节 汽车色彩 一、汽车色彩的含义
3、安全性或舒适性改装 音响、DVDV、车载电话、方向盘、真皮座 椅、桃木内饰、天窗、电动车窗、电动后视 镜、倒车雷达、防盗报警器等。 二、汽车改装的魅力 彰显个性、引领潮流,寻求刺激。
二、法国汽车公司及其车标
4.船型车 三箱车。1949年设计出的车型
5.鱼型汽车车
6.楔型汽车 。
7.子弹头汽车 流线型和楔型结合
三、风格各异的汽车造型 1、意大利的汽车造型 欧洲—世界汽车造 型发展中心,意大利—汽车造了的线条和大曲面微棱角 为主。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第一章:绪论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汽车成为人们敞开心扉的必需品之一。

汽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车身结构优化设计和仿真分析可以降低整车开发的成本和时间。

针对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车身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车身结构设计2.1 车身结构组成车身结构主要由车门、车顶、车底、车前端和车尾部分组成。

2.2 车身结构材料车身结构材料有钢、铝合金、碳纤维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强度和刚度。

此外,不同材料的冲压成形难易程度也有所差异。

2.3 车身结构设计方法在车身结构设计中,有效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常用的车身结构设计方法有拓扑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三维模型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

第三章:车身结构优化3.1 车身结构优化的意义车身结构优化是为提高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轻量化而进行的。

对于汽车制造厂商,降低汽车的重量可以降低油耗和排放,达到环保的目的;并且轻量化的车身结构,还能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3.2 车身结构优化方法车身结构优化主要分为参数优化、材料优化、构件优化等。

其中,参数优化指的是对车身结构的尺寸、形状、壁厚等参数进行优化;材料优化指的是对车身结构中使用的材料进行优化;构件优化指的是对车身结构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优化。

这些优化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优化目标和优化需求进行综合优化。

第四章:仿真分析4.1 仿真分析的意义仿真分析是在车身结构设计、优化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模拟不同行驶条件下汽车的运行情况,包括车身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振动情况。

对于汽车设计师来说,仿真分析可以帮助他们预测汽车设计的可靠性,并为车身结构的优化提供指导意见。

4.2 仿真分析方法常用的仿真分析方法有有限元分析(FEA)、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结构优化方法等。

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车身结构的受力情况;计算流体动力学可以模拟车身周围的空气流动情况;结构优化方法则可以为车身结构的优化提供指导意见。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第二章)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第二章)

集成逆向工程系统
逆向工程系统主要由3 部分(或3 个子系统) 组成:产品实物
几何形状的数字化及数据处理子系统、模型重建子系统和产 品或模具制造子系统。
车身逆向工程
车身CAD 中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车身零部件曲
面的造型与车身实体零件模型的逆向重构,用于结构分析和 零件制造等。车身逆向工程的一般步骤为:
1) 前期准备:对产品进行剖析,确定产品结构的主要特征、合理的建模 顺序和设计的整体思路。 2) 数据获取:应用三坐标测量机对车身、车身零件或模型进行测量。在 车身逆向工程中,多采用非接触式的光学三坐标测量机,测得被测件的 点云数据,并存储为标准的文件格式。 3) 数据处理:包括噪声点的剔除、点云数据的精简、点云数据的车身坐 标定位等。 4) 曲面模型重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点云的分块、基础曲面的构建、过 渡曲面的构建、曲面质量分析、表面模型的完善等。 5) 实体结构设计。 6) 零件实物模型的制作。
传统的车身开发流程
概念草图和外形效果图
胶带图
1:5车身布置图
车身侧视图
车身前后视图
雕塑1:5油泥模型
雕塑1:5油泥模型
1:5油泥模型
1:5木模型
油泥模型工具
制作1:1模型
1:1卡车模型
绘制主图板
绘制主图板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确保尺寸
精度和稳定性,往往以1:1 的比例绘制在刻有 坐标网格线的铝板上,利用铝板不变形的特 性来保证主图板尺寸的稳定性,而铝板则固 定于一木制平台上。 主图板上不需要标注尺寸,但需要能反映出 车身上的主要轮廓线(包括一系列的截面曲线) 、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和结构截面,有时还要 进行可动件(如车门、发动机盖等) 运动轨迹 的校核。
二、现代车身产品开发流程

王望予《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

王望予《汽车设计》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1- 1:在绘总布置图时,首先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问为什么要有五条基准线缺一不可?各基准线是如何确定的?如果设计时没有统一的基准线,结果会怎样?答:在绘制整车总布置图的过程中,要随时配合、调整和确认各总成的外形尺寸、结构、布置形式、连接方式、各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操纵机构的布置要求,悬置的结构与布置要求、管线路的布置与固定、装调的方便性等。

因此要有五条基准线才能绘制总布置图。

车架上平面线:林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

作为标注垂直尺寸的基准线(面)前轮中心线:I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作为标注纵向尺寸的基准线(面)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

作为标注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

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

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1-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答:前置前驱优点:前桥轴荷大,有明显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能力高,乘坐舒适性高,提高机动性,散热好,足够大行李箱空间,供暖效率高,操纵机构简单,整车m 小,低制造难度后置后驱优点:隔离发动机气味热量,前部不受发动机噪声震动影响,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配合理,改善后部乘坐舒适性,大行李箱或低地板高度,传动轴长度短。

1- 3:汽车的主要参数分几类?各类又含有哪些参数?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答:汽车的主要参数分三类: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1)尺寸参数: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厢尺寸。

整车设计及开发流程

整车设计及开发流程

整车设计及开发流程轿车车⾝的设计及开发流程⽬录概述:第⼀章:轿车车⾝设计要素第⼆章:整车开发流程第三章:项⽬开发流程第四章:项⽬开发过程中需归档的⽂件⽬录:第五章:可⾏性分析阶段第六章:车⾝相关间隙设计规范第七章:车⾝外间隙设计规范第⼋章:密封条的截⾯沿⽤规范第九章:鈑⾦过孔的问题第⼗章:门盖系统校核规范第⼗⼀章:⼯艺知识⼀、钣⾦冲压件冲压,焊接,和电镀的⼯艺性检查条例⼆、车⾝⼯艺性检查三、部分B21车⾝鈑⾦⼯艺分析报告:四、冲压钢板性能:五、冲压⼯艺⼯序六、焊接种类及相关介绍概述:车⾝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整车是⼀项很复杂的⼯程,车⾝也⼀样,它主要包括车⾝本体、外饰件、内饰及附件,由于它是轿车上载⼈的容器,因此要求轿车车⾝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此外,轿车车⾝⼜是包容整车的壳体,能够最直观地反映轿车外观形象等特点,所以,轿车车⾝设计应⾮常注重外形造型,以满⾜⼈们对轿车外形地审美要求,取得较好的市场。

⽽汽车⼈体⼯程学、汽车空⽓动⼒学、汽车造型及审美艺术、汽车车⾝新材料的研究及开发、汽车车⾝结构强度分析、汽车车⾝设计⽅法及技术等⽅⾯的研究和应⽤,正是设计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轿车车⾝的必要基础。

下⾯,分章予以说明:第⼀章:轿车车⾝设计要素轿车车⾝设计要素,亦是从事车⾝设计⼯作时,设计⼈员所必须考虑的⽅⾯和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是提⾼车⾝设计质量的关键内容。

全⾯掌握、研究和应⽤车⾝的设计要素,是设计⼈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从现代轿车车⾝设计的⾓度出发,汽车产品的设计要素主要表现在如下⼏个⽅⾯:1.车⾝外形设计⽅⾯⑴车⾝空⽓动⼒特性要素⑵车⾝尺⼨确定的⼈体尺⼨要素⑶车⾝外形设计、内饰造型的美学要素⑷外形的结构性和装饰的功能性要素2.车⾝室内布置设计⽅⾯⑴⼈体⼯程要素,包括⼈体尺⼨、⼈体驾驶和乘坐姿势、⼈体操纵范围、⼈眼视觉和视野、⼈车视野、⼈体运动特征、⼈体的⼼理感觉等。

⑵车⾝内部设计的安全保护要素。

3.车⾝结构设计⽅⾯⑴结构设计的强度、刚度要求;⑵轻量化设计要素,包括结构合理性和合理选材;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要素⑷车⾝防腐蚀设计设计要素⑸车⾝密封性设计要素⑹结构设计的制造⼯艺性要素4.产品开发⽅⾯⑴产品开发的市场性要素;⑵系列化产品发展要素;⑶⽣产、⼯艺继承性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车身设计方法2-1 车身设计的特点及三维坐标系车身设计无论在用材、加工、装配、结构乃至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都与汽车上的其它总成大相径庭。

在外形和结构上,车身壳体(特别是轿车车身)是由许多具有空间曲面外形的大型覆盖件(如顶盖、翼子板和发动机罩等)所组成。

对整车外形来说,既要求其整体协调给人以美感,又必须保证必要的流线型。

在装合这些大型覆盖件时,对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也有较严格的要求。

因此,要求车身表面上的各点(空间坐标)连成的曲线必须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截面上反复协调以使之光顺,这样,传统的设计方法就不得不规定车身图样必须采用坐标网格来表示,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单纯依靠图纸准确完整地将其表达出来,而必须辅之以1:1的模型。

对车身这样复杂的空间曲面外形采取了一整套特殊的实物(如外形样板和主模型等)模拟和“移形”(模拟量传递)的办法。

在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和投产等阶段中,实物可以补充图样之不足,保证成套工艺装备(模具和装焊夹具等)之间乃至零部件之间的协调验证。

这些特点决定了车身设计有别于汽车上的其它总成而自成一套体系的工作方法。

车身设计的三维坐标系如下。

2-2 传统设计方法早期的车身设计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整个过程是基于手工设计完成的,分为概念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

主要包括手工造型设计、实物模型制作和依据经验的结构设计。

其特点是整个设计过程必须通过实物和图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设计并传递设计的数据信息。

传统设计方法流程框图如下。

一、初步设计为了减轻绘制车身布臵图和制作模型过程中反复修改的工作量,在初步设计中采用缩小的比例(使用公制长度单位的国家多用1:5或1:10的比例。

采用英制长度单位的国家多用3:8的比例)。

(一)绘制1:5车身布臵图根据整车的初步控制尺寸(如汽车的总长、总宽、总高、轴距、轮距等)和总布臵方案(如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布臵等),绘制1:5车身布臵的三视图。

在此图中,应初步确定车身的主要控制尺寸,如:前悬与后悬、前、后风窗位臵及其倾角。

前围板位臵、发动机高度、地板高度、座椅布臵、操纵机构布臵以及内部空间的控制尺寸等。

(二)绘制彩色效果图在上述车身布臵图的基础上绘制多方案的彩色效果图,此种图有多种表现形式,该图最好按照透视规律绘制并配以色彩,要求逼真、形象,以收到使未来新车型跃然纸上的效果;表示局部效果的,只要求细致刻划和突出需要琢磨的部位,如:车头、后尾、前脸以及内饰等等。

在车身内饰图上应具体地反映出车身内部装饰(如仪表板、座椅、侧壁的覆饰和有关附件等)的效果。

在绘制效果图的过程中,出于审美的要求,往往需要对上述车身布臵图的线型作相应的修改。

初步选定一种满意的方案。

(三)雕塑1:5模型以1:5车身布臵图的外形尺寸和彩色效果图的外观为依据,即可进行雕塑1:5油泥(或石膏)模型。

此模型应定位安放在刻有坐标网格线(每格距离为200mm的1/5)的平台上,模型上也划分有相应的网格线。

模型的外表各部(如前脸、尾灯、门把手等)应力求细致,以便于观察其立体效果。

在雕塑此模型的过程中,出于审美实感的要求,还可能要对1:5车身布臵图和彩色效果图作某些相应的非原则性的补充和小修改。

由此可见,以上三步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反复交叉进行的。

二、技术设计(高级阶段)(一)绘制1:1线型图此图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绘制的,因为从线型图可以大致观察汽车的外形轮廓,所以这一步的目的在于发现和修正前一阶段初步设计中小模型上所暴露的问题。

这样可检验放大后的效果,以便作适当的修改,从而避免后续各步走弯路而导致不必要的返工。

(二)雕塑1:1油泥模型此模型实际上是经修改过后的1:5油泥模型的放大模型,它反映了未来新车的立体造型效果,模型上和平台上也都刻划有相应的坐标网格(每格距离为200mm)。

此模型要求表面光整、曲线连续、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车身各部分曲面的外形。

这样才能从模型上直接取得样板,以供绘制主图板作依据。

(三)制作1:1内部模型此模型一般均采用木制骨架,其内部覆饰和装备(如仪表板、座椅和方向盘等)则尽量采用或借用实物。

其目的主要在于检验内部布臵尺寸(考虑操纵方便性、乘坐舒适性以及上、下车方便性和视野性等)及内部装饰效果。

根据1:1油泥模型和内部模型,可以确定车身表面和车身的结构、门窗位臵以及饭金零件的分块等,这时就可着手转人绘制主图板(Master layout)的工作。

(四)绘制车身主图板在车身主图板上应能反映出:1)车身上的主要轮廓线(包括一系列的截面曲线)。

2)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3)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

4)可动件(如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舱盖等)运动轨迹的校校。

由上所述可见,主图板是车身技术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

由于车身具有大型复杂的空间曲面,必须用三维坐标来表示。

为了确保尺寸精度和稳定性,过去往往以1:1的比例绘制在刻有坐标网格线的铝板上,利用铝板不变形的特性来保证主图板尺寸的稳定性,而铝板则固定于一木质平台上。

因此,“车身主图板”一词可以理解为车身主要轮廓和结构的图板。

(五)绘车身零件图车身上各个零件的边界条件可从主图片上获得,通过对零件的具体结构设计所确定的截面形状,又可用来充实主图片的内容。

在传统的车身设计工作中,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这种繁琐的、重复性的工作。

特别是由于车身覆盖件的装配关系是一环紧扣一环的,而车身图纸又都按坐标来标注尺寸,所以哪怕是局部外形和尺寸的改动,也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制图工作的大量返工。

(六)样车试制和试验就车身来说,试制和试验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实践来具体检验车身外形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考核其性能、强度和寿命,以及预先了解制造上的关键等。

因此,试制样品应尽可能与产品一致,但由于试制的数量少,在制造方法上可以和定型产品有所不同。

由于车身结构和受载工况的双重复杂性,尽管高速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涌现和有限元法的采用,为计算复杂结构的近似解提供了方便,但是,目前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车身结构设计暂时还难以直接完全依靠计算方法来加以预测。

因此,样车试制和试验工作应认为是产品定型前很重要的一环。

国外的汽车设计人员根据经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往往将结构设计得尽可能轻巧些,试验时找到薄弱环节再予以加强,不难悟出,设计的主导思想应是使所设计结构的强度控制在必要强度的下限(即所谓的Under design),然后通过试验来补充强度上的不足之处,以上所述可称之为“加法”设计。

因为,如前所述设计强度过大(Over design),通过试验仍然找不出问题,这样势必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高,当然也就无从使结构轻量化。

因此,无论从节约能源还是节省钢材等方面来看,后者(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减法”设计)是不足为训的。

总之,对于汽车这样的产品,要想达到产品定型,暂时尚脱离不开严格的试制和试验。

正如 13世纪英国大思想家罗杰尔〃培根所云:“试验科学无需从其它高级科学那儿获得真理。

她是其它一切科学的主宰”。

时至今日,这句名言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制造车身主模型主模型是根据主图片、车身零件图和样板等制造的1:1实体模型,它是重要的设计资料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制造冲模、胎具、装焊夹具、检验样架的主要依据,它还是大批量生产汽车车身时不可缺少的依据。

主模型的制造周期长、造价高,所以在定型以前不宜急于制造主模型。

主模型应按车身覆盖件分块,分块原则上应当与车身零件一致,并应考虑制造工艺上的要求,如拉延深度、压床台面尺寸和板材规格等。

内主模型的结构型式和外主模型大致相同。

以上所述的各步,只不过是车身外形和主体结构的设计过程,按照传统设计方法,其设计工作量很大,设计周期也长。

所以,应尽量利用电子计算机代劳,以使设计人员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更高一级的工作。

”2-3 现代设计方法一辆全新轿车的开发,从项目开始到最终产品批量生产,一般需要36-50个月的时间。

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产品策划、概念设计、技术设计、产品试制、样车试验和生产准备等几个阶段。

1、产品策划产品策划在项目开发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反映客户需求、市场前景,而且直接影响产品开发方式、产品资源利用以及产品性能指标等关键问题。

此外产品策划涉及的面也很广,包括成本分析、投资预算、市场调研、技术方案、材料应用、工艺分析以及供应商的二次开发等内容,需要由产品策划团队协作完成。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属于产品设计的前期工作,是指从构思产品到确定设计的技术指标、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的这一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内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

概念设计是多部门(包括设计、研究、工艺等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的市场预测)同时来进行的,此种做法也被称之为“同时工程”。

3、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在汽车造型评审通过并冻结后进行的结构方面的设计工作。

技术设计包括三维结构设计和二维零件图设计两大方面。

4、产品试制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试验的方式和样车形式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产品试制分为3个阶段:设计试制、试验试制和生产前试制。

5、样车试验样车试验是产品验证的重要环节。

根据试验对象的不同,车身试验分为整车试验、白车身试验、系统试验和零部件试验;根据试验对象的制造状态不同,车身试验分为A样车、B样车和C样车试验;根据试验目的不同,车身试验分为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

6、生产准备生产准备主要完成制造确认和批量生产确认两方面的工作。

制造确认要求生产部门对所有生产设备完成调试并确认合格;批量生产确认要求生产部门确认生产能力可满足生产纲领,并且在生产准备阶段进行试生产,完成所有试生产车辆的生产,解决遗留生产问题,为全面批量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

2-4 CAD设计车身造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内容:外形构思、效果图设计、胶带图设计、CAS设计、模型制作、模型测量和CAD数学建模。

CAD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