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型根癌农杆菌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研究

合集下载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茎段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茎段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维普资讯
第 4 2卷 第 3期
2 08 正 0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n Ag i u t r lU i e st o r a fHe a rc l a n v r i u y
V0 . NO 3 1 42 .
摘 要 : 马 铃 薯 茎段 作 为 受 体 转 化 材 料 , 过 根 癌 农杆 茵 介 导 的 遗 传 转 化 方 法 , 影 响 马 铃 薯 遗 传 转 化 的 多种 因 以 通 对
素 ( 生 素 质 量 浓度 、 杆 菌质 量 浓 度 、 培 养 时 间等 ) 行 研 究. 果 表 明 , 那 霉素 ( aa y i, a ) 度 在 抗 抗 农 共 进 结 卡 knm cn K n 梯 性愈 伤组 织诱 导、 芽分 化 过 程 中 以 1 0n 0 a g・L 为 宜 , 在 生 根 过 程 中 以 5 但 0mg・ 为 宜 , 液 质 量 浓 度 以 L 茵 O 为 0 5 共 培 养 时 间 为 3d 抑 茵 剂 的 选 择 以 羧 苄 霉 素 (abncln C ) 适 合 . 转 基 因 植 株 进 行 P R检 D。 。 ., , crei l , b 更 ii 对 C
测表 明 , 目的基 因 已整 合 到 马 铃 薯 基 因组 中. 关键词 : 铃薯 ; 传转化 ; 癌农杆 菌; 马 遗 根 茎段 中 图分 类 号 : 3 S5 2 文献标识码 : A
Su iso eF cosA et gA rb ceim meainMe itd tde nt atr f ci go at u t fce dae h n r u
t nfr ai e u n y( o cnrt no nii is n goa t im, Oc l r t e t. ee r s m t n ̄ q ec c n et i f t o c dA rb c r a o o ao a b t a e u C —ut e i ,e )w r u m c

发根农杆菌介导抗菌肽Shival基因转化马铃薯的初步研究

发根农杆菌介导抗菌肽Shival基因转化马铃薯的初步研究

发根 农杆 菌介导抗菌肽 S ia 基 因转 化马铃 薯 的初步研 究 hv l
刘春 元 , 殷宪平 , 邢小萍
(河 南 农业 大 学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河 南 郑 州 , 4 00 50 2)

要 :利用 已构建栽体 5 0S i ,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种 甘农薯 l 、澳布 、H S和夏波 蒂的试 管苗及 块 3 hv a 号 L
维普资讯
发根农杆菌介导抗菌肽 S ia基 因转化 马铃薯 的初步研究——刘春元 ,殷宪平 ,刑小萍 hvl
中图 分 类 号 :¥ 3 5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 17 — 6 5 2 0 ) 6 0 4 — 5 6 2 3 3 (06 0 — 3 10
过 伤 口传染 ,常 规 防 治难 度 较 大 ,费 时 耗 力 ,防
进行遗传研究 的科研工 作 比较多 ,而且这项转化
工作 将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关 注 【5 21 研 究 运 用 发 -。本 根 农 杆 菌 ( 有 R 质 粒 ) 导 将抗 菌肽 sia 入 含 i 介 hvl导 马铃 薯外 植体 材 料 中 。
茎盘的研 究。结果表明 ,以 K n5 g L a 0m ・ 和 10m ・ 作为筛选转基 因细胞 和植株的 剂量 。对 于发根农杆 菌侵 0 gL 染马铃薯试管苗应采 用新鲜 茵落直接涂抹 伤 口进行侵 染 ,这种方法诱导生根率 高且 易于操作 ,根诱 导率、成愈 率 及分化率远高于浸 泡法;发根农杆 菌转化 试管苗 ,后期愈伤组织分化产 生 5个幼苗。发根农 杆菌茵液侵染甘农薯 l 号和夏波蒂两品种的块 茎盘 ,7d后就 有很 小的毛状根 突起产生 ,2周后 即有大量毛状根产生 ,3周后 毛状根 产 生量有所减 少,产 生的毛状根 3周 时其成愈 率分别为 3 .%和 2 . 1 O 7O %,愈 伤组织分化成 苗比较 困难 ,分化 出 3个 幼苗,分化 率分别为 64 %和 3 0 . 5 . %。转化材料进行 冠瘿碱检测表 明,分化苗均 为胭 脂碱 阳性反 应。环腐病菌接 7 种试 管苗结果表明 ,分化植株与对照相 比抗性明显增强。

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农杆菌介导试管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农杆菌介导试管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多抗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农杆菌介导试管薯遗传转化体系优化作者:齐恩芳贾小霞刘石陈晓艳黄伟刘世海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1号试管薯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VX、PVS、PVY和PLRV 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并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薯片分化和生根阶段的选择压分别为Kan 50、75 mg/L,薯片分化和生根阶段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Cb 500、200 mg/L,农杆菌活化时间为4.5 h、侵染时间为7 min、共培养时间为2 d时利于遗传转化。

通过该体系将4种病毒CP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外源基因已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薯;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0)11-0001-06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0.11.001Abstract:The CP fusion genes of PVX, PVS, PVY and PLRV were transferred into Longshu 11 test tube potato through the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 and condtions of which was also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al Kan selective concentration is 50 mg/L and 75 mg/L for potato chip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 germination respectively, and Cb is 500 mg/L and 200 mg/L. The optimal transformation conditions: agrobacterium should be actived for 4.5 hours,transfection for 7 minutes, and co-cultivation time for 2 days, it was beneficial to genetic transformation. Via this system, four viral CP fusion gene were introduced into potatoes, and later transformed plants with kanamycin resistance were obtained. PCR detection confirmed the fusion gene had been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nto those potato genome.Key words:Potato;Tube potato;Agrobacterium mediated;Genetic transformation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分布广、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宜粮、宜菜、宜饲、宜作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1 - 2 ]。

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

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

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程永芳;张丽;宋玉霞【摘要】以4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种为材料,对其叶片、茎段和试管薯3种外植体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和条件,建立马铃薯高效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结果表明:茎段较叶片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更快、诱导率更高.其中,‘陇薯3号’愈伤组织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100%和175.0%.在添加1.0mg·L-1 ZT+1.0 mg·L-1 IAA+0.5mg·L-1 6-BA+0.2mg·L-1 GA的MS培养基中,4个品种的试管薯均可通过直接分化再生系统分化成苗.其中,以‘青薯168‘试管薯薯片出苗率最高(110.0%).验证了试管薯作为转化受体,受基因型的影响小,转化周期短,是马铃薯遗传转化的最佳材料,进一步建立试管薯繁育及再生体系,为马铃薯遗传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6(025)009【总页数】8页(P1350-1357)【关键词】马铃薯;茎段;试管薯;离体培养【作者】程永芳;张丽;宋玉霞【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银川 75002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银川 7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为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的1 a生草本块茎植物,营养价值丰富全面,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2]。

目前,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5.33×106 hm2,成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第4大主粮作物。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块茎GUS基因瞬时表达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块茎GUS基因瞬时表达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块茎GUS基因瞬时表达研究作者:舒锐等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第11期摘要: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方法,以马铃薯块茎为主要的研究材料,分别采用浸染法和注射法将外源基因导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然后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

试验结果表明,导入马铃薯块茎细胞里的外源基因获得了表达;浸染法的表达区域更加均匀,优于注射法。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根癌农杆菌;瞬时表达;GUS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01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俗称“土豆”,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原产于安第斯山区和智利沿海山地,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世界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具有分布广泛、高产稳定、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一种兼具粮食、蔬菜、饲料以及工业原料等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作物[1]。

目前,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方法已经在烟草、拟南芥、莴苣、番茄、草莓、梨等多种植物中得到应用。

利用此方法在叶片和果实中进行的研究比较常见,但是没有发现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马铃薯块茎进行瞬时表达的研究报道。

传统的稳定转化方法是目前研究马铃薯块茎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其具有试验周期长、耗资大、表达效率低下等缺点,因此,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方法在马铃薯块茎上可以得到应用,将使得对马铃薯块茎特异启动子的研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刘敏等[2]和孟楠等[3]采用注射法对草莓果实进行瞬时表达均获得成功,但是相对于草莓果实而言,马铃薯块茎结构更加致密,给试验带来了困难。

本研究分别采用浸染法和注射法侵染马铃薯块茎,以马铃薯叶片及烟草叶片为对照,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证明本研究的可行性。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本研究采用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3号品种(E3)的叶片、块茎和烟草的叶片,作为转化受体材料。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09级指导教师摘要:植物遗传转化是一项农业生物技术,它通过某种途径或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全基因组中,并使之在受体细胞中得以充分表达。

目前一些重要农作物转基因品种已经或即将投入到实际应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对植物遗传转化的技术作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遗传转化;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应用;进展Abstract: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It delivers to the whole-genome of receptor cells through a certain approach or technique to make the exogenous genes fully expressed in receptor cells. At present, genetically modified varieties of some important crops have been or are about to put into the practical us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this paper makes a new outlook of the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he approaches of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progress植物遗传转化是指以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作为受体,通过某种技术或途径转入外源基因,获得使外源基因稳定表达的可育植株。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Abstract: In current,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 transferring is one of major methods used i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plan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effect on plan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his transformation,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Agrobacterium strains and the development to transformation vectors. In addition,the newly progresses on the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dicotyledonous and monocotyledons species transformation were also discussed,respectively.
Progress o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Plant Transformation
YAO Ran1,2 ,SHI Mei-li1 ,PAN Shen-yuan1 ,SHEN Gui-fang2 ,ZHANG Zhi-fang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Xuzhou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 Xuzhou 221116,China 2.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一些影响因素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一些影响因素


要: 对根癌农杆 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过程中涉及 的外植体选择 、 预培养 、 共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优
化 。结果表明 , 马铃薯 的茎段和叶片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 ; 在转化前对外植体预培养 2 d , 再用 0 D 为 0 . 5的农杆菌菌液侵染 1 0 mi n , 共培养 3 d , 转生苗进行 P C R检测 , 结果表明 , 特异切割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的核酶基因已导入 了马铃薯 。
Y A N J i a n - j u n , B A I Y u n - f e n g 2 , Z H A N G Z h o n g - l i a n g I , F E N G R u i - y u n 2 , Z H A N G Y a o 2 , Z H A N G We i — f e n s’ 。 ( 1 . C o l l e g e o f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6 ,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o p S c i e n c e s , S h a n x i
Ag r o b a c t e r i u m w i t h 0 . 5 0D6 0 0 f 0 r 1 0 mi n ,c o — c u l ur t e f o e x p l nt a s a n d Ag r o b a c t e r i u m f o r 3 d a y s . A r i oz b y me g e n e t a r g e t i n g a g a i n s t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小结, 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 出展 望。
对农 杆菌 的敏感 性 由于马铃 薯基 因型 的不 同而存
在 着差 异 , 不 同马铃 薯 品种 细 胞 分化 对 培 养 基 的要 求
关键词 : 马铃薯 ; 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中 图分 类 号 : S 5 3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4 7 0 5 ( 2 0 1 3 ) 0 8 - 0 0 4 2 03 -
且块 茎最 易操作 , 还 可 以不 经 过 愈伤 诱 导 过程 直 接诱
导成 苗 , 在适宜 的培 养基 上 试 管薯 可 以得 到较 高 频 率
的转 化再 生芽 , 但 其愈 伤率 较茎 段低 。郑 秀芳 等 认 为, 叶片 作为转 化受体 更为 理想 。熊 伟等 H 的研 究 结 果 则显示 , 茎段 的转 化率极 显著 地高 于叶 片 , 并且外 植
摘要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应用广泛 , 一 直 受到 人 们 的 关 注 。
1 马铃薯材料对遗传 转化 的影 响
1 . 1 马 铃薯基 因型对 转化 率 的影 响
马铃薯是 重要 的粮食 作物 ,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 薯遗传转化也取 得 了重 大成就 。本 文就马铃 薯遗传 转化过 程 中的影 响 因素 作
法等 , 其中农杆菌介导法 以其操作简单 、 费用低 、 拷贝
数低 、 转化 效 率高 、 重复 l 生好及 能转 化较 大 片段等独 特
般 来说 , 块 茎 伤 口面 积最 大 , 感 染 能力 最强 , 而
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
马铃 薯原 产 于南美 的安 第 斯 山 脉 , 是 世界 第 四大 粮食 作 物 , 目前 已 在 世 界 各 地 广 泛 种 植 。 自 1 9 8 3年 0 o ms G等 研究 的首 例 农 杆 菌介 导 的转基 因马 铃 薯 问世 以来 , 根 癌农 杆 菌介 导 马 铃薯 遗 传 转 化 的研 究 与 应 用迅 速发展 。在马 铃 薯 转基 因工 程 中 , 建 立 高效 的 遗 传 转化体 系是 获 得转 基 因马 铃薯 植 株 的重要 前 提 。 在 根 癌农杆 菌介 导 的外 源 基 因转 化 马 铃 薯研 究 中 , 转 化 效 率一 般 都 比较 低 , 这 主 要 受 马铃 薯 基 因 型 、 外 植 体、 农 杆菌 浓度 及侵染 时 间 、 预 培养及 共培 养 时间 以及 不 同激 素水平 等诸 多 因素影 响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摘要: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因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容易得到单拷贝随机插入的转化子,并且转化子稳定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也使该系统有可能成为丝状真菌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本文就根癌农杆菌转化丝状真菌原理、过程、种类、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丝状真菌;遗传转化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是真菌中一个很大类群,通常指那些菌丝体比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其在自然条件下常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的霉变和植物的真菌病害,在工业、农业、医药及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丝状真菌中很多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一些是昆虫、植物、动物和人类的重要致病菌,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等。

而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和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由于结构简单,通常被作为真核微生物的“模式”种用于基础研究[1]。

由于丝状真菌在经济上和科学中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地研究。

近年来发展了很多转化的方法,但并非所有方法都适用于丝状真菌。

以往丝状真菌的常规转化方法有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限制酶介导的插入突变(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sertional, REMI)等,但是这些转化技术或需要制备原生质体、或转化效率低.阻碍了它们在研究丝状真菌功能基因中的应用。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克服了这些缺点.为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现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丝状真菌的遗传操作目前已经实现了对泡盛曲霉(Aspergilus awamori)、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瓜类炭疽(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等60多种真菌的遗传转化[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摘要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原位转基因方法发展状况、技术环节以及在转化机制上的研究结果,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植物;遗传转化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原理野生型根癌农杆菌是一种土壤病原细菌,它通过根部伤口侵入植物体,刺激寄主在侵染部位形成冠瘿瘤,引发根癌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患病植株株体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在生产上危害极大。

冠瘿瘤的形成是根癌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Ti质粒上的一段DNA(T-D NA)转移到植物细胞,整合到染色体组并进行表达的结果。

这种具有天然转基因功能的质粒,改造后,在基因工程中可以用作基因转移的载体。

根癌农杆菌中诱导植物产生肿瘤的质粒,简称Ti质粒。

野生型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含有2个与致瘤有关的区域:一个是T-DNA区,含有致瘤基因;另一个是毒性区,在T-DNA的切割、转移、整合过程起作用,用于植物基因转化的农杆菌Ti质粒中致瘤基因删除,并在T-DNA区域插入适当的选择标记和多克隆位点。

2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的特点2.1导入基因拷贝数低,表达效果好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向植物细胞导入的外源基因拷贝数大多只有1~3个,而其他方法往往会有几十个,大量拷贝会导致转基因的沉默。

2.2转化频率高T-DNA链在转移过程中受到蛋白质的保护及定向作用,可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从而完整、准确地进入细胞核,转化效率较高。

2.3导入植物细胞的片段确切,且能导入大片段的DNATi质粒上位于2个边界序列之间的外源基因片段均会转移到植物细胞,可避免其他理化方法将非目的基因片段导入植物细胞而造成潜在遗传物质扩散的危险。

3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3.1受体的来源及发育状态应该选择活跃分裂的功能细胞,如愈伤组织胚性细胞、幼胚等,这些细胞处于良好的脱分化状态,DNA合成能力强,有利于T-DNA的整合。

3.2农杆菌菌株的选择与质粒的构建超毒力的农杆菌菌株和超毒双元载体,能够增强农杆菌的侵染能力和T-DNA 的整合能力,较好地克服农杆菌对单子叶植物敏感性差的问题。

用野生型农杆菌菌株TR105转化马铃薯试管苗组织的研究

用野生型农杆菌菌株TR105转化马铃薯试管苗组织的研究
总产量则分别为484 02、8 1-640 693 08 万吨。见袭 7 60 -526 58 4 3 1、64 ~7, 3 1 。另外一
种 预测结果 22、 3年我国 是 002 2 0 粮食播种面积为 106、.l4 . 311I亿公顷, 4 与之栩对应 的 粮食总产 量分别为627 6 95631 709 06- 47 、 5 ~ 3l 万吨。见表8 9 。这种预测结果要比 前 者乐观 一些。 我们再 若取( 巾国农业科研优先序研究) 课题组(95预 1 ) 测单产 9 潜力的 中间 为现有单 值( 产水平的25 , ,倍) 将之视为 23 可以 00 达到的 粮食单产. 则届时我
嘲丰食产量可 以达到 884 58 万吨 。 盘 02~9o 7
大学 中固西邦旺济研究 中心的顷 目量助。
●膏 立■ :
1 青陶安 . . 中田较★ 安垂研究 , 中田妊司 出艇杜 20 年 出 + F 05 艇 2 董丰、 ・ 年, : 向2 世把 的中田般★ 妊挤 . . 新 I辽 = 1 中盈虚正 出 匮 1 8 出 . J扯 9 年 履 9 3 秉书民 城■化骨量下的并地膏| 妊井’奇{ . o — — . I. |2 6 2 8 o 4‘ 衷 韭抖研优 生片研究’ 中删 谋曩 蛆; 我盈】★革 广带力和抖 研优先片 研究 . I 鼻 中盛袁村 瑰J . 拽N 中 期较★革 产潜力 曲舟斩 澍 . 长 中困袁韭 膏坪 与压划 . 0 () 2 52 0
口大 小 以及 外植 体 的 生 理 状 态 有 关 。
关键词 : 马铃薯 ; 发根农杆茵; 遗传转化 ; 转化率 前盲

材料
培弊菩 处理茎 形成毛槲 涛根瘴 形成 平均每茎且 类型 段敷 茎段敦 ( %) 毛报始 产生毛报戥 4 0

农杆菌介导的hIL-12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农杆菌介导的hIL-12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邵 敏 周 鹤 峰 葛 正 龙 , ,
( . 义 医学 院 珠 海 校 医 生物 化 学 教 研 室 , 东 珠 海 1遵 广 5 94 ; . 义 医学 院 珠 海 校 区生 物 工 程 教 研室 , 东 珠 海 10 1 2 遵 广 5 9 4 10 1
3 遵 义 医学 院 生 物 化学 教 研 室 , 州 遵 义 . 贵
530 ) 603
摘 要 : 建 CMv5 构 a 3 S启动 子 驱 动 人 白细 胞 介 素 1 基 因 (儿 J ) 2 2 的植 物 表达 载 体 p I2.l.2 通 过 三 亲 杂 交 法 将 B 11hL1 , 重组 载 体 导 入 根 癌 农 杆 菌 菌 株 E A 0 , 杆 菌 介 导 法 转 化 马 铃 薯 茎 段 , 卡 那 霉 素 抗 性 筛 选 , 得 2 H 15 农 经 获 8株 抗 性 植 株 。 通 过 P R检 测 ,2 为 阳性 , P R阳性 植株 中 随 机选 取 5 , LS C 2株 从 C 株 E IA法 检 测茎 和 叶 中 hL1 表达 量 , 中 2 与 对 l-2的 其 株 照 组 相 比 有 显 著性 差异 ( < .0 )hL1 表 达 量 分 别 为 ( 1 . ± 88 p/ P 0 01 ,l-2的 3 4 0 4 .)gg和 ( 6 . 7 3450±150 p/ , 步 表 明 外 8 .)g g初 源 基 因 h -2 已经 整 合 进 马 铃薯 基 因组 中并 得 到 了表 达 , l1 L 为进 一 步研 究 重 组 hL1 分 离纯 化 和 生 物 学 活 性 奠 定 了 l- 2的
维普资讯
● C T ^ ● Rc Si _ u U 锄 日睢i L iit 华 O Iu TN0

农杆菌介导IP-10基因遗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农杆菌介导IP-10基因遗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农杆菌介导IP-10基因遗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本论文利用马铃薯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激素组合试验,优化了东农303品种的高效再分化体系。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IP-10基因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通过PCR、RT-PCR、GFP蛋白荧光检测,验证了目的基因已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

另外,探讨了转基因植株试管薯形成的最佳条件。

1.利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茎段、叶片和薯块为试验材料,通过IAA、NAA、GA<sub>3</sub>、IBA、6-BA、ZT的不同组合,进行了再分化试验。

结果表明,诱导茎段愈伤的最适培养基为:MS+IBA 0.1mg/L+6-BA 0.5mg/L,愈伤诱导率为86%;但其出芽率较低;诱导叶片再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ZT 10.0mg/L+NAA 0.1mg/L+GA<sub>3</sub> 0.2mg/L,出芽率达150%;薯块再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IAA 1.0mg/L+ZT 3.5mg/L,分化率为120%。

2.对农杆菌侵染并通过潮霉素筛选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IP-10基因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PCR扩增,分别获得了276bp和602bp所需目的条带。

通过进一步的RT-PCR反应和GFP荧光蛋白的激光共聚焦检测,最终获得3
个转基因株系。

3.探讨了KT、B9、CCC等激素和蔗糖浓度对转基因株系形成试管薯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KT浓度为100mg/L,B9的浓度为150mg/L,蔗糖的浓度为8%时试管薯形成量较多,其MT/Plantlet分别为1.4,1.5和1.6,表明KT、B9和蔗糖均为转基因试管薯诱导的可选试剂。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食用菌转化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食用菌转化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食用菌转化研究近年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食用菌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为此,笔者对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原理、转化的食用菌种类以及影响转化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

并分析了农杆菌介导食用菌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该技术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食用菌;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食用菌又称蕈菌,通常指那些能够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

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1]。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许多还具有药用价值。

而且像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斑玉蕈(Hypsizygus marmoreus)等已经实现周年化、工厂化生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食用菌菌种改良、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遗传转化技术是进行食用菌分子育种和基因水平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食用菌基因工程研究起步较晚,没有一个稳定、高效的外源基因转化系统是制约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食用菌遗传改造的主要障碍。

传统的遗传转化方法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法[2]、电击法[3]、基因枪法[4]、限制酶介导整合法[5]等由于操作复杂、转化效率低等原因,限制了这些方法在食用菌功能基因研究中的应用[6]。

与此同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由于转化受体形式多样、转化效率高以及TDNA单拷贝整合等特点,近些年在食用菌转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7]。

另外,ATMT技术在众多丝状真菌中的成功运用也鼓舞人们在食用菌转化研究中对ATMT技术开展更多的探索研究。

鉴于此,笔者就ATMT的原理和已应用的食用菌种类,以及影响转化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马铃薯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

马铃薯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

马铃薯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摘要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转基因马铃薯终将进入商品化生产,为此需要在理论、技术和材料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介绍了转基因马铃薯的应用范围,探讨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因素,评价了转基因马铃薯的生物安全性,展望了未来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马铃薯;转基因技术;应用植物转基因技术使得物种界限被打破、不同物种间的基因得以交流,因此成为现今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并且受到全世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转基因植物于1983年首次获得,并且一直蓬勃发展,最终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且逐渐进入商业化。

开发出新型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基因是目前该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现就马铃薯转基因技术应用展开研究,从转基因技术的优化以及提高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以期提供技术参考。

1 转基因马铃薯的应用范围1.1 抗病基因工程马铃薯种植在世界范围内广受重视,尽管现已培育出大量供食用加工的优良品种,但其仍不断遭受病毒、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马铃薯晚疫病和马铃薯病毒病[1]。

1.2 抗非生物逆境基因工程除了有害生物威胁,马铃薯种植还会受一些非生物逆境如低温、干旱、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抗非生物逆境机制,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增强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2]。

1.3 改良马铃薯品质马铃薯的高产、优质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现已克隆了一些有关基因,这些研究工作为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因工程作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2 农杆菌介导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农杆菌介导法作为马铃薯转化的主流方法,转化效率高、单位点插入比例高。

一些学者对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条件等[4-5]进行了诸多研究,使转基因体系不断优化。

2.1 基因型及转化受体农杆菌介导马铃薯转化最重要的是基因型。

由于马铃薯具有再生频率的品种有限,而且培养条件,尤其是外源激素的使用,用一种或几种培养基并不能适合所有的马铃薯品种。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研究进展_邢宇俊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研究进展_邢宇俊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化研究进展邢宇俊1,2,季勤1,张云峰1,杨清2 (1.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江苏淮安223300;2.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 目前,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获得了许多转基因植株,由于甘薯本身的特性致使部分甘薯的遗传转化受到限制,但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甘薯品种选择不同的受体、条件,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也获得了成功。

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机理及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甘薯效率的诸多因素,如:植物基因型、转化受体、菌液浓度、选择标记等,以及采用遗传工程技术改良甘薯品种的进展。

关键词 甘薯;农杆菌;遗传转化;进展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4-07412-03Research Progress in Geneti c T ransform atio n o f Sw eet Potato Mediated by A gro bacterium tum efa ciens X ING Y u -jun et a l (Departerment of Biology ,Hu aiyin T eachers College ,Huaian ,Jian gs u 223300)A bstract It is an imp ortan t way to obtain transgenic sweet potato plants by 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In t his review the princi -pl e of the transfor mation mediated b y Agrob acteriu m tu mefacien s was describ ed ,t he effect of factors includ ing gen otypes of s weet potato ,kind of expl ants ,density of agrobacteriu m culture etc o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 weet p otato was d iscussed ,an d the develop ment and pros pect of genetic s weet p otato obtain ed by Agrobacteriu m tu mefaciens -m ed iated trans form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 ords Sweet potato ;Agrobacteriu m tu mefacien s ;Gen etic transformati on ;E ffect factor 在甘薯品种改良中,以杂交育种为中心的常规育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栽培甘薯染色体的六倍性,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生产量少;遗传上的高度杂合性和种间、种内广泛存在的杂交不亲和性,以及遗传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优异近缘野生种利用困难和病虫害、病毒病危害严重等因素限制了常规育种的发展[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1实验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一实验目的了解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和理论掌握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二原理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外源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中获得再生植株的转基因技术。

自1983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至今不到20年时间里,植物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除了占指导地位,运用最为广泛的农杆菌介导法,还发展了10多种转基因方法,如物理方面的基因枪法,电激法,显微注射法,超声波法,激光微束法,炭化硅纤维介导法,电泳法等;化学方面PEG介导转化,脂质体介导转化;生物学方面的种质系统法如花粉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

农杆菌介导法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有两个种与植物转基因有关,即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缨瘤或发状根,在离体条件下,可以在不加任何生长素的培养基中持续生长,研究表明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细胞中分别含有Ti 和Ri质粒,上面有一段T-DNA区,可以通过一系列过程进入植物细胞并将这一段T-DN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这是农杆菌侵染植物后产生冠缨瘤或发状根的根本原因,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可将所构建的目的基因插入到去除了致瘤基因的Ti(Ri)质粒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侵染受体植物细胞后T-DNA向植物基因组的高频转移和整合特性,实现目的基因对受体植物细胞的转化,然后通过植物细胞合和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技术的关键是T-DNA整合受体植物基因组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与Ti质粒上的T-DNA区,和Vir区各种基因的表达以及一系列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

简略地说。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研究
朱英;刘永翔;黄永会;邱礽;刘作易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3(32)8
【摘要】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应用广泛,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就马铃薯遗传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作一小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朱英;刘永翔;黄永会;邱礽;刘作易
【作者单位】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6;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6;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阳 5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2
【相关文献】
1.超声波处理对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金钗石斛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杨翠芹;秦耀国;刘伟
2.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与抗病毒基因工程 [J], 张陈明;胡宗利;陈国平
3.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红曲菌及转化子发酵性能的研究 [J], 王璐;许赣荣;王武
4.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J], 张萍
5.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籼稻影响因素的研究 [J], 陈秀花;刘巧泉;王宗阳;张景六;洪孟民;顾铭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铃薯遗传转化方法

马铃薯遗传转化方法

马铃薯遗传转化方法(p r o t o c a l翻译)(共1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Steve Millam摘要:马铃薯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作物,其块茎作为营养丰富的食物,产量很高。

马铃薯之所以成为大量研究的焦点,是因为它既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又能作为所关注的化合物的潜在重要来源。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用于马铃薯上,并以此来引进基础且实用的新奇目标特征。

本文描述了一个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与平常的转化相比,其转化效率可超过40%。

基于核酸印迹法的平均值计算,证实了每个外植体切片在转基因上的独立性。

将节间切片与农杆菌一起培养,然后在卡那霉素的筛选下,经历一个双阶段的愈伤组织诱导/出芽系统。

用这种描述的方法可以获得很高的幼芽再生率,而且经过2次继代培养后,离体茎段从伤口末端生根,保证有95%的外植体被转化。

这种转基因状态可以通过分子分析来证实。

马铃薯的块茎生长也促使了大范围的进一步的研究。

1.介绍马铃薯是最早用于遗传转化的植物之一。

Ooms等人在1986年用农杆菌浸染马铃薯Desiree品种的组织并使组织再生,这成为马铃薯转化的直接证据。

转基因品种Desiree 和Bintje所用的农杆菌由Stiekma等人提供。

de Block报道了一种以叶圆片作为靶组织,且与基因型无关的转基因方法。

Visser等人以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提出了包括再生和转化在内的两步法,并作为目前众多已使用的实验方案的基础。

各种马铃薯组织相对容易的根系再生也支持了这些已经报道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

目前许多正在使用的实验方案都报道了一个两步再生法,及先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再进行根系再生。

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通常会尽可能避免马铃薯体细胞突变。

第一步通常是加入1-5mg/L的玉米素(zeatin)或者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并结合低浓度的生长素(通常是的萘乙酸(NAA)或者吲哚乙酸(IAA)),以此促进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型根癌农杆菌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研究朱永莉1,戴朝曦2(1.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235;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用不同的野生型根癌农杆菌(A g r o bacteri um tum efac ien s)T37、B6、T FA16Y E、T FA16YK对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1号的块茎圆片、茎段、叶切片、试管苗,美国引进品种褐皮・布尔班克的块茎圆片以及新型栽培种NW-174实生苗的子叶及下胚轴等组织进行了离体侵染和整株侵染实验,发现:不同的菌种对同一组织以及相同的菌种对不同组织的侵染效果均不同。

在供试菌株中,以T FA16YE的转化效果最好。

对NW-174新型栽培种实生苗的子叶、下胚轴进行的侵染实验表明,这两种组织的转化率较高。

结果表明,在离体转化程序中,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发育阶段以及供试菌株的代谢活性及培养条件等均是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马铃薯;野生型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27-08427-03S tud y on th e G e n e t ic T ra n s fo r m a t ion o f Po ta to w ith W ild T yp e A grobacteriu m t u m ef aciensZHU Y on g-li e t a l(C o llege o f A rt D e sign,S h an gh a i B u sin e ss S ch oo l,S h an gh a i200235)A b s tra c t Inth e stu d ie s,tube r discs,stemse gm en ts,lea f sec tion s an d th e te st tu be p lan tle ts fro m So lanum tube r o su m cv.G an n on g sh u N o.1.R u sse t bu r-ban k an d th e co ty ledon s and h ypo co ty ls froma N eo-tu be rosumb reed i n glin e NW-174w e re i n fe cted in v itro w ith A gro bacteriumtu m e f aciens stra in s T37,B6, T FA16Y E an d T FA l6YK.I t w a s fou n d th a t th e in fection e ffe cts w e re d iffe ren t am on g th e ba cte riumstra i n s in th e sam e in fec ted tissu e as w e ll a s d iffe ren t am on g th e d iffe ren t tissu e s in fected w ithth e sam e ba cte riumstra in.T h e ba cte ria T F A16YEh ad a best tran s fo rm a tion e ffect.T h e co ty ledon s an d h ypoco ty ls fromth e NW-174h ad th e h igh es t tran s fo rm a tion e fficien cy.T h e resu lts sh ow ed th a t th e ph ys io log ica l an d dev e lopm en ta l sta tu s o f exp lan ts,t h e m e tabo lism ch a racte rs an d cu ltu re con d ition s o f th e ba cte ria w e re th e cr itica l facto rs a ffectin g gen e tic tran sfo rm a tion e ffic ien cy.K e y w o rd s P o ta to;W ild type A g robac teriu mt um efac iens;G en e tic tran sfo rm a tion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当前影响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问题,由于马铃薯普通栽培种基因库贫乏,用常规的育种方法选育出的品种,在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及高蛋白含量等性状方面很难有新的突破[1]。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创造或引进新的基因,从根本上改变植物的遗传性,特别是在抗病或者抗逆性育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在马铃薯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2]。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要求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遗传转化系统,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进而从转化的细胞中再生出完整的工程植株。

在这一实验体系中,一方面要求探寻合适的外源基因载体及相应的受体,另一方面还应摸索建立切实可行的转化系统。

根癌农杆菌(A grobacteri um tu m efacien s)是目前应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一类农杆菌,其中含有T i(诱瘤)质粒,在农杆菌感染植物受伤部位时,T i质粒内的一特定片段(即可转移DN A,称为T i T-DN A)能共价地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

T-DN A上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当它们转移到植物中后能进行表达,产生出大量植物激素,从而使植物产生冠瘿癌瘤[3]。

近年来大多数的研究都忽视了野生型根癌农杆菌的作用,使其未能作为转基因的载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野生型T i质粒的致癌基因破坏了植物的激素平衡,癌瘤组织难以分化成苗。

因而在基因工程实验中大多采用改建型质粒,但改建型质粒在筛选过程中必须加入能抵抗某些抗生素的基因,这些基因转入基因工程植株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副作用,给转基因植物在食品市场的推广带来一定影响,而野生型农杆菌的一个最大优点是可以用无激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无需引入分解抗生素基因等选择标记基因[4]。

此外,由于农杆菌T-DN A在植物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置不固定,因而整合后可以引起许多不同突变,如果这些突变是有利的,则野生型农杆菌可以作为一种诱变因素。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作者简介朱永莉(1970-),女,甘肃天水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植物育种与观赏园艺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7-06-08研究利用野生型农杆菌进行遗传转化的方法。

该实验通过不同的根癌农杆菌菌株对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1号、美国引进品种褐皮・布尔班克及新型栽培种NW-174不同组织(器官)的侵染,旨在摸索行之有效的转化系统,为今后转移目的基因打下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的来源及繁殖1.1.1 块茎。

实验所用块茎为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培育的品种甘农薯1号和美国引进的品种褐皮・布尔班克,它们均为4倍体普通栽培种。

块茎贮藏于4℃冰箱中2~5个月备用。

1.1.2 试管苗。

试管苗均为甘农薯1号,用它提供所需的茎段、叶片以及小植株侵染的材料。

试管苗用单节切段法保存和繁殖,即将带有1个腋芽的茎段扦插于M S培养基中,置于25℃左右,室内散射光下培养和保存,每隔30~50d继代繁殖1次。

所用扦插培养基为:M S+0.5m g/L IAA+3.0%蔗糖+0.6%琼脂(pH值5.8)。

1.1.3 子叶、下胚轴。

所用实生种子为新型栽培种NW-174。

它的消毒方法是:先将实生种子在70%酒精中浸泡30s并不断搅拌,再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20m 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无菌吸水纸上吸干水分。

将消毒过的实生种子播种在M S无机盐的琼脂(0.6%)培养基上,在室温和连续光照(2000lx)下培养7~10d,待实生苗子叶刚张开时,取子叶及下胚轴切段接种农杆菌。

1.2 细菌培养和菌液制备1.2.1菌落培养。

所用野生农杆菌菌株为TFA16YK、TFA16YE、B6、T37,均在固体培养基(Y EM或Y EB)上培养:将保存的菌种在YEM(YE B)培养基上用接种针进行平板划线法接种,每24~48h划线1次,连续划2~3次,以纯化菌种。

划好的菌种置于25~28℃恒温箱中黑暗培养。

1.2.2 菌液的制备。

将连续培养48h的新鲜透明菌落,用接种针挑于配备好的PB S溶液或不加琼脂的Y EB(YEM)溶液中,一般每15~20m l中挑5~6个菌落,在旋涡混匀器上安徽农业科学,Jo u r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S c i.2007,35(27):8427-8429责任编辑孙红忠责任校对李菲菲粉碎后,在25℃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6h过夜,此时细菌正好处于生长对数期。

细菌的浓度用血球计数板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般含有细菌108个/m l。

培养基配方如下:①YEM:K2H PO40.5g/L+M gSO4・7H20.2g/L+N aC l0.1g/L+甘露醇10.0g/L+酵母提取物0.4 g/L+0.8%琼脂(pH值6.9);②YE B:牛肉浸膏5g/L+酵母浸膏1.0g/L+蛋白胨5.0g/L+蔗糖5.0g/L+M gSO4・7H20 0.5g/L+0.8%琼脂(pH值7.2);③PB S溶液:KH2PO4430 m g/L+N a2H PO41480m g/L+N aC l720m g/L(pH值7.2)。

1.3 转化方法1.3.1 块茎侵染。

将备用两个品种的块茎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后,放入15%~20%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 m in,用灭菌水冲洗4~5次,用灭菌刀削去表皮,用直径9m m 的无菌打孔器打成长条,削去两端,再用无菌刀切成4m m厚的圆片浸入菌液中,浸泡15m in,再将切块取出置于无菌吸水纸上吸干表面菌液,然后平放于0.8%的水琼脂培养基上,每皿放6~9块薯块。

同时设置对照(用无任何细菌的PB S溶液浸泡)。

封好的培养皿均放在25℃左右、2000lx连续光照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培养15d左右,将长出的2~3m m的癌瘤切下置于补加0.5m g/m l羧苄青霉素(C b)的M S培养基上生长,每7~10d继代培养1次。

培养4~5次后一般均可得到无菌癌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上促进其分化。

分化培养基:M S+GA3(5、3、5、10m g/L)+6-BA(2.25、1.50、6.00、10.00m g/L)+3.0%蔗糖+0.5%琼脂(pH值5.8) 1.3.2 茎段和叶盘侵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