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合集下载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代数方法,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双曲线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过程;(2)理解双曲线几何性质与标准方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提问:椭圆与双曲线有什么关系?它们在几何性质上有什么区别?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解方法;4. 课堂讲解(1)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2)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解过程。

5.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调查生活中有关双曲线应用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椭圆、双曲线在几何性质上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联系和应用场景。

2. 介绍双曲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电磁波传播、天文学中的星系运动等。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双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跟进1.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双曲线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2.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查漏补缺,巩固双曲线知识。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教学目标及其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思考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1 课时。

其主要内容包括:双曲线的现实背景与几何情境,双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概念以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教学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基础上,先类比椭圆,从几何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进而得出双曲线的概念,然后建立它的标准方程,最后再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双曲线的定义、方程和实际应用。

本节课纵向承接椭圆和抛物线,横向为双曲线简单几何性质的探究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深化提高、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随后抛物线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类比价值,也为从整体上认识圆锥曲线提供了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强化了几何概念的抽象过程,充分发挥了坐标法的核心纽带作用,进一步贯彻了“先用几何眼光观察与思考、再用坐标法解决”的研究策略,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素养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双曲线的定义以及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能从几何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的几何特征,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2)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运用坐标法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立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发展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素养。

2.教学目标解析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1)能通过观察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绘制双曲线的过程,明确双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明确双曲线的几何特征,形成双曲线的概念。

(2)能认识建立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过程与建立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是类似的。

能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根据双曲线上点的几何特征,列出双曲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进而化简所列出的方程,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认识获得曲线的方程的方法。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双曲线的定义2. 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3. 能够应用双曲线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应用教学准备:黑板、PPT、教案、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复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2. 提问: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标准方程是什么?二、双曲线的定义(10分钟)1. 提问:双曲线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2. 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焦点)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3. 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的性质:双曲线有两条渐近线,渐近线的方程是什么?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0分钟)1. 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frac{x^2}{a^2} \frac{y^2}{b^2} = 1\)(a>b>0)。

2. 解释方程中各个参数的含义:a 是双曲线的实轴半长,b 是双曲线的虚轴半长。

3. 引导学生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焦点和距离关系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四、双曲线的性质(10分钟)1. 讲解双曲线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顶点、对称性等性质。

2. 举例说明双曲线的性质:通过具体例子解释双曲线的渐近线、顶点、对称性等性质。

五、应用与练习(10分钟)1. 提问: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讲解双曲线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双曲线在工程、物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3.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讲解了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学生掌握了双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双曲线的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双曲线的渐近线(10分钟)1. 讲解双曲线的渐近线:引导学生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 ±(b/a)x。

2. 解释渐近线的性质:渐近线是双曲线的斜率趋于无穷大的直线,当x 趋于±∞时,双曲线的曲线部分与渐近线趋于重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

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也曾经尝试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所以说从知识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学生已具备了自行探索和推导方程的基础。

另外,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不喜欢被动地接受别人现成的观点,但同时也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我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标准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难点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五)教材处理我对教学内容作了一点调整:教材中是借用细绳画出的双曲线图形,而我改用几何画板画出双曲线图形。

因为相比之下,几何画板更为形象直观。

通过几何画板,学生不仅可看到双曲线形成的过程,而且较易看出椭圆与双曲线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很类似,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椭圆的经验,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重点突出以下两点:1、以类比思维作为教学的主线2、以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用几何画板画双曲线。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教案标题: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3. 能够绘制双曲线的图像并进行相关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幅双曲线的图像来引起学生对双曲线的兴趣和思考。

Step 2: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双曲线的定义,并解释双曲线与直角坐标系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双曲线的对称性、焦点和准线等性质,并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讨论。

Step 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20分钟)1. 教师通过几何推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 教师讲解标准方程的含义和各参数对双曲线图像的影响。

Step 4:双曲线的图像绘制与分析(25分钟)1. 教师通过示范,教学课件或黑板上的绘制,让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图像绘制方法。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主绘制双曲线的图像,并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讨论。

Step 5: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Step 6: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给予一些例子。

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拓展性应用探究,如双曲线在工程设计或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等。

Step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双曲线图像绘制和分析练习,加深对双曲线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如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拓展性应用探究的成果。

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 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如何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能够运用双曲线的性质和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1.1 双曲线的定义1.2 双曲线的性质第二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2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第三章:双曲线的渐近线3.1 渐近线的定义3.2 渐近线与双曲线的关系第四章:双曲线的焦点和顶点4.1 焦点的定义和性质4.2 顶点的定义和性质第五章:双曲线的参数方程5.1 参数方程的定义5.2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求解方法教学过程:第一章: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1.1 双曲线的定义【讲解】双曲线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例题】求点P(x, y)到两个定点F1(-3, 0)和F2(3, 0)距离之差等于4的点的轨迹方程。

1.2 双曲线的性质【讲解】1. 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

2. 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

3. 双曲线的实轴是连接两个焦点的线段。

4. 双曲线的渐近线是y=±(b/a)x。

【练习】判断双曲线的焦点位置和渐近线方程。

第二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a^2 y^2/b^2 = 1。

【例题】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已知焦点在x轴上,实轴长为2a,焦距为2c。

2.2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解方法【讲解】求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有:1. 直接法: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列出方程。

2. 代换法:将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代入标准方程求解。

【练习】求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给定焦点和实轴长。

第三章:双曲线的渐近线3.1 渐近线的定义【讲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是y=±(b/a)x。

【例题】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已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4 y^2/3 = 1。

3.2 渐近线与双曲线的关系【讲解】渐近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的坐标满足双曲线的方程。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 双曲线课程讲解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 双曲线课程讲解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双曲线课程讲解下面是整理的双曲线教学设计共3篇双曲线课程讲解,以供参考。

双曲线教学设计共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并会推导其方程.2.能力目标:能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形式的双曲线方程解题;加深对类比,化简,分类讨论的思想的理解与运用.3.情感目标:利用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量变,质变规律的理解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本节的教学难点是选择恰当的双曲线方程解题.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设计: 教法:1.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采用”信息环境下情境性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和强化创新意识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型教学方式.在探索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组讨论———提炼总结———深化反思”五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引路,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从而自己解决问题.2.通过课件和动画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思维的“再现”.学法:在教师的组织,点拨,引导作用下,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四.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39五.教学过程设计: 探索问题一: 定圆圆O1内含于定圆圆O2,当圆M与圆O2内切而与圆O1外切时, 圆M的圆心M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学生: 是椭圆.教师: 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若将“距离之和”改为“距离之———差”.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探索问题二: 设圆O1,圆O2外离,其半径分别为r1,r2.动圆圆M与圆O1内切而与圆O2外切,求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又是什么曲线? 分析: 设动圆M半径为r,有O2M?O1M??r2?rr?r1??r1?r2 教师: 谁能画出点M的轨迹?(没反应)困难在哪里呢? 学生: 动圆M有无数个,画起来困难.所以点M的轨迹画不出来! (课件演示) 教师:原来点M的轨迹是一条开口向左的,向外伸展的不封闭的一条曲线,这是单曲线吗?:是否还有其他情况? 学生:如果圆M与圆O1外切而与圆O2内切情况会怎样? 此时, O1M?O2M??r1?rr?r2??r1?r2.大概是开口向右的一条曲线吧.课件演示.教师:我们把上述两条曲线称为双曲线(演示课件).请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学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好.请看——(课件演示)当圆O1与圆O2外切时,虽然MO1?MO2?r1?r2?O1O2,但点在线段O1O2的两侧,是两条射线.动点M必定满足一个什么样的特定条件? 40学生:应在前面的叙述中,在”常数”后加上附加条件”小于O1O2”.教师:如果这个常数为0呢?这时点的轨迹是什么? 学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O1,O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0的点的轨迹是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所以这个常数不能为0.教师:这就完整了.称O1,O2为双曲线的焦点.它与椭圆定义比较又有和联系呢? 学生:在椭圆定义中,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要求,而双曲线的定义中应满足三角形的两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边的要求.教师:如此复杂的曲线和平面几何中最简单的结论紧密联系,这充分反映了事物间的和谐的本质属性.问题延伸: 教师: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求出该曲线方程,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是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以O1,O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O1O2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师:为什么不以O1或O2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呢? 学生:那样的话, O1与O2就不能关于y轴对称,从前面我们学习的椭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知道,所得的方程较繁.教师:对.请同学们自行推导双曲线方程.(学生推演,教师归纳).教师:同学们都能得出方程?c2?a2?x2?a2y2??c2?a2?a2.仿照推导椭圆方程的方法.可x2y2令c?a?b.则得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 2?2?1.类似地,当焦点在y轴上ab222时,(或者说以O1O2所在的直线为y轴.线段O1O2的中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双曲线的方程是———y2x2 学生: 2?2?1ab 41教师:它们都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字母所表示的轴上.思考问题一: 例1.(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的坐标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已知双曲线的中心是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焦距为12,且经过点P?2,?5?,求双曲线的方程.(3).求过点A2,43和B?2,?4的双曲线标准方程.(第(1),(2)小题为课本的例习题.) (请三位同学板演,再请三位同学讲评.第(1),(2)小题略.第3小题不少学生仍分焦点在x,y轴的情况求解.过程较繁.) 学生:第(3)题他解对了,但比较繁.我认为只要设mx2?ny2?1.然后把两点坐标分别代入,1得到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解得m?1, n??,表明它是双曲线,同时表示不6存在过这两点的椭圆.教师:对!讲得有道理.求中心在原点的椭圆.双曲线标准方程,只需两个独立变量.这是它们的本质属性.理解这一点,解题运算量就小多了.教师:上述图形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由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情况.它包括了目前我们所学的几种曲线.现在让我们来了解双曲线在军事上的一些应用.思考问题二: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2s.(1)爆炸点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2)已知A,B两地相距800m,并且此时声速为340ms,求曲线的方程.(3)要想确定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把学生解答用投影仪展示.) 学生(1)由声速及A,B两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为2s,可知A,B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的42差为PA?PB?680?800,因此爆炸点应该位于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因为爆炸点离A处比离B处更远,所以爆炸点应在靠近B处的一支上.(2)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使A,B两点在x轴上,并且点O与线段AB中点重合.设爆炸点P的坐标为?x,y?.则PA?PB?340?2?680 ?AB 即2a?680,a?340.又AB?800 所以2c?800,c?400b2?c2?a2?因为PA?PB?680?0 所以x?0.x2y2所求双曲线方程为??1(x?0)(3).利用两个不同的观测点侧得同一炮弹爆炸声的时间差,可以确定爆炸点所在的双曲线的方程但不能确定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如果再增设一个观测点C,利用B, C (或A, C)两处侧得的爆炸声的时间差,可以求出另一个双曲线的方程.解这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确定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变式一:若将“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 处晚2s”改为“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晚40s”那么爆炸点P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17变式二:若将“A,B两地相距800m”改为“A,B两地相距600m” 那么爆炸点P应在什么样的曲线上? 变式三:假若在A,B两处同时听到爆炸声, 那么爆炸点P又在怎样的曲线上呢? 六.小结: 1.双曲线的定义,关键词是绝对值的差小于F1F2.432.求双曲线方程要注意选择方程的形式,以简化计算.3.主要思想方法有类比思想及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七.教学效果: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主导----主体”现代教学思想,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汇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愿意学习也学会学习;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了.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把学生引上探索问题之路,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4双曲线教学设计共2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记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并理解这一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探索推导过程.2、理解并熟记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与两类标准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究”与“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与推理,学会反思与感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剖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学情分析:1、在学生已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和掌握“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之后,学习双曲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有能力学好本节内容;2、由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要多作铺垫,扫清他们学习上的障碍,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教学难点:双曲线定义中关于绝对值,2a三、教学过程:【导入】1、以平面截圆锥为模型,让学生认识双曲线,认识圆锥曲线;2、观察生活中的双曲线;【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圆锥曲线整体有所把握,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探究一活动1:类比椭圆的学习,思考:研究双曲线,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从而掌握本节课的主线:实验、双曲线的定义、建系、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活动二:数学实验:(1)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2)在拉链拉开的两边上各取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 上,(3)把笔尖放在拉头点M处,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所经过的点就画出一条曲线。

说课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教案--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说课教案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口一中的徐艳。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明与反思六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首先,我从三个方面对教材作一下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1,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二节。

“双曲线”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几种重要的圆锥曲线之一,是学生在椭圆的基础上,对圆锥曲线知识体系的一次扩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锥曲线,体会不同的圆锥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标准方程的推导对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训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课时安排,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大纲的要求。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概念的引入、定义的理解及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侧重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3、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本节课的难点是: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 学情分析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在知识方面,通过对椭圆的学习,学生己初步掌握了求轨迹方程的一般规律和化简的常用办法。

能够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轨迹方程,并掌握了对含有根式的方程化简的一般方法。

但是,还没有掌握对含根式的复杂方程的化简技巧。

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仍有少数同学需要老师营造氛围,鼓励带动。

在能力方面,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对知识的横向类比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综合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恰当地选择坐标系,建立并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所给条件画出双曲线的草图,并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2. 双曲线的性质3.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4. 双曲线方程的求解方法5. 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解方法3. 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应用。

3. 运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双曲线的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双曲线现象,引发学生对双曲线的兴趣。

2. 讲解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总结双曲线的特点,进而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并讲解其性质。

3. 介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借助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掌握其求解方法。

4.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双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双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双曲线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习题和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3. 结合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双曲线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引力定律、天文学中的星系运动等。

2. 介绍双曲线的进一步研究,如双曲线几何性质的深入分析和双曲线方程的多种求解方法。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和教学视频,用于展示双曲线的图形和实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与椭圆、抛物线的区别。

2. 掌握双曲线的基本方程及相关公式。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双曲线图像。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介绍。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3. 双曲线的图像绘制。

4. 双曲线的相关公式和性质。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生活实际中双曲线的例子,如天文望远镜、人脸轮廓等,引入双曲线的概念。

与椭圆和抛物线进行对比,强调它们的差异性。

步骤二:定义和性质介绍1. 定义: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即平面上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构成的曲线。

2. 性质介绍:介绍双曲线的主轴、焦点、顶点、渐近线等基本概念。

步骤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介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利用焦点、准线等性质进行推导。

2. 标准方程的变形:讲解标准方程的不同形式,如椭圆形式、抛物线形式等。

步骤四:图像绘制1. 讲解双曲线图像的绘制方法,包括选取适当的坐标系、确定焦点等步骤。

2.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绘制双曲线的图像。

步骤五:相关公式和性质1. 讲解双曲线的离心率、矩形面积公式等相关公式。

2.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题,探索双曲线的性质,如对称性、渐近线等。

四、教学方法:1. 演讲法:通过讲解双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推导过程,确保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和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出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图像绘制和解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实时评价:通过课堂练习、问题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

2. 练习作业:布置双曲线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和绘图,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反馈与讨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他们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 双曲线方程的求法4. 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性质、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2. 教学难点:双曲线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双曲线的性质与标准方程。

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双曲线的特点。

3. 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双曲线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双曲线的定义与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引导学生掌握关键步骤。

4. 例题分析: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双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双曲线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双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相关章节。

2. 课件:双曲线图像、性质和标准方程的示例。

3. 练习题:涵盖双曲线定义、性质、标准方程及应用的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双曲线定义与性质。

2. 第二课时: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第三课时:例题分析与实际应用。

4. 第四课时:巩固练习与课堂小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案]常德市一中王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我把说课内容分成教材分析、目的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分析五个部分.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其主要内容是双曲线定义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是教材继椭圆后重点研究的第二类圆锥曲线,其概念和方程与椭圆相似,教材处理也相仿,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相同,是平面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 .学习本节意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由曲线求方程,为下一节讨论双曲线性质奠定基础,进一步揭示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参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时间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于定义的理解与方程的推导与记忆.第二课时:侧重于方程的理解与应用. 本节为第一课时.(2)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是对定义的准确理解与标准方程的探求.从以往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双曲线定义思维难度大,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双曲线定义的教学作为本节难点之一,而标准方程的推导所采用的坐标法是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过程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且方程的化简过程较复杂,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高,因此方程的推导也是难点.二、目标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本节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理解双曲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其初步运用;2.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用坐标法建立曲线方程,培养学生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定义与方程的探索、评价,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辨证统一思想和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验发现法,电化教学法、启导法、类比法等等.实验发现法属于体验式教学,它符合教学论中自觉性、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等教学原则。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双曲线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双曲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1.2 教学内容:(2) 双曲线的历史:介绍双曲线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双曲线的重要性。

(3) 双曲线的图形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双曲线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双曲线的美丽和神秘。

1.3 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双曲线的特点。

(3)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双曲线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二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利用双曲线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介绍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

(2)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双曲线标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利用图形演示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特点。

(2)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应用。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计算,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双曲线的性质3.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双曲线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利用双曲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性质:介绍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如渐近线、离心率等。

(2) 性质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双曲线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双曲线的性质,利用图形演示性质的特点。

(2)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双曲线性质的应用。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双曲线性质的计算,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第四章:双曲线方程的求解4.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求解双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学设计2:3.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设计2:3.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222x c y x c y a()()2,222222()()x c y x c y a()()2,222cx a a x c y(),22222222c a x a y a c a()(),c a b,代入化简得:(强调优化结构)令22222221(0,0)x ya ba b.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上述方程的解,反过来,以上述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与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a,即以上述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双曲线上,所以上述方程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追问5: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师生活动: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后,让学生类比回答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当学生类比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回答22221y xa b-=(a>0,b>0)后,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对22221x ya b-=,22221y xa b-=(a>0,b>0)进行比较:一是两个焦点的位置(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与负号的位置,二是方程中,x y与,a b的对应位置,要使他们认识到:若2x项的系数是正数,则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若2y项的系数是正数,则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对于双曲线,要强调a不一定大于b,因此不能像椭圆那样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判断焦点在哪一条坐标轴上.四、例题例1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与F1,F2的距离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标准方程.解: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22221(0,0)x ya ba b由2c=10,2a=6,得c=5,a=3,因此,b2=52−32=16.所以,双曲线得标准方程为221.916x y例2 已知A,B两地相距800 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 s,且声速为340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分析:双曲线的应用。

2340PB点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双曲线的推导及其标准方程一、引言双曲线是二次曲线的一种,具有特殊的几何属性和数学性质。

本次说课将重点介绍双曲线的推导方法以及其标准方程的求解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双曲线的概念。

二、推导过程1. 考虑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中心,顶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设该双曲线的顶点为(A, 0)。

2. 假设双曲线上的一点为(P, y)。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该点到顶点的距离减去到焦点的距离,应该等于一个常数,即:PA - PF = d (其中,d为常数,PF表示点P到焦点的距离)。

3. 设焦点的坐标为(F, 0),则PF的长度为PF = P - F,PA的长度为PA = P - A。

4. 根据勾股定理,根据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可以得到:(P - F)^2 - (P - A)^2 = d^25. 展开上述方程,并进行合并、整理化简,可得:x^2 / a^2 - y^2 / b^2 = 1,其中 a = c - A(c为焦点到原点的距离),b^2 = c^2 - a^2。

三、标准方程解析1. 根据推导过程中的结果,可以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 / a^2 - y^2 / b^2 = 12. 标准方程中的参数a和b分别表示双曲线在x轴和y轴上的半轴长度。

通过求解a和b,可以确定双曲线的具体形状和大小。

3. 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计算公式为 e = c / a,其中c为焦点到原点的距离。

离心率可用来描述双曲线的形状,当离心率大于1时,双曲线呈现拉长的形状;当离心率等于1时,双曲线变为抛物线。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引导学生通过勾股定理的运用,推导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感受双曲线的几何特性和数学性质,加深他们对双曲线的理解。

3. 强调双曲线标准方程中参数a和b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对双曲线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因素。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3)能够运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双曲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2. 教学难点:(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求法;(2)运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与双曲线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授法:系统讲解双曲线的定义、性质及其标准方程,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与双曲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双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结合图形,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的性质。

3. 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双曲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 复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双曲线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程度。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点 M 处,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所经过的点
就画出一条曲线。
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让
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我认为要实现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的专业素
养要过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知识直接
课例研究综 给出,应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才会思考,鼓

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生的印象会更深。提出问题后,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其他同
学质疑,老师最后给出正确的结论。对表现好的小组和
个人给予表演或着积分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 高,只要学生愿意学,就没有学不好的,所以心里疏导 和评价机制是关键。老师如果做到这些,教学效果可能 会更好吧!
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点的轨迹体验双曲线的形成过
成,在双曲线形成的过程中找到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从 教学目标
而得其标准方程。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
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
动探究意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学生在学习椭圆的知识后来学习双曲线就显得容
易得多,只是在方程的化简上容易出错,动点所满足的 学生学习能
这个定长要大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平面上
到两个定点距离的差是一个定长的点轨迹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首先设疑,
提出新的问题,打破知识结构的平衡,引发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可以由学生动手实验。取一条拉链,拉 教学过程
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
在点 F1,F2 上,F1 到 F2 的长为 2a(a>0).把笔尖放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教案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口一中的徐艳。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说明与反思六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从三个方面对教材作一下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
选修1,第二章《圆锥曲线方程》的第二节。

“双曲线”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几种重要的圆锥曲线之一,是学生在椭圆的基础上,对圆锥曲线知识体系的一次扩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锥曲线,体会不同的圆锥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标准方程的推导对学生掌握坐标法的训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课时安排,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大纲的要求。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安
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概念的引入、定义的理解及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侧重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双曲线的实际应用。

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3、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本节课的
难点是: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二. 学情分析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在知识方面,
和化简的常用办法。

能够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轨迹方程,并掌握了对含有根式的方程化简的一般方法。

但是,还没有掌握对含根式的复杂方程的化简技巧。

情感方面,多数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仍有少数同学需要老师营造氛围,鼓励带动。

在能力方面,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对知识的横向类比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
结合对教材和学生的综合分析,结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并能根据定义恰当地选择坐标系,建立并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所给条件画出双曲线的草图,并确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能利用双曲线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双曲线概念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画双曲线图形去感知几何图形的曲线美,简洁美,对称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通过对椭圆与双曲线的类比学习,使学生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渗透运动、变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 教法分析
我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作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己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由于本节课思想上与方法上与椭圆类似,同时考虑到学生己初步掌握了坐标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并把本节课的基调定为“自主探索、民主开放、合作交流、师生对话。

”为学生创造学习双曲线的有利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自主学习,并以有引导的对话来推进学习的进程。

五. 教学过程
下面,我对教学过程作具体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由五个环节组成:概念的引第一个环节,是概念的引入:(1)复习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用两同心圆画出椭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那么,到两点的距离之差为一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学生们仍然可以利用两同心圆画出这样的曲线。

而老师则借助几何画板进一步演示,使学生对这一类曲线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

(2)在画出曲线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能类比椭圆,揭示出曲线上点的本质特征吗?由于有椭圆的基础,学生们应该不会感到困难,会很踊跃地发言。

但是他们的概括可能会出现这几种错误:①漏掉“绝对值”三个字。

②忽略了对“2a”范围的讨论。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上述各种情况中点的轨迹,并借助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有这几方面条件的限制,并知道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会出现什么情况。

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与表达的准确性。

最后,补充完善,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即: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值2a( 大于0且小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3)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后,我并不急着转移话题,而是让学生列举
生活中常见的双曲线形状的物体。

同时,我也给学生演示一些图片,使学生认识双曲线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几何图形的曲线美、对称美、简洁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探索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由于学生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所以学生能够顺利地建立坐标系,并找出动点满足的集合条件进而列出方程。

但是由于这是含有两个根式的等式的化简问题,对数式变形和解方程组的能力要求较高,是本节课的难点。

由于受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的牵引,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想移项、平方。

在这儿,教师要告诉学生:“移项、平方在这是完全可以的,能够推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但是,比较麻烦。

所以我们将这种方法留到课下去完成。

在这里,我们探求另一种比较简便的解法。


首先将几何条件 | |PF1|-|PF2| |=2a 转化为代数方程,去掉绝对值符号, 得式子a y c x y c x 2)()(2222±=+--++①。

观察式子特点,左侧含有两个根式,乘以其有理化因式2222)()(y c x y c x +-+++ 后可以去掉根号,所以考虑分子有理化,
得 a y c x y c x cx
±=+-+++2222)()(2,这时由于根号只出现在分母上,
进一步变形得 a
cx y c x y c x 2)()(2222±=+-+++②。

这时再观察式子,一个是根式之和,一个是根式之差,且两式同时取得正负号,容易想到两式相加得)()(22a x a
c y c x +±=++③。

将③式平方、整理得22222
2
2a c y x a a c -=--, 类比椭圆,令b 2=c 2-a 2,即可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采用此方法,最直观的效果是简单、省时,不会引起学生思维疲劳。

另外,每一步变形都是恒等变形,排除了产生增根的可能。

同时,③式的推出,为以后介绍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推导完方程以后,老师简单介绍:⑴令b 2=c 2-a 2 不仅可以使方程整齐美观,简洁对称,体现了数学中的简洁美、对称美,而且还有b 其几何意义,为以后学习双曲线的性质做铺垫。

⑵如果焦点在
y 轴上,只要将x 、y 互换,即可得到方程12222=-b
x a y 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之后,进入第三个环节------类比化归。

由学生分组讨论椭圆与双曲线在定义与标准方程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别是不同点。

由各组代表发言,将结果形成如下表格(见课件)。

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不同的圆锥曲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完成上述的推导与类比之后,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扩充,但并不完善,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操作练习来巩固新知识,形成能力,同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我紧接着设计了下面的例题与练习。

例1是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题目,首先
确定方程的类型,然后由条件求待定系数。

即先“定位”后“定量”。

例2是知道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双曲线上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求该点到另一焦点的距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很方便求解,但要注意解的舍取。

如:例题有两解,但变式练习只有一解。

练习源于例题,以例题为本。

例题由教师板书,规范解题格式,体现示范功能。

练习由学生板演,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提供反馈校正的素材。

最后一个环节是反馈小结。

采用对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⑵你提高了哪些能力?⑶你还有什么问题和好的想法?并留出书面作业。

作业分选做、必做和研究性问题。

由浅入深,体现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展。

六、说明和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从总体上作一下反思和说明。

认知理论指出,,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体验,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先做、先练,让他们在自由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和创新带来的快乐。

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