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课堂笔记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七年级科学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10
二、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看图感受:出示各种各样的生物图,让学 生体会“种”的多样性。
(学生如提出“基因”的多样性,教师应充分肯定。)
——根据学生的体会情况,简略补充生态系统、 物种、基因三个层面的多样性。以体现新课程 “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要反映当代的科 学成果。补充“基因”的多样性,作为课程的开 发。
发表演讲: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赖于 生存的环境?”为题鼓励学生选择角色进行 一分钟演讲。 ——选择角色为: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环 保专家、普通中学生等。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保护生物资源的 重要性的同时,能够都体会到,我们要为保 护生物多样性,出一份力,将所学知识,结 合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处理)
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整节课贯穿了观察、实验、讨论与讲述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利用观察、探究和合作学习而达到目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究、资料 查找,与同学交流、分析问题,在合作学习 过程中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学过程
引入 “大家能不能将你们所知道的生物适应 环境的事例讲出来,大家交流交流 啊?”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
学生讨论1:是不是所有的生物我们都要保护呢?(特 别是对有害的生物如蚊子、老鼠等。) 学生讨论2:蜜蜂和桃树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反驳和讨论,可以更深刻领会并分 析得出:
1.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意义。并不能 以个人的喜好为标准。 2.一种生物的数量的改变会影响到相关的其他生物过对具体生物的观察和分析, 能深刻体会到:所有生物都是以不同方 式适应着环境这一辨证思想。
七年级科学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7)
h
31
h
26
银杏叫白果树或公孙树,为著名的孑 遗植物.
h
27
桫椤木本蕨类,有活化石之称 .
h
28
如何来保护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3.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
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
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
环境,国家划出的一定的保护
区域h .
结2束9
h
30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这就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已,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努力使物种的灭绝慢些再慢些, 让各种生物和平共处的时间长些再长些,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多看一些活生生的生物, 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 是的,大家的努力!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菱湖一中
h
1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h
2
1.植物的向光性
h
3
h
4
2.动物的适应性
(1)
保护色
(2)
拟态
(3)
警戒色
h
5
h
6
h
返回 7
枯叶蝶
尺蛾幼虫
竹节虫
h
8
食蚜蝇
h
返回 9
h
返回10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约有500万种
2. 我国的物种资源丰富
h
大多数生 物灭绝都 是因为丧 失了栖息 地而造成
的
13
牛蛙原产美洲,它们的适应性和繁殖力也都很强,对 中国土著的两栖类有很大的威胁。
h
14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 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南 美洲,20世纪30-40年代 我国从日本引进,而日 本则是更早从美国引进。 克氏原螯虾的适应性强、 食性广、幼体成活率高, 擅长在堤坝上打洞。
7.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2.7 生物的多样性姓名:日期: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水分、温度、光照等都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
如沙漠地区的植物根深而叶小或变成刺,以适应干旱环境;热带地区的植物,阔叶常绿、板状根适应多雨高温坏境。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一致,有利于隐藏自己,便于捕食或逃避敌害。
如变色龙、青蛙的体色。
(2)拟态:动物身体的形状与周围物体的形状极为相似。
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细竹枝就是典型的拟态。
(3)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另外,动物在防御方面还有静止不动(假死)、转移攻击部位、释放化学物质等适应性行为。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之间互相对方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如桃树为蜜蜂提供密源食物,蜜蜂为桃树传粉以便繁殖。
2.食物链关系:一种生物的生存为另一种生物提供食物,协同进化,如,草→羊→狼,任何一方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所以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3.物种的诞生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这个规律,但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给人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4.我国特有的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大熊猫、扬子鳄等。
植物资源: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等。
注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的灭绝,也就意味着一个基因库的丢失,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作业部分】1.青蛙背部皮肤是色,腹部是色,这种颜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大致相同,称为,有利于青蛙捕捉昆虫和逃避敌害,这是一种对的适应。
你还知道其他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吗?举两个例子:。
空中,伸展身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适应性并不是的。
3.竹节虫的外形和体色都像竹子,这是利于它和。
4.大多数生物的灭绝是因为丧失了而造成的。
认识生物课堂笔记
认识生物课堂笔记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2.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4.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包裹,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调节物质进出的作用。
5.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其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6.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信息。
7.细胞的功能包括代谢、增殖、分化和遗传。
二、遗传与变异1.遗传是生物种群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的过程。
2.遗传信息存储在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中。
3.基因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导致遗传特征的变异。
5.遗传的方式包括基因的随机分离和基因的新组合。
6.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三、进化与自然选择1.进化是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2.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根据适应性对个体进行选择。
3.自然选择的原则包括适应性、多样性和遗传。
4.适应性是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弱化了不适应的个体。
5.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群中存在着更多的基因变异,提供了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6.遗传是指适应性的遗传通过后代传递下去。
四、物种的形成与演化1.物种是具有相同遗传信息、能自由交配且能繁殖后代的群体。
2.物种的形成包括隔离和适应。
3.隔离是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物种群体不能杂交的障碍。
4.适应是指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性状逐渐发生变化,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5.物种的演化是指物种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化。
五、生命的多样性与分类1.生命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种类的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2.分类是对生物进行系统的划分和归类。
3.生物的分类依据包括形态、生理、遗传等特征。
4.生物的分类可以通过系统发育树来表达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5.当前认可的生物分类系统是根据生物的种属、目、纲、目等级进行划分。
六、生态系统与生物互动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中?而
其它有些植物就不行? 生物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适应环境 的一些特征。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 的体色, 以便捕食或躲避天敌
2、拟 态 形状和色彩与背景中的某一生物或 非生物相似
螳螂
枯叶蝶
竹 节 虫
花 螳 螂
于是鹿在那里开始无忧无患“无计划” 地生育了,不久鹿增长到10万余头。兴 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 草,毁坏林木,并使以植物为食的其他 动物锐减,为此也使鹿群陷于饥饿和疾 病的困境。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鹿 下降到3000头,且病弱者居多,兴旺一 时的鹿家族急剧走向衰败。
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如 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到 与它相关的其它生物,因 此,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 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5分 10
钟
15分 20分 5分 10
钟 钟
15分 20分
钟
分钟 钟
分钟 钟
表 面 2厘
米
25
30
32
33 23
25 27
28
21.5 22.5 23.5 24 21.5
22 22.5 23
21.5
4厘
米
20.5 21 22 22.5 20 20.5 21
6厘
拟 态 蛙
3.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具有鲜艳的 色彩或斑纹,使敌害害怕而不敢靠近, 从而得以生存。
箭毒蛙
黄蜂
海葵
保护色:颜色与环境相似(特点)
有利于捕食,不易被发现(作用) 拟态:外形和色斑与环境相似(特点) 有利于捕食,不易被发现(作用) 警戒色:颜色鲜艳(特点)
第七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概要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材分析】通过本章前六节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有关“生物适应性”的知识,熟悉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
教材在陈述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以后,要求学生动手实验,以证明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最后,呈现了拟态、保护色等生物进行“伪装”的图片。
无论是呈现什么材料,教科书的根本意图是想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理念:生物生存总是要适应环境的,虽然它们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具体事例。
2、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练习使用温度计。
情感目标:1、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2、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完成P25图2-95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课件、录像引入:任何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如果我将一盆在室外正常生长的植物移放在窗台上。
过些日子,你会发现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动画。
生:植物会向着阳光生长,开始弯曲。
师:过些日子,你会发现植物不再竖直向上生长,而是开始向着窗外弯曲生长。
这是植物对单侧光的反应,也是对新环境的一种适应。
白天沙漠中的动物,如蝎子往往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漠里,这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
你是怎么知道沙子深处的温度比表层低一些的?上节课同学们做过实验,请描述你的实验过程,并展示你的实验数据与结果。
生:上台描述实验过程、数据与结果。
让学生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并展示第76页实验数据及结果。
师: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它们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环境是相适应的。
下面有一段录象请你说一说这些动物,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播放录像)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说明:生物生存总是要适应环境的,虽然它们的方式方法各不一样,有保护色如青蛙,有拟态如枯叶蝶,有警戒色。
生物的适应性与进化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适应性与进化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适应性的基本概念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对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和变化。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生理、形态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来实现。
2. 生理适应性生物通过生理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大熊猫的消化系统适应了以竹子为主食的环境,具有特殊的消化酶来消化竹子中的纤维素;沙漠植物的根系则具有更长的根系以获取更多的水分等。
3. 形态适应性生物通过形态结构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企鹅的四肢演化成翼状,适应了水中的游泳,身体肌肉发达,羽毛密集,以降低水温对其的影响;茎叶植物的叶片变小,可以减少水分蒸腾,适应干燥环境等。
4. 行为适应性生物通过行为方式的调整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鸟类的迁徙行为,可以逃避寒冷的冬季和寻找更多食物资源;蚌类的张合活动,可以根据潮汐变化来获取食物和保护自身。
5.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的不同基因和表现型的变异;适者生存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的选择,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繁殖后代。
6. 进化的证据进化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证据的支持。
例如,化石记录显示了不同物种在地质年代中的出现和消失;生物地理分布模式表明生物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差异;胚胎发育和生物化学的相似性也反映了生物的共同祖先等。
7. 人类进化人类的进化是进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分化,并出现了一系列的人种和早期人类。
人类的智力、用工具以及直立行走等特点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8. 进化的意义和影响进化理论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学规律、疾病防治以及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进化理论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结: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理论和概念。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再仔细观察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图片 你又发现了什么? 你又发现了什么 竹节虫、 竹节虫、枯叶蝶
箭毒蛙
警戒色
海葵
黄蜂
沙漠仙人掌
植物的向光性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多种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中, 多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多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狼和鹿的故事>>: <<狼和鹿的故事>> 狼和鹿的故事
珍稀生物知多少
(1)我国的珍稀动物 )
朱鹮
扬子鳄
大熊猫
(1)我国的珍稀植物
“鸽子树”——珙桐 鸽子树”——珙桐
白果树——银杏 白果树——银杏 ——
唯一幸存的树蕨 唯一幸存的 ——桫椤 桫椤
植物中的大熊猫 ——银杉 银杉
植物中的活化石 ——水杉 水杉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如何 英国《自然》杂志表明, 年后 年后100多万 英国《自然》杂志表明,50年后 多万 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 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造 成的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高1000倍, 成的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高 倍 平均1小时就有1个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 平均 小时就有 个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 小时就有 个物种 星球。 星球。 生物的加速灭绝原因是什么? 生物的加速灭绝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我国现有的保护区有哪些?
我国的四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最大的的自然保护区—— 最大的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人与 自然的关系更和谐,共同发展。 自然的关系更和谐,共同发展。
生物的适应性与多样性
沙漠狐 资料一:如图所示为两种狐, 资料一:如图所示为两种狐, 一种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 一种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 另一种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 的沙漠狐。 的沙漠狐。 资料二: 资料二:科学工作者研究发 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 现,在南极,由于冰雪融化, 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 长期被冰冻的种子解冻萌发, 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 在这里出现了新的物种;从 南极冰盖钻取冰芯分析表明: 南极冰盖钻取冰芯分析表明: 半个世纪以来, 半个世纪以来,地球一直在 变暖。25年以来 年以来, 变暖。25年以来,南极气温 上升了1℃ 1℃。 上升了1℃。这些都说明一个 现象:地球在变暖。 现象:地球在变暖。
4、发生于种内的拟态 、
• 如非洲一种雌丽鱼在产卵后未容卵受 精即将卵吞入口中哺育。 精即将卵吞入口中哺育。雄鱼尾鳍根处有 橙黄色斑,酷似鱼卵。 橙黄色斑,酷似鱼卵。雄鱼排精时显示此 色斑,雌鱼欲吞此假卵却将精子吸入; 色斑,雌鱼欲吞此假卵却将精子吸入;受 精作用在雌鱼口内进行。在此,模仿者(雄 精作用在雌鱼口内进行。在此,模仿者 雄 鱼色斑),被模仿者(真卵 和被骗者(雌鱼 真卵)和被骗者 雌鱼)全 鱼色斑 ,被模仿者 真卵 和被骗者 雌鱼 全 系同种,共同受益。 系同种,共同受益。
• A.避役的体色能够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并与环境的 色彩保持一致。 • B.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 C.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 • D.腹蛇体表的斑纹。 • E.生活在海藻中的一种鱼,遇到敌害时,身体侧立不动, 似一株植物,从而逃避敌害。” • 这里的黄蜂、腹蛇具潜在伤害性,且条纹、斑纹很醒目, 故C、D是警戒色;避役始终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发 现,故A是保护色;南美鲈鱼和海藻中的那种鱼都是与环 境中某种生物相似,而且只有在“侧立不动”或“浮在水 面”不动时才似植物、如败叶,一旦游动起来肯定就不像 了,故B、E是拟态。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温,深度越深,温度越底。选择一种你所熟悉的生物,描述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B.枯叶蝶的体色、体形与 一片枯叶非常相似。A.草地、有毒昆虫、食虫鸟。我的疑问
Image
12/7/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2、在相同条件下,干细沙表面和表面以下的温差(wēnchā)比湿泥土大
3、表面温度变化比内部大,而且越往深处,温度变化越小。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结论
(jiélùn)
蝎子好低温,深度(shēndù)越深,温度越底。
(蝎子的钻沙行为是对沙漠
) 高温环境的一种 适应 (yī zhǒnɡ)
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A、它们都适应寒冷
B、柳树不适应寒冷
C、松树比柳树更适应寒冷 D、柳树对低温更敏感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
5.以下现象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
A.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 B.枯叶蝶的体色、体形与一片(yī piàn)枯叶非常相似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针刺状 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色 Nhomakorabea隐藏
舟蛾
稚鸡
(yǐncáng)
利于避敌
北极熊
云豹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利于(lìyú)捕 食
警戒色
•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 (jùyǒu)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荔蝽(三龄若虫)
警告
有利于自我 保 (jǐnggào) (zìwǒ)
护
第五页,共二十六页。
拟态
•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qítā)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提出问题: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另类的金星
它滴水皆无,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 气所包围。空中飘浮着的是浓厚的 硫酸云,大气压相当于在地球上的 92倍。地表的温度高达四百多摄氏 度,比离太阳最近的水星还要热。
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 “长庚 星” “蒙面逆子” ---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
---表面大气很厚
金星凌日
月掩金星
流星雨
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 叫做陨星。
流星雨
据不完全统 计,平均每 年陨石事件 150次。
世界上最重的陨石—— 吉林1号
质量约1770千克
小行星:
大至直径上千公里, 小至与鹅卵石一般。 它们大多集中在火星 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 行星带里。而某些轨 道与地球相交,有些 还曾与地球相撞。
宇宙中的固体尘埃,星体相撞也会形成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适宜温度 液态的水 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
生锈的火星
它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 行星。虽然它异常寒冷干燥,大气 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但那些纵 横交错的河床似乎在告诉我们,很 久以前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
九星之王--木星
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能装下 一千多个地球。它有十几个卫星, 俨然一个小型太阳系。时刻变化着 的彩色条纹和翻腾的云层、风暴揭 示了木星多变的天气系统。
昼夜持续42年 变换一次。
太阳系中最后一颗被发现的行星。它通常 是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至今还覆盖着 神秘的面纱。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如此遥远, 在那里,太阳看上去只是一颗明亮的星。
冥王星
离太阳最远; 质量最小的行星。
水 金 地 星 星 球
火 星
木 星
土 星
天 王 星
海 王 星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水星 大多数时间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 木星 体积最小的行星—— 冥王星 最亮的行星—— 金星 最暗的行星—— 土星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 与地球最相似,被称 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火星
第2章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概要
第2章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初中科学组向建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都知道生物是能够适应环境的,为了适应环境有各种不同表现。
2、学生复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3、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能力目标:1、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生能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学生会观察实验并进行记录。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生具有实证意识。
2、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实验,学生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准备:1、培养的形状怪异植物2、6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一杯干沙子、两支温度计、白炽灯,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并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教学难点: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仙人掌的图片和植物向光性一、学生活动:探究为什么沙漠中的蝎子白天要钻到沙子下面去?1.呈现蝎子生活在沙漠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蝎子在沙漠中藏身的理由。
2.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3.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实验器材(白炽灯、烧杯、干细沙、温度计),根据实验目的学生设计实验步骤。
4.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好实验记录。
5.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关注,如白炽灯的安全使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讨论: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1.学生观看影片,让学生说一说: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在讨论中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教学巩固》2.让学生选择一种他熟悉的生物,描述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生物是适应环境的理念。
三、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意义!)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举例:蜜蜂采蜜,获得食物的同时也为花传粉,若蜜蜂死亡,桃树就遭殃,最后受损的是人类自己。
《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堂笔记
《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堂笔记
在我们的世界中,有着无数令人惊奇的事情。
从微观到宏观,从生物到地理,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神奇的事物。
在微观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这些微小的粒子组成了一切物质。
而在更深入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量子力学的作用,其中包括了奇妙的现象如超导、量子隧道效应等等。
在宏观世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天体的运动和演化。
恒星、行星、星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复杂性。
生物世界同样令人惊奇。
从细胞到器官,从个体到群体,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一种奇迹。
我们可以看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繁荣和共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
地球也是一个充满奇妙的行星。
它上面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沙漠、森林等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同时,地球上的气候、环境、资源也在不断变化和演化,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总的来说,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无穷无尽的知识和美好。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笔记: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实验证明植物对单侧光的反应引起弯曲生长,这是植物对光照的适应。
(2)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动物典型的形态适应性特征,它们的区别如下表:
2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人类要保护这些生物。
(1)意义: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生物。
(2)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丧失栖息地,滥砍、滥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排放污染(3)保护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的最有效手段。
(4)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广东的鼎湖山、吉林的长白山、四川的卧龙山、贵州的梵净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