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历史科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
【学校】2024年高考大纲解读,备战高考必备!导言大家好,我是哈密瓜老师。
高考对于每一个中国学生来说都是一场决定未来的关键考试。
2024年的高考大纲昨天刚刚发布,今天我将为大家解读这份备受关注的大纲,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
第一部分:大纲的重要性大纲是高考备考的基石之一,理解并熟悉大纲内容对于高考的成功至关重要。
大纲提供了每一个科目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让我们知道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准备。
因此,了解2024年高考大纲的变化是备战高考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语文科目H1: 2024年语文科目大纲2024年的语文科目大纲相较于之前有一些变化。
在阅读理解方面,将更注重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提取文字中的表面信息。
作文部分将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时时刻刻注重实际运用。
H2: 如何备战语文科目备战语文科目要注重多读多练多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多做一些习题,培养自己的解题技巧和答题速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思辨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部分:数学科目H1: 2024年数学科目大纲2024年的数学科目大纲变化较小,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和题型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例如,对于函数和图像的关系,考生需要能够准确地利用函数关系描述图像的几何特征。
大纲中还明确要求考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H2: 如何备战数学科目备战数学科目需要从基础知识出发,打牢基础。
各类题型的练习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常考题型,如函数、几何等。
此外,多做一些模拟题和历年真题,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解题速度。
第四部分:英语科目H1: 2024年英语科目大纲英语科目一直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2024年的英语科目大纲在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
阅读理解将更注重考生对文章细节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听力考试将增加一些实际对话和信息交流的内容,写作要求将更加注重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1篇)
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1篇)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1一、指导思想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
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普通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历史教学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进行教学。
使用人教社xx版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下册(选修)为教材。
以人教社新版《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书》下册为教参。
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针对性要强。
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提供了自一战后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历史发展史实,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自行调整,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提倡教师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启发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安排1、每周2课时,本学期共21周,约42课时。
2、4月下旬前要复习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的前三章。
期中安排区统一测试。
3、6月底提供全册书的练习题一套,仅供参考使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节课教案
七班级下册历史其次节课教案七班级下册历史其次节课教案1【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力量和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观看力量;通过观看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育审美力量;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拟,培育同学把握、运用比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疏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奉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制造的价值,生疏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生疏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同学生疏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觉的发觉了些什么这些发觉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同学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同学看书、查找、发觉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同学连续探究的爱好。
三、半坡遗址要求同学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消灭这样的现象〞观看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依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想、想象同学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历史科学概论
2.致用的三种类型
致用的三种类型:贵族本位的致用观、民族本位的致用观和社会本位的致用 观 (1)贵族本位的致用
贵族本位的致用观将历史学的服务对象设定为当时的统治者,即帝王、贵族和官 僚。这是传统史学的致用观。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重心在政治和道德两大领域,因 此,史学的致用主要表现在资治和训诫。 资治是指为国家政府的政治统治、管理决策提供经验和教训。传统史学的产生和发 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密不可分。孔子作《春秋》即怀有“拨乱世之反正”的政治目 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司马光之著《资治通鉴》,通过修史“鉴前代之兴衰,考当今 之得失”,“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再如传统史学中的典制史,更是以 历史上的种种制度模式,为现实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唐代杜佑之《通典》序言即 明言:“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
2、写实性:必须记述客观史事的真情实况
3、动态回顾性:历史学是把人类社会的变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考察
在横向上,具体考察整体运动是怎样由阶级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 构、文化结构等主题结构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联系和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规律性关联是什么。在纵向上,考察时间上先后 联系的时序性,新旧交替的代谢性,跨越发展阶段的超越性,发展变 化上的多线性,多重方向的多线性等。
(2)民族本位的致用
近代意义的史学致用主要从属于民族主义运动,旨在唤醒或培育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将一个民族和一个主权民族国家融入 到一种至关重要的内在价值体系并进而成功地鼓动整个民族或大部分人口的政 治意志的政治运动”(劳埃德· 克雷默:《历史叙事与民族主义的意义》)余英 时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凡是能掀起一时人心的政治、社会 、文化运动,分析到最后,殆无不由民族主义的力量或明或暗地主持着”,因 此,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主导力量”(余英时 《中国现代的民族主义与知识分子》,《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民族主义》)
高一上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历史科目是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历史的学习不仅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包括思维方法、史学理论等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下面将列举高一上历史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古代史1. 中国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夏、商、西周、东周。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理论: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
3.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皇帝秦始皇的典故。
4.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汉文化的代表性作品。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史1. 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八旗制度、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等。
2.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的起因、进行过程和影响;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五四运动的起因、影响及其引发的各个方面的变革。
第三部分: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战争爆发的原因、战后各国的调整和国际格局的变化。
2.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革命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3. 法国大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革命的起因、主要事件和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全球范围以及战后世界的重建。
第四部分:历史思维方法及史学理论1. 史学的基本概念:主观性、客观性、时空性等。
2. 史学研究的方法:事件观、人物观、社会观、问题观等。
3. 史料的分类和利用:典籍、碑刻、史书、档案等不同种类的史料及其特点与运用。
4. 历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汉学派、史料派、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等著名历史学派。
以上列举的是高一上历史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和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学习,掌握这些重要的历史知识。
祝愿各位同学在历史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作为学生们接触学科的开端,涉及到了中国历史的广阔范围。
下面是高一历史1到12课主要的知识点。
第一课:考古与历史- 考古学的定义和作用- 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重要考古发现第二课: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开化- 早期文明的特征和起源- 文明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第三课:奴隶社会的成长和发展- 奴隶社会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早期奴隶社会的发展- 早期奴隶社会的代表性国家: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第四课:古代帝国的崛起和发展- 亚洲古代帝国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早期古代帝国的代表性国家: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第五课:民族大融合与文明的交流互鉴- 民族大融合的背景和原因- 文明交流的途径和影响- 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影响第六课:经济变革和城市的出现- 城市的兴起和特点-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及其作用第七课:古代农业与农民- 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农民的生活和地位- 中国古代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八课: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曹操和王导的文化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文化交流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第九课:中外货币交流和贸易- 中外货币交流的历史- 古代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第十课: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与文化-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基督教的影响和中世纪文化的特点第十一课: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和农民起义- 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英国的农民起义和法国农民起义第十二课: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和资本主义萌芽-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哥伦布的航海和欧洲的世界观扭转以上是高一历史1到12课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006年中考试题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二) 国家产生和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内容标准】(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006年山东省中考试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06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非实验区用)1.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 战争频繁B. 诸候争霸C. 新旧制度更替D. 百家争鸣2006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历史试题1.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请你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006年)应是多少年A. 2479年B. 2480年C. 2481年D. 2482年【内容标准】(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1.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2006年海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科试卷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内容标准】(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湖北省黄冈市2006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1.下列哪次战役结束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通州市2006年初三历史结业考试试卷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6、战国七雄中,后来实力最强的是秦国(√ )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历史试卷三、填图识图题(填图3分,识图2分,共5分)51、在下图中填出A、B、C所示国家、战役或都城的名称。
战国七雄图A秦国B楚国C齐国【内容标准】(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高中历史前2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前2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古代中国的四大文明古代中国的著名文明有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良渚文化以及三星堆文明。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文明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文明,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和甘肃一带。
黄河文明的特点是祭祀、钧陶、青铜器和甲骨文。
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长江文明是指长江上游地区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
长江文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楚国楚文化,楚文化是古代中国最有名的地区文化之一,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良渚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文明。
良渚文化的代表作是良渚玉器和青铜器。
良渚文化是古代中国工艺和农业的代表。
三星堆遗址是全国唯一的纺车时代城邦遗址,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制品和青铜器。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制品和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制作工艺之高、各种器型之多、材质之多的情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极为罕见。
古代中国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最初,中国古代政治的形成与氏族联盟、封建政权、王权中央集权化等相关。
氏族联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固有形式。
早期社会有三大组织形式,它们是:氏族联盟组织、部落联盟组织和封建国家。
最早的政治形态是氏族联盟,它是古代中国政治形态组织的最早形式。
外族与中国融合,王权中央集权化,首先是就西周的政治制度而言。
西周的国家形态是一个封建、农耕社会的国家。
西周王室最初是一个联盟政权,直到文王取代商朝统治者后,在这一地区统一了较大的疆域。
然而,周室毕竟是游牧民族占据着一块汉地,难以扩张,来年国家开始了分裂。
这些众多的分裂国家最终重新联合,周室便重新确立了王权集权化的政治形态。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是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部门。
农业生产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手工业则是农业生产的有力补充。
农业的发展极大地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古代农业生产主要以农作物的耕种、畜牧业和农村手工业为主。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第一章绪论历史,广义的说,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
它可以分为自然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科学,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历史科学与旧史学的区别:①指导理论不同②阶级属性不同联系:历史科学是在旧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发展的根本看法。
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①搜集、鉴定、整理史料的方法。
②分析、综合,对历史得出感性认识,投入实践。
③编写史学论著的方法。
第二章中国史学史概说先秦史学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史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我国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春秋》的出现,使我国史学开始了一个新的局面,史学逐步变成了“经世之学”。
《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722BC),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BC),共242年,孔子修订《春秋》的目的在于“正名”,有褒有贬,从而使“乱臣贼子惧”。
孔子和左丘明已开始运用发展变化的历史观点观察社会。
战国时期出现了学术史,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篇》秦汉史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随后,搞了一场“焚书坑儒”,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大地阻滞了我国史学的发展。
司马迁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成就:①“敢述汉非”、关心人民疾苦,反抗暴政。
②力图探寻历史发展规律③对社会经济关系十分重视。
班固与《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其成就: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但班固的历史观非常矛盾。
荀悦与《汉纪》:《汉纪》是东汉末年荀悦所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的断代史,《汉纪》在史书体裁上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它以“通比其事,例系年月“的八字方针,按年月把史事通通排列起来,加以类比。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原因:①南北战乱,统治者找不到原因,想从历史中总结②由于战乱,文人学者安全没保障,就著书写作,以抒愤懑。
历史选修2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2复习提纲一、古代东亚社会的形成与初期特点1.农业革命与农业社会的形成2.都城的建立及其社会形态3.牧业民族的兴起及其对东亚社会的影响4.耕读传统的形成及其特点二、古代东亚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君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传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3.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4.耕读传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5.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影响6.文化传统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三、古代东亚经济的特点与交流1.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2.手工业与商业经济的发展3.铁器的普及与农业生产的革新4.华夷观念对东亚经济交流的影响5.东亚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四、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文化传统1.日本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3.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封建社会的影响4.宗教信仰对日本封建社会的影响5.日本文化的传统与特点五、朝鲜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朝鲜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2.朝鲜封建社会的形成3.儒家思想在朝鲜王朝的影响4.朝鲜文化的传统与特点六、东亚地区的争霸与政权更迭1.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2.山东半岛的统一与分裂3.藩镇割据与日本战国时代4.明清时期的政权更迭七、东亚地区与西方文明的接触1.东亚与葡萄牙的接触2.荷兰在东亚地区的影响3.东亚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及其对东亚社会的影响八、近代东亚社会的变革与新的挑战1.清末封建社会的困境与2.甲午战争与东亚社会的变革3.东亚社会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接受与反思4.东亚社会在新的时代面临的挑战以上是关于历史选修2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古代东亚社会的形成与初期特点、古代东亚社会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古代东亚经济的特点与交流、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文化传统、朝鲜王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东亚地区的争霸与政权更迭、东亚地区与西方文明的接触以及近代东亚社会的变革与新的挑战。
每个部分都提供了相关的分论点和特点,帮助复习者全面地了解和回顾所学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此提纲对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选修2的知识。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高考历史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2. 教学内容2.1 单元一:中国古代史-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 研究中国各个朝代的兴衰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2.2 单元二:中国近现代史-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 掌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革和革命运动;- 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3 单元三:世界现代史- 了解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基本时期和重要事件;- 研究各个国家的独立运动、革命和战争;- 分析世界历史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教材和参考资料,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布置历史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 定期进行历史考试和模拟演练,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试能力。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知识、解读历史文献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 实践法:通过观察实物、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感受;- 讨论法:通过提问、辩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交流互动。
5. 教学评价-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平时表现、作业题、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竞赛和学术活动,展示研究成果和提高综合素质。
以上为高三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的大致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高考备战做好充分准备。
史学概论
第一节 “科学”的判断标准
一般人理解的科学有三种含义:
1、一种专门的知识体系。 2、研究事物规律的学问。 3、经过实验而验证的知识体系。
“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 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 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 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不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 便直进了理论的领域”。
第三节 历史学的学科地位
一、不同时期学者对历史学学科地位的论述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早期版本
“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
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
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
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何是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史学,首先确定了史学研究对象的客 观性质,把人类历史当成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去研究, 从而在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深刻的变革。 (研究对象的客观性)
2、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际应用,获 得了研究现象之间必然联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 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并依其规律描述真实历 史过程的实证科学。(揭示规律并运用规律)
一、共同点:
1、人类社会历史与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都是宇宙间 存在的客观现象,客观实在性是其首要相同之处。
2、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因此,凡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自 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是相通的,普遍适用的。
二、不同点:
1、历史科学所要认识的人类社会客观历史的运动,与 自然科学所要认识的自然界的运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措施: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初中历史八下第二课教案
初中历史八下第二课教案1. 了解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了解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3. 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难点:理解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科举考试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的兴趣。
2. 与学生讨论:你们知道古代科举制度是什么吗?它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是什么?二、讲授:1. 授课教师简要介绍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分析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科举考试对进士、举人、秀才等不同级别的考试要求。
3. 讲解科举制度对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讨论:1. 分组讨论: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是什么?它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哪些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展开讨论交流。
四、拓展:1. 给学生分发材料,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来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细节和影响。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科举制度在古代社会中的具体运作情况。
五、总结:1. 教师梳理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1. 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更深入地了解科举制度。
2. 口头作业:总结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科举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角度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以及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科历史必修2-文科14课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通过客观描 写反映社会问题。
05
现代历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全球化成 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发展趋势。
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深刻影响 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多元化趋势
现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相互交 融、碰撞。
讲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历史,重 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和现代化 进程。
世界史
历史研究方法Leabharlann 概述了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演变,包括各大 洲的主要文明、战争、科技和思想的发展 。
介绍了多种历史研究方法和技术,帮助学 生掌握如何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深化研究
建议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时期进行深入的研 究,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和资料收集。
中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时期,欧洲大学兴起,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 的平台。
哥特式建筑的盛行
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盛行,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骑士文化与史诗文学
中世纪形成了独特的骑士文化,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史诗文学作品。
04
近代历史
近代文明的崛起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 过渡的重要时期,通过重新发掘 古希腊罗马文化,推动了思想、
艺术和科学的进步。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罗马天主教 会的权威,促进了新教的发展,
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理性思维的 崛起,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等为代表的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
初中历史科二教案
初中历史科二教案1. 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2. 清楚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时代划分和主要事件;3. 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概述古代中国历史的主要时代及其标志性事件;2. 具体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3. 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和学派思想;4. 介绍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5.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文化成就;6. 综合了解唐宋元明四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和主要事件;2. 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清古代中国历史各时代之间的关系;2.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和思想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25分钟)1. 老师介绍古代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和主要事件;2. 依次讲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3. 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化和思想发展;4. 介绍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5.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文化成就;6. 综合讲解唐宋元明四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三、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四、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组织学生整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写一篇文章总结本课内容。
五、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时代划分和主要事件,以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认识。
alevel历史大纲
alevel历史大纲A级历史大纲A级历史课程是一门广泛研究人类历史的科目,旨在通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主题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A级历史大纲的详细介绍:第一部分:简介历史大纲的第一部分旨在向学生介绍A级历史课程的目标和学习重点。
它将解释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该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开发并应用各种历史技能。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A级历史课程的结构和组成。
课程通常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涉及特定的历史时期、地区或主题。
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将得到明确说明。
第三部分:核心内容核心内容部分是历史大纲的重点。
它将覆盖A级历史课程中学生必须学习和理解的核心历史事件、人物和主题。
这些内容将根据不同的模块进行组织,以确保学生对各个方面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第四部分:评估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通过定期的评估来评估。
这个部分将描述A级历史课程的评估要求和标准。
具体的评估形式可能包括考试、论文、演讲等。
评估将根据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和能力来进行。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这一部分将列出适用于A级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能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文献、在线数据库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第六部分:学习支持和建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大纲的最后部分将提供学习支持和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学习技巧、阅读建议、研究方法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论:A级历史大纲是一份详细描述A级历史课程的文档,它定义了课程的结构、核心内容和评估要求。
通过遵循这个大纲,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培养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大纲的发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以确保高质量的历史教育。
美国课程标准
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述评摘要:为了了解美国的历史教育状况,需要从国家课程标准入手。
从课程标准研制背景到编制过程中的争论再到其内容要求的规定,无不显现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历史教育的一些变化和新的视角、理念、动向及其思考。
1994年颁布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无疑是美国历史教育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改革实践,它的制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标准》的特殊地位,注定它一经出台就将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而其极具争议的内容,更是最终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程度最激烈的关于美国历史的辩论。
而对公众提出的诸多争议性问题,美国教育界和历史学界的专业人士又对《标准》的学术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最终于1996年公布了《标准》的修订本。
关键词:美国历史课程标准1994年,美国颁布了其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美国历史教育史上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实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面对公众提出的诸多争议性问题,美国教育界和历史学界的专业人士又对《标准》的学术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探讨,最终于1996年公布了《标准》的修订本。
一、《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向来比较自由,20世纪90年代以前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州和地方政府在课程的设置和处理上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确保了州和地方的权力,但在这种“自由放任式”体制下,历史教学在内容、教材和观点等方面“百花齐放”,不同的学校对同一历史问题的教学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历史观点,使用不同史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比如,南北两地学校对内战和重建的讲解可能因其历史地理因素而持完全不同的看法,这对于共享美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学生而言,是不利于他们得出全面而客观的判断的,从而削弱了他们同为“美国公民”的身份认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的进程使这个国家的认同始终处于动荡和再造的过程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历史科一、考试依据1.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
2.佛山市教育局制订的《佛山市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历史科)》(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二、考试原则1.试题命制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遵照本《考试说明》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命制要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3.试题命制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融为一体。
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和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掌握程度,以及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试题选材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结构与分值:历史学科与思想品德学科合卷考试,试卷由历史部分和思想品德部分组成,全卷分值共100分,其中历史部分占50分。
2.答卷方式与考试时间: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两科答题时间合计90分钟。
3.题型及分值:历史部分设置单项选择题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非选择题2小题,共18分。
四、内容比例五、试卷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试卷难度值控制在0.65左右。
六、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的起源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统一国家的建立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知道统一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西汉的强盛与“大一统”的关系。
3.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了解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科学技术1.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2.知道都江堰、长城、大运河,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思想文化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近代化的起步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3.知道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认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作用。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和渡江战役。
经济和社会生活1.知道张謇兴办实业的史实,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的社会习俗变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知道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主要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道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知道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知道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
3.知道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科技、教育与文化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生活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古代史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了解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1.知道《神曲》,了解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知道《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知道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知道“三角贸易”,初步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2.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地侵略的正义性。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1.知道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及《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1.知道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知道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科学与思想文化1.知道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世界现代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知道欧洲联盟。
2.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科学技术和文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部分题型示例历史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A .商鞅B .秦始皇C .汉武帝D .北魏孝文帝【答案】B2.近年在汉堡发现了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书的前言写着:“这位思想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被赞誉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3.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 .《水经注》B .《齐民要术》C .《天工开物》D .《资治通鉴》【答案】C4. 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种思想源自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A5.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以下他没有..直接参加的革命活动是 A .成立兴中会 B .组建同盟会 C .发动武昌起义 D .建立中华民国【答案】C6.《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能有力地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淮海战役织布 农耕 炼水银、朱砂【答案】B7.伯里克利时代的公民巴斯塔和妻女居住在雅典的一个小山村,作为一家之主的巴斯塔A.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B.妻子参与国家议事期间,在家照顾女儿C.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D.与妻子一起参与国家议事时,把女儿托付他人【答案】A8.《列宁在十月》是欧洲电影事业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故事片,它展现的情节有A.“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出版发行C.巴黎公社革命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答案】D9.美国波音飞机的生产,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中国制造,这说明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C.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答案】D10. 下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俄国A.赢得了克里米亚战争B.解放了黑人奴隶C.废除了农奴制D.实行了五年计划【答案】C二、非选择题:1.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果断地采取了与传统经济政策不一样的方法,推行新政,使美国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