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预习单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预习案一、给下列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坻.()屿.()嵁.()蔓.()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龚.()隶.()二、将加点词的意思解释在后面的括号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不可知其源。

..()差互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以.()其境..()幽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熟读课文。

《小石潭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

二、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预习结果:1、展示第1小题结果,将正确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

2、展示第2小题结果,勾画重点词,并识记。

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水尤清冽()可清不可.久居()以其境过清()心乐之()乐似与游者相乐()(二)课堂学习。

1、识记作者信息,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刘柳州。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预习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预习检测 (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预习检测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8分)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预习稿

小石潭记预习稿

《小石潭记》预习稿内容:《小石潭记》课型:新授课时间:第9周编辑:蔡正刚审核:--------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百许头:⑵俶尔远逝俶尔:2、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⑵斗折蛇行斗:蛇: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⑷凄神寒骨凄:寒: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

写其动态的一句是: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5、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阅读训练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⑴水尤清冽尤:⑵往来翕忽翕忽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⑴伐竹取道⑵齐师伐我B、⑴乃记之而去⑵停数日,辞去C、⑴不可知其源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⑵属予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附参考答案:【阅读训练一】1、①大约②忽然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③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3、①伐竹取道②水尤清冽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简介:《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被尊为骈文的典范之作。

本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在一个清晨到小石潭游玩时,通过景物的描绘、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作为一篇杂记体散文,这篇文章想象丰富,文字精细,堪称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学案及预习案:一、前导活动在学习本文之前,可进行一些前导活动,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

1. 展示图片:展示与自然景物相关的美丽画作或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细节和美感。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曾经游玩过的自然景点,询问他们对于自然景物的观感和感受,并激发他们对于身边美丽事物的思考。

3. 词语联想:给学生呈现一些与自然景物相关的词语,例如“清晨、石潭、溪流、鸟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意象和感受。

二、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小石潭记》这篇经典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意识。

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朗读一段,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 理解问题:设计一些问题,以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抒发主题?(2) 通过对小石潭的描绘,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3) 作者如何利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来丰富文章的意境?(4) 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3. 实景体验: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自然景点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并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观感和感受,写一篇类似于《小石潭记》的散文。

三、拓展任务通过拓展任务,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 变换视角:要求学生以小石潭中的一棵树的视角,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见证了多少人们的游玩和变幻,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2. 探究作者:要求学生研究关于作者欧阳询的生平和作品,以及与《小石潭记》类似的文章,了解欧阳询及其作品的背景及特点。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自然景物相关的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鼓励他们对自然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6《小石潭记》预习学案一、掌握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翠蔓.()摇缀.()参差..()()..()()佁.然()悄怆2.解释下列词语。

心乐.之()伐.竹取道()水尤.清冽()水尤清冽..()为.坻()青树翠蔓..不动()..()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3.熟读课文至少两遍,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试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教材助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岳阳楼记》。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小石潭记》-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小石潭记》-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小石潭记》(解析版)一、知识点预习原文及翻译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字词理解(1)字词注释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0课 小石潭记 课前预习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0课 小石潭记 课前预习单

第三单元怡情养性10 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

(1)影布.石上古义:今义:(2)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3)不可久居.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

(1)为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4)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3.词类活用。

(1)凄.神寒.骨活用为,(2)心乐.之活用为,(3)近.岸活用为,(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活用为,(5)皆若空.游无所依活用为,(6)斗.折蛇.行活用为,(7)其岸势犬牙..差互活用为,4.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字,河东人,唐代文学家,“”之一,和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世称“韩柳”。

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第 2 段对游鱼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游鱼除过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什么用意?(2)文中是怎样运用衬托的手法来表现水之“清”和人之“乐”的?(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乎难以相容,该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1)映照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2)年轻人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3)停留住;在(某种位置);占据,属于(某种情况)2.(1)动词,作为动词,成为(2)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3)副词,大约助动词,能够,可以(4)介词,由动词,跟随,跟从3.(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悲伤;使……感到寒冷(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形容词动词靠近(4)名词状语向西(5)名词状语在空中(6)名词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7)名词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4.柳宗元子厚唐宋八大家5.(1)描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赏景时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小石潭记预习资料

小石潭记预习资料

小石潭记预习资料小石潭记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下面是其预习资料。

作品名称:小石潭记:柳宗元创作年代:唐朝作品出处:《永州八记》文章类型:山水游记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一、字音篁(hung)竹佩(pi)环乐(l)之见(xin)小潭清洌(li)卷(juǎn)石底为坻(ch)为屿(y)为嵁(kān)翠蔓(mn)蒙络(lu)摇缀(zhu)参(cēn)差(cī)佁(yǐ)然不动俶(ch)尔翕(xī)忽相乐(l)斗(dǒu)折差(cī)互悄(qiāo)怆(chung)幽邃(su)龚(gōng)古隶(l)曰(yuē)恕(sh)己二、翻译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兴奋。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小石潭记预习

小石潭记预习

二 读懂课文
• 1自译:对照注释,逐句读、译, 不会译的字词加点标注 • 2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不会译的地方 • 3同桌互译一遍课文,看是否有不 恰当的地方 • 4积累部分重要实词、虚词
(一) 词类活用 • 1西行 • 2近岸 • 3斗折蛇行 • 4犬牙差互 • 5凄神寒骨
(二 ) 一词多义
• 1从 • 3可 • 5清 • 7其 2见 4差 6以
三 细读 • 1小石潭景物有何特点? • 2作者观景时的心情如何,心情 和景物之间有没有联系 • 3你有什么问题吗(记到书上或 预习本上以便思考、交流) ?
小石潭记
预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和文体“记” 2读准、读通课文 3积累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 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4梳理文章结构和思路 5初步理解作者的感情
柳和“记” • 2自读课文,正音,读不准的标注、 查字典,并在练习本上抄写下来 • 3同桌互读一遍,纠正读音

《小石潭记》预习单-

《小石潭记》预习单-

《小石潭记》预习单班级:姓名:流程内容(我已朗读课文遍)一、基础读写【目标导航】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重点)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柳宗元,字,(朝代)(地名)人,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之一,另外几人为。

【关于作品】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

这次革新历时仅100多天,即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生活了近10年,在此期间,他游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本文《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一篇。

【关于文体】“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小石潭”是。

【课文预习】一、初读课文,标注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认准读音和字形:篁竹()珮环()心乐之()清冽()为坻()为屿()为堪()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佁然()俶尔()参差披拂()()()翕忽()悄怆幽邃()()()二、再读课文,读顺句子,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一处)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三处)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处)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处)三、读课文,读懂文意,试翻译课文。

1. 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日光下澈2.一词多义如鸣珮环()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四面竹树环合( ) 以其境过清()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不可知其源()从小丘西行()隶而从者()以其境过清()隶而从者()3.古今异义古义今义乃记之而去:,全石以为底:,闻水声:,崔氏二小生:,4.解释下列字词如鸣珮环()水尤清冽()为坻()蒙络()摇缀()参差( ) 披拂()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凄神寒骨( ) 悄怆( ) 幽邃()乃记之而去()5.判断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

小石潭记预习学案小石潭记预习学案《小石潭记》全文着意突出的,就是文中的“清”字。

我们可以感到,景物在作者的笔下是那样的幽美清新。

下面是小石潭记预习学案,和小编有一起来看看吧。

一、自主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阅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整体翻译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过程(一)了解背景,切入课题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

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

但不久遭到迫害。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

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人们把他在永州写的八篇散文称作《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二)预习检测,温故知新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佁( ) 然不动 21教育网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解释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以其境过清(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掌握重点字词。

2.通篇翻译课文。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3、潭上有什么景物?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友情提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预习案

《小石潭记》预习案

《小石潭记》预习案【学习目标】③领会作者游山水之乐和贬谪后的凄凉、抑郁之情,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知识要点;分析多种写景手法的运用综合。

【学习难点】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自主预习1.资料链接。

(2)写作背景: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

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

但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

寄情山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本课生字词整理在下面横线上。

二、互助交流(10分钟)◎步骤方法:1.课前预习检查。

(1)字词、作者相关内容。

(见幻灯)(2)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悟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2.疏通文意。

(1)在组长带领下解决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一人一句翻译课文;组长负责记出翻译时遇到的疑难,准备展示。

(2)展示疑难问题。

3.阶段练习。

(见幻灯)4.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技巧。

(1)指导朗读技巧→ (2)师生合作读→(3) 生生合作读。

三、合作探究(10分钟)◎步骤方法:1.组内合作,探究疑难。

(组内讨论下面问题。

组长分工,每一位组员负责主持交流并记录一个问题,准备代表小组展示;组内不能解决的其他问题,由组长负责记录并准备交流和展示。

)2.组际合作,交流疑难。

(组长携带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

)问题一: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加以分析。

问题二: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采用了什么手法?加以分析。

问题三: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加以分析。

问题四:文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其他质疑:(组长集中质疑)四、展示反馈(10分钟)◎步骤方法:1.交流以上四个问题;解决组际合作后仍没有解决的疑难。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小石潭记学案及预习案
2.参照“预习案 2”,试着翻译全文。 当堂训练:翻译“导学方案”自主测评 5 的句子。
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方案基础巩固
8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小石潭记》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
一、教学目标: 4、学习文章的写景手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5、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过程: 课堂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一段中找出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画出作者用了哪些准 备的动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这一段先闻其声,后见其形,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 2、从第一、二段中找出写水和写鱼的句子摘抄在下面。
切体验,他的思想和创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和诗歌。著
名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均为这一时期所作。
当堂训练: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朝的著名

(2)作者被贬为
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
2.读课文
(1)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自由朗读课文。
当堂训练: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 跟着同去的 )者,崔氏二小生( 年轻人):曰恕己,曰奉壹。 三、熟读课文。
《小石潭记》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师版)
一、教学目标: 3. 了解作者、文体及写作背景。 4.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生展示预习结果: 1、展示第 1 小题结果,将正确的拼音标注在课本上。 2、展示第 2 小题结果,勾画重点词,并识记。 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向……方向”;画横线的词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10-2[预习导学]小石潭记(第2课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10-2[预习导学]小石潭记(第2课时)

第10课小石潭记(第2课时)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2.探究作者于文中表现出的心情变化以及含蓄流露的心境。

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知识回顾。

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合作探究1.学习游记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结合课文原文,分析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使用的动词。

)(2)小石潭给作者留下了哪些感官体验?(齐声朗读课文第1段,先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说出其属于何种感官体验。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4)作者发现小石潭时,心情是怎样的?(可以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5)课文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朗读课文第2段,小组合作,先找到主要景物,然后读一读描写景物的句子,再分析其表现出的特点,最后说出运用的描写方法。

尽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

)(6)第3段中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观赏小石潭的?看到了什么景象?抓住了哪些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7)课文第4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8)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知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提示原因的句子,再结合作者的生平来分析。

)2.深入体会作者情感,读懂课文,表达看法。

(1)课文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作者被贬时的心境体会并分析。

)(2)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主要抓住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有条理地讲出来即可。

谈感受时注意用词要准确生动,将情与景有机结合。

小石潭记课前预习

小石潭记课前预习

《小石潭记》课前预习通过“游”字立骨,来撬动全篇。

在课文的题目中间加一个字——“小石潭记”。

“游”,自然引出三个教学活动,这三个活动对应的是游记的三个文体知识:1.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2.“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3.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个活动,三个层次,层层推进,做足了铺垫,造足了气势。

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游”字撬动了全篇。

但实际上,用“游”字立骨只是一种铺垫,一种衬托。

真正立起全篇、撬动全篇的,另有其字。

“凄”,是文章的主旨,也是整堂课的真正立骨之字。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于被贬南蛮多年、祸不单行、连苦都无处可诉的柳宗元来说,“情语”是这篇文章真正要表达和倾诉的。

正是抓住了“凄”这一点,立起了全文的脊骨。

1.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呢?用了哪些方法怎么写的?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文中有哪些表示作者行踪的词句?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乐”?4.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忧”?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欣喜一凄怆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6.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何第4段说“寂寥无人”?补充作者同时期的其他作品:《汩罗遇风》柳宗元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汩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译诗:当初我南贬永州,并未像楚臣屈原那样悲痛欲绝,那是因为我相信,自己终会有再返长安的一天。

在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上,告知江水就不要兴风作浪了,那不仅耽误行程,也辜负这清明的时代。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

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

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

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

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

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

《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预习单
班级姓名
一、请运用你敏锐的观察力,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词读音。

二、在疏通文章过程中,有些语句疏通的确存在难度,请你提出不能顺畅解释的字词或句子吧!
三、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提一个你最希望解决的疑惑。

四、从文章的第一、二两段看,柳宗元乐在水中、乐在石中、乐在树中、乐在鱼中,请你用有温度的语言来感悟描写这些景物的语句,选取其中一个景物为话题,用下面的句式来体会它为什么能给作者带来快乐呢?
句式:柳宗元以为乐,是因为。

范例:柳宗元以石为乐,是因为翻卷的石头露出水面,形态各异,其奇美令人遐想。

溪水与奇石配合,鸣奏出如珮环一般美妙的音乐,让人心驰神往,愉悦万分!
五、阅读疏通完《小石潭记》后,请你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的形式,写一段有温度的感悟。

范例:读完柳宗元《江雪》后,我想对你说:“从你孤独的垂钓中,我们所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

特别你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

诗如其人,镜如其心。


(抒写出你独特的感悟,彰显出你不羁的个性吧,不必拘泥于范例的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