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优质公开课《20.不同的声音》word教案(1)

合集下载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并且知道声音对生活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觉辨别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听觉辨别能力,让学生认识声音对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响设备–不同的声音资源(例如:自然界的声音、人造声音等)–PPT或者黑板、粉笔等教具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本、作业册等学习用具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是《不同的声音》,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声音?”2.随机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答不同的声音,可以以学生的回答为例,尽量涵盖不同的声音来源。

第二步:呈现新知(15分钟)1.教师利用PPT或者黑板,呈现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的知识点,辅助讲解,并简单解释与示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传播的。

请看这个示意图,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的?”2.教师播放有关声音传播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和感受声音传播的方式。

第三步:区分不同的声音(25分钟)1.教师通过音响设备播放一些声音,例如:鸟叫、汽车喇叭声、钟声等,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下他们刚才听到的声音。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声音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声音(例如:自然界的声音、人造声音)。

2.学生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代表,代表到教师提前准备的不同声音资源旁听新声音,然后回去告诉组内的同学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并给出自己的判断。

然后每组都通过口头交流,选择一个声音进行描述,并展示给全班。

第四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描述他们选择的声音,并给出自己的判断。

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优质公开课《20.不同的声音》PPT课件

2019年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优质公开课《20.不同的声音》PPT课件
2018-2019 学年下册 2019年小学PPT课件
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
不同的声音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 的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声音。
有些声音让我们心情愉悦,但也有一 些声音听了让人不舒服。
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 感觉到不舒服?
噪音是指太大的声音。那些干扰我们 听觉的声音、令人不愉快、使人身心 不舒服的声音都是噪音。
Hale Waihona Puke 家居噪音防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 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一些常见的控制噪声的方法
• 控制噪声产生:摩托车的消声器、城市内禁止汽车鸣 喇叭。 • 阻断噪声的传播: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路旁多种树。 •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引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不同的声音》这个教案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形成原理和不同声音的特点。

通过本次教学,我对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反思,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2. 教案设计思路本次教案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让他们发现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互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过程反思•步骤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播放一段包含不同声音的音频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但是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音频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导致后续的讨论环节受到了影响。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便更好地引入新课。

•步骤二:观察实验在观察实验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并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实验时过于专注于操作,而忽略了观察和思考,导致他们对声音的特点和形成原理没有很好地理解。

下次教学时,我会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观察点,并鼓励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观察和思考。

•步骤三: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环节,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制作不同乐器,并进行比较和分享。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合作不平等的问题,导致合作效果不理想。

下次教学时,我会在小组分配时更加注意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以促进更好的合作氛围和效果。

•步骤四:讨论总结在讨论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存在顾虑和不自信的问题。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前做一些角色扮演或演讲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学反思和改进方案通过对本次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总结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提前准备多媒体素材,以便更好地引入新课。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声音,包括人声、乐器声、自然界的声音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和创造不同的声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2. 人声的分类和特点:介绍人声的分类,如童声、女声、男声等,以及各种人声的特点。

3. 乐器的声音:讲解不同乐器发声原理和特点,如弦乐器、吹乐器、打击乐器等。

4. 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鸟鸣、水流、风声等。

5. 声音的模仿和创新:教授学生如何模仿各种声音,并鼓励他们创造新的声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声、乐器声、自然界的声音的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各种声音的发出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模仿。

3. 实践法:学生通过模仿、创造和实践,提高对不同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人声、乐器声、自然界的声音的PPT。

2. 教学素材:准备各种乐器的图片和声音样本,自然界声音的录音等。

3. 实践活动材料:如纸杯、筷子等,用于学生模仿和创新声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声音小游戏,引发学生对不同声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引导学生关注人声、乐器声和自然界声音。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声音模仿和创新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声音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模仿和创新声音等活动。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声音,包括人声、乐器声、自然声音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探索不同声音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发出的声音:包括说话、唱歌、笑声等。

2. 乐器发出的声音: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

3. 自然界的声音:包括鸟鸣、水流、风吹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不同声音。

3. 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不同声音。

4. 欣赏法:聆听和分析优秀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声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故事引发学生对不同声音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声音的来源和特点,讲解相关知识。

3. 演示: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不同声音,让学生亲身体验。

4. 实践:学生分组或个人尝试产生和模仿不同声音。

5. 欣赏:播放优秀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和分析其中的不同声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常见的不同声音,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产生和模仿不同声音。

3. 学生能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不同声音,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活动:1. 声音接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顺序模仿不同的声音,如人声、乐器声、自然声音等。

下一个学生需在听到前一个学生的模仿声音后,立即接上一个不同的声音。

2. 声音猜猜乐:教师播放一段声音片段,学生需猜测这是哪种声音。

教师可适当增加难度,如播放多个声音组合的片段,让学生分辨并说出每个声音。

3. 声音接龙:学生分成小组,按顺序模仿不同的声音。

下一个学生需在前一个学生的模仿声音的基础上,继续模仿一个声音,形成一个声音链。

七、教学资源:1. 音频素材:收集各类声音的音频素材,如人声、乐器声、自然声音等。

2. 视频素材:收集相关音乐作品、纪录片等,展示不同声音的魅力。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横波;•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理解常见乐器演奏的原理。

能力目标•发现、描述和记录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设置简单实验,观察和验证自己的猜测;•在乐器演奏过程中感受到音高和音量的变化。

情感目标•科学探究的乐趣;•探究中发现、思考、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爱护乐器,尊重音乐。

二、教学重点•利用生活事例,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区分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理解常见乐器演奏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思考,理解和区分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一步:导入新课活动1: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如闹钟声、鸟鸣声、人声、汽车喇叭声等。

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并描述声音的特点。

让学生讨论,声音从哪里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能不能传播?活动2:视频导入教师放映音乐剧《狮子王》片段中的《阿瓦爱上了迈迪》,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留意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乐器。

活动3:实验引入教师示范声音传播实验,将物体固定在振动的板上,敲击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教师能否实现一个物体同时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呢?第二步:讲解新知活动1:课件展示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概念以及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活动2: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己制造声音,如鼓掌、吹口哨、敲打物体等,不同身体部位制造的声音有何不同?•学生观察身边的声音源,哪些物体会发出声音?声音的大致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学生模仿乐器演奏者的姿势,尽力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

第三步:达标检测活动1:听音辨色教师放开水的声音、风扇的声音、飞机的声音等,让学生尝试分辨这些声音。

教师可以带上眼罩,让学生用听觉来辨认声音。

活动2:组内探究学生分组,每组取一种乐器,共同发掘这种乐器产生声音的原理和特点。

然后学生们分享结果,共同讨论,从中找出不同乐器之间的异同点。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优质公开课《20.不同的声音》word教案(1)

鄂教版小学科学四下优质公开课《20.不同的声音》word教案(1)

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探究: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识:1、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补充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

情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与研究。

教学准备:各种发声的物体、有关噪音危害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呢?2、学生提出简单的假设。

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想办法让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2、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之发出不同的声音,搜集现象。

教学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简单地选取两种对比材料,教师进行演示再加说明就算解决问题,如分别敲大鼓,大鼓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就算学生知道了声音的强弱。

这样对声音的认识过程是达不到本课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记录实验的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作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要讲清楚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

对于学生描述中所讲的“声音尖、粗”,可直接告诉学生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声音高、低”。

三、了解哪些声音属于噪音,认识噪音的危害.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引导学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经历。

2、介绍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

进一步认识噪音的危害。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上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了解别人做科学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3、小结:噪音的危害。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 不同的声音》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 不同的声音》鄂教版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不同的原因。

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观察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快慢,以及发声物体本身的材料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学情分析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从早晨醒来到晚上入睡前,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但他们对于声音的高低、大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认识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振动幅度、振动快慢,以及发声物体本身的材料不同2.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

3.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音色的不同。

难点:认识声音有高低、强弱、音色的不同的原因,知道减弱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发声的物体如音叉、钢尺、小鼓、双响筒等,有关噪音危害和减少噪音方法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是通过什么知道走进教室开始上课的?生:铃声。

师:那你知道铃铛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生: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的。

师:真棒,那你能说出我们身边还有其他不同的声音吗?生:汽车鸣笛声、鞭炮声、走路声、说话声、鸟叫声.......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啊!那这些声音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的声音让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不同的声音》。

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设问,学生提出简单假设。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制造不同的声音?生:想师:那怎样制作不同的声音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敲击物体不同的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生2:用不同的力敲击物体同一个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不同的声音》说课设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不同的声音》说课设计

科学《不同的声音》说课设计一、说课设计理念由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技知识技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或模式的探索一直受到极大的重视。

通过学习科学实验课程,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的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善于质疑、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说教材分析《不同的声音》是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艺汇演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向各个方向传播。

但是对不同的物体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区别在哪里,不是十分理解。

本课主要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不同的原因。

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观察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发出声音高低、强弱,以及发声物体本身的材料不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认识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一)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以及课本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能够感受声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并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利用身边的物体和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与态度。

(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音色的不同。

教学难点:认识声音有高低、强弱、音色的不同的原因。

四、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且会小组合作探究。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产生的声音的特点和运用。

2.分辨简单乐器的声音,并了解简单乐器使用的方法。

3.发展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音频或视频材料:不同物体的声音和不同乐器的声音。

2.实物:简单乐器,如口哨、手拍琴等。

3.课堂道具:黑板、白板、粉笔、彩色笔、以及能够制作出声音的物品,如彩色彩笔、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的物品,如玩具、树枝、水杯等,让学生发出各自物品的声音,并让学生相互猜测物品的名称。

•蒲公英起飞游戏:教师让学生向四周散开,然后让学生采集自然声音,如鸟鸣、树叶声等,并和大家共享。

2. 新课导入(5分钟)•学生通过热身环节,了解到声音可以来自物体,本节课表明物体及在日常生活具体的应用场景。

3. 深入探究(30分钟)•通过观察动画,视频或音频来了解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如何区别的,并了解各自特点。

•具备了一定基础后,在重点介绍一些简单乐器,如口哨、手拍琴等,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并操作实物。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通过设计自己的实验程序,鉴别出如玻璃杯,剪刀,本子,毛球等物品发出的声音,并描述它们的声音特点。

4. 知识巩固(10分钟)•学生经由小组探究,制作出不同的物品的声音组合,并展示(如太鼓、金属笛子等)。

5. 课程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通过课堂巩固了解了物体声音的特点区别,乐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应当对声音的产生形成初步理解。

•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收集自己周边物品的声音,制作成一个小作品,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总结本节课以声音产生的物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了解和掌握了声音的特点和区别以及乐器使用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涵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的《不同的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为“声音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学习声音的特点和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分类,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能够识别生活中的不同声音并进行分类和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听到一个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声音。

如此循环几次,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声音的存在。

感知环节1.以物质的三态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声波”是一种能量传递的方式;2.提示学生,在教室里请大家不说话,耳蜗上贴近门缝,洛阳铲声音可以传到耳朵,说明声音是可以传播的。

3.让二位同学出去,一位敲门,另外一位在教室里听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归纳环节1.生活漫步环节,教师请学生走到教学楼外边,听听正门,羊圈,操场,教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声音。

2.分类讨论教师在班内放出也许是交响乐,也许是小电视广告等。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声音的分类和特点;总结环节让学生做一个小报告,用笔写下生活中遇到的哪些声音,分哪些类别,并想一想在哪个场合最适合发出这些声音。

反思教学优点1.教学设计完整,环节安排恰当,学生参与性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感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入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组织了丰富的活动,如生活漫步环节和小报告环节等,增强了学生对声音分类和特点的理解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不足1.整节课中既有课件展示,又有口语表达与互动,但教师只专注于所掌握讲义的说教,缺乏有效互动。

2.反思环节的形式选取也不够切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方式。

教学改进1.更加开放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课堂教育方式,调整讲述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成果的掌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设计

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声音的音量、音调的不同。

2、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知道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

3、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倾听、辨别、游戏、实验探究音色、音量、音调的不同。

2、能研究橡皮筋的粗细、长短、松紧对音调高低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耐心、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

2、做到注意倾听、仔细观察、乐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够理解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用力的关系。

3.通过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有关。

难点:区分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教学准备:1、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大小不同的烧杯、小鼓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到了大家的地盘,你们欢迎我吗?生:欢迎!(那么待会为了保证咱们的课堂秩序当大家听到鼓声就将注意力集中到我这好吗?——来咱们试一下同桌之间看着对方不停地说:我爱科学)师:见到大家老师是既高兴又紧张,为了缓和气氛咱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好吗?生:好!1、听声音判断谁发出的声音?(一名同学站在前面背对大家)2、生:。

(恭喜你回答正确、你真棒!想不想继续?咱们班的孩子真厉害)师:很好!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中了!师:1:他们的声音有的高,有的低。

2:他们的声音有的大,有的小。

3:他们的声音有点强,有点弱。

师:他们的声音各有特色,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声音的特色判断出是谁发出的。

在我们周围不光人的声音千差万别,即使同一物体也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二、揭示概念探究音量师:听老师说: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声音!(说话时两次的音量不同)问:这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1、生:(1)声音的大小不同。

师:不错!大小这个词用的很好,还何以怎么说呢?2、生:(2)声音的强弱不同。

师:真棒!强弱不同(板书:强弱(大小))3、师: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出大小强弱不同的声音吗?(举手来演示)(生有的拍桌子,有的拍手,有的敲文具盒……)4、那么,声音的强弱会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想一想、猜一猜。

鄂教版教材四下《20.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鄂教版教材四下《20.不同的声音》说课稿

鄂教版教材四下《20.不同的声音》说课稿发布时间:2021-07-22T08:36:40.373Z 来源:《教育学》2021年5月总第250期作者:邓敏捷[导读] 《不同的声音》是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第四单元“文艺汇演”第二十课的内容。

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湖北襄阳441000大家好!我是邓敏捷,来自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同的声音》。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实验与不足、实验创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这七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不同的声音》是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第四单元“文艺汇演”第二十课的内容。

教材中列举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敲击不同的钉子、吹不同的瓶子、弹拨钢尺、弹拨绷紧和松弛的皮筋、敲击装有不等量的水的碗。

这些方法被来探究声音高低、大小的不同以及与物体振动变化的关系。

四年级学生在前两课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但他们对于声音的高低、大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以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了四维的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有高低、大小之分,知道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2.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

3.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科学实验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降低噪音的污染、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有高低、大小的不同。

难点:知道物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大小发生改变。

四、说教材实验与不足在教材上分别用几幅图来提示实验方法,敲击不同的钉子、吹不同的瓶子、弹拨钢尺、弹拨绷紧和松弛的皮筋、敲击装有不等量的水的碗,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可以说明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也引发了我的思考:1.如何让学生直观看到发声体不同的振动变化呢?2.如何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呢?3.如何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呢?4.如何将原本零散的小实验整合成一个综合的实验,更易观察呢?基于此,我做了如下的实验创新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 不同的声音》鄂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 不同的声音》鄂教版
课 题
《不同的声音》
课时数
1课时
年 级
四年级下册
课 型
实验课
教 者




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十分感兴趣,通过游戏、观察、收集资料、实验让学生体验、制造声音的快乐,从而为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知识: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 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科学探究: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噪声的危害,了解减少噪声的办法
教学难点
对各种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产生的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作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课程资源
非洲鼓、可以发声的各种物体、课件
教学准备
非洲鼓、尺、皮筋
教学内容与过程
6、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组汇报,教师板书:不同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强弱、快慢和物体本身有关
1、刚才我们听到的都是美妙的声音,结合图片说说这些声音你见过或者听过吗?老师告诉你这些声音都叫做噪声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会让我们听后感觉到不舒服?
3、小组讨论:噪音的危害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减少噪声?
4、板书课题
1、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奇妙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对,在科学课上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看看桌面上老师为你准备了哪些物品?说说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你想怎样做?
4、老师这有实验的温馨小提示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5、实验过程中完成小组实验活动报告表的填写。看看实验报告表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不同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强弱、快慢和物体本身有关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

不同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不同的声音存在于我们周围,并学会欣赏和尊重各种声音。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自然等不同领域中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探索和发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定义和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3. 不同声音的例子:自然界的声音(鸟鸣、水流)、音乐的声音(乐器、人声)、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说话、走路)等。

4. 声音的影响因素:振动的物体、传播的介质、距离、环境等。

5.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能量,但过大的声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倾听,发现和分辨不同的声音。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尝试,如用手拍桌子产生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声音和感受,共同探讨声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 讲解法:教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因素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 教学设备:音响、话筒、桌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的声音。

2. 讲解:教师讲解声音的定义、特性和产生传播过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如观察和分辨不同的声音,尝试产生和传播声音等。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声音和感受,共同探讨声音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知识和感受,强调声音的重要性和保护声音的意识。

六、教学拓展1. 声音的分类:可将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具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如乐器演奏;噪音则没有明确的音调和节奏,如街道上的汽车噪音。

2. 声音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是由不同的声音组合而成的,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声音来源和性质,感受声音的不同效果。

2.掌握测量声音大小的方法,并了解声音的大小与距离、强弱、高低音调等因素有关。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定义及性质。

2.声音的来源和分类。

3.测量声音大小的单位。

4.声音的大小与距离、强弱、高低音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前置知识渗透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鸟、火车、汽车、风扇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此引出声音的概念。

2.新课讲授a.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们感受一下不同的声音效果,如哨声、鼓声、风声等,让学生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和效果。

b.让学生们自己找寻周围的声音源,如教室里、校园里或身体内部等。

c.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等展示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来源和分类。

d.教师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大小测量单位分贝,并让学生通过展示视频等形式感受分贝的大小关系。

e.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大小与距离、强弱、高低音调的关系。

f.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实例等形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了解声音的来源和大多数的分类。

3.教学巩固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竞赛活动,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声音、借助影像资料的引导,期望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理解和认识声音的本质和特性;并以体验和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加深声音的概念和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小竞赛和课堂测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不同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辅导。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设定合理。

本节课采用自然观察法,引导学生参与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这种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心态,使学生不再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而是意识到让自己行动起来掌握知识。

2.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

本节课采用了许多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声音,但在实际操作上,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学期《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不同的声音有哪些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不同声音•能够模仿几种不同的声音•能够口头表述不同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应用2. 教学内容1.什么是声音,声音的特点和产生条件2.不同的声音有哪些分类3.常见的不同声音,如牛叫、鸭叫、鸟叫等4.模仿几种不同的声音,并分辨声音所属分类5.不同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应用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讲解声音的概念,引导学生发出各种声音,询问学生这些声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提示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这些特点。

3.2 感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的声音,并要求学生听辨声音特点,以及辨别声音的来源和类别。

3.3 模仿声音引导学生一起模仿声音,并分辨声音所属分类,例如,模仿鸟叫、狗叫等等。

在此环节,让学生多次模仿和听辨声音。

3.4 探究声音在此环节中,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发出声音,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声音强度、音色随物品不同而变换的现象,并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

3.5 总结环节让学生总结不同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应用,并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忆。

4. 教学反思此次声音教学的设计,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出声音的感性认知和分辨不同声音的能力。

通过模仿声音,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自主性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在探究声音环节中,学生们可能存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的不足,需要更加精准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总的来说,此次声音教学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也提示我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和探究实践环节的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探究: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知识:1、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这个探究活动,补充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

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

情感: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难点:
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
实验与研究。

教学准备:
各种发声的物体、有关噪音危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2、学生提出简单的假设。

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想办法让同一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并注意观察,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2、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之发出不同的声音,搜集现象。

教学时,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简单地选取两种对比材料,教师进行演示再加说明就算解决问题,如分别敲大鼓,大鼓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就算学生知道了声音的强弱。

这样对声音的认识过程是达不到本课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研究,并对发现的事实加以充分完整地描述。

3、记录实验的情况。

4、分析实验现象,作出结论。

在实际教学中,要讲清楚音调和响度不是一回事,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

对于学生描述中所讲的“声音尖、粗”,可直接告诉学生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声音高、低”。

三、了解哪些声音属于噪音,认识噪音的危害.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声音会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引导学生充分描述生活中经历。

2、介绍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

进一步认识噪音的危害。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材上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通过了解别人做科学研究的事例,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3、小结:噪音的危害。

四、认识减少噪音的方法.
1、生活中有很多减少噪音的方法,说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2、调查活动:调配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受到噪音的污染?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我们有什么办法减弱这些噪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