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一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华东师大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和判定方法2——“边角边”;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B=AB,''A C=AC,''B C=BC,则△ABC△△'''A B C.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1.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A B,△A=△'A,AC =''A C,则△ABC△△'''A B C.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与△ABD中,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知识梳理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例1、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D =CE ,求证:△BAD =△CAE.【答案与解析】证明:在△ABD 和△ACE 中,AB AC AD AE BD CE =⎧⎪=⎨⎪=⎩△△ABD△△ACE (SSS )△△BAD =△CA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变式】已知:如图,AD =BC ,AC =BD.试证明:△CAD =△DBC.证明:连接DC ,在△ACD 与△BDC 中()AD BC AC BDCD DC ⎧=⎪=⎨⎪=⎩公共边 △△ACD△△BDC (SSS )△△CAD =△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例2、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 .在△ABD 和△ECD 中,AD =DE ,△ADB =△EDC ,BD =CD .△△ABD△△ECD .△AB =CE .△AC +CE >AE ,△AC +AB >AE =2AD .即AC +AB >2AD .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B =2△C ,AD△BC ,求证:AB =CD -BD . 证明:在DC 上取一点E ,使BD =DE例题讲解△ AD△BC ,△△ADB =△ADE在△ABD 和△AED 中, BD =DE ,AD =AD .△△ABD△△AED (SAS ).△AB =AE ,△B =△AED .又△△B =2△C =△AED =△C +△EAC .△△C =△EAC .△AE =EC .△AB =AE =EC =CD—DE =CD—BD . 【变式】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AB 于E ,并且AE =21(AB +AD ),求证:△B +△D =180°.证明:在线段AE 上,截取EF =EB ,连接FC ,△CE△AB ,△△CEB =△CEF =90°在△CBE 和△CFE 中,CEB CEF EC =EC EB EF =⎧⎪∠=∠⎨⎪⎩△△CBE△△CFE (SAS )△△B =△CFE△AE =21(AB +AD ),△2AE = AB +AD △AD =2AE -AB△AE =AF +EF ,△AD =2(AF +EF )-AB =2AF +2EF -AB =AF +AF +EF +EB -AB =AF +AB -AB ,即AD =AF在△AFC 和△ADC 中(AF AD FAC DAC AC AC =⎧⎪∠=∠⎨⎪=⎩角平分线定义)△△AFC△△ADC (SAS )△△AFC =△D△△AFC +△CFE =180°,△B =△CFE.A E D CB△△AFC +△B =180°,△B +△D =180°.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例4、如图,公园里有一条“Z 字形道路ABCD ,其中AB△CD ,在AB ,BC ,CD 三段路旁各有一个小石凳E ,M ,F ,且BE =CF ,M 在BC 的中点.试判断三个石凳E ,M ,F 是否恰好在一条直线上?为什么?证明:△AB 平行CD (已知)∴∠B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M 在BC 的中点(已知)∴BM =CM (中点定义)在△BME 和△CMF 中BE CF B C BM CM =⎧⎪∠=∠⎨⎪=⎩∴△BME ≌△CMF (SAS )∴∠EMB =∠FM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EMF =∠EMB +∠BMF =∠FMC +∠BMF =∠BMC =180°(等式的性质)∴E ,M ,F 在同一直线上 一、选择题 1. 如图,已知AB =AC ,D 为BC 的中点,结论:△AD△BC ;△AD 平分△BAC ;△△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2.如图,是的中线,、分别是和延长线上的点,且,连接、,下列说法:△;△ 和的面积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AD ABC ∆E F AD AD DE DF =BF CE CE BF =ABD ∆ACD ∆//BF CE BDF ∆CDE ∆综合题库C.3个D.4个3. AD为△ABC中BC边上的中线, 若AB=2, AC=4, 则AD的范围是( )A .AD<6 B. AD>2 C. 2<AD<6 D. 1<AD<34.如图,AB=DC,AD=BC,E、F是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A.150°B.40°C.80°D.90°5. 根据下列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B.AB=4,BC=3,△A=30°C.AB=5,AC=6,△A=45°D. △A=30°,△B=60°,△C=90°6. 如图,在△ABC中,△A=50°,△B=△C,点D,E,F分别在AB,BC,AC上,并且BD=CE,BE=CF,则△DEF等于()A.50°B.60°C. 65°D. 70°二、填空题7. 如图,AB=CD,AC=DB,△ABD=25°,△AOB=82°,则△DCB=_________.8. 如图,△ABC是三边均不等的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画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个.9. 如图,已知AE=AF,AB=AC,若用“SAS”证明△AEC△AFB,还需要条件.1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对.11. 如图所示,BE△AC于点D,且AD=CD,BD=ED,若△ABC=54°,则△E=°.AA 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12. 把两根钢条','AB=5厘米,则槽宽为厘米.三、解答题13. 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 如图, ∠B =∠C, BD =CE, CD =BF 。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引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在几何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全等三角形在几何学和三角学的各个分支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是关于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将探讨一些新的方法和技巧来判断三角形的全等性。

概述: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由一组条件和规则所组成的,只有当这些条件和规则都满足时,两个三角形才可以判定为全等。

本文将分别从角度相等和边长相等两个方面来详细讨论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方法和技巧。

正文内容:一、角度相等的判定方法1. 角度对应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2. 夹角相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夹角分别相等,且它们所夹的边长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可以被判定为全等。

3. 垂直角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4. 整体角度相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内角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5. 角度平分线相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内部角平分线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二、边长相等的判定方法1. 三边长度相等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底边和两条腰边的长度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3. 直角三角形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边的长度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4. 直角边相等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5. 边中点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的中点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三、角度和边长相等的判定方法1. SAS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连同两边上的两个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连同两边上的两个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可以判定为全等。

2. SSS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相等,那么它们可以判定为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角角边(aas)判定定理可以简化复杂图形的证明过程,提 高解题效率。
04 边角边(sas)判定定理
定理内容
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相等,则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如果$Delta ABC cong Delta DEF$, 且$AB = DE, BC = EF, angle B = angle E$,则$angle A = angle D$。
三角形全等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证明线段相等
通过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相等,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证明角度相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 角相等,证明两个角度
相等。
证明垂直关系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为 直角,证明两条线段垂直。
证明平行关系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平
第六步,根据第三步和第五步的 结论,可得 $AC = A'C'$。
第七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 件,有 $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A'B'C'$。
定理应用
01
在几何证明中,角边角(asa)判定 定理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从而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其他几 何性质和结论。
定理证明
其次,根据已知条件$AB = AB$和$AC = AC$,利用 SSS判定定理可得$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ACD$。
首先,由已知条件可知,$angle A = angle A$和 $angle B = angle B$,所以$angle C = angle C$ (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

2.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且它们夹的两边也分别相等。

3.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且两个角的夹的两边也分别相等。

4.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且它们夹的两边分别相等。

5.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且两个角的夹的两边分别相等。

6.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分别相等,且它们夹的角相等。

7.两个三角形的一边相等,且两个边的夹的角相等。

8.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相等,且它们夹的一个角相等。

9.两个三角形的一边相等,且两个边的夹的一个角相等。

10.两个三角形的一角相等,且两个角的夹的一边也分别相等。

8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

8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

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一、一周知识概述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同时按1→2→3→1的顺序轮换,可写出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式子.如图,△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FE.读作“△ABC全等于△DFE”.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二、重难点知识归纳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3、两个判定定理的应用.三、典型例题剖析例1、(1)如下图,△ABC≌△CDA,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2)下图中,点O左右两边对应的三角形都能够重合,请找出全等的三角形.解:(1)∵△ABC与△CDA重合,互相重合的顶点是A和C,B和D,C和A;∴对应顶点是A和C,B和D,C和A;对应边为AB和CD,AC和CA,BC和DA;对应角为∠CAB和∠ACD,∠ABC和∠CDA,∠ACB和∠CAD.(2)△FAO与△EBO;△DFO与△CEO,△DAO与△CBO全等.例2、如下图,△ABC≌△ADE,且∠CAD=10°,∠B=∠D=25°,∠EAB=120°,试求∠DFB和∠DGB的度数.解:∵△ABC≌△ADE,∴∠DAE=∠BAC.∴∠DAE=∠BAC=(∠EAB-∠CAD)=(120°-10°)=55°.在△ABF中,∠AFB=180°-(∠FAB+∠B)= 180°-(55°+10°+25°)=90°.∴∠DFB=180°-∠AFB=180°-90°=90°.又∵∠DFG=180°-∠DFB=180°-90°=90°.在Rt△DFG中,∠DGB=90°-∠D=90°-25°=65°.∴∠DFB和∠DGB的度数分别为90°和65°.例3、如图,AE是∠BAC的平分线,AB=AC.(1)若D是AE上任意一点,求证:△ABD≌△ACD.(2)若D是AE反向延长线上一点,结论还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猜想.例4、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1)求证:AE=CD;(2)若AC=12cm,求BD的长.例5、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在线测试1、全等三角形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及听课评价表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及听课评价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韩摆渡初级中学教师:程妮妮班级:八(1)班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并且会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掌握已知两边和其夹角画三角形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从动手操作到理性证明,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2.通过“边角边”的应用,掌握转化的数学方法.3.通过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人,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思想.2.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方法.【难点】掌握并灵活应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生:记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师:那么我们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元素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1.只给定一个元素:(1)一条边长为4 cm;(2)一个角为45°.2.只给定两个元素:(1)两条边长分别为4 cm、5 cm;(2)一条边长为4 cm,一个角为45°;(3)两个角分别为45°、60°.师:同学们可以试着画画,看根据这些已知的条件能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操作,并思考、讨论.生:只给定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师: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呢?教师拿出一个圆规,边操作边说明:圆规的两脚的交点记为B,我在圆规的两脚上各取一点A、C,自由转动其中一个角,△ABC 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增加什么条件才可能确定△ABC的形状和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甲:给定边AC.生乙:给定夹角∠ABC的大小.师:对.教师拿出两块三角板,边操作边讲解:我把30°的这个角记为∠B,45°的这个角记为∠C,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交点记为点A,沿着B、C两点确定的直线l左右移动三角尺,△ABC的形状、大小随之改变,那么还需要增加什么条件才可以确定△ABC的形状、大小呢?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生甲:BC的长确定时.生乙:AB的长确定时.生丙:AC的长确定时.师:对.同学们很聪明.下面,我们用尺规作图作出三角形,来研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我们先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把它记为△ABC.学生操作:师:然后作一个△A'B'C',使A'B'=AB,∠B'=∠B,B'C'=BC,因为A'B'和B'C'的夹角为∠B',所以我们可以先作一个角∠MB'N=∠B,这个作图过程的关键是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我们先作一条射线B'N,然后以B为圆心,以小于BA且小于BC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与BA、BC 的交点分别记为D、E,然后再以B'为圆心,以与刚才同样的半径画弧,与B'N交于一点,记为E',然后E'为圆心,以DE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一条弧于一点,记为D',连接B'D'并延长得射线B'M,这样我们就作出了∠MB'N=∠B.下面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作一个角等于你画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学生交流讨论后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然后在B'M上截取B'A'=BA,在B'N上截取B'C'=BC,然后连接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学生操作:师:将你所作的△A'B'C'与△ABC叠一叠,看看它们能否完全重合?学生操作后回答:能.师:由此你能等到什么结论?生: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师:对.我们把这个判定方法简记为“边角边”或“SAS”,其中S表示边,它是边的英文side的第一个字母,A表示角,它是角的英文angle的第一个字母.三、例题讲解,加深理解【例1】如图所示,在湖泊的岸边有A、B两点,难以直接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设计一种量出A、B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案吗?说明你这样设计的理由.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师:我们不能直接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如果可以有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可以量出AB的对应边的话,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我们就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了.学生交流.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因此,我们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点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点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你能说出这样做的依据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后,教师找一名学生回答.生:由作图可知,AC=A'C,BC=B'C,又因为∠ACB和∠A'C'B是对顶角,所以它们相等,而它们分别是AC和BC、A'C和B'C的夹角,所以由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可证得△ABC≌△A'B'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A'B'=AB.教师板书证明过程.解:在岸上取可以直接到达A、B的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A',使A'C=AC;连接BC,并延长BC到B',使B'C=BC,连接A'B',量出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理由:在△ABC与△A'B'C中,∵∴△ABC≌△A'B'C'.(SAS)∴A'B'=A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已知:如图所示,AD∥BC,AD=BC.求证:△ADC≌△CBA.师:根据题意,你知道那些相等的条件?学生观察后回答:AD和BC相等.师:△ADC中AC边与△CBA的哪条边对应?生:CA边.师:它们相等吗?生:相等,因为它们是公共边.师:很好!那还有什么相等条件呢?生:由AD∥BC得到∠DAC=∠BCA.师:依据什么?生: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对.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就能判定△ADC 和△CBA全等了.教师板书证明过程.证明:∵AD∥BC,(已知)∴∠DAC=∠B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C和△CBA中,∵∴△ACD≌△CBA.(SAS)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生: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师: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解答.教学反思本节课所讲的“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之一,是后面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的内容看似简单,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处理不好可能难以成功.备课时发现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处理从确定一个三角形得到三角全等的方法这个环节,课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学生相互交流验证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授课时间2015年11月25日学科数学听课人刘国聪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班级八(1)班授课教师程妮妮评价维度评价等级得分总分讲授教学(40)优(40)□40 90 中(25)□差(10)□教学方法(30)优(30)□30 中(20)□差(10)□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资源(10)优(10)□ 5中(5)□差(0)□交互(10)优(10)□ 5中(5)□差(0)□功能(10)优(10)□10中(5)□差(0)□点评优点:能充分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设计师生和生生互动,交互活动的设计到位,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只适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例题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答案】D.【解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AB=AC,∠A为公共角,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点拨】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例题2】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CD上的一点,且DF=BE.求证:AF=CE.【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B=90°,AD=BC,在△ADF和△BCE中,,∴△ADF≌△BCE(SAS),∴AF=CE.【点拨】由SAS证明△ADF≌△BCE,即可得出AF=CE.【例题3】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答案】见解析。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一:SSS.2.等三角形的判定定(sss)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一:SSS.2.等三角形的判定定(sss)
(4)△A′B′C′为所作。
想一想:从这个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方法1: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 “SSS”)。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为“边 边边”或“SSS”)。 几何语言表述:
验证
(1)给一个条件时 ②一个角相等(∠B= ∠ B') A
A'
400
B
C
400
B'
C'
结论: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全等.
验证
(2)给两个条件时
①一个边、一条角相等(BC=B'C' , ∠B= ∠B')
A
A'
B
300
300
9cm
C
B'
9cm
C'
结论:一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练习(第37页第2题)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 意角, 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 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 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 线OC便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

(课本第37页第1题)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 CD=BE。求证: △ ACD≌ △ CBE。
证明: ∵C是AB的中点,
∴AC=CB. 在△ACD和△CBE中, AC=CB, AD=CE,
CD=BE. ∴ △ABD ≌△ ACD(SSS).
应用提高
已知:AC=AD,BC=BD, 求证:AB是∠DAC的平分线. 证明:在△ABC和△ABD中 AC=AD( 已知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S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SAS)

C_
C'
A
B A'
_B'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 角形
其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 ≌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同一张底片洗出的照片
写出全等式
D
B
o
A
C

写出全等式
D
B
△AOC≌△BOD
o
A
C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写出全等式
A
F B
C D
E
写出全等式
A
F B
∵△ABC≌△FDE
C
D
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
E
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先写出全等式,再指出它 A 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E
C
B
D
先写出全等式,再指出它 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E
∵△ABC≌△ADE
∴AB=AD,AC=AE,
BC=DE
B
∴∠A=∠A,∠B=∠D,
∠ACB= ∠AED.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A C D
如图所示,已知△ABC≌△A’B’C’且 ∠C=48° ∠B=32°,A’B’=5cm,求∠A’
的度数与AB的长。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推理过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推理过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推理过程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它们的三个角度和三边的长度都相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推理过程。

1. SSS法(边边边):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它们的三边分别相等,即AB=DE,BC=EF,AC=DF。

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需要证明它们的三个角度也完全相等。

由正弦定理可知:∠A=arcsin(sin∠A),因此可以得到:sin∠A=sin∠D,因此∠A=D由此可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都相等,所以它们全等。

由余弦定理可知:BC²=AB²+AC²-2AB×AC×cos∠A,因此可以得到:同理,可以得到:cos∠D=(DE²+DF²-EF²)/2DE×DF因为∠A=∠D,所以cos∠A=cos∠D。

因此,(AB²+AC²-BC²)/(2AB×AC)=(DE²+DF²-EF²)/(2DE×DF),即(AB/DE)=(AC/DF),因此∠B=∠E。

由正弦定理可知:sin∠B=BF/AB,sin∠E=EF/DE,因此BF/AB=EF/DE,即BF/EF=AB/DE,因此∠C=∠F。

因此,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度都相等,所以它们全等。

综上所述,全等的判定方法主要有四种:SSS法、SAS法、ASA法和AAS法。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的关系来推导的,是数学学习中的基本知识点之一。

掌握全等的判定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性质,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题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S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SAS)

A
A
B
C
图一
在图一中, ∠A
是AB和AC的夹角,
符合图一的条件,它 可称为“两边夹角”。
B
图二
C
符合图二的条件, 通常 说成“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还记得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角的方法吗?
做一做:先任意画出△ABC.再画一个△A′B′C′, 使 A′B′=AB, A′C′=AC,∠A′=∠A.(即有两边和它们 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画法: 1. 画∠MA′N=∠A; 2. 在射线A′M上截取A′B′=AB; 3. 在射线A′N上截取A′C′=AC; 4. 连接B′C′, ∴△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探究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三角形全等判定一: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写成“边角边”或“SAS”)
④ 两角一边
任意画△ABC,使AB=3cm,BC=4cm,剪下来,观察任意
两个同学的三角形是否能够重合.
思考:满足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A
D
B
C
E
F
AB=DE
BC=EF
提示:不一定全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边一角
思考: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那么这两条边
与这一个角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
追问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
追问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
① 两边
两个条件
② 一边一角 ③ 两角
追问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SAS)(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SAS)(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SSS ,SAS )(基础)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和判定方法2——“边角边”;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79109 全等三角形判定一,基本概念梳理回顾】要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 B =AB ,''A C =AC ,''B C =BC ,则△ABC ≌△'''A B C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1. 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 ,∠A =∠'A ,AC = ''A C ,则△ABC ≌△'''A B C .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ABC 与△ABD 中,AB =AB ,AC =AD ,∠B =∠B ,但△ABC 与△ABD 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高清课堂:379109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同步练习4】1、已知:如图,△RPQ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思路点拨】由中点的定义得PM =QM ,RM 为公共边,则可由SSS 定理证明全等.【答案与解析】证明:∵M 为PQ 的中点(已知),∴PM =QM在△RPM 和△RQM 中,()(),,RP RQ PM QM RM RM ⎧=⎪=⎨⎪=⎩已知公共边 ∴△RPM ≌△RQM (SSS ).∴ ∠PRM =∠QRM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RM 平分∠PRQ.【总结升华】在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的可以从图中直接找到,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条件隐含在题目或图形之中. 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综合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2、(2016•泉州)如图,△ABC 、△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E 在AB 上.求证:△CDA ≌△CEB .【思路点拨】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E=CD ,BC=A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答案与解析】证明:∵△ABC 、△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CE=CD ,BC=AC ,∴∠ACB ﹣∠ACE=∠DCE ﹣∠ACE ,∴∠ECB=∠DCA ,在△CDA 与△CEB 中,∴△CDA ≌△CE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注意证明角等的方法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等量加等量,还是等量.举一反三:【变式】(2014•房县三模)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CD=CE .求证:△ACD ≌△BCE .【答案】证明:∵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BC ,∵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ACD=∠ECD ,∠BCE=∠ECD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D ≌△BCE (SAS ).3、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 (A 、B 、D 三点共线,AB =CB ,EB =DB ,∠ABC =∠EBD =90°),连接AE 、CD ,试确定AE 与CD 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与解析】AE =CD ,并且AE ⊥CD证明:延长AE 交CD 于F ,∵△ABC 和△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BC ,BD =BE在△ABE 和△CBD 中90AB BC ABE CBD BE BD =⎧⎪∠=∠=︒⎨⎪=⎩∴△ABE≌△CBD(SAS)∴AE=CD,∠1=∠2又∵∠1+∠3=90°,∠3=∠4(对顶角相等)∴∠2+∠4=90°,即∠AFC=90°∴AE⊥CD【总结升华】通过观察,我们也可以把△CBD看作是由△ABE绕着B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尝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全等.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P平分∠BAC,且AB=AC,点Q在PA上,求证:QC=QB【答案】证明:∵ AP平分∠BAC∴∠BAP=∠CAP在△ABQ与△ACQ中∵∴△ABQ≌△ACQ(SAS)∴ QC=QB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4、(2014秋•兰州期末)如图,点D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DA,DB为海岸线.一轮船离开码头,计划沿∠ADB的角平分线航行,在航行途中C点处,测得轮船与灯塔A和灯塔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是否偏离指定航线?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只要证明轮船与D点的连线平分∠ADB就说明轮船没有偏离航线,也就是证明∠ADC=∠BDC.要证明角相等,常常通过把角放到两个三角形中,利用题目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对应角相等.【答案与解析】解:此时轮船没有偏离航线.理由:由题意知:DA=DB,AC=BC,在△ADC和△BDC中,,∴△ADC≌△BDC(SSS),∴∠ADC=∠BDC,即DC为∠ADB的角平分线,∴此时轮船没有偏离航线.【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设计三角形全等,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对应角相等.要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所示,∠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边OB上分别取OD=OE,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E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能先说明△OPE与△OPD全等,再说明OP平分∠AOB吗?【答案】证明:在△OPE与△OPD中∵OE OD OP OP PE PD=⎧⎪=⎨⎪=⎩∴△OPE≌△OPD (SSS)∴∠EOP=∠DOP(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OP平分∠AOB.。

浙教版八上第一章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浙教版八上第一章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梳理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判定定理4:AAS﹣﹣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题型梳理题型一找条件证全等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3.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4.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CAB=∠DBA C.∠C=∠D D.BC=AD5.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B=DC,AC=DB B.AB=DC,∠ABC=∠DCBC.BO=CO,∠A=∠D D.AB=DC,∠DBC=∠ACB6.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一定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7.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9.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10.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ED D.BF=EC11.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12.如图,EB交AC于点M,交FC于点D,AB交FC于点N,∠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⑤△AFN≌△AEM.A.2个B.3个C.4个D.5个13.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只填一个即可)14.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15.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 (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16.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DB,③AB =DC,其中不能确定△ABC≌△DCB的是(只填序号).17.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添加一个条件即可).题型二直接证明全等1.如图,已知AB=DE,∠B=∠E,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利用SAS判断△ABC≌△DEC.正确的是:.①∠A=∠D;②BC=EC;③AC=DC;④∠BCE=∠ACD.2.如图,已知∠ABC=∠DCB,增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C=DB;③∠A=∠D;④∠ACB=∠DBC;能判定△ABC≌△DCB的是.(填序号)3.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 ≌△DEF.4.如图,∠C=∠E,AC=AE,点D在BC边上,∠1=∠2,AC和DE相交于点O.求证:△ABC≌△ADE.5.已知,如图,AB=AE,AB∥DE,∠ECB=70°,∠D=110°,求证:△ABC≌△EAD.6.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DE≌△CFE.7.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1=∠2,AE=CF.求证:△ADF≌△CBE.8.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C≌△DEF.9.如图,已知AB∥CF,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若AB=BD+CF,求证:△ADE ≌△CFE.题型三动点与全等(分类讨论,找到对应定点)1.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个.2.△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 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3.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24,AC=12,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 从A点出发以3厘米/秒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经过秒时,△DEB与△BCA全等.4.如图,∠C=90°,AC=20,BC=10,AX⊥AC,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AP=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4,AD =6.延长BC 到点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 秒时,△ABP 和△DCE 全等.6.(多选)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 /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ACP 与△BPQ 全等时,点Q 的运动速度为 cm /s .A .13;B .1;C .1.5;D .2.7.如图,△ABC 中,∠ACB =90°,AC =6cm ,BC =8cm ,直线l 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交.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点Q 的速度分别为2cm /s 和3cm /s ,两点同时出发并开始计时,当点P 到达终点B 时计时结束.在某时刻分别过点P 和点Q 作PE ⊥l 于点E ,QF ⊥l 于点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当t = 秒时,△PEC 与△QFC 全等.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CD =6cm ,BC =10cm ,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 /秒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PC = cm .(用t 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ABP≌△DCP?(3)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秒的速度沿CD向点D 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的值,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点P在线段AB 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题型四全等判定的实际应用1.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2.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3.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能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A.SAS B.ASA C.SSS D.AAS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些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5.如图,聪聪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本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聪聪画图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6.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A.①B.②C.③D.④7.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PQ C.MO D.MQ8.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说明△ABC≌△EDC,得AB=DE,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恰当的理由是()A.SAS B.HL C.SSS D.ASA9.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10.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7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A.SAS B.AAA C.SSS D.ASA11.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块.1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第块去.(填序号)1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玻璃店.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若想知道两点A,B的距离,只需要测量出线段即可.15.如图所示,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16.淇淇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处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17.公路上,A,B两站相距25千米,C、D为两所学校,DA⊥AB于点A,CB⊥AB于点B,如图,已知DA=15千米,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报亭H,使得C、D两所学校到H的距离相等,且∠DHC=90°,问:H应建在距离A站多远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多少千米?题型五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应用1.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2.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B.36°C.30°D.24°3.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则∠BDC=()A.50°B.100°C.120°D.130°4.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60°,∠C=25°,则∠BAD为()A.50°B.70°C.75°D.80°5.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A.4cm B.3cm C.2cm D.1cm6.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A.12B.13C.14D.157.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CD平分∠ACB,若∠A=50°,则∠B的度数为()A.25°B.30°C.35°D.40°8.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9.如图,已知在△ABC中,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交AC于点D,若AB=6,AC=9,则△ABD的周长是.10.如图,在▱ABCD中,AB=3,BC=5,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AC,交AD于点E,连接CE,则△CDE的周长为.答案与解析题型一找条件证全等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分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解答】解:∵AB=AC,∠A为公共角,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故选:D.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ABC=∠DCB,BC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AB=CD、∠ACB=∠DBC、∠A=∠D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能判定△ABC≌△DCB,而添加AC=BD后则不能.【解答】解:A、可利用A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利用ASA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SSA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3.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DEF ,AB =DE ,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 ≌△DEF ,这个条件是( )A .∠A =∠DB .BC =EF C .∠ACB =∠FD .AC =DF【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ASA 、SAS 、AAS 即可得答案.【解答】解:∵∠B =∠DEF ,AB =DE ,∴添加∠A =∠D ,利用ASA 可得△ABC ≌△DEF ;∴添加BC =EF ,利用SAS 可得△ABC ≌△DEF ;∴添加∠ACB =∠F ,利用AAS 可得△ABC ≌△DEF ;故选:D .4.如图,已知∠ABC =∠BAD ,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 ≌△BAD 的是( )A .AC =BDB .∠CAB =∠DBAC .∠C =∠D D .BC =A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AS ,ASA ,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ABC =∠BAD ,AB =BA ,A 、∠ABC =∠BAD ,AB =BA ,AC =BD ,(SSA )三角形不全等,故A 错误;B 、在△ABC 与△BAD 中,{∠ABC =∠BADAB =BA ∠CAB =∠DBA,△ABC ≌△BAD (ASA ),故B 正确;C 、在△ABC 与△BAD 中,{∠C =∠D∠ABC =∠BAD AB =BA,△ABC ≌△BAD (AAS ),故C 正确;D 、在△ABC 与△BAD 中,{BC =AD∠ABC =∠BAD AB =BA,△ABC ≌△BAD (SAS ),故D 正确;故选:A .5.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B=DC,AC=DB B.AB=DC,∠ABC=∠DCBC.BO=CO,∠A=∠D D.AB=DC,∠DBC=∠ACB【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BC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知,BC边为公共边.A、由“SSS”可以判定△ABC≌△DCB,故本选项错误;B、由“SAS”可以判定△ABC≌△DCB,故本选项错误;C、由BO=CO可以推知∠ACB=∠DBC,则由“AAS”可以判定△ABC≌△DCB,故本选项错误;D、由“SSA”不能判定△ABC≌△DCB,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6.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一定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解答】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全等;故选:B.7.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ABC=∠DCB,再加上公共边BC=BC,然后再结合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添加∠A=∠D可利用AAS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B=DC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ACB=∠DBC可利用ASA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添加AC=BD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图1,∵∠DEC=∠B+∠BDE,∴x°+∠FEC=x°+∠BDE,∴∠FEC=∠BDE,所以其对应边应该是BE和CF,而已知给的是BD=FC=3,所以不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2,∵∠DEC=∠B+∠BDE,∴x°+∠FEC=x°+∠BDE,∴∠FEC=∠BDE,∵BD=EC=2,∠B=∠C,∴△BDE≌△CEF,所以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于本题选择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图形,故选:C.9.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分析】分别判断选项所添加的条件,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AS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选项A、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C、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正确;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10.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ED D.BF=EC【分析】分别判断选项所添加的条件,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AS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选项A、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分析】分别对各选项中给出条件证明△ABC≌△DEF,进行一一验证即可解题.【解答】解:(1)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E BC =EF,∴△ABC ≌△DEF (SAS );故A 正确;(2)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ABC ≌△DEF (SSS );故B 正确;(3)在△ABC 和△DEF 中,{∠A =∠D AB =DE ∠B =∠E,∴△ABC ≌△DEF (ASA );故C 正确;(4)无法证明△ABC ≌△DEF ,故D 错误;故选:D .12.如图,EB 交AC 于点M ,交FC 于点D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1=∠2;②BE =CF ;③△ACN ≌△ABM ;④CD =DN ;⑤△AFN ≌△AEM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①正确.可以证明△ABE ≌△ACF 可得结论.②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③正确,根据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④错误,本结论无法证明.⑤正确.根据ASA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解答】解:∵∠E=∠F=90°,∠B=∠C,AE=AF,∴△ABE≌△ACF(AAS),∴BE=CF,AF=AE,故②正确,∠BAE=∠CAF,∠BAE﹣∠BAC=∠CAF﹣∠BAC,∴∠1=∠2,故①正确,∵△ABE≌△ACF,∴AB=AC,又∠BAC=∠CAB,∠B=∠C△ACN≌△ABM(ASA),故③正确,CD=DN不能证明成立,故④错误∵∠1=∠2,∠F=∠E,AF=AE,∴△AFN≌△AEM(ASA),故⑤正确,故选:C.13.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BC=EF或∠BAC=∠EDF.(只填一个即可)【分析】BC=EF或∠BAC=∠EDF,若BC=EF,根据条件利用SAS即可得证;若∠BAC =∠EDF,根据条件利用ASA即可得证.【解答】解:若添加BC=EF,∵BC∥EF,∴∠B=∠E,∵BD=AE,∴BD﹣AD=AE﹣AD,即BA=ED,在△ABC和△DEF中,{∠B =∠E BA =ED,∴△ABC ≌△DEF (SAS );若添加∠BAC =∠EDF ,∵BC ∥EF ,∴∠B =∠E ,∵BD =AE ,∴BD ﹣AD =AE ﹣AD ,即BA =ED ,在△ABC 和△DEF 中,{∠B =∠E BA =ED ∠BAC =∠EDF,∴△ABC ≌△DEF (ASA ),故答案为:BC =EF 或∠BAC =∠EDF14.如图,已知AB =BC ,要使△ABD ≌△CBD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 ∠ABD =∠CBD 或AD =CD .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分析】由已知AB =BC ,及公共边BD =BD ,可知要使△ABD ≌△CBD ,已经具备了两个S 了,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应该有两种判定方法①SAS ,②SSS .所以可添∠ABD =∠CBD 或AD =CD .【解答】解:答案不唯一.①∠ABD =∠CBD .在△ABD 和△CBD 中,∵{AB =BC∠ABD =∠CBD BD =BD,∴△ABD ≌△CBD (SAS );②AD =CD .在△ABD 和△CBD 中,∵{BD=BDAD=CD,∴△ABD≌△CBD(SSS).故答案为:∠ABD=∠CBD或AD=CD.15.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 (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AC=BC(答案不唯一).【分析】添加AC=BC,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得∠ADC=∠BEC=90°,再添加AC=BC可利用AAS判定△ADC≌△BEC.【解答】解:添加AC=BC(答案不唯一),∵△ABC的两条高AD,BE,∴∠ADC=∠BEC=90°,在△ADC和△BEC中{∠ADC=∠BEC ∠C=∠CAC=BC,∴△ADC≌△BEC(AAS),故答案为:AC=BC(答案不唯一).16.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DB,③AB =DC,其中不能确定△ABC≌△DCB的是②(只填序号).【分析】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据此可逐个对比求解.【解答】解:∵已知∠ABC=∠DCB,且BC=CB∴若添加①∠A=∠D,则可由AAS判定△ABC≌△DCB;若添加②AC=DB,则属于边边角的顺序,不能判定△ABC≌△DCB;若添加③AB=DC,则属于边角边的顺序,可以判定△ABC≌△DCB.故答案为:②.17.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B=∠C或AE=AD(添加一个条件即可).【分析】要使△ABE≌△ACD,已知AB=AC,∠A=∠A,则可以添加一个边从而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一个角从而利用AAS来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B=∠C或AE=AD后可分别根据ASA、SAS判定△ABE≌△ACD.故答案为:∠B=∠C或AE=AD.题型二直接证明全等1.如图,已知AB=DE,∠B=∠E,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利用SAS判断△ABC≌△DEC.正确的是:②.①∠A=∠D;②BC=EC;③AC=DC;④∠BCE=∠ACD.【分析】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角相等和一组对应边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添加条件即可.【解答】解:∵AB=DE,∠B=∠E,∴添加①∠A=∠D,利用ASA得出△ABC≌△DEC;∴添加②BC=EC,利用SAS得出△ABC≌△DEC;∴添加④∠BCE=∠ACD,得出∠ACB=∠DCE,利用AAS得出△ABC≌△DEC;故答案为:②.2.如图,已知∠ABC=∠DCB,增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C=DB;③∠A=∠D;④∠ACB=∠DBC;能判定△ABC≌△DCB的是①③④.(填序号)【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ABC =∠DCB ,BC =CB ,①AB =CD ,根据SAS 可以判定△ABC ≌△DCB .②AC =DB ,无法判断△ABC ≌△DCB .③∠A =∠D ,根据AAS 可以判定△ABC ≌△DCB .④∠ACB =∠DBC ,根据ASA 可以判定△ABC ≌△DCB .故答案为:①③④.3.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分析】先根据AF =DC ,可推得AF ﹣CF =DC ﹣CF ,即AC =DF ;再根据已知AB =DE ,BC =EF ,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即可证明△ABC ≌△DEF .【解答】证明:∵AF =DC ,∴AF ﹣CF =DC ﹣CF ,即AC =DF ,在△ABC 和△DEF 中,{AC =DF AB =DE BC =EF,∴△ABC ≌△DEF (SSS ).4.如图,∠C =∠E ,AC =AE ,点D 在BC 边上,∠1=∠2,AC 和DE 相交于点O .求证:△ABC ≌△ADE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ADE =∠B ,然后根据“AAS ”判断△ABC ≌△ADE .【解答】证明:∵∠ADC =∠1+∠B ,即∠ADE +∠2=∠1+∠B ,而∠1=∠2,∴∠ADE =∠B ,在△ABC 和△ADE 中,{∠C =∠E ∠B =∠ADE AC =AE∴△ABC ≌△ADE (AAS ).5.已知,如图,AB =AE ,AB ∥DE ,∠ECB =70°,∠D =110°,求证:△ABC ≌△EAD .【分析】由∠ECB =70°得∠ACB =110°,再由AB ∥DE ,证得∠CAB =∠E ,再结合已知条件AB =AE ,可利用AAS 证得△ABC ≌△EAD .【解答】证明:由∠ECB =70°得∠ACB =110°又∵∠D =110°∴∠ACB =∠D∵AB ∥DE∴∠CAB =∠E在△ABC 和△EAD 中,{∠CAB=∠EAB=AE,∴△ABC≌△EAD(AAS).6.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DE≌△CFE.【分析】利用AAS证明:△ADE≌CFE.【解答】证明:∵FC∥AB,∴∠A=∠FCE,∠ADE=∠F,在△ADE与△CFE中:∵{∠A=∠FCE ∠ADE=∠F DE=EF,∴△ADE≌△CFE(AAS).7.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1=∠2,AE=CF.求证:△ADF≌△CBE.【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再证明AF=CE,然后根据“ASA”可判断△ADF≌△CBE.【解答】证明:∵AD∥CB,∴∠A=∠C,∵AE=CF,∴AE+EF=CF+EF,即AF=CE,在△ADF和△CBE中{AF =CE ∠1=∠2,∴△ADF ≌△CBE (ASA ).8.如图,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BC ≌△DEF .【分析】由BE =CF 知BC =EF ,结合AB =DE 、AC =DF ,利用“SSS ”即可得证.【解答】解:∵BE =CF ,∴BE +EC =CF +EC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已知)AC =DF(已知)BC =EF (已证), ∴△ABC ≌△DEF (SSS ).9.如图,已知AB ∥CF ,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若AB =BD +CF ,求证:△ADE ≌△CFE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解答】证明:∵AB =BD +CF ,又∵AB =BD +AD ,∴CF =AD∵AB ∥CF ,∴∠A =∠ACF ,∠ADF =∠F在△ADE 与△CFE 中{∠A =∠ACF CF =AD ∠ADF =∠F,∴△ADE≌△CFE(ASA)题型三动点与全等(分类讨论,找到对应定点)1.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7个.【分析】只要满足三边对应相等就能保证作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以腰为公共边时有6个,以底为公共边时有一个,答案可得.【解答】解:以AB为公共边有三个,以CB为公共边有三个,以AC为公共边有一个,所以一共能作出7个.故答案为:7.2.△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2或3.【分析】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BD=PC时,△BPD与△CQP全等,计算出BP的长,进而可得运动时间,然后再求v;②当BD=CQ时,△BDP≌△CQP,计算出BP的长,进而可得运动时间,然后再求v.【解答】解:当BD=PC时,△BPD与△CQP全等,∵点D为AB的中点,∴BD=12AB=6cm,∵BD=PC,∴BP=8﹣6=2(cm),∵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运动时间时1s,∵△DBP≌△PCQ,∴BP=CQ=2cm,∴v=2÷1=2;当BD=CQ时,△BDP≌△CQP,∵BD=6cm,PB=PC,∴QC=6cm,∵BC=8cm,∴BP=4cm,∴运动时间为4÷2=2(s),∴v=6÷2=3(m/s),故答案为:2或3.3.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24,AC=12,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 从A点出发以3厘米/秒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经过0,4,12,16秒时,△DEB与△BCA全等.【分析】设点E经过t秒时,△DEB与△BCA全等;由斜边ED=CB,分类讨论BE=AC 或BE=AB或AE=0时的情况,求出t的值即可.【解答】解:设点E经过t秒时,△DEB与△BCA全等;此时AE=3t,分情况讨论:(1)当点E在点B的左侧时,△DEB≌△BCA,则BE=AC,∴24﹣3t=12,∴t=4;(2)当点E在点B的右侧时,①△DEB≌△BCA,BE=AC时,3t=24+12,∴t=12;②△EDB≌△BCA,BE=AB时,3t=24+24,∴t=16.(3)当点E与A重合时,AE=0,t=0;综上所述,点E经过0秒,4秒,12秒,16秒时,△DEB与△BCA全等.故答案为:0,4,12,16.4.如图,∠C=90°,AC=20,BC=10,AX⊥AC,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AP=10或20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AP=BC=10时;②当AP=CA=20时;由HL证明Rt△ABC ≌Rt△PQA(HL);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AX⊥AC,∴∠P AQ=90°,∴∠C=∠P AQ=90°,分两种情况:①当AP=BC=10时,在Rt△ABC和Rt△QP A中,{AB=PQBC=AP,∴Rt△ABC≌Rt△QP A(HL);②当AP=CA=20时,在△ABC和△PQA中,{AB=PQAP=AC,∴Rt△ABC≌Rt△PQA(HL);综上所述:当点P运动到AP=10或20时,△ABC与△APQ全等;故答案为:10或20.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分析】由条件可知BP=2t,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可知BP=CE,当点P在线段DA 上时,则有AD=CE,分别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解答】解: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2t,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AB=CD,∠B=∠DCE=90°,此时有△ABP≌△DCE,∴BP=CE,即2t=2,解得t=1;当点P在线段AD上时,∵AB=4,AD=6,∴BC=6,CD=4,∴AP=BC+CD+DA=6+4+6=16,∴AP=16﹣2t,此时有△ABP≌△CDE,∴AP=CE,即16﹣2t=2,解得t=7;综上可知当t为1秒或7秒时,△ABP和△CDE全等.故答案为:1或7.6.(多选)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

小结:
1.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简写成“边边边”(SSS) 2.边边边公理发现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包 括画图、猜想、分析、归纳等.)
3.边边边公理在应用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转 化 证明线段(或角)所 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注意点:
1. 说明两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应按对应边的顺序书写 2. 结论中所出现的边必须在所证明的两个三角形中. 3. 有时需添辅助线(如:造公共边)
叫判 做断 证两 明个 三三 角角 形形 全全 等等 。的 推 理 过 程 ,
?
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实验,将三根木条钉成 一个三角形木架,这个三角形木架的形状、 大小就不变了。就是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 也就确定了,这里用到的就是上面的结论。
用上面的结论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叫做证明 三角形全等。
A D E C
B
F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 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 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 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 OC便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
已知:如图1 ,AC=FE,AD=FB,BC=DE 求证:△ABC≌△FDE , 求证:∠C=∠E 求证:AC∥EF;DE∥BC 证明:∵ AD=FB ∴AB=FD(等式性质) 在△ABC和△FDE 中 AC=FE(已知) BC=DE(已知) AB=FD(已证) ∴△ABC≌△FDE(SSS)
2.如果满足两个条件,你能说出 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①两边;
②一边一角;
③两角。
①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6cm 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定理-1
12.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SAS(边角边)
1 上节我们研究了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1 组或2组对应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 角形全等,那么如果三角形有3组对应相等 的元素,这两个三角形会不会全等呢?这3 组元素可以划分成哪几种情况呢?
2“ 两边一角”的情况 有几种情况?
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SSS)
△ABC即为所求.
1 你们所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2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 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在△ABC和△A′B′C′中,已知AB=A′B′, ∠B= ∠B′, BC=B′C′
A
A′
\\
B
\
C
\\
B′
\ C′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F C
证明:
准备条 件
∵AD//BC
∴ ∠A=∠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AE=CF
A
∴AE+EF=CF+EF
E
即 AF=CE
指范围
在△AFD和△CEB中,
B
D
F C
写出结论
AD=CB (已知)
∠A=∠C (已证) AF=CE (已证) △AFD≌△CEB(SAS)
摆齐根据
大显身手
已知:如图,AB=AC,AD=AE,∠1=A∠2,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那么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三角 形的形状能有多少种呢?
用“两边一角”证明三角形全等时, 那个“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学以致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B
C
分别是AC, 的中点 小明说: 的中点。 3、如下图,已知AB=AC,其中 ,F分别是 ,AB的中点。小明说:“线 如下图,已知 ,其中E, 分别是 相等。 你认为他说得对吗? 段BE和CF相等。” 你认为他说得对吗? 和 相等
A


B
C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运用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推导出了判 、本节课我们主要运用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推导出了判 平移 形全等的一种方法:边角边定理( 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边角边定理(SAS); ); 2、边角边定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边角边定理( )
下面我们就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来探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㈠:边角边定理! ㈠:边角边定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㈠:边角边定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问题: 如果在△ 问题: 如果在△ABC和△A'B'C'中,AB=A'B',∠B=∠B', 和 中 , ∠ , BC=B'C',那么△ABC和△A'B'C'全等吗? 全等吗? ,那么△ 和 全等吗
A
A
B
45° °
C
B
45° ° (图②)
. C
(图①)
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可得出结论: 结论 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可得出结论: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边边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即“边边角”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六、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教书P82—83习题 、教书 习题3.4中的第 、4、5三题; 中的第3、 、 三题 三题; 习题 中的第 2、完成本节知识相应的基训里的题目; 基训里的题目 、完成本节知识相应的基训里的题目; 3、预习教书的 教书的P76—77的内容。 的内容。 、预习教书的 的内容

发现: 发现: 通过旋转演示我们发现:当B'C'与BC重合时,又∵ ∠B'=∠B,A'B'= 发现: 发现
AB,∴ A'B'与AB也重合,从而A'C'与AC也重合了,于是△A'B'C'和△ ABC 就完全重合了,因此得出△ABC ≌ △A'B'C'。 △
探究㈡: 探究㈡:⑵、如果△ABC和△A'B'C'的位置关系如图②所示,则两个三 如果△ 的位置关系如图② 和 的位置关系如图 所示, 形全等吗? 角形全等吗? C' AA'
例 2:如右下图,正在修建的某高速公路要通过一座大山,现要从这座山中挖一条隧道, :如右下图,正在修建的某高速公路要通过一座大山,现要从这座山中挖一条隧道,
为了预算这条隧道的造价,必须知道隧道的长度,即这座山A、 两处的距离 两处的距离, 为了预算这条隧道的造价,必须知道隧道的长度,即这座山 、B两处的距离,你能想 出一个办法,测出AB的长度吗 的长度吗? 出一个办法,测出 的长度吗? 分析: 要想直接测出AB的长度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分析: 要想直接测出 的长度是不可能的,怎么办? 我 的长度是不可能的, 们应在大山外的开阔地选择一合适的地点O, 们应在大山外的开阔地选择一合适的地点 ,使得从点 O可以到达 、B两处,并测出 与BO的长度。 连结 可以到达A 两处, 的长度。 可以到达 两处 并测出AO与 的长度 AO并延长 至A' ,使OA'=OA ; 连结 并延长 并延长AO至 连结BO并延长 并延长BO 并延长 再连结A'B',然后只需证 A'B'=A 至B',使OB'=OB ,再连结 , , B,问题就解决了。显然我们根据边角边定理易证 △A' ,问题就解决了。 B'O≌△ABO,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 ≌ , A B A'B'=AB。 A'B'=AB。
A O B
B'
A'
先根据边角边定理可证得△ 先根据边角边定理可证得△AOB≌△A'OB'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 ≌ 后 应边相等的性质得出A'B'=AB 。 应边相等的性质得出 2、如下图,已知AD∥BC,AD=BC,那么△ADC和△CBA是全等三角形 、如下图,已知 ∥ , ,那么△ 和 是全等三角形 吗?
变换演示: 变换演示:
B' B CC' (图③) A' A' m
思考: 思考: 能否通过图形轴 对称和平移试试

发现: 发现:
即先把△A'B'C'以直线 为轴作轴反射, 以直线m为轴作轴反射 即先把△ 以直线 为轴作轴反射, 再把轴反射所得的图形平移与△ 再把轴反射所得的图形平移与△ABC重 重 以边B'C'为轴 当然也可把△ 合。 当然也可把△A'B'C'以边 以边 为轴 B' C' 作轴反射后,再平移。 作轴反射后,再平移。 通过变换演示我们发现:△A'B'C'和△ABC已完全重合了,从而也得出 发现: 发现 △ABC ≌ △A'B'C'。 与分析,我们可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 与分析,我们可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方法:
变换演示: 变换演示:
B' B

CC' (图②)
A' B'
思考: 思考: 能否通过图形的 平移和旋转试试

即先将△ 平移, 的顶点B重合后 即先将△A'B'C'平移,使顶点 与△ABC的顶点 重合后,再绕点 平移 使顶点B'与 的顶点 重合后,再绕点B 旋转, 重合。 旋转,使B'C'与BC重合。 与 重合
发现: 发现: 通过变换演示我们发现:当B'C'与BC重合时,又∵∠B'=∠B, A'B'= 发现: 发现
AB,∴ A'B'与AB也重合,从而A'C'与AC也重合了,于是△A'B'C'和△ ABC 就完全重合了,因此也得出△ABC ≌ △A'B'C方式?请同学们再看变换演示! 发散: 小题的变换还有无其它方式 请同学们再看变换演示 方式? 变换演示!
探究㈠: 探究㈠:⑴、如果△ABC和△A'B'C'的位置关系如图①所示,则两个三 如果△ 的位置关系如图① 和 的位置关系如图 所示, 形全等吗? ⑴、角形全等吗? AA'
旋转演示: 旋转演示:
C'
(B')
. B
(图①)
C C'
思考: 思考: 能否通过图 形旋转试试
A' 即将△ 绕顶点B旋转 重合。 即将△A'B'C'绕顶点 旋转,使B'C'与BC重合。 绕顶点 旋转, 与 重合
注意: 由于同学们学证明的时间不够长,所以做题时应特别注意证明的每一 注意: 由于同学们学证明的时间不够长,所以做题时应特别注意证明的每一 注意证明
步都要有根据,这些根据可以是题中的已知条件( 步都要有根据,这些根据可以是题中的已知条件(特别要会从题中的图形 上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即要会看图) 也可是我们学过的公理、 隐含的已知条件 上找出隐含的已知条件,即要会看图),也可是我们学过的公理、定理和 定义。另外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还要注意对应顶点应书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还要注意对应顶点 定义。另外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还要注意对应顶点应书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想想: 想想:
3、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A A′
B
C
B′
C′
( 通过图形的平移可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
再想: 、再看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再想:4、再看下列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B' A A' A'

O
B B'
( 通过图形的旋转可知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 回顾: 、 回顾: 5、图形在平移和旋转的变换过程中有什么共 同性质?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同性质? 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


如右图,确定点O,使点O可以到达 可以到达A与B两点 两点。 如右图,确定点O,使点O可以到达A与B两点。 解: 连结AO并延长 至 连结 并延长AO至A' ,使OA'=OA; 连结 并延长 ; 连结B 。 O并延长 至B', 使OB'=OB;再连结 并延长BO至 , 并延长 ;再连结A'B'。 B' 在△AOB和△A'OB'中: 和 中 OA=OA' ∵ ∠AOB=∠A'OB' ∠ OB=OB' ∴ △AOB≌△A'OB' (SAS) ≌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A'B'=A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因此,测出A'B'的长度就是这座大山 处与 处的距离。 的长度就是这座大山A处与 处的距离。 因此,测出 的长度就是这座大山 处与B处的距离
△ACO ≌ △BDO。 。
A
D
分析: 在 △ ACO 和 △ BDO 中 : 分析:
A O = B O (已知) 已知) ∠AOC=∠BOD ( 从图上 ∠ o 可知: 它们是对顶角, 可知: 它们是对顶角, 且 我们又知道对顶角相等 ) C B C O = D O (已知) 已知) 所以, ACO与 BDO全等 全等。 可见: 所以, △ACO与△BDO全等。 可见: 该题中的两个三角形满足边角边定理所叙述的内容,即有两边 全等。 全等 和 中 证明: 在△ACO和△BDO中: 证明: 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因此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AO = BO 已知) (已知) ∵ ∠AOC =∠BOD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 CO = DO (已知) 已知) ) ∴ △ACO ≌ △BDO (S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