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史》4——7章注释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老师
孔子
• 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位于中国东部的 现在的山东省。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 朝王室的后代,商朝是周朝的前一个朝代。在孔子出生以 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
• 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的《孔子世家》。从这篇世家 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五十岁时进入了鲁国政府,后 来作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 背井。此后十 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 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回到 鲁国,过了三年就死了。死于公元前 479年。
4.1孔子与六经
• 就现代学术界可以断定的而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他周游列 国时有大批学生跟随着。照传统 说法,他有几千个学生,其中有几十人成为著名的思想》 • 《书》 • 《礼》 • 《乐》 • 《春秋》
•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 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孔子本人的一生正是这种学说的好例。他生活在社会、政治大动乱的年代,他竭尽全 力改革世界。他周游各地,还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必谈。虽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枉 费,可是他从不气馁。他明知道他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孔子说他自己:"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他尽了一切努力,而又归之于命。 命就是命运,孔子则是指天命,即天 的命令或天意;换句话说,它被看作一种有目的的力量。但是后来的儒家,就把 命只当作整个宇宙的一切存在的条件和力量。我们的活动,要取得外在的成功,总是 需要这些条件的配合。但是这种 配合整个地看来,却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 做的事,而不计 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要做儒家所说的君子,知命是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所以孔子说:"不知 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笔记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笔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笔记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笔记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哲学小史》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的众多思想流派和重要人物。
《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庞大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和学派。
它从远古的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对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各章进行精华总结。
以下是各章的要点概括:第一章:先秦诸子哲学本章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和学派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哲学的初步体系。
例如,孔子强调人道和仁义道德,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理念,老子则主张虚无和无为。
这些思想家的观点奠定了后世中国哲学的基础。
第二章:儒家哲学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义道德和家庭伦理。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弟子们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
其中,孟子主张天命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则重视礼仪之道。
第三章: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和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原则。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人应该摒弃功利主义和个人欲望,追求内心真实的自我。
第四章:墨家哲学墨家哲学强调兼爱和公平,提出了非攻的理念。
墨子认为,社会应该充满爱和友善,并消除战争和冲突。
墨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和道家的观点相似,但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第五章:名家哲学名家思想代表了诸子百家中的一种观点。
名家强调言辞的艺术和辩论的技巧,他们认为通过辩论可以寻求真理。
其中,荀子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人的天性和道德修养。
第六章:纵横家哲学纵横家的思想主张胜于德行和身份地位。
纵横家认为人们应该善于利用社会关系和权力,以达到个人的目标和利益。
第七章:法家哲学法家的主要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明确的责任,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以法治国”和“法者,天下之公器”的观点。
第八章:兵家哲学兵家思想主要探讨战争和军事战略。
西方哲学简史
1、本源:Arche,本意为(1)开始,发端,起源;(2)政治上的权力,统治和政府官员。
其含义为:(一)事物开始的部分,比如一条线,无论在相反的那一端,都有一个起点;(二)事物最好的出发点,例如学习时我们有时并不从头开始,而是从最容易的地方开始;(三)事物从它的某个内在的部分首先产生,比船从龙骨开始;(四)事物从某个不是它内在的部分产生,运动变化都从它开始;(五)运动变化的事物是由于某个东西的意志而产生运动和变化。
本源即为万物的起点和归宿。
2、智者:Sophistes,源于智慧(sophia),在古希腊早期,原意为"掌握着某种技艺的大师"、"有智慧的人",公元前五世纪时,"智者"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职业哲学家。
3、通种论:Theory the communion of genera, 通种(gene/genus)即最普遍的型相,柏拉图在《智者篇》中提出了三对六种:(1)"是者"与"非是者",(2)"运动"与"静止",(3)"相同"与"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作为代表来讨论,而这些理念所体现的正是希腊哲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这些理念的外延最大,哲学史上把对这些理念关系的研究称为"通种论"。
4、四根说:又叫"四元素说",四根即"水、火、气、土",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气土四种元素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四根永恒存在,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它们彼此独立,不能相互产生或消灭,也不能相互转化,而只能在爱和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相互混合或分离,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就是这四种元素聚合或分离的结果,是恩培多克勒的自然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原则。
北大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笔记含各章重点名词解释
北⼤教研室《中国哲学史》笔记含各章重点名词解释第⼀编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 2、北京⼈ 3、元谋⼈⼀、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原始群向⽒族制度—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劳动创造了⼈本⾝,同时推动了⼈类思维能⼒的发展。
(三)(⼀⽅⾯)在原始社会中,由于⽣产⼒低下,⼈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然⼒带来的灾祸,但⼈类的⼒量是有限的,因此产⽣了对捉摸不定的⾃然⼒和⾃⾝构造的各种错误、幻想的观念。
○灵魂不死的观念或灵魂崇拜是最原始的哲学唯⼼论的萌芽。
(另⼀⽅⾯)原始社会的⼈们在⽣产实践中和在与⾃然界的⽃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些实际经验,对⾃然界的⼀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
----⽆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
⼆、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发展及进⼊奴⾪社会阶段(⼀)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特点(⼆)奴⾪制的社会特点1、经济上奴⾪主贵族占有⼟地奴⾪;;通过井⽥制和分封制分给各亲族和同盟的民族或部落2、政治上(周朝)以⾎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世袭制度,实⾏奴⾪主贵族世卿世实禄的等级制(三)奴⾪制度社会对哲学的影响◎夏朝----“有夏服(受)天命”1、阶级的烙印◎商朝----抬出⾄⾼⽆上的神,形成⼀种与巫术密切结合的早期宗教◎周朝----发展原始宗教,⽤统治者的德⾏作为补充,以说明上帝不断更换统治者的理由,总之,这时的宗教已成为奴⾪主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了。
2、⽣产⼒发展带来的科学知识丰富,提供了有⼒的思想资料三、奴⾪制向封建制过渡及封建制的社会特点(⼀)奴⾪制的没落,封建制的确⽴(⼆)春秋时期哲学的发展——农、商、⼿⼯业及科学的发展进步及社会、阶级⽭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奴⾪主统治者新兴地主阶级及同盟者⼩⽣产者孔⼦—提出“仁”“礼”的学说及“中庸”的观念—竭⼒⿎吹有意志的天 ---⼈⽂主义思潮⽼⼦—提出“道”与“⽆为”学说墨⼦—提出“兼爱”“⾮命”孙武—总结我国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三)战国时期社会特点及哲学发展1、战国时期的社会⽭盾和⽃争及不同的解决主张----知识分⼦和奴⾪农民的不同主张2、百家争鸣—⽥⽒官学(1)新兴地主阶级的激进派----⾃由民因军功获得⼟地,或由⼯商业⼿⼯业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代表---商鞅,孙膑,管⼦,后期墨家,荀况韩⾮经济上,剥夺奴⾪主政权,废除分封制度政治上,主张⽤暴⼒、战争推翻奴⾪主的统治,忘了世卿制,提出以军功论爵位世界观上,注重客观实际,朴素的唯物主义(2)改良派—旧奴⾪主转化的地主—孟⼦经济上,承认封建地主经济的合法性政治上,⽤“仁义”感化奴⾪主,笼络劳动⼈民实现封建制过渡,反对暴⼒世界观上,⽚⾯强调主观精神的作⽤,⿎吹主观唯⼼论的先验论和英雄史观。
哲学简史文言文翻译
昔者,吾闻古圣贤之言,有曰:“哲学者,求真之学也。
”盖自混沌初开,天地未判,万物混沌,人类始生,便有哲学之萌发。
今试述其简史,以明哲学之演变。
夫哲学之源,始于神话。
古之人,观天文地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生敬仰之心,于是造诸神祇,以解释自然之奥秘。
如黄帝、炎帝,乃神话中之帝王,亦哲学之先声也。
及至殷商,有巫卜之术,观星占卜,以预测吉凶。
此虽非纯粹哲学,然亦哲学之萌芽。
周公制礼作乐,提倡仁义道德,虽为政治之哲学,然亦哲学之一种。
孔子生于春秋之际,倡仁爱,行中庸之道,言道德之教,为后世儒家之宗师。
孟子继之,主张性善论,强调道德之修养。
孔子、孟子之学,虽为伦理哲学,然亦为哲学之重要分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抒己见。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讲究仁义,倡导礼乐;墨家主张兼爱,反对战争;法家重视法制,强调权力集中。
此诸家哲学,皆我国哲学之瑰宝。
秦统一六国,儒法并用,以法治国,开中国哲学之新篇章。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哲学成为官方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与儒家、道家相融合,形成三教合一之趋势。
隋唐之际,儒家、道家、佛家并行不悖,哲学思想日益丰富。
宋明理学兴起,程朱理学成为主流,强调道德修养,倡导心性之学。
此时期,哲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儒家哲学面临挑战。
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提倡科学实证。
此时期,哲学研究开始走向实证主义。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严复、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倡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此时期,我国哲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西哲学交融,为我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哲学之简史,乃人类对宇宙、人生、道德之探究。
从神话时代至近代,哲学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然哲学之真谛,仍需吾辈继续探索。
译文:古时候,我听闻古代圣贤的言论,说:“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
”大概自从混沌初开,天地未分,万物混沌,人类开始诞生,哲学的萌芽就已经出现。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节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节总结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著作,它涵盖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下面,我们将从各章节的角度来总结中国哲学简史。
一、先秦哲学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阶段,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墨子、老子等。
先秦哲学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即天地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孔子提出了“仁”、“礼”、“义”、“智”等重要概念,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靠教育来改善。
墨子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爱人如己,反对战争。
二、汉代哲学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比较重要的阶段,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
汉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扬雄、韩愈等。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天命论”等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天有所定,人有所命。
扬雄则主张“两汉文化”,即将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融合起来。
韩愈则提出了“文学复兴”、“格物致知”等思想,他认为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和研究自然现象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
三、魏晋南北朝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但也涌现了很多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王充、嵇康、陶渊明等。
王充提出了“天人感应”、“物我两忘”等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我相通。
嵇康则主张“玄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心灵的修炼来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陶渊明则提出了“田园诗歌”等思想,主张回归自然、过简单的生活。
四、隋唐五代哲学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涌现了很多思想家。
隋唐五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朱熹等。
韩愈提出了“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思想,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
柳宗元则主张“道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道德修养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朱熹则提出了“理学”、“致良知”等思想,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西方哲学简史
13
3
这就是说,真正意义 上的智慧与 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 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具有功利 性和有用性 、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 没有别的目的,只是为了智慧本身。 哲学无用,但它却是值得追求的。
4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 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9
三、西方哲学发展地大体形态、阶段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早期自然哲学 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哲学 亚里士多德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10
第七章 基督教哲学的诞生 第八章 早期经院哲学 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斯多德主义 第十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 自然科学的精神 第十三章 笛卡尔的唯理论 第十四章 唯理论的发展
11
第十五章 英国经验论 第十六章 法国启蒙哲学 第十七章 康德的批判哲学 第十八章 绝对唯心论 第十九章 黑格尔哲学体系
12
四、基本要求
1. 2. 3. 4. 请勿缺勤迟到早退,到课率在90%以上 作业及时认真完成,以便老师批阅计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如有疑问及时提出
西方哲学简史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与哲学史
“哲学是什么”原本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哲学”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 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 慧”。
“智慧”是指宇宙自然最深邃,最根本 的奥秘,标志的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 的理想境界。
2
柏拉图说:
智慧这个词太大了, 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 人,我们人只能爱智 慧。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
The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Philosophy is systematic, reflective thinking on life. Reflecting thinking is the thinking on thinking. Before we start to think about life, we must first “think our thinking”. What the philosophers call the Universe is the totality of all that is.Taoism as a philosophy teaches the doctrine of following nature; while Taoism as a religion teaches the doctrine of working against nature.It is ethics (especially Confucian ethics) and not religion (at least not religion of a formal, organized type) that provided the spiritual basis in Chinese civilization.God is a personality in Christianity, and consequently the love of God by man is comparable to the love of a father by his son.In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working on learning and working on Tao. The purpose of the former is the increase of positive knowledge; that of the latter is the elevation of the mind. (为学日盛,为道日损) philosophy belongs to the latter category.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a sage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with the Universe. Chinese philosophy is both of this world (入世) and of the other world (出世).This-worldly philosophy: emphasizing what is in society, speaking only about moral values not super-moral ones, for practical use and realistic and superficial.Other-worldly philosophy: If a sage wants to realize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he has to abandon society and even life itself, idealistic.This-worldliness and other-worldliness stand in contrast to each other as do idealism and realism.The task of Chinese philosophy is to accomplish a synthesis out of these antitheses. Chinese sage: sageliness within and kingliness without (内圣外王). In his inner sageliness, he accomplishes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his kingliness without, he functions in society. Philosophy is not simply something to be known, but is also something to be experiment.Philosophy is a system of precepts internal to the conduct of the philosopher. Suggestiveness is the ideal of all Chinese art, whether it be poetry, painting, or anything else.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philosophyIn thinking, the thinker is usually conditioned by the surroundings in which he lives. The ancient China is a continental country, making their living by agriculture. In Chinese philosophy, the farmers’ outlook not only conditioned its content, but also its methodology.In the sphere of nature and in that of man,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anything brings it to one extreme, a reversal to the other extreme takes place. Reversal is the movement of the Tao. (反着道之动,居安思危)Taoism and Confucianism differ because they are the rationalization or theoretical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life of the farmers. The Taoists idealized the simplicity of primitive society and condemned civilization. They also idealized the innocence of children and despised knowledge. Confucianism is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is also the philosophy of daily life. Confucianism emphasiz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man, while Taoism emphasizes what’s natural and spontaneous in him.One must make a log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what is permanent and what is changeable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New Chinese philosophy won’t confine itself to “concept by intuitions”.The origin of the SchoolsIf names be incorrect, speech will not follow its natural sequence. If speech doesn’t follow its natural sequence, nothing can be established.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Members of the Ju School had their origin in the literati.Members of the Mohist School had their origin in the knights.Members of the Taoist School had their origin in the hermits.Members of the School of Names had their origin in the debaters.Members of the Yin-Y ang School had their origin in the practioners of occult arts.Members of the Legalist School had their origin in the men of methods.Confucius: the first teacherSix classes: Book of Change (Yi), Book of Odes (Poetry), Book of History, Rituals, Music,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易,诗,书,礼,乐,春秋。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原本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宾西凡尼亚大学讲课的英文讲稿,后由其学生翻译成中文出版。
先生在自序中开篇直抒胸怀:“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
姓名,学派之清单也。
非全史在胸,克臻境。
惟其如此,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祥也。
”先生自然是全史在胸,大有“小范胸中百万兵”之气势。
先生抽筋扒皮,把两千年的哲学脉络清晰地展现于大家眼前。
囫囵吞枣读完此书,我仍有许多不解,实在是自己资质愚钝。
所谓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
才者,文笔之精妙也;识者,选材之精当也;学者,史料之精熟也。
先生虽然强调著小史意在通俗,难展其学。
我觉得此书已是三者兼备,方才领悟有人说,49以后大陆已鲜有可读之书(译著除外)。
我自己归纳出一些基本的问题。
一,哲学和宗教。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系统的人更少。
这种思想,之所以称为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
产生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
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思想本身就是知识。
宗教,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
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必要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二,中国的三教。
人们常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其实不然。
儒家不是宗教,道家只是一个哲学派别,道教才是宗教。
道家与道教是有很大区别,两者教义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道教教人反乎自然,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类宗教)。
三,道德价值和超道德价值。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价值”。
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宇宙)是超道德价值(更准确地说,爱上帝是准超道德价值,按斯宾诺莎,爱宇宙才是超道德价值)。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地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例外。
中国人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
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总结《中国哲学简史各章总结》哎呀呀,让我来给大家唠唠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哈。
第一章呢,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很古老的寺庙,看着那些庄严的佛像和古老的建筑,就好像能感受到中国哲学最初的那种深邃和神秘。
第二章就更有意思啦,各种哲学流派开始涌现。
就好比是一场热闹的聚会,儒家、道家、墨家等等都来了,各显神通。
我就想到有次和朋友们一起讨论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就像这些流派在争鸣一样。
到了第三章,哲学思想开始深入到社会生活中。
我有次看到公园里一群老人在下棋,他们那种淡定从容的态度,不就是中国哲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嘛。
第四章,哲学与政治也挂上钩啦。
就像我们在单位里,领导得有一定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管理好大家呀。
第五章呢,伦理道德被重点强调。
我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教育我要尊老爱幼,这其实就是一种伦理道德的传承呀。
第六章,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我去看画展的时候,那些画作里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可不就是哲学的体现嘛。
第七章,中国哲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变化和转折。
就像我们走路一样,有时候会遇到拐弯的地方。
第八章,哲学与宗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曾经去过一个教堂,在那里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氛围,和哲学的某些方面还真有点相似呢。
第九章,哲学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就像我们家里的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第十章,总结起来就是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呀。
就好比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我们只是在其中探索了一小部分。
总之呢,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像我生活中的那些点点滴滴一样,无处不在呀!哈哈!。
《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一章 开篇
第二章 苏格拉底之前
第三章 雅典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第六章 经院哲学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八章 不列颠经验主义
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第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第十一章 当代
结束语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010
第十章 功利主义及其 以后
011 第十一章 当代
012 结束语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是在其鸿篇巨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又一部 全新的哲学史入门书。罗素在书中不仅阐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还涉及了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 面的内容。现代人要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本书一改之前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通俗易 懂,可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哲学简史》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01 第一章 开篇
目录
02 第二章 苏格拉底之前
03 第三章 雅典
04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
05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06 第六章 经院哲学
目录
07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 起
08
第八章 不列颠经验主 义
09
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浪 漫主义
中国哲学简史第七章读书笔记
# 我国哲学简史第七章读书笔记## 1. 我国哲学简史概述在《我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第七章将重点讲述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哲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在当时,一些重要的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的思想也开始影响着整个我国社会。
我国哲学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同时也为后世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2. 中庸之道与我国哲学在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庸之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中”和“和”的思想,即追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这种思想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我国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庸之道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我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 3. 我国哲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我国哲学这一主题,我个人认为,我国哲学的魅力在于它融合了道家、儒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哲学体系。
我国哲学所强调的平衡和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心灵的追求和社会关系的处理上,中庸之道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4. 总结与回顾通过阅读《我国哲学简史》第七章的内容,我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中庸之道对我国哲学的影响尤为重要,它强调的平衡和谐的思想,为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
我国哲学的发展也为后世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对于我们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今日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本章的阅读中,我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中庸之道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结论我国哲学简史的第七章阐述了我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庸之道的重要性,对于理解我国古代社会和今日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灵活。
以上就是我对我国哲学简史第七章的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哲学简史资料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读书5遍)早起哲学家思考的“自然”是“本性”。
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本原”的本意是“太初”即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事物存在和运动缘由。
“本原”的这两层意思分别被译为“基质”和“原则”。
希腊人所说的“世界”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或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在对本原的探讨过程中,他们与提出了一与多,静与动,变化与永恒的关系问题。
自然哲学家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派伊奥尼亚派:米利都学派:泰利斯(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著作:《论自然》1、无定说(名词解释1)(1)阿那克西曼德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
他认为,“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
”生成万物的本原被称作“无定”,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2)阿那克西曼德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做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做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他还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于是提出“补偿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从“无定”中分离出事物的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因而要使一些事物回归“无定”作为补偿。
2、火本原说(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2)本原有两层意思:一是火的活动状态(活火),即火的燃烧和熄灭;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火的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
火本原说没有简单地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变化状态,而是在一与多、永恒和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章相关注释:【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注释】(1)老老:尊敬老人。
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
(2)长长:尊重长辈。
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
(3)恤:体恤,周济。
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
(4)倍:通“背”,背弃。
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絜,量度。
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
【译文】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
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忠怒违道不远。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馀,不感尽。
言顾行,行顾言。
君子胡不慥慥尔。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
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
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
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恶人、贼人生。
”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
”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别非也。
“仁人的事业,应当努力追求兴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然而在现在,天下之害,什么算是最大的呢?回答说:“例如大国攻伐小国,大家族侵扰小家族,强大者强迫弱小者,人众者虐待人少者,狡诈者算计愚笨者,尊贵者傲视卑贱者,这就是天下的祸害。
……姑且试着推究这许多祸害产生的根源。
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吗?这是从爱别人利别人产生的?则必然要说不是这样的,必然要说是从憎恶别人、残害别人产生的。
辨别一下名目:世上憎恶别人和残害别人的人,是兼(相爱)还是别(相恶)呢?则必然要说是别(相恶)。
既然如此,那么这种别相恶可不果然是产生天下大害的原因!所以别(相恶)是不对的。
“非人者,必有以易之。
……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
”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虽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
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如果以别人为不对,那就必须有东西去替代它。
……所以墨子说:“要用兼(相爱)来取代别(相恶)。
”既然如此,那么可以用兼(相爱)来替换别(相恶)的原因何在呢?回答说:“假如对待别人的国家,象治理自己的国家,谁还会动用本国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的国家呢?为着别国如同为着本国一样。
对待别人的都城,象治理自己的都城,谁还会动用自己都城的力量,用以攻伐别人的都城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
对待别人的家族,就像对待自己的家族,谁还会动用自己的家族,用以侵扰别人的家族呢?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
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爱人利人生。
”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与?即必曰:“兼也。
”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
”既然如此,那么国家、都城不相互攻伐,个人、家族不相互侵扰残害,这是天下之害呢?还是天下之利呢?则必然要说是天下之利。
姑且试着推究这些利是如何产生的。
这是从哪儿产生的呢?这是从憎恶人残害人产生的呢?则必然要说不是的,必然要说是从爱人利人产生的。
辨别一下名目:世上爱人利人的,是别(相恶)还是兼(相爱)呢?则必然要说是兼(相爱)。
既然如此,那么这种交相兼可不果是产生天下大利的!所以墨子说:“兼是对的。
”以兼为正。
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
以兼(相爱)来施政。
所以大家都耳聪目明,相互帮助视听,听以大家都用坚强有力的手足相互协助!而有好的方法努力互相教导。
因此年老而没有妻室子女的,有所奉养而终其天年;幼弱孤童没有父母的,有所依傍而长大其身。
现在以兼(相爱)来施政,则其利如此。
盖其语,人异义。
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
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
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天下之乱,至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见,也因人而异。
所以一人就有一种意见,两人就有两种意见,十人就有十种意见。
人越多,他们不同的意见也就越多。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
……天下混乱,有如禽兽一般。
明白了天下所以大乱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立之为天子。
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错之也。
将此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
古时天帝鬼神建设国都,设置官长,并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爵位,增加他们的俸禄,使他过富贵淫佚的生活,而是让他给万民兴利除害,使贫者富,使民少者众,使危者安,使乱者治。
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
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
”上以此为赏罚,明察以审信。
行政长官已经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都要报告给上面。
上面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
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广泛地推荐给国君。
是非与上面一致,而不与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
假如听到善与不善,却不向上面报告;上面认为对的,也不认为对,上面认为错的,也不认为错;上面有过失不能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不能广泛地向上面推荐;与下面勾结而不与上面一致,这是上面所要惩罚,也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上面根据这些方面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审慎、可靠。
子治天下,天下即己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君,予无所用天下为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安定了。
而我还来代替你,难道我是为了出名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难道我还去求取从属的东西吗?巧妇鸟筑巢在深林中,不过只占一根树枝罢了;偃鼠到河里饮水,只不过喝满肚子罢了。
你请回吧!算了吧!我的君主!我是不想对天下有所作为的!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禽子出语孟孙阳。
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
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
”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
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
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问杨朱说:“取你身上一根汗毛以救济天下,你干吗?”杨子说:“天下本来不是一根汗毛所能救济的。
”禽子说:“假使能救济的话,干吗?”杨子不吭声。
禽子出来告诉了盂孙阳。
孟孙阳说:“你不明白先生的心,请让我来说说吧。
有人侵犯你的肌肉皮肤便可得到一万金,你干吗?”禽子说:“干。
”孟孙阳说:“有人砍断你的一节身体便可得到一个国家,你干吗?”禽子沉默了很久。
孟孙阳说:“一根汗毛比肌肉皮肤小得多,肌肉皮肤比一节身体小得多,这十分明白。
然而把一根根汗毛积累起来便成为肌肉皮肤,把一块块肌肉皮肤积累起来便成为一节身体。
一根汗毛本是整个身体中的万分之一部分,为什么要轻视它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