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爱好者论坛_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_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精华总结

环评爱好者论坛_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案例精华总结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四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生态类项目总体思路1、确定验收范围2、选择验收监测标准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置4、分析调查重点5、公众参与6、结论分析、制定整改方案7、正确填报“三同时”竣工验收登记表1.1确定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范围(注意范围的两层含义,一是工程的组成范围,二是项目的地域范围)1、与项目有关的环保设施(工程、设备、装置、监测手段、生态保护设施)2、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措施(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中有关项目设计的规定)3、审批部门的审批意见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是关注的重点4、环评文件和设计文件的要求1.2选择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标准1、国家、地方环保部门对项目环评批复的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2、地方环保部门的总量控制指标3、初步设计确定的环保设施设计标准4、若原来没有批复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按现行标准执行。

5、监测方法标准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推荐的标准1.3验收监测布点原则及点位布设布点原则:以最少的频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数据,如实反映项目排放浓度和总量。

布点方法:参见相关技术规范。

(注:以下方法也适用于工业类项目)(1)废气:◆有组织排放:布设于各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无组织排放: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高在源下风向2~5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参照点设在上风向2~50米范围内。

其余污染物监控点高在单位周界外10米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监控点最多4个,对照点1个。

(2)废水◆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第一类污染物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生产性污水、生活污水、清净下水外排口;雨水排口。

(3)噪声◆厂界噪声:法定边界布设多个测点,包括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位置。

厂界外1米,高1.2米,距任一反射面不小于1米,厂界有围墙要高于围墙。

同时设点测背景噪声。

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

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

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影响郭照辉;张祺玲;谭周进;戴良英;李文革【摘要】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微生物生态学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学科之一。

为了探讨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了旅游踩踏对松树外生菌根的破坏情况。

结果表明:旅游踩踏会使松树外生菌根的形态受到影响,受到踩踏的松树外生菌根的外延菌丝数量明显少于没有受到人为踩踏的松树外生菌根,表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微生物造成了破坏。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d been destroyed by tourism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ecology is one of the hot projects at present.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edaphon in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 the damage situations of tourism trampling to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had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ape of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was affected by tourism trampling; the number of extending mycelium on trampled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n non-trampled ectomycorrhizae of pine tree. Therefore, the tourism activities had damaged edaphon in the Zhangjiajie National Forest Park.【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旅游活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外生菌根;微生物生态【作者】郭照辉;张祺玲;谭周进;戴良英;李文革【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9;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省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2随着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就越来越严重,有关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环境与旅游的研究重点之一。

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以及开发对策——以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以及开发对策——以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原 山 国家森林 公 园位 于 山东省 淄博 市博 山城 区
西南 部 , 1 9 于 9 2年经 国家 林 业 部 批 准 建 立 , 规 划 总
面积 1 0 h , 7 2 m 下设 凤 凰 山 、 王 山 、 禹 望鲁 山、 薛家 顶 和夹 谷 台五 大景 区 , 淄 博市 唯一 一 家 国家 级 森林 是
公 园 。园 内山势 险 峻 , 貌 奇 特 , 林 茂 密 , 境 优 地 森 环
美, 文物 景观 、 自然 景 观丰 富 , 乐健 身场 所众 多 , 游 是 生 态旅游 、 回归 自然 、 闲度假 之胜 地 。 休
1 2 地 形 地 貌 .
映 原 山国家森 林公 园旅 游开 发与植 被 环境 的关 系 。
旅 游 活 动对 植 被 环 境 影 响 研 究 以及 开 发 对 策
— —
以原 山 国 家森 林公 园为例
党兴强 , 郑 岩 , 志 杰 , 邵 马景 淳 , 王 丽
( 山东 鸿 林 园艺 有 限公 司 , 山东 济 南 2 0 1 ) 50 4
摘 要 : 林 公 园是 开展 旅 游 活 动 的 好 去 处 。 旅 游 活 动 的 进 行 , 森 林 公 园的 自然环 境 不 可 避 免 地 出现 一 定程 度 的 波动 干 森 使 扰 。作 者 通 过 取 样 调 查 , 用敏 感 水 平 、 落景 观 重要 值 、 种 多样 性 信 息 指 数 和旅 游 影 响 系数 等 一 系列 植 被 景 观 特 征 指 标 , 采 群 物
保 持其美学特征 的根本所在 , 它应 以风景林 景观和 群 落结构 的稳定 程度 为 尺度 , 价 指标 有 敏感 水平 、 评 群 落景观重要值 、 物种 多样 性信 息 指数 、 生种 所 占比 阴 值和旅游影 响 系数 。这 些评 价指 标能 够 充分 地反 映 自然地理要 素和旅游活动 对其生态环境 的作 用程度 。

旅游业发展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续)(土壤质量综合指标评价及结论)

旅游业发展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续)(土壤质量综合指标评价及结论)

14 9
黄 文 龙 : 旅游 业 发 展 对武 夷 山国 家级 自然 风 景 名 胜 区 土壤 环 境 影 响 的研 究 ( ) 续
表 7 土壤质量指标的负荷量
表 8 土壤质量指标的隶属度值
注 :I 为主成分 l的土壤质 量指 标隶属度 值, n为主成分 2的土壤质量指标隶属度值
图 9土壤质量指标 的权重
2主 成分 的累计 贡献 率达到 7 . 9 , 以综 合反 76 % 可 5 映 出原 来所有 土壤 质量要 素 的绝大部 分信 息。 1 第 、 2主 成分 的负荷 值见表. 。 由表. 7 7可知 ,第 一主成
3. . 1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 2 在土 壤 质 量评 价 中 ,实测 数 据 是每 项 指标 的具
动 已对武夷 山风景区的土壤造 成 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以天 游峰土壤环境的影 响最大 。提 出减少 旅 游 活动对景 区土 壤的负面影 响,维护武夷 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 ,实现武 夷 山风景 区旅游业 可持续发 展
的措施 。
关 键 词 :旅 游 活 动 :武 夷 L风 景 区 ; 土壤 理 化 性 质 ; 土 壤 质量 评 价 I j
因子 的指 标 值 采用 加 乘法 进 行合 成 ,各土 地 利用土
( )旅游 活动 对 武 夷 山 自然 风景 区 的天 游 峰 1
壤综合质量指数值( Q 的计算公式为: I 0 s
0 I: n W i
非石质游道、 一线天非石质游道、 水帘洞石质游道、 大 红袍 非 石 质 游 道 及 大 王 峰观 景 台 土 壤 因子 的综 合影 响 的强度 相 当 。 ( )旅游活动强度与土壤容重 、孔隙度 、含 2
21 0 0年 第 5期 21 0 0年 5月

环评爱好者论坛_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环评爱好者论坛_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中国环境科学 2001,21(5):399~403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刘春艳,李文军,叶文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1)摘要:我国旅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试图建立一种量化且方便于日常管理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游径评价法.该方法以游客活动集中的游径为评价对象,采用游客自辟道路、游径变宽、植被根部裸露以及泥泞路等指标评价游客对土壤、植被等的践踏破坏程度,在生态因子层次上进行旅游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表明,游径评价法结果较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关键词:游径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1)05-0399-05Non-polluted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of tourism in protected natural area. LIU Chun-yan, LI Wen-jun, YE Wen-hu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1,21(5):399~403Abstract:The studies on the assessment domain of non-polluted ecological impact of tourism is in its infancy age in China. This study tries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and management meaningful method, the trail assessment method. The method with tourist-concentative trail as object, employs the indicators such as trail opened up by tourist, trail widen, muddy trail, root exposure, etc to assess the adverse impact degree of tourist on vegetation and soil and also the non-polluted ecological impact of tourism with levels of ecological factor. The case study in Jiuzhaigou protected natural area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objective and operated.Key words:trail assessment;protected natural area;ecotourism;non-polluted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随着旅游需求的迅速膨胀,生态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寻求发展的一种选择[1].保护区能否有效地监控强大的游客流导致的不良生态影响,成为生态旅游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旅游带来的诸多生态影响中,对土壤、植被造成的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尤为重要,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已有的研究多通过一次性采样分析给出总体的影响水平[2,3],无法连续监测预报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从国外的研究看,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实验法、野外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4].本文采用野外调查法,试图用一种量化的且方便于日常管理的方法——游径评价法来评价旅游的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并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作为样地进行了实例研究.1 评价方法概述 游径评价方法以游径为研究对象,将游径上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如植被根部裸露、路面泥泞等等设计成评价指标来指示旅游的生态影响,通过对游径上指标出现的频率统计结合游径特征评价影响的大小及提出管理对策.由于游径是旅游中直接承受游客影响的区域,能够较集中地反映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游径的评价可以有效的反映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游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4步:设计评价指标、选取评价路段、实地调查以及分析评价.1.1设计评价指标评价者首先对游径系统进行预调查,将游径上发现的生态问题提炼成评价指标,并就指标及其作用给予说明解释.表1即为一套路径调查指标(九寨沟的游径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区可根据自身游径问题的特点来增减指标.1.2选取评价路段收稿日期:2000-1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901005)400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1卷表1 游径评价法的评价指标 Table 1 Survey indictors included in the trail-problem assessment method in Jiuzhaigou Protected Area评价指标 指标说明指标作用游径变宽 游人践踏使标准游径被拓宽指示植被受破坏和土壤受践踏的程度游客自辟道路 游客离开标准道路,自己践踏出替代路指示植被受破坏和土壤受践踏的程度及旅游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目标的干扰程度泥泞路 游径上泥泞部分(如稀泥,水洼)占整个路面宽度的一半以上,干季和湿季分别做适当的调整 指示土壤板结引起的渗水性下降,路面侵蚀加剧植被根部裸露游人的践踏使路面上出现植物裸露的根指示旅游对植被的践踏破坏程度游径评价法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方法,以选取全部的游径为宜;对游径众多的保护区,也可以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抽样时要综合考虑道路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坡度,土壤质地,局地地理要素的配置等)与游客使用强度(轻度,中等,重度等),筛选出各种类别的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调查.抽样需要专家与当地熟悉地形与旅游活动分布的人员参与,否则,只能通过增大调查量来提高科学性. 1.3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前,首先设计好记录表格,并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调查人员能够准确识别评价指标.记录表格至少要包括游径的自然状况项和评价指标项,前者包括游径长、宽、坡度、土壤质地等,做相关分析备用;后者则为步骤1定义的指标.实地测量时调查人员在选定的路段上行走,测量记录问题路段的起始位置(两者之差即为问题路段的长度)以及路段的自然状况. 1.4 分析评价整理原始数据,统计各指标的频次、出现的位置和长度,结合问题路段的环境背景和管理背景,评价其生态影响,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2 评价案例2.1 研究样地概况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南坪县(103°46′-104°50′E, 32°55′-33°20′N),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为特色,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地.从20世纪80年代起,保护区开始开展旅游,到1999年,游客量达58.6万人次,为1984年的22倍.这种游客激增的现象是我国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后的缩影,因此选取九寨沟作为研究样地具有典型性.九寨沟的道路分布如图1所示,图1中的倒Y形路为公路,总长约50km,主要用于汽车(绿色观光车)在不同景点间输送游客.公路的周围呈梯级分布着许多湖泊、瀑布及滩流,石木观景栈道及一些未加人工防护林间小路环绕其间,总长约9km,其中一小部分(约700m)用于跑马活动,其余的都用做步行路.小路与公路交织,构成了环形旅游线路,引导着游客寻幽探奇,欣赏美景.由于旅游过程中公路的非污染生态影响很小,因此,本次调查仅选择了九寨沟的步行/跑马路作为评价对象. 图1 九寨沟主要景点游径示意Fig.1 Trails distribution of Jiuzhaigou(map not to scale)① 珍珠滩 ② 熊猫海 ③ 树正群海 ④ 五彩池 ⑤ 长海2.2 游径评价法在九寨沟的应用 经过对九寨沟游径的预调查,将游径变宽、游客自辟道路、泥泞路、植被根部裸露4项设计为调查指标,指标特征与指标作用的定义同表1.由于九寨沟的步行/跑马路仅有9km,为了全面详细5期刘春艳等: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401地评价旅游的环境影响,避免由于抽样调查带来的评价偏差,本次调查选取了以风景区游客所到的所有步行/跑马路段为调查样本.调查结果见表2.表2 九寨沟游径调查数据 Table 2 Survey result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ail problem assessment method in Jiuzhaigou protected area景点名原始森林项目诺日朗长海五彩池树正群海珍珠滩熊猫海至五花海跑马路步行路放马路总计长(m) 宽(m) 3000.65110.94461.540170.88250.625021.4845073191.52540.68966—游径特征石木栈道长(m)占游径总长比例(%)使用类型300100步行511100步行446100步行127031.6步行825100步行89135.6步行步行/骑马步行步行/骑马334437.3 自辟道路次数频次(次/km)长(m)24472189209516533122171772455113552646405914 占总长比例(%)宽(m)42.40.621.41.38.20.620.69.82.02791.0014.31.5510.2游径变宽0.6~1.5m次数 5 9 4 3 7 26 0 89 频次(次/km)长(m)占总长比例(%)175217.31812424.39316.81190.688410.31054321.710122613.6 游径变宽>1.5m次数 4 6 3 3 7 8 4 35 频次(次/km)长(m)占总长比例(%)13268.712499.66.7255.61240.7811013.23893.69491143924.3 根部裸露次数频次(次/km)6201325235216449341465*813310493529333 泥泞路段次数频次(次/km)72871游径评价指标长(m)占总长比例(%) 深(cm)70276.07700.7注: * 其中有11次分布在跑马路的边缘,54次分布在游客另辟的林间小路上2.3 分析与评价 统计结果表明,九寨沟问题路段累计长度为2532m,占游径总长(8966m)的28.8%(表2),其中根部裸露是九寨沟游径问题中频次最高的一种,平均33次/km;其次为游径变宽,平均14次/km,占游径总长的17.9%,其中变宽在1.5m以上的路段占游径总长的4.3%,游径变宽0.6~1.5m的路段占游径总长的13.6%;再次为游客自辟道路,平均5次/km,占游径总长的10.2%;泥泞路问题所占比例较低,发生频次为1次/km,占游径总长的0.7%.植被根部裸露是除珍珠滩以外各景区所共同存在的问题(图2,图3),尤其以原始森林的步行402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21卷路(104次/km)、跑马路(81次/km)及五彩池(52次/km),树正景区(49次/km)根部裸露问题最严重.根部裸露是对植被一个潜在的威胁,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控制根部裸露的次数,如选择合适的游径,将游人活动控制在植被根系较深的区域;或对植物做适当的防护等.图2 各景点路径问题次数百分比分析 Fig.2 The frequency of trail problems in each scene1 长海 2五彩池 3树正景区 4珍珠滩 5熊猫海-五花海 6跑马路 7原始森林步行路 8放马路 9诺日朗(下同)□ 游客自辟道路 ■ 游径变宽 ▓ 根部裸露 图3 各景点路径问题长度百分比分析Fig.3 The length percent of trail problems in each scene□ 游客自辟道路 ■ 游径变宽 ▓ 泥泞路 游径变宽问题也是九寨沟普遍存在的问题(图4,图5).以长海(30次/km,占长海游径总长的35%)、诺日朗瀑布(30次/km,占诺日朗瀑布游径长的26%)、珍珠滩(16次/km,占珍珠滩游径总长的24%)及熊猫海-五花海(13次/km,占该处游径长的13%) 4处最为突出,而变宽超过1.5m 的严重变宽主要发生在珍珠滩(8次/km,占该处游径总长的13.2%)及原始森林跑马路(9次/km,占该处游径总长的11%).调查中发现游径变宽有的是因为道路拥挤,有的是因为游客休息以及取景拍照而造成的.游径在游客的践踏下变宽会增加植被受破坏和土壤踩实的范围,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变宽原因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道路变宽的趋势,如开辟方便的休息点及取景点,控制游客数量,设计合理的道路宽度等.图4 路径变宽种类 Fig.4 The type of trail widen□ 变宽>1.5m ■ 变宽0.6~1.5m图5 路径变宽种类 Fig.5 The type of trail widen□ 变宽>1.5m ■ 变宽0.6~1.5m游客自辟道路问题主要发生在长海(47次/km,占长海游径总长的42.4%)、五彩池(20次/km,占五彩池游径总长的21.4%)及原始森林的跑马路上(11次/km,占跑马路游径总长的79%)(图2,图3).原始森林跑马路游客自辟道路的发生频率虽然不高,但长度却占了跑马路游径总长的79%,长度比例远远高于其他景点.调查中发现游人自辟道路有的是因为拥挤,有的是为了走捷径,有的则是为了寻找“野趣”.游人自辟道路会增大植被破坏和土壤受践踏的范围和程度,远离标准道路的游人自辟的道路还会增加对野生动物的干扰,进一步缩小其活动半径.因此,管理者一方面应考虑道路的容量,调节游人分布密度;另一方面,在设5期刘春艳等: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403计道路时注意道路风格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对于生态敏感区域要严格控制,严禁游人闯入.泥泞路的总发生频次虽然较低,但它都集中在放马路上,长度占放马路总长的25%,占向马匹开放路段总长的10%,可见骑马活动对九寨沟的生态影响是比较大的.在被调查的游径中,只有原始森林的两条游径(跑马路和放马路)向马匹开放,其长度占九寨沟游径总长的7.8% (703.7m), 其余的游径都只用做步行路,占游径总长的92%(8262.3m);而步行路中又只有57.7%(5171m)的游径未加任何防护,并且这些未加防护的游径游人较少,因此,泥泞路段的低频率同跑马路段在整个路段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有关,也同天然游径的低使用程度有关,不容盲目乐观.3 结论 旅游地游径存在的问题,能够集中反映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为评价指标,可以及时、有效地对生态环境进行影响评价. 九寨沟作为游径评价法的研究实例表明,该方法的原始数据形式及整理数据形式(图表形式)可以向管理者与科研者提供大量有效信息,如原始数据形式可以向管理者提供问题游径的地点信息,游径的表格显示形式则易于对各种游径问题的频率及线性长度进行比较,数据的图形表示可以直观地显示各种问题的空间分布等;该方法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影响游径质量的相关环境、管理及使用方面的因素,有利于管理者控制旅游生态影响;可以根据各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指标,具有较广的适用性,同时其成本低,容易操作,特别适合定期监测管理.因此可以将它设计成长期监测旅游生态影响的标准方法,评价生态影响的时空变化及各种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游径评价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游径问题的出现及恢复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调查人员必须要判断所遇到的游径情况是否值得记录,如果值得记录的话,还要判断起始点,因此调查者的素质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精确性,尤其是将该方法作为一种长期监测的标准方法的时候,对这一点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 中国人和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 冯学钢,包浩生.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75-78.[3] 管东生,丁键,王林.旅游和环境污染对广州城市公园森林植物和土壤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00,20(3):277-280. [4] Calais S S, Kirkpatrick J B. Impact of trampling on naturalecosystems in the Cradle-Mountain-Lake St. Clair National Park [J]. Australian Geographer, 1986, 17:6-15.[5] D Sun, D Walsh. Review of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Australia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8, 53:323-338.[6] Hall C N, Kuss F R. Vegetation alteration along trails inShenandoah National Park, Virginia [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89, 48: 211-227.[7] Leung Y F, Marion J L. Trail degradation as influenced byenvironmental factors: a state-of-knowledge review [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96, 51: 130-136.[8] Leung Y F, Marion J L. 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interval on theaccuracy of trail impact assessment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9, 43:167-79.[9] Leung Y F, Marion J L. Assessing trail conditions in protectedareas: application of a problem-assessment method in 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USA [J].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1999, 26(4): 270-279.[10] Liddle M J. A selective review of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humantrampling on natural ecosystems [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975, 7: 17-36.[11] Ruff A, Maddison C. Footpath management in the national parks[J]. Landscape Reserve, 1994, 19(2): 80-87.[12] Sun D, Liddle M J. Pl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resistance to simulated trampling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3, 17:511-522.作者简介:刘春艳(1978-),女,黑龙江省鹤岗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致谢:本研究是在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协调与支持下完成的,野外工作得到了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九寨沟示意图中的景点图为九寨沟志愿者roger ratcliff 及其妻子所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环评爱好者论坛_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_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环评爱好者论坛_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_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Ξ冯学钢包浩生(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提要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模型,观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的外部形态,种群的高度、丰度、密度,土壤理化性状等影响;引入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据此提出风景区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关键词旅游活动地被植物—土壤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容量采石风景区分类中图法X17F5901引言旅游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对目标地和过渡地带两个方面。

由于旅游活动的各种空间利用形式都发生在目标地,因而其影响评价的艰难性主要存在于目标地[1]。

本文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例,初步探讨旅游活动对目标地旅游环境最基本构成要素———地被植物、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采石风景区位于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约5k m 的长江东岸,山崖突出江面,绝壁险峻。

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大矶。

核心景区面积约414k m 2,1987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通过预审并报国务院最终审定。

采石风景区属城郊型风景区,山、水、洞、人文古迹兼备,具观光、游憩双重功能。

自1987年以来,游客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自1989年举办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每年1次)以来,中外游客呈现较大的增长幅度,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15万人次,1997年接待中外旅游者达18万人次。

游客与日俱增,环境问题也倍受关注。

笔者认为,采石风景区的旅游环境问题是城郊型风景区普遍面临的问题,研究旅游活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2研究方法211建模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风景区地貌、空气、水、土壤和动植物等生态因素的总称,而地被植物、土壤是构成风景区生态环境的最基本要素,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可被视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承受着由旅游活动带来的主要压力,旅游活动对系统的影响可通过动态模型来反映。

明月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成分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明月山景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成分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品 :利用 G S定位 ,在采样 区 内确 定每个 点 的位置 ,随即 P 采集 采样 点及 附近土壤 ,将其 充分 混合 ,按 “ 四分 法” 缩
对 云蒙 山国家森林 景 区土壤 影响 的初步研 究聆 ;马建华 等 对嵩 山景区内受旅游活 动影 响的土壤 性质组 成 的研究 等 等 。江西 宜春境 内的明月 山为 国家级 森林公 园 ,每年 接待
1 I n u n e o u im t i e o lCo o e t .P o e t s a d He v ea i f n o o n M o n a n 1eI f e c fTo r s Ac v t s On S i l i i mp n n s r p r e n a y M t l l l fM o u t i i Po u o
b d ord c eif e c n iti o de oo ia n io me tt aietes s ia l e eo me t uim n utyi ema et e u et l n ea dmanang o c lgc l vrn n r l h ut n bed v lp n t rs id sr h nu e oe z a f o o n
由于当前旅 游业 的蓬勃 发展 ,旅 游环 境 的过 载化 日益
严重 ,随之而来 ,旅游 区内生态 环境的恶化 也越来越 明显, 因此 ,许多 学者对旅 游环 境 的研 究重 视起来 。如 管东 生等 研究 了旅游 活动对 白云 山土 壤和植 被影 响… ;王 忠君 等对
涉足。
共计 九 个 采 样 区,在 每 个 采 样 区 取 表 层 土 ( 0— 1c ,且分别在每个 采 样 区采 5个 样 。其 中 ,这 5个 样 5m)
பைடு நூலகம்

野生地被植物在云龙山风景区的调查与研究

野生地被植物在云龙山风景区的调查与研究

野生地被植物在云龙山风景区的调查与研究【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目前绿化的追求,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科研工作的热点。

我们以云龙山林内丰富的地被植物进行研究,筛选出16个表现良好的野生品种,结合日常管理养护,总结关键的养护技术,可以在今后的山林地被改造工程中应用。

【关键词】野生地被;筛选;应用在山林特有恶劣环境的地方,野生地被植物具有抗旱性强、适用范围广、与杂草竞争力强、管理相对简便、维护费用低,在短时间内可形成较好的观赏效果。

2007年开始,徐州云龙山管理处进行了山林地被资源调查,筛选出优秀的地被品种,可以在山林地被改造中进行推广。

1.野生地被植物的调查与筛选1.1筛选原则根据山林地被改造的要求,重点选择能在乔木、灌木层基本郁闭的树丛或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以多年生为主,一、二年生为辅,自播能力强;地面覆盖速度快,便于生产繁殖,不被杂草侵占;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能够体现自然群落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抗寒、抗寒、耐荫性强,养护成本低;无毒,景区对安全要求高;高度要求60cm以下的品种。

1.2 云龙山景区地被资源的筛选与利用徐州地区能够起到地被覆盖作用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在云龙山风景区处于野生状态的地被植物有25科43种。

科属分布上主要有禾本科、菊科、豆科,其次为莎草科、蔷薇科等。

从中筛选出16种野生植物地被进行分类。

1.2.1紫花地丁喜荫, 较耐干旱, 在半荫处生长良好, 正常条件下无需修剪、施肥。

有超长的绿色期, 非常适合与其他观花效果好但绿色期短的野生地被植物混合应用, 延长整片绿地的绿色期。

1.2.2二月兰抗逆性强,耐寒、抗旱、耐瘠薄性强,少有病虫害。

只需播种一次,每亩1公斤种子,自播生长能力强。

管理粗放。

早春时节更是花开成片。

缺点是夏季休眠,易造成地表裸露,适合与其他观花效果好绿色期长的野生地被植物混合应用, 延长整片绿地的绿色期。

1.2.3委陵菜无需施肥及病虫害防治, 可适当浇水、修剪。

可作为开阔地、疏林地绿化, 也可作绿化隔离带及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植物材料。

环评爱好者论坛_283-299选择真题及解析

环评爱好者论坛_283-299选择真题及解析

283-299期选择题解析:1.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B )P109A≥20% B≥30% C≥35% D≥45%2.下面不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里所称的环境敏感区的是(A)P25A文物保藏馆 B 自然保护区C 天然渔场 D 封闭及半封闭海域解析: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ⅱ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型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沙土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ⅲ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3.《地下水—导则》中定义的地下水含义为(D)A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水B赋存与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重力水C 地表以下土壤与岩石空隙中的所有含水层中的水D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4.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中一般区域指(C)P316A 特殊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区域B 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区域C 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5.某排气筒高度为10m,已知15m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4kg/h,问该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0.89kg/h)P95解析:(0.89kg/h)排气筒小于15m;使用外推法计算,即:Q=4×(10/15)2=1.78kg/h 由于小于15米,所以执行必须严格50%,所以1.78×50%=0.89kg/h6.某建设项目经过一个自然保护区,问生态评价为(A )P316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解析:(A)根据P316表9-2 下面小字部分,自然保护区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

7.我国目前采用的二噁英环境质量标准为(D )P386A 0.5ngTEQ/m3B 0.5PgTEQ/m3C 0.6ngTEQ/m3D 0.6pgTEQ/m3解析:(D)固废章节出现3个二噁英数据;第一,排放标准是0.1ngTEQ/m3,第二,环境质量标准,就是答案D;第三,还有一个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二噁英含量低于3µgTEQ/m3。

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

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研究综述

究人 类践 踏对植 被产 生 的影 响 ,Wevr ae 等 研 究 了徒 步旅 行 者 等对 植 被 的不 同影 响 ,Lnd e等 开 osa l 展 了旅游 车辆对 草 种传播 效应 的研究 ,Lsl 等 研究 了旅 游践 踏对 植 被 的影 响 ,C rl e az o a i 等 发现 旅 on
作 者 简 介 :石 强 ,副 教 授 ,博 士 ,从 事 生 态旅 游 开 发 与 管 理 及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等 研 究 。Em i q0 @16tm - a :s2 8 2 .o l
维普资讯
2l 8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0 0 6年 4月
1 影 响植 被 的旅 游 活 动形 式
游 客在景 区 的活动 多种 多样 ,在对 植 被 产 生影 响 的所 有 旅游 活 动 中 ,践 踏 、刻 划 n 具 和 交 通工 是 3种主 要的形 式 。践 踏 一 方 面 可对 植 物 地 上 部分 造 成 直 接机 械 性 伤 害 ,从 而 影 响植 物 的生
木 的美 观 ,并 可 能导致 病虫 危 害 。旅 游 车辆将 当作植 物种 子传 播 的工具 ,可 能导 致旅 游地杂 草横 行 。
2 衡 量 植 被 受 到 影 响 的指标
在 过去 的研 究 中 ,研 究人 员常 用植 被 覆盖 率n 、密 度 、生 物量 异度指 数h ] 、植 被 组成 变 化 ] 、群 落 变 、树 木伤害 指数 b 及植 被 冲击指 数 b 、优 势度 等指标 来 表达植 被受 到 的影 响 。此外 , 川及 重要 值 和频 度 等 。
长 ;另一 方 面 ,通 过影 响土壤来 间接 影 响植 物 的生长 发 育 。所 有这些 影 响又 有交互 作用 ,从 而加 重 了 对植 被的破 坏 ,严重 时可 导致植 被种类 组成 和结 构 的改变 ,甚 至造成 植被 的消 失 。刻划 则 主要影 响林

地被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地被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05
解决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 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加强对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生态适应性研究是解决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加强 对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探究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状况 、生理特征及生态功能,为科学合理地应用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梭鱼草
原产北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 观赏价值。
荷花
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茎横卧在淤 泥中。
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作用
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 质,减少污染,改善水质。
美化环境
水生植物的观赏价值很高,能够 营造出清新、优美、自然的环境 氛围。
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增加水中氧气 含量、减少水中营养物质等作用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这些植物的 观赏效果和生态功 能
地被植物和水生植 物在城市景观营造 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
收集和分析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应用现状 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调查和总结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建议
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
水生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物种入侵
一些水生植物可能会成为外来 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
害。
季节性变化
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受到季 节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景
观效果。
病虫害问题
水生植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 袭,需要加强防治和管理。
04
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结 合应用
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互补性
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生态习性、生长速度和观赏特点等方 面具有互补性,可以丰富景观层次和季相变化。

地被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地被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必要的维护措施
总结词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维护措施, 缺乏必要的维护会导致景观效果不佳。
VS
详细描述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需要定期 进行清理、修剪、施肥等维护工作。如果 缺乏必要的维护措施,水生植物可能会出 现生长不良、病虫害等问题,影响其景观 效果。因此,应定期对水生植物进行必要 的维护,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良好的景观 效果。
提升空间感受
合理利用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空间 感,可以营造出层次分明、空间感丰 富的景观,提升人们的空间体验和感 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
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地被 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如净化 水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以实 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维护成本
选择适应性强的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 ,减少人工干预和养护成本,实现生 态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提高景观质量
美化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 、色彩和质感,可与其他植物和景观 元素相互搭配,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 果。
这导致景观营造的多样性不足 ,缺乏独特性和新颖性,无法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 求。
生态效益不明显
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在景观营造中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
尽管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净化空气和水体,但由于其生长环 境和生态功能的限制,这些生态效益往往难以被人们直观地感受到。
详细描述
一些地区在选择地被植物时,可能过于追求新颖品种,而忽略了其适应性,导 致所选品种无法适应当地环境,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给景观营造带来负面影响 。
种植密度不合理
总结词
地被植物的种植密度对景观效果和植物生长都有重要影响, 密度过高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密度过低则可能影响景观 效果。

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土壤的影响蒋志成;汪有奎;罗玉梅【摘要】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were determined by selecting six samples (Tianzhu Three Gorges Forest Park,Yanzhishan Forest Park,Dayekou Forest Park and Horse-teeth Mountain eco-tourismarea,hole gorge eco-tourism attractions,Kangle Grassland eco-tourism area)in Gansu Qilian Mountain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region with larger number of tourists and stronginterference,tourists trample soil serious-ly,soil porosity reduce,bulk density increase,moisture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reduce;pH value increases,nitro-gen,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 reduce,fertility decline.%选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大野口森林公园和马牙雪山生态旅游景区、窟窿峡生态旅游景区、康乐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等6个样地,对该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进行了监测分析。

结果表明,在游客数量多、干扰强烈的区域,游客对土壤践踏严重,土壤孔隙度减低,容重增加,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减少,pH 值增大,氮、磷、钾含量减少,肥力下降。

旅游活动对武当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_朱芳

旅游活动对武当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_朱芳

2015年6月第3期林业资源管理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June 2015No.3旅游活动对武当山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朱芳1,白卓灵2,陈耿3,张欢3(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长沙410205; 2.湖南都市职业学院,长沙410000; 3.中合慧景规划设计院,长沙410009; 4.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410011)摘要:调查分析了旅游干扰下武当山3个不同海拔土壤及植被群落特性。

结果表明:旅游活动显著增大了武当山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等,并且导致了土壤肥力的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尤其是Pb 和Cr ;另一方面,旅游干扰显著影响武当山植被群落构成,本土植物优势度和均匀度显著降低,植被覆盖度显著下降,特别是旅游区内植被群落的多样性降低,可能致使植被群落的不稳定。

关键词:旅游活动;土壤特性;植被群落;武当山中图分类号:X1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622(2015)03-0089-07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5.03.018Impacts of Tourist Activitie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in Scenic Spots of Wudang MountainsZHU Fang 1,BAI Zhuoling 2,CHEN Geng 3,ZHANG Huan 3(1.Adult Education College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2.Hunan Urban Professinal College ,Changsha 410137;3.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Wudang Mount.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impacts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natural environment of Wudang Mount ,soils a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elevations of Wudang Mount under tourism disturba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soil bulk density has increased ,the pH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s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have been reduced ,leading to the loss of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ing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 in soil ,especially ,Pb and Cr.on the order hand ,vegetational types have been changed in Wudang Mount ,which has reduced plant dominance index and evenness because of tourist activitie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reduction of plant diversity has led to the unstable plant community.Key words :tourist activities ,soil properties ,vegetation community ,Wudang Mount 收稿日期:2015-03-30;修回日期:2015-05-06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加快发展湖南现代旅游服务业问题研究”(2014BZZ096)作者简介:朱芳(1975-),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地方旅游文化,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

旅游活动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植被的影响_肖光明

旅游活动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植被的影响_肖光明

表 1 植物美感系数赋值 Tab1 1 The class values of plant aesthetic value index 植物状况描述 1 级 : 植物构造 、形态和色彩上有趣 , 富于变化 , 层次分明 , 林木成熟 , 乔木密度占绝对优势 2 级 : 植物种类 、形态和色彩上有趣 , 稍有变化 , 乔木密度稍占优势 , 但灌木草本数量不少 3 级 : 某些植物种类有一定变化 , 但形态较少 , 灌木草本密度大大增强 , 有少量人为植物 4 级 : 缺少或没有植物的变化或对照 , 伴生有大量的人为植物 说明 : 根据参考文献 [ 29 ] , 有修改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006Βιβλιοθήκη 地 理 研 究29 卷
本身状况如何也客观上反映了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因此 , 加强这方面的 研究有助于保护区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管理水平 。本文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为例 , 探讨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规律 。
第 29 卷 第 6 期 2010 年 6 月
地 理 研 究 GEO GRA P H ICAL R ESEA RC H
Vol1 29 , No1 6 J une , 2010
旅游活动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植被的影响
肖光明1 , 黄忠良2
(11 肇庆学院旅游学院 , 肇庆 526061 ; 2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 , 肇庆 526070)
赋值 01 7 < XV ≤11 0 01 5 < XV ≤01 7 01 2 < XV ≤01 5 0 < XV ≤01 2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以缙云山为例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以缙云山为例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以缙云山为例刘嘉丽;张石棋;宋红芳;马伶燕;杨治兵;刘莉芳【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34)006【摘要】研究重庆市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兴的旅游活动--农家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取农家乐附近土样,测定其pH值、含水量、体积质量、有机碳、有机氮和全氮.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土壤的pH值有上升的趋势,土壤表层和深层含水量变化和体积质量变化有很大差异,有机质含量因人类活动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上升和下降两个不同方向的变化.总之,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土壤是自然环境中一个易受破环却很难治理和恢复的因素,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相协调.【总页数】6页(P55-60)【作者】刘嘉丽;张石棋;宋红芳;马伶燕;杨治兵;刘莉芳【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4;S153【相关文献】1.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探讨:以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邱婧;涂建军;王素芳;张红梅;邓聪2.模拟酸雨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四个常绿树种幼苗影响的研究 [J], 何正明;邓先宝;刘玉芬;杨永兰3.土壤温湿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r——以重庆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马力;薛鹏;张新;张长征;曾伟4.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负效应研究——以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高科5.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开展对策探析——以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雷霄;赵丽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典型高原湿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纳帕海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湿地,被誉为“世界鸟类王国”。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其中土壤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

因此,研究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2.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旅游活动对典型高原湿地纳帕海土壤性质的影响,为保护和管理高原湿地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纳帕海地区不同景点的土壤性质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旅游活动对该地区土壤质量影响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探究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的作用机理,为制定旅游活动管理措施提供支持。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实验研究,主要包括:(1)采集数据:通过采集纳帕海不同景点的土壤样品,获取其基本属性和理化风化特征等数据;(2)分析数据:通过采用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方法,对土壤质量数据进行分析;(3)探索机制: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旅游活动对纳帕海土壤中微生物和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和作用机制;(4)建立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和综合分析,建立旅游活动对纳帕海土壤质量的影响预测模型。

4.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纳帕海不同景点的土壤样品分析,可以分析不同旅游活动对该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同时,实验方法的应用可以探究不同活动对微生物和物理化学指标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旅游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预测模型。

预期结果可以为典型高原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维护高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5.研究实施计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背景和目的的阐述,阐述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预计1周完成);(2)采集纳帕海不同景点的土壤样品,获取其基本属性等数据,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预计2周完成);(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进行模型建立预测(预计3周完成);(4)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预计1周完成)。

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及土壤特性的影响朱芳;白卓灵【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5(22)3【摘要】运用野外采样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结果表明:(1)旅游干扰使得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种类趋于简单,具体表现为植被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对照(CK),并显著降低了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p<0.05);(2)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综合污染指数的增加(Cu,Pb,Cr),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p<0.05)和降低了土壤pH、土壤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p<0.05),但对土壤电导率和全磷没有显著影响(p>0.05);(3)土壤速效养分对旅游干扰表现较为敏感,并且旅游干扰导致了土壤性质各指标"表聚性"的消失;(4)旅游干扰区土壤蔗糖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活度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幅度来看,土壤转化酶活性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公园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指标;(5)旅游干扰区和对照区土壤微生物数目均以细菌最多,各菌落数目均表现为旅游干扰区域<对照区,由此表明了旅游干扰降低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微生物数目,对于不同微生物菌落起着不同的效果。

【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旅游干扰;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植被;土壤【作者】朱芳;白卓灵【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Q149【相关文献】1.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综合服务区供水工程研究 [J], 王香莲;鞠治杰;吴超;王济禾2.基于居民感知视角下的景区旅游影响研究--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J], 周沛3.江西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建设雏议 [J], 余本锋;魏溦4.人为干扰对城市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郑囡;刘红玉;李玉凤;曹晓5.旅游干扰对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壤酶活性及水质的影响 [J], 李武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评爱好者论坛_油田

环评爱好者论坛_油田

北方某地拟开发一新油田,油田区地势平坦,中西部为农业区,有一条中型河流自北向南流过油田边界,滨河地带为宽阔的河滩,属“洪泛区”,每年夏秋两季洪水暴涨时有35km2以上区域称为水面,“洪泛区”内水生植物茂盛,有多种候鸟分布其中,其中有国家和省级保护鸟类12种,拟建油井分布在东西长18km,南北宽约8km的带状区域,按7个块区进行开采(图略),规划在位于油田西北部的镇建设油田生产和生活基地,拟建设道路网将各油田块区连通。

第一组问题(原题):1.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常用方法,说明油田开发涉及到哪几种生态系统类型?(1)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2)草地生态系统(3)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本题是根据题意及图示来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居城镇生态系统,但本题问的是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的,显然不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半自然生态系统。

)2.该油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几个时期?勘探试采期、施工期、生产营行期、闭井期。

3.按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项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因子和要点是什么?(1)河流及湿地生态系统。

调查、评价对湿地水力条件、连通性、湿地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12种鸟类的影响;(2)草地生态系统。

设置样地,调查草地植被覆盖率、主要植物种类、优势种及频率、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物种、植被长势、生物量等,给出草地覆盖度图。

评价项目建设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稳定性的影响,评价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与生态效益的损失;(3)森林生态系统。

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空间分布,主要树种及胸径、频率、密度,有无国家或地方保护树种,计算单位面积蓄积量,森林郁闭度,覆盖率等,给出森林类型分布图,并调查森林中主要动物种群情况。

重点评价项目建设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多样性的影响。

(注意:如果题意问的不是自然生态系统而涉及人工生态系统,则需将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居村落生态系统一并回答。

旅游活动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当壁镇旅游度假区为例

旅游活动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当壁镇旅游度假区为例

旅游活动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当
壁镇旅游度假区为例
聂文龙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以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为研究地,运用样方法调查了旅游相关活动影响下湖岗森林的植被状况,以植物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伴人植物比例、植被盖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分析表明,游客的活动对湖岗森林植被有明显影响,旅游活动干扰强度与植被影响状况成正相关关系.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聂文龙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43
【相关文献】
1.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春季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J], 李晓民;艾冬;王希梅
2.浅谈关于恢复兴凯湖湖岗植被 [J], 崔成哲;王丽华
3.浅谈恢复兴凯湖湖岗植被 [J], 崔振宇;孙盛辉
4.大型节事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影响研究——以上海桃花节、森林狂欢节为例 [J],
贾铁飞;梅劲援;黄昊
5.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天然带状林中繁殖鸟巢的空间格局 [J], 邹红菲;赵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Ξ冯学钢包浩生(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提要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模型,观察分析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的外部形态,种群的高度、丰度、密度,土壤理化性状等影响;引入风景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据此提出风景区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关键词旅游活动地被植物—土壤环境旅游生态环境容量采石风景区分类中图法X17F5901引言旅游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对目标地和过渡地带两个方面。

由于旅游活动的各种空间利用形式都发生在目标地,因而其影响评价的艰难性主要存在于目标地[1]。

本文以安徽采石风景区为例,初步探讨旅游活动对目标地旅游环境最基本构成要素———地被植物、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采石风景区位于安徽马鞍山市西南约5k m 的长江东岸,山崖突出江面,绝壁险峻。

采石矶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长江三大矶。

核心景区面积约414k m 2,1987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通过预审并报国务院最终审定。

采石风景区属城郊型风景区,山、水、洞、人文古迹兼备,具观光、游憩双重功能。

自1987年以来,游客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自1989年举办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每年1次)以来,中外游客呈现较大的增长幅度,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15万人次,1997年接待中外旅游者达18万人次。

游客与日俱增,环境问题也倍受关注。

笔者认为,采石风景区的旅游环境问题是城郊型风景区普遍面临的问题,研究旅游活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2研究方法211建模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风景区地貌、空气、水、土壤和动植物等生态因素的总称,而地被植物、土壤是构成风景区生态环境的最基本要素,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可被视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承受着由旅游活动带来的主要压力,旅游活动对系统的影响可通过动态模型来反映。

212样点分析21211植物样方分析依据游人在风景区内涉足范围和活动频率的差异,笔者将风景用地划为3类:活动区,指游人观景、游憩活动主要使用空间,使用频率高,有明显的活动足迹;缓冲区,介于活动区与非活动区之间,有足迹,但影响力度较小;背景区,风景区相对“清洁”地区,足迹干扰不明显,无污染物倾泻。

在毗邻的每一种类型区各选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编号:49631030)子课题之一。

采石风景区管理处赵家谦主任、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周守标博士给予具体帮助,谨此致谢!收稿日期:1998-04-14;修回日期:1998-09-24。

第14卷第1期1999年1月Vol.14No.1J a n.,1998自然资源学报J O U RN AL O F N A TU RAL R ESO U RC ES7614卷自然资源学报取1×1m 2地被植物样方,调查被践踏植物的形态、高度、丰度以及密度,判别地被植物受旅游活动的影响程度。

21212土壤剖面观察分析在不同类型的风景用地中,各挖掘一土壤剖面,系同一土壤类型的3个不同剖面,进行土壤理化性状的对比分析,得出旅游活动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结论。

3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评价311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环境产生作用力,影响地被植物、土壤外部形态旅游者的行为对风景区内地被植物—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践踏、采摘及旅游垃圾堆放等的干扰和胁迫作用。

旅游活动产生水平、垂直方向作用力,对地被植物—土壤环境造成直接与间接损害(图1)[2]。

旅游活动的最终后果是影响地被植物的种群成分、土壤的外部形态,影响风景区自然保护价值,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景观面貌,进而影响了景观价值。

笔者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采石风景区的李白衣冠冢景点处作一条地被植物—土壤剖面线,分析样方内草本植物的种群成分、形态、密度、频度等项,并进行相应的土壤外部形态观察,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地被植物受到人为践踏作用的影响,原有优势草种密度减小,种群的丰度增加,耐践踏的草本植物的种类数增多。

统计结果表明,活动区增加的种类数最多,缓冲区次之(表1)。

(2)旅游践踏作用重塑了土壤的外部轮廓,影响土壤水的分异,致使草被的高度、频度也有相应变化(图2)。

由图2可得出地被植物—土壤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由于践踏作用,土壤板结,土壤厚度、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地被植物的高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12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采石风景区游人践踏植被、土壤的痕迹随处可见,形成了多条旅游小径。

土壤裸露,土壤板结程度增加,水分渗透力降低,增加了地面径流的机会,雨水冲刷后常形成水土流失。

游客扔掉的含难分解有机质的塑料袋、易拉罐、塑料瓶等,易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少,特别是喝过的饮料汁液溅洒到土壤里,使局部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3]。

采石风景区的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在太白楼后侧、万竹坞、李白衣冠冢三处各取一土壤剖面,分别代图2践踏对地被植物和土壤形态的影响Fi g .2Influe nce of t ra m p lin g o n t he co ver p la nt s a nd soil图1旅游活动对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模型Fi g .1Mo del o n so me ecolo g ical influe nces of to urist t ra m p lin go n soil a nd co ver p la nt771期表旅游背景区、缓冲区、活动区土壤状况,分析结果(表2、3、4)表明:活动区、缓冲区的土壤理化性状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旅游活动的外力影响,表现在土壤质地、结构、松紧度、植物根系、p H 值、容重、有机质等方面,对照背景区土壤各项理化性状,可知,旅游活动区所受影响较大,呈现出质地粘重、结构变差(以块状为主)、同一层次土壤松紧度增大、根系变少、容重增大、土壤p H 值降低、酸性增强等特点。

由此可见,旅游活动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4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的生态防护411制定合理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减轻自然生态自净压力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应该制定合理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把旅游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此,笔者引入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概念[4],其反映的是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

从理论上讲,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是指旅游生态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所允许的游客数量,取决于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以及自然生态净化与吸收污染物的能力;由于风景区普遍采取人工管理措施处理一定数量的污染物量,因此旅游环境生态容量须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净化量与人工处理废物量,得出相应的旅游环境生态容量C e :表1不同区域地被植物变化状况Ta ble 1The co ver p la nt sit uatio ns in differe nt dist rict s样方区域地被植物密度采石No.1活动区土麦冬(L i rio p e s p icat a )车前草(Pl a n t a g o m a j or )早熟禾(Poa a n n u a )鹅观草(R oe g ne ri a k a m o j i )窃衣(T ori l is scab r a )蒲公英(T a r a x ac u m o f f ici n i al is )60%采石No.2缓冲区土麦冬(L i rio p e s p icat a )窃衣(T ori l is scab r a )蒲公英(T a r a x ac u m o f f ici n i al is )南苜蓿(M e d ica g o his p i d a )80%采石No.3背景区土麦冬(L i rio p e s p icat a )窃衣(T ori t is scab r a )南苜蓿(M e d ica g o his p i d a )90%以上表4旅游活动区土壤理化性状特征Ta ble 4Feat ure of t he p h y sicoc he mical p ro p erties of soil in t he to urism affect ed a rea剖面层次土体构型深度(c m )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植物根系p H 值容重(g /c m 3)有机质(%)表土层A 0~10灰黄重壤团块状紧多 5.0 1.35 1.55液积层B 10~37棕黄粘块状极紧少 6.0 1.40-母质层C37~55黄棕粘块状极紧极少---表3旅游缓冲区土壤理化性状特征Ta ble 3Feat ure of t he p h y sicoc he mical p ro p erties of soil in t he to urism t ra nsitio nal a rea剖面层次土体构型深度(c m )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植物根系p H 值容重(g /c m 3)有机质(%)表土层A 0~10棕黄轻壤团粒状松多 5.5 1.35 2.6液积层B 10~30黄棕重壤块状极紧少 6.0 1.36-母质层C30~60黄棕粘块状紧少---表2旅游背景区土壤理化性状特征Ta ble 2Feat ure of t he p h y sicoc he mical p ro p erties of soil in t he to urism bac k g ro und a rea剖面层次土体构型深度(c m )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植物根系p H 值容重(g /c m 3)有机质(%)表土层A 0~15棕黄轻壤团粒状松多 6.0 1.32 2.3液积层B 15~40棕黄中壤团粒状紧较多 6.5 1.34-母质层C40~72黄棕粘块状紧少---冯学钢等: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影响和初步研究7814卷自然资源学报C e∑ni =1Pi=∑ni =1SiT i +∑ni =1Q式中P i 为每位旅游者1天内产生的第i 种污染物量,Q i 表示人工处理掉第i 种污染物量,S i 为旅游生态环境吸收第i 种污染物的数量,T i 为各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时间,一般取1天,对于非景区内污染物,可多于1天,n 表示污染物种类数。

采石风景区接待的均为一日游旅游者,游览时间一般为5~6h ,旅游者以自带食品、沿途小买部购买等就餐形式为主。

一般来说,不居住游人产生垃圾量约为200g /人・日(公园)[4]。

采石风景区现有环卫工20名,每人每日约清除715k g 生活垃圾,而自然净化力则表现为土壤对生活垃圾的吸纳、积存,若以1日为单位,可视其净化量为0,据此可推断出采石风景区当前生态环境所允许的日接待容量,即旅游环境生态容量C e :C e =750(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