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围术期血压管理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案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案为贯彻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规范和标准,提倡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和减少同源异体血液成分的输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案的具体措施:①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工作②术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③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自体输血④回收式自身输血⑤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⑥提高外科技术和局部应用止血药物⑦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一、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工作。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贮血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
出于对输血安全的关注,为了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在择期(限期)手术前、RhD阴性或稀有血型等有指征估计需输血的病人进行自体血储备,供手术中或术后使用。
术前自体血储备在国外已常规用于择期手术。
根据预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在术前7—21天,采用“蛙跳法”采集血1—3单元(每单元400m1),每次呆血1单元(不多于估计全身总血量的1 2%),间隔1 周。
采血400ml 一周后血红蛋白基本达到采血前水平。
术中可能出血6 00—8 0 01^,可自体储血4 00ml,则术中不用输异体血。
适应与禁忌: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 00m1(或自身血容量的1 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00g / 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身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术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术前自体采血可刺激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同时补充外源性EPO能促进采血后机体骨髓的造血更有益,术前2周开始应用,每次皮下注射EPo4oo“/kg,每周两次。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
以下是一些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内容:
1. 注意控制血压:手术前可以向医生咨询有关药物调整和控制高血压的建议。
确保血压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2. 正确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高血压药物,并且不要停药。
如果手术前需要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在手术后尽快恢复药物的使用。
3. 控制饮食: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减少摄入过量的盐分和饱和脂肪。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
4. 积极锻炼:根据医生建议,在手术前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增强身体素质。
5. 心理调适:手术期间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一定影响,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可以适度地进行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活动,如冥想、听音乐等。
6. 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状态。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给予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修复。
7. 遵守医嘱:按照医生和护士的指示进行术后护理,如及时更换药物、记录血压变化等。
如果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重要提示:本文仅为一般性健康教育内容,具体的围手术期高血压健康教育建议仍需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2019版: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胸主动脉腔内治疗(TEVAR)是多种胸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常用于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假性动脉瘤及外伤性主动脉破裂。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主动脉腔内治疗创伤显著降低,但是仍然存在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围手术期管理仍然是整体治疗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进步,主动脉腔内治疗的适应证逐渐扩展,接受治疗的疾病类型和病变的复杂程度都在增加,患者人群也往往存在更多的合并症,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共识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由于搏动的血流对主动脉壁的直接影响,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是围手术期的重要工作。
血压异常是TEVAR围手术期最常见的问题,多种主动脉疾病患者合并血压的增高。
高血压不仅损伤主动脉血管内膜,也影响主动脉壁的功能,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IRAD)数据库中81%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有高血压史,66%的TBAD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血压升高[1]。
除了基础血压升高,急性主动脉疾病带来的剧痛也造成血压难以控制。
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与顽固性疼痛显著增加急性TBAD的病死率(17.4%比4.0%,P=0.000 3)[2]。
围手术期低血压也时有发生。
常见的低血压原因包括主动脉夹层真腔严重受压、心包压塞、心肌缺血/坏死、主动脉瓣反流。
这些多见于A型主动脉夹层及复杂型TBAD,是尽快主动脉修复的指征。
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纵隔增宽、血胸和左肩胛骨骨折提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案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案为贯彻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规范和标准,提倡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和减少同源异体血液成分的输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案的具体措施:①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工作②术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③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自体输血④回收式自身输血⑤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技术⑥提高外科技术和局部应用止血药物⑦掌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一、开展自身储血、自体输血工作。
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身输血有三种方法:贮血式自身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身输血。
出于对输血安全的关注,为了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在择期(限期)手术前、RhD阴性或稀有血型等有指征估计需输血的病人进行自体血储备,供手术中或术后使用。
术前自体血储备在国外已常规用于择期手术。
根据预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在术前7—21天,采用“蛙跳法”采集血1—3单元(每单元400m1),每次呆血1单元(不多于估计全身总血量的1 2%),间隔1周。
采血400ml一周后血红蛋白基本达到采血前水平。
术中可能出血6 00—8 0 0ml,可自体储血4 00ml,则术中不用输异体血。
适应与禁忌: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 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 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身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术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术前自体采血可刺激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同时补充外源性EPO能促进采血后机体骨髓的造血更有益,术前2周开始应用,每次皮下注射EPo 4 oo“/kg,每周两次。
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管理
机械性辅助装置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体外循环机
人工心脏瓣膜
机械性辅助装置的 作用
体外循环技术
定义:利用人工心 肺机将患者血液从 体内引流出来,经 过人工心肺进行氧 合、排出二氧化碳 后输回患者体内,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的技术。
作用:在主动脉 夹层围术期中, 体外循环技术可 以控制患者血压 ,降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成功 率。
术前准备:控制疼 痛、降低血压和心 率,确保患者状态 稳定
评估手术风险:根 据夹层类型和患者 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评估手术风险和 预后
术前沟通和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 手术风险、预期效 果和术后注意事项
术中监测和操作
术中监测:实时 监测血压波动, 评估手术效果
术中操作:根据 血压情况调整输 液速度和血管活 性药物使用,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生存率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管理是降低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措施 维持血压稳定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血压过高或过低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科学合理的围术期血压管理方案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控制的方法
03
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降低血压,预防夹层进一步撕裂 镇痛药物:缓解疼痛,稳定患者情绪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
YOUR LOGO
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管理
作者:
日期: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管 理的重要性
03.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 血压控制的方法
04.
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管 理的临床实践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其治疗过程中血压的监护与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B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前准备、围术期血压监测、围术期血压控制、并发症处理。
术前准备是保证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成功的重要步骤。
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对于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加强术前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减少围手术期的并发症风险。
围术期血压监测是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处于正常范围的关键。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动脉内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
动脉内血压监测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准确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并能提供实时波形监测。
无创血压监测通常使用袖带测量方法,可以快速非侵入地测量患者的血压,但准确性较动脉内血压监测差一些。
围术期血压控制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一般来说,B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后目标血压应该控制在收缩压120-140 mmHg、舒张压80-90 mmHg的范围内。
血压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的应用,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减轻情绪压力、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措施。
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中应及时处理并发症。
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出血、肾功能损害等。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抗凝治疗、血液透析等,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风险非常重要。
术前准备、围术期血压监测、围术期血压控制和并发症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术后恢复的关键步骤,医务人员应密切注意这些方面的工作,提供全面质量高效的护理服务。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紧急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程快速且病情严重,高血压是导致其发生及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手术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常规方法,而术后的血压管理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围手术期血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手术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围术期血压的变化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手术前需要将患者的血压降至合适的范围,以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进行。
而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术中出血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血压常常会发生波动。
如果血压管理不当,会对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临床上通常采用含有监测和干预两个环节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策略。
影响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类型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手术对患者的刺激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患者的血压反应。
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往往需要侵入胸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产生较大的影响。
2.麻醉药物麻醉药物可使患者失去知觉和自主呼吸,对血压的调节及控制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也略有差异。
3.术中出血手术中,由于修补血管时需要切除一部分血管,因此术中出血是不可避免的。
术中出血的程度也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反应。
4.围手术期药物的应用为控制患者的血压波动,围手术期可应用多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围手术期血压监护围手术期血压监护是术中监测和高效治疗的前提。
一般情况下,监测的途径主要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
1.侵入性血压监测侵入性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反映患者血压的实时变化情况,包括动脉内导管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另外,也可通过手指或耳垂等部位进行采血样测量。
非侵入式血压监测采用无创检测方法,在不影响手术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它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围术期,严密的血压监护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B型主动脉夹层的特点。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内层的撕裂,使得血液通过夹层进入主动脉壁内。
这种状况可能会导致主动脉瘤的扩张,进而引发主动脉破裂或主动脉夹层持续恶化。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手术围术期的血压管理十分重要。
在围术期,血压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太高的血压会增加主动脉内层的压力,导致夹层的进一步扩张和撕裂,加重患者的病情;太低的血压则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的血栓脱落,引发缺血性并发症。
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血压在一个安全范围内,防止夹层的进一步恶化,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
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的关键在于严密监测。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务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血压、心率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测量,以确定手术前的基线情况。
手术中,医护人员要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血压控制的目标。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血压控制的目标和药物治疗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血压管理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主动脉的负荷,从而减缓主动脉夹层的恶化速度。
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用药剂量和药物种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围术期血压管理还需要综合多种手段。
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减轻主动脉的负荷;积极的心电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缺血的情况,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定期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化指标,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B型主动脉夹层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一旦发生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而手术治疗过程中,围术期的血压监护与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下面将从B型主动脉夹层的特点、围术期血压的重要性以及血压监护与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B型主动脉夹层的特点B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血液由于内膜撕裂而进入夹层,形成真假腔。
由于夹层的存在,使得这部分血管容易发生破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一旦确诊,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二、围术期血压的重要性在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围术期血压的控制非常重要。
手术过程中需要将夹层内的血液排出,并在夹层内修复血管。
这就需要在手术期间维持较低的血压,以减少夹层内的血液涌入,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围术期血压的控制也可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如术后出血、心肌梗死等。
围术期血压的严格控制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三、血压监护与管理方法1.术前评估在手术进行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测量患者的基础血压,了解其日常血压水平。
其次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有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术前对患者的围术期血压进行合理调控。
2.临床监测在手术进行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
这可以通过动脉内插管来连续监测患者的动脉压。
还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如血压袖带来间断性地监测患者的血压。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患者的血压,保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3.药物治疗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的控制往往需要依靠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降低血管张力等途径,从而降低患者的血压。
但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B型主动脉夹层是指血管壁内层和中层之间发生撕裂,使血液进入血管壁内层和中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而一层和中层之间造成了一个细小的通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在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围术期的血压监护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的监测与管理。
一、动脉夹层手术的目的动脉夹层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夹层破裂和扩张,防止血栓形成和器官血供不足。
围手术期血压监测和管理是预防手术后夹层再次发生和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关键措施。
二、术前准备与评估术前的准备与评估是围术期血压监护管理的第一步。
在术前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血糖、体重等指标的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过敏史等重要信息。
医生还应该了解患者的治疗史和家族史,以便判断手术的需要和风险。
在手术前,若发现患者有高血压、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等并存症状,则应考虑调整相关治疗措施。
三、术中血压监测术中的血压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术开始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开始监测患者的血压,首先将患者的手臂放在一个合适的高度上,使得血压计能够读取到准确的血压值。
接着,医生应将一个压力感应装置安置在患者的手臂上,以便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
另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的监测方式,如脉搏波分析或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方法。
四、术后血压管理术后血压管理对于预防夹层再次发生和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至关重要。
术后早期的血压管制应该非常谨慎,血压控制过度可能导致重要器官血供不足,血压控制不足又有可能导致夹层再次破裂。
因此,在术后的早期阶段,应尽可能维持患者的血压在正常水平范围内。
一般来讲,自第1天至第3天,血压控制要求在120 ~ 140mmHg左右,从手术后第4天开始,则可以缓慢增加血压控制的范围到在140 ~ 160mmHg之间。
在进行术后血压管制时还应注意麻醉和镇痛的使用,特别是一些容易导致低血压的药物,如芬太尼等。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
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对患者的血压监护和管理非常重要。
因为血压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B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血压监护与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围术期血压监护的重要性围术期的血压监护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压监测。
术前的血压监测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术中的血压监测则是为了指导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止血和血管修补等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而术后的血压监测则是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避免出现再次夹层或者休克等情况。
二、围术期血压管理的原则1. 术前血压管理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充分的控制和调整,以减少手术风险。
一般来说,术前需要保证患者的收缩压控制在120-140mmHg之间,舒张压控制在80-90mmHg之间。
对于术前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在临床上使用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利尿剂等,来控制血压的升高。
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手术的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
一般来说,术中需要保证患者的血压在手术前的基础上,不要有太大的波动。
因为术中血压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操作和结果。
对于术中出现的高血压或低血压,需要及时调整麻醉的深度、血管扩张剂的使用等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在手术后,患者的血压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术后需要保证患者的血压在手术前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保证术后血管修复的成功。
对于术后出现的高血压或低血压,需要及时调整液体、药物的使用,以保证患者的血压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1. 耐心和细心在围术期的血压监护与管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耐心和细心的态度。
因为患者的血压情况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手术过程、麻醉药物、出血等等。
医护人员需要随时关注患者的血压情况,并做好记录和分析。
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管理
总结
▪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起病急、进展快,易误诊、漏诊,患者不 良结局风险极高,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是防治此类疾病的关键所 在。
▪ 高血压对主动脉夹层的危害不容小觑,血压波动性会严重影响主 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因此,严格控制围术期血压是主动脉夹层 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谢谢观看
病例简介
▪ 当天下午,患者突发抽搐,神志不 清,双眼向一侧凝视,BP 140/80 mmHg,心率(HR)112次/分, 给予地西泮静脉注射。
▪ 11分钟后,患者频繁抽搐,SpO2 下降至85%,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 通气治疗,紧急完善头部CT检查。
病例简介
▪ 患者转入EICU,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 控制抽搐、抗炎等对症治疗。
▪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推荐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再联合硝普钠、尼 卡地平、乌拉地尔控制血压。此外,术后患者器官功能和夹层病 变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术后定期随访也是极为重要的。
总结
▪ 主动脉夹层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 48 h内病死率高达50%。
▪ 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麻 醉技术和医疗器械不断成熟,主动脉夹层的术后病死率已显著下 降,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如何防治主动脉夹层围 术期并发症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前言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全世界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数据显示,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妇女约为9100万,其中 60%在35岁以上。
▪ 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因此, 妊娠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病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血压管理-降压
AD初步治疗的原则:降低主动脉破裂的风险
有效镇痛 控制心率和血压
镇痛:
适当应用阿片类药物(吗啡、哌替啶) 可提高控制心率和血压的效果
术前血压管理-升压
器官灌注不全
维持有效灌注的最低血压
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避免心率过慢
低血压
病因治疗:容量,心肌收缩力
夹层破裂
允许性低血压
术后血压特点
心功能不全 外周阻力降低
血容量不足
应激 基础高血压 血管活性药物
术后血压管理-升压
低血压危害,器官灌注不全
原则:测量四肢血压,以较高侧为准 假性高血压:
严重动脉硬化阻碍动脉收缩
术前:
无名动脉受累,右上肢血压低 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右上肢血压低 髂动脉受累,受累侧下合口狭窄 动脉内膜受损翻转 支架未完全打开
术前血压控制的重要性
总结国内外有关AD的血压管理指南得出
高血压危害:
B型夹层逆撕、支架移位 心脏负担 出血量增加
围术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术前控制不理想或不合理停用降压药物; 疼痛、有创操作、镇痛不全; 气管导管、导尿管、引流管等不良刺激; 药物使用不当; 颅内高压; 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 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应激因素 保证重要脏器灌注 根据心功能状况合理控制血压、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维护心功能 术后完善镇痛 消除高血压诱因
其他脏器灌注不良表现
神经系统:脑部或脊髓动脉受累
晕厥;脑血管意外 失明、声音嘶哑、Horner综合征 截瘫等
呼吸系统:气管受压、肺不张、低氧血症 消化系统:
腹痛、便血 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破入食管出现呕血
泌尿系统:
腰痛、血尿 急性肾衰
血压的正确测量
控制心率和血压:主动脉壁剪应力受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和血压的影响
静脉应用B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是最基础的药物
可在B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联用一种或多种降压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标为控制收缩压至100—120 mmHg、心率60~80次/min 若患者心率未良好控制,不要首选硝普钠降压,因可引起反射性儿茶酚胺释放, 使左心室收缩力和主动脉壁切应力增加,加重夹层病情 慎用ACEI和ARB类,易导致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 应保证能维持最低的有效终末器官灌注
ARB、ACEI 利尿剂等
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压测量的特殊性 术前
控制血压心率 维持有效灌注的最低血压,避免夹层进展
术后早期
维持有效灌注,保护脏器功能 避免高血压,加剧出血,心功能不全
远期
延缓残余夹层扩张 降低主动脉相关事件 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
Class 5: 医源性或创伤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破裂 主动脉缩窄、弓中断 主动脉肿瘤 主动脉炎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
疼痛:撕裂样”或“刀割样”持续性难以忍受的 锐痛 心脏并发症表现 :
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瓣受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冠状动脉受累,急性心梗
(1)与其他需干预的伴高血压急症的疾病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短期的病 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故应当给予特殊的关注。主动脉夹层患者需要更紧迫、 快速降压,一旦疑诊主动脉夹层,必须立即使患者血压快速降至正常偏低水 平。 (2)主动脉壁所受剪切大小取决于心室搏动的力度和速率以及每搏血流量, 选择药物必须有助于降低这三个因素的水平且当降压时需要特别积极地控制 反射性心动过速。
脑梗塞
脊髓损伤,截瘫
肝肾功能不全
SCPP=MAP-ICP-CVP
低血压原因:
心脏前负荷:术前禁食水、失血 心肌收缩力:
冠脉受累,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钝抑
心率:缓慢或者快速心率失常 后负荷:过敏,感染,酸中毒,血管麻痹综合征 主动脉瓣成形效果差
术后血压管理-降压
主动脉疾病围术期血压管理
Peri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for Aortic Disease
阜外医院SICU 张永辉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瘤
真性、假性 梭形、囊状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Class 1: 主动夹层 Class 2: 壁内血肿 Class 3: 微小的主动脉夹层. Class 4: 主动脉溃疡.
降压原则
常用静脉降压药 比较
药物选择
早期
首选静脉给药
联合降压
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 右美托咪定+乌拉地尔
远期血压控制目的
延缓残余夹层扩张 降低主动脉相关事件 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
稳定后逐步过渡为口服给药
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 禁忌选非二氢吡啶类CCB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为基础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地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