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二节(新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辨析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词“或、化合物”“和、化合物”满足条件导电不导电实质自身电离出离子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注意用“自身”能否电离可确定是否为电解质物质类别酸、碱、盐、水、大部分金属氧化物,少部分有机物(有机酸)非金属氧化物、氨气、绝大多数有机物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3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氯化钠溶液等。

4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能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导电。

如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5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

如BaSO4、AgCl等,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

6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依据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醋酸铅等)、水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连接,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连接。

注:酸式盐的电离:强酸酸式盐与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方式不同,如NaHSO4溶于水中:NaHSO4===Na++H++SO2-4,在熔融状态下:NaHSO4===Na++HSO-4;NaHCO3溶于水中:NaHCO3===Na++HCO-3,在熔融状态下:NaHCO3===Na++HCO-3。

3.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写步骤如下: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书写原则物质类型能拆成离子①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的物质②四大强碱:KOH、NaOH、Ba(OH)2、Ca(OH)2③可溶性盐:例如NaCl、K2SO4、NaNO3等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①单质②气体③氧化物④难溶物:Cu(OH)2、BaSO4、AgCl等⑤弱电解质:CH3COOH、NH3·H2O、H2O⑥非电解质:CO2、SO3、NH3、乙醇、蔗糖等⑦浓硫酸注:对于微溶物,其澄清溶液要写成离子形式;呈浑浊状态或沉淀时或在生成物中出现时不能拆,如澄清石灰水表示为“Ca2++2OH-”,而石灰乳表示为“Ca(OH)2”。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 2、O 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物质的转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明确学习目标] 熟悉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酸、碱、盐的性质1.酸(以稀盐酸为例)2.碱[以Ca(OH)2为例]物质的转化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2.实例写出标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032Ca +O 2===2CaO ②□04CaO +H 2O===Ca(OH)2 ③□05Ca(OH)2+CO 2===CaCO 3↓+H 2O ④□06C +O 2=====点燃CO 2 ⑤□07CO 2+H 2O===H 2CO 3 ⑥□08H 2CO 3+Ca(OH)2===CaCO 3↓+2H 2O1.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提示:尽管酸(或碱)不同,但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 +(或OH -),其相似的性质实际上是H +(或OH -)的性质。

2.纯碱属于碱吗?提示:纯碱——Na 2CO 3不是碱,属于碳酸盐。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酸、碱、盐的性质1.酸、碱的性质: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2.盐的性质:盐与酸(或碱、或盐)只有产生沉淀、气体或H2O时才能反应。

知识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说明:上图中的非金属不包括氧气和氢气。

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钠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批注点拨][答案] C[练1]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B .Na 2CO 3溶液和稀硫酸C .NaOH 溶液和Fe 2(SO 4)3溶液D .Ca(OH)2溶液和盐酸 答案 A解析 物质在溶液中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可根据是否生成沉淀、气体或H 2O 来进行判断。

2022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课时2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2022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课时2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合理答案均可)
(答出一条
即可)。
评价检测·素养提升
课堂检测
1.科研人员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甲乙丙丁

4Na+O2
2Na2O
;

Na2O+H2O
2NaOH
;

NaOH+HCl
NaCl+H2O

解析 (1)甲组物质中只有Na是金属单质,其余均是非金属单质;乙组物质中 只有Na2O是金属氧化物,其余均是非金属氧化物;丙组物质中只有NaOH是碱, 其余均是盐;丁组物质中只有NaCl是盐,其余均是碱。(2)由题图可知转化关 系是Na→Na2O→NaOH→NaCl。
素养视角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下面是常温下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pH
4
9
7
10
12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 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哪些物质? 你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牙膏或肥皂水。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的原因是人体内被射入 了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应该选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但炉具清洁剂碱性太 强,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选用碱性较弱的牙膏或肥皂水比较合适。
CaSO3↓
+H2O。
问题3:碱和盐发生反应需要符合什么条件?试举例说明。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A.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C.显微镜的发明是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重要一环
D.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
和发展而建立的
[解析]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并未揭 示细胞多样性,A 错误;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 旺,B 正确;显微镜的发明让人们直接观察到了组成动植物 的结构单位——细胞,进而得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 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C 正确;细胞学说是多位科学家在探 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D 正确。
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是否暗 示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 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提示: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生物细胞的后代,小小 的细胞内部凝聚着数十亿年基因的继承和改变。细胞学说揭 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域的某种生物(如羊、鱼、蛇等)是否为一个种群,就要看其
是否为同一个品种(物种)。如某草地的“一群羊”,其中山
羊、绵羊等,就不能看作一个种群。 (5)全部生物包括全部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因此一个池塘
所有的鱼不能看作一个群落。
[在训练中评]
3.一棵柳树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 A.细胞→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解析:柳树是植物,没有系统层次,所以柳树的结构层次由 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C
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一个细胞或多个细胞
组成的
C.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的
D.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2节《离子反应》。

第一章主要讲述物质及其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1亿种。

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 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通过分类, 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 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 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设计物质间的转化途径。

通过第一章学习, 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 本课是第二节, 主要讲述离子反应, 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内容要求】“2.3 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由此标准可以看出, 本课学习主题属于“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这一部分。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 本节为概念形成课, 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是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关离子最基础的学习内容, 是后续学习必备的基础。

同时, 承接了上节课物质分类思想, 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并为后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承前启后。

本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以问题导入, 共有“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 先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继而分析了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性质及原因, 然后引出离子、电离概念及电解质电离方程式。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引出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接着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如何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使学生形成对内环境的初步认识;然后深人分析细胞外液成分并说明其理化性质,以加深学生对内环境的微观认识;最后说明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加深学生对内环境媒介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的编写思路,不仅符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也符合概念学习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内环境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二)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知道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在细胞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生命的系统观和稳态与平衡观,并以此指导分析生命现象。

基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物质交换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2.科学思维:本节教材的科学思维训练主要体现在“问题探讨”“思考•讨论”以及相关习题中。

通过比较草履虫与血细胞生活环境的异同的实例体现了比较、分类、分析等思维方法。

绘制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关系模式图,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等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建模思维。

3.科学探究:通过“问题探讨”“思考•讨论”等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2-1节 电解质的电离 课程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2-1节 电解质的电离 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1节电解质的电离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重难点】重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3、电离的概念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预习【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物质的分类图,指出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另外一种分类方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定义(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2、概念理解(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如石墨(单质)、盐酸(混合物)和金属单质都能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电解质自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离子,而不是与水反应的产物电离出离子。

如SO2、NH3溶于水可导电,但导电原因是因为生成的产物会电离出离子,所以它们均不属于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特别提示:①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金属等。

②电解质自身不一定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或融状态下能导电。

如NaCl晶体不导电,但其溶于水或者在融状态下能导电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比较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1)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基本前提是该物质是化合物易误分析: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l2、Fe等(2)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即为电解质①在水溶液里因自身电离而能导电②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力 核
(2)测定方法:利用 量热计直接测定。
分 层





·
返 首 页
6
·


备 知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基 达


自 主
(1)实验装置
·
随 堂






键 能










返 首 页
·
7
·


备 知
(2)实验测量数据
基 达


·
自 主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必 化学键
备 知 识
自 主
H—H


Cl—Cl
15
反应中能量变化
1 mol A—B 化学键 吸收 436 kJ 吸收 243 kJ

反应中能量变化
基 达

·

共吸收 679 kJ
堂 检

·
·
关 键
H—Cl

放出 431 kJ
共放出 862 kJ 课 时
力 核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ΔH=-183 kJ·mol-1
0.50
mol·L-1
随 堂


习 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测
关 键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课 时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解析
2.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 做“酸的性质”实验时,实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图所示。某同学取用 KOH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答案 D 解析 KOH属于碱类物质,应与NaOH放在一起。
答案
解析
3.下列物质一定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 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 是( )
A.硫酸钠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
[批注点拨]
[答案] C
答案
[练1]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Na2SO4溶液和MgCl2溶液 B.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Fe2(SO4)3溶液 D.Ca(OH)2溶液和盐酸
答案 (1)②⑧ (2)①④ (3)⑥ (4)⑤ (5)⑦⑨⑩ (6)⑦⑨ (7)⑩
答案
解析 物质可分为纯净物、混合物。胆矾(CuSO4·5H2O)、 Cu2(OH)2CO3、NaHSO4都有固定的组成,均为纯净物。食盐水由NaCl和水 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酸、碱、盐等都有明确的概念,可以根据物质 的分类进行判断。
解析
8.在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 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给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 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推断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 H2SO4 CO2 CaO Na2CO3 (2)Fe+H2SO4===FeSO4+H2↑ CaO+H2SO4===CaSO4+H2O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CO2+CaO===CaCO3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 酸 性 氧 化 物 + 足 量 的 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碱 性 氧 化 物 + 足 量 的 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甲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BaCl2 K2CO3 HCl KOH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思路启迪] 解答此类转化问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各类反
应发生的条件,记住酸、碱、盐的溶解性;其次要注意选择合适
的解题方法。本题宜采用排除法,任选每个选项中的两种物质,
点燃 Ⅱ.(1)2H2+O2=====2H2O (2)Cu+2AgNO3===Cu(NO3)2+2Ag (3)Ba(OH)2 + CuSO4===BaSO4↓ + Cu(OH)2↓( 其 他 合 理 答 案也可)
知识点二 物质的转化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图示解读: (1)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如 4Na+O2===2Na2O; (2)碱性氧化物―→碱,如 CaO+H2O===Ca(OH)2;
[解析] Ⅰ.(1)铁与氧气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点燃
通电
3Fe+2O2=====Fe3O4;(2)水能发生分解反应:2H2O=====2H2↑
+O2↑;(3)铁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
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4)HCl 与 AgNO3 能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AgCl 沉淀和 HNO3。

2023年统编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目录(必修一)

2023年统编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目录(必修
一)
第一章:生物的世界
- 第一节:生命活动与生物多样性
- 第二节: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分类
- 第三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第一节:细胞膜和细胞壁
- 第二节: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第三节:细胞的代谢活动
第三章:遗传与进化
- 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 第二节: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第三节: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四节: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 第五节:生物进化的机制和方式
第四章:生物技术和生命工程
- 第一节: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
- 第二节:克隆与胚胎培养
- 第三节:干细胞与生物医学
第五章:生物能量的转化
- 第一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 第二节:牵引作用与能量代谢
第六章:生物体内物质的循环
- 第一节: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 第二节: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 第三节:营养的摄入与运输
- 第四节:排泄与体液调节
第七章:生物的配合与繁殖
- 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 第二节:性别的决定与遗传
- 第三节:生殖细胞的形成与生殖
- 第四节:胚胎的发育与胚胎膜的形成
第八章:生物的进化与发展
- 第一节: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 第二节:生物的发展与形态结构-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第四节:稳态与生物的存续
附录
- 实验指导与实践
- 科技信息与生物实践
-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2.每组学生分配一套溶液导电装置,一组试剂和药品。

【教材分析】本节课着重介绍教材上“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

【设计意图】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教学设计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1.教学中多次采用分类的方法,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不断向学生灌输学习化学的方法。

2.电解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得结论就显得很自然,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不是告诉学生概念,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负责使其准确而科学。

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根据课标,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穿旧鞋走老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不必现在向学生讲。

4.学生对电离方程式书写掌握很好,课后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化学教师未执行新课标要求,仍然按旧教材讲授,已经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作了介绍。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反应现象,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4.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5.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被称为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晶体内所含的原子为硅(Si)或锗(Ge)原 子、其简化的原子结构如右下图所示: •本征半导体在物理结构上呈单晶体形态。(见左下图)
Ge Si
+32
2 8 18 4 +4
+14
2 8 4
本征半导体的晶体结构
常见本征半导体原子的结构简化模型
• 信号可分为:
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连续的信号。 数字信号:在时间和幅值上都是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无处不在,在自然界中能够提取到的未经处 理的信号,几乎都是模拟信号,如:说话的声音、一天中室 内的温度、交流电传输线路中的电压、等等这些都是模拟 信号。
模拟电子技术就是一门对产生、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 即模拟电路进行研究的课程。其中所涉及到的模拟信号, 在本门课程中只涉及到模拟电信号。 在本门课程中,我们首先将会学习到一些典型的,重 要的模拟电子器件,他们是: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运算放大器等。之后,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模拟电路,并 对其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这些电路包括:基本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低频功放电路、电源 电路等。
二极管按结构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面
型 三大类。 (1)点接触型
用 往 于 用 往 低 于 用 频 高 结 于 大 频 结 面 整 集 面 电 流 积 成 流 积 可 和 电 大 大 PN结面积小,结电容小整 开 P 路 流 可 制 电 用于检波和变频等高频电路,关 N 小 造 路 电 路 P 型支持衬底 为小功率管。 中 PN PN
P型
-
PN结
扩散电流
N型
+ + + + + + + + +
-
+ +
漂移电流
+
内电场E 空间电荷区
4、内电场促进少子(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漂移电流”。 5、开始时,扩散运动较强,漂移运动较弱,随着扩散的进行,空间电荷区加 宽、内电场加强,阻碍扩散运动、增强漂移运动,当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 到动态平衡,漂移电流等于扩散电流时,稳定的空间电荷区,即PN结形成。
垒电容。其结构类似平板电容,其电荷随结电压变化而变化的 过程类似平板电容充放电。 PN结加反向电压时,结电容基本 以势垒电容为主。
扩散电容CD:多子扩散后,在PN结的另一侧累积形成的
电容为扩散电容。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结电容基本等于扩散 电容。
PN结的结电容C:Cj=CB+CD。
结电容Cj很小,工作频率低时可忽略,高频时要考虑电容影
8 直流电源 6学时
平时成绩占20%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4 场效应管
1.1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1.1.1半导体材料
物质按导电性能可划分为:
导体:一般为低价元素,如铜、铁、铝等金属元素。 导电率为105S.cm-1量级。导电能力强。 绝缘体:一般为高价元素,如:电能力
+4
+5 +4
+4
+4
+4
+4
+4
+5 +4
+4
由本征(热)激发形成
2.P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的三价元素如B
因留下的空穴很容易俘获 电子,使杂质原子成为负 离子。三价杂质因而也称 为受主杂质。 杂质原子提供 空穴是多数载流子
+4
+4
+3 +4
+4
+4
+4
+4
+4
+3 +4
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由本征(热)激发形成
势 垒 区
PN结形成过程流程图:
浓度差使多子做扩 散运动
形成空间电荷区,产生 内电场 内电场阻碍多子继续扩散, 加强少子漂移运动
扩散,漂移动态平衡,形 成PN结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刚刚所讨论的PN结处于平衡状态,称为平衡PN结。如在PN结 两端外加不同方向电压,就会破坏原平衡,呈现出单向导电性。 (1)外加正向电压 正向电压
(2)外加反向电压 1、外加反向电压形成
外电场,内外电场方 向相同,内电场被增 强。 2、外电场使多子远离 空间电荷区,结果使 空间电荷区离子层变 厚,势垒增加。 3、势垒增加使扩散电 流很快减到零。只剩 下漂移电流。漂移电 流由少子形成,其值 很小,温度一定时, 大小一定。不随外加 电压改变。固又叫反 向饱和电流。 反向电压
-
+
P型
-
PN结
外电场 + 扩散电流
N型
+ + + + + + + + +
+ +
漂移电流
内电场E 空间电荷区
有很小的漂移电流,即反向饱和电流,其值不 随反向电压而改变,此时PN结电阻很高。
(2) 在PN结外加上反向电压时:
PN结反偏(P(-), N (+))时,仅有 很小的反向漂移(饱和)电流,呈现 高电阻,PN结截止。
共价键内的电子 称为束缚电子 挣脱原子核束缚的电子称为 自由电子,在本征(热)激 发下形成带负电荷的载流子。 留下的空位称为空穴,成为 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4
+4
+4
+4
+4
+4
+4
+4
+4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在 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定 向移动形成漂移电流。
1.在本征半导体中,一方面由于热激发,自由电子-空穴 对不断产生;另一方面,自由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又会不断 地填补空穴从而使自由电子-空穴对消失,这一过程称为 复合。 2. 载流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的漂移电流由 以下两种电流组成: 电子电流: 由带负电的,运动方向与外电场方向相反的电 子流形成。 空穴电流:由带正电的,价电子递补空穴运动形成的,与 外电场方向相同的空穴流形成。 电子流和空穴流方向相反,所形成的电子电流和空穴 电流方向相同,两者之和即为漂移电流。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4
+4
+4
1.在T=0K,且无外 部激发能量时:
本征半导体内部没有能够 运载电荷、自由移动的带 电粒子,即载流子,此时 本征半导体呈绝缘特性。
+4
+4
+4
+4
+4
+4
常见本征半导体晶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2.在有外部激发能量(如温度升高,光照)时, 本征半导体内部产生本征(热)激发现象:
1.1.3杂质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掺入了杂质的半导体被叫做杂质半导体。 被掺入杂质越多,导电性能越强。
N(电子)型半导体
(掺入的五价元素如P、Se等)
杂质半导体
P(空穴)型半导体
(掺入的三价元素如B、Al、In等)
1.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如P
由于五价元素很容易贡献电 子,因此将其称为施主杂质。 施主杂质因提供自由电子而 带正电荷成为正离子 杂质原子提供 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多子) 空穴是少数载流子(少子)
多子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在杂质半导体,掺入杂质 的浓度决定了多子的浓度,也就控制了杂质半导体的 导电性能; 少子是本征激发形成的,尽管其浓度很低,却对 温度非常敏感,这一特性既可以让我们用其制作光敏 器件和热敏器件,又是造成半导体器件温度稳定性差 的原因。
1.1.4 PN结
1.PN结的形成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紧密接触在一起,在接触面形成PN结。
I IS (e
I
U / UT
1)

当加反向电压时 (U <<UT) :

正偏
当加正向电压时 (U >>UT) :
I IS
反偏
I I Se
0
U UT
U
4.PN结的击穿特性
反向击穿 PN结上反向电压达到某一数值(反向击穿电压UB), 反向电流激增。 可 逆 击 穿 易发生于掺杂浓度相 雪崩击穿: 对小的PN结,反向击 穿电压相对较高。 易发生于掺杂浓度高 齐纳击穿: 的PN结,反向击穿电 压相对较低。 热击穿: PN结的电流或电压 较大,使PN结耗散 串联限流 功率超过极限值, 电阻避免 使结温升高,导致 PN结过热而烧毁。
信号 驱动
放大、隔离等
课程内容
1 半导体器件
2 基本放大电路 3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 负反馈放大电路
56学时 3.5学分
6学时 12学时 8学时 4学时
考核形式 期末闭卷笔试 成绩占80%
选择填空等客观题40% 分析计算等占60%
8学时
6 信号处理与波形产生电路 8学时 4学时 7 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
主讲人:沈钰 单位: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2013年 2 月
第0章 预备知识
•信号:
信号是运载消息的工具,是消息的载体。从广义上讲, 它包括光信号、声信号和电信号等。 其 中 , 电 信 号 是 指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压u 或 电 流 i , u=f(t)或 i=f(t)。电信号容易传送和控制,应用广泛。也 是本门课程研究是重点。
弱。
半导体:一般为四价元素,如:硅(Si)锗(Ge) 等。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且导电能力
随条件变化。
半导体物质特性:
掺杂特性 掺入杂质则导电率显著增加 半导体器件 温度特性 温度增加使导电率大为增加 热敏器件 光照特性 光照不仅大为增加导电率还可产生电动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