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三)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表层的差异性2.了解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及其基本特征3.了解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主要的陆地自然带自然带:不同的气候,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思考:(1)自然带都是用什么命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问与你所在的自然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类型相同而自然带不同的是哪种气候类型,哪些自然带?(4)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哪种自然带,哪些气候类型?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活动:分别沿着大陆东部和西部自赤道向两极地区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依次经历了哪些自然带?并分析其原因结论(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中自然带大致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
(2)这种分异规律在和纬度区间表现最为明显。
(3)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条件从低纬到高纬逐渐。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活动:在中纬度地区,从海岸线出发沿纬线向东或向西前进,自然景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依次经历了那些自然带?为什么?结论:(1)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大陆表现最为典型。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中自然带大致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
(3)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条件从沿海到内陆逐渐。
3、垂直分异规律(活动:课本81页)(1)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
(2)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雪线以上可出现常年积雪。
珠穆朗玛峰雪线南坡比北坡主要是因为,天山雪线南坡比北坡主要是因为结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比,与气温成比(3)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出现的海拔高度____________(相同不同)。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高中地理作为现行高中课程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球观、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维护绿色发展的班级培养要求。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针对高中地理自然环境地理差异性教案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地理理论框架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能够了解地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明确自然环境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进而提高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2. 教学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和分布及不同地区间的自然环境差异性;(2)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4)能够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提高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差异性,主要包括:(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原因;(3)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环境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知识传授、探究学习、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提高。
(1)知识传授通过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科学概念、分类、原理和方法。
(2)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懂得问题解决过程,提高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通过实例学习和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理解问题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可根据案例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及价格之间的原因和联系。
(4)实践提高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环境问题的意识和思考能力,采用实地考察、实验观测等方法进行学习。
如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进行环境调查等。
§5.1.2.《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重 难
点 点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由 、 、 、 、土壤、 等 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各要素之间的形成了相互 、相互 和 相互 的整体。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主要的功能有 和 。 在海洋生物作用下, 大气中的 和海水中的溶解的钙, 加速形成 沉淀, 这是减缓大气 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和 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它是以 为基础, 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在全球自然带中以 和 最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它是以 为基础, 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在全球自然带中以 最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由于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组合不同而形成的。 当地所处的自然带与山麓的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与山地所在 的纬度、高度密切相关,一般海拔、相对高度越 , 垂直自然带数越 多, 越完整;纬度越 ,垂直自然带越多。 【小结】 略 【课堂训练】
读 P73 图 板块分布
P74 学生独 立思考后 完成
学生自己 总结 P81 独立完 成【活动】
一 选择题 学生独立 1.从我国的南部沿海开始到吉林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属于-----------( ) 思 考 后 完 A. 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成总结 2.从我们吉林市到乌鲁木齐市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属于---------------( ) A. 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3.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 中二氧化碳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 ) 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D 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 4.下列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森林破坏无关的是( ) A.某河流近年含沙量增大 B.某地区地下水被污染 C.某山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D.地表水土流失加重,气温年较差增大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
必修1第3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复习学案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探究】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__________演化过程。
(2)生命出现后,__________进化即__________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因素的最显著特点: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__________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__________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使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变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复习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自主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__________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__________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__________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指岩石经过__________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__________。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__________和植物矿物养(1)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__________和热量交换,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适用年级: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3.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不同环境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图片和地图素材;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地球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例如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差异。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差异,例如山地、平原、草原、沙漠等地貌特征。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等。
三、知识讲解(20分钟)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要素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2. 分别讲解不同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气候对植被分布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水文对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影响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描绘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 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理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地区,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云南省高中地理 3.1地理环境的差异异2学案
云南省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3.1地理环境的差异异2【学习目标】1.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及原因和亚洲东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正确读图,试着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前置作业】(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2.不同地域由于所处不同,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和,并在地球上呈,构成。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所以自然带往往以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和。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和,前者的分异基础是,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
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平行,沿方向延伸,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在山区,和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和类型组合。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
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是。
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及,通常是,,自然带越丰富。
(三)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的为。
【问题与例题】【问题1】读图3-1-1,思考:(1)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2)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3)这些差异有什么规律可循?【问题2】读图填空:(1)读图3-1-2,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体会其变化规律性。
(2)请你将图3-1-2与图2-4-1对照,然后填写出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风气候 ( 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地中海气候(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的内部)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的东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极地气候气候( 极地地区) 。
地理环境差异性 导学案
地理环境差异性导学案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各种地理环境因素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也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篇导学案将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一、地理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影响1. 气候的差异性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巨大。
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适宜植被茂盛,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2. 土壤的特点土壤是生物生长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各异。
比如,沙漠地区的土壤贫瘠,种植农作物困难;而河流两岸的沃土肥美,适宜农耕和养殖。
土壤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水平。
3.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
一些地区常年缺水,居民生活困难,甚至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和水产业。
因此,地理环境的水资源差异性造就了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居住地选择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会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因素。
一些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城市建设发达;而一些地区因资源匮乏,人口稀少,居民多为游牧民族或渔猎民族。
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产生明显影响。
2. 经济活动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的经济活动特点。
例如,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矿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促使人类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3. 文化传承的多样性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经济活动,也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习俗。
例如,草原地区的牧民文化、海岛地区的渔猎文化、山区地区的农耕文化等都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必备知识】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性分布。
因素分布地区理想自然带现实自然带成因地形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高山植物区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向较低纬和较高纬呈南北延伸洋流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副热带大陆西岸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东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水分昆仑山麓温带荒漠带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绿洲尼罗河水的灌溉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地区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无陆地的缺失北极地区冰原带无为海洋,无陆地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俄罗斯远东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方法总结】1.地带性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其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地方性分异规律。
张亮 鲁教版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 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 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①问题探究教学法②多媒体教学法③图文转化教学法④案例教学法⑤讨论归纳教学法
学法:①小组合作学习法②图表学习法③比较学习法④案例学习法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相关网络资料,回答问题
做练习
针对各组问题请负责的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并形成的成果
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所需设备:
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网路资源、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课前分配的问题
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
板书并明确自然带概念
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导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
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引导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以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探索地球表层的规律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球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异性。
本教案将从气候、地貌和水文三个方面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气候差异性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温度高、年降雨量大、季节性明显。
热带气候对农业产生良好的条件,很多热带地区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
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分布均匀。
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也为工业和居住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条件恶劣,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较大,但也有少量原始居民适应了这种环境。
三、地貌差异性1.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和美国的中西部大平原。
平原地区适宜农业发展,拥有广阔的耕地和水资源。
2.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山地地区地形复杂,对农业和交通有一定的制约,但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开发旅游业。
3.高原:高原是指地势较高的平坦地区,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高原。
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适宜畜牧业发展,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四、水文差异性1.河流系统:河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
不同地区的河流系统差异很大,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流量差异很大,对当地的交通和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地下层的水体,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差异会影响到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等诸多方面。
3.降水分布:降水分布是指降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
降水分布的差异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例如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导学案编号:13 使用时间: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2.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4.运用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说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学习难点: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预习案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一、地域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的结果。
地域外部条件包括、等,常常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
从而形成湿润区和干旱区不同的景观。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不同使得循环、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由低纬到高纬热量,自然带呈向延伸,向更替。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大陆西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呈现————的变化规律。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呈变化。
基带(山麓)与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受、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的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差异性
3.1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概念、表现、成因、理解地域分异规律。
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熟悉世界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概念: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是①______的。
2表现:地理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3.成因: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取决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状况。
4.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④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和⑤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中水平地域分异又分为⑥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和⑦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它们都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此外还有⑧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
二、陆地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不同区域由于所处⑨________位置和⑩________位置不同,⑪________________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⑫________状分布,构成自然带。
由于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以自然带往往以⑬________类型命名。
2.自然带的意义:自然带既体现地理环境的⑭______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⑮________性。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带内的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整体,其气候、土壤、生物分布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地理环境的⑯________________性;同时由于各地所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也不同,存在着地域⑰________性。
3.世界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以北半球为例)我的疑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自然带的形成【探究材料】材料一如果你有机会从海南岛到黑龙江,或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做一次长途旅行,便会强烈地感受到各地在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同名学案配套课件)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 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 海 拔 地理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 高 因素有关(如下图)
度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山脉表现最明显
⑤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 ⑥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整体性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冰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 带 雨 林 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形成地域分异的 主导因素与成因 纬 度 变 化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 增高而减 少
B线- 从欧洲 西海岸 至中亚
从沿海 向内陆 的地域 分异规 律
水分
降水从沿 海到内陆 的降低 地形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珠 峰
山地的 垂直地 域分异 从山麓 规律
热量 水分
小结:
定 义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
带变化: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温带草 原带→温带荒漠带
高山植物区
北坡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珠穆朗玛峰
积雪冰川带
南坡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探究
▲珠峰
1.沿C线自然带发生怎样的 变化?自然带更替的方向? 形成地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异的主要因素? 体现了哪一地域分异规律? 2.如果山的高度足够高并 且差别不大,哪个纬度的 山的垂直分异最明显? 3.自然带的高度在山的迎 风坡和背风坡有何不同? 为什么?
高中地理_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学案〖上节回顾〗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自然带的形成:2.地理环境水平分异规律分异类型成因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地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变化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北半球高纬度地区1.认识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和分布特征。
2.熟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新授〗一、概念以乞力马扎罗山图示为例,理解“垂直地带性”、“基带”和“垂直带谱”一组概念二、形成基础请学生思考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由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三、规律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共同研究规律一: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规律二: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从该地向高纬地区的自然带更替规律类似。
规律三: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小结:〖实战演练〗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2.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热量和水分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3.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问题探究〗通过自然带模式图观察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纬度上分布的差异,得出规律四:在不同纬度的山体上,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通过题目思考得出规律五:同一自然带,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小组活动〗1、准备教具:资料袋(6座山地简介,地图资料、自然带字卡)、6座山体模型、双面胶2、活动要求:小组抽取题目,研究山体信息,选择合适山体模型,小组合作完成自然带谱,用时5分钟3、展示时间:每组2人配合,一人展示自然带谱,介绍山体基本信息:位置、走向、海拔,说明自然带谱的特点。
〖扩展〗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就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较低。
初中地理差异课教案
初中地理差异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理解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和读图,学生能够表达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地理差异,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教学重点:1. 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
2. 地图:中国地图、秦岭-淮河一线示意图。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哪些差异吗?2. 学生回答:风俗习惯、语言、饮食、服饰等。
3. 教师总结:是的,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在风俗习惯、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存在差异,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理差异。
二、新课教学1. 自然地理差异a.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吗?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吗?b. 学生回答: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c. 教师总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
这些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都有影响。
d. 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地理差异。
2. 人文地理差异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和文化有哪些差异吗?b. 学生回答:农业生产方式、建筑风格、饮食习惯、节日习俗等。
c. 教师总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和文化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我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
3. 地理分界线的意义a.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有什么特殊意义吗?b. 学生回答:地理分界线。
c. 教师总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标志着南方与北方、湿润与干旱、水稻与小麦等许多地理差异。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国的地理差异包括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3.掌握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分类•自然地理环境定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环境差异性的思考,并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如气候环境、地形环境、土壤环境等。
3. 分组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研究,使用观察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并记录下来。
4. 分享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延伸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在不同地区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分类的准确性,对于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方法的运用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和分享讨论过程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2.研究材料和记录工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并组织好学生的小组研究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导学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三种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掌握山地自然带海拔高度、丰富程度、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掌握非地带性自然带的成因。
4、提高读图、语言表达和空间思维能力,并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2、在下图中填写陆地自然带名称 【思考】(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别对应什么样的陆地自然带?(2)哪一种自然带对应两种气候类型?哪一种气候类型对应两种陆地自然带?【思考】(1) 从赤道到极地大陆东西两岸的陆地自然带分别是什么?体现什么地域分异规律?(2)沿北纬45°N 纬线自东到西是什么陆地自然带体现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自主检测】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 .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3.世界上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 .北美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非洲大陆4.森林自然带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 5.读图1、图2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 所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F 区域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的 图相对应,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是 ,成因是 。
(3)图1中A 、B 、C 所对应的自然景观依次是图3中的 (填序号),该变化反映 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受 条件控制。
初中自然环境差异性教案
初中自然环境差异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 能够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4.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的组成;2.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 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分析;2. 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自然环境图片资料;2. 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学生分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二、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教师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强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学生通过图片资料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分析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四、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视频资料;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不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自然环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五、环境保护的意识(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差异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3. 教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自然环境。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环境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原因;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2.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应用: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主干知识回顾:
二、填表
反馈练习(选择题全部为单选题)
一、基础训练题:
1.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2.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 .北美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非洲大陆
3、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从赤道到两极
B .从沿海到内陆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域分异规律
4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将下列自然带名称的代号按垂直自然带自下而上的变化规律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A .针阔混交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常绿阔叶林带
E.针叶林带
(2)根据图中垂直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带.
二、能力训练题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5--7
5、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7、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2012·江苏高考)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8、(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
读图回答9~10题
9.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丁>乙>丙>甲
10.丙地可能是( )
A.天山 B.秦岭
C.大兴安岭 D.阴山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1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
13、2014年3月21日,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驶离澳大利亚珀斯弗里曼特尔港,参与马来西亚失联航班MH370的搜救。
结合下面的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图中自然景观从Z→Y→X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全球性分异规律
(2)雪龙”号搜救起航地珀斯所属的陆地自然带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3)【互动探究】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什么?
14.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②地所属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
(2)④所属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
⑤所属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_;
①~④~⑤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_____的地
域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②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影响造成的。
(3)下图是“①地所在经线附近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图中A代表________自然带,B代表________自然带,C代表
________自然带。
15.(2014·无锡模拟)右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 。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 _____, .
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 。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
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方面,
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