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选考)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考)Word版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3日8:00—9:30】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
这些主张A.目的是为恢复井田制度 B.蕴含国家干预的思想C.体现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利于土地私有和买卖2.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禁止“材力强壮、技能工巧”的工匠通过缴纳金钱免去劳役。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4.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
这反映出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5.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量人口流向城市C.市镇经济趋向繁荣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6.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
这些变化说明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7.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且用2B铅笔把对应的准考证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B. 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提高了铁器产量C. 铁农具已经出现并运用在生产部门D. 铁农具在中原地区的运用最为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比重较大,说明战国时期铁农具已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部门,故C正确。
依据表格中出的地点,可以看出铁农具辽宁、山西、湖南和广西使用,但是还不能说明铁农具已在全国普遍推广了,故A错误。
水力鼓风治铁技术出现在东汉时期,与表格的时间“战国时期”不符合,故B错误。
材料看出广西、湖南都不是中原地区,无法证明在中原地区最为广泛。
D错误。
2.在中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A. 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B. 较早地采用铁犁牛耕C. 重视水利灌溉事业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重庆一中2018年高一历史下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重庆一中2018年高一历史下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重庆一中2018年高一历史下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历史试题共6页。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改编)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
生肖纪年于
A西方工业明的传入 B封建迷信思想的产物
C古代农耕明的影响 D古人环保意识的体现
2(改编)《新全球史》记载,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锄等成为乡村的日常用具。
铁农具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不包含
A“相地而衰征” B“除井田,民得买卖”
C“男子立田女织布” D“千耦其耘” 、“十千维耦”
3(原创)为迎接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
按照图片中器物出现的先后,它们的排列顺序应为①白瓷长颈瓶②素纱禅衣③龙虎纹尊④脚踏三锭纺车
A ②③④①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谙语。
这些诸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2.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A.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右图为新中国1952-1957年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变化柱状图。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推动4.1956年,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受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5.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
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
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B.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6.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7.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考)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3日8:00—9:30】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
这些主张A.目的是为恢复井田制度 B.蕴含国家干预的思想C.体现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利于土地私有和买卖2.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禁止“材力强壮、技能工巧”的工匠通过缴纳金钱免去劳役。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4.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
这反映出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5.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量人口流向城市C.市镇经济趋向繁荣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6.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
这些变化说明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7.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3)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产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D【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 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2.下列引文中,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B.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C.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即土地归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的是土地归周王所有,故A项正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C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 均有无而通万物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均有无而通万物,反应的是商业的发展。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反应的是纺织业的发展;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的是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2)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3)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说明: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
”下述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 发动光荣革命B. 颁布《权利法案》C. 形成责任内阁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可以得出民主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A、B选项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C选项是英国民主化进程的一部分,没有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选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本题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民主进程的影响,所以满足条件的选项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排除A、B、C选项,因为这三个选项都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直接选出D选项。
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曾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时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时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
”这反映了英国首相A. 统而不治的政治地位B. 与内阁成员共进退C. 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D. 经济待遇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以及材料中的“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英国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必须接受议会监督。
故答案为C项。
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具有实权,排除A项;材料中未反映出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的关系,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首相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提干的理解,即英国首相并没有特权,体现了其权力受到议会监督。
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区高一下学期高中联合调研评估测试(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四区高一下学期高中联合调研评估测试(期末)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C.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2.《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
”这种现象说明( )A.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3.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4.19世纪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
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19世纪末B.当时社会时尚有崇洋媚外的倾向C.西方生活方式已在中国占主导地位D.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5.有学者说:“毫无疑问,商人在树立英国国旗,而不是仅仅跟随国旗走,他们在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前进,定居或建立殖民地。
”该学者强调( )A.商业力量在对外扩张中的作用B.政府行为主导了海外殖民活动C.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合法性D.商业活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6.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下列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恢复工业,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C.调整农业,增加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D.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7.下表为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工业化B.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D.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一中2018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历史试题共5页。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社稷”在我国古代既是国家的代称也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这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特点A .以农立国 B.皇权至上 C.以民为本 D.土地国有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①铁犁牛耕的使用②土地逐步私有化③租佃经营方式盛行④农业生产家庭化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A .冶铁技术 B.缫丝技术 C.青瓷技术 D.造船技术4.“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上述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 .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明朝苏州5.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表明明朝政府A. 重视商品市场管理B. 限制对外贸易发展C. 保障农民生活水平D. 固守重农抑商传统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着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等几种近代企业。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A .由私人投资兴办 B.采用机器设备生产C .都设于通商口岸 D.都是资本主义企业7.1893年,张之洞在给友人信中说到:“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7月3日8:00—9:30】2019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一下期末考试历史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魏晋时期有人主张收荒地为国有,不准“大家”乱占,但准许贫苦农民自肯;各州郡置田官,发展军屯和民屯。
这些主张A.目的是为恢复井田制度 B.蕴含国家干预的思想C.体现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利于土地私有和买卖2.唐中后期,官府在雇佣工匠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仍规定“巧手供内”者不在“纳资”的范围之内,禁止“材力强壮、技能工巧”的工匠通过缴纳金钱免去劳役。
这一规定意在A.抑制商业经济的发展 B.垄断手工业生产市场C.保证官府作坊的优势 D.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3.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4.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
这反映出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B.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C.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D.传统坊市格局已经被打破5.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量人口流向城市C.市镇经济趋向繁荣 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6.下表为18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简表。
这些变化说明A.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松弛 B.中国传统经济优势犹存C.清朝丧失海关自主权力 D.中国外贸逐步转为入超7.福州船政局创办经费47万两,初由清政府拨款,自1866年11月起经费常年由福建省提供。
19世纪70年代初,由于经费困难,船政局一度拟制造商船供商人雇领租用,但被禁止。
这反映出A.专制政体不利于近代企业发展 B.资金不足是近代化的最大障碍C.清政府阻挠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D.市场狭小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8.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公司律》规定:“附股人(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
”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资产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B.民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C.列强的在华经济特权受到了抑制 D.国内的官僚资本逐渐走向萎缩9.1887年,以地租、利润、利息为主的财产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比例为21%,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收入中财产收入所占比重为51%。
此变化表明A.政局动荡制约国民收入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城市人口出现缓慢增长 D.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10.下表是1913及1930年中国机器纱线产额及消费量统计表(单位:磅)。
它说明当时中国A.机器纺纱业获得长足发展 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纺织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D.传统手工业的衰落11.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以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在农业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民政府这些措临A.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 B.扭转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2.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
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
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刊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
这一现象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反映出新的传媒方式被广泛接受C.导致西方国家控制中国舆论 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13.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到:“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
”这一思想A.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C.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14.1962年,中共中央将原来并入国营商业的合作社商业和小商小贩逐步退出来,重新组成合作商店、合作小组。
同时,恢复社员自留地,鼓励社员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开放农村集市贸易。
这些措施表明A.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B.政府妥善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对立C.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 D.国民经济调整注意发挥市场作用15.下图描述了1952—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
据图示“A、B、C”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A.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C.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16.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欧洲北部优势的形成主要市因为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工业企业的建立C.西、葡对美洲殖民掠夺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17.1688年之前,英国90%以上的商品出口到了欧洲大陆。
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出口虽有所增加,但这一比重却下降到3%左右,而对美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则增长到58%左右。
这一状况A.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C.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反映了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18.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
据此AC.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19.1890年,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将大企业限制州际贸易列为非法;1914年,美国《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将“对不同的商品购买者实行价格歧视”“直接或间接取得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等不公平竞争方式均列为非法。
这表明美国A.力图维护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 B.资本集中影响了经济稳定C.希望建立不受限制的经济秩序 D.否定了垄断企业的合法性20.从1922年到1926年,在商业流转总额中,苏联私营商业由73%逐新下降到25%,国营商业由18%逐渐上升到57%,合作社商业由9%逐渐上升到18%。
这反映了苏联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B.商品货币关系遭到否定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 D.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1.1933年3至6月美国国会相继通过《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8月通过《社会保障法》;1938年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
这反映出美国A.建成保障完善的福利国家 B.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国家经济、社会职能扩大 D.制定经济计划刺激经济发展22.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
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美国经济发展“滞涨”C.美苏争霸重点在科技领域 D.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23.下表为1970AC.工业衰退导致经济危机 D.新自由主义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4.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
材料反映出英国A.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C.社会保障内容的扩大 D.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二、材料分析题:本题三个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16分,26题14分,27题2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增加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人口增长最多的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1724—1851年间人口增加7700万人,而耕地垦辟仅1100万亩。
实际上,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所生产的粮食,不过占整个粮食生产的20%。
粮食生产的80%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劳动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的。
大量的劳动投入固然意味着人均粮食产量的降低,但在人口急剧翻番的几个世纪里,毕竟基本解决了粮食生产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由于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急剧扩大了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而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商品率的能力有限,1953年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
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2月初开始全国城乡(除台湾、西藏外)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在此前后,中共中央作出计划收购油料、食油计划供应的决定,1954年实行棉花计划收购和棉布的计划收购与凭票供应。
——摘自杨先才《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粮食生产问题得以解决的主要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3年中共中央解决解决粮食供应问题的主要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重商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的力量基于所拥有的金银数量,国家应追求自给、尽量少进口多出口,以积累更多的金银。
西欧各民族君主国的专制王权都实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17世纪末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使银行拥有很高的信誉,促进了资金的集中使用;股份制公司也得到政府的扶持和保护,他们获得政府颁发的“特许状”,成为独霸一方的特权贸易公司。
——摘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二英国对谷物贸易的管制由来已久,谷物法的特点是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由粮食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谷物法的性质也转变为对进口的限制。
1839年,工业资产阶级在曼彻斯特成立"反谷物法协会",致力于废除《谷物法》,使英国农业“全球化”。
英国各界对《谷物法》的态度,反应了不同经济思想的价值观之争,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为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李嘉图阐述废除谷物法的理由,主张允许谷物自由贸易,进口低价谷物,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846年力倡自由贸易的皮尔首相提出废除《谷物法》提案,经过激烈辩论,废除《谷物法》的议案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