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3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章末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③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军事与科技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
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A.《四洲志》B.《海国图志》C.《明夷待访录》D.《天下郡国利病书》3.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4.(上海高考)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5.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6.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B.把人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建设民主和法治的社会制度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7.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A.受新的革命思潮的影响B.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没有变化C.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D.无产阶级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8.“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的这一观点()①体现了彻底地反封建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9.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背景对话1912年,清帝退位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清朝余孽!”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高中历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人物及主X:2、洋务运动:时间断限:19世纪60----90年代;运动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背景: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c、西学的不断传播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③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4、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①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②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③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5、某某某某〔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国方案的实现:〔1〕、某某某某国方案的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时间:1905—1907年阵地:《新民丛报》〔维新派〕——《民报》〔革命派〕内容:a、要不要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建立某某政体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性质: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影响:大大促进了某某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某某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某某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壮大了革命的阵营,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同:〔目的〕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主X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异:〔方式、政体〕维新派主X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X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
精品2019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试3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人民版必修3
专题综合测试(三)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故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的这些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④正确。
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
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C.鲁迅:“打倒孔家店” D.康有为:“托古改制”解析:“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说明是在学习西方,“满脑子‘三纲五常’”说明是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二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故B项正确。
答案:B3.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
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解析:由材料“……三千年来一大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的中国人从列强的侵略中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逐渐地形成了“中体西用”的观念,所以答案选B项。
A项是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C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D项民主科学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中历史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
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历史地理知识B.西方各国政治制度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不符。
2.“洋务论上可纵论于庙堂与官场,下可横议于肆市庐舍”,出现了所谓“朝野交哄,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局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这一局面说明( )A.清政府的统治政策发生了根本改变B.传统观念被冲击,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洋务派在当时变革政治体制,引起人们响应D.洋务思想取代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洋务派继承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洋务运动,故选B项。
3.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张之洞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B.张之洞仍坚持洋务派的一贯主张C.张之洞预备完全地改弦更张D.张之洞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不能变其器”等信息,意在改变阻碍变革的政治制度,反映了维新思想对张之洞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4.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可知B项正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儒家文化,故排除A、C、D三项。
5.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日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测试
必修三专题三1、蔡元培提出:“新体之历史,不偏重政治,而注意于人文进化之轨撤。
凡夫风俗之变迁,实业之发展,学术之盛衰,皆分治其条流,而又综论其统系。
是谓文明史。
”在此他强调了A. 进化论对于修史的重要性B. 修史应秉持的社会发展观C. 史家必须广泛涉猎文明史D. 综合性强是新历史的关键2、晚清时期,郭嵩焘考察英国政治,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
这说明郭嵩焘A. 认为人才制度是国家强盛关键B. 批判中国传统的用人制度C. 推崇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D. 主张学习西方的选官制度3、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
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A. 经世致用B. 师夷长技C. 中体西用D. 君主立宪4、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
这条线索是A.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B.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5、1895年,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一文,仿照西洋的“公元纪年”,正式提出孔子纪年。
1903年,出身经学世家的刘师培发表《黄帝纪年说》,指出:“若康梁辈……借保教为口实,故用孔子降生为纪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维新变法促进了新学旧学之争B. 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逐渐发展C. 民主革命受制于传统意识形态D. 西学传播遭到知识分子的抵制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人民版必修3(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在( ) A.社会制度方面B.思想文化方面C.军事技术方面D.经济科技方面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4.19世纪晚期,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时务报》、时务学堂等新生事物。
它们宣传的“时务”主要是( )A.洋务自强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学习俄国5.“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B.为变法作解释C.宣传中体西用D.维护中华文化6.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7.《孔子改制考》:“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传变法②托古改制③讲求改革策略④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2019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量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3.“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5.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A.魏源C.陈独秀D.孙中山6.1905年,一本书使安徽少年胡洪骍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
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
这可以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7.19世纪末,有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4·威海)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萌发了强国御侮的新思想,他们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坚决抵制鸦片贸易B.呼吁革除社会弊端C.反对空谈义理D.主张向西方学习【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朽之时,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的一页。
所以答案选D。
2.(2014·威海)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
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
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C.统治者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未得到统治者的采纳【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仿造近代军舰的主张反映了他已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统治集团对林则徐的反对说明了C,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禁烟期间并未出现,所以答案选D。
3.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师夷长技”说明国人已认识到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先进,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但在当时他们对中国落后的认识还谈不上“充分”,故排除④。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练习)
1.在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认识到,在政治制度背后实际有一种更广的文化支持,具体表现为国民素质或曰国民性。
因此,他提出要造就“新民”,并以“中国之新民”作为自己的笔名。
为此,他在1902年2月创办了《新民丛报》。
对本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梁启超对中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文化心理层面B.梁启超由倡导君主立宪转变为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C.《新民丛报》自此成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思想的重要平台D.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关键在于国民政治觉悟尚未开启2.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 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 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 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3.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展开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
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
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是()A.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D.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4.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是针对()A. 思想观念B. 军事技术C. 经济方式D. 教育制度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 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C. 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D. 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6.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页,共2页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单选题1.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这反映了( )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4.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5.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6.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7.)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8. 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 《民报》、《时务报》 B. 《民报》、《天演论》 C. 《天演论》、《时务报》 D. 《海国图志》、《天演论》9.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教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答案 B解析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A项发生在19世纪末,C项出现于20世纪初,D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均可排除。
2.“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两种观点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排除③,故选C。
3.请观察下列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体系创新不断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答案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幅图片分别代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它们都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4.1903 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答案 C解析分析材料,文章用俄国贫弱、德日雄富来论述确立“宪法”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确立“宪法”应指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明了中国要富强也应该实行君主立宪。
其他各项不能充分反映材料。
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019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检测(三)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
”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 B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中国要主动地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正确认识到了自己技不如人,因此转变了自满自足的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
2.(2018·宣城高二检测)“(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海国图志》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新文化运动答案 B解析根据“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且发动了洋务运动,兴办了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教育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3.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牍》(即答复当时讲学于广雅书院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制,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遍性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三纲五常”中西方都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政治改革,其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意图是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整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整合人民版必修3热点一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1.爱国性: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
2.进步性:通过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广泛性:四大阶级不同阶层先后向西方学习并付诸实践。
4.层次性: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从“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文化层次”。
5.继承与发展:每一次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
6.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走西方的路”到“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曲折过程。
►例题分析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A、C、D三项是三者的共同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表述不正确,因为三者在中国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B►跟踪训练1.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
梁启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魏源(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C.介绍西方史地 D.力主变法图强2.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救亡之道首先是( )A.推翻袁世凯的独裁统治B.改革政治制度,扩大民主权利C.结束军阀割据,统一中国D.以西方文明取代中国的封建文化热点一跟踪训练1.B 2.D热点二思想解放的作用1.洋务思想付诸实践,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
2.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发生。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作业1 人民版必修3
二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第一种人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孙中山则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但也继承了部分传统文化;第二种人的特点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西文化的全盘否定与肯定的态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正确。
魏源翻译了西方大量著作,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方案,但不符题干所述特征;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学思想相结合,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2.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
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倡导科学精神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选D。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与解读能力。
材料反映作者对孔子的猛烈批判。
结合时间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期间。
1915年,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其专制奠定舆论基础,故作者批判孔子主要是回击复古逆流。
3.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1“顺乎世界之潮流”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目标导航猛烈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__________的传播。
三、走向共和1.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________在中国的受挫。
(2)《________》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3)随着________的初步发展,________蓬勃兴起。
2.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2)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明确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政治纲领。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状况: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
(2)影响:促进了________的传播,为________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________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
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________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________得到初步实现。
答案:一、1.社会矛盾天朝上国2.(1)抗英斗争(2)师夷长技以制夷3.(1)传统观念(2)中学为体洋务运动二、1.(1)民族资本主义(2)民族危机2.(1)公车上书(2)变法通议君主立宪制(3)封建君主专制政体(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1)维新变法(2)君主立宪制度资本主义道路(3)天赋人权封建君权(4)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1.(1)改良道路(2)辛丑条约(3)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2.(1)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2)民主思想民主革命君主立宪4.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国方案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睁眼看世界”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夷岛”情况,设立译馆,编译出一些有关外国的资料。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试题: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3Word版含解析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 •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A. 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 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解析:李大钊认识到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并大力宣扬之,这说明他已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逐步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A、C两项符合李大钊个人,但解释不了原因;1917年,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排除D项。
答案:B2.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为有系统之学理。
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
”以上材料说明了()A. 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 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D. 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给了马克思比较高的评价,但没有体现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
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时期,也是各种思潮的争鸣时期,经过无数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终于战胜了所有的敌人,成为改造旧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A.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也符合中国国情B. 工读互助团”没有真正的理论家C胡适只代表个人,李大钊代表新文化运动的大多数D.其他观点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解析: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最优秀的科学成果,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总结了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故选A项。
答案:A4. 五四运动前后,各色各样的主义”纷纷涌入中国,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频繁登陆中国,中国各种身份的文化人也通过不同途径传递着各自的信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种情况不能表明()A.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观念革命B.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思想较为自由的氛围C.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多元化的救国方案D.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解析:马克思主义只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多思想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测试(三)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
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故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的这些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④正确。
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
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 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
C.鲁迅:“打倒孔家店” D.康有为:“托古改制”
解析:“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说明是在学习西方,“满脑子‘三纲五常’”说明是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二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故B项正确。
答案:B
3.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
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解析:由材料“……三千年来一大变局……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的中国人从列强的侵略中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逐渐地形成了“中体西用”的观念,所以答案选B项。
A项是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观点;C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D项民主科学思想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答案:B
4.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
下列可以佐
证该观点的是( )
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
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
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解析:题中“以复古为解放”意为利用古代文化来促进近代思想解放,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即托古改制,故B项正确。
答案:B
5.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
”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的(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从材料看,这个派别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但认为我们政教风俗皆优于他国,所以是洋务派。
答案:A
6.薛福成在《变法篇》中说:“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
”材料表明他的主张是( )
A.“求富”“自强”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中体西用” D.“西学东渐”
解析:材料表明薛福成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材料没有反映他“求富”“自强”的主张,故A项错误;薛福成主张维护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反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薛福成这一主张符合“中体西用”观点,故C项正确;“西学东渐”强调西学对中学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出题中“中学”的主导地位,不够全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7.“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
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
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
”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
A.迫切的救亡心情B.科学的强国主张
C.理性的皇权意识D.盲目的媚外心理
解析:“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可知体现的是康有为迫切要求变法图强的心理和主张,故A项正确。
答案:A
8.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解析: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不但没有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而把孔子抬出来打扮成改革先师,体现了他想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减轻宣传维新思想阻力的特点,故答案选B项。
答案:B
9.“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 )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
解析:依据材料“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共和体制,但是还需要一场思想革命,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所谓的“树墩”是指 ( )
A.封建传统思想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D.反动政府的统治
解析: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剪断了树叶、砍断了树,但由于“树墩”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树墩”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为了挖掉“树墩”,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故A项正确。
答案:A
11.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
……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