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论文

合集下载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儒家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儒家的思想和实践入手,探讨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儒家的思想和实践儒家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秩序。

儒家思想主张人性本善,但会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而走向恶劣。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培养人的善性,使之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力量。

儒家的道德规范被称为“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

这些规范被认为是人的基本品质,也是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保障。

除了道德规范,儒家还强调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孝道是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基础。

儒家还主张建立一种君主制度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他们强调君主是国家的根本,但必须遵循礼仪和道德规范,以便为人民服务。

儒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家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道德规范中的“仁”和“义”强调尊重和照顾他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慈爱”等思想相符合。

同时,“礼”、“智”、“信”等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

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非常重要。

中国历史上的“闻一多”就曾说过:“中国的道德之所以高尚,就在于它所主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队伍和团体的关系。

”这与儒家思想中强调的社会秩序和家庭观念相符合。

儒家倡导的君主制度实践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制度一直是主导政治形态,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君主制度有一定联系。

总结儒家思想和实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家庭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慈爱等思想相符合。

同时,儒家倡导的君主制度实践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今日,儒家思想和实践仍然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解决现实中其中一种问题的需要。

孔、孟、荀生当春秋战国之乱世,运用自己的学说帮助明君圣主结束各国纷争、建立有序社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和基础。

这样,便有了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内在逻辑的一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建立一个符合理想的社会。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类似周朝制度的社会:“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王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仁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称之为“政教之极”:“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正,诚能而后敢受职。

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

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荀子·君道》)从上可见,孔、孟、荀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社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教化盛行,人人道德高尚。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孔、孟、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道德社会。

那么,这种理想的道德社会如何才能成为现实呢?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由此往下推衍。

对于这个问题,孔、孟、荀的共同回答是:实行德治!孔子率先提出了他的德治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孟子亦在其《孟子》一书的开篇中亮明自己的德治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并在《公孙丑上》中继续阐发这一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荀子把德治进一步发展为礼治:“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莫之能诬也”。

(《荀子·王霸》)以礼治国是荀子的治国之道的一大特色,但在先秦儒学那里,礼是德的外在表现,所以,礼治的实质仍是德治。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

《论语》论文(通用6篇)第一篇: 《论语》论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第二篇: 《论语》论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当我静坐书房,捧起《论语译注》这本书,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淡淡的书墨之香,何等惬意,何等舒畅。

读《论语译注》这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摆脱幼稚,逐渐成长。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儒家的伦理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掘和发扬儒家思想(特别是其教育思想和德育方法论),并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之上。

可见,在现阶段研究儒家思想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1、脱离实际脱离生活。

由于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强调阶级教育、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正在长知识的生命个体,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育人具有完善的人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一个青年应该具有的活力与生机。

而现实的情况是,只注重学生记住了多少党的指示、方针政策,而不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导致学生一提思想政治课就打不起精神,甚至反感思想政治教育课。

由于学习成绩下滑而酿就的杀亲惨剧不断;由于金钱权欲的诱惑而致使高级干部纷纷下马;由于纠纷而造成命案连连.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现代已呈“半休克”状态!由此可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今时代的要求,必须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反思并做出改革。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使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实现真正的价值就必须将之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唤!2、教育模式僵化。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克抗先生认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僵化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存在问题。

家长们的思想观念则助长和强化了学生身上的问题。

儒家文化论文

儒家文化论文

儒家文化论文题目: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现代意义的探讨摘要: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儒家文化的概述,探讨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现代意义。

首先,阐述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观。

然后,分析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渊源和发展,以及其对社会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探讨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仍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在道德教育、社会和谐、社会公正等方面的贡献。

最后,针对当前社会问题和挑战,提出发扬儒家文化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中国社会、影响、现代意义引言: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历史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论文将对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现代意义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并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征包括:强调人伦关系和家庭伦理、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责任、崇尚教育和学问等。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诚、礼和孝等,这些价值观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完善的重要指南。

二、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渊源和发展儒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及其学派,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儒家文化影响了封建社会的道德体系和社会秩序,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儒家经典的学习和传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重视人伦关系和家庭伦理、崇尚教育和学问的价值观念。

三、儒家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尽管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变化,但儒家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作用。

首先,儒家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培养了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其次,儒家文化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通过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责任,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高二有关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

高二有关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

高二有关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高二有关儒家思想的作文1儒家文化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思想文化,是现今扔在推崇的文化之一。

古代文人,孔子一手创办了儒家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儒家文化中写道“约之以礼”“以德服人”等名句,有人曾问道:“这样做的话,会不会连公交都挤不上去?但我觉得,不会。

儒家文化是我们所推崇的,俗话说“用之于民,亲之于民。

”儒家文化里的一些道理与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所联系,它规范我们的行为处事,一言一行,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生活中,有人对儒家文化存在着疑问,如果遵守儒家文化里的规则,那么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呢?但我认为不会。

还记得儒家文化中“约之以礼”,把自己约束在礼仪之中。

礼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化教养,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国家所推崇的文化之一,我们应该去执行,在社会中传递。

公交车上亦是如此,做到让儿童,老人,孕妇和有需要的人坐。

发出善心,助人为乐,伸出援手,让有需要的人感到社会之爱,感到社会所散发的温暖,以爱来温暖人心。

俗话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果人人做到这样,那么我相信社会将会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社会中也发生过“约之以礼”的事件。

在某报纸中,一幅图片展现在我眼前,图片中是两辆车互不相让,弄得道路堵塞,图二是一辆车先让别的车过,自己再过,道路顺畅。

这两张图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与他人互不相让时,那么结果便会是两败俱伤,既伤了别人,又伤了自己;但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人退让,先礼让另一个人,自己再做要做的事,这样一来,两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形成和谐的画面。

有人曾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这么做,那么这个社会是如此安宁和谐啊!所以说,我支持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更是一个人品德与素质教养的体现!儒家文化虽然高深,但也平易近人。

让我们一起学习儒家文化,把文化弘扬出去,同时在社会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局面,传递正能量,让爱温暖人心,让“礼”与我们共存!高二有关儒家思想的作文2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成就不依赖于谁的认可和肯定,全面否定孔学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儒家伦理思想总结论文

中国儒家伦理思想总结论文

中国儒家伦理思想总结论文中国儒家伦理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它包含了诸多重要概念,如仁、义、礼、智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首先,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了仁的重要性。

仁是指对他人的关切和关怀,并积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仁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是一种道德情感和行为准则,是塑造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仁的实践不仅要求个体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友人,更重要的是要扩展到整个社会,以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其次,儒家伦理思想注重义的实践。

义是指为他人谋求利益和福祉的行为表现。

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个体应该忘我地为他人着想,始终以公正和正义为准则行事。

义不仅是个人品德的表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忠于义之道,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稳定。

第三,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礼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旨在调整个体之间的关系。

儒家认为,只有通过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规范,个体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礼的实践需要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行为规范,讲究仪态和礼貌。

社会中的个体都应该尊重、理解和关怀他人,以传递出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最后,儒家伦理思想也强调了智的培养。

智是指个体的知识和智慧,儒家认为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运用,个体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仁、义、礼等伦理概念。

儒家强调教育对个体智慧的培养,特别是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儒家家庭中,强调父母对子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传递给子女关爱他人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观念。

综上所述,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了仁、义、礼、智等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儒家伦理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伦理思想提供了人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旨在使个体在社会中实现和谐和稳定。

此外,儒家伦理思想还强调了个体智慧的培养,通过教育和家庭教育来传递伦理价值观念。

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

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

孔子的议论文关于孔子的议论文(通用24篇)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的议论文篇1我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你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吗?那是一个科技与网络遍布的世界,与你们的世界完全不同了。

如今,儒家思想影响着历历代代的人们,因为它令我们受益匪浅,你知道吗?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由您弟子整理和编纂的《论语》,我们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我最喜欢你的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它使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每当我空闲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温习一下功课,把不太熟或者错过的题认真地看看,想想,做做,记记。

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

您那诚实守信的态度,为人民着想的思想和教育学生诚实,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多么值得后人去学习啊!你创立的儒家学派是“百家争鸣”时期最正统的学派,培养了许许多多报效祖国,诚实守信的弟子。

您的教育思想主要分为“仁”和“礼”两大类,如今的教师也是这样来教导学生们的。

现在有许多电视剧和动画片都在上演你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比如《孔子》。

《秦时明月》等。

好多国家也创办了《孔子学院》,可见你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全世界。

孔子爷爷,您还不知道电视机是什么吧?它就是能把生活中发生的故事通过立体图像在一个小方快的盒子里播放,怎么样,神奇吧?现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享有免费接受教育和学习知识的权利。

封建时代的暴君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吃得饱,穿的暖,不再受劳役和赋税的巨大压力了,整个社会安居乐业,人民自由幸福。

孔子爷爷,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时代。

孔子信仰儒家文化论文(全文)

孔子信仰儒家文化论文(全文)

孔子信仰儒家文化论文一、孔子的信仰:天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基础和情感的根源,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伤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悲伤。

孔子把目光投向广阔世界,看到那些永恒存在,在时间淘洗中巍然不动的事物。

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松柏长青,不畏严酷的外部环境,傲然挺立。

孔子看到山水,主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山巍然屹立,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水奔流不息,是生命之源,活泼轻灵,变化多端。

山水永恒,生机无限,人应像山水一样,“仁者寿,智者乐。

”(《论语雍也》)山水让人有感情的依托,有美好的生命状态。

孔子站在河边,无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世界像流水一样总在不断变化,人生也是如此,无法停留,更不能回头。

但这滚滚流水,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却形成了这浩浩荡荡的江河。

江河如此,历史、人生也是如此。

青春不再,必将步入暮年,归于死亡,但人生会留下精神的闪光,历史会有文化的制造,世界永远生生不息。

信仰是向更高远深邃处思索的结果,要超越现象,寻找到更真实的本质存在,作为人生的根基。

孔子相信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背后有永恒的“道”的运行,人要体会“道”,按照“道”的原则去做,如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与躲避现实的长沮桀溺等人不一样,孔子有人生的使命感,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自我。

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是人就要有人的生活、追求和事业,不能躲到山林中与鸟兽为伍。

天下有道,不能改变自己的理想。

君子要超越现实的物质需要,努力追求精神性的道:“君子谋道不谋食。

”(《论语卫灵公》)道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道理,但道并不是有什么奇异力量的主宰者,而是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所以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在这里,孔子的话表明了信仰与宗教的不同。

儒家核心思想的总结论文

儒家核心思想的总结论文

儒家核心思想的总结论文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仁为中心,以礼为准则,以孝为根基,以忠、信、智等道德品质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

儒家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个体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以仁为中心。

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它是一种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道德情怀。

儒家认为,通过培养自身的仁心和修养,可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仁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体现了对人性的高度肯定和关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善互助,以及培育和谐人际关系。

其次,儒家以礼为准则。

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礼是一种规范和秩序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社会伦理的准则。

儒家强调人的行为应当符合社会的规范,尊重他人,注重仪式和礼仪,以此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儒家认为,通过培养个体的礼敬之心,可以使社会成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实现和谐共处。

第三,儒家强调孝道。

孝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子女对亲长的尊敬和关心,强调家庭关系和家族道德。

儒家认为,孝道是一种天职,需要尊重父母、敬爱亲长,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

通过强调孝道,儒家试图塑造出一种强调家庭、家族和社会秩序的道德观念。

此外,儒家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如忠、信、智等。

忠诚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伦理要求,体现了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忠诚,以及对职责和责任的承担。

信义则是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品质,儒家认为,个体应当言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

智慧则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素质,儒家强调通过修养和学习,培养个体的智慧能力,以解决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问题。

总结起来,儒家核心思想以仁为中心,以礼为准则,以孝为根基,以忠、信、智等道德品质为核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个体行为等各个方面,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论文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核心观念、社会价值观、政治理念、人生哲学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哲学体系、思想内涵及实际应用中的不同,以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一、引言道家与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两大思想流派,各自拥有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文化价值。

两者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织、影响,但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

二、核心观念的不同2.1 道家思想-核心思想: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追求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1。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等,他们的著作如《道德经》、《庄子》等成为道家思想的经典2。

2.2 儒家思想-核心思想: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推崇“仁政”,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及社会秩序的维护1。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他们的思想通过《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得以传承3。

三、社会价值观的不同3.1 道家-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道家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认为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4。

-自然无为:主张返璞归真,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反对过多的社会约束和道德规范1。

3.2 儒家-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儒家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个人利益应服从于社会利益4。

-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强调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和“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4。

四、政治理念的不同4.1 道家-无为而治:主张政府应少干预社会,让社会自然发展,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4。

-反对争斗:道家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反对争斗,追求和谐共处2。

4.2 儒家-仁爱治国:儒家主张君主应仁爱治国,实行德政,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6。

-教化为先:重视教育和社会教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知识的重要途径5。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论文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论文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内容提‎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以民为本、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思想对当今"以‎德治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义制利等思想契合‎当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儒家思想现实‎意义以德治国‎可持续发展‎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

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

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

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一‎)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

‎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

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小论文

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小论文

其实儒家更多的用内圣外王这个概念的。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王阳明,以内圣之资,成就武功平定天下的大业。

后儒评价王阳明,说古今大儒,能够带兵打仗,威服四海的,就王阳明一个人。

他的功业能够那么辉煌,就因为他有过那么神奇的龙场悟道,有他内圣的养成功夫在。

我们说的都是名人,甚至是圣人,可他们成名成功之理是一致的,我们要成功,一样。

孔老夫子说他七十岁,随心所欲不逾矩。

不逾矩不就是不变吗,随心所欲不就是变吗,任你怎么想,怎么做,都不会出格,都有一个准则在那呢。

圣人的高度,就是这个不变和变的高度的统一。

我们虽然还达不到那个境界,但可以心向往之,更重要的,如果要做成事情,必须遵循它。

《大学》里面说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又说,正心才能诚意,诚意才能格物,格物才能致知,致知才能修身,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我看来,止、定、静、安,就是不变,虑和得就是变。

你有了止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定向,外不受扰而静,内不乱而安,外静内安,到这个地步,你的心就很沉静了,有主心骨了,这个状态下,你再去想事情,那才可以真正得到正确的方案和取得好的结果。

这个虑和得,就是随着要处理的事情你的随机应变的对策。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也是这样,是锻炼心性的基础,基础牢靠之后,才可于去改变别人,乃至影响天下,这个就是应物无方的变化了。

孟子一样,他说了两句很牛的话,一句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是万物皆备于我。

第一句不就是不变吗,是对内心心性的锻造,浩然之气养足了,不受外境所扰,到那个地步了,外面所有的这些事情,不都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吗,所以叫万物皆备于我,都是为我准备的,都是我掌中之物,都可以被我运用,是我的素材。

但记住,你没有那雄厚的浩然之气,你可玩不动那万物的,你可能会被万物给牵累,甚至给累死的。

所以,虽然变和不变是个辩证的统一,但为了纠偏,为了让大家更注重根基的培育,我今天主要强调的是不变的重要性。

4000字儒家文学论文

4000字儒家文学论文

4000字儒家文学论文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代表,是象征我国历史文化的典范。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4000字儒家文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4000字儒家文学论文篇1儒家思想对日本及日本文学的影响前言孔子是我国儒学思想的代表,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正是由于这位大家四处游历,进行儒学的传播;到了西汉,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才具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到了后来的程朱理学,儒家进一步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丝绸之路、东渡、下西洋等各种贸易途径一起,将儒学思想传播到全世界。

日本是受儒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遣唐使”将中国的儒学带到了日本,日本文学的许多方面充分借鉴了我国的儒家思想,可想而知,儒学思想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1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正统思想,代表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处世态度、做人等都有所规范与标准。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每一个字都蕴含有深刻的哲理,是规范人格的要求。

①传统的三纲五常都是来自于儒家思想。

《论语》是儒学思想的代表作,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拥有无可动摇的地位,是儒家思想的典型文学作品。

《论语》是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共同编纂而成的,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及做人的道理,是典型的教育性着作,其中蕴含的诸多观点至今受用。

例如,《论语·述而》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为: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老师。

我应当对他们优秀的方面加以学习,对不正确的方面加以改正。

其实这句话的本质观点就是要始终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学习别人的长处,摒弃他们的短处,进行自我反省,重视自我修养和自身的进步,都充分体现了做人的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就是做人应当抱着诚实的态度,不应当不懂装懂,是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

这些经典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基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如何体现智慧,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

一、儒家经典的智慧内涵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内涵,这些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伦关系与仁爱之道儒家经典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之道。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孟子》中的“以德报怨”等格言,表达了儒家对于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和帮助的智慧。

这种智慧使人们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2. 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家庭和国家的和谐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这种智慧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进取,自我完善,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3. 中庸之道与和谐平衡儒家经典中的《中庸》提出了中庸之道的理念,强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适度和平衡的原则。

这种智慧告诉人们要避免极端和偏激,追求和谐与平衡,以实现个人的内心平静和社会的稳定。

二、儒家经典对个人的启示儒家经典对个人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修身养性与道德修养儒家经典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提倡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启示使个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道德的完善,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幸福。

2. 学习与自我完善儒家经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个人不断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启示告诉个人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学习,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成就。

3. 人伦关系与社会责任儒家经典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于中国社会乃至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教育培养、仁爱和以德服人来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这是一种对他人的真挚关怀和关爱,同时也指导人们如何处理社会关系和建立秩序。

仁爱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要求个人以身作则、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和睦。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儒家追求的是完善的人格,通过修身来达到自己的内在和谐和美好的品格。

个人修身的方法包括经典的阅读、反省自己的行为以及追求道德上的高标准。

儒家思想还强调齐家治国,认为家庭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培养出有公德心、有责任感的成员,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教育也被视为培养下一代良好品德的重要工具。

除了个人修身和齐家治国,儒家思想还关注政治和社会道德。

儒家认为政治体制的稳定和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并强调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儒家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有德行和智慧的人才,为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是一种以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和为政治和社会提供道德指导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价值观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给我们带来的_初中议论文800字相关作文

儒家给我们带来的_初中议论文800字相关作文

儒家给我们带来的_初中议论文800字相关作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说到儒家学派,大家一定各有所畅言,因为儒家思想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太大了。

我们中华民族2000年文化都和儒家思想离不开关系。

我们是儒家思想的后代,我们在儒家思想中成长着。

对父母的“孝”,对亲人的“礼”,对老师的“尊”,对朋友的“善”,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所谓的中华5000年文化思想,其实就是儒家思想,正是因为有了儒家思想,所以我们中国人才足以称作中国人——儒家,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那么除了这一些儒家学派,还带给了我们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我国上下5000年历史里有很多的儒家经典,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一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之外”让我们懂得了精忠报国,“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明白了每一个应该心存大志且必须要志在鸿鹄,一句“百善孝为先”却是挽救了多少人,让多少人懂得了孝顺二字!多少成功人士只因为一句“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精神论英雄”走向了成功的大道。

除此之外,儒家思想在治国方面也很有一套。

在儒家思想之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一句话,反对君主专政,反对皇权高于一切,试看,明清两朝难道不是因为皇权高于一切皇帝胡作非为,朝廷腐败,宦官弄权,才导致国力衰弱的吗?如家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在修身方面儒家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也特别大。

以前我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想1+1等于2,你不可能说1-1等于2,但是,读了孔子的故事(孔子的弟子上街买菜的时候,和一个农夫因为七七得多少而争吵起来,孔子的弟子一气之下说要不我们打个赌,农夫答应了。

并且说如果他输了,他就把自己脑袋割下来,如果孔子的弟子输了,那么孔子的弟子就把自己的帽子给他。

这时候孔子刚好赶来,听闻此事之后,就说七七四十八,徒儿,还不赶紧把你的帽子给他!事后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孔子听了哈哈大笑说:“如果你输了,丢掉的只是一个帽子,他输了丢掉的可是人命啊!)这个故事我一开始读的时候也对孔子的做法大为不解,明明七七四十九嘛,读到最后我才明白,在生命面前什么都是不重要的,就算是一个真理也应该为了一个生命而有所收敛。

儒墨道法的思想总结的论文

儒墨道法的思想总结的论文

儒墨道法的思想总结的论文儒墨道法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四大传统思想流派,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儒墨道法思想进行总结,探讨其主要观点和特点。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君臣、父子、朋友之间的关系。

儒家的核心观点是“仁”,即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儒家认为,通过道德教化和礼仪法度,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儒家追求的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教育和修养塑造良好的个人品德,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墨家思想强调的是兼爱和无私的精神。

墨家认为,爱应该普遍而无差别地给予每个人,以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为达到这个目标,墨家主张舍弃差别化的礼仪和权力,推行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政策和社会制度。

墨家的目标是实现共赢和和平,通过公正的制度确保每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法则,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行事。

追随道的人应该摒弃私欲,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主张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通过放弃强权和争斗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的目标是寻求心灵的和谐和自我解脱。

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通过明确的法律和严格的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通过重罚和奖赏来管理社会,以遏制个人私利和滥权。

法家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效率和秩序,通过严谨的法律体系保障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儒墨道法思想各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特点,但都追求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修养,墨家强调兼爱和公平,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家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

《论语》论文(通用3篇)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论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论语》论文《论语》,我在中学时候就曾通读过了,那时候受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对孔夫子的世界观和理论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有些地方甚至用讥笑的眼光看。

如孔夫子的“自行束樇而上,吾未尝不诲焉”,觉得迂得可以。

用这样的心情读书,得到的收获可想而知。

今年初丁检在会上推荐读《于丹论语心得》,于是在网上下载了认真看,看了后,有了严肃的思考和心得。

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论语》重新认识的体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把握自我,不为外界表象所迷惑。

忠孝礼仪是《论语》对“士人”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人一听到“忠孝”,立刻肃然起敬,乃至于“流涕”。

但文革后我们根据学到的理论对这些看法有了变化,对“忠”,认为是愚忠,封建礼教的产物,“孝”是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工具,“礼”是伪善。

于是,我们没有了文化行为标准,没有判断是非的镜子,除了法律因素外,我们的工作关系、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社会关系,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上没有,法律上除了基本准则外也没有。

于是,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在我们身边。

有些掌握了机密的国家工作人员通敌,出卖国家机密,背叛了党和人民;有的不孝敬父母,欺诈老人的钱财;生意场上,有的不讲诚信,要么货到不拿款,要么款到不发货;官场上,买官买官,拉帮结派,做一些昧着良心的事情,乃至贪污受贿。

搞得来使人们对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坏的,都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其实,《论语》早就把这问题解决了,只是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处理好各项关系,就是要讲求“忠孝”。

对党,对国家,对事业,对领导,要“忠”;对朋友,对工作,要“诚”,对父母,对老人要“孝”,对子女,对孩子要“悌”,对他人,乃至敌人,要有“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思路:(1)儒家的产生及其发展(2)儒家主要思想极其代表人物(3)儒家主要思想的意义(4)如何对待儒家文化儒家的发展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

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学说(the Confucianists),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

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

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

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

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经典形成于孔子时代,但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

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

儒家概述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儒家学派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的重要一家,居十家之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

《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

儒家思想,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源远流长的儒家学派的思想。

无论从狭义或广义理解,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主张“礼乐”、“仁义”、“忠恕”和不偏不倚、无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提倡“德治”、“仁政”和“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自我修养。

这些思想在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

那么在儒学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那些观念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呢?就是仁爱、和谐、诚信、中庸这四大范畴。

人物派别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

儒家的派别包括:思孟学派、宋明理学、心学、气学、今文学派、公羊学、谶纬神学、古文学派、训诂学。

儒学影响第一“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

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

第二“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

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第三、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观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第四、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的巨大影响,决定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宗地位。

第五、儒家思想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在能够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和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政治智慧,一种人文关怀,一种道德诉求,一种理想境界。

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孔子的和谐思想确实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和弘扬对中国的影响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但,也因此禁锢人的思想,导致手工业和科技的没落。

对东亚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

对越南、欧洲、日本也有巨大的影响对现代的影响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

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新的发展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新儒学,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

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

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是新儒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者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一些内容以求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思想。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是新儒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日趋成熟的托古改制的社会改良思想,即用儒学来解释改良思想。

代表作有《大同书》等。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是新儒学的嬗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孙文的籍古创制,孙文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思考西方弊政的基础上,仿慕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立的政体学说。

在《建国方略》中慕仿周礼制订了非常详细的“结会”“动议”等程序和仪规;在《民族主义》讲稿中以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础;在《民权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观念来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的分野。

在《民生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倡导的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是新儒学的开宗明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梁溯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开始在“新儒学”旗帜下进行的儒学研究。

新儒学开宗的政治基础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含有儒学的内容。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新儒学的活动主要体现于思想领域;新儒学的目标是在汇通中西文化的前提下解释和发展儒学。

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建设》、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等。

主要成果是熊十力继承陆王心学构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和冯友兰的“新理学”。

总的说来,新儒学基本上是以儒学的“内圣外王”为立宗之本的,它是在儒学遭到普遍责难的时候出现的。

这一阶段的新儒学在思想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没有对社会发展产生有价值的影响。

■从新中国建立到大陆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新儒学的沉寂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中国大陆的新儒学研究归于沉寂,海外新儒学亦甚少成绩。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是新儒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之中。

恢复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过去的一些新儒学著作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术界开始反思和讨论新儒学的功过利弊。

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过去“新儒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儒学和新儒学进行彻底的和全面的去糟取精古为今用。

发展阶段的新儒学是当代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大众儒学,是一种新的新儒学研究派别,是当代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概念和定义是刘周在“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倡议书)”和“刘周倡议书答疑”中首次提出的。

大众儒学的主要观点是:●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成员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建立社会的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都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社会成员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遵守符合自身具体情况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社会成员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

所以儒学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和阶级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

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奴隶社会某些诸侯国在某些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又是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仁和礼的关系是仁礼一体。

不讲仁只讲礼,礼就不会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就会遭到反对;不讲礼只讲仁,社会成员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

所以仁和礼是不可分的。

社会发展会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礼的一些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予以改变和调整,这种改变和调整是仁的体现。

●儒学“仁礼一体”的体系中包含了法的内容,礼和法应该很好的结合。

礼的作用主要是预防犯罪,法的作用主要是惩罚犯罪。

对犯罪个体的惩罚不是法的全部意义,惩罚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即能不能从总体上减少全社会的犯罪)才是惩罚的主要目的。

建立分层践行的“以礼为体,以法为用”的礼法体系,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儒学“民贵君轻”的思想,表明儒学不是把“君”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而是把“民”(即人民大众)置于自己学说的中心。

儒学对“舜娶而不告”和“汤武革命”的赞成,表明儒学不是片面维护居上位者的利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内涵一方面是:君守君道臣守臣道,父守父道子守子道;一方面则是:君守君道是臣守臣道的前提,父守父道是子守子道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