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系统运行管理和评价

合集下载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学大纲及教案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与企业运营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与运作2.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

2.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运作流程和技术支持。

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2.4 教学评估操作演示:学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演示,展示对系统运作的理解。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会计信息系统组成与运作的知识。

第三章: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3.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施。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用与实施。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4 教学评估第四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4.1 教学目标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

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

4.2 教学内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与维护方法。

系统平台 管理制度

系统平台 管理制度

系统平台管理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体系第三章组织机构第四章职责分工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六章安全保障第七章信息管理第八章运营管理第九章绩效评估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规范系统平台的管理运作,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维护用户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管理体系系统平台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人员管理、安全保障、信息管理、运营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构建科学、规范的运营体系。

第三章组织机构系统平台设立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技术部、运营部、市场部、财务部等职能部门。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系统平台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监督各部门的工作落实。

办公室负责日常办公、文件管理、会议组织等事务。

技术部负责系统平台的技术维护、更新、升级等工作。

运营部负责系统平台的日常运营管理、用户服务、市场推广等工作。

市场部负责系统平台的市场调研、推广活动、合作推广等工作。

财务部负责系统平台的财务管理、资金运作、财务审计等工作。

第四章职责分工各部门根据工作任务和业务需求,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共同推动系统平台的发展。

第五章人员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以确保人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招聘工作应依据需求制定招聘计划,严格择优录用,注重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

培训工作应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绩效考核工作应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注重业绩和能力的评价,激励优秀员工,惩罚不称职的员工。

激励机制应制定奖惩措施,包括岗位晋升、薪酬分配、荣誉奖励等,鼓励员工的积极表现。

第六章安全保障系统平台将信息安全置于重要位置,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系统平台数据和用户隐私的保护。

安全保障工作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运行安全等方面,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团队,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系统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章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信息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建立高效、安全的信息管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02382管理信息系统(最全名词解释)

02382管理信息系统(最全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2、信息: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5、事务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为。

这些行为的过程构成了事务流。

6、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流动过程。

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以及各种各样的文件、统计、报表构成的信息处理过程。

7、管理信息: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为依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对其后的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8、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9、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而结合成有机整体。

10、分解方法:指把被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分解成人们可以容易处理和理解的细小部分,并通过对这些被分解的部分进行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

11、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12、“自底向上”的方法:是指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13、“自顶向下”的方法:是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具体的事物。

14、管理:是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15、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16、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传统数据处理及现代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第七章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第七章
22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7.5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校准
7.5.1 外观 7.5.2 气密性 7.5.3 抽气动力 7.5.4 温度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5 热电耦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6 压力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7 流量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试验 7.5.8 测速范围及测速误差和等速吸引范
7.6.1 采样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当尘粒粒径小于4μm,采样速度小于烟气速
度时,采样浓度的误差较小,当尘粒直径 较大,则由于非等速采样引起的误差就比 较大。
25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7.6 影响烟尘采样与浓度测定的一些因素
7.6.2 采样嘴方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采样嘴对准气流方向,其气流方向偏差不得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第七章 颗粒物标准分析方法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本章主要内容
7.1 烟尘的测定原理与采样方式 7.2 烟尘的采样系统与仪器 7.3 烟气含湿量测定 7.4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使用 7.5 烟尘平行采样仪的校准 7.6 影响烟尘采样与浓度测定的一些因素
7.1.1 烟尘的测定原理
过滤称重法的准确性取决于从烟道中抽取的那部 分烟气样品能否代表烟道中整个断面烟尘分布 状况,这就要求采样点处烟道断面的气流和烟 尘浓度得到分布应当是相当均匀或有较确定的 规律性。
根据烟尘采样必须等速的原则,即含尘排气进入 采样嘴的抽泣流速必须和烟道内该点排气的速 度相等。烟尘采样方式分为预测流速法,平行 采样法和等速管采样法三种。
28
9
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教材
7.2 烟尘的采样系统与仪器
7.2.1 预测流速法烟尘采样系统 7.2.2 静压平衡型等速采样系统 7.2.3 动压平衡型等速采样系统 7.2.4 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系统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第令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55 号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三日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3篇)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3篇)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工作。

第三条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是指对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维护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和定期的评价和审核。

第二章评审目的第四条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寻找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第五条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的具体目标包括:(一)评估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二)查找和识别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三)评估企业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四)提供改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建议;(五)促进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第三章评审规划第六条企业应当制定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计划,确定评审范围、时间、评审人员等。

第七条评审计划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评审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评审;(二)评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评审经验;(三)评审范围应当覆盖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各个方面;(四)评审时间应当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年度计划和其他评审工作衔接;(五)评审结果应当及时总结和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整改。

第四章评审程序第八条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评审准备:评审人员根据评审计划,收集和准备评审相关资料,制定评审方案;(二)评审开展:评审人员按照评审方案进行评审,包括文件审核、现场检查、访谈等环节;(三)评审总结:评审人员对评审结果进行总结,形成评审报告;(四)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应当详细记录评审的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五)评审反馈:评审报告应当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应当对评审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信用社(银行)柜员业务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信用社(银行)柜员业务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使用管理办法

信用社(银行)柜员业务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使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全省农村合作(商业)金融机构网点柜员操作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及时发现和处置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结合省联社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按照陕西省农村合作(商业)金融机构柜员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以下简称“柜员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规定的风险需求规则来进行应用和管理。

第三条柜员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是针对在各类业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违规、违法操作以及用户欺诈等风险隐患,通过对业务操作重要环节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展示符合预警条件的业务信息,并统计形成相关报表供管理人员查看,通过对预警的信息的查证核实来界定业务行为是否违规。

通过预警和处置行为,督促业务人员严格按照业务操作流程和规定办理日常业务,实现对营业网点、柜员、客户、业务操作交易等情况的有效监控,减少业务操作中的风险隐患。

第四条省联社稽核审计部负责对柜员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

各地市办事处、各县级农村合作(商业)金融机构要密切配合省联社,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规范运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处置预警信息,化解暴露出的潜在风险,不得相互推诿,延误时机。

各县级农村合作(商业)金融机构要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落实系统要求的各业务岗位人员,处置和审核本辖区的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的处置涉及到的具体部门包括:陕西省各县(区)级农村合作(商业)金融机构的稽核、业务、财务、风险、安全保卫、监察等部门及下辖的各营业网点。

第五条预警项目的预警级别柜员操作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将所有的预警项目划分为五个预警级别,分别用罗马数字字符标识,即一级-I区(高风险区)、二级-II区(较高风险区)、**-III区(中等风险区)、四级-IV区(较低风险区)、五级-V区(低风险区)。

预警项目风险警级在五级和四级时需要分别进行关注;当风险警级处于**时,需要特别关注;当风险警级处于二级时,需要进行监控;当风险警级处于一级时,则处于高风险区,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处置。

第七章 物流系统评价

第七章 物流系统评价

物流系统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讲义
7.3 物流系统经济分析法
9
经济分析法主要用于评价物流系统各方案的财 务、和技术方面的指标。经济分析法的指标一 般可以量化。
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法 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价值分析法 功效系数法
一 成本效益法
物流系统中,每一个方案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后才能够 带来效益。有的方案成本很高,效益也相当显著;相反 有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效益同时也比较低。
解:计算追加投资回收期 T1=(K1-K2)/ (C2-C1)=(45 - 22.5) / (28.5 - 22.5) =3.75(年) 若标准投资回收期为6年,则方案1优于方案2。
二 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在前面用追加投资回收期计算时,我们没有考虑资金的 时间价值,如果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要用另外一 个公式计算。
3.物流服务对象目标
(1)提高物流可靠性; (2)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降低物流劳务费用; (4)缩短物流时间; (5)其他。
六. 物流系统评价方法
关联矩阵法
❖ 用矩阵形式来表示各个可行方案有关评价指标,然后计算各评 价指标的加权和(即综合评价值)。
关联树法
❖ 是一种针对复杂问题进行评价的方法。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 其中最著名的是Pattern法——相关数技术评价的计划辅助。
标准,对系统整体进行全面的评价)
四. 评价指标体系
政策性指标。包括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 以及法律约束和发展规划等。
技术性指标。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寿命、 可靠性、安全性等。
经济性指标。包括成本、效益、建设周期、投 资回收期等。
社会性指标。包括社会福利、社会节约、综合 发展等。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令第55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令第55号)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发布于:2009-03-11 16:04:1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与规范管理,确保建设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财政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

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财政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网络、安全、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行维护建设项目及其他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各司局单位开展的财政信息化建设。

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还应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第四条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一体化推进,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

具体把握以下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效益;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五条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

主要职责是:(一)审定财政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二)审议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三)审批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四)决策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五)审议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报告。

第六条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

主要职责是:(一)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财政信息化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二)组织编制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三)组织制定财政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四)审核财政信息化建设年度项目计划;(五)组织重大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六)协调解决财政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七)承办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系统运行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类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

第三条系统运行管理应以服务业务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信息安全为宗旨,提供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和支持。

第四条公司各部门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的系统运行管理细则,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第五条公司应当配备专业的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六条公司应当根据业务需求不断更新系统硬件和软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系统运行管理档案,包括系统运行日志、异常报告、故障处理记录等。

第八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系统运行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系统运行管理能力和意识。

第九条公司应当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第二章系统运行环境管理第十条公司应当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和良好的通信网络环境。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硬件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制定系统运行环境管理规范,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加强对系统运行环境的监控和保护,确保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系统运行安全管理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系统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确保系统安全漏洞的及时排除。

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加强系统运行日志的记录和管理,及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加强对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使用。

第四章系统运行监控管理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系统运行监控体系,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第二十条公司应当配备专业的系统运行监控人员,24小时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值班。

第二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系统运行监控中心,对所有系统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范本(3篇)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范本(3篇)

生产运行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运行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部门和相关岗位,包括生产线负责人、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

第三条生产运行管理制度必须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部政策制定,严格执行。

第四条生产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本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汇报上级。

第五条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或忽视规定。

第六条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生产计划与调度第七条生产计划与调度部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和制定生产调度方案。

第八条生产计划必须合理、详细,并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情况和企业能力进行科学调配,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第九条生产计划必须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生产所需的人员、设备和材料等及时准备。

第十条生产调度方案必须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第十一条生产调度方案必须详细列明生产任务、时间、负责人和所需资源,并确保通知到相关人员。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负责按照生产调度方案进行生产,不得擅自更改生产任务和生产顺序。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负责及时上报生产进度和产量,以供相关部门进行统计和分析。

第三章生产现场管理第十四条生产线负责人负责生产现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第十五条生产现场必须保持整洁、有序,并符合相关安全、环保和品质标准。

第十六条生产现场必须进行适当的布局和标识,设立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消防设施。

第十七条生产设备必须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和工艺参数。

第十九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条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财政部财政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结合财政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

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立项的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项目)和列入部门预算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部门项目)。

第三条工程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包括。

机房建设或改造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软件开发购置费、安全建设费、系统集成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前期工作费、设计费、咨询费、监理费、招标费、培训费以及项目预备费等。

第四条部门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包括。

机房建设或改造费、系统设备购置及安装费、软件开发购置及实施费、安全建设费、测试费、系统集成费、运行维护费、网络租费、会议及培训费、信息购置费、专家评审费、委托代理费、资料印刷及光盘刻录费等。

第五条办公厅负责管理部门项目经费;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管理工程项目经费。

第六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专项管理原则。

部门项目经费按照《财政部机关本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办发[xx]27号)相关规定管理;工程项目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建设经费,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xx]394号)管理。

(二)专款专用原则。

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

(三)预算控制原则。

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开支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和年度经费预算执行。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七条预算编报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办公厅将信息办审核确定的年度项目计划编入财政部部门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预算编制遵循的原则是:(一)按照年度内实际可完成的工作量安排预算;(二)不突破项目开支范围,遵循国家和部门规定的经费开支标准;(三)跨年度支出要分年度纳入预算,年度预算只编报当年支出;(四)优先动用结余资金。

第八条预算批复年度部门预算批复后,办公厅将部门项目预算批复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信息办秘书处和部内相关单位;将工程项目预算批复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信息网络中心。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56788899111111121233338第一章总则为加强对交通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确保从事交通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达到所需的专业素质、规范职业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制定本《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道路交通工程技术人员是指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政策、规划与设计、运行与运营及管理、附属设施建设与维护、咨询和研究等的工程技术人员;以确保交通安全和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所产生的环境负担,促进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最优配置为工作目标,具备编制交通与运输规划、设计与运行/运营/养护管理方案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

交通工程技术人员分为两级,即注册交通工程师和注册高级交通工程师。

第二章术语知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包括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

交通工程知识,是人脑对客观的交通及其关联系统的主观表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技能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的产物,是个体发展技能的潜能。

工作任务工作活动中一组具有特定目标的行为组合。

一般工作活动为了完成核心工作任务所执行的由一个或多个工作活动组成的工作单元。

细节工作活动完成一般工作活动所组成工作单元而执行的特定行动或要素,是细节的工作活动。

第三章执业范围交通政策与法规。

综合交通与运输体系规划及专项规划。

交通与运输系统设计。

综合交通与运输组织及管理。

交通运行管理与控制。

交通安全、管理、服务设施的工程设计与维护。

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规划、设计。

综合交通系统运行与运营评价、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第四章职业道德守法遵章,奉献社会在履行工作职责中,遵守国家的法律及有关规章制度,遵守公共道德和社会良知,决心将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公众利益,充分发挥职业能力,尽其所能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案,注重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

系统试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试运行管理制度

系统试运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系统试运行管理,提高试运行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面向公司所有系统试运行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内容包括试运行管理机构、试运行管理职责、试运行管理程序、试运行管理要求等方面内容。

第五条公司应当对试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组织,以确保试运行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试运行管理机构第六条公司设立试运行管理专职机构,负责公司所有系统的试运行管理工作。

第七条试运行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试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制定试运行计划;组织实施试运行工作;监督和检查试运行进展情况;总结评价试运行成果;做好试运行工作文件的归档管理等。

第八条试运行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试运行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听取公司领导对试运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试运行管理职责第九条试运行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应负责公司试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十条试运行管理机构下设试运行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试运行工作。

第十一条试运行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制定试运行计划;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保障试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实施试运行工作,解决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试运行管理机构反馈试运行情况;负责试运行工作文件的归档管理等。

第四章试运行管理程序第十二条试运行管理程序包括:试运行计划的制定;试运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试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等。

第十三条试运行计划的制定应包括:试运行的时间安排;试运行的范围和内容;试运行的目标和要求;试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第十四条试运行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应当遵循试运行计划,保障试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五条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试运行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五章试运行管理要求第十六条试运行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试运行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十七条试运行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确保试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安全和环保事故。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高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

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

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

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三篇)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三篇)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第二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并设立专门的运维团队。

第三条运行维护团队的组织架构按照信息技术部门的要求制定,并根据信息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进行合理设置。

第四条运行维护团队的主要职责包括:系统巡检、故障处理、系统优化、系统升级、备份与恢复等。

第三章运行维护流程第五条运行维护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巡检、故障上报、故障处理、系统优化、备份和恢复。

第六条巡检环节应包括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的检查,并及时上报存在的问题。

第七条故障上报环节应包括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上报,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第八条故障处理环节应由运维团队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处理,并及时跟进和解决。

第九条系统优化环节应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巡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调整。

第十条备份和恢复环节应按照备份计划进行定期备份,并测试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恢复能力。

第四章运行维护措施第十一条运行维护应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

第十二条运行维护应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第十三条运行维护应建立完善的日志管理机制,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活动,便于故障排查和问题分析。

第十四条运行维护应进行系统巡检和定期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第十五条运行维护应制定系统升级计划,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升级、迁移或扩容。

第五章运行维护安全第十六条运行维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第十七条运行维护应加强对系统管理员的权限管理,确保系统权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第十八条运行维护应加强对系统登录和访问的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和入侵。

第十九条运行维护应建立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策略、审计策略、备份策略等,保证系统的安全。

第二十条运行维护应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及时更新补丁和防病毒软件。

运行保障管理制度

运行保障管理制度

运行保障管理制度第一章绪论运行保障管理制度,是指组织内部为了保障运行安全、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管理和监督等目的,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运行保障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组织的稳定发展和成果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明确运行保障管理的职责、规范运行保障管理流程、促进运行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为保障运行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

第二章运行保障管理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原则运行保障管理必须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进行遵守,依法合规地经营运行,不得违法操作。

2. 安全第一原则运行保障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和设备安全,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3. 责任追究原则运行保障管理要求明确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在工作中进行相应的追究,确保责任人承担应负的责任。

4. 利益平衡原则运行保障管理要促使各方的利益均衡,实现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利益平衡,让运行保障的工作成果惠及全体员工和组织。

第三章运行保障管理内容1. 运行保障管理体系(1)组织架构运行保障管理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运行保障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工作要求和各项管理措施。

2. 运行保障管理流程(1)工作规范制定运行保障管理规范,规定各项工作的标准和流程。

(2)事故应急处理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和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运营监控加强运营监控,确保设备和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及时识别潜在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

3. 运行保障管理内容(1)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

(2)人员培训对运行保障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素质,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资源配置合理配置物资、人力资源,确保运行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4. 运行保障管理评估(1)绩效评估通过绩效评估,对运行保障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 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 系统的安全保密性如何? 系统对错误操作的保护和故障恢复的性能如何? 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如何?
63
系统运行结果对各组织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决 策和提高工作效率等等的支持程度如何?
对系统的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建议有效性如何? 系统运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
43
7.2.1系统评价的依据
在系统评价时,提供信息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有两 个方面。一是在系统分析阶段,用户提出的信息系 统需求。应当对照用户需求,判别信息系统是否满 足了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软件的质量评价。按 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的质量特性进行评价。
44
系统评价特点
1. 抽象性 2. 复杂性 3. 多样性 4. 易变性 5. 软件的需求难于把握
为养活功避免以后可能需要的前三类维护而对软件配 置进行的工作。预防性维护是为了减少以后的维护工 作,维护时间和维护费用。
33
软件维护的过程
1. 建立维护人员的组织 2. 安排计划制定维护计划 3. 软件维护实施 4. 软件维护文档
34
1. 建立维护人员的组织
软件维护人员的组织必须与软件系统的环境相适应。
问题规定的或隐含的需求 本标准和其他技术信息
55
准备评价
选择质量度量 定义等级 定义评估标准
56
选择质量度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质量特性进行直接度量,必 须选择与质量特性相关的且可定量的软件特征加以度量。
57
定义等级
取得软件特征度量值后将其映射到某个尺度上,作为评 价的基础。国为这个量度值不能直接表达对软件质量的 满意程度。为此,可以将这些尺度分割成若干个对需求 不同 满足程度的区域,例如:可分为优秀、良、合格、 不合格等级。
9
信息中心
这是信息系统中的最高阶段,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 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运行组织级别也最高,信息系 统中的信息直接提供给企业的最高层领导。不仅通 过信息系统实测企业的运行状况,而且可以帮助企 业高层领导实现其规划目标。不仅能提供企业内部 的实时信息,而且能及时收集企业外相关的信息。 信息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
49
易使用性
包含易理解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是指与一组 规定或潜在的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和对这 样的使用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
50
效率
包含时间特性和资源特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软 件性能水平与所使用资源量之间关系有关的一组属 性。
51
可维护性
包含易分析性、易更改性、稳定性和易测试性。是 指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64
2、系统定量评价指标
功能与成本比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 为完成预定任务,用户所付出的成本是限制在规定的
范围内? 系统开发运行的总投入和投资回收期? 系统运行前后对企业生产产量、质量、销售的变化
65
系统运行前后企业经营、生产成本的变化 设备的运行效率 各类设备资源的负荷平衡情况 库存物料的变化 生产异常加班情况
19
7.1.3人员配备
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人员的配备必须根据信息系统 的规模和组织机构。在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往 往是对人员的需要从兼职到专职,再后又回到兼职 的过程。
20
信 息 中 心
计 算 中 心
部门管理
系统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 高级程序员 硬件维护员 软件分析员 数据录入员
人员配置示意图
58
定义评估标准
为了评估产品质量,必须把不同特性的评价结果加以 归纳。为此评价者要制定一个规程,例如采用判定表 或加权平均法,这个规程还可能包括另外的因素。如 在特定环境下对软件产品质量评估有影响的时间和成 本等。
59
实施评价
评价的实施可分成三步完成。首先进行测 量。把选定的度量应用到软件产品上,测量 结果就是试题尺度上的值。例如,软件占用 存储空间,查询运行时间等等。然后评级。 确定某一测量值的等级。最后评估。归纳评 出的各个因子的等级,写出软件产品质量报 告。再考虑时间和成本等因素,根据管理准 则判定该软件产品是否可通过验收,或者是 否发行。
28
软件维护的类型
1. 正确性维护 2. 适应性维护 3. 完善性维护 4. 预防性维护
29
1. 正确性维护
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的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 发现的错误。
30
2. 适应性维护
为适应软件的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31
3. 完善性维护
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
32
4. 预防性维护
17
5. 系统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体 系,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等多方面 因素的变化,都有会引起管理信息 系统的调整。因此信息系统系统的 维护工作是长期的,无法避免的。 不可能存在一个信息系统建立后长 期不需要维护的情况。
18
6. 人员管理制度
人员管理制度是指明确系统种类人 员的岗位、职责、任务。确定不相 容岗位的操作受权。
21
7.1.4 系统维护
计算机系统的维护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能持续地与 用户环境、数据处理操作、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的 请求取得谐调而从事的各项活动。
22
硬件设备的维护 软件系统 数据的维护
系统维护
23
硬件的维护
定期的预防性维护
突发性的故障维修
24
定期的预防性维护
于周末或月末进行设备的例行检查和保养
45
评价标准
199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颁 发了关于软件质量的标准ISO/IEC9126-199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lines for their use。我国于1996年将其同 等采用,成为国家标准。GB/T16260-1996软 件产品评价质量及其使用指南。在此标准中 规定了6个质量特性及其相关的21个质量子特 性。
35
2. 安排计划制定维护计划
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该维护任务的范围,年需资 源,确认的需求,维修费用及维修进度安排。软件 维护计划可以与软件系统中的其它文档交替引用。
36
3. 软件维护实施
软件维护任务与新软件开发的过程基本上一致并且 是并行的。

4. 软件维护文档
除了软件开发的一般文档以外,软件还应具备以下 几种文档。
第七章 系统运行管理和评价
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
1
历经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管理信 息系统是否能得到成功应用。关键在 于系统的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 因素中三分是技术,七分是管理。管 理的关键是系统的运行。
2
系统运行管理和评价
系统运行管理和评价
运行管理 系统评价
3
7.1 运行管理
运行组织 运行管理制度 人员配备 系统维护
4
7.1.1 运行组织 部门管理 计算中心 信息中心
5
部门管理
这是属于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初 级阶段,是处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和扩展阶段。计 算机操作被少数员工所掌握,在企 业的各级管理部门仅起到简单的文 字处理。相当单机运行环境下的文 字资料处理,辅助各个管理职能部 门作简单的管理信息预加工。
6
组织级别低,没有形成综合信息, 因此信息的利用率低。但这往往是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 这种组织形式是信息系统应用中的 一个必须的过渡过程。企业往往不 能跳越这种组织方式。
7
计算中心
这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已经初具规模。从单机走 向限网络系统,把各个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孤岛通 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被更 多的员工所掌握,信息综合处理程度提高,信息越 来越受到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信息已经成为企 业的资源,可以提供全公司共享,各部门之间都具 有信息处理相等的权力。
60
7.2.3信息系统评价指标
系统定性评价指标 系统定量评价指标
61
1、系统定性评价指标
对照系统目标和组织目标检查系统建立后的 实际完成情况。
是否满足了科学管理的要求?各级管理人的 满意程度如何?有无进一步的改进意见和建 议?
开发工作和开发过程是否规范,各阶段文档 是否齐全?
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如何?
15
3. 运行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制度包括系统操作规程、 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系统运行日记 制度和运行状态记录等资料归档制 度。内部文档管理制度。
16
4. 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确认系统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同 时对信息系统收集的原始数据需要 作综合处理,通过系统的输出。分 析企业经营生产方面的发展趋势, 以提高管理部门指导企业的经营生 产能力
12
系统运行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一个信 息系统研制工作基本完成后的工作。
13
1. 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机 构
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其 中包括各类人员的构成、各自的职 责、主要任务及其内部组织关系。
14
2. 基础数据的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包括对数据收集方法、 校对方法,数据流程、数值统计方 法、数据收集渠道的管理、计量手 段和计算方法的管理、原始数据的 管理、系统内部各种运行文件、历 史文件(包括数据库文件等)的归 档管理等。
8
但是信息利用还受到一定的限止。局限于企业内部的 加工处理,对计划、预测和决策还存在差距。这一运 行组织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方式。它适用 于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体化阶段和数据管理阶段。 它有效、及时地将企业内部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 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通过信息系统实测企业的运行 行为。帮助企业提高有效的信息。
52
可移植性
包含适应性、易安装性、一致性和易替换性。是指 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移植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的 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