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28女娲造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分段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分段
第一部分(1段):描述了天地开辟后,世界变得荒凉寂寞,缺乏人类的情境。
第二部分(2-5段):详细描绘了女娲决定造人的动机和过程。
她用水和黄泥混合,揉捏出一个个小泥人,这些小泥人就是最早的人类。
第三部分(6-7段):描绘了女娲为了让人类能够繁衍生息,教他们如何进行劳动、种植和畜牧,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社会和家庭。
第四部分(8-10段):通过描绘女娲造人的过程,强调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重要地位。
第五部分(11-12段):总结了女娲造人的故事,强调了人类的伟大和创造力,以及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地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详细分段以及各段内容概述,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 女娲造人教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女娲造人(袁珂)教案新人教版授课时间:第十六周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3、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和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3、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二)检查预习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yōu)光:昏暗的光。
灵敏:反应快。
延绵:延续不断。
莽莽(mǎng)榛榛(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始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对照课文故事情节,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3、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A原文: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
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B、原文: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生自学,师巡视。
【明确】: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动机;(2)女娲造人具体过程;(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5)作者的评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写作特点
《女娲造人》写作特点
(1)瑰丽的想象。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这是神话的突出特点。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语言特点。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
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
课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传说中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4.发展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丰富的词汇、句式,提高表达、交流及写作能力。
5.培养合作意识:课堂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女娲造人》的基本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及意义。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盘古”、“混沌”、“捏塑”等,掌握相应的词汇、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神话传说特点,理解作者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塑造女娲形象。
(4)体会神话传说中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举例:
-在讲解女娲造人的过程中,强调女娲用泥土捏塑人类、用五彩石补天的壮丽场景,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掌握“捏塑”、“五彩石”等生字词的用法,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表达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活动,用泥土模拟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创造的乐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活动的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女娲造人故事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传说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与神话的差异,以及分析故事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赏析《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
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
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
于是,她又继续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感受女娲造人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2.1神话故事的特点及其与现实的联系。
2.2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对神话故事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段落概括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3.2教师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生字词4.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5.研讨课文5.1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6.感受神话魅力6.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阐述理由。
6.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7.课堂小结7.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生字词的学习效果。
3.神话故事的感受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4.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女娲造人》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悦的样子。
1.请同学们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速读全文,用简洁 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神话故事。
单元学习要求:快速阅读 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
的文字数量,以段落为单位,寻找关键词语,带动整体 阅读。
很久以前大地上没有人,女神女娲觉得很孤独,她想 造出和她一样的生物来布满大地。她分别用黄泥捏人、用 藤条甩人、让男女婚配的办法,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说也奇怪,她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 娃样的小东西。我重音读“第一个”,突出强调女娲造人是首 创,太神奇了,前所未有啊。
说也奇怪,接着一阵兴高采列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 生命的欢乐。我用音调上扬,来突显神奇。
说也奇怪,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
貌举止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神都不性同,看起来似乎有
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说也奇怪,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
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3.然而,第一条批注说:女娲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 。女娲身上有哪些普通人的特性呢?请你再次速读 课文,画出有关有语句。
批注1: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
结合你提取的关键句,按格式点评。
像自己的生物 聪明美丽的生物 优美的作品 灵敏的小生物
小东西 心爱的孩子 小人儿、人儿 小家伙
对人类的 赞美,对生命 的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喜爱。
5.神话讲的是神的故事,赞美的却是人,表达的是 对生命的崇拜与礼赞!这篇神话,强调了从诞生的 刹那,我们人类就有一种什么气概?
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教学难点:分析女娲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设计二)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女娲造人》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设计三)播放两段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教师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造人?②怎样造人?③怎样让人生生不息?2.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造人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好办法:男女结合3.归纳文章结构。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读读写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读读写写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读读写写如下:
●揉:róu,用手来回擦或搓。
●荒凉:huāng liáng,形容人烟稀少,冷清。
●寂寞:jì mò,孤单冷清。
●莽莽:mǎng 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蓬勃:péng bó,形容繁荣旺盛。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掺和:chān huo,掺杂混合在一起。
●非凡:fēi fán,超过一般,不寻常。
●气概:qì gài,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
正直、豪迈的)。
●灵敏:líng mǐn,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泥潭:ní tán,泥坑。
●绵延:mián yán,延续不断。
●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灵机一动:líng jī yī dòng,指事前没有准备,临时想出办法。
●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女娲造人》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促进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任务: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2.每个小组编写一段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进行分享。3.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女娲造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这个故事给你带来的启示。
1.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女娲造人的过程,注意运用所学词汇和成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女娲造人》的学习中,教师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展示中国古典神话的艺术作品、图片及相关故事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其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女娲造人的神话世界,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此外,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的笔记
女娲造人
一、古代神话
《封神演义》中记载,上古时期,上苍以“厉兵秣马”的方式使世界多
样化,而女娲就是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角色之一。
女娲用五色石磨成
的五种宝石给了神七七,神七七把这五种宝石放在水边,吹法把它们
变成人。
这样,女娲就把人造成出来了。
二、起义力量
《神话史诗三部曲》中,女娲不仅象征着上古的智慧,同时也象征着
百姓力量。
众叛逆之臣、不信从天子百姓,借助女娲的力量,妄图推
翻王位,起而反抗天子。
女娲向百姓安慰,支持百姓以抵抗叛乱,最
终通过大家努力,女娲助百姓成功反抗叛乱,使叛乱不得逞。
三、社会意义
女娲作为古代最早在神话故事里出现的角色,代表着古代百姓诚实勤
劳的精神,更体现了古代环境下的智慧与乐观精神。
女娲的神话故事,也成为百代传说,帮助百姓认识自我,激发百姓的意志与创造力。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课文《女娲造人》的说课稿《女娲造人》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女娲造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展开我对这篇课文理解的阐述。
(板书:女娲造人)一、说教材《女娲造人》是统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
属于自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都是以想象见长的文学作品。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激活想象力。
本文作者袁珂是一位神话学家,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丰富了女娲造人的故事,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在文中女娲不仅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也是一个真实的有着喜怒哀乐的人,更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
二、说教学目标王荣生教授说:“先进的教学理念关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在“教什么”上,而学情是一切教学的起点。
”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对这样浅显易懂神话故事是很喜欢读的,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太大。
但由于分析归纳能力还不够强,也难以深度理解课文。
所以还需要老师的指导点拨。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同时依据统编教材对自读课的定位,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快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生动复述课文故事。
2、对比课文与《风俗通》中的《女娲造人》,小组合作找出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并加以赏析。
3、品读关键语句,赏析女娲的“人性”和“神性”。
把握想象的特点,小组合作,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改编神话《女娲补天》。
经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于想象和联想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还是处于不娴熟阶段。
仍然需要在自读课上实践学习。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2作为教学重点。
把握运用想象修辞手法,超越自身局限,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就难了。
因而,我把教学目标3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是自读课文,更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15-16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知识点复习:女娲造人
15-16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知识点
复习:女娲造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wā 莽莽榛zhēn榛澄chéng澈
掘jué 掺chān合捏niē
2.解释下列词语。
(1)绵延:连续不断。
(2)神通广大: 有特别高明的本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
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是袁珂。
2.神话是关于神或英雄人物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等书中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的片断,如黄帝擒蚩尤、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15-16学期七年级上册语文第
28课知识点复习:女娲造人,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1.课文中多次提到人类诞生之后称女娲为“妈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特殊含义吗 ? 点拨: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高度的统一。女娲 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像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吗?她充满生 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 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 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所以作者要将女 娲塑造成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的形象来歌颂。
6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2.自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 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 工作。 点拨:(1)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女娲为造更多的人不断地工作。(2) 晚霞里,星光下的女娲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 智慧、 伟大的身影。 这大胆新奇的想象,使得古老的神话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出“人”的精神。
28
女娲造人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一
二
三
四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女娲 (wā) 开 pì ( 辟) . 掘 起(jué ) . 藤 条(té ng) . 2.读准多音字 (1)省 事 :shěng . 莽莽榛 榛(zhēn) . 掺 和(chān) 揉 团(róu) . .
其他读音 :xǐng
组词 :省悟
(2)澄 澈 :chéng 其他读音 :dèng 组词 :澄沙 .
2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一
二
三
四
二、重要词语
1.开辟 :打开通路 ;开拓扩展。 2.神通广大 :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3.莽莽榛榛 :草木丛生的样子。 4.生气蓬勃 :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5.澄澈 :清澈透明。 6.灵机一动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办法,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 出了一个办法)。 7.兴高采烈 :指兴致高,情绪热烈。 8.眉开眼笑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9.疲惫不堪 :形容非常疲劳,几乎超出人的承受能力。 10.绵延 :延续不断。
3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一
二
三
四
三、作家作品
袁珂(1916 —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 年出版的神 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之 后,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 话论集》等 20 多部著作以及 800 余万字的论文。其作品被中国、日本、 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7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3.核心图解
8
4
基础积累
重难探究
一
二
三
四
四、文体常识
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 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 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 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 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 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