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五章 第3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五章教案

高中物理第五章教案

高中物理第五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3. 能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行相关计算。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电磁感应现象的分析和计算4. 相关实验设计和操作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电磁感应现象的计算和分析。

3. 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技能培养。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3. 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理。

2.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模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并进行操作和数据记录。

3. 实验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计算练习:进行一些电磁感应现象的计算题目,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5. 思维拓展: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6. 小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点。

六、教学反馈1. 随堂测验:进行一次课堂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疑惑。

3. 实验反馈:听取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反馈意见。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设计一个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3. 思考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论文。

八、课外拓展1. 借助科普读物,深入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前沿研究。

2. 参加相关实验室参观和讲座,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领域。

以上为本章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

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课时讲课)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课时讲课)

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 a 和 b.a 球质量为
m,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 3m,用手托住,高度
为 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 后,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A.h
B.1.5h
C.2h
D.2.5h
课堂教学
23
解析 在 b 落地前,a、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 a、b 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3mgh-mgh =12(m+3m)v2,所以 v= gh;b 球落地时,a 球高度为 h,之后 a 球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v2=mgΔh, 解得Δh=0.5h,所以 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1.5h,B 选项正 确.
课堂教学
20
课堂教学
21
解析 由题意“在 C 点处小球速度达到最大”,可知 C 点 是平衡位置,小球受到的重力与弹力平衡,该位置与 h 无关,B 项正确;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x0)=Ep+Ek,其中 x0 与弹性势能 Ep 为常数,可判断出 C 项正确.
答案 BC
课堂教学
22
4.如图所示,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
课堂教学
6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定律的表述 系统中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则该系统 机械能守恒.系统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总 量保持不变.
课堂教学
7
2.表达式 Ep+Ek=恒量; ΔEp=ΔEk ΔEA 增=ΔEB 减.
课堂教学
8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理解一:物体只受重力;或同时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特别是同时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时,应是 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第五章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其中h为物体所在位置相对 于零势面的竖直高度
④相对性: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面的选取有 关.但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零势面的选取无关.零势面的选取可 以是任意的,一般是取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面. ⑤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功能关系
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重力 做多少正(负)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增加)多少,即
WG=-Δ Ep=Ep1-Ep2.
3.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 势能. (2)弹簧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 关.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 弹力做正功,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 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加.表达式为 功能关系 W=-Δ Ep (4)对于弹性势能,一般取物体的弹性形变为零时的弹 性势能为零.当弹簧的伸长量与压缩量相等时,其弹 性势能相等.
解:
(1)设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B,由A点到B点的过 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1 mg(H-h)= mv -0 2 代入数据解得: vB=10 m/s. (2)设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C,受到的支持力为FN. 由B点到C点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1 +mgR(1-cosθ)= mv mv 2 2 mv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 R 由以上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N=43 N. (3)设小球在D点的速度大小为vD,从D点到S点的过程中阻 力做功为W,则由动能定理得: 1 1 mgh+W= mv -mv 2 2 而且vD=vB=10 m/s 由以上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68 J.
高三物理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1课时)

高三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高三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梳理

高三物理第五章知识点梳理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三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尤为关键,因为要准备高考。

而在物理中,第五章是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学习内容,下面将对该章节的一些重点进行梳理。

第一部分:电磁感应在电磁感应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弗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

弗拉第定律告诉我们,当导线中发生磁通量的变化时,导线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而楞次定律则进一步告诉我们,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通过右手法则可以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这一部分还涉及到了电磁感应的一些应用,比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发电机的原理是通过转动的导线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通过外部电路使电流产生。

而变压器则利用互感现象将高压电能转化为低压电能,实现电能的传输。

第二部分:电磁波在电磁波这一部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通过真空传播而形成的,具有电磁性和波动性。

电磁波的分类主要有电磁谱的划分,按照波长的大小可以分为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这些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通信中用到的无线电波,医学中用于影像诊断的X射线,以及用于无损检测的红外线等。

除了电磁波的分类,我们还学习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关的问题。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我们得出了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的结论。

这一结论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扩展。

第三部分:电磁感应中的电磁场在电磁感应中,我们必须考虑磁场的作用。

磁场对电流线圈和导线中的电子运动产生影响,同时电流线圈中的磁场也对外部导线中的电子运动产生影响。

通过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定律的结合,我们可以得到电磁感应的一般规律。

当外部磁场改变时,导线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而电磁感应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比如电动车中的电磁感应制动系统,以及磁悬浮列车中的电磁感应浮升系统等。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第3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目录
一 课前回顾·基础速串 二 课堂提能·考点全通 三 课后演练·逐点过关

课前回顾·基础速串
宏观 ·循图忆知
微观 ·易错判断
(1)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有关。
(√)
(2)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
(3)被举到高处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不为零。
2.求解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 (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 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初、末状态时 的机械能。 (4) 选 取 方 便 的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的 方 程 形 式 (Ek1 + Ep1 = Ek2+Ep2、ΔEk=-ΔEp)进行求解。
(1)弹簧弹力对物块做的功; (2)物块离开 C 点后,再落回到水平面上时距 B 点的距离; (3)再次左推物块压紧弹簧,要使物块在半圆轨道上运动时不 脱离轨道,则弹簧弹性势能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2.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三种判断方法 (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之和不变, 机械能守恒。 (2)利用守恒条件判断。 (3)利用能量转化判断:若物体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 物体系统内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 机械能守恒。
[题点全练] 1.(2018·苏州模拟)以下情形中,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
械能守恒
解析:甲图中,物体 A 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物体和弹簧构 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物体 A 的机械能不守恒,故 A 错误; 乙图中,物体 B 在大小等于摩擦力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下滑 时,物体 B 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拉力和滑 动摩擦力的合力为零,故合力的功等于重力的功,故物体 B 的机械能守恒,故 B 正确;丙图中,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 推力,由于推力做功,故物体机械能不守恒,故 C 错误;丁 图中,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由于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 做功,故物体机械能守恒,故 D 正确。

高中物理第五章本章整合课件教科版选修3_4

高中物理第五章本章整合课件教科版选修3_4
本章整合
条件:相干光源
干涉图样
(1)明条纹:Δ������ = ������������(������ = 0,1,2,…);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明、暗条纹的判断
条纹间距:Δ������
=
������ ������
������
(2)暗条纹:Δ������
=
(2������
+
1)
������ 2
(������
条件 跟波长差不多
定的两列光波相遇叠加
不 同 点
条纹 宽度 条纹 间距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 宽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越靠外条纹间距越大
条纹宽度相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成因
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都是光波叠加时 加强或者削弱的结果
点 意义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
专题
温馨提醒(1)单缝衍射可以理解为若干个干涉,从而理解条纹相间 排列.
(2)光波的波长增大,衍射条纹、干涉条纹的宽度都变大. (3)复色光的衍射或干涉图样,可认为各单色光单独照射所成图样 的叠加.
=
0,1,2,…)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干涉图样

薄膜干涉 现象及应用

衍射图样
性 光的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现象及应用
概念(区分自然光与偏振光)
光的偏振 意义: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应用:立体电影
特性 激光
应用
专题
专题 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的比较
名称项目 单缝衍射
双缝干涉
产生 缝的宽度比波长小或 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3单元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3单元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

1 2 解析:由于抛出处物体的机械能为 m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1 2 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为 mv0. 2
6 .如图所示,质量、初速度大小都相同的 A 、 B 、 C 三个小 球,在同一水平面上, A球竖直上抛,B球以倾斜角 θ斜向上抛,空 气阻力不计,C球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滑,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 分别为hA、hB、hC,则( )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
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木块间连有一弹簧.今用力F缓慢 向上提A,直到B恰好离开地面.开始时物体 A静止在弹簧上面,设 开始时弹簧弹性势能为 Ep1,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Ep2,则关于 Ep1、 Ep2大小关系及弹性势能变化 ΔEp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Ep1=Ep2 B.Ep1>Ep2 C.ΔEp>0
三、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 物体的________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即E=________.其中势 能包括重力势能和____________. 2.机械能守恒定律
(1) 内 容 : 在 只 有 ________ 或 ________ 做 功 的 物 体 系 统 内 ,
________与________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E2=E1,即________=Ek1+Ep1.
1. 动能
(2)Ek2+Ep2
Ek + Ep
弹性势能
2.(1) 重力
弹力
动能
势能
练练基础
┃题组一┃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 .沿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将同一物 体分别从底部拉到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五章知识点

高三物理第五章知识点高三物理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和凸透镜的原理与应用。

本文将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及其应用。

一、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我们可以利用反射定律解释光的反射现象。

另外,在反射定律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光的中心对称性、镜像的性质和规律等内容。

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发生偏折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存在以下关系: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比值。

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路径等相关知识。

三、透镜透镜是由具有一定折射率的透明介质制成的。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是光学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具有聚焦、散焦和放大等作用。

在学习透镜时,我们需要了解透镜的焦距、倍率和成像规律等概念。

此外,根据透镜的种类和位置,我们还可以学习到收敛透镜和发散透镜、薄透镜的主要性质和公式等内容。

四、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中间较厚,两侧膨胀的透镜,它的两面都是曲面。

凸透镜具有使光线收敛的作用,常用于眼镜、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设备中。

在学习凸透镜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形状、焦距和成像规律等,同时还需要掌握求解凸透镜成像位置和大小的方法。

五、应用实例通过学习光的反射、折射、透镜等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实际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反射现象制作反光衣、反射镜等;通过折射原理,可以制作折射仪、光纤通信等。

另外,凸透镜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照相机镜头、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和凸透镜是高三物理第五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广东省高三物理《第五章 第3课时》课件

广东省高三物理《第五章 第3课时》课件

第3课时
3.转移观点 (1)表达式:ΔEA 增=ΔEB 减. (2)意义:若系统由 A、B 两部分组成,当系统的机械能 守恒时,则 A 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 B 部分物体 机械能的减少量. (3)注意问题: 部分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 A 末状态的机 A 械能减初状态的机械能,而 B 部分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 B 初状态的机械能减末状态的机械能.
保持不变 总量_____________.
(2)表达式: ①Ek1+Ep1= Ek2+Ep2 ③ΔEA 增= ΔEB减. .(要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②ΔEk= -ΔEp .(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3课时
思考: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吗?举 例说明.
答案 所选择 的参考 平面 桌面 小球在 B 点的重 力势能 -3.92 J 整个下落 过程中小 球重力 做的功 9.8 J 整个下落 过程中小 球重力势 能的变化 9.8 J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小球在 A 点 的重力势能
5.88 J
地面
9.8 J
0J
9.8 J
9.8 J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3课时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3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图1
(1)足球由位置 1 运动到位置 2 时,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足 球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2)足球由位置 2 运动到位置 3 时,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足 球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第3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课堂探究·突破考点
2.判断方法

上海地区高三物理 第五章 第3课时 动能优秀教案

上海地区高三物理 第五章 第3课时 动能优秀教案

第五章 C 动能一、教学任务分析动能是牛顿力学中的核心能量,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能量。

由于动能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且较易被理解,因此对该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做功等较抽象的物理概念。

动能的概念也是今后学习功能关系及动能定律的基础与关键。

在初中已学过动能的定性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动能的定量表达。

学习动能的概念需要以初中的相关知识、功的概念、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摆球撞击木块实验入手,使学生不仅能从实验现象中猜想出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而且能定性地了解: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然后用DIS实验定量研究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关系。

根据物体具有的能越多,做功的本领越大的原理,以测量滑块被推动的位移来代替小车的动能,猜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将此关系通过计算机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图像拟合,以寻找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变量关系。

根据实验归纳得出物体动能大小的粗略表达: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根据实际情景进一步理论推导得出物体动能大小的精确表达: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通过简单的实例训练,练习使用动能的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通过了解人类在生活中利用动能的实例及动能带来的危害,感悟对待自然辨证的唯物观点。

在得到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精确的定量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科学猜想”、“图像拟合”、“归纳推理”等多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总结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例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感受辨证唯物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动能的概念,理解物体的动能与质量、速度间的定量关系式。

(2) 知道动能是标量,知道动能的单位。

(3) 能用动能表达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高中物理辅导课时安排

高中物理辅导课时安排

省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辅导建议:4课时)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读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读5 速读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辅导建议:4课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自由落体运动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辅导建议:3课时)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辅导建议:5课时)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另外建议:阶段复习:1,2章作为阶段一复习,2课时;3,4章作为阶段二复习,2课时;本册综合复习,2课时。

辅导建议:共 22 课时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辅导建议:5课时)1 曲线运动2 质点在平面的运动3 抛体运动的规律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 圆周运动6 向心加速度7 向心力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辅导建议:4课时)1 行星的运动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 万有引力定律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 宇宙航行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辅导建议:6课时)1 追寻守恒量2 功3 功率4 重力势能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 动能和动能定理8 机械能守恒定律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另外学建议:阶段复习:5,6章作为阶段一复习,2课时;7章作为阶段二复习,2课时;本册综合复习,2课时。

辅导建议:共21课时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辅导建议:4课时)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静电现象的应用8 电容器的电容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辅导建议:6课时)1电源和电流2 电动势3 欧姆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 焦耳定律6 电阻定律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 多用电表9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阻10 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辅导建议:5课时)1 磁现象和磁场2 磁感应强度3 几种常见的磁场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另外建议:阶段复习:1章作为阶段一穿插复习,2课时;2,3章作为阶段二复习,2课时;本册综合复习,2课时。

高中物理第五章本章整合课件教科选修34教科高中选修34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第五章本章整合课件教科选修34教科高中选修34物理课件
条件
跟波长差不多
定的两列光波相遇叠加
条纹
条纹宽度不等,中央最
条纹宽度相等

宽度


条纹
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

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间距
越靠外条纹间距越大
中央条纹最亮,两边变
亮度
清晰条纹,亮度基本相等

干涉、衍射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都是光波叠加时

成因
加强或者削弱的结果

点 意义
干涉、衍射都是波特有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
本章(běn zhānɡ)整合
第一页,共七页。
条件:相干光源
干涉图样





(1)明条纹:Δ = ( = 0,1,2,…);
双缝干涉 明、暗条纹的判断 (2)暗条纹:Δ = (2 + 1) ( = 0,1,2,…)
2
光的干涉

条纹间距:Δ =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第三页,共七页。
专题
(zhuāntí)
温馨提醒(1)单缝衍射可以理解为若干个干涉(gānshè),从而理解条纹相间排
列.
(2)光波的波长增大,衍射条纹、干涉条纹的宽度都变大.
(3)复色光的衍射或干涉图样,可认为各单色光单独照射所成图样的叠加.
第四页,共七页。
专题
(zhuāntí)
【例题】 一束红光射向一块有双缝的不透光的薄板,在薄板后的光屏上呈
射图样.衍射图样和干涉图样的异同点:中央都出现明条纹,但衍射图样中央
明条纹较宽,两侧都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干涉图样为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
条纹,而衍射图样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亮度迅速减弱.所以

高三物理教案第五章5篇

高三物理教案第五章5篇

高三物理教案第五章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教案第五章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物理教案第五章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并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与难点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

教学准备惯性小车、斜面、木块、木板、毛巾、标志小旗.教学过程一、体验、观察、顿悟、阐述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请观察)学生实验一:抽学生到讲台上做用力使讲桌运动的实验。

并指出当我们用力推或拉桌子时,桌子才会运动,当推力或拉力撤消后,桌子就停止运动。

(A、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学生实验二:学生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情况。

用力推小车时小车开始运动,当推力撤消后小车仍能运动。

(B、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师: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生:是桌面对小车的阻力。

(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探究、归纳、推理(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介绍实验器材。

2、请同学带着下面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

(1)为充分“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每次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如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2)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3)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3、演示书上图12.5-3所示的实验,教案《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高三物理第五章

高三物理第五章

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高三物理第五章 1—5北【本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章 1—5专题一冲量、动量1. 冲量〔I〕〔1〕义I F=F·t〔F为恒力〕单位N·s〔3〕冲量是过程量,与一段时间相对。

注:有力,有过程,有冲量,跟是否做功无关。

2. 动量〔P〕〔1〕义 P=mv,单位:kg·m/s〔3〕动量是状态量。

〔与时刻、位置相对〕3. 动量变化量〔又称动量增量〕〔2〕P2、P1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先选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动量的方向,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动量变化可补充例题:②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小球,那么从抛出至返回抛出点。

专题二动量理意义不同:牛顿第二律说明力的瞬时效,产生a。

动量理说明力作用一段时间的积累效,产生冲量,改变物体动量。

4. 用:举例:①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h高度水平抛出,求从抛出至落地,小球动量变化。

②单摆摆球质量m,摆线长为l,摆角为θ〔θ<5°〕,那么在其由振幅处摆至平衡位置过程中,重力冲量多大?I合多大?〔3〕求力F。

专题三动量守恒律1. 动量守恒律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注:①动量守恒律的表达式为矢量式,解题时选一个正方向,各物体动量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将矢量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

②公式中速度是以地面为参考系。

人、车原来静止,突然人以速度v0跳下,那么车的速度为v M=?2. 动量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0。

②系统所受外力不为零,但外力远小于内力时,近似认为动量守恒。

如碰撞,爆炸过程。

③系统所受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不受外力〔F x=0〕,此方向动量守恒。

子弹打砂摆,在打击过程中,作用时间极短,〔T>(M+m)g圆运动〕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E不守恒〕上摆过程那么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3. 用解题:〔1〕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考纲解读 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1.[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关系的理解]将质量为100 kg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 m高处,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 m/s2) ()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 J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 J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 J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 J答案 C解析W G=-mgh=-1.0×104 J,ΔE p=-W G=1.0×104 J,C项正确.2.[对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变化关系的理解]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接连着一轻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力F后,物体图1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答案 D解析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撤去力F后,物体先向右加速运动后向右减速运动,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错.弹簧先恢复原长后又逐渐伸长,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D对,A、C错.3.[机械能守恒的判断]下列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B.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C.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D .物体以45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 AC解析 物体做平抛运动或沿光滑曲面自由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在曲面上弹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匀速吊起的集装箱,绳的拉力对它做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不守恒;物体以45g 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mg -F =m ×45g ,有F =15mg ,则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大小为15mg 的外力作用,该力对物体做了正功,机械能不守恒.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亚运会中的投掷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等体育比赛项目都是把物体斜向上抛出的运动,如图2所示,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 )图2A .物体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B .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C .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 D考点梳理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2.重力势能(1)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 p =mgh .(3)矢标性:重力势能是标量,正负表示其大小.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 =-(E p2-E p1)= -ΔE p .二、弹性势能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公式表示:W =-ΔE p .5.[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山地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一滑雪坡由AB 和BC 组成,AB 是倾角为37°的斜坡,BC 是半径为R =5 m 的圆弧面,圆弧面和斜面相切于B 点,与水平面相切于C 点,如图3所示,AB 竖直高度差h =8.8 m , 图3运动员连同滑雪装备总质量为80 kg ,从A 点由静止滑下通过C 点后飞落(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运动员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2)运动员经过C 点时轨道受到的压力大小.答案 (1)14 m/s (2)3 936 N解析 (1)由A →C 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h +Δh )=12m v 2C 又Δh =R (1-cos 37°)解得:v C =14 m/s(2)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 -mg =m v 2C R解得:F C =3 936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运动员在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 936 N.方法提炼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单个物体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明确各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选取零势能面,确定研究对象在初、末状态的机械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5.解方程求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和说明.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判断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1)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2)存在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3)其他力做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4)存在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无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2.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直接判断):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变化.(2)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或有其他力做功,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物体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例1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钩码在弹簧秤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设弹簧秤的示数为T,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A.T=mg时,钩码的机械能不变B.T<mg时,钩码的机械能减小C.T<mg时,钩码的机械能增加D.T>mg时,钩码的机械能增加图4解析无论T与mg的关系如何,T与钩码位移的方向一致,T做正功,钩码的机械能增加,选项C、D正确.答案CD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绝不是合外力的功等于零,更不是合外力为零;只有重力做功不等于只受重力作用.2.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碰撞等,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3.对于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可以根据能量的转化进行判断.突破训练1如图5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轻质杆相连,在杆的中点O处有一固定转动轴,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释放,在B球顺时针摆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不计一切摩擦) ()A.B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图5 B.A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也增加,A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C.A球、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A球、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答案BC解析A球在上摆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也增加,机械能增加,B项正确.由于A 球、B球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C项正确,D项错误.所以B球和地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减少,A项错误.考点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及应用1.守恒观点(1)表达式:E k1+E p1=E k2+E p2或E1=E2.(2)意义:系统初状态的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机械能.(3)注意问题:要先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选取同一个零势能参考平面.2.转化观点(1)表达式:ΔE k=-ΔE p.(2)意义:系统(或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时,系统增加(或减少)的动能等于系统减少(或增加)的势能.(3)注意问题:要明确势能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即势能的变化,可以不选取零势能参考平面.3.转移观点(1)表达式:ΔE A增=ΔE B减.(2)意义:若系统由A 、B 两部分组成,当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时,则A 部分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 部分机械能的减少量.(3)注意问题:A 部分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A 部分末状态的机械能减初状态的机械能,而B 部分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B 部分初状态的机械能减末状态的机械能.例2 如图6所示,一质量m =0.4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于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轨道上的A 点.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其向右运动,外力的功率恒为P =10.0 W .经过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滑块继续滑行至B 点后水平飞出,恰好在C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轨道的最低点D 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滑块到达传感器上方时,传感器的示数为25.6 N .已知轨道AB 的长度L =2.0 m ,半径OC 和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圆形轨道的半径R =0.5 m .(空气阻力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6(1)滑块运动到C 点时速度v C 的大小;(2)B 、C 两点的高度差h 及水平距离x ;(3)水平外力作用在滑块上的时间t .解析 (1)滑块运动到D 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 v 2D R滑块由C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cos α)+12m v 2C =12m v 2D 联立解得v C =5 m/s(2)滑块在C 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v y =v C sin α=3 m/sB 、C 两点的高度差为h =v 2y 2g=0.45 m 滑块由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y =v y g=0.3 s 滑块运动到B 点时的速度为v B =v C cos α=4 m/sB 、C 间的水平距离为x =v B t y =1.2 m(3)滑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Pt -μmgL =12m v 2B解得t =0.4 s答案 (1)5 m/s (2)0.45 m 1.2 m (3)0.4 s例3 图7是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半径为R 的光滑柱面,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两端分别系物体A 、B ,且m A =2m B ,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A 物体,当物体B 到达半圆顶点时,求绳的张力对物体B 所做的功.解析 物体B 到达半圆顶点时,系统势能的减少量为ΔE p =m A g πR 2-m B gR ,图7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 =12(m A +m B )v 2, 由ΔE p =ΔE k 得v 2=23(π-1)gR . 对B 由动能定理得:W -m B gR =12m B v 2 绳的张力对物体B 做的功W =12m B v 2+m B gR =π+23m BgR . 答案 π+23m BgR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分析方法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 k =-ΔE p 的形式.突破训练2 如图8所示,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 和b .a 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 球质量为3m ,用手托住,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不计空气阻力,从静止开始释放b 后,a 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A .hB .1.5hC .2hD .2.5h 图8 答案 B解析 在b 球落地前,a 、b 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a 、b 两球速度大小相等,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3mgh -mgh =12(m +3m )v 2,v =gh ,b 球落地时,a 球高度为h ,之后a 球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m v 2=mg Δh ,Δh =v 22g =h 2,所以a 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1.5h ,B 正确.25.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能把牛顿第二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较强的力学题目,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对物理过程的想象能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学压轴题型.例4 如图9所示的是某公园设计的一种惊险刺激的娱乐设施,轨道除CD 部分粗糙外,其余均光滑,一挑战者质量为m ,沿斜面轨道滑下,无能量损失地滑入第一个圆管形轨道.根据设计要求,在最低点与最高点各放一个压力传感器,测试挑战者对轨道的压力,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挑战者到达A 处时刚好对管壁无压力,又经过水平轨道CD 滑入第二个圆管形轨道.在最高点B 处挑战者对管的内侧壁压力为0.5mg ,然后从平台上飞入水池内.若第一个圆管轨道的半径为R ,第二个圆管轨道的半径为r ,水面离轨道的距离为h =2.25r ,g 取10 m/s 2,管的内径及人相对圆管轨道的半径可以忽略不计.则:图9(1)挑战者若能完成上述过程,则他至少应从离水平轨道多高的地方开始下滑?(2)挑战者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多少?(3)挑战者入水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解析 (1)挑战者到达A 处时刚好对管壁无压力,可得出mg =m v 2A R设挑战者从离水平轨道H 高处的地方开始下滑,运动到A 点时正好对管壁无压力,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mgH =12m v 2A +mg ·2R ,解得H =5R 2(2)在B 处挑战者对管的内侧壁压力为0.5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N =m v 2B r, 挑战者在从A 到B 的运动过程中,利用动能定理得:mg ·2(R -r )-W f =12m v 2B -12m v 2A联立解得W f =52mgR -94mgr (3)设挑战者在第二个圆管轨道最低点D 处的速度为v ,则-mg ·2r =12m v 2B -12m v 2 解得v =322gr 挑战者离开第二个圆管轨道后在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平抛运动落入水中,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挑战者入水时的速度大小为v ′,则mgh +12m v 2=12m v ′2 解得:v ′=3gr答案 (1)5R 2 (2)52mgR -94mgr (3)3gr对于此例,要充分理解和把握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每一个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方程式.突破训练3 如图10所示,ABC 和DEF 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条光滑轨道,其中ABC 的末端水平,DEF 是半径为r =0.4 m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F 沿竖直方向,C 、D 可看做重合的点.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轨道ABC 上距C 点高为H 的地方由静止释放.(g 取10 m/s 2) 图10(1)若要使小球经C 处水平进入轨道DEF 且能沿轨道运动,H 至少多高?(2)若小球静止释放处离C 点的高度h 小于(1)中H 的最小值,小球可击中与圆心等高的E 点,求h .答案 (1)0.2 m (2)0.1 m解析 (1)小球沿ABC 轨道下滑,机械能守恒,设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则mgH =12m v 2 ①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圆周最高点必须满足mg ≤m v 2r② ①②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H ≥0.2 m. (2)若h <H ,小球过C 点后做平抛运动,设球经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x ,则击中E 点时,竖直方向上有r =12gt 2 ③水平方向上有r =v x t④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m v 2x ⑤ 由③④⑤联立可解得h =r 4=0.1 m高考题组1.(2012·浙江理综·18)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11所示,其中AB 段和BC 段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管口D 处由静止释放,最后能够从A 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1A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值为2RH -2R 2B .小球落到地面时相对于A 点的水平位移值为22RH -4R 2C .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H >2RD .小球能从细管A 端水平抛出的最小高度H min =52R 答案 BC解析 要使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则小球到达A 点时的速度v >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mg ·2R =12m v 2,所以H >2R ,故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时的速度v =2gH -4gR ,小球离开A 点后做平抛运动,则有2R =12gt 2,水平位移x =v t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水平位移x =22RH -4R 2,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2.(2011·课标全国·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答案 ABC解析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一直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选项A 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一直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选项B 正确.除重力、弹力外没有其他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C 正确.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故选项D 错误.3.(2012·大纲全国·26)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 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 直一侧,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12所 示,以沟底的O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xOy .已知,山沟竖直 一侧的高度为2h ,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 =12h x 2;探险队员图12的质量为m .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2)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 答案 (1)12m (v 20+4g 2h 2v 20+gh) (2)gh 32mgh解析 (1)设该队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在坡面上落点的横坐标为x ,纵坐标为y .由运动学公式和已知条件得 x =v 0t① 2h -y =12gt 2②根据题意有 y =x 22h③根据机械能守恒,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为 12m v 2=12m v 20+mg (2h -y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12m v 2=12m (v 20+4g 2h 2v 20+gh )⑤(2)⑤式可以改写为 v 2=(v 20+gh -2gh v 20+gh)2+3gh⑥v 2取极小值的条件为⑥式中的平方项等于0,由此得 v 0=gh此时v 2=3gh ,则最小动能为 (12m v 2)min =32mgh .模拟题组4.如图13所示,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A点,弹簧处于原长h时,让圆环由静止开始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恰好为零.若以地面为参考面,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图13A.圆环的机械能保持为mgh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弹簧弹力做的功为-mgh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最小答案CD解析圆环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支持力不做功,故圆环的机械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保持不变,故全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等于圆环的机械能变化量,C正确.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弹簧垂直杆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此时圆环有向下的速度,故此时弹性势能比末状态的弹性势能小.即:圆环滑到杆的底端时弹簧被拉长,且弹性势能达到最大,此时圆环的动能为零,所以在圆环下滑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又增大,B错误.弹簧和圆环的总机械能守恒,即E p弹+E k m+E p m=0,当E p弹最大时,E k m+E p m必最小,故D项正确.5.光滑曲面轨道置于高度为H=1.8 m的平台上,其末端切线水平;另有一长木板两端分别搁在轨道末端点和水平地面间,构成倾角为θ=37°的斜面,如图14所示.一个可视做质点的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光滑曲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图14(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若小球从高h0=0.2 m处下滑,则小球离开平台时速度v0的大小是多少?(2)若小球下滑后正好落在木板的末端,则释放小球的高度h1为多大?(3)试推导小球下滑后第一次撞击木板时的动能与它下滑高度h的关系表达式,并在图15中作出E k-h图象.图15答案 (1)2 m/s (2)0.8 m (3)E k =32.5h 图象见解析图解析 (1)小球从曲面上滑下,只有重力做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mgh 0=12m v 2①得v 0=2gh 0=2×10×0.2 m/s =2 m/s(2)小球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小球正好落在木板的末端,则 H =12gt 2② Htan θ=v 1t③联立②③两式得:v 1=4 m/s 又mgh 1=12m v 21得h 1=v 212g=0.8 m(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h =12m v 2小球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可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则: y =12gt 2④ x =v t⑤ tan 37°=yx⑥ v y =gt⑦ v 2合=v 2+v 2y ⑧ E k =12m v 2合⑨ mgh =12m v 2⑩由④⑤⑥⑦⑧⑨⑩式得:E k=32.5h考虑到当h>0.8 m时小球不会落到斜面上,其图象如图所示.第3课时机械能守恒定律(限时:45分钟)►题组1关于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1.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减少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答案 D解析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面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面的重力势能不同,A选项错.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距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下,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小,B选项错.重力势能中的正、负号表示大小,-5 J的重力势能小于-3 J的重力势能,C选项错.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D选项对.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一门大炮,斜向上发射一枚炮弹.假设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炮弹可以视为质点,则() A.炮弹在上升阶段,重力势能一直增大B.炮弹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C.炮弹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D.炮弹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AD解析炮弹在空中运动时,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的功率亦是先减小后增大,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所以炮弹的机械能守恒,选项A、D正确.3.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D.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机械能一定不守恒答案 C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与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是在竖直平面内则机械能不守恒,A、B错误;合外力做功不为零,机械能可能守恒,C正确,D错误.4.如图1所示,将一个内外侧均光滑的半圆形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的竖直墙壁.现让一小球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点与半圆形槽相切进入槽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半圆形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图1B.小球从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处于失重状态C.小球从A点经最低点向右侧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小球从下落到从右侧离开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 C解析小球从A点向半圆形槽的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半圆形槽有向左运动的趋势,但是实际上没有动,整个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而小球过了半圆形槽的最低点以后,半圆形槽向右运动,由于系统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小球到达槽最低点前,小球先失重,后超重.当小球向右上方滑动时,半圆形槽向右移动,半圆形槽对小球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选项C正确.5.如图2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的竖直板P拴接,另一端与物体A相连,物体A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桌面足够大),A右端连接一细线,细线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开始时托住B,让A处于静止且细线恰好伸直,然后由静止释放B,直至B获得最大速度.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图2A.B物体受到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B.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C.A物体动能的增量等于B物体重力对B做的功与弹簧弹力对A做的功之和D.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答案BD解析对A、B的运动分析可知,A、B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直至A和B达到最大速度,从而可以判断细线对B物体的拉力越来越大,A选项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B的重力势能的减少转化为A、B的动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据此可判断B 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而A物体动能的增量为细线拉力与弹簧弹力对A做功之和,由此可知D选项正确.►题组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6.如图3所示,将物体从一定高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 过程中离地面高度 为h 时,物体水平位移为x 、物体的机械能为E 、 物体的动能为E k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与h 的关系的是( ) 图3答案 BC解析 设抛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由平抛运动规律x =v 0t ,H -h =12gt 2可知:x =v 02(H -h )g,图象为抛物线,故A 项错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故B 项正确;平抛物体的动能E k =mgH -mgh +12m v 20,C 项正确,D 项错误.7.如图4所示,细绳跨过定滑轮悬挂两物体M 和m ,且M >m ,不计摩擦, 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的过程中( ) A .M 、m 各自的机械能分别守恒图4B .M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m 增加的机械能C .M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m 增加的重力势能D .M 和m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答案 BD解析 M 下落过程,绳的拉力对M 做负功,M 的机械能减少;m 上升过程,绳的拉力对m 做正功,m 的机械能增加;对M 、m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易得B 、D 正确;M 减少的重力势能并没有全部用于m 重力势能的增加,还有一部分转变成M 、m 的动能,所以C 错误.8.如图5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 0从光滑斜面底部向上滑,恰能到达最大高度为h 的斜面顶部.A 是内轨半径大于h 的光滑轨道、B 是内轨半径小于h 的光滑轨道、C 是内轨直径等于h 的光滑轨道、D 是长为12h 的轻棒,其下端固定一个可随棒绕O 点向上转动的小球.小球在底端时的初速度都为v 0,则小球在以上四种情况下能到达高度h 的有( )图5答案 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