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中医气功学2.1气功的起源

合集下载

气功的简介

气功的简介

气功的简介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气功的简介。

气功气功(炁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中国气功中先天之气是禀赋于父母、循环在人体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的元真气。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道家、佛医、儒医、医家书记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

挖掘整理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医学、气功学及古汉语、现代汉语等方面的知识,还须自身有较高的气功功底。

均衡,存乎万物之间。

万物皆有阴阳两面。

气功的基本简介气功(炁功)是透过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锻炼方法,务求达到强身健体、健康身心、抗病延年、开发潜能等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

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

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

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会练习导引、内丹术气功,佛教里的禅定、静坐也包含气功。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

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功法流传后世。

气功的发展历程气功发源地是中国。

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

中医药养生养生调理气功疗法

中医药养生养生调理气功疗法

中医药养生养生调理气功疗法知识点:中医药养生调理气功疗法一、中医药养生概述1. 中医药养生的定义2. 中医药养生的起源与发展3. 中医药养生的基本原则- 阴阳平衡- 五行相生相克- 天人合一-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二、中医调理方法1. 中药调理- 中药的分类- 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遵循辨证施治原则2. 针灸调理- 针灸的基本原理- 常用穴位及其作用- 针灸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 拔罐调理- 拔罐的原理与方法- 拔罐的作用与适应症- 拔罐的注意事项三、气功疗法1. 气功的定义与分类2. 气功的基本原理- 调身- 调息- 调心3. 气功的修炼方法- 站桩- 坐功- 行功- 卧功4. 气功的作用与功效- 强身健体- 疏通经络- 调节气血- 平衡阴阳四、中医药养生调理气功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1. 饮食养生- 食物的性味归经- 健康饮食原则- 药膳的制作与应用2. 运动养生- 传统体育运动- 现代运动与中医养生相结合- 适度运动的重要性3. 精神养生- 情志养生- 心理养生- 睡眠养生五、中医药养生调理气功疗法与现代生活1. 中医药养生调理气功疗法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2. 中医药养生调理气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3. 面对现代生活压力,如何运用中医药养生调理气功疗法保持身心健康习题及方法:1. 知识点:中医药养生的基本原则习题:简述中医药养生基本原则中的“阴阳平衡”原则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阴阳平衡是中医药养生的基本原则之一,指的是人体内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饮食结构、情绪管理等方法来维持阴阳平衡,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量运动,以及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等。

2. 知识点:中药调理习题:解释“辨证施治”的概念,并说明其在中药调理中的应用。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综合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锻炼] 健身新潮流:气功养生法

[锻炼] 健身新潮流:气功养生法

锻炼健身新潮流:气功养生法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幸福的生活。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加入到健身的行列中来。

在众多的健身方法中,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功养生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气功养生法结合了身体的锻炼和内心的调养,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改善健康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介绍气功养生法的起源、特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气功养生法的起源气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养生法,诞生于古老的中国文化中。

它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最早是由古代的先知和智者所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气功逐渐演变为一种融合了哲学、医学和宗教思想的综合系统。

气功养生法的特点气功养生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结合了身体的运动与调节心理状态的修行,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综合性健身方法。

1. 呼吸调节气功注重呼吸调节,认为正确的呼吸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流动,从而调整身体的平衡。

通过深呼吸、吐纳和吸纳,人们可以改善肺活量、增强免疫力、平稳情绪等。

2. 身体伸展气功强调身体的伸展运动,通过柔和的身体动作和舒展筋骨,能够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这些伸展动作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并促进血液循环。

3. 内心调节气功注重内心调节,通过专注和冥想的练习,使心境平和、精神集中、积极向上。

这种内心的调整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质量。

4. 能量调控气功相信人体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气”的能量,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调节和提升这种能量的流动。

这种能量调控可以加强免疫力,增强自愈能力,促进身体健康。

气功养生法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气功养生法的实践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健康,还能提升心理状态,从而让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1. 增强体质气功的练习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等。

这些锻炼能够提升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2. 改善呼吸气功注重呼吸调节,通过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和改善呼吸效率。

气功的起源

气功的起源

气功的起源作者:苗福盛王川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摘要气功是中华民族瑰宝,对人们的健身等起来很大的帮助。

本文对气功的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气功起源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藏,也是祖国医学宝库当中的珍品,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气功的作用不仅在于健身防病,延年益寿,而且通过气功修炼能陶冶人的性情,涵养道德,开发人的智力和激发人体的潜能。

一、气功一词的由来多数学者认为,气功一词首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其后学者胡德周、胡宏道编校的《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中也特别提到气功一词。

另有学者认为,气功术语最早见于《太清调气经》,其“练气法”中有“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散发脱衣”之说,同时期的《中山玉匱服气经》云:“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

”里面也提到“气功”一词。

这里的“气功”,“气”指“气术”,“功”指功德,而非功夫,总的意思是指通过修炼气术(如行气、运气等)与修德(指做善事),在体内已达到了“道气功成”的程度。

在“气功”二字的含义中虽有练气与修德的内容,但它并没有成为这一含义的代名词。

自此以后,随着气功的足见宗教化,“气功”一词也未在气功中发生影响,直至明、清时期,宗教逐渐衰弱,武术与气功紧密结合,形成了武术气功。

影响甚巨的《易筋经》就反复强调了气,道家武当拳术也极重视气功之应用,但前者擅长硬功,后者主体内之“神意气”。

至清朝末年,《少林拳术妙绝》第一章“气功阐微”中祥论习武者练气、养气之重要意义,并有详细的练法,气功由此渐渐显赫于世。

二、气功的定义气功是一种炼气的功夫,是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的健身方法。

这种健身方法通过对形体和精神的修炼,主动地对自我进行整体性的调整,起到“自我修复”“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的作用。

气功锻炼的“气”叫做“真气”,真气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定义气功

定义气功

中国气功源起于人体的自我本能反应,已有数千年历史,可惜至今仍存在着很多未能破解的谜团,以致众说纷纭,真伪难辨。

气功的正确起源时间并没有直接的文献记载,从一些间接数据佐证,气功的萌芽应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根据文献文物记载,气功是由人体的自我本能衍生而成。

人体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我修复的本能反应,古人把这种对人体自我本能的体会,慢慢演变形成为一种自我的保健活动,这种保健活动可以说是气功的雏形。

后来再融入了自觉和意识的调控,逐渐形成一种锻炼身心的健康技能。

近数十年,由于西方医学和科技的发达,这种健康技能已随之进入科学年代,成为人体生命奥秘的探索和防治疾病上的另类疗法。

气功,即古代的“导引”、“吐纳”、“按跷”、“行气”。

据刘天君主编的《中医气功学》中记载,气功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晋代道士许逊著的《净明宗教录‧松沙记》,所以气功在那个年代只是道家一个修炼术语。

气功此词自面世后的千多年,一直没有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古代修炼技术门派非常多,且各自有其本身的术语。

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气功疗法实践》和《内养功疗法》两书出版后,“气功”一词才开始被广泛应用,气功热潮在中国兴起,各派修炼技术纷纷以气功为名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一时百花齐放,“气功”一词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近年,由于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和发展中国健身气功,并迈向世界,使“气功”这个名词更上一层楼。

若单从字面上演释,气功可定义为“以气练功”,即透过呼吸吐纳的锻炼,使身体产生某种功效,这是比较表面而显浅的理解。

在分类上,除历史创见的各大气功门派外,亦有人喜以外气功、内气功分之。

外气功,一般多指硬气功,以呼吸运气,使身体肌肉极限收缩,产生抗打能力,是外在功效的表现。

内气功,一般多指以内修为主的气功修炼方法,如“养生气功” ,便是透过自然呼吸去改善身体素质,达至益寿延年。

若从人体属性的角度去定义气功,气功应是一种能量,一种能配合大自然的生物能量,有助人体的生长和修复,而呼吸便是其中一个主要能量来源。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

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气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健身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和身心,来调整人体的气机,达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气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将从气功的功理、功法和诀窍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气功的相关知识。

一、功理气功的功理是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气血循环和脏器功能都与经络有关。

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经络的畅通,让气血得以调和流通,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1. 阴阳五行理论气功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指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脏的相互关系。

阴阳平衡是指人体内外、上下、左右、内外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必须达到的和谐状态。

而五行是指人体的五脏五腑与自然界的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调节五脏的功能,从而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2. 经络学说二、功法气功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静功和动功两种。

1. 静功静功是指气功的静态练习方式,主要包括静坐、静行、静卧等方式。

通过静功的练习,可以使人体内部的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强身健体的作用。

2. 动功三、诀窍气功的练习有一些要注意的诀窍,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诀窍。

1. 呼吸诀窍气功的呼吸诀窍可以概括为深呼吸、细熟呼吸和长呼吸三个方面。

深呼吸是指通过鼻子深吸气,使得气息进入到气海,然后慢慢地由口吐气。

细熟呼吸是指通过鼻孔吸气,使得气息细腻、柔和,然后由口息气。

长呼吸是指呼吸的过程要尽量细、慢、长,这样可以增加气血的循环,达到调和身心的作用。

2. 意念诀窍气功的练习需要有一个专注的意念,通过意念的调动可以使得气机得以调和,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练习时,注意要集中精神,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功当中。

3. 姿势诀窍气功的姿势诀窍是指练功时要保持适当的身体姿势,尽量放松自己,使得气血得以畅通。

同时要保持舒缓、稳定的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用力或者过度放松。

气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健身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和调和身心,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保健养生的目的。

气功的由来

气功的由来

气功的由来气功是国人熟悉的传统国学之一,但古代并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概念范畴,近代才初步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轮廓,现在人们虽然下了不少气功定义,却始终没有一个主流的气功概念统领全局。

鉴于此,我们将气功概念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分别予以诠释,以明其要义。

在古代,气功往往与练气、调气、服气、行气、养气、呼吸、吐纳、导引等养生方法混为一谈,概念范畴相当模糊。

“气功”一词,是“气”和“功”合词,最早见于汉代著名儒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四时之副章》:“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

”又:“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

暖暑清寒,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

”在董仲舒那里,“气”和“功”二字,是用来描述一种自然现象的,并没有出现后来人们所说的气功寓意。

隋唐著名道教文集《云笈七签》一书,有三处使用了“气功”一词:其一,《太清调气经》:“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处,散发脱衣,覆被,正身仰卧,脚及手并须展,勿握固,净席头边垂下著地,其发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调气。

”其二,《延陵君修养大略》:“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无可救药之法,脑竭髓尽,万关乾枯,神谢气亡,尸行鬼步。

”唐朝养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无可救者,只谓气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

”第三,《中山玉枢服气经》:“气功妙篇,气术之道数略同,专其精通,则世一二。

”北宋或南宋初年,署名晋朝许逊著《灵剑子?松沙记》中有“先行气功”一句。

此句在明《正统道教》本《灵剑子?松沙记》再次重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内丹长生久视之法。

”以上几个朝代,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气功”一词,概念范畴却十分模糊。

因此,在古代,充其量有一个调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发气(布气)的练功脉络,尚未形成完整的气功概念。

直到近代,“气功”的概念范畴,才被逐渐勾画清晰。

191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名曰《少林拳术秘诀》(以下简称《秘诀》,作者假托尊我斋主人)的武术气功专辑,标志着以武术气功为代表的气功概念初步形成。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的作用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 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气功注重意念的调节,可 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 善睡眠、增强自信等,对 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 用。
气功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 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于 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作用。
03
中医气功的基本功法
静功
1 2
概念
静功是指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手段,使身 体各部位放松、入静,达到身心合一、阴阳平 衡的目的。
练习方法
静功的练习方法包括放松法、入静法、调息法 等,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
功效
静功具有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 多种功效。
动功
概念
01
动功是指通过身体运动、呼吸调节等手段,达到疏通经络、促
气功历史
气功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气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治 病、修行等方面。
中医气功的特点与作用
01
特点
02
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04
05
促进心理健康 防治疾病
中医气功强调整体观念和 辩证施治,注重内外环境 的协调和统一。其特点包 括调心、调息、调身三个 方面,强调通过意念、呼 吸和身体的综合调节来达 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06
中医气功学的未来发展
气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辅助治疗
中医气功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缓解多种慢性 疾病的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康复治疗
中医气功对于康复治疗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生活质量。

《气功与中医》课件

《气功与中医》课件

中医的藏象理论
总结词
藏象理论是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体系,它以五脏为中心,将人体各部分与自然界相互关联。
详细描述
藏象理论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等器官,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五脏与五行相配,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互关联。通过观察人体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判断出病变的脏腑 和病理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详细描述
气功锻炼能够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
气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气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气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得到应用,如慢性疼痛、失 眠、抑郁症等,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气的功能
气在人体内具有温煦、推 动、防御、固摄等作用,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气功中的经络与穴位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气运行的通 道,包括十二正经、奇经 八脉等。
穴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是气的出入通道和调控 点。
经络与穴位的功能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 气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 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04 气功在中医中的应用
气功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气功诊断
通过气功的修炼,可以感知到人 体的气机变化,从而辅助中医进
行疾病的诊断。
气感感知
修炼气功后,可以感知到人体的生 理变化和病理变化,有助于医生更 准确地判断病情。
气色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气色,可以辅助判 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情况。
气功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气功中的五行与脏腑
五行理论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在人体内对应肝、心、脾、肺 、肾五脏。

气功的定义、由来及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气功的定义、由来及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气功的定义、由来及与体育锻炼的区别
I、对气的认识
说到气,人们很容易想到呼吸之气与呼吸,因此有人将气功译为Breathing Exercise——呼吸操,这是不正确的。

尽管呼吸在许多气功门派中占重要地位,气功之气和呼吸之气却是两码事。

从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气功的理论高度来谈气,至少有以下内容:
(一)大自然的气。

它是构成宇宙和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物质形态。

它无形无象,常人看不见、摸不着,充斥在整个宇宙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管子》)。

可直称为气或元,也可称元气、道气、大极、太一……古人认为无形无象的气是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的本源,换言之,变化万千的繁杂事物,都是气的变相表现。

宋朝的张载就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成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


,就是说一切事物的生长衰亡都是气变化的结果。

人也不例外。

《庄子》中指出:“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王充也曾指出:“水凝为冰,气凝为人”。

(二)人身中的气,指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一种无形无象的特殊物质。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

健身养生气功的发展史(6大气功介绍)

健身养生气功的发展史(6大气功介绍)

健身养生气功的发展史(6大气功介绍)健身养生气功是我们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长期抗击一切痛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已有四万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保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

健身养生气功起源于中国古代据文献记载:据传说,在中国中原铑族四千多年前的时代,一旦汛期到来,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祖先常见的皮肤肿痛、关节活动不良等症状,为了减轻痛苦,根据平时的经验,选择了“一些舞蹈动作,如筋骨、血液、体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时期,音乐记载:“昔汤涛(姚涛降)之初,阴积越滞伏,光信道充血,无源,牛玉娥而滞,筋骨不求舞促”。

由此可见,饶四千多年前,甚至更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用“一些舞蹈”,即近似现代气功的一些动作作品,来保健、强身健体。

因此,中国古代气功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特定舞蹈”动作。

据出土文物介绍:大同市20世纪70年代的舞蹈纹彩陶盆,青海省出土的竹简属于马家马家窑新石器时代文物的文化类型,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彩陶盆高28.5厘米,直径13厘米,底部直径12厘米,有黑色的舞蹈画面,一共三组,每组五个人,手、脸、头侧各有一个滑槽,就像发辫一样,动作一致,每组人的外面,手臂为两个,可以反映空的、两臂大的舞蹈动作和频繁。

人体的三个下侧,然后是地面上的两条垂直路径,代表两条腿,下腹部的一条可能是装饰性的。

整个舞蹈画面人物形象突出,表情生动。

据考证,这一彩陶盆是反映古代气功的最早实物。

因此,进一步证实中国古代气功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特定舞蹈”动作。

气功是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健身养生气功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传播开来,由于其他流派、流派的争鸣,发展很快,出现了各种实践和理论方法,主要包括道教、儒教、佛教和医学、武术,并打下了六大门派,对后来传统健身养生气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道家气功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健身气功发展史

健身气功发展史

健身气功发展史
健身气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佛家和儒家思想,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通过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气功来强身健体。

唐代时,气功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如《易筋经》、《洛神赋》等著作都有详细论述。

到了明清时期,气功逐渐分化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如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训练方法。

而在20世纪初,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医学家和武术家开始系统总结气功理论和实践,推广气功的健身效果,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后,气功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80年代以来,气功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和传统医学方式,被政府部门推崇和大力发展。

同时,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气功也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健身方式,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气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气功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拳术和养生功法,而是吸纳了现代科学理论和健身方法,逐渐形成了一种多样化、科学化的健身气功体系。

同时,气功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成为了一种跨文化、全球性的健身方式。

- 1 -。

气功的起源与发展

气功的起源与发展

气功的起源与发展气功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直接的文献资料,目前是根据几个间接文献的互相佐证推测的。

据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

《吕氏春秋•古乐篇》就有用有“宣导”作用的“舞”来治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的记载。

《黄帝内经》也有用导引、按跷来治疗骨关节病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导引按跷”。

1975年在青海乐都地区柳湾三坪台出土的马家窑时期的文物——浮雕彩陶罐上,是一个练气功站桩的人形,说明中华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一、殷周时期的气功萌芽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创时历,应用干支纪日法,制造石器、骨器,进而是青铜器。

农业生产较前发展,生活和文化较前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渐增进。

虽然天体运动与神话相伴,周天之说已见端倪,对身体各部分结构已有观察,对疾病的危害也已有所认识,并具有了一定的医药知识。

这都为气功养生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传说殷时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得益于“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

”(《中国人名大辞典》•彭祖)又有一位容成公“自称黄帝之师,见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精气者,发白复黑,齿坠更生。

”(《云笈七签》)说明殷时已有气功导引养生法的存在。

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创编“舞”用以疏通经络,理气导滞,以防治郁滞不通之疾,这种“舞”已类似今天的健身气功。

二、先秦诸子与气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道家、儒家、仙家、兵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相继出现,形成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

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生长壮老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保健方法,导引、食气(服气)、吐纳、行气之术逐渐为人们所采用,为气功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除了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外,也为探索气功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它把气功养生的三大要素——调心、调息、调身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守一法”也出自该书,故《道德经》对后世气功的发展很有影响。

气功起源、发展在中医学的地位以及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气功起源、发展在中医学的地位以及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气功起源、发展在中医学的地位以及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气功这个事物,在几乎所有新闻媒介的宣传参与下,在我国几乎已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然而,如果问一下“您能回答什么是气功吗?”则很多人又突然感到模模糊糊,说不清楚,或者错误地认为气功是练“气”的。

这一方面说明多年的宣传在帮助人们科学理解气功方面,并没起多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今的气功定义存在让人们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那么,究竟什么是气功呢?两千年前成书的中医最早最权威的经典著《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心理健康,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才协调,按照这种规律养生才能长寿;心理不健康,则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就紊乱,按照这种规律养生必生病变。

通过这段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心理在养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而气功恰恰是对这一理论具体应用和实践的学科。

《黄帝内经》中有一段当今气功领域公认的关于气功的论述是这样写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段话说,当一个人的意识进入到一种非常宁静非常愉悦的虚无状态时,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会随之变得协调。

长期坚持这种排除杂念放松心理紧张的锻炼,就会增强机体免疫抗病能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由此可见,气功是一项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自身生理功能协调的锻炼方法。

《黄帝内经》中其它论述气功的条目还有诸如“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传精神”、“通神明”、“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净神不乱思”、“占神往来”、“专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专直”、“心和调”、“安心定气”等这么多专一内容的练功要求,清楚地证明了“调神”(心理调整)才是气功的本质特征。

古人不仅理论上如此论述,在创编功法时也紧紧地联系着心理调整的核心,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以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记载为例:“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存,不得外援,斯须,则自达于涌泉。

中医学中的气功与养生

中医学中的气功与养生

中医学中的气功与养生气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健康养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气功被看作是一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促进健康的方法。

本文将从气功基本概念、气功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以及常见的气功养生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全面理解中医学中的气功与养生。

一、气功基本概念气功,又称为气功术或内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和心理状态来调节人体气血活动的方法。

气功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气功的基本理念是通过练习特定的呼吸法、动作和冥想等方式,调整和平衡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气功修炼包括内功和外功。

内功主要通过调整心理状态和呼吸来练习,外功则通过特定的动作和体位来实践。

内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协调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机能。

二、气功与中医养生的关系气功与中医养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取决于五脏六腑的平衡和气血的畅通。

而气功的实践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来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起到养生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气功被认为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并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

三、常见的气功养生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气功养生方法。

通过舒展的动作和缓慢的呼吸,太极拳可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心理状态并增强免疫力。

2. 脚踏实地法:这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气功养生方法。

可以选择一个平整的地面,用双脚踩踏地面,感受身体与地面的接触。

在踏地时,注意放松全身肌肉,调整呼吸,使气血恢复平衡。

3. 气功冥想:气功冥想是一种通过冥想来调节身心的气功方法。

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坐下来,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

通过冥想,可以减轻压力,增强专注力,提高身体的整体感知能力。

4. 动静相结合法:这种方法是将运动与静修相结合,通过动静交替的方式来促进气血的循环和平衡。

健身气功的知识点总结

健身气功的知识点总结

健身气功的知识点总结一、起源健身气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儒家和佛家文化,吸取了中医的理论和诸多传统练功方法。

气功术首见记载是在《内经》中,随后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等典籍中深入阐述。

此外,一些名家遗著中也有关于“钻木取火”、“拦浮悬球”、“竹筒举铁球”等古代锻炼身体气功的练法,后来演化成今日八段锦、五禽戏、气功功法等。

二、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气功理论以阴阳五行为基础,强调调和阴阳、平衡五行。

气功练习者通过调和呼吸、运动和精神放松,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2.气的生成和循环:气功强调气的生成和循环,并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血的能源。

气功练习可以使身体的气血循环更加畅通,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防御力,并预防各种疾病。

3.精神调节:气功强调心神调养,注重于通过专注与放松的方式,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通过气功练习可以提高注意力、意志力,增强抗压力和抗挫力。

4.真气运行:气功练习中重视真气运行,即通过练习调息养息进行呼吸、运动和精神放松的调和,使真气运行达到顺畅的状态。

三、常见气功功法1.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集中呼吸调节、运动和精神放松于一身的传统气功,起源于中国宋代。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调和气血,强壮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2.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气功练习法,以八种动作为基本动作,结合呼吸调节、拉伸等动作,可以改善腰背酸痛、增强背阔肌力量,促进气血流通。

3.五禽戏:五禽戏是以虎、鹿、熊、猿、鹰五种动物为形态,模仿动物的动作,结合呼吸调节,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4.易筋经:易筋经是一种以拉伸、扭转等动作为主体的气功练习方法,通过拉伸全身的经络、穴位、关节,可以增强肌肉柔韧性,改善内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四、气功的注意事项1.气功练习要注重放松,不要过于用力和勉强;2.气功练习要注意呼吸调节,深呼吸,使体内氧气充足;3.气功练习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伤体;4.气功练习要注意避让空腹、饱食和醉酒的情况;5.气功练习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环境。

中国气功发展史

中国气功发展史

中国气功发展史第一节古代气功发展简史这一节介绍从远古至清代的气功发展概况,始自气功的起源。

一、气功的起源初步研究表明,气功起源于原始人类的自我保健方法。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疲劳困倦时,打个哈欠,伸伸懒腰,就觉得全身轻松,比较惬意;如果身体某处疼痛不适,往往不由自主地去按、摩、捏,痛痒就可能减轻或消除。

气功古称“吐纳”、“导引”、“按蹻”、“行气”等,即源于这种本能的自我保健活动。

“吐纳”实际上是调整呼吸的锻炼;“导引”是把躯体运动与呼吸自然地融合为一体的肢体运动;“按蹻”是按摩和拍打肢体的运动;“行气”是以意念配合呼吸,想像“气”沿周身经络运行。

气功逐渐发展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身心锻炼技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但此说并无直接的文献资料,目前是根据以下一些间接史料来推断的。

㈠史书记载中国传有孔子编选的、汇编上古历史事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件的《尚书》及此后的《史记》、《孟子》,均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

在吕不韦主编的杂家巨著《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由于气候多雨潮湿,人们气血郁滞,易患周身及关节疼痛一类疾病,于是就用舞蹈来宣导气血以治病。

2000年前的古典医籍《素问·异法方宜论》,在讲述中医各种不同治法的来源时说,中原一带,平坦潮湿,人们易患肢体寒冷,或骨关节病,应该用导引按蹻来治疗。

这可说明唐尧时期具有“宣导”作用的“舞”,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医疗气功的“导引按蹻”。

㈡医书记载《素问·移精变气论》记载:“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生活条件艰苦,找个阴凉处安静休息,降低代谢,内心不受七情干扰,外形不受名利趋求等奔波劳碌,具有安静愉快淡泊的心态,所以病邪也不容易侵入体内。

这正是对原始气功养生的一种描述。

㈢考古发现1975年,在青海省乐都地区柳湾三坪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一个彩陶罐上,有一彩绘浮塑服气吐纳人像。

气功一词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沿革?

气功一词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沿革?

气功一词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沿革?
据文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

由此出处可知,气功这一术语具有道家修炼技术的色彩。

气功一词问世之后,在古代和近代并未被广泛采用。

从晋到清,朝代几经变换,历时一千多年,气功一词仅清末的一些书上可以查到;再就是民国时期的几本养生和医学著作中用过此词。

究其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从文献上分析,在于古代修炼技术门派繁多,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术语。

例如佛家的禅定、儒家的坐忘、医家的导引、武术的内功,内涵都是内在的修炼,但表述各不相同。

即使是道家本身也有许多修炼的门派,也在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内丹、周天、胎息等。

这其中不排除各家各派修炼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各有不同侧重,但基本的修炼内容和方向大体一致。

气功一词被广泛使用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

1955年,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气功疗养所,这是气功一词被正式启用的标志和先声。

此后,气功这一术语开始在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的学术领域中使用。

至70年代末,所谓“气功热”兴起之时,各家各派的修炼技术都以气功为名在社会上传播,例如道家气功、藏密气功、武术气功等等,而随着群众性气功锻炼活动的大规模普及,气功一词也因之家喻户晓。

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后,借改革开放之东风,气功也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今气功已经遍及各大洲的许多国家,气功一词也音译为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为更多的人们知晓和接受。

气功与养生的奥秘

气功与养生的奥秘

气功与养生的奥秘一、气功的概念与历史1.1 气功的定义和特点气功,又称为“内家拳”,是一种中华传统的身心修炼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用动作和意念来锻炼身体和提高精神境界。

它注重内修养而非外发展,以强化人体生命能量为核心目标。

气功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2 气功的起源与发展气功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气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许多武术家、道士和医师积极探索人体能量系统,并将这些经验总结为独特的修炼方法,并逐渐形成了气功系统。

二、养生与健康2.1 养生的含义与重要性养生即保持身体健康和促进身心平衡,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努力实践的原则。

在现代社会里,由于工作压力、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

良好的养生方法可以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2.2 气功养生的原理与方式气功以调整呼吸和运用动作来锻炼身体。

它通过练习气功可以提高气血循环、增强肌肉和关节灵活性,同时帮助释放压力、提升精神状态。

气功是一种综合性修炼方法,包括各种内家拳术形式、静坐冥想和引导能量等练习方式。

三、气功与五脏六腑3.1 气功对五脏的影响及相关练习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肝、心、脾、肺和肾,这些器官代表了不同的功能系统。

根据气功理论,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和动作可以调整并加强这些器官的功能。

例如:通过练习“四平合一”的套路可以调整脑垂体以及主要内分泌器官,达到平衡机能的目的。

3.2 气功对六腑的影响及相关练习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它们负责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气功可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整六腑器官,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例如:通过练习“五龙高举天”套路可以调节肝脏,提高免疫力并改善消化问题。

四、气功与心理健康4.1 气功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和满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作为一种身心修炼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进行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内心平静,并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