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10例
围生期心肌病8例临床诊治分析
围生期心肌病8例临床诊治分析作者:周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例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等指标及治疗转归情况。
结果围生期心肌病多发生于产后2个月内,临床表现以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
结论围生期心肌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临床特征;分析围生期心肌病是妊娠末期3个月和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此病发生机制不清,考虑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长生。
它的发病率1/3000-1/4000[1]。
与妊娠末期或产后5个月内,以心肌病变为基本特征,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发性非缺血性,非梗阻性心肌病,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的病死率高。
估计为16-60%[2]。
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应给予高度重视。
我院于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围生期心肌病,进行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现回顾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8例患者,年龄23-42岁,初产妇3例。
经产妇5例。
发病时间:产前3个月内2例,产后2个月内2例,产后3-5个月内2例。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5例。
合并症及并发症:贫血4例,妊娠期高血压5例,上感2例。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法力,心脏扩大等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其中:心慌,气促7例。
咳嗽3例。
双下肢水肿5例。
心脏扩大8例。
肺部湿罗音6例。
血压高6例。
心尖区可闻及2/6级以上收缩期杂音5例,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2例。
1.3 辅助检查特点1.3.1 心电图 8例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
其中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动过速伴ST 段异常,T波异常4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窦性心动过速伴室性早搏1例。
围生期心肌病
多巴胺常规用量为20~40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l内 静脉滴注,开始剂量为0.5~1μg/(kg· min),可渐增至2~ 10μg/(kg· min);多巴酚丁胺20~40mg于5%葡萄糖液100ml 中,以5~10μg/(kg· min)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 起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最近推荐新合成 的具有多巴胺能和β2受体兴奋作用的制剂——多培沙明 (dopexamine),其抗心衰作用较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更为 有效,适用于顽固性心衰。业已证实,多培沙明通过降低 心脏前后负荷和正性肌力作用,能明显提高每次心搏量, 心排出量和降低心室充盈状态,增加肝、肾等脏器的血流 量,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增加尿和钠的排泄。此外,多 培沙明尚能改善心室顺应性。一般认为该药最适宜剂量为 0.25~1.0μg/(kg· min)静脉滴注,若剂量>1.0μg/(kg· min), 可产生心悸,诱发心律失常等。口服的β兴奋剂包括:对 羟苯心安
病理病因:
病因迄今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双胎、多产及高血压 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发病率增高,多产妇或多 次妊娠发病率高于初产妇。有报道双胎妊娠的发病率7%~10%。 Demaki报道一组患者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22%。国内徐增祥报道 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亦占22%~50%,其发病率较正常孕妇高5~7 倍。 2.病毒感染 围生期心肌病与一些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有关,尤其与柯 萨奇B族病毒所致心肌炎关系更为密切。患者血清中柯萨奇病毒中和 抗体滴度升高,补体结合试验单份血清滴度>1∶32。 3.自身免疫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 因素有关。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得本病患者的辅助T细胞与诱导T细 胞的比值增高。 4.其他病因 低硒、营养不良、代谢及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都是引起 围生期心肌病的危险因素。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13例护理体会张爱萍
围生期心肌病患者13例护理体会山西省岚县中医院(035200)张爱萍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于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以心力衰竭或扩张性心肌病样症状为主要表现。
围生期心肌病在我国并不少见,尤其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发病率高[1]。
围生期心肌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系多因素共同致病,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孕期感染病毒所致心肌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负荷过重、饮酒、精神压力过重以及患者自身有潜在的扩张型心肌病等。
有资料证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产后高血压是本病的易患因素[2]。
笔者通过对我院13例患者进行了护理与预防的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6—2011年期间收治诊断的13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本组13例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均为农村妇女,住院15~47d,平均(30±6)d,在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胸痛、肝大、浮肿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正常稍大者无症状者3例,其余10例患者未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征象。
经过强心、利尿、抗感染及控制心律失常等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消失。
1.2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以下4个条件:①发生在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②不存在导致心力衰竭的明确病因;③妊娠最后1个月前未发现明确的心脏疾病;④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由超声心动图明确[3]。
1.3方法:在治疗期间,对本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心理及临床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生活护理、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等。
2结果1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及过激行为,无严重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在治疗后2~3个月临床治愈或痊愈出院。
3讨论围生期心肌病的护理是临床诊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恰当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对减少患者并发症,避免出现护理问题,培育患者良好的治疗环境,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围生期心肌病9例分析
丹参川芎 嗪注射液 中主要成分 为丹参素和 盐酸川芎嗪 ,其具有激 活纤维溶 菌酶系统 ,增强红细胞 膜的机械 强度 ,可促进聚集 的血小板
解聚 ,降低全血黏度 ,改善 肾循环 。此外 ,盐酸川芎嗪还 能通过激活
【] 陈 湘东 .1 嗪 治 疗 糖 尿病 微 量 蛋 白尿 疗 效 观 察 [] oJa g 2 J芎 I J_ uin Y
室运动降低,左室舒张末射血分数为4 % ̄ 5 0 5 %。④血压 :5 例正常,
2 例低血压 ,2 例升高 ,治疗后 降至正 常。⑤化验及检查 :5 贫血 ,2 例 例 尿无异常 ,2 例轻度蛋 白尿 ,无镜下血尿 ,有4 例肝功能 出现损 害。 1 . 3诊断及疗效评定 ①诊 断标准 :P C P M是产科少 见的严重并发症 ,具 有以下3 条标准
国喱|弱睚捆
21 年 8 0 1 月第 9 第 2 卷 2期
・
病例 报告 ・ 3 2 7
围生期心肌病 9 l ' 分析 l  ̄ J
崔 玉 萍
( 山东省齐鲁医院桓台分院妇产科 ,山东 淄博 2 6 0 ) 5 4 0
【 要 】 目的 分析 总 结 围生期 心肌 病 的 临床 特 点及 其 治疗 效果 。方法 回顾性 分析 9例 围生期 心肌 病 的产科 ,床 和跟 踪 随访 资料 。结果 9 摘 『 盘 例 患者经 治疗 6例痊 愈 ,1 。结论 围生期 心 肌病 常发 生在 产后 2 月 内, 临床 表 现 以心脏 扩 大和 充血 性心 力衰竭 为主 ,多 见于 高龄妊 例 个 娠和 多胎 生育者 。治疗 主要 是控制 心 力 衰竭 。 【 键词 】 围生期 心 肌病 关 中图分 类号 :R 1 . 74 7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1 2 02 — 2 6 1 89 2 1 )2— 3 7 0
围生期心肌病的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围生期心肌病cardiomyopathy,PPCM一、定义:是一种伴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扩张性心肌病,常在妊娠后期或产后3~6个月内出现症状并在围产期作出诊断,缺乏诊断PPCM的特异性检查,需排除其他引起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的疾病后才能确诊。
其危险因素包括:经产妇、高龄产妇(30岁后发病率增高)、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非洲及美洲人种二、常见症状: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左室心力衰竭,多有心悸、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有时伴心律失常,25%~40%的病人出现相应器官栓塞,如肺栓塞、脑栓塞,心脏普遍扩大,相对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反流性杂音,双肺有湿罗音,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难以和其他扩张性心肌病相鉴别,少数患者有高心输出量心衰。
与其他扩张性心肌病相比,该综合征特点有: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与妊娠有关。
三、预后与结局:初次治疗、初次发生心力衰竭经早期治疗约1/3~1/2病人可以完全恢复,30%的病人进展为致死性的心力衰竭,另外30%的病人则留下永久心功能损害四、麻醉管理目标:1、避免药物导致的心肌抑制2、保持正常的容量3、避免后负荷增加1五、麻醉方法的选择:可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椎管内麻醉。
如时间允许,产妇无实施椎管内麻醉的禁忌则此法更为适合;如已出现明确的胎儿宫内窘迫或产妇自身存在实施椎管内麻醉的禁忌,则选择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的需注意的问题:全麻药物会引起心肌抑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正压通气降低回心血量,快速序贯诱导时喉镜暴露声门及气管插管会导致强烈的交感应激。
六、心衰的处理:1、给氧2、利尿:降低前负荷、改善肺充血及外周肿,水氢氯噻嗪和呋塞米在妊娠及围生期是安全有效的3、血管紧张素阻断药物:ACEI和ARB类虽然能改善生存率,但对于妊娠期妇女是禁忌,其通过乳汁分泌故哺乳期也不宜使用4、血管扩张药:首先肼苯哒嗪;也可静脉使用硝酸甘油10~20ug/min,逐渐加量至200ug/min;硝普盐为禁忌,其分解产物氰化物可致胎儿中毒5、B-受体阻滞剂:妊娠期高血压妇女使用该药并未导致胎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如围生期心肌病诊断成立则应继续使用6、抗凝治疗:凝血因子II、VII、VIII、X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导致栓塞的风险增加7、心脏移植:对于进展为致死性心衰的患者心脏移植为最终治疗途径1。
围产期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围产期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标签:围产期;心肌病;妊娠;心力衰竭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一种特发性的扩张性心肌病,病因不明,常发生在妊娠最后一个月到产后五个月之内,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室收缩功能障碍[1]。
在孕妇中的发病率约0.1%,病死率约7%到50%,预后差别较大。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好转较快并可恢复到孕前状态,但是这类患者再次妊娠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高[2]。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进展较快,治疗效果差,较易发展成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
本文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几个方面对围产期心肌病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流行病学围产期心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一些小规模、单中心的病例研究,不同地区间的发病率差别较大,在南非发生率约0.1%,在海地发生率约0.3%,在美国发生率只有0.03%[3]。
发生率与人种相关,非洲、海地及美籍非裔中该病的发生率较高。
2危险因素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美籍非裔人群是PPCM的独立危险因素[3]。
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黑色人种、高龄产妇(>30岁)、年轻初产、多产,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及长期保胎。
在高龄产妇及多次妊娠的经产妇中发病大大增加。
但由于缺乏大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危险因素尚需作进一步临床研究评价。
3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清楚。
PPCM不能由单一病因来解释,曾提出多种病因学说。
PPCM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泌乳素及组织蛋白酶D、妊娠相关的自身免疫异常、炎症及相关的细胞因子、病毒性心肌炎、遗传因素、妊娠高血压症、保胎药的长期使用、硒元素缺乏、营养不良等。
3.1泌乳素、16_kDa泌乳素及组织蛋白酶D相关的级联反应:目前研究发现,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泌乳素及泌乳素裂解蛋白酶-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密切相关。
动物试验显示,敲除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转录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_3(STAT_3)可使STAT_3的表达下降,增强氧化应激反应,激活组织蛋白酶D。
2021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分析(全文)
2021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随访分析(全文)PART1.一般资料入选17例PPCM患者,年龄19~38岁,中位年龄26(23,30)岁,≥30岁6例(35.3%)。
中位妊娠次数为1(1,3)次,妊娠≥2次8例(47.1%),双胎妊娠1例(5.9%)。
分娩次数为1~2次,中位分娩次数为1(1,1)次,分娩≥2次的4例(23.5%)。
PPCM于分娩前发病9例(52.9%),分娩后发病8例(47.1%),其中6例分娩后1个月内发病,2例分娩后第2个月发病。
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为(63.2±6.9)mm,左心房前后径为(39.9±7.5)mm,LVEF为33.3%±8.9%。
PART2.临床合并症情况血压升高:3例(17.6%)妊娠期发现血压升高,其中慢性高血压1例,妊娠期高血压1例,先兆子痫1例。
心律失常:心电图/Holter发现心律失常7例(41.2%),均为室性期前收缩,其中合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例,合并房性期前收缩2例。
血栓性疾病:9例(52.9%),包括左心室附壁血栓(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LVT)、脑梗死和肺栓塞。
LVT:6例(35.3%),其中4例为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2例为MRI诊断;除1例LVEF为41%以外,其他5例LVEF均<35%;均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诊期间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血栓均消失,且无栓塞事件。
脑梗死:2例(11.8%),其中1例合并LVT,但是否由LVT脱落导致栓塞,无法明确。
肺栓塞:2例(11.8%)。
均未合并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PART3.治疗和转归17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14例(82.3%)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14例(82.3%)接受地高辛治疗。
围生期心肌病10例临床护理体会
围生期心肌病10例临床护理体会王利惠罗丹李玉英(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445000)一针未见血的原因及对策任香花(交口县人民医院,山西交口032400)晨起运动,应在饭后1h 左右,活动时间20min~30min 为宜。
2.7劝患者戒烟限酒吸烟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增高。
3讨论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广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管弹性减退,故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受遗传、胰岛素分泌异常、高血脂、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且早,更易发生脑梗死。
由于神经细胞没有糖原储备,低血糖时葡萄糖持续得不到补充,在肝糖原全部耗尽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神经症状。
早期大脑皮质受抑制,如血糖进一步降低或低血糖持续未纠正,则逐渐发展到大脑皮质下中枢受抑制并产生相应症状。
中老年患者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脑血流量降低使其对血糖更为敏感,另外低血糖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致使选择性神经损害,并且低血糖可使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强,能立即使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促进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收稿日期:2008-07-28)一针见血是医患双方所共同期盼的,但是不同患者的静脉条件千差万别,护士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低,患者配合与否以及一些有形无形的压力有时就会使这种期望落空。
一针扎下去却没有回血该怎么办?首先,要迅速判断局部静脉是否被破坏:如果局部静脉出现紫绀或明显隆起或针头在倒回时出现上述情况,表明静脉穿刺失败,应迅速拔针。
有时,针头已刺入静脉,有突破感,但不一定见到回血,可将靠近针头处的输液管对折轻捏(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使细、脆的静脉因压力过大而破裂或因针头没刺入血管而导致局部隆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加大了继续穿刺的难度)。
如果回血通畅,可松开调节器,见到输液点滴通畅,局部无隆起,患者无痛感,说明穿刺成功;如果回血不畅,局部隆起,患者有痛感,说明针尖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一般情况下应考虑拔针,但如果针尖前方的静脉依然清晰可辨,针梗刺入在3/4以下,可将针头稍向后倒回,然后沿着静脉方向穿刺。
围生期心肌病
什么是围生期心肌病?发布时间:2008-11-29 9:45:23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过程中,特别是在妊娠末1-3个月或产后5~6个月内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围生期心肌病属于与妊娠有密切关系的原因不明心肌病。
围生期心肌病的定义根据Demakis等修订的4条标准作出(表1)。
该定义强调分娩前1个月至产后5个月这样一个时间段的重要性在于除外以前可能存在的各种心肌病。
后者虽然可因妊娠恶化,但是疾病本身却并非妊娠所致。
如妊娠早期出现的心衰可能为先前未被诊断的扩张性心肌病(DCM),因妊娠所至血流动力学变化或激素应激反应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围生期心肌病仅发生于既往检查证实并无心脏病的患者,并且只有在无其他解释时才能做出诊断。
表1 围生期心肌病的定义妊娠最后1个月或分娩后5个月内发生心力衰竭没有可明确心衰的原因在妊娠最后1个月之前没有可识别的心脏病附加定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良,传统超声心动图标准证实,如射血分数降低围生期心肌病多发生在产后。
心脏血流动力学负荷最重的妊娠期,一般不出现心衰症状,而在产后却发生症状,有时虽有症状但常被忽略。
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既往身体健康的妊娠妇女在产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心衰,并陆续出现许多类似病例。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才有较为完整的描述。
围生期心肌病的特点:①大多数患者以急性心衰起病;②发病时间局限在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内;③既往无心血管病史;④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
过去有各种不同的命名,如妊娠心脏病、产前后心脏病、产后心脏病、产后心肌炎、分娩前后心脏病和产后非炎症性心肌病等,比较混乱,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围生期心肌病”这一命名较为合适。
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率不清,因为目前尚无围生期心肌病人群估测研究可供参考。
过去认为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率很低,但近年来随着心血管诊疗技术的进展,对围生期心肌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发现本病的发病率并不低。
已报道的发病率在1/1485~1/15 000之间,目前可接受的估计发病率约在1/3000~14 000(存活分娩)之间。
围生期发病的心肌致密化不全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分娩后5个月出现活动后心慌气促,加重1个月,于2007年7月7日以围生期心肌病收住院。
患者于1年前(分娩后5个月)不明原因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在院外以围生期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欠佳,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近1个月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来我院就诊。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史、月经史无特殊。
查体:BP 90/60 mmHg,意识清楚、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扩大,心率80次/min,节律整齐,二尖瓣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X线胸片检查示心界向左扩大,心胸比率0.64,ECG示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厚。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多切面显示左心室腔内可见多数粗大、突出的肌小梁错综排列,呈网状回声,占据整个左心室壁,小梁间见大小不等深陷的隐窝间隙(图1)。
彩色多普勒可见间隙内血流与心腔相通,左心室心肌呈双层结构,心内膜最厚处30 mm。
左心室短轴切面示多发肌小梁呈网状图1 心脏超声心动图各瓣膜厚度、弹性和开放幅度正常,左心室短轴收缩末内径88 mm,左心室壁运动普遍减低,运动欠协调,LVEF 2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6%。
印象: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全心扩大,二尖瓣中等量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临床诊断: 孤立性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功能代偿不全3级。
经强心、利尿、抗凝、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再住院。
2 讨论围生期心肌病指原无心脏病的妇女,在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发生的不明原因心力衰竭或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1]。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室肌发育不全性心肌病,临床以进行性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等为主要表现,但亦非特异性,唯超声心动图具有特征性改变,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首选方法。
Jenni等[2]推荐的心脏超声诊断标准:心室壁呈双层结构,心外膜呈薄层的致密心肌回声;心内膜层显著增厚且非致密心肌回声,多数突出增大的肌小梁错综排列,小梁间见大小不等深陷的间隙;彩色多普勒可见间隙内有血流与心腔相通;非致密层与致密层最大收缩末厚度比>2;病变主要累及心尖区,心室侧壁及下壁中部,晚期则见心腔扩大,心功能减退。
围生期心肌病
【疾病名】围生期心肌病【英文名】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缩写】PPCM【别名】围产期心肌病;Meadow综合征;产后非炎症心肌病;产后心肌病;产后心脏病;产前心脏病;分娩前后心肌病;妊娠心脏病;中毒性产后心肌炎 【ICD号】I43.8﹡【概述】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既往身体健康的妊娠妇女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
她们大多是以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或出现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发病时间局限在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这种特殊的心脏疾病被称为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1849年Ritchie首先报道了与妊娠有关的心力衰竭;1870年Virchow特别描述了与妊娠晚期及产褥期有关的原发性心肌病,此后很少报道。
直到1930年由Hull及Gouley再次描述了以产褥期因素作为重要病因的心力衰竭疾病,此后在世界各地才陆续有较多病例报告。
本病过去命名较为混乱,有命名为妊娠心脏病、分娩前后心脏病、产后心脏病、产后心肌炎、产后非炎症性心脏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命名为围生期心肌病为妥。
此病临床上虽不常见,但可直接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因而成为目前产科危象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流行病学】PPCM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种族之间差异较大。
美国报道在孕产妇中发病率占0.025%~0.076%,而国内报道占所有产妇的0.023%,在妊娠期各种心脏病中占4.25%。
该病在我国尤其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并不少见,病死率亦较高,可占孕妇病死率的15%~60%。
其中约半数发生于30岁或以上年龄的产妇,2/3发生在第3次或以上妊娠时。
在双胎或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高血压者中发病率较高。
据统计,曾发生过该病的病人再次妊娠时较未患过该病的孕妇发生率高5~7倍。
【病因】病因迄今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1.双胎、多产及高血压 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发病率增高,多产妇或多次妊娠发病率高于初产妇。
围产期心肌病症状有什么
围产期心肌病症状有什么
围生期心肌病可能会在围生期首次出现,女性在无心脏病的情况下,妊娠末期或产后(通常2-20周)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者称为围生期心肌病。
检查时可能会有心室扩大,附壁血栓的情况。
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的出现频率较高是本病的特点之一。
在每1300-4000次分娩中发生1例围产期心肌病。
也有人认为本病由于妊娠分娩使原有隐匿的心肌病显现出临床症状,故也有将之归入原发性心肌病的范畴。
30岁左右的经产妇是多发段,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没有大碍。
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邢永生提醒:孕妇安静、增加营养、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十分重要。
疾病描述:
一直没有心脏病史和心脏病症状;。
围产期心肌病精选PPT
功能减低并引起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 分娩后2个月起病的,预后相对良好
ACEI/ARB对胎儿肾功能有不良影响,禁用于妊娠期。 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
LVEF<45%伴或不伴左室扩张,需除外 2000年美国国家心肺血液及罕见疾病研究院将该病定义为:妊娠最后1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出现的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
• 器官衰竭:曾有报道并发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癌的患者,也有报道致命性菌血 症、多器官衰竭等少见病例。
• 围生期胎儿/婴儿并发症:可致早产发生 率高达11%~50%,低体重儿、胎儿宫内 发育迟缓、宫内死胎等。
• 体征:血压可正常,心界多向左下扩大 ,颈静脉怒张、心动过速、奔马律、肝 大、下肢水肿较常见。
• 根据心功能情况卧床休息 • 防止再次妊娠 • 预防再发病 • 避孕失败应早期人工流产
治疗选择
• 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证状及心力衰竭严 重程度。常用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包括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 阻滞剂、醛固酮、地高辛、血管扩张剂 、利尿剂及正性肌力药物。但本病的特 殊性在于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药物 的选择应注意避免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发 育
定义
• 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工作组
地高辛用于孕期相对安全,但应加强监测,避免过量。
将本病重新定义为:妊娠晚期或产后数 动脉栓塞:体循环发生血栓几率大,肺栓塞或脑栓塞,25%~42%的患者心腔内附壁血栓脱落至肺或体循环栓塞,以肺栓塞多见,其典
型症状为突发胸痛,咳暗红色血痰。
月内出现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左室收缩 围产期心肌病:发生率为(18~333)/10万次妊娠,发生率与人种相关,海地、非洲及非裔美国人中该病的发生率较高。
中重度围生期心肌病11例临床分析
中重度围生期心肌病11例临床分析娄长芹;袁昕;甄锡云【摘要】目的:分析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1例中重度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1个月后病人的心功能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11例患者经系统治疗,7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结论:围生期心肌病与高龄妊娠有关,约30%的病人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是促进左室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关键.【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1(020)017【总页数】2页(P15-16)【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相关因素;治疗【作者】娄长芹;袁昕;甄锡云【作者单位】吉林省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吉林省,吉林市,132000;吉林省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吉林省,吉林市,132000;吉林省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吉林省,吉林市,1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2围生期心肌病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既往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 (通常2-20周)女性,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者称之为围生期心肌病。
此类病人缺乏预先存在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近年来世界各地报道显示PPCM平均发病率大约1/1485-1/4000妊娠[1],而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现将我院自2006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中重度围生期心肌病 (心功能均III-IV级)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例中重度PPCM病人,年龄28~36岁,平均为30.2岁,9人为初产妇。
2人为经产妇。
3人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于产前3周发病就诊1例,产后发病就诊10例,其中产后1个月内就诊的2例,产后1-3个月就诊的7例,产后4个月就诊1例。
16例重症围产期心肌病临床分析
16例重症围产期心肌病临床分析盛西陵【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97-499)【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重症;心力衰竭【作者】盛西陵【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嘉兴 314000【正文语种】中文围产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myopathy,PPCM)是发生于围产期、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心血管疾病[1]。
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6例重症PPCM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PPCM的诊治。
1.1 一般资料 16例重症围产期心肌病,年龄20~43岁,平均(33±10.1)岁;农村12例,城镇4例;初产妇7例,经产妇9例;平均孕周37.5周;产前发病5例,距分娩最短10天,最长30天;产后发病11例,最短为产后3天,最长为产后56天;单胎15例,双胎1例。
合并贫血2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2例,合并黄疸3例。
胸闷、气促13例,夜间不能平卧12例,端坐呼吸6例,心悸14例。
双下肢水肿11例;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5例;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14例,伴哮鸣音6例;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12例。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Ⅲ级7例,心功能Ⅳ级9例;所有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10分。
1.2 辅助检查1.2.1 超声心动图均有左心室扩大,左室舒张末期直径>55mm,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2%;伴右室扩大5例;伴二尖瓣轻度返流10例,中度返流5例,重度返流1例;伴三尖瓣轻度返流6例,中度返流3例;伴肺动脉高压3例;伴少量心包积液2例。
1.2.2 心电图均有左室高电压或胸导联复极化异常伴ST-T改变。
伴室早2例,伴房早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3例。
1.2.3 胸片 X线胸片提示所有患者心影普遍增大,肺动脉段膨出2例,肺淤血14例。
围产期心肌病伴急性心力衰竭16例的诊治分析
围产期⼼肌病伴急性⼼⼒衰竭16例的诊治分析临床经验围产期⼼肌病伴急性⼼⼒衰竭16例的诊治分析张华东陈怀⽣潘楚云围产期⼼肌病是指发⽣于围产期,没有明确病因,或在⽆基础⼼脏病的情况下,妊娠最后3个⽉或产后6个⽉内发⽣的累及⼼肌的⼼脏疾病,并可排除其他⼼脏疾患[1]。
严重的围产期⼼肌病常常表现为失代偿性充⾎性⼼⼒衰竭,对母婴危害极⼤。
疾病进展迅速,既往病死率极⾼[2]。
现将我院收治的16例围产期⼼肌病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以期对围产期⼼肌病的诊断及治疗进⾏总结。
⼀、资料与⽅法1⼀般资料:回顾性分析1997~2009年在深圳市⼈民医院住院确诊为围产期⼼肌病伴急性⼼⼒衰竭患者16例,符合围产期⼼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衰竭,如:风湿性⼼脏病、先天性⼼脏病,酒精性⼼肌病等。
年龄3~42岁,平均(305)岁。
其中,⼤于30岁6例。
经产妇11例。
孕周29~36周,平均(322)周。
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为患者的主要表现,重者可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感染后加重;⼼动过速,有奔马律:以窦性⼼动过速及早搏常见;⼼脏扩⼤;肺部啰⾳:双肺底闻及湿啰⾳,重者满布⼲湿性啰⾳,伴右⼼衰表现者伴颈静脉怒张、全⾝⽔肿、肝脏肿⼤等症状。
患者⼊院时均⽆明显发热。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特异;⼼电图:窦性⼼动过速,继发性ST T 异常6例,部分患者出现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
胸⽚:显⽰⼼脏增⼤10例,肺纹理增粗、渗出增加13例。
超声⼼动图:左⼼室扩⼤12例,室壁运动幅度减低9例,左⼼室射⾎分数(L VEF )⼩于50%者11例,肺动脉⾼压合并右⼼房、右⼼室扩⼤7例,少量⼼包积液1例。
⼼肌酶轻度升⾼。
16例患者中14例⼊院时查⾎⽩细胞增⾼,⽩细胞计数(83~198)109/L ,平均(1294287)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69%~85%,平均(7912)%;部分患者存在贫⾎。
4诊断过程:本组病例12例在产前1个⽉左右发病(75%),症状常由轻及重,未得到重视,未及时诊断。
围产期心肌病(附11例报告)
围产期心肌病(附11例报告)
姚丽艳;韩聪慧;成芳
【期刊名称】《中华医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4(003)002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的病因。
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7月-200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例PPCM的病例资料。
结果 11例均在产后1~3天出现症状,其中妊娠合并双胎者占63.6%,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者占81.8%,合并贫血者占45.5%,产后平均补液量为每日2250ml。
结论妊娠合并双胎、PIH、贫血是PPCM发病的主要原因。
产后过量输液可加重心脏负担,对发病起一定作用。
【总页数】2页(P87-88)
【作者】姚丽艳;韩聪慧;成芳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83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2
【相关文献】
1.围产期心肌病附11例临床与X线分析 [J], 黄定阳;刘存才
2.围产期心肌病(附34例报告) [J], 杜红文
3.围产期心肌病(附5例报告) [J], 李顺保;顾文卿
4.围产期心肌病的X线诊断(附10例报告) [J], 赵俊
5.围产期心肌病的临床X线分析(附13例报告) [J], 韩世泽;潘兴文;刘廷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