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新
五年级下数学《信息窗二(正比例)》路伟民青岛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18
名师PPT课件
时间(秒) 路程(千米)
1
2
3
4
5 ……
7.9 15.8 23.7 31.6 39.5 ……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
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名师PPT课件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 比值一定
这样的两种量是 成正比例 的量, 它们的关系是 正比例关系 。
名师PPT课件
工作总量 (吨)
90
你付出多少努力, 就必有多少收获。
75
60
45
30
15
0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0
1
2
3
4
5 6 工作时间(时)
名师PPT课件
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是 成正比例 的量?
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两 个量是否是 成正比例 的量?
名师PPT课件
想一想,你们找的这些量是 成正比例 的量吗?
判断方法:发射飞船,“三看”
名师PPT课件
时间(秒) 1 2 3 4 5
路程(千米) 7.9 15.8 23.7 31.6 3?9.5
7.9 1
=
7.9
152.8= 7.9
233.7= 7.9
314.6= 7.9
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数青蛙游戏
名师PPT课件
谁能想办法帮老师测量大树的高呢?
尺子
名师PPT课件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名师PPT课件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三单元信息窗一小数除以整数
2、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 除。
3、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5÷5=?
2.5 ÷ 5= 0.5 (时)
整数部分不够除, 怎么办? 商 0,点上和被除数的小 数点对齐。
1、列式计算 (1)43.2÷6 (2)4.5÷5
列竖式计算:
表示8个什么?
观察这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
328
3丿 984
9
3.28 3 丿9.84
9
1、小数除法和整数的除法一样,除到哪一位商就 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8 8 6 6 答: 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 24 24 9.84÷3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24 24 对齐。 0 0
52.5÷15 19.2÷24
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怎么 办?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要先在 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被除数 除数 商
4500 500
450 50
45 5
4.5 0.5
9
9
9
?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 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 不变.
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9.84÷3=
9.84÷3=?
估计一下: 3 .2 8 3 丿9.84 9 8 6 24 24
换一下单位: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 328厘米=3.28米
14 丿 280
20
28 0
1.除法的意义是?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 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 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 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知识树研课标说教材
树五 第年 四级 单下 元册
知 识
4、教学重点:用数 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确定物 体的位置。 难点:用角度表示方 向。
2、本单元的 教学目标 (1)、认识 行与列,理解 对数的含义, 利用对数表示 物体的位置。 (2)、能根 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 置,能够看懂 简单的平面图。
三五 单年 元级 知下 识册 树第
信息窗4 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
找的出最12 和小1公8 倍数?
用多少个春 字可以摆成 正方形?
约10课时
明确物体 的方向
明确物体的距离
在方格纸 表示物体 的位置
信息窗1 数对
用数对表示物 体的位置
信息窗2 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置
方第 向四 与单 位元 置
信息窗3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信息窗 认识正负数
数单五 》元年 知《级 识认下 树识册
正第 负一
共约3课时
学生发现分子分
母的变化规律总
分数与除 法的关系
结出分数的基本
假分数与带分数
性质
之间的互相转化。
结合具体
的例子概
图片占
括分数的 意义
信息窗2 分数与除法
整个版 面的几 分之几?
一、二小
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
的关系
信息窗3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10课时信息窗1数对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明确物体的距离信息窗3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方格纸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简单描述路线图共5课时明确物体的方向从指挥部到5号高地怎样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及通分异分母分数的通分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二共6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减法异分母分数连加异分母分数连减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信息窗一(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2.学会制作、阅读、解释复式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资料、PPT课件、黑板笔等;
2.学生:笔、本、直尺、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
1.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四个字,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此的理解。
2.用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这张图是什么样的图形?上面有哪些信息?
2.学习新知
1.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构成要素,根据PPT展示边讲边示意。
2.让学生通过实际制作来掌握制作技巧,并通过例题巩固掌握。
3.随堂测试
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解释这个图表传达了哪些信息。
3.拓展应用
1.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制作图表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布置作业: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自行制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解释图表传达了哪些信息。
四、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以及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制作、实现知识运用。
同时,老师也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偏差并纠正。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相互合作、促进学习。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信息窗2)》教学建议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信息窗2)》教学建议信息窗2——包装盒(一)本信息图呈现的是电脑包装箱、化妆品包装盒的实物图片和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并标出了相关数据。
根据信息,学生会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和“做一个化妆品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这两问题,引导学生借助长方体学具展开图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借助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合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呈现信息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做一个化妆品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展开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研究。
“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
红点部分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绿点部分是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学习表面积的含义。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制作这样一个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教材呈现了长方体学具展开图,让学生借助学具研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可以分以下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将生活中问题“求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求电脑包装箱6个面的总面积”。
第二步,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可以让学生把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沿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部分剪掉),平铺在桌上。
为了便于找准对应的面,可以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用“上”、“下”、“前”、“后”、“左”、“右”分别标明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
通过观察纸盒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第三步,让学生对照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小组探究求表面积的方法。
交流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会分别把6个面的面积相加,有的可能会用“长×宽×2+长×高×2+宽×高×2”,还有的会用“(长×宽+长×高+宽×高)×2”……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种算法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详细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口详细教案。
1.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围绕信息窗口功能展开的。
教材以图为主,注重学生图形化的认知。
重点讲授信息窗口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信息输入和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提供一些基础的信息素养训练。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信息窗口的构成和属性。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窗口,使用信息窗口收集和展示各种信息。
(3)态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窗口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认知。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信息窗口的构成和属性,信息窗口的本操作方法。
(2)难点:信息输入和展示的方式及方式选择。
4.教学方法在信息窗口的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包括授课、讨论、实践等。
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探究和传授经验和技能,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5.教学步骤(1)调动学生兴趣,引入信息窗口的概念介绍,让学生了解信息窗口的定义和功能。
(2)讲解信息窗口的构成和属性,介绍基本操作方法和指令。
(3)实操部分,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操作手法,尝试自己创建及函数输入。
(4)小组实践与交流,教师出题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一些小组操作练习。
(5)拓展应用,以校外及学习之外的信息作为拓展内容进行手把手操作,并在实践中阐释信息窗口的重要功能。
6.课堂评价评价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进行的,用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生的评价应该从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维度考查。
在课堂作业中多加计算、自主设计绘制及数值输入等量化内容深化学习过程。
从而增强学生对于信息窗口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信息窗二(正比例)-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正比例)-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际例子感受正比例的特征。
3.掌握在正比例关系中单位之间的转换。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正比例关系。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正比例关系。
三、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组数据:一个小球从某一位置落下,反弹高度与掉落高度的数据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B. 概念讲解1.通过导入的数据,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2.介绍正比例关系的性质,包括比例因子不为0,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在图上呈现为一条直线等。
C. 实例分析1.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体会正比例的特征,例如:如果药物的摄取量增加,体内的代谢速度也增加等。
2.针对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判断是否为正比例关系,并通过数学公式证明。
D. 计算练习1.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如在正比例关系中进行单位换算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E. 课堂小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进行一次小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教学辅助工具:1.投影仪:用于展示数据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2.课堂工具箱:用于练习单位换算和计算。
五、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
六、课程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正比例关系。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比例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与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比例关系。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3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分段)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立体几何、三视图)的基础。
圆柱和圆锥(教材中的圆柱体指的是直圆柱,简称圆柱;圆锥指的也是直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本单元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
2.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三.单元教学内容四.单元编写突出特点1.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编排顺序,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和联系。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了三个信息窗,分别是圆柱、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的体积。
在信息窗1里,同时安排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圆柱和圆锥模型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在信息窗3里,在学习圆锥的体积之后,又以对话的形式展示学生的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有关。
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这样将圆柱和圆锥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逐一学习的格局,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发现、探索,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2.体现从猜想到验证的学习过程,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重视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引领,如:第三个信息窗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图上距离(信息窗3)》教案
《求图上距离(信息窗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点:能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学习难点: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学习过程:。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版 第3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 信息窗2 习题课件 3.4约分的应用
)( )=(
3 4
) )
3.口算。
152+112=
1 2
171-151=
2 11
49+59= 1
185-125=
2 5
1294+1234=
4 3
34+34=
3 2
易 错 点 没有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2)大于37而小于57的最简分数只有47。 ( ) 辨析:这两题没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最简分数 的分子和分母有公因数 1;大于37而小于57的最简 分数有无数个。
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第4课时 约分的应用
QD 五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1 巩固约分的方法
1.填空。
(1)一个分数约分后,分数的大小( 不变 )。 (2)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3) 的分数单位是( ),把这个分数2 约分成最
简20分数是( ),这1时分数单位是( )。 (4)一25个最简真分4 数,它25的分子与分母的乘1 积是12,
用5约了一次,得 2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3
23=23××22××33××33××55=128700 答:原来的分数是128700。
7.233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约分后得34,同 时减去的这个数是多少? (30-23)÷(4-3)=7 34=34××77=2218 23-21=2 或 30-28=2 答:同时减去的这个数是 2。
提升点 1 运用约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5. (1)以米作单位,用分数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练习
5+ 7 88
5 8
+
7 8
=
5 +7 = 8
12 8
=
3 2
=1
1 2
约分 化带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 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 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判断题:
分数减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
分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可以用公约数依次约分
2 4 8
12 6 3
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分
2
或直接写成
3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 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练习
3 - 1 =2 5 55 6 - 2 =4 7 77
7 - 5 =2 9 99 2 - 1 =1 3 3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
2 +4 7 +7
=
6= 14
3 7
( × )。
通过本节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相加
1 8
+
3 8
=
1+3 8
=
4 8
=
1 2
分母不变
3 8和
81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
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1 和1个
8
1
8直接加起来,
是4个 1 也就是 4。
8
8
分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 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1+2= 3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2+4= 6 777
5 + 2 =7 9 99 1+1= 2 333
( √)
五年级数学下册四走进军营__方向与位置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及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案青岛版六
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及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材简析: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继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另一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仍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
其中,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因此教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到只有将方向与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
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在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表示物体的位置还有哪些方法呢?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中的沙盘图.谈话:这是一幅军事沙盘图。
今天,参加夏令营的同学要从指挥部到红军阵地进行军事演习。
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二)借助情境,解决问题1.解决红点问题学生根据军事沙盘图找出红军阵地大致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指名回答.谈话:从指挥部出发沿西北方向到达红军阵地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出示情境图中右下角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平面图,质疑问难。
教师解答学生困惑,重点让学生理解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
信息窗二(正比例)-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正比例)-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能够通过例子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掌握正比例中的比例系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2.比例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特征,并能够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支铅笔和尺子,请一名学生量一下铅笔的长度,再请另一名学生将这支铅笔的长度缩短至原来的一半。
然后问: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回答: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 发现问题1.老师将一个无标度的毛笔与一个标有刻度的尺子拿出,让学生自行思考若要使用这两个工具测出毛笔的长度,应该怎么做?2.学生开始探讨。
当探讨出结果后,老师让学生用两个标有刻度的尺子分别测量毛笔的长度和宽度,叫出它们的读数,再问:这两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回答:这两个量之间也是成正比例关系。
3. 定义正比例1.老师告诉学生,两个量之间若存在这样的关系:其中任一量的值变化时,另一量的值也随之按相同的比例变化,则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老师再次问学生:什么是正比例? 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4. 计算比例系数1.老师拿出一个标有刻度的尺子,请一名学生用这个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另一名同学测量铅笔的宽度,记录下两个读数。
然后老师让学生计算一下这两个量之间的比例系数。
2.老师提醒学生,比例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它的值代表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5. 应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如何求一个图形的边长与面积之间的比例系数?老师出一道课后习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
2.如何计算一个正比例关系中已知一个量的值,求另一个量的值?老师介绍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用比例系数计算,二是列方程计算。
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教案基于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设计。
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学习目标:•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将整数化为分数形式;•能够通过除法求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能够通过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简便地比较大小。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课堂小测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次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
Step 2:呈现问题给学生提供两个不同的分数,让学生自行尝试分别使用加、减、乘、除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较大小,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Step 3: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在第二步中的尝试,结合课堂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简便的比较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在练习中加入一些拓展内容,鼓励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Step 5:评价反馈采用课堂教学互评和个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将整数化为分数形式;•能够通过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简便地比较大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通过除法求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小测验、呈现问题、归纳总结、练习巩固、评价反馈等多种方法。
1. 课堂小测验以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检查学生个体以及整体的学习情况。
2. 呈现问题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归纳总结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规律和结论,并在总结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4. 练习巩固围绕当前所学知识设计练习题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5. 评价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数化成小数。
5、做“自主练习”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做“自主练习”第4题:
2、做“自主练习”第5题:
3、做“自主3
10
、
97
100
、
7
20
、
19
30
化成小数。
你能根据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把
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
我们先看怎样把化成小数,根据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母相当
于除法中的什么?那么
7
20
可以
写成什么?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除不尽
的保留三位小数。
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内填上“>”、“<”、或“=”。
把4/15、0.35、27/100、1.4、
18/7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
来。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
时,得数一般保留三位
小数求出它们的近似
值。
在什么情况下将小数
化分数比较简单,。
小学数学: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明确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课型:新授教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课件。
教学方法:操作演示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1.检查复习:根据课件出示的圆的信息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回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2.回忆圆柱是由哪些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呢?有哪些特征?它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信息窗2制作圆柱形纸筒的画面,师引导学生观察制作的过程,随后引出:“制作这样一个纸筒需要多少纸板?”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是求圆柱体的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圆柱体的表面积[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圆柱体纸筒的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明确圆柱体表面积的含义,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谈话: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做成的圆柱剪一剪,剪成圆柱的展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剪一剪,小组交流剪法。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剪一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表面积的计算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能在大脑中想象出需要计算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
2.总结概念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剪法和发现?学生交流:圆柱体是由三个面围成,上下两个底面,中间一个侧面。
侧面剪开有可能是长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等。
交流完后,把圆柱体的展开图张贴到黑板上。
教师紧接着引导,平行四边形其实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也就是说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长方形作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5 3 = = 1 8 8 8 3 答:还要灌 池的水才满。 8
5 8
4、解决问题我能行
(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504 班参加网球兴
2 趣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1 ,参加书法兴趣 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 。参加这两个兴趣 11
练习
2 1 3 = - 5 5 5 4 2 6 = - 7 7 7 2 5 7 = - 9 9 9 1 1 2 = - 3 3 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
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我吃了 3 块饼。
3 张饼, 8 妈妈吃了 1 张饼。 8
我吃了 1 块饼。
爸爸吃了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 5
2 5
2 7
(4 ) (7 )
2 2 2+2 4 + = = 5 5 5 5
6 2 6-2 4 = = 7 7 7 7
2、判断对错。 3 4 ① 7 + 7
②
= =
7 9 7 8 13 16
+ - -
2 9 3 8 2 16
7 14 9 9 1 2 15 16
= =
(
1 2
( (
×) 1
)
1
班的人数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 3 + = 11 11 5 11 11
答:共占全班人数的 5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 了什么?
√
③
= =
√
)
④
(
×)
11 16
分数减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 ) 分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 ) 6 2 2 +4 4 3 + = = = 7 + 7 7 7 7 14 ( × )。
3、解决问题我能行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还剩多少张饼?
还剩多少瓶矿泉水?
练习
5+ 7 8 8
1 5+ 7 12 3 5 +7 = = = =1 2 8 8 2 8 8 约分 化带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 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 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考考自己,相信自己!
1、填空并列式计算。 ( 4) ( 5) 6 7
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 约分
复习填空1:
3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8 ( 8 )份,表示其中的( 3 )份。 1 3 它的分数单位是( 8 ),8 里面有 1 3 ( ) 个( 8 ) 。
复习填空2。
1 7 (1) 的分数单位是( ) 8 8
5 1 ( 2) 里面有( 5 )个 9 9
1 4 (3) 里面有4个( ) 7 7
练习
3 2 1 + = 5 5 5 6 4 2 + = 7 7 7 7 2 5 + = 9 9 9 2 1 1 + = 3 3 3
可以用公约数依次约分
2 4 8 12 6 3
也可以直接用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 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1 (4)3个 的和是( ) 5 5
分子相加 1 3 1 +3 4 1 = = 8 + 8 = 8 8 2 分母不变
3 1 8 和 8 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 1 1 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和1个 8直接加起来, 8 1 4 是4个 也就是 。 8 8
分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 并成一个数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