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0农作物与土壤》word教案 (1)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走进树林1林中的树2树木中的纹路3蘑菇4林中的鸟5谁吃谁6茅草与锯子自由研究第二单元池塘群落8 鱼9 蛙10 龟和鳖11 池塘中的植物12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3 做个小生态瓶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公路14水泥与沥青15盘山公路16桥17车的运动18自行车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农田19常见的农作物20农作物与土壤21农作物与化肥22大棚蔬菜23防治病虫害自由研究1我们的身体(鄂教版科学五上第1课)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
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农作物与化肥》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农作物与化肥》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农作物•了解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生长条件和管理•了解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化肥及其作用3. 情感目标•培养关注和保护农作物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避免化肥过度使用导致的污染问题二、教学内容1. 农作物1.了解什么是农作物2.探究不同的农作物需要的生长条件与管理方法3.学习如何保护农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2. 化肥1.学习不同种类的化肥及其作用2.探究化肥使用的优劣与合理用肥的重要性3.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化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肥的种类及其作用•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2.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四、教学方法1. 听说结合法通过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组合拼接将化肥、农作物、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等知识点组合拼接,促进整体理解和把握。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PPT教学课件、生长条件模型、化肥样品及其作用说明等教具•清理教室及设备2. 提出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农作物吗?都有哪些农作物?2.不同的农作物需要哪些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3.你知道化肥有哪些种类?每种化肥都有什么作用?3. 呈现实物展示不同的化肥样品及其作用说明、示范生长条件模型,让学生了解和探究。
4. 探究分析分组探究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和管理方法,讨论不同农作物种类的差异和优化方案。
5. 观察实验进行化肥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行体验化肥的使用方法和优劣。
6. 归纳总结结合展示和讨论,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统一理解和重点突出。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农作物》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农作物》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农作物有哪些,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农民为农作物做的工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课堂练习题。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农作物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几种不同的农作物,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农作物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肯定或批评。
3. 学习新知识(3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常见的农作物的图片,并对每种农作物的特点进行讲解,包括:名称、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所进行的工作,如耕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4.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农作物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PPT,介绍所选择的农作物的特点、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以及农民为其所做的工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5. 达标检测(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农作物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回答。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农作物,并提倡环保。
四、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PPT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既满足了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相互促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常见的农作物》
《常见的农作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农作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我让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农作物。
由于贴近生活,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尝试,乐于学习。
学生的困难在于对农作物的相关知识不够系统、深入。
本节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常见的农作物,让同学们加深对农作物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进而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
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其生长习性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同。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在听歌的同时注意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好吗?[课件展示:《大丰收》歌曲及丰收图片]2、谁告诉我你刚才听到一首什么歌?《大丰收》请你说一说看到了哪些丰收的景象?(辣椒南瓜黄瓜水稻高粱花生西瓜黄豆棉花白菜玉米小麦葫萝卜茄子西红柿白萝卜红萝卜向日葵)3、刚才我们是从图片上看到的丰收景象,现在请说说你家农田里曾经收获过什么?4、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农作物(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农作物。
[设计意图:播放《大丰收》歌曲二、比赛认识,加深印象1、图片认识:每张图片上有四种农作物,全部说对名称奖一颗星。
(课件出示农作物的图片)2、实物认识:(1)小组内认识老师发的各种农作物(2)比赛认识,教师随意出示课前准备的农作物,连续说出三种以上农作物名称奖一颗星。
三、小组合作,整理资料1、关于农作物,我们除了知道名称外,还知道些什么?(播种时间、收获时间、主要特点)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2、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表格,整理收集到的信息。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20农作物与土壤》word教案 (1)
农作物与土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农作物。
2、能给不同的土壤进行编号观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能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土壤,知道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是不同的,并能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给土壤分类。
4、能和同学合作,制定豆苗在不同土壤里生长情况的实验方案。
5、能坚持持续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烧杯,玻璃棒,花盆,放大镜,记录表,黄豆苗等。
2、学生准备: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烧杯,玻璃棒,黄豆,培养皿等。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沙土、黏土和壤土。
一、引入学习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也有学生接触过土壤,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某些农作物能很好地生长某一类土壤中,并不一定清楚。
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分别到菜地、坡地和稻田里采集土壤样品。
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土壤样品。
教师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展开本课的学习:你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样品?你采集的土壤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生长有哪些农作物?学生分别从菜地、坡地和稻田采集的土壤样品,种类是各不相同的。
学生会说出土壤的一些特点,但并不完善;对于土壤里生长的农作物,学生知道,但并没有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会生长在这种土壤里。
水稻为什么不能长在坡地上?花生为什么不长在稻田里?这些土壤是不是都一样呢?这些经验将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土壤的兴趣。
二、制定、完善观察计划我们怎样来观察土壤?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会提出用自己的感官和用观察工具等方法来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就如何有序观察进行研讨,在学生制定好观察计划后再实施观察。
第一,要给土壤样品编号。
为什么要编号?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编号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加有序。
第二,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先是用眼睛来观察,看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是什么样的;接着用手来捻一捻土壤,看看土壤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的多少;然后用鼻子闻一闻,土壤有什么气味。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20农作物与土壤》word教案 (8)
农作物与土壤第二课时一、引入学习1、预测: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认识了三种土壤,当教师提出豆苗这一典型的农作物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的问题后,学生会很自然底联想到把豆苗种到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预测。
2、怎样才能知道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做对比实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用实验中获取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1、讨论: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条件不变?改变了哪些条件?本课中,学生通过再次设计对比实验,增强实验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2、交流:你们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对比实验?你们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实验方案,并指导完善。
比如:你们的花盆放在什么地方?放的土壤一样多吗?黄豆种多深?每天什么时间浇水?每个花盆浇多少水?怎样控制浇水量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计划,进行更加科学的实验观察活动。
三、学生实验在完善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花盆,并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活动。
1、为花盆编好号,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土、壤土、黏土;2、用一根筷子扎同样深的小洞,把黄豆植入花盆中;3、把每组的三个花盆放置在同一个位置;4、制作豆苗生长记录表;5、确定每组负责浇水、观察和记录的同学,并提醒学生注意,每天同一时间浇水,浇同样多的水。
四、激励评价1、评价每个小组在制定实验计划和进行种植实验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2、鼓励学生坚持认真观察,培养好自己的豆苗。
本次观察实验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及时观察和记录,还要注意和其他老师的协作,争取取得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协助。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挑选颗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也许有的黄豆种子因为一些原因而不会发芽,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19常见的农作物》word教案 (1)
常见的农作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农作物,研讨不同的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一、引入学习教师可以采取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常见的农作物:“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它们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上市?”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描述,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描述完整。
例如,学生描述白菜时,应引导学生描述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开花,什么时间成熟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可能有些地方说不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不一致,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有了倾听,学生才会知道其他同学描述的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二、汇集资料1、在学生描述它们认识的农作物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关于这些农作物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是一样的吗?它们成熟的时间又相同吗?谁知道?学生可能了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但对多数农作物,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收集相关资料。
2、提供常见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相关资料:你想知道哪些农作物播种、成熟的时间?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看谁收集的资料多。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已经收集的资料,一方面促进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守时惜时的习惯。
三、研讨交流1、学生汇报、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农作物的播种时间、成熟时间。
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20农作物与土壤》word教案 (8)
农作物与土壤第二课时一、引入学习1、预测: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认识了三种土壤,当教师提出豆苗这一典型的农作物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的问题后,学生会很自然底联想到把豆苗种到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预测。
2、怎样才能知道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做对比实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用实验中获取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1、讨论: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条件不变?改变了哪些条件?本课中,学生通过再次设计对比实验,增强实验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2、交流:你们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对比实验?你们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实验方案,并指导完善。
比如:你们的花盆放在什么地方?放的土壤一样多吗?黄豆种多深?每天什么时间浇水?每个花盆浇多少水?怎样控制浇水量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计划,进行更加科学的实验观察活动。
三、学生实验在完善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花盆,并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活动。
1、为花盆编好号,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土、壤土、黏土;2、用一根筷子扎同样深的小洞,把黄豆植入花盆中;3、把每组的三个花盆放置在同一个位置;4、制作豆苗生长记录表;5、确定每组负责浇水、观察和记录的同学,并提醒学生注意,每天同一时间浇水,浇同样多的水。
四、激励评价1、评价每个小组在制定实验计划和进行种植实验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2、鼓励学生坚持认真观察,培养好自己的豆苗。
本次观察实验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及时观察和记录,还要注意和其他老师的协作,争取取得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协助。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挑选颗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也许有的黄豆种子因为一些原因而不会发芽,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上《20农作物与土壤》word教案 (4)
农作物与土壤第二课时一、引入学习1、预测: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认识了三种土壤,当教师提出豆苗这一典型的农作物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的问题后,学生会很自然底联想到把豆苗种到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预测。
2、怎样才能知道豆苗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做对比实验,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用实验中获取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1、讨论: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条件不变?改变了哪些条件?本课中,学生通过再次设计对比实验,增强实验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完善实验方案。
2、交流:你们打算怎样设计这个对比实验?你们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实验方案,并指导完善。
比如:你们的花盆放在什么地方?放的土壤一样多吗?黄豆种多深?每天什么时间浇水?每个花盆浇多少水?怎样控制浇水量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计划,进行更加科学的实验观察活动。
三、学生实验在完善实验计划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花盆,并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活动。
1、为花盆编好号,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沙土、壤土、黏土;2、用一根筷子扎同样深的小洞,把黄豆植入花盆中;3、把每组的三个花盆放置在同一个位置;4、制作豆苗生长记录表;5、确定每组负责浇水、观察和记录的同学,并提醒学生注意,每天同一时间浇水,浇同样多的水。
四、激励评价1、评价每个小组在制定实验计划和进行种植实验过程中的突出表现。
2、鼓励学生坚持认真观察,培养好自己的豆苗。
本次观察实验活动持续时间比较长,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及时观察和记录,还要注意和其他老师的协作,争取取得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协助。
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挑选颗粒饱满、生命力强的种子,也许有的黄豆种子因为一些原因而不会发芽,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解释。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19常见的农作物》word教案 (2)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常见的农作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并知道1--2种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
2.能通过查阅图书、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2--3种家乡的农作物生长习性的资料。
3.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资料,并积极参与研讨活动。
4.知道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播种和成熟的时间不同,农作物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5.体会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感受植物生长的多样性。
二、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农作物的图片或实物,不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资料。
三、教学建议: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知道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各不相同,研讨本地区适宜什么农作物的生长。
(一)交流引入1.提问:你搜集了哪些农作物,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它需要什么生长条件?学生可能收集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农作物,有些是本地区没有的,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交流几种常见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如小麦、棉花、大豆、高梁、红薯、水稻等。
2.大家说的这些农作物,哪些是我们这里没有的?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也各有不同。
教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提前搜集本地区没有的农作物品种,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二)研讨1.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在本地不能生长?这种农作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推测,这些农作物为什么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查阅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2.讨论: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这些农作物不能在本地生长的原因。
3.除了我们知道的本地区的农作物外,你推测,还有哪些农作物可以在本地区正常生长?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也许适合有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种植和实验,在本地还没有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实践活动。
(三)课外实践1.访问有关农学专家,了解本地区农作物的种类。
【优质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1农作物与化肥》word教案 (1)
农作物与化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肥的作用,认识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2、能经过小组合作,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3、能持续观察,并及时认真做好记录。
4、能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
5、意识到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当施用会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提前培育一些玉米苗,尿素,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
学生准备:实验方案记录卡,观察记录表,每组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化肥施用情况调查表。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一、提出问题1、问题:你知道农田一般都施用哪些化肥?关于化肥,你都了解哪些事情?学生可能知道农田里一般都施用一些化肥,具体到是什么化肥,学生不一定清楚。
也有部分学生知道一些化肥的作用,这个问题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发生了冲突,必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尿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知道?关于尿素,学生可能知道它是一种化肥,会促进农作物生长,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尿素是什么样的,更没有真正给农作物施用过,因此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仅限于书本知识或听他人的介绍。
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做,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这样获得的认识比老师告诉他们的要深刻得多。
要知道尿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就必须做对比实验。
因为有了前面做土壤对比实验的经验,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
二、制定实验方案1、讨论制定对比实验方案。
经过小组的讨论,学生会比较容易制定出一个实验方案。
在指导学生制定对比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充分讨论,自主设计实验。
小组完成实验方案后,教师应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方案与其他同学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对比实验的方案。
具体来说,这个对比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就是施肥,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实验方案简单地写到黑板上,供学生研讨和参考。
2、制定观察记录表。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农作物与土壤》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农作物与土壤》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与土壤的关系,认识土壤的重要性;2.掌握农作物对土壤的需求;3.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性;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农作物与土壤的关系;2.农作物对土壤的需求;3.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农作物的适应性。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使用一张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课题的思考。
导入例子: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农田中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引起学生对农作物与土壤的关系的思考,例如:![农田生长情况](video_link)或者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不同类型的土壤](image_link)步骤二:引入新知识•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农作物与土壤的关系以及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引入新知识例子: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土壤对不同农作物的适应性也不同。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提供了农作物所需的水分、气体、养分等。
因此,了解土壤的特点和农作物对土壤的需求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步骤三:展开讨论•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对土壤的需求。
提问例子:1.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有什么需求?2.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3.为什么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状况有所不同?4.为什么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步骤四:实验展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不同类型土壤对农作物的影响。
实验展示例子:实验材料: - 三个小盆子; - 不同类型的土壤:黏土、沙土和壤土; - 不同种子:例如小麦、菜豆和玉米;实验步骤: 1. 准备三个小盆子,分别放入黏土、沙土和壤土; 2. 在每个小盆子中种植不同的种子,例如小麦、菜豆和玉米; 3. 给小盆子适量的水和阳光,并保持相同的环境条件; 4.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生长情况和健康程度。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0课《农作物与土壤》ppt课件
土壤样品研究记录表
土壤样品
颜色
气味
含沙和黏土的多少
其他成分
根据记录,描述三种土壤样品各有什么特点。
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把土壤分成三类。
沙和黏土含量大致相同的是壤土;含黏土多的是黏质土;含沙多的是沙质土;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菜地、坡地、稻田里的土壤一样吗?
农作物的生长具有多样性。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同一地区有不同的土壤条件,有经验的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就会根据土壤条件的不同来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
采集不同的土壤样品进行研究。
研究时给不同的土壤编号有什么好处?
实验:观察土壤样品,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豆苗生长记录表
时间土壤第一天第三天 Nhomakorabea第六天
第九天
第十二天
黏土
沙土
壤土
三个花盆中的豆苗的生长情况怎样?先进行比较,再作出解释。
调查家乡的农作物各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
红薯、棉花、小麦喜干,适合种在透水性好的沙质土地里,而水稻喜湿,适合种植在保水性好的黏质土地里。
三种土壤
三种土壤的沙的含量不同,黏土的含量以及土壤的颜色等不同。同样是沙质土,它们有的含沙比例稍大一些,有的稍小一些,只要是沙的含量比黏土多就是沙质土,尽管都是沙质土,但是它们的成分也绝对不可能完全相同,黏质土也是这样。
豆苗更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
把三个花盆放大条件相同的地方,按时浇同样多的水,记录豆苗的生长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与土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农作物。
2、能给不同的土壤进行编号观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3、能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土壤,知道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是不同的,并能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给土壤分类。
4、能和同学合作,制定豆苗在不同土壤里生长情况的实验方案。
5、能坚持持续观察和记录,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烧杯,玻璃棒,花盆,放大镜,记录表,黄豆苗等。
2、学生准备: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烧杯,玻璃棒,黄豆,培养皿等。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观察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沙土、黏土和壤土。
一、引入学习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也有学生接触过土壤,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某些农作物能很好地生长某一类土壤中,并不一定清楚。
教师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分别到菜地、坡地和稻田里采集土壤样品。
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土壤样品。
教师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展开本课的学习:你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样品?你采集的土壤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生长有哪些农作物?
学生分别从菜地、坡地和稻田采集的土壤样品,种类是各不相同的。
学生会说出土壤的一些特点,但并不完善;对于土壤里生长的农作物,学生知道,但并没有思考为什么这些农作物会生长在这种土壤里。
水稻为什么不能长在坡地上?花生为什么不长在稻田里?这些土壤是不是都一样呢?这些经验将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土壤的兴趣。
二、制定、完善观察计划
我们怎样来观察土壤?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会提出用自己的感官和用观察工具等方法来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就如何有序观察进行研讨,在学生制定好观察计划后再实施观察。
第一,要给土壤样品编号。
为什么要编号?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
编号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更加有序。
第二,要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观察,先是用眼睛来观察,看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是什么样的;接着用手来捻一捻土壤,看看土壤的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的多少;然后用鼻子闻一闻,土壤有什么气味。
第三,利用工具来进行观察。
我们可以利用什么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活动,学生很容易想到放大镜。
在放大镜下,土壤里还有什么,又有什么发现。
第四,用实验观察的方法来观察。
这一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怎么放土壤,如何搅拌,怎么静置。
这四个观察活动是有序进行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观察计划,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开展观察活动并做好记录,也可以把四个观察活动分步实施,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这一活动对学生有些难度。
三、观察实验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观察活动。
在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交流汇报
1、分小组描述观察的土壤样品的特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2、总结三种样品土壤各自的特点,并用文字归纳在课文的方框里。
五、拓展活动
各小组分组交流汇报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关于三类土壤的资料。
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沙土都一样?所有的黏土都一样?沙土里含沙多,但是多的比例又有所不同;黏土里含黏土多,多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希望学生初步形成的辨证观点。